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教案
初中上册信息教案
初中上册信息教案教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国教育部门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本教案旨在通过初中上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2. 使学生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2. 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表格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等。
3. 网络基础: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运用等。
4. 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防治、个人信息保护等。
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演示法: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介绍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计算机基本操作教学:讲解并示范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基本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3. 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讲解并示范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的基本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 网络基础教学: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运用等,学生跟随操作。
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4课 图层关系与滤镜【教案】
第一单元平面设计基础——Photoshop初步第4课图层关系与滤镜【教案】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图层混合模式。
2.理解图层样式的概念。
过程方法1.学会对图层设置混合模式。
2.掌握图层样式的添加和参数调整的方法。
3.学会插入文字,并修改文字属性。
4.学会添加滤镜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教学,能够使用Photoshop设计出更有感染力的海报,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插入文字的修改。
2.滤镜光晕效果的使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
二、【教学流程】教学环节过程与组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展现海报效果图,提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添加文字、设置图层样式、添加滤镜效果等,做出更具艺术效果、感染力的海报。
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分享1.展示PPT,分析海报中的各个元素,思考是如何完成的。
思考并回答文字图层也可以使用图层样式,尤其是常用的阴影和描边等实践创作展示评价实践创作:打开《创作素材包》文件夹,利用已有的素材,制作一幅以“书圣故里”宣传为主题的海报,文字自拟。
最终作品保存为*.jpg”格式,名称自拟。
完成创作练习小组交流,选出优秀作品学生展示学生评价梳理总结思考总结本节学习内容三、【教后反思】关于“添加图片素材”这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中的图片使用顺序是要经过设计的,比如第一张“雕塑”,就是要背景透明的,让学生能拿过来直接使用,只有一个操作点就“自由变换”工具的使用;第二张图片就是为了巩固熟练第一步的操作的,有无都可。
第三张图片与前面的要有所不同,尤其是像“墨水”这样的图片,用魔棒工具处理细节是不精准的,更好用的方式自然就过渡到了“混合模式”的使用上。
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知识连贯,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关于“使用滤镜”这一教学内容,要将滤镜的一般添加方法和光晕效果做一个简单的区分,所以要分为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背景层的滤镜使用,学生可以掌握添加滤镜效果的一般方法,而第二个任务光晕的添加,可以使用一样的方法,但是缺陷就是制做完成的光晕就不可以再修改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新建图层,填充为黑色,添加光晕,然后设置“混合模式”为“滤色”。
浙教版 信息技术 九年级教案设计 第一课 生活与算法 教案设计
第一课生活与算法一.教学目标1.以游戏、菜谱等生活中熟悉的具体实例为载体,了解算法和变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类比生活中的算法,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过程。
3.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4.通过感知生活中的算法,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逐步培养了使用计算机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并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一定的自主学习。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还没接触过有关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内容,对于“算法”等抽象概念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算法,最终引导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最后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
三.重点难点重点:算法的概念;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过程。
难点:变量的概念;建立数学模型。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游戏导入教师活动:设计“狼羊菜”游戏,引导学生得出“算法”概念,引出课题。
学生活动:完成游戏,说说游戏方法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算法这个概念,揭示本课主题。
活动2【讲授】二、熟悉、巩固算法概念教师活动:1.倡议学生制作“菜谱”帮助同学完成“父亲节”礼物,巩固算法概念。
2.展示学生菜谱。
3.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学生在电子导学案中完成菜谱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鼠标拖放排序完成菜谱的制作,让学生熟悉、巩固算法概念。
活动3【活动】三、思考生活中的算法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甲、乙两个杯子,一杯可乐,一杯橙汁,现在要把两个杯子中的饮料互换一下,应该怎么做?2.展示学生作业。
学生活动: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在电子导学案上按要求进行算法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完成算法描述,进一步理解算法。
活动4【活动】四、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如何实现X、Y中数值交换?引出变量概念。
