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寂静的春天_中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合集下载

论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论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论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蕾切尔?卡逊在其作品《寂静的春天》中,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反映出了当前全球的环境正在受到严重的污染,从而形成了极为严重的生态危机。

在这部作品中,蕾切尔?卡逊提出了人们不断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观念,阐述了人类应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当前的生态环境,并且要以敬畏生命的道德底线来与大自然和平共处。

蕾切尔?卡逊通过《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向人们表达了她的生态哲学思想,倡导人们应该对人类的生态观众进行重新的审视,认真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蕾切尔?卡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对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中,表达出了反对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过分破坏,让大自然失去了平衡的生态系统的思想。

同时也反映出了她希望大自然能够通过内在机制来实现生态平衡的诉求。

在《寂静的春天》中,作者阐述了自然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平状态,需要经历长达几个世纪的生物演变,才能够让其适应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但是在现代人类的不断干预下,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周期失去了原来的演变规律。

而且在当前人类所进行的人工制造物中,存在着极大的危害,特别是一些化学制造物的危害性,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无法形成一个较好的生态系统。

因此,作者表示人类应该对于自然平衡给予更多的重视,不要轻易地对其进行干预,让其能够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以及整体的动态平衡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

人们应该对这个自然的内在平衡机制有一个较为宏观的认识,不要只是考虑到人类的主意识,对自然进行随意地改造与征服。

这是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对。

而且在《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中,作者针对这种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蕾切尔?卡逊在这部作品中表示,人类企图通过控制自然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是一种非常自大的想象。

[卡逊,哲学思想,生态]浅论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影响

[卡逊,哲学思想,生态]浅论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影响

浅论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影响蕾切尔卡逊1962年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生态文学与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作。

它是世界生态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作家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通过大量事实证据向读者说明了全球正在经历的严重污染与生态危机,指出了人类在征服自然时的错误观念与狂妄态度,以期能够重新唤起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进而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且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蕾切尔卡逊及其旷世之作《寂静的春天》1蕾切尔卡逊简介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航洋生物学家与生态文学家。

她从小就跟着母亲分享大自然的一切,并产生了强烈的热爱之情。

在大学期间,卡逊遇到了一位对她产生巨大影响的生物老师斯金克,激发了她对生物学的向往,随后便将大学主修课程从文学改成了生物学,并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卡逊通过多年对于自然界的研究经历,最终在1958年撰写了她一生中最辉煌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尽管小说刚出版时受到了很多非议和攻击,但最终仍然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2《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一个寓言式的开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指出由于人们的不知情而在忍受着。

第二部分则指出杀虫剂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人类却由于无知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三部分,作家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人类应该树立起一种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的理念,而不是一味地征服自然和控制自然。

二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1卡逊生态哲学思想的渊源理论基础。

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达尔文、利奥波德、史怀泽等人。

她在继承了这些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哲学思想。

而这也是她在《寂静的春天》中所阐述的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当时,美国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人们愈来愈关注人与自然的亲近。

卡逊也支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坚持走生态中心主义道路,试图更好地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具体来说,卡逊十分赞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与发展思想。

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

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

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1、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答案】《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森的代表作品,于1962年首次出版。

它是一本环保主题的经典散文,是一本环境保护经典名著。

该书以寓言开始,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那里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小村庄突然陷入了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

由此作者论述了滥用化学药剂和农药对自然环境、动植物以及人类自身造成的危害。

一、《寂静的春天》写作背景蕾切尔·卡森由于受到朋友来信的启发决定创作《寂静的春天》。

当时,卡森收到一个朋友的来信,信中她的朋友非常气愤地告诉她,当地政府为了杀灭蚊虫,使用飞机作业四处喷洒DDT 农药,直接导致周围农户种植的果蔬凋零,大量家禽死亡。

这封信给了卡森很大的触动,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科学家,卡森决定展开调查,四年期间她收集了大量证据,证明滥用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并发表了基于这一研究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全书共十七章,该书首先以寓言式的开头描绘了一個美丽村庄受污染前后的对比。

受污染之前,这一美丽村庄生态和谐,是人类和动物的理想栖息地;而受污染之后,村庄一派荒凉,寂静无声。

动植物、水、土壤等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影响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必然会破坏自然界这一关系。

卡森以大量事实告诉读者,预言并不是危言耸听,DDT农药的滥用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

二、《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一)科技文明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同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恣意运用科技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给自然带来极大的破坏,而这样的破坏力通常都是不可逆的。

