最新精编教科版物理九上《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1

合集下载

(新)物理教科版九年级《1.电磁感应现象》一等奖(教案)

(新)物理教科版九年级《1.电磁感应现象》一等奖(教案)

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国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下列图,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装有一只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你知道这种“能量采集船〞的工作原理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法拉第的发现活动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交流、发言。

总结:按照如下列图进行实验,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活动2:学生根据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步骤:〔1〕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2〕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3〕闭合开关,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4〕开关断开,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活动3: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探究现象:归纳总结:〔1〕定义:闭合电路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是闭合的;②磁场中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活动4:那么要想改变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如何操作?自己进行实验验证。

活动5:展示自己的探究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要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就会使原来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

活动6:根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试着分析一下此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交流、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

总结:〔1〕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应用:发电机、变压器、动圈式话筒探究点二发电机活动1:老师出示发电机模型。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这节课的设计思想是: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从教育的角度编制成既有一定难度、又有操作可能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体会实验探索的艰辛,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家执着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探索过程。

2.教学难点:对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认识及探究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办法的猜想。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经过教师的提示点拨、分析比较与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探究并归纳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引入: 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受到了这一发现的启发,人们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能生磁”,“磁能不能生电”呢?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平民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

经过10 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终于在1831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法拉第的发现使发电机等用电设备的发明和应用成为可能,我们现在能很方便的用电。

我国令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都与法拉第的发现有着联系。

我手中就有一个发电机模型(简介其结构),它为什么能发电呢?其发电的条件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导体切割磁感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1. 电磁感应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 电磁感应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电磁感应现象-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其基本规律。

2.能够应用电磁感应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与现象。

2.通过电磁感应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电磁感应现象介绍1.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第二课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三课时:线圈中的电磁感应1.学习线圈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和其规律。

2.实验探究线圈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第四课时:应用电磁感应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如何应用电磁感应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课堂中或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听课、看图形、实验。

2.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听课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2.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方法。

3.实验操作报告:观察、实验数据整理等报告要求规范,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六、教学资源1.动态展示:PPT课件、实物展示等。

2.实验器材:线圈、磁铁等。

3.教材: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七、教学小结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应用电磁感应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验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物理实践的的体验,使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化、直观化。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电磁感应现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电磁感应现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电磁感应现象》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经过教师的提示点拨、分析比较与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探究并归纳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探索过程。

2.教学难点:对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认识及探究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办法的猜想。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

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
研究。

2【活动】新授课
(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材,主要涉及第十章《电磁学》的第二节“电流的磁场”和第三节“电磁感应”,具体内容包括: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安培定则、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理解安培定则,并能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

2.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安培定则的理解与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重点: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磁场演示仪、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磁铁、滑动变阻器等。

学具:每组一套电流磁场演示仪、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每组一份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电流磁场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小磁针的变化,引出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

2. 教学内容讲解(1)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

通过讲解安培定则,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判断方法。

(2)电磁感应现象。

通过演示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进而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例题讲解(1)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磁场的方向。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

4. 随堂练习(1)判断给定电流方向的磁场方向。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5. 学生实验操作(1)每组学生进行电流磁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每组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测量感应电流的大小,并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场产生原理2. 安培定则3. 电磁感应现象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安培定则的理解和运用尚有不足,需要加强练习。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8.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引入楞次定律,讲解感应电流方向判断方法,结合实验进行验证。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批改,讨论解题方法。
-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技巧,强调易错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内容,教师补充、纠正。
1.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语言,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2.针对学生对定律应用的困惑,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电磁感应规律。
3.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整体物理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总结,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小论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小组合作,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教材内容和网络资料,制作一份PPT,展示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电与磁》,内容包括: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 学会使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能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右手螺旋定则,电磁感应现象。

难点: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通电螺线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法拉第圆盘。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磁铁、导线、电池、电流表、电压表、通电螺线管、法拉第圆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磁场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磁感线的分布。

(2)介绍右手螺旋定则,讲解如何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3)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几个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2)让学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几个实际问题的答案。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场、磁感线、磁极、磁化2. 电流的磁效应右手螺旋定则3.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通电后,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

B. 通电后,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2)某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感应电流为I;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感应电流为多少?2. 答案(1)A. S极;B. N极。

(2)感应电流为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电与磁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右手螺旋定则和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情况,对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物理电磁感应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电磁感应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电磁感应教案1一、教学任务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初中学过的电磁现象和高中学过的电场、磁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与磁的关系,也为后面学习电磁波打下基础。

以实验创设情景,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用现代技术手段“DIS 实验”来测定微弱的地磁场磁通量变化产生的感应电流,使学生感受现代技术的重要作用。