2.计算机处理问题的一般过程(1)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第11课 初识3D One软件 【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上)第3单元第1课教案初识3D One软件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第二环节庖丁解牛一、、探究3D One 的界面1、建立三维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应用AutoCAD、3Dmax、Maya等三维建模软件直接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二是应用Polhemus、3D Camega、Z Corp等3D扫描仪获取对象的三维数据,经处理生成数字化三维模型。
2、3D One软件是一款专为中小学生开发的三维建模软件,该软件操作简单、便于掌握、界面良好、功能丰富等诸多优点,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模型素材库,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简单易用,自由畅想的3D设计平台,用它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模型。
它的软件界面非常简洁,3D One软件和其他软件一样都有菜单栏、标题栏、工具栏、工作区等。
标题栏:显示3D One软件的版本和文件名称。
编辑工具栏:用于对作品进行本地磁盘保存、撤销、重做、删除等。
文件菜单栏:包含新建、打开、保存、导出文件等。
命令工具栏:所有的建模命令都集中在这里。
工作区:创建实体的区域。
可在XY平面网格上进行点捕捉,以便定位草图或基体的位置。
绘制草图时,通过单击选择可重新确定当前网格面。
视图导航器:有26个不同的面,对应不同角度的视图。
单击它任意一个面可以观察对应方位的视图。
浮动工具栏:用于显示/隐藏、改变模型显示等。
二、体验3D设计3D One软件使用最自然的交互方式,通过“搭积木”的形式让使用者利用简单的命令快速搭建出自己的模型。
1、简单搭建一个六面体步骤1:在“基本实体”中选择“六面体”命令。
步骤2:在网格面中选择中心原点,单击绘制出一个六面体。
拖动六个橙色的锥形智能手柄可以直接改变尺寸;也可以通过单击数字输入尺寸数值,然后回车确定。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绘制。
2、试一试(1)尝试在网格面原点处创建一个正方体实体,并保存文件为“积木.Z1”。
(2)单击“视图导航器”上的方向面,从不同角度观察六面体。
人教版初中计算机教案
人教版初中计算机教案【篇一: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信息技术教案九年级***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013.9.6-9.10第-----1--课时. 总-2------节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013.9.6-9.10 第-----2--课时. 总-2------节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0139.13-9.17 第-----1--课时. 总-2------节【篇二: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图文】勐库中学信息技术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人工处理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三、小结: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四、学生练习: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教学过程1、引言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
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解:∴ 17(10)=10001(2)让学生练习: 11(10)= (2)92(10)= (2)129(10)= (2)136(10)= (2)248(10)= (2)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6篇)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6篇)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信息处理过程的主要环节有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
教学重点: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对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运算,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显示器等输出,本课安排了“摸、看、听”,“涂涂画画”和“敲敲打打”三个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认识计算机,感受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认识计算机第一个活动是学生动手启动计算机,通过看、听、摸,感受计算机的启动是一个系统逐步、有序工作起来的过程。
在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主机、显示器和键盘的变化,了解计算机系统自检的过程。
在开机时,学生通过打开显示器、主机开关的前后顺序,认识到主机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核心。
同时正确的开机顺序,能防止电流对主机的冲击,造成损坏。
2.体会鼠标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在“涂涂画画”的过程中,通过操作鼠标,观察显示器屏幕的变化,体会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鼠标属于输入设备,它在显示器上是以指针来表达的,从而明确输入设备在输出端是有表达的。
其中画图软件将鼠标输入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
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等操作。
关于“使用完一个工具,就需要关闭它”,如果不关闭窗口,会有许多功能模块(软件)在同时工作,占有系统资源,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等,关闭即可使此模块停止工作。
活动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一个绘画作品,只要能体会鼠标和显示器之间的关系即可。
3.体会键盘输入,显示器输出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过程第三个活动是敲敲打打键盘在计算机中输入信息,此活动和“涂涂画画”类似,所不同的是使用了两种不同信息输入设备。
活动完成后,在“记事本”中不一定呈现成品,只要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体会到键盘的输入功能即可。
键盘上有一些功能键,在输入字符过程中,能够控制输入。
九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学期机器人编程(仿真)软件简介教案 青岛版
九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_10机器人编程(仿真)软件简介【授课时间】[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编程(仿真)软件的使用。
[技能目标]机器人编程(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情感目标]通过编程(仿真)软件的使用,初步体验程序编制的乐趣。
【教学重点】1. 机器人编程(仿真)软件的编程方法;2. 机器人编程(仿真)软件的仿真方法。