在《寂静的春天》中,卡森指出,二战后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为了保证经济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和木材出口,杀虫剂DDT被大量使用,直接催生了人造或合成化学品工业的突然崛起和迅猛扩张。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寂静的春天》 二、 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
4;#$ %
判,却意味着伦理观念的延伸。卡逊并不仅仅停留在对 我们在这方面出现严重的差错,我们的后代未必乐意宽 污染问题进行精彩的技术性分析的层次上,她还把它作 恕我们。 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审视和剖析,赋予它生态伦理学 的批判精神而具备了一种独到的深度。 的批判作如下考查。 第四,化学药品的大肆运用违背了人道主义。我们 地、完全地交付给人们,却对它们的潜在危害性全然不 研究的价值, 这样, 她的一切描写、 分析和论证就因为她 把有毒的和对生物有危害的化学药物不加区分地、大量 我们可以对卡逊从生态伦理的高度就污染问题展开 知。我们促使许多人去接触这些毒物。而没有征得他们 的同意, 甚至故意不让他们知道。事实上, 化学药品并非 “直接或间接地、 而且 单个 第一,人类大量地使用化学药品违背了通过追求人 仅仅对非人的生物造成危害, 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这一基本的人类价 地或联合地毒害着我们 ”人类本身。从一种深切的人道 “农民、 卡逊认为, 喷药人、 航空员和其他 值观。自然生态平衡的最显著标志是大自然赋予了大地 主义精神出发, 以多种多样的景色和生物多样性,但人类却热心于简化 接触一定量的杀虫剂的人员的突然发病或死亡是令人痛 “无形 更是不应该发生的 ” 。她还满怀深情地指出: 它, 并意图消灭他不想要的物种, 这样自然界应有的格局 心的, 和平衡就遭到了破坏和损害。殊不知,大自然只有在具 污染我们世界的农药,被人少量吞食后所造成的危害是 因此为全体居民着想, 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 备它所要求的格局和平衡的情况下才能保有它的生物品 有潜伏期的, “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尽管他很不愿意承认这一 倍加重视, 研究解决。 ” 种。 点” , 因而他应该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承担应有的道 德义务、 做出应有贡献, 而这也是人类维持其本身的生存 和发展所必需的。 第二,化学药品的生产和使用涉及如何处理利益和 道德关系的问题。在工业统治的时代,人们不惜一切代 “当公众由于 价赚钱, 往往将道德的约束抛之脑后, 甚至 面临着一些应用杀虫剂造成的有毒后果的明显证据而提 出抗议时, 一半真情的小小镇定丸就会使人满足 ” 。与化 学药品相关的生产和经济部门声称杀虫剂的广泛大量使 “谷物过剩 ” 用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但是 早已成 为美国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它们的真正意图是想通过 维护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来剌激化学药品的使用,从而 “我们急需结束这些伪善 从中牟取经济利益。卡逊指出: 的保证和包在令人厌恶的事实外面的糖外衣。 ”显而易 见,卡逊对工业经济时代的人们对非人的自然所采取的 “唯利是图 ” 泛功利主义态度以及社会上广为流行的 的非 道德现象是持否定立场的。 第三,化学药品的滥用违背了代际正义。用自然的 尺度来衡量,人类适应五花八门的化学物质是一个漫长 “它不仅需要一个人的终生, 的过程, 而且需要许多代 ” 。 这是指,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无休无止地使用化学药物, 那 么深受其害的不仅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受 “牵连 ” 到 。我们已经允许成千上万种化学药物被使用。 但我们很少或根本没有对它们在土壤、 水、 野生生物和人 类自己身上的效果进行调查。精心保护负担着全部生命 的自然界的完美不仅有利于当代, 而且有利于后代; 如果

课题研究论文: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课题研究论文: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67454 哲学其它论文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18世纪以来,人类逐步进入工业社会。

一方面,人类享受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的巨大物质财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人类也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令人类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污染着生态环境,这种情况到了二十世纪变得更加糟糕。

就在此时,一位伟大的女性蕾切尔?卡逊用一部矿世巨著《寂静的春天》引起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其中阐释的生态哲学思想更引发了人类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一、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生态哲学思想基本内涵(一)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将人作为宇宙中心的观点,一切以人为尺度,承认人才具有内在价值和存在的权利,自然物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类需求的价值。

卡逊及其反对这种思想,而在《寂静的春天》中始终贯穿着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

卡逊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不应该对立存在的。

只有在人类的悉心保护之下,自然界才能维持平衡。

人类不能根据自身喜好去随意支配自然、控制自然、破坏自然,这种主宰和支配的思想在现在新技术发展起来的背景下,更应该得到重视和改善。

而促使人类在当下环境条件下爱护生命、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则更显重要。

卡逊这种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背后,其实是对人类妄想征服、控制自然的狂妄态度的质疑。

卡逊在文中曾提到,自然的历史是人类与周围环境共同的历史,无论是人类亦或是在大自然中生长的各种生物,都在自然的庇佑下成长并且形成了自然的习性。

纵使生命已在自然中存在的时间十分久远,但就从地球的形成时间整体来看,生命对自然的改造还是微乎其微的。

“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

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命存在的条件,并为人类更好地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因此,人类理应热爱自然,并把这种爱的原则扩展到生物范畴。

这种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更加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义,它说明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对其他生物的依赖,更说明了所有的生物都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寂静的春天生态观

寂静的春天生态观

寂静的春天生态观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有关生态和环境保护的书籍,它主要强调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一种反对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观点。

