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王晓芬)

合集下载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和知识整理(含有多个)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和知识整理(含有多个)

图形与变换案例名称图形与变换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二年级提供者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教学内容。

它的内容有“直角、锐角、钝角”。

三种角的认识,理解,巩固可以从生活中来获取,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角。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部分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部分内容很切近生活,学生们容易理解概念,;二是培养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3、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4、围绕生活,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及直角间的关系。

2、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3、进一步感知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及空间思维想象的能力。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二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即将跨入中高年级的学习的阶段,同时,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2、学生对于探索未知的知识拥有兴奋感、自豪感。

3、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也让孩子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激趣引入,适时引导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引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同时鼓励他们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单元教学设计五篇

《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单元教学设计五篇

《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单元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单元教学设计一、本单元知识框架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已初步理解角的意义,能用尺子画出一个角,正确率是97%。

认识了三角板的特点并能用它判断与画出直角,正确率是96%。

2.学生能把生活的现象与简单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有了初步的几何感受。

3.对于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易于理解知识。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能正确分辨出平移和旋转现象。

3.按一定的要求在方格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与判断。

2、认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画出平移图。

难点:按一定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移动几格)。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会辨认锐角、钝角。

2.能规范地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3.能正确分辨出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4.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6 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锐角与钝角(第37~40页)1、能分辨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用按要求画出这些角。

2、在实际操作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平移和旋转(第41~45页)1、感受生活中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平移图。

3、在实际操作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3 剪一剪(第46~47页)1、能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美和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1 单元测试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1 测试情况反馈1 合计6八、各课时教学设计第1节锐角与钝角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形变换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涵,学会用这些变换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知识。

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关于图形的变换可能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可能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这些变换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变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和图形变换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片和生活实例。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小图形等学具,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图形变换,引发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兴趣。

小学数学小数第四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单元

小学数学小数第四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单元

单元预设——小数第四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马尾区教师进修学校任季芳单元预设:小数第四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内容有:)【单元概要介绍】【学情背景】【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结合课型、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情境创设】(结合教学重、难点)【单元概述小结】【单元评价】【单元概要介绍】本单元教学内容包含主题图、锐角与钝角、平移和旋转及剪一剪实践活动。

1.主题图。

本单元—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单元涉及到的各种概念。

例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车上有锐角,滑梯上有钝角。

又如,火车在铁轨上直行是平移现象,大风车、观览车、转椅都是旋转现象。

另外,学生滑滑梯也是一种平移现象,但不同于本单元所讲的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平移,而秋千、跷跷板都属于旋转现象。

2.锐角与钝角。

教材通过以下步骤来教学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首先,呈现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图上有直角,也有锐角和钝角。

接着,从图上抽取三个角的局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所要观察的角。

然后,通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看到这三个角的大小不同。

最后。

从实物图中抽象出一般的角,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并提供判断的标准。

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顺序,符合儿童认识数学概念的规律。

3.平移和旋转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

物体以一个点或—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4.实践活动:剪一剪这部分教材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1)剪出并排排列的小纸人,(2)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结合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第课时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变换第课时教案

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过程与方法: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教材第78页“回顾与交流”中第1题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知识与能力: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的图知识与能力: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的图知识与能力: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
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教材以常见的俄罗斯方块游戏为情境,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回顾与交流学过的三种变化: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这里的三个问题由静到动,由简单到复杂;先关注一个图形的性质,然后再去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学生叙述方便,可以在图中用字母表示某些点.教学时,借助具体图形的变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三种变换的要素.对于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对于旋转来说,要指出旋转中心、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对于轴对称来说,要指出对称轴.进一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这些要素的方法,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鼓励。

二、在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课后反思:。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标题:《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和反射。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点、线、面的概念
- 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和三维图形(如球体、立方体等)
2. 图形的变换
- 平移: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 旋转: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 反射: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可以怎样将它们进行分类?”以此引入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新知讲解:在讲解图形变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反射后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种变换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用纸片制作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尝试对其进行平移、旋转和反射。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1.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反馈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几何中的图形和变换的概念;2.掌握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图形的方法;3.能够通过平移、旋转、镜像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镜像等基本变换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变换时的坐标概念;•熟练运用不同变换方法对图形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板书:几何图形、平移、旋转、镜像等概念;2.教具:图形拼图、纸张、彩色笔等;3.教辅资料:相关练习题、示例题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图形的变换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基本概念。