【教学难点】流程图编程时框图之间的连接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上机实践法【教学准备】广茂达伙伴机器人某某开发的“能力风暴仿真版”(简称“仿真版”)软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讲授新课]前面我们在学习程序编制的过程中已经多次说到我们在编程时的要求不高,只要求能够用流程图把我们设计好的算法表达清楚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计算机“帮”我们把程序编制出来呢?答案是利用机器人编程(仿真)软件来完成。
但是和我们的教材配套的机器人同时有配套的软件,原本我们就应该采用这种软件来完成我们的学习,可由于我校的条件有限,购买的配套机器人只有一套,所以我们只能在一台计算机上使用这套软件,这样的话,我们大家就没办法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了。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我们把教材里的配套的软件换成广茂达伙伴机器人某某开发的“能力风暴仿真版”(简称“仿真版”)。
这套软件虽然和我们的教材配套软件有点区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部分功能略有差别,因此,我们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尽量靠近教材的原则下,做适当调整,尽可能减少给大家的学习带来麻烦。
下面我们就以前面涉及到的“机器人画铅笔”为例,给大家介绍这款软件的使用方法。
先来看看这款软件的界面。
下面我们就开始用变款软件来编写“机器人画铅笔”程序。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首先说明一下:1.这款软件和教材配套的软件相比较,没有相关的画笔功能,但在仿真时能让程序留下行走的痕迹,也能达到看清行走轨迹的要求;2.另外在需要驱动机器人之前,需要先启动电机。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优秀8篇)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优秀8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的基本原理;了解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循环的方法设计程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循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机器人巡逻一周和不停巡逻的任务。
3、情感目标: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循环。
课时安排:1-2课时。
课前准备: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巡逻场地。
大楼起点机器人巡逻场地教材分析:本课实际上是要求控制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教材设计有两个意图:首先,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学生可以实践“模块化”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解。
机器人沿大楼巡逻一周,实际上可以分解成8个动作:4个“前进”和4个“转弯90°”,如果把“前进和转弯90°”看成一个小任务,那么巡逻一周就是执行4次小任务。
这样分析以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就可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了。
第二,教材对机器人卫士的要求是“不停地巡逻”,如果学生运用原有的方法和经验,也就是运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这样的程序势必会很长很长,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顺序结构程序的局限性,从机器人周而复始走正方形的具体事件来引出循环,方便学生理解循环并从这个具体案例中体会和学习运用循环编写程序的方法。
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可以展示机器人活动范围,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不停地沿着大楼巡逻。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尝试,初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
3、让学生思考完成巡逻2周、10周、100周的程序,让学生体会到程序的“太长太繁”。
4、引出循环的概念:解释循环,并以巡逻一周为例,示范用循环的方法编写程序。
5、尝试运用循环的方法编写巡逻指定周数的程序,完成巡逻任务。
6、小结。
练习建议:本课练习1是对控制转弯方向技能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对“循环体”做小的改动,程序的结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和变化,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循环的特点。
练习2有一定的难度,这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循环体”的抽象能力,找出这个任务中哪些动作是“重复执行”的,在这里,机器人走长方形路线的循环体应该是“前进一段(长)——转弯90°——前进一段(短)——转弯90°”,循环2次走完一周,走N周循环的次数就是2*N。
2019-2020年九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学期算法与流程图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九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学期算法与流程图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算法的概念;2.流程图。
[能力目标]用流程图表达算法和其他事情的流程[情感目标]利用流程图更清晰地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学重点】1. 算法的概念;2. 流程图及其画法。
【教学难点】算法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讲授新课]由于学校给我们学习和演示用的机器人还没有买到,关于动手制作电动玩具车的课程我们在后面进行。
这节课我们开始下一个单位的学习。
前面的单元,我们学习和了解了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机器人所需要的机械、电气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单元,我们的关注点将放在如何让机器人具备初步“智能”上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以后我们常用的两个“工具”——算法和流程图。
先来看看算法。
“算法”一词最早起源于公元9世纪的阿拉伯。
有一位名叫花拉兹米的阿拉伯数学家,他在一生中发现了很多求解算术问题的算法,并撰写了《合并与回代》一书,后被翻译成为拉丁文。
“合并”与“回代”这两个词是指解方程时所用的两个主要过程。
“算法”这个词现在一般认为都是在数学和计算机程序设计时才能用到。
其实,除了,在数学、计算机等领域经常用到外,其他领域甚至连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一样可以用算法来表达,如:我们早晨起床穿鞋补袜这个动作,我们分解开这成了这样第一步:准备好鞋袜;第二步:穿袜子;第三步:穿鞋。
穿鞋袜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这些步骤也可以称为算法。
一般而言,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生活中处处都有算法,泡一壶茶需要算法、打扫卫生需要算法,做饭、做菜也需要算法。