通过“历史回眸”,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懂得学习、继承、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使学生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时,体验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学会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解释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电磁感应的探究实验,感受猜想、假设、实验、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在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体验乐于科学探究的情感。

(2)通过介绍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领略科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和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四、教学资源1、器材(1)演示实验:①电源、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②10米左右长的电线、导线、小磁针、投影仪。

(2)学生实验:①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线圈。

②灵敏电流计、原线圈、副线圈、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③DIS实验:微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环形实验线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主要涉及第三章《电磁感应》的3.1节至3.3节。

详细内容包括:1.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演示用电流表、磁铁、导线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和导线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2)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展示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电磁感应问题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电磁感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 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条件;(2)推导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a. 发电机;b. 变压器。

2. 答案:(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产生条件:闭合回路、磁场、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与线圈的匝数成正比。

(3)实例分析:a.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 变压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压的升高或降低。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掌握静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及磁通量的概念。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实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实验结合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1.由学生回顾并介绍电磁现象。

2.对比磁场与电场的不同点,引入电磁感应。

3.教师讲解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并进行探究活动。

4.了解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含义和是何时被发现的。

5.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6.掌握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电磁感应的含义及其意义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3.实验的安全措施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五、教学效果检查及评估
1.通过课堂演示及探究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估
2.实验及其报告成绩占教育评估的20%。

3.分析结果和评价教学质量,以达到教学的优化。

六、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

因此,本教学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培养他们实验操作与报告撰写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积累,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8章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1)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设计这节幼儿园课程有着明确的思路和目的。

我计划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创造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是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感应演示仪、导线、电池等。

2. 学具:记录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让他们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特点。

3. 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每组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创意:让孩子们根据实验结果,发挥创造力,设计一个与电磁感应相关的游戏或作品。

6. 展示: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游戏或作品,鼓励他们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验中积极参与,观察细致。

同时,他们也通过团队合作,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和作品。

在课后,我鼓励孩子们继续探索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拓展延伸,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概念是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这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精编教科版物理九上《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2

最新精编教科版物理九上《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2

《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曲折历程。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的学习,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学习产生“磁生电”的条件,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二)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先自主阅读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艰难历程,后让学生经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过程,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采集数据---交流反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实践应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亲身体验,从而体会科学探索中的艰辛,领悟其中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以探究实验为主线,结合演示实验,设置合适的问题教学,以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四、教学媒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演示电表、线圈、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蹄形磁铁、电建、导线、干电池、微电流放大器、奥斯特演示仪(自制)、螺线管、PPT课件体五、教学流程图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演示1】演示生活中的普通手电筒和手压式手电筒发光手压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但能够发光,它的电是从哪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新的一章:电磁感应与现代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二)进行新课1、法拉第的发现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实验,介绍仪器。

【演示2】演示奥斯特实验提问:小磁针为什么动了?(学生答:电流的周围产生了磁场)是谁发现的?(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这个发现震动了整个科学界,不少科学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初中物理感应原理教案

初中物理感应原理教案

初中物理感应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2. 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3.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电流的形成和磁场的作用,引出电磁感应现象。

2. 新课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和变化,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感应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 课堂小结: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2. 实验法: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和体验感应电流的产生。

3. 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4. 实例分析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物理教材。

2. 实验器材:感应实验装置、电流表、导线、磁铁等。

3.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解、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知识拓展、课堂小结。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验技能。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8.1电磁感应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8.1电磁感应现象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8.1 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2. 详细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及发现过程。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

(3)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规律。

(4) 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原理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规律。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蹄形磁铁、线圈、导线、电流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与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的实际例子,如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感应现象。

2. 知识讲解:(1)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发现过程。

(2) 展示电磁感应实验装置,讲解实验操作步骤。

(3)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规律。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与电磁感应现象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6.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讨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规律。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

3.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规律。

4. 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现象及结论。

2. 请列举一个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例子、讲解、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原理及应用。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感应电流》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感应电流》教案、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互相解答,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判断不同情况下感应电流的方向,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安排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观察感应电流的产生,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
3.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设计一系列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4.创设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两年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电学知识,如电流、电压、电阻等,为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奠定了基础。但在分析复杂电路和电磁现象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仍有计将注重以下几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定律及其应用。
2.强调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3.鼓励学生提出对本章节的疑问,进行课堂答疑,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精神。
1.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磁铁在闭合电路中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电流表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好奇心。

8.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8.1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8.1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8章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产生条件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奥斯特实验及其发现;2. 电磁感应实验:法拉第的实验及其发现;3. 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导体、磁场、运动;4. 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及产生条件;2. 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如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应用;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电磁感应实验器材、发电机模型等);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奥斯特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2. 理论讲解: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产生条件及其应用;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应用;5.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检验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现象的定义;2.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导体、磁场、运动;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七、作业设计2. 答案: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为:导体、磁场、运动;应用包括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探究其在不通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无线充电等。