以下是对这本书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生态观的总结:
1.强调生态平衡:这本书强调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指出自然界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如果这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遭到破坏,就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2.反对过度开发:作者蕾切尔·卡逊认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她指出,许多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会导致资源枯竭,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3.环境保护意识:这本书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它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从小就接受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4.可持续发展:虽然《寂静的春天》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但书中的一些观点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作者认为,人类应该寻求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5.反对化学污染:这本书也对化学农药和杀虫剂等化学物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出了警告。

作者指出,这些化学物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

总的来说,《寂静的春天》提出了许多有关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观点,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本书对于我们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从《寂静的春天》看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从《寂静的春天》看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从《寂静的春天》看蕾切尔·卡逊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作者:龙湉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9期摘要:生态整体主义是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价值原则,以能否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完整、稳定、持续为标准来评价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

卡逊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描写了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展现了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该书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为此,可以用生态整体主义理论透视《寂静的春天》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挖掘《寂静的春天》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寂静的春天》;生态整体主义;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整体主义是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价值原则,以能否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完整、稳定、持续为标准来评价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思想和主张。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也是世界生态文学的经典作品,该书以人类对杀虫剂的为出发点,描述了科技异化和化学药剂滥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抨击了科技进步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发展战略、环境政策、公共政策的修正”和“环境革命”。

为此,可以用生态整体主义理论透视《寂静的春天》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挖掘《寂静的春天》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蕾切尔·卡逊与《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也是为了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而勇敢奋斗的斗士。

中学毕业后卡逊就读于宾西尼亚女子学院,之后在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卡逊先后当过大学教师、渔业管理局职员等,并兼职从事文学创作。

作为一位热爱自然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先后出版了《海风下》《海洋的边缘》《寂静的春天》等多部文学作品。

在《寂静的春天》第一章中,作者以忧伤的心态和诗意般的语言描写了“关于明天的寓言”,“从前,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

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山坡上,长满了果树……但是一片片从天而降的白色粉剂制造了一场瘟疫,植物枯萎了……”。

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

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

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作者:唐金恺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12期内容摘要: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自然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这本书中卡逊描写了人类因为滥用化学药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最终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卡逊在书中呼吁人们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表达了她“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卡逊思想形成万物平等一.卡逊和《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普林达尔的农民家庭,1929年毕业于宾夕尼亚女子学院,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动物学硕士学位,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

《寂静的春天》是她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

在《寂静的春天》中,卡逊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为依,用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这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是一本赏心悦目的著作,它的出现使得公众对生态伦理的关注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改变了历史进程,扭转了人类思想的方向。

二.卡逊生态思想的形成卡逊的母亲是她生态思想形成的最大影响者,当卡逊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母亲便言传身教地给她播种下了“爱自然”的种子。

卡逊曾在她的回忆录里提到,她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细节的捕捉与她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而她对自然的热爱都遗传于她的母亲。

在卡逊年幼的时候,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像肺结核之类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染上就很难治愈,母亲为了避免卡逊染上疾病便把她留在在家中,教她阅读、写作,带她去观察自然,给她订阅她喜欢的杂志,这时的卡逊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更养成了一颗对周围万物的敬畏之心。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寂静的春天》的新解读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寂静的春天》的新解读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一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寂静的春天>的新解读目前我们的生态系统处处潜伏着危机。

至20世纪,人类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文学界开始了进行学术生态书写和反思,在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开始了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追问,她用独到的生态思想来唤醒人类的生态责任。

至21世纪,人类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该如何建构;该拥有何种生态思想;在新态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又何在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性。

本论题正是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寂静的春天》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来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

1生态批评与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寂静的春天》由于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随之涉及各个领域,文学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

”而《寂静的春天》正是有着警示世人的生态思想与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其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解读值得研究。

1.1关于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发展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倾向,同样也是文艺思潮和运动,生态批评最先兴起于美国。

生态批评家王诺在其所著的《生态批评与生态思想》中对生态批评定义到〃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

”生态批评也正是在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警觉的背景下兴起,文学为生态危机担起责任,后生态批评便成为文学研究的绿色化,促使人类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及忧患意识。

1.2对《寂静的春天》的传统评析在对《寂静的春天》评析中,西方学者多注重对作者蕾切尔•卡逊个人的生平传记进行描述,并对她的生态哲学思想、和她在环境保护运动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

但在这一评析角度,并不深究其思想性。

而国内对《寂静的春天》的研究主要有对《寂静的春天》的生态解读;对《寂静的春天》翻译的接受研究;通过阅读《寂静的春天》对当代的环境保护有深刻的警示与思考;从《寂静的春天》探讨卡逊的生态伦理思想。