只有明确了算法,我们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做每件事情必须有基本元素(例如:穿鞋袜就需要有鞋袜),我们可以称这种基本元素为数据。
而数据和算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程序(程序=数据+算法),例如:我们按正常穿鞋袜的程序完成动作,就不至于搞出把袜子穿鞋外面的笑话。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精选3篇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精选3篇【导语】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在线制作APP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APP的制作方法。
2.通过体验离线和在线制作APP,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制作APP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是制作一个漂亮的APP,难点是APP的发布。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用1课时。
本课的内容是在线制作APP,要求电脑能够上网。
如果电脑不能够上网,或者网速很慢,建议还是继续用上一课所用的软件离线制作APP。
在线制作APP的网站有很多,如应用公园、腾讯风铃、简网APP工场、金和IU等,建议老师上课前检查哪些APP制作网站可用,学生制作APP不一定要用教材中推荐的这些网站,老师可以推荐更好的APP制作网站。
不管选用什么网站在线制作APP,教材中制作多媒体APP的项目流程都可供学生参考。
教材中制作APP的任务是《我的班级》,老师可以收集班级的活动资料(包括照片和文字资料)发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APP制作。
APP的图标可以用Photoshop制作,也可以用在线图标制作网站生成图标。
教材中推荐了在线图标制作网站:“米色图标网”()。
利用该网站可用快速制作APP图标。
学生还可以在百度中搜索出更多的在线图标制作网站。
如果启动页面等图片需要处理,可以使用Photoshop。
学生制作完成后,自然希望看看效果,老师可以挑选一些较好的APP安装到手机上,让学生看看在手机上的运行效果。
教学参考资源在线APP制作网站:1.应用公园:/2.腾讯风铃:/3.简网APP工场:/离线制作APP学习目标:1.体验APP的制作和发布过程,了解APP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学会制作不用编程的APP。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APP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难点是制作一个漂亮的APP。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用1课时。
前面几课主要是讲手机及各种应用,手机的应用离不开APP程序,因此在本单元的最后两课安排学生制作APP,让学生对智能手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篇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
学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是新世纪对第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正确的开关机,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简单使用计算机,了解键盘、鼠标的使用,能输入简单的文字。
3、掌握文字录入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姿势,科学的指法,培养盲打的习惯。
4、认识操作系统,了解应用软件,了解windows中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附件中的画图程序。
认识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计算器等应用程序。
学习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
一、七年级学情: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充满好奇和渴望。
我打算先让他们去感受一下什么是计算机,培养学习兴趣,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二、八年级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上过一个学年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
加强八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
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
八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九年级学情: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方法和使用常用软件,但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初三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初三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1、信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旌旗灯号中所包罗的内容。
2、信息的寄义:信息所传达的内容3、信息的表显露原形式: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抒发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熟悉信息的。
四、信息加工:对信息举行采集、存储、加工,最后获患上有用的信息并发布出去的过程。
5、信息的载体:信息依附于什么存在,通过什么传递例如:报纸上刊登的新闻。
这是信息;它的寄义是报道的事件;它的表显露原形式是文字;它的载体是报纸。
六、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就是研究如何获取、处理(存储、阐发、加工)、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IT业第一定律是墨尔定律。
7、信息处理技术包罗通讯技术、收集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收集技术。
获取信息的途径中属于直接获取信息的是从事科学研究。
能够直接被计算机吸收、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旌旗灯号是数码旌旗灯号。
8、人类社会形态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是信息、材料、能源。
9、PC是指Personal computer。
”电脑之父”是指冯·诺依曼。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都属于冯·诺依曼结构,这种结构的基本特点是程序和数据统一存储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工作,他提出“存储程序和采用二进制系统”设计思想。
10、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是按照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来划分的。
第一代,电子管时代;第二代,晶体管时代;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目前,制造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进入了收集时代。
11、计算机的发展趋向:巨型化、微型化、收集化、智能化。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的发展为表征的,PC机的更新主要基于微处理器的变革。