2. 学习新知识1.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镜像等变换方法;2.示范操作及演示相关例题。

3. 操练与讨论1.分发练习册,学生完成相关练习;2.学生相互讨论解题思路,提出问题。

4. 提高拓展1.设计拓展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展示答案并互相评析。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图形变换方法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相关习题;2.设计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运用图形变换方法进行描述。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特点,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

八、拓展阅读•《乐学数学》,陈建平,人民邮电出版社;•《数学世界》,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2. 图形的旋转3. 图形的轴对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1. 图形变换中对称轴的确定和变换规律的理解。

2. 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形变换示例图。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图形变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示例图和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图形变换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1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5. 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改进措施。

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实例引入:使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滑滑梯(平移)、旋转木马(旋转)、剪纸艺术(轴对称)等,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

问题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滑滑梯的运动是怎样的?”“旋转木马是如何运动的?”“剪纸时如何得到对称的图案?”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新课概念讲解: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动画,讲解每个变换的定义和特点。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学案5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2.了解物品的分类方法。

3.能够按照要求整理物品。

二、教学重点
1.物品的分类方法。

2.整理物品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
1. 数字的读写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数字0-100的读写,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数字的读写能力。

2. 物品分类
•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按照形状、颜色、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

3. 物品整理
•什么是整理?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将指定的物品进行整理归类。

四、学习任务
1.完成教师出示的数字读写练习。

2.分组进行物品分类练习,讨论分类标准。

3.小组整理指定的物品,展示整理成果。

五、教学反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扬长避短,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数字读写能力和物品分类整理能力。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回家整理家中的书籍、玩具等物品,体验分类整理的乐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愿大家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做一个整洁有序的好孩子!。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4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3《十几减几的减法》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

2.能熟练运用十几减几的减法进行计算。

3.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理解。

2.十几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掌握。

难点
1.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转化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
1.设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故事或实例引入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十几减几的意义。

2. 讲解
•让学生看示范PPT,掌握十几减几的减法运算方法。

•通过多个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步骤和规律。

3. 练习
•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多个十几减几的算式计算。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

4. 拓展
设计一些生活场景问题,让学生应用十几减几的减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
总结十几减几的减法运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十几减几的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查漏补缺。

六、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

以上就是本节课《十几减几的减法》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变换》教案一、教材分析【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08“整理与反思”以及P108-109“练习与实践”1-题。

【知识要点】、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但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

、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促使他们从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建议、组织第108页的“整理与反思”时,重点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平移和旋转只是变换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也是把图形进行变换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它是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典型的例题再说说把一个图形平移、旋转,或把一个图形放大、缩小的具体方法。

2、复习第八个五年计划108~109页“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要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叫做对称轴。

还要鼓励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或画出一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3、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时,也可以先在原图形中选出一些重要的线段,然后画出这些线段放大或缩小后的样子,最后连一连。

《图形与变换》说课稿_说课稿范文

《图形与变换》说课稿_说课稿范文

《图形与变换》说课稿_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图形与变换》,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图形与变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知识和变换的概念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图形变换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认识图形变换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常见图形变换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图形变换的应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图形变换的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法主要是引导探究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学法主要是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各种图形变换的实际操作材料,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换的。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变换的意义和应用场景,从而引入今天的课题:图形与变换。

环节二、复习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些思维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个图形变换前后的对比图,让他们观察和分析变换前后的关系,从而引导他们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环节三、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图形和变换》优秀教学设计

《图形和变换》优秀教学设计

《图形和变换》优秀教学设计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一、激趣引入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

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四、画角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

3.展示自己画的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

五、拓展活动同学们在研究角的过程中,三角板帮了我们的大忙,为了感谢三角板,我们来一起陪它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1.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