向往一个不再寂静的春天——解读《寂静的春天》生态思想

向往一个不再寂静的春天——解读《寂静的春天》生态思想

向往一个不再寂静的春天——解读《寂静的春天》生态思想1962年由蕾切尔卡森创作的《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经典的生态学著作,卡森为了唤醒当时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漠视,在《寂静的春天》中列出了大量的事实来证明化学药剂对自然造成破坏,揭示了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破坏的同时自身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卡森在书中也展现出了超前生态思想,从而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一)生态整体主义自然界是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一个部分遭受到破坏,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整个自然界受到影响。

在《寂静的春天》中写道:“喷洒在耕地,森林以及花园中的化学药物也会长时间的停留在土壤中,进入生物体内,依次传输到其他动物体内,造成污染并形成死亡之链。

他们或许会随着地下水源悄悄流淌,而后因为阳光与空气的神奇作用组合成新的形式出现,杀死植物,病倒牲畜,让净水不在纯净,对喝水的人施加不明的危害。

”1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大量的化学药剂洒向自然界后,通过自然界食物链的恶性循环,人类也会遭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自然界的平衡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的,“这种平衡是一种复杂,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并将各种生命联系。

2人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然界的平衡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只有人和自然界各个部分生命和谐共存,共同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自然界才能为人类提供永续生存栖息地。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写到:“适应这些化学物质需要的时间要以自然的时间为度量;需要的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的时间。

”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化学药剂所造成的自然破坏包括对人自身的伤害并不只是这一代人,还会对我们后代人的生存状况造成威胁。

所产生的危害的持久性完全超出了人类生命的限度。

人类为了获得眼下几分利益,大量的使用化学试剂破坏生态,并把这样的方式归结为一种合理的做法。

人类这样自私的对大自然肆意的破坏,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不会原谅我们的。

简论《寂静的春天》的生态环保思想

简论《寂静的春天》的生态环保思想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2 一l 2
( 作者简介】 姚晓晖( 1 9 7 6 一 ) , 女. 福建省漳浦县人 , 漳州 城市职业学 院教 师教育系讲师 , 硕士。

5 8・
姚晓晖 :简论 《 寂静的春天》 的生态环保思想
第1 期
步 的侵 袭 ; 人类 生活 中废 物 的乱 排 放 迫使 鱼 类 动物 的生存 与 发展 遭 到极 大 的威胁 , 进 而威 胁 到人 类 自身 的生 活用 水 : 军事 武 器 的发 展 与实 验 给人 类 自己 的生存 与可 持续 发 展带 来 巨 大 的挑 战 和威 胁 。当 时美 国 社会 的环 境现 象 已经 对 人类 社 会 与 自然 的可 持 续发 展提 出了严 峻 的考验 , 也 引发 了作 者 卡尔森 的忧 虑与 深思 . 为 其创作 诸 多生 态 环保 主题 类 的作 品提 供 了大量 的现 实题材 和 案例 。
总之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向世人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环境度破坏用科普与文学相结合的方式诠释了其具有前瞻性的生态环保思想彰显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良知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些科学见解和哲理思路对当今全球的环保事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价值
闽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寂 静 的春天 》 生态 环保 思想 的缘 由
2 0 世纪 6 0 年代 , 美 国作家 卡尔森 能够 为人类带来 大作《 寂 静的春 天》 , 既有 当时美 国为追 求经济发 展所
带来 诸多负 面效应的 时代大背 景 , 又有 当时人们对于保 护大 自然环境 的意识 与行 为 的冷漠 , 也有 作者对人类

《寂静的春天》中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研究

《寂静的春天》中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研究

《寂静的春天》中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研究作者:王云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0期摘要:文章从《寂静的春天》入手,思考其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即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以及维持和保护生态的系统价值。

从而呼吁人们从生态的整体主义出发,把生态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研究,一方面有生态哲学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创新,另一方面,对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整体主义;生态的系统价值;实践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她于1964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成为当时美国和全世界最畅销的书。

书中分别从杀虫剂原理、水循环圈、土壤系统、植被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原理的介绍,并提议利用食物链的关系引入相应昆虫以抑制杂草的生长,以便于维护生态的整体利益。

并进一步揭示了以杀虫剂DDT即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为代表的化学农药对生态整体环境的危害,警醒人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重新深度挖掘《寂静的春天》中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并对其进行解读,有利于人们全面深刻的透视生态整体主义对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

一、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历史必然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新的社会运动-生态运动。

生态运动是以保护生态为宗旨的运动,其基础是环境保护。

生态运动唤醒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为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起源于当代的生态运动,根源于对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并且受到现代生态学启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代表思想有利奥波德(Aldo Leopold的大地伦理学、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的自然价值论和阿伦·奈斯(Arne Naess)为代表的深层生态学。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是蕾切尔·卡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对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启蒙书。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深深忧虑和呼唤。

蕾切尔·卡逊在书中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描绘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她不仅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从人文的角度思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类的行为是如何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然的。

这部作品也让我深感震撼的是,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揭示问题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卡逊女士呼吁我们改变对自然世界的看法和观点,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以更为和谐、尊重自然的态度来与之相处。