十二、1946年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它的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使用选项按钮控件》教案
cursor: pointer;
font-size: 22px;
-webkit-user-select: none;
-moz-user-select: none;
-ms-user-select: none;
user-select: none;
}
/* 隐藏默认的复选框 */
2. 重点:学会使用HTML语言和CSS样式设置选项按钮的样式。
难点:HTML和CSS代码的编写。
解决办法:分步讲解代码编写方法,提供模板代码,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重点:培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解决办法:设计实际网页设计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width: 25px;
background-color: #eee;
}
/* 当点击复选框时,添加一个蓝色的背景 */
.container:hover input ~ .checkmark {
background-color: #ccc;
}
/* 隐藏默认的勾选标记 */
.container input:checked ~ .checkmark {
alert("你选择了 " + color + " 颜色。");
}
</script>
</head>
<body>
<h2>选择你喜欢的颜色:</h2>
<button onclick="showColor('红色')">红色</button>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28. 请描述计算思维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作用。
29. 请解释数字化学习在提高学习能力中的作用。
30. 请描述信息社会责任在提高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
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当堂检测,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和反馈,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
(3)句式结构
①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智能手机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保持联系,智能家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在线教育为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电子商务使购物更加方便。
②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是开始和结束工作的基本操作,使用鼠标和键盘是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工具,安装和卸载软件是管理软件的基本方法,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管理文件的重要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21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为教材,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根据新教程的要求,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通过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并听取其他小组的观点和想法。
第1单元 第3课《互联网传输安全技术》教案 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
要时能够被合法用户获取。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互联网传输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窃听、数据篡改和数据伪造等。
通过这些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传输安全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保护数据传输安全的必要性。
在介绍互联网传输安全的常见技术时,教师简要介绍了几种关键的技术,如加密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
这些技术是保障互联网传输安全的基础,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和理解更复杂的网络安全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二: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网络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保护网络不受外部威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详细讲解了防火墙的定义,强调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守门员”角色,即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通过这种方式,防火墙确保了网络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接着,教师介绍了防火墙的分类,包括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的区别。
软件防火墙通常安装在计算机上,而硬件防火墙则是一种独立的设备。
此外,教师还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如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和应用层网关防火墙等。
每种防火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防火墙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防火墙技术,教师通过实例演示,教授学生如何配置简单的防火墙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允许或拒绝特定IP地址、端口的访问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并学会如何在实际环境中应用这些技术。
【知识点三:SSL协议】SSL协议,即安全套接层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安全协议。
教师在课堂上解释了SSL协议的概念,并强调了其在保障互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SSL协议通过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从而保护用户数据免受窃听和篡改。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SSL协议的工作原理,教师利用图示或动画详细讲解了SSL协议的握手过程、加密机制以及会话密钥的生成与管理。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丹顶鹤徽章教案
九年级上信息技术丹顶鹤徽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丹顶鹤徽章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徽章的制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和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制作徽章的步骤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丹顶鹤徽章的制作。