2.各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六、总结。

图形与变换 教学设计

图形与变换 教学设计

大姚县金碧小学“大姚教学范示”标杆教学教案教学内容:图形与变换(课本103页)编号:主备教师:王晓芬上课教师:备课组长签名: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这些漂亮的图案中蕴含着哪些图形的变换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图形的变换有几种形式: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2、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的物体,看看哪些是运用了我们刚才说的方式变换得来的?3、揭示课题:图形与变换二、明确学习目标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示标杆题:103页的图案学习要求:根据图案,同桌议一议: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完成课本104页第一题。

)2、请你想一想平移的方向有哪几种?进行平移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平移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只是()发生变化。

(3、旋转有哪些方向?进行旋转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旋转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只是()发生变化。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和应用这些变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介绍平移的概念,探讨平移的性质,以及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平移。

2. 图形的旋转:讲解旋转的定义,研究旋转的特征,以及如何计算旋转后的坐标。

3. 图形的轴对称:探讨轴对称的定义,分析轴对称的性质,并学习如何在坐标系中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在坐标系中表示和应用这些变换。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变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平面直角坐标系图。

学具:练习本、直尺、量角器、彩笔。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第二阶段:探究与讲解1. 图形的平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平移的性质,并尝试在坐标系中表示平移。

2. 图形的旋转:讲解旋转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旋转,并计算旋转后的坐标。

3. 图形的轴对称: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性质,并通过实例找出对称轴。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解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图形与变换。

2. 重点概念:平移、旋转、轴对称。

3. 关键性质:平移和旋转的不变性,轴对称的对称性。

4. 坐标系中的应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坐标表示。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巩固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的变换知识。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与变换》教案附教学流程图

小学数学六年级《图形与变换》教案附教学流程图
教材分析
“图形与变换”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内容。最早在二年级的课本上就出现过简单的题型。三、四年级时完整学习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常用图形变换方法。六年级上册中系统运用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方法学习“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和欣赏。本册书是对以上几册书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和梳理。这一部分连贯内容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知识的一部分。
小结:看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当有多种方法时,我们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4)师:图1变换得到图4也有多种方法,如果选用图A左上角的点为中心点,应该怎样变换呢?
学生先想象后汇报(课件动画演示)
5、师:在刚才的图形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轴对称图形,事实上,在我们小学阶段中,学习了很多种轴对称图形,谁能说一说有哪些?分别说一说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第一关:画一画。将小旗向上平移12格得到图B,再绕小旗底部端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C。师巡视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展示台展示。全班欣赏交流。
第二关:我们的好朋友笑笑非常喜欢看《小英雄雨来》,于是根据雨来的话刻了一枚印章。你知道哪一个是他的印章印出来的吗?(课件展示)
第三关: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或多个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方法绘制一幅美丽的图案。(展示台展示,全班欣赏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
媒体设计思路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作过两个闻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把握大量的知识”,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在的本课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这三种常用的图形变换的方法,而图形的变换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常态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动态演示了图形的变换过程,突破了教学中难点。在课初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演示了俄罗斯方块的游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便于学生对图形变换方法的回忆,形象直观。然后利用课件出示了四幅游戏截图,解答四个问题,展示台展示或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平移旋转的过程,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让学生直观的获取知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随后复习了小学阶段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课件展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最后,“小小设计师”活动的设计及图片的欣赏环节通过展台的展示和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兴趣情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图形与变换|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3 图形与变换|冀教版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每人一张学习单,练习纸教学目标:1、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或放大和缩小。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缩放等变换方法,沟通各种变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几何图体蕴藏的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缩放等变换方法。

教学难点:沟通各种变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分享视频师:同学们看过星光大道吗?老师看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视频,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欣赏《手舞足蹈》视频)师:精彩吗?(停顿,目光扫视)哪个画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刻?预设:(请4-----5名学生回答)并出示相应的画面。