这种深刻的洞见和责任感,让我深受感动。

总的来说,《寂静的春天》是一部唤醒人们环保意识的重要作品。

它让我更加关注我们的环境,更加珍惜我们的自然资源,同时也让我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更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分析

雷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分析
,

而 且 被 广 泛 地 视为 2 0
,
而且 对 所 有重 要 的 问题 向全球世界各地 的相 关研究 者 以
, ,
及 科 学 家虚 心 请 教
,
她 本 人的 实 际 身高 态度 最终 向世人 们 展示 了滥 用 除草剂 以及杀 虫剂等 化 学 品
她所得 到 的 资料 数 据 等 的 高度 几 乎 超过 其 怀 有 严 谨 的科 学态 度 以及实事 求 是 的
文 学评 论
·
外国文学
雷 切 尔 卡 森 《 寂静 的 春 天 》 中 的 生 态思想 分 析
焦玉 彦 张蜻
·
河 北软 件 职 业 技 术 学院 河 北 软件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
摘 要 雷 切 尔 卡 森 是 美 国 最为 著名 的 生 态 文 学家 其 于 19 6 2 年 出 版 的《 寂静 的 春 天 冰 是环 境 文 学 的 经典 之作 也 是 一 部 生 态伦 理 学 名 著
, ,
河流 以及大海等 造成严重 的危 害 大程度 上是 难 以解 除的 是 不 可恢 复 的
空气
,
、,而 且 这种来自危 害在很虽 然化 学 物 质 在 一
,

定程度 上消 灭 了 庄稼 的害 虫 以及其传 染性 疾 病病 原 体
,
但是 其 所带 来 的潜 在 性 危 害 给 动 植 物 的 自然 生 长规 律 造成 一 定 的破 坏 以至 于对 人 们 的生 命健康 以及 人 类 生 活 的 自然 环 境 造成严重影 响 另外 雷切 尔
; ;
, , , ,

除 草剂对 自然地质 土 壤 造成污染
,
[ 中图 分 类 号 ] 1 1 0 6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一 2 239 2 0 26 一 0 2一 0 89一 0 2 2 0 0 2 [ 文章 编 号 ] ( )

《寂静的春天》中生态意识的解读

《寂静的春天》中生态意识的解读

《寂静的春天》中生态意识的解读摘要:《Silent Spring》,是蕾切尔·卡逊的代表作,于1962年出版,距今已经59年,但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位至今不可撼动。

本文通过解读《寂静的春天》这部作品的生态意识,引起社会对生态的关注。

关键词:《寂静的春天》、生态、意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给人平和寂静的感觉。

封面是白色和绿色的一半,白色是沉默的,绿色是安静的,它符合标题的气质。

第一眼看只感觉简单朴素,但当你全部读完会意蕴悠长。

通过前言,了解到本书主要涉及农药和生态保护。

表面来看是一本科普性质的书,但实际上却文艺又现实。

这本书对我来书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在科学方面既科学又严谨,又在人文方面蕴含了深刻的人文情怀。

《寂静的春天》主要描述了人类过量使用农药化学品,对生态系统造成恶意破坏——不孕症,癌症,死亡,遗传;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化学物质如何破坏生态系统并影响人类生命——农药,昆虫,鸟类,雨水,土壤,地下水; 最后,提出了另一种方法——自然问题最终取决于自然界的力量来解决——利用生物圈食物链的规律来维持自然的稳定和平衡。

一、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关心所有生命形式有其好生活的公正观”,也要关注“生态整体”的观念。

什么是“生态整体主义”?“生态整体主义”是世界上所有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皆属于一个整体。

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都是息息相关,缺一不可的相互组成部分。

中国自古就是崇尚“天人合一”的体观,坚信人类与自然是合二为一的。

《寂静的春天》所着重阐述的环境生态整体主义,是基于人类健康考虑的三重基础,这个三重基础是人类的道德考虑、保护野生自然多样化、多样化景观对人类的未来价值思考。

卡逊本人着重强调保护人类健康,保护非人类生命和促进人类繁荣这三个基本目标,使她的非一般人类利益和更高的人类利益更加认可时,她发展了一种既有非人类利己主义,又有开明人类中心主义元素的环境伦理。

虽然《寂静的春天》展示了这两个方面如何在一个重要的公共政策问题上“融合”,但卡逊自己的生活,致力于了解和欣赏自然,展示了他们如何在个人层面上融合。

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

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

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一.卡逊和《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斯普林达尔的农民家庭,1929年毕业于宾夕尼亚女子学院,1932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动物学硕士学位,是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

《寂静的春天》是她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

在《寂静的春天》中,卡逊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为依,用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这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是一本赏心悦目的著作,它的出现使得公众对生态伦理的关注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改变了历史进程,扭转了人类思想的方向。

二.卡逊生态思想的形成卡逊的母亲是她生态思想形成的最大影响者,当卡逊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母亲便言传身教地给她播种下了“爱自然”的种子。

卡逊曾在她的回忆录里提到,她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细节的捕捉与她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而她对自然的热爱都遗传于她的母亲。