2. 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细节,保证徽章的质量。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打印机等制作工具。
2. 提前准备好丹顶鹤图片和徽章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环保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护环境。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作丹顶鹤徽章,让学生了解徽章的意义和作用。
2. 演示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丹顶鹤徽章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择材料、绘制图案、切割、粘贴、打磨等步骤,同时讲解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3. 学生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动手制作丹顶鹤徽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鼓励和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制作后,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制作心得和体会。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表扬优秀作品,指出不足之处。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徽章送给身边的人,传递环保理念。
同时,教师也要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1. 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演示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丹顶鹤徽章的制作方法。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操作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能够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不足之处在于:1. 部分学生对于细节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2.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学生的细节训练,同时合理分配课堂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教案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编写意图,此为较高层次的能力培养阶段。
上册主要内容是多媒体知识,旨在了解多媒体软、硬件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下册主要内容是依托机器人活动,了解BASIC语言及程序设计思想,研究学习,综合实践,解决问题。
第1课多媒体作品的设计目的意义概述: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主要涉及多媒体作品的概念、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工具和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流程。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概念,认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工具,学习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流程。
全课讲学习的重点应放在1.3节。
1.1多媒体作品多媒体的概念在七年级(上)册已经作了初步的定义(七年级上册第7课),在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又学习了CD、VCD等媒体的播放和剪辑,所以在此重要的是说明什么是多媒体作品及其特色。
1.2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工具在本册使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主要有Authorware、Dreamweaver、Flash等,其中Authorware为多媒体作品制作软件,Dreamweaver为网页制作软件,Flash为动画制作软件。
与小学学过的Power Point软件相比,这些软件的功能更强,操作也更复杂一些。
1.3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方法多媒体作品的设计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制作流程:首先确定作品主题,这是十分重要的。
没有主题就没有制作方向也就不知道该去做些什么;第二是收集素材,这些素材应该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
有些素材拿来还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剪辑或处理才能切合主题;在此基础上,就需要选用创作工具,确定使用什么软件来制作。
课本上提供的只是其中一种选择,教学时可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制作软件;第四步就是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制作,至于怎么制作,本册教材会逐步介绍。
探索活动:本节未的“探索活动”是让学生去了解有关多媒体素材的形式及获取方法,为下一步制作多媒体作品奠定基础。
实际教学时,也可以根据情况,将探索活动改为“设计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峨眉天下秀)”等,为下一节“探索活动”中开始的“自己作品的制作”做好铺垫。
目的意义概述:多媒体作品中文字也是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本课的主要意图是介绍Authorware软件环境中如何表现文字内容。
由于是首次接触到Authorware软件,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些笔墨介绍这个软件的窗口及基本操作方法。
2.1 Authorware软件的窗口Authorware软件的窗口与Windows的其它窗口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其中的流程图线、图标及图标板。
我们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了解Authorwaer的主要功能,认识工具栏中各工具的名称及图标板上各图标的名称:活动1:用鼠标弹出图2-1所示Authorwaer主窗口上的各菜单栏,从中了解Authorwaer的主要功能。
活动2:用鼠标查看工具栏中各工具的名称,查看图标板上各图标的名称。
2.2在Authorwaer中输入文本这一节是第一次使用Authorwaer软件的功能,所以在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操作方法,比如图标的拖放,工具箱的开启等----这些操作都是Authorwaer软件特有的操作,这些操作方法在后续的课文中也基本是通用的。
在教学中,我们以“输入文字”为任务,驱动Authorwaer软件的操作方法的学习。
要输入文字,首先要知道在什么地方输入,这就是课文中操作步骤中的第1、2步;然后若要选择文字的字体、风格、大小及颜色,就需要了解课文中的3-5步;当然,还可以设置文字框及背景、设置文字的显示模式等等,使文字更美观。
2.3创作卷帘文本这一节介绍了一种特殊文字表现的方法:卷帘文本。
这种方法是针对大量文字表现时无法一次显示完全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解决办法。