师:这些画面给老师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它让我们走进了“图形与变换”的世界。

(边说边板书课题)2.感受变换师:你能从中感受到图形的哪些变换?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并板书:是啊!我们学过图形的变换有平移、轴对称、旋转、缩放。

二、整理回顾,“重建”知识1.抽象图形,同桌交流(1)过渡: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代替。

师:我们用箭头来代替人,用平行四边形代替翅膀,(停顿)并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

师:请你们拿出学习单,同桌交流,把它们的变换过程描述清楚。

(出示提示:交流,把它们的变换过程描述清楚)(2)同桌合作互相说,教师巡视2.组织反馈,整理回顾师:谁先来说说?你想说哪幅图?预设:平移(1)回顾A.师:你们觉得他描述清楚了吗?请你来补充一下。

师:他在表达时说清楚了那几个要点?引导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师:是的,我们在表达图形的平移时,要说清楚平移的------方向还有平移的-----距离。

(师板书平移:方向、距离)B.师:你是怎么确定距离的?(引导学生结合点说清数的方法,概括出每个点都平移了相同的格数)(如果学生前面说的是2格,就及时引导数格方法)C.师:比较一下,原图和平移后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运用师出示6号图,问:如果6号图在这个位置(点击出示),你能描述一下从3号图到6号图的平移过程吗?旋转(1)回顾师:你们觉得他描述清楚了吗啊?师:在表达时说清楚了哪几个要点?(引导学生要想表达清楚图形的旋转,一定要说清“图形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旋转旋转中心、方向、角度(2)拓展师:刚才这个图形是绕着点旋转,如果绕着轴旋转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变换(通用)》_教学设计1

二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变换(通用)》_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的实物图实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谈话:同学们,我昨天到眼睛店里看到一幅眼镜,请大家看一看,帮我出出主意要不要买?(出示课件)学生看出这副眼镜不对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副眼镜大小不一样,不对称,那你应该买什么样的呢?帮老师出出主意吧,学生回答买大小一样的,对称的,引出本节课。

二、课中探究1、出示图片找出那些是对称图形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度强求,不必能够纠正。

)2、剪一剪——理解轴对称图形。

(1)师:既然大家都说上面图上的小上衣是对称图形,那么来让我们做一做吧,老师这里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这个对称图形吗?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实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能够先把纸张实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

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

(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实行判断。

)3、教学“对称”师:同学们衣服做好了,那怎么证明你做的衣服是对称图形呢?(引导学生发现对折后,两边一样大并且完全重合)拿出做好的对称图形心形、葫芦、松树,让学生自己能说出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叫对称图形。

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姚县金碧小学“大姚教学范示”标杆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图形与变换(课本103页)编号:
主备教师:王晓芬上课教师:备课组长签名: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
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
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
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感受数学的美。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你能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这些漂亮的图案中蕴含着哪些图形的变换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图形的变换有几种形式:对称、平移、旋转、放大和缩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
2、请同学们找一找身边的物体,看看哪些是运用了我们刚才说的方式变换得来的?
3、揭示课题:图形与变换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示标杆题:103页的图案
学习要求:根据图案,同桌议一议: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完成课本104页第一题。


2、请你想一想平移的方向有哪几种?进行平移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平移过
程中,()、()不发生变化,只是()发生变化。


3、旋转有哪些方向?进行旋转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旋转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只是()发生变化。

(思考课本103页做一做。


4、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各边边长长度有什么变化?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把图形按3:1放大,意思是什么?把图形按1:5缩小,意思又是什么?
【学后反思】图形的变换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四、类比训练,拓展延伸
(一)类比题:课本105页6题
【练后反思】易错点:1、旋转方向。

2、要扩大与面积有关的边。

(二)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空: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 )。

(2)、图形的变换方法有()、()、()、()和()。

(3)、图形平移、旋转过程中,()、()不发生变化,只是()发生变化。

(4)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比例放大或缩小,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相同,()不同。

2、判断。

(1)平行四边形有2条对称轴。

()
(2)把30°的角按3:1的比例放大后得到的角是直角。

()
(3)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直径。

()
拓展:课本105页5题
【练后反思】(易错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反思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