在卡逊年幼的时候,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像肺结核之类的传染性疾病一旦染上就很难治愈,母亲为了避免卡逊染上疾病便把她留在在家中,教她阅读、写作,带她去观察自然,给她订阅她喜欢的杂志,这时的卡逊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更养成了一颗对周围万物的敬畏之心。

另一个对卡逊影响很大的人是阿尔贝特·施韦泽,卡逊在《寂静的春天》这本书的前面写着:“献给阿尔贝特·施韦泽”。

施韦泽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慈善家,他在自己38岁的时候前往非洲从事医疗援助几十年直至去世。

施韦泽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他认为“善就是保存、促进和提升生命,而毁灭、伤害和阻碍生则是恶”,卡逊对施韦泽敬畏生命的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1],她在每次观察海洋标本后都会把它们重新放生,从不轻易杀害任何一个小动物。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的生态意识探析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的生态意识探析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的生态意识探析一、引言在20世纪,涌现了一批新生的生态文学家,卡森便是其中之一。

与传统文学家不同,卡森将生态文学作品与科学相结合,于1963年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结合了文学叙述的方式,描写了基于现实的情况和大量的调查研究的现实环境情况。

其旨在通过文学的形式揭露如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对美国生态环境及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从而警醒世人应重视农药的使用问题。

这本书当时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直接促进了一场环境运动的发生和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成立。

然而这样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著作,在国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目前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再一次重读《寂静的春天》并分析其生态思想内涵极具现实意义。

二、遵循自然规律的意识遵循自然的思想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都有着深远的思想渊源。

我国古代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就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

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境界。

而在西方,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米力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纳克西曼德就曾表明,世界上的每一种元素都企图扩大其自身领土,然而有一种必然性或者自然规律永远地在矫正这种平衡。

他的观点表明,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每个世界上的元素都应遵循这一规律。

作者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提到,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人们正大规模的消除山艾以培育草场。

然而实际产生的结果是,山艾的确如逾期那样被杀死了,但是失去了山艾的这片土地,不但牧草单独生长的情况不好,那些以山艾为生的动物也随之一起消失,动植物的毁灭反过来使得这片土地更加贫瘠。

山艾的生长正是在自然的长期演进过程中物竞天择的结果。

以及生存在这里的动物也一样,都是在不断适应和改变的演进过程中,最终在这片土地中安身立命。

然而当地的土地管理局表面上打着进步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畜牧者对牧场的需求。

他们枉顾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一意孤行地采取消灭山艾的行动,才最终导致了这样的无可避免的后果。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的著作,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警示性,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

通过阅读《寂静的春天》,我深刻认识到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书中详细描述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如何导致鸟类和其他生物的大量死亡,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书中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卡森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的健康。

这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试图征服它。

《寂静的春天》让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采取行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自然资源,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寂静的春天》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蕾切尔·卡森以独特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带来的可怕后果。

读完这本书,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人类的无知和短视感到深深的忧虑。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卡森的笔下,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生物都在为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贡献。

然而,人类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平衡,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和农药,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稳定,给生物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类一手造成的。

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下去,最终受害的将是我们自己。

其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科学家的责任。

在书中,卡森指出科学家们在追求自己的科研成果时,往往忽视了这些成果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想到了现在很多科学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不顾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这种做法不仅短视,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

作为科学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最后,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人类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

卡森在书中指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认为,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寂静的春天》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让我认识到了科学家的责任和人类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

读完这本书,我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的决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一份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观

论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观

在 其作 品 《 寂 静 的 春 天》
中 ,卡 森 认 为 , 一 直 以来 人 类 对
于大 自然 的态 度都是 “ 征服 ”而 不是 “ 共存 ” 。为 了满 足 自己 对
物 质 利 益 的 贪 欲 ,人 类 试 图永 不 停 歇 地 榨 取 大 自然 中 的 每 一 份 资 源 , 因 而 无 时 无 刻 不 在 影 响 和 破 坏 着 大 自然 的生 态 平 衡 。 对 科 学
关 键 词 :蕾 切 尔 . 卡 森 《 寂 静 的 春 天》 生 态 观
蕾切尔. 卡森 , 美 国著 名 的
自然 文 学 作 家 ,被 世 人 称 为 现 代
作品 《 寂静 的春天》 里我们 可 以
找寻 到这 一 问 题 的答 案 。