教材在此引入这一内容,目的是为了展现Authorwaer软件表现文字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技术提高作品的表现能力的意识。
探索活动:本节的探索活动是紧扣课文的实践活动“为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制作欢迎屏”,每个同学都应该完成。
有条件的学校在行课时,可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
这个活动将贯穿整个多媒体部份的课程。
目的意义概述:多媒体作品中文字也是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本课的主要意图是介绍Authorware软件环境中如何表现文字内容。
由于是首次接触到Authorware软件,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些笔墨介绍这个软件的窗口及基本操作方法。
3.1 Authorware软件的窗口Authorware软件的窗口与Windows的其它窗口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其中的流程图线、图标及图标板。
我们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了解Authorwaer的主要功能,认识工具栏中各工具的名称及图标板上各图标的名称:活动1:用鼠标弹出图2-1所示Authorwaer主窗口上的各菜单栏,从中了解Authorwaer的主要功能。
活动2:用鼠标查看工具栏中各工具的名称,查看图标板上各图标的名称。
3.2在Authorwaer中输入文本这一节是第一次使用Authorwaer软件的功能,所以在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操作方法,比如图标的拖放,工具箱的开启等----这些操作都是Authorwaer软件特有的操作,这些操作方法在后续的课文中也基本是通用的。
在教学中,我们以“输入文字”为任务,驱动Authorwaer软件的操作方法的学习。
要输入文字,首先要知道在什么地方输入,这就是课文中操作步骤中的第1、2步;然后若要选择文字的字体、风格、大小及颜色,就需要了解课文中的3-5步;当然,还可以设置文字框及背景、设置文字的显示模式等等,使文字更美观。
3.3创作卷帘文本这一节介绍了一种特殊文字表现的方法:卷帘文本。
这种方法是针对大量文字表现时无法一次显示完全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解决办法。
教材在此引入这一内容,目的是为了展现Authorwaer软件表现文字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技术提高作品的表现能力的意识。
探索活动:本节的探索活动是紧扣课文的实践活动“为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制作欢迎屏”,每个同学都应该完成。
有条件的学校在行课时,可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
这个活动将贯穿整个多媒体部份的课程。
第4课图像素材的获取目的意义概述:在多媒体的制作所需素材中,图像素材是较为重要的素材,学生对此已有较为深刻地体会。
本课从介绍如果获取图片开始,再简单地介绍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全课的重点是获取图像,难点在于如何数码相机中获取图片,学生的兴奋点在Photoshop,可利用学生的兴奋点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4.1获取图像的方法获取图像的方法很多,比如自己创作、从网上获取、从屏幕(软件中)获取、以及对前面几种获取的图片进行再加工处理后得到图片。
对于图片的方法可组织学生讨论。
在上述方法中,从网上获取图片的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而喜爱的方法,图此可布置成任务,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从数码相机获取图片,是部分学生比较陌生的方法,有条件的教师应尽力演示给同学看,现场照相或取出学校集会图片的效果非常好;不管是那种方法获取的图片都可能与实际需要有出如,因此顺理成章地介绍通过软件处理图片的方式是必要的,目前使用最多,最好的图像处理软件是Photoshop。
同时,可结合版权法顺带介绍,使用别人的作品需要申明。
4.1认识PhotoshopPhotoshop窗口界面比较复杂,可指导学生类比画图软件和Authorware软件界面进行学习和理解。
Photoshop工具箱及状态栏都有显现和隐藏两种状态,对此学生会因为不习惯而找不到相应的工具,教师可结合探索活动作适当的介绍,并布置简单任务让学生练习。
另,在Photoshop保存文件并不等于保存图片,对此教师可作简单介绍。
探索活动:熟悉Photoshop工具箱的工具探索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习惯和熟悉工具箱里的工具位置,对此,教师可布置一些简单有趣的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5课图像的简单处理目的意义概述:通过两个简单任务:(1)选取和旋转玫瑰花构成新的图片;(2)调整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
初步学习和感受用Photoshop处理图象。
书是的例子是最简单的,根据学生基础可是简单介绍图层和滤镜的概念和使用,这是Photoshop的特色。
5.1图像的选取和裁剪本节的目的是练习在整张图片中选取部分图像,为了使规则和不规则选取都得以练习,建议先要求学生用规则选取,选取玫瑰花,再通过放大工具,放大后,用磁性套索工具挖出玫瑰花部分。
5.2复制图像复制和粘贴图像的操作比较简单,如果是生成新图片,一般需要粘贴到新文件中。
5.3图像大小变化及旋转Photoshop的图像大小变化及旋转功能是比较灵活的,几乎是无极变化的,且可以作扭曲操作,对此,只有在学生多次练习后才能体会和掌握,建议可增加布置一些简单的操作任务。
5.4调整图像色彩Photoshop对图像的调整,教材中仅要求了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Photoshop对图像的调整方式非常多,可鼓励学生自行探索。
第6课在作品中插入声音目的意义概述:一个好的多媒体作品离不开动听的音乐,本课以大任务“峨眉天下秀”为教学载体,通过在影片首插入背景音乐,学习和掌握在Authorware多媒体作品中插入音乐的方法;在探索活动中,要求同学自己查找声音资料,为多媒体作品配音,这一活动给了同学更大的创作空间,有利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同学自由创作。
6.1利用Authorwarer的声音图标插入声音本节是一个规定任务,即要求学生将指定文件夹中的声音文件插入到多媒体作品的指定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Authorwarer允许导入的声音文件的格式,告诉学生,如何某一类声音文件不能导入,则可考虑转换声音文件的格式。
同时配合本节阅读材料,了解各类声音文件的格式及特点。
6.2使声音和画面配合在进行本节的设置之前可让学生试播放,发现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与预想的效果一致吗?由于“声音”图标的默认播放效果是声音播放完毕后才执行流程下的图标,因此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讲清楚声音文件“计时”标签中各参数设置的意义以及设置,再让学生播放,观看效果。
探索活动:给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增加声音效果这一活动是开放性活动,要求同学根据自己的作品和理解,完成声音文件的选择,应用和设置。
活动结束教师应留一定的时间进行师生和生生互评,营造互动课堂氛围。
第7课声音文件和采集与简单处理目的意义概述:本课的目的是解决声音的采集和处理,目前能采集和处理声音文件的软件很多,也很优秀,但它们对计算机的要求都比较高。
教材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技术技巧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建议:本课没有具体的操作任务,教师可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比如为前面的多媒体作品或语文课文《乡愁》配音等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