教学设计完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应用。

2022年教科版物理九上《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2022年教科版物理九上《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教学小结┃《电路的连接》环节一、导入新课(PPT出示几张繁华的夜景)节日的晚上,当你和家人一起在街上漫步时,映入眼帘的五光十色的彩灯,是那样的赏心悦目。

那,这些彩灯是如何连接的呢?学生思考夜景路灯的连接方式观察、思考、引入二、新课讲授1、实验探究:让两只小灯泡都亮起来有如下器材,电源、两个灯泡、两个开关、一些导线,试着把它们连接起来,让两只灯泡都亮起来。

(PPT出示电子元件图)老师演示:2、串联电路把电路元器件逐个按顺序首尾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样连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特点探究(实物探究)(1)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2)如有一个用电器开路,其他用电器就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不工作,整个电路将不工作。

(3)开关位置对电路控制无影响。

1、画出电路图2、和同学之间交流,看有几种连接方式观看老师电路演示并连接电路图理解串联电路: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探究理解串联电路学习串联电路特点3、并联电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由这种方式连接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理解并联电路路。

(1)干路:并联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的部分叫做干路(2)支路:各个分支叫支路并联电路特点探究(实物探究)1、电流有多条路径。

2、各支路之间互不影响,都能独立工作3、开关位置对电路控制有影响。

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实验探究:连接并联电路理解干路和支路学生探究并联电路特点:1、观察电流有几条路径?2.在两个小电灯并联且都发光时,取下其中一个小电灯,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习并联电路及其特点4、组合电路和集成电路学生自己阅读本小节。

阅读三、小节小节(略)小节小节。

九年级物理上册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教科版.doc

九年级物理上册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新教科版.doc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知道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的能量转化。

3.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能区别交流与直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用具开关、铁架台、方形线圈、灵敏电流表、小灯泡、手摇发电机模型各一个,磁性不同外形一样的蹄形磁体2个,发光二极管2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视频播放:水力发电站、火力发电站,电网输送电能,诸多用电设备使用电能的场景。

导入新课:电能在当今社会可谓是必不可少,发电站是如何产生巨大的电能的呢?既然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反过来想,磁能否生电呢?1831年,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在长达10余年的探索后,就实现了这一愿望。

依据他的成就发明的发电机,开辟了电气化时代。

二、进行新课(一)法拉第的发现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设计实验装置:思考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选择仪器,设计出实验装置问题一:既然探究磁生电,一定离不开磁场,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磁体好呢?联想通电导体的受力实验,选用蹄形磁体。

问题二:假设能够磁生电,必须具备怎样的电路呢?不要电源的闭合电路,为电流提供路径。

问题三:如何验证是否有电流存在呢?串联小灯泡。

但是当电流很弱时,不会发光,无法观察现象;串联普通电流表。

因不知电流方向,无法正确连线;串联灵敏电流表。

电流弱时,指针也会摆动,且接线时不分正负接线柱,同时,根据指针摆动方向,还可以判断电流方向。

猜想可能条件:引导学生猜想磁生电需具备的条件。

如:闭合电路在磁场中静止即可;磁体的磁性要足够强;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要运动等。

设计实验步骤:(1)将部分导线ab放置于磁场中,保持导线与磁场的相对静止,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2)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强度,仍保持导线ab与磁场的相对静止,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3)保持磁场不变,将导线ab上下移动(平行于磁感线方向),观察灵敏电流表指针。

教科版《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设计

教科版《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设计

教科版《电磁感应现象》(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处理(教参要求两课时完成)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学的初步知识和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电与磁的重点,同时也是电磁学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电与磁的辩证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通常利用逆向思维方式引课,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我设计得更开放,让学生去尝试,去发现磁能生电。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进而激发下一步的磁如何生电的探究欲望。

电磁感应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学生发现的规律解释现象,使知识在应用中得到提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让学生“玩”出感悟,说出道理。

根据“玩”中的碰撞,自制发电机。

至于发出电有什么特征下一节继续探究。

二.学情分析1.从知识角度:(1)了解磁体,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分布。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2. 从能力角度:(1)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2)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3)具有一定的识图,连接电路的能力。

3.三.学法指导(发现----探究------应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懂得自己去发现问题而不是等别人来提问题,这也是我们以前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的,所以,现在要注意这些问题的发现。

对现时期的教学来讲,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传播学习的思想方法,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然后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有了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而问题的解决,恰好就是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在其他方面,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培养探索的精神及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以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最佳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演示和学生设计实验,培植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对现象的概括归纳能力. 领会合作的乐趣。

3、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理学中对称美、简洁美的介绍赏析,培养学生欣赏物理学中美的情怀。