地 征 服 大 自然 。 人类 为 了提 高 农 业 产 量 ,牟 取 暴 利 ,置 生 态 环 境
在其 作 品 《 寂 静 的 春 天 》 的 “ 明 天 的 预 言 ” 一 章 中 ,蕾 切 尔 .
卡 森 对 原 生 态 的 美 国 小 镇 以 及 小
对 我 们 人 类 赖 以 生 存 的 大 地 造 成 危 害 ,又 对 与 我 们 人 类 共 生共
镇 生态 因 以D D T 为 代 表 的 农 药 滥
述 :小 镇 坐 落 在 农 场 的 中 央 ,环 绕 其 周 围 的 是 生 长 茂 盛 的庄 稼 地
化使生 态环境不断 恶化 ,生态灾
难频繁发生 。
和郁郁葱葱 的生态林 ;洁净 清凉
的 小 溪 从 山 中 潺 潺 流 出 ,种 类 繁 多 的 鱼 儿 在 小 溪 中嬉 戏 ; 鸟 儿 在 丛 林 中 欢 歌 ,鹿 儿 在 草 地 上 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7-10作者简介:刘宇宁(1979-),女,浙江宁波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

论 寂静的春天 中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刘宇宁(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 卡森的 寂静的春天 是一部生态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书中,她强调自然独立于人类的内在价值,抨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反对为了经济利益对自然进行过度掠夺,批判一味追求物质主义而放弃生活质量的社会流俗,她希望实现文明与荒野的平衡,追求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

所有这些关于自然的基本思想已经在当代的生态哲学,尤其是深层生态学中不断得到体现。

本文分析了卡森的写作特色,探讨了卡森的深层生态学思想,以及她的生态哲学观对世界环境运动的影响。

关键词: 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 卡森;深层生态学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7)02-0023-04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 卡森(Rachel Carson 1907-1964)于1962年出版了 寂静的春天 一书,该书被认为是世界生态文学的经典之作,因为正是这部划时代的作品 改变了历史进程,扭转了人类思想的方向1 (227),使生态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生态思潮和环保运动的发展, 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发展战略、环境政策、公共政策的修正 和 环境革命2 (87)。

而卡森也作为世界环境运动之母被世人铭记。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他为新版 寂静的春天 所写的序言里,总结了卡森对美国和全世界环境保护的重大影响,他说: 卡森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 寂静的春天 所关心的那些事情。

她使我们回归在现代文明中丧失到令人震惊之地步的一个基本观念:人类与自然环境要相互融合。

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

寂静的春天 的出版应当被恰当地看成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

3 (12-19)一在 寂静的春天 之前,卡森曾写过一些有关海洋生态的著作,如 海风下 、 海的边缘 、 我们周围的大海 ,这些著作使她获得一些声誉。

但真正为她赢得一流作家声誉的则是 寂静的春天 一书。

1958年她接到一封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朋友奥尔加 哈金斯的信,诉说她在家居后院饲喂的野鸟都死了,因为1957年飞机在那儿喷洒过杀虫剂消灭蚊虫。

这时卡森正在考虑写一本有关人类与生态的书,于是她决定收集杀虫剂危害环境的证据。

起初,她打算用一年时间写个小册子,但随着资料的增加,她感到问题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为使论述确凿,她阅读了几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寻找有关领域的权威科学家,并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

她用了整整4年时间,关注滥用杀虫剂的长期效果调查。

1962年, 寂静的春天 问世,震惊了世人,也开创了一个时代。

寂静的春天 中叙述了种种由于滥用杀虫剂、除草剂带来的生态灾难及由此产生的严重恶果。

卡森哀叹: 现在每个人从未出生的胎儿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险的化学药品接触。

3 (12)特别是新合成的杀虫剂不仅毒害生物,而且还进入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生理过程并产生恶变。

卡森从整个生态系统物流循环的视野,科学地陈述了这样一个可怕的事实:这些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化学药品随着自然界的循环神秘转移,从土壤层到大气层、从水圈到生物圈无孔不入,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

人类想在地球上找到一块未受污染的净土或未受污染的实验物已经不大可能了。

作为一部科普著作, 寂静的春天 能在文学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得益于卡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个人气质。

她经常长时间的伫立在海边、林中,最大限度地开放她的感官,去感受自然。

这也是她与一般科学家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是她文学家和哲学家气质的突出表现。

她认为,仅仅靠理性去分析,靠试验去研究,还不能真正地理解自然。

她在 海的边缘 的前言里写道: 要理解海岸的生命,光罗列分析那些生物是不够的。

只有当我们伫立在海边用心去感受那刻画大地、造就岩石和沙滩形状的悠远的生命韵律,只有当我们用耳朵捕捉那为了生存立足点而不屈不挠、不惜代价抗争的生命节拍;我们的理解才能真正到来。

4 (9)卡森写作缓慢,这不仅与她很高的艺术要求有关,而且与她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对待每一个描写对象有关。

卡森在下笔时,很少用普通读者不懂的科学术语,她使用的是富有象23第2期 NO.2 宜宾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i bin Universi ty February.2007征性、意象性和节奏感的文学语言;但在写作开始前的素材收集和资料占有阶段,她的做法与标准的科学研究完全一样:尽最大努力占有和分析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她不能容忍任何违反科学的描写,她要求自己必须打下不可动摇的科学基础。