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电磁感应的内涵以及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难点
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及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套,自制辅助教学课件,一张讲桌。

演示实验: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自制线框一只,长导体棒一根,干电池一节,可拆卸变压器一个,导线若干。

学生分组实验: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条形磁铁,原副线圈一套,干电池一节,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朗诵《早发白帝城》,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风景,师:如今,诗人笔下的三峡,不仅风景秀丽依然,更在为祖国的建设做着巨大的贡献,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厂———三峡电厂共投入使用26台巨型发电机,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发电厂中的发电设备是如何获得强大的电能的?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个小游戏,需要3三位勇敢的同学参加,我这里有绕在一个铁心上的两个线圈,其中一个线圈通过电建接在一节1.5v的干电池两端,而参加游戏的同学手拉手与另外一个线圈构成回路。

把电键断开,问参加游戏的同学的感受。

师:像被电了一下,同学们构成的原本并没有电源的回路好像也发电了,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让我们一起跨越千年的鸿沟,回到19世纪,探索其中的奥秘。

(二)进行新课
1、法拉第的发现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这一惊人发现使当时整个科学界受到很大的震动,受到了这一发现的启发,人们由物理学中的“对称”思想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能生磁”,那“磁能不能生电”呢?从1820年到1831年,当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法国的安培、菲涅尔、阿拉果和英国的沃拉斯顿等都纷纷投身于探索磁与电的关系之中。

他们用各种很强的磁铁试图产生电流,但均无结果。

早在1822年, 法拉第在笔记本中就记下了这样的信念: “一定要转磁为电”,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把导线绕在磁铁上来实现磁生电,起初,法拉第也试图用强磁铁靠近闭合导线或用强电流使邻近的闭合导线中产生出稳定的电流,但都一次次地失败了。

他泡在实验室里,进行各种磁电试验,试验、失败、再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法拉第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迎来了电学史上最辉煌的一天,1831年8月29日,经过大量实验后,他终于实现了“磁生电”的夙愿,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当时的法拉第,你们会如何从实验中去找到这种前所未有的感应现象呢?师: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导体切割磁感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生:不,电流也能产生磁场,通电电螺线管也能产生磁场。

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哪种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生:条形磁铁。

师:好。

除了这个演示实验所示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办法呢?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要进行这个探究实验,器材应该如何去选. 引导学生总结:①要有产生磁场的物体:如蹄形磁铁、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等;②要有能够显示电流的器材,如灵敏电流计等;③要有产生感应电流的装置,如导体棒、线圈等.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图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表格,前后6个同学一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么样才能产生电流。

若实验器材不够,请到台前来取。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1.螺线管与灵敏电流计构成闭合回路,条形磁铁提供磁场
2、发电机
b. 小螺线管中的铁心插入和拔出的过程也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看来没有切割磁感线时也可能会产生感应电流,高中阶段我们将对这种现象赋予一种新的解释。

多媒体展示几种实验方案的实验电路图并引导学生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方式:即:“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稳恒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教师引导,五种方式太繁琐,而物理规律向来有简洁、普适之美,如果能把这五种情况的共同之处找出来用一句话概括就好了,为此需要引入一个物理概念,多媒体展示同一线圈放在磁感线疏密不同的地方,在磁场中同一处放大小不同的线圈,线圈垂直放置和斜放。

穿过线圈的磁感线条数不同,定义磁通量Ф为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Ф=BS,(线框垂直于磁场放置)。

归纳五种情况穿过回路的磁通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学生总结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师: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引入都是物理规律的需要。

“电生磁”现象的发现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磁生电”点燃了希望之光。

由于法拉第对当时产生电的方法(伏打电池既昂贵产生的电流很小)不满意,在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之后,同年10月28日,法拉第还进行了最早的发电机实验.
制作了圆盘发电机这台实验装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传说当年法拉第在用他制造的发电机模型向人们展示电磁感应现象时, 一位贵妇人不以为然的问话: `请问, 先生, 您发明的这小玩意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不失风度地向这位夫人微微一欠身从容地回答道: `夫人, 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多么恰当的比喻, 法拉第的铜盘发电机确实只发出了微小的电流.然而, 它又是真正的实用的发电机的原始形态.看看今天电所处的地位,谁也不能不承认,昔日的婴儿,现今已成长为伟大的巨人. 人们利用风力、水力、火力等带动发电机,得到源源不断的廉价的电能,使人类走进了电气时代. 令人瞩目的三峡工程也离不开法拉第的伟大发现,同学们自己体验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过程,但也一定很想了解法拉第及当时科学家们研究磁生电的一些情况,在上周给同学们布置了探究课题查找相关资料,都找了么?请查阅到资料的小组代言人上来分享他们的成果。

总结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

【探究性活动】摇"绳"能发电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