写作 寂静的春天 之前,她不仅将当时几乎所有有关杀虫剂副作用的研究文献全部收集在手,而且还就其中的重要问题给数百名科学权威写信请教。

她附在书后的索引竟达55页之多,其中许多内容只有生物学家才能理解。

正因为如此,她不仅赢得了科学界的普遍赞誉,而且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卡罗 加特纳在 蕾切尔 卡森 一书里称卡森 超越了所有以科学为题材的文学家 , 凭借独一无二的天才,将琐碎沉闷、令人入睡的科学研究材料熔炼成诗情画意的作品 ,将科学和文学真正融合成 一门单一的艺术 ,从而使她成为 最杰出的作为艺术家的科学家 。

2 (2-3)卡森自己则认为她这样创作很正常,因为 科学和文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

她在国家图书奖获奖演说时解释道: 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和显示真理,而文学的目的,我以为,也是如此 , 如果说我的关于大海的书有诗意,那绝不是我有意赋予的,而是因为,假如非要把诗意的部分删除,就没有人能够真实地写出大海。

1 (128)寂静的春天 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但卡森的思考决不止步于此。

她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层追问,质疑了我们这个技术社会对自然的基本态度。

她指出,这种依靠科学技术来征服、统治自然的生活方式、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才是导致当今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

卡森关于自然的深层思考已经在当代的生态哲学,特别是深层生态学中不断得到体现。

二深层生态学是相对浅层生态学而言的。

深 、 浅 环境观点的区别是由挪威哲学家阿恩 奈斯(Arne Naess)于1973首次提出的。

他将浅层生态运动总结为旨在 反对污染和资源消耗 ,其中心主题在于保护 发达国家人民的健康和财富 。

相比而言,深层生态学则采取 理性的、全景的 观点,它抛弃了人类中心主义的 人处于环境的中心的形象 ,而采用整体的和非人类中心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5 (151)我们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能更清楚地了解深浅生态学之间的区别。

浅层生态学理论主要考虑如污染和能源损耗问题,它只注重环境危机的短期效应。

正如一个喷嚏或咳嗽会干扰某人的正常生活一样,污染和能源损耗影响了现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

但只治疗打喷嚏和咳嗽而不去找症状后面的原因在医学上是错误的。

同样,对深层生态学家来说,只关注污染和能源耗竭,而不去考察其社会和人文因素也是错误的。

因此,深层生态学反对在环境问题上的改良主义观点,主张对环境危机予以彻底根治,根治的举措就是谋求人类的价值观念、伦理态度和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它认为,在现有的体制内,通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是不能解决现代社会的环境危机的;只有彻底改变现代文明所赖以建立的那些根深蒂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预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医治。

深层生态学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改变了纯粹的技术分析路径和宗教情感的宣示,而体现出一种文化的厚重感。

阿恩 奈斯、比尔 德维尔(Bill Devall)、乔治 塞欣斯(George Sessions)等深层生态学家把他们的哲学渊源追溯到许多古老的思想传统和哲学:永恒哲学、田园诗和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东方哲学及约翰 缪尔(John Muir)等人的著作,其中 梭罗的浪漫主义、蕾切尔 卡森在其 寂静的春天 中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都闪现着深层生态学思想的火花 。

6 (241)深层生态学的表层结构由奈斯和塞欣斯提出的8条原则构成。

大致包括以下一些内涵:地球上人类和非人类生命的健康和繁荣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些价值与非人类世界对人类是否有用无关;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助于这些价值的实现,并且它们自身也是有价值的;除非为了满足基本需要,人类无权减少生命形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类生命和文化的繁荣与人口的不断减少并不矛盾,其他生命的繁荣需要人口的减少;当代人对人类之外的其他存在物的干预过多,且这种情况正在恶化;现行的那些反映了过时的经济、技术和意识形态的政策必须予以改变,因为它很难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变后的意识形态将主要关注生活的质量,而不再追求越来越高的生活消费水平,它将使人意识到数量上的多与质量上的好之间的实质差别;赞成上述各点的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义务来实现深层生态学所要求的各种改变。

7 (53)这8条原则为具有不同思想背景的人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行动基础,因而具有普遍性。

表层结构下当然蕴含着深层结构。

自我实现论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是深层生态学立论的基础,作为内核,它们位于深层生态学理论体系的中心。

而自我实现论无疑是深层生态学最独特的理论贡献之一。

深层生态学所理解的 自我 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 大我 ,而不是狭隘的 自我 或本我。

在近现代西方伦理学中,自我一般都被理解为一个孤立的、主要追求享乐和满足或个人获救的 本我 。

深层生态学认为,这种意义上的自我是对 大我 的肢解。

自我实现的过程,就是逐渐扩展自我认同的对象范围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将体会并认识到,我们只是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与大自然分离的、不同的个体;我们作为人和人的本性,是由我们与他人、以及自然界中其他存在物的关系所决定的。

因此,自我实现的过程,也就是把自我理解并扩展为大我的过程,缩小自我与其它存在物的疏离感的过程,把其他存在物的利益看作自我利益的过程。

逐渐扩大认同范围的过程,也是自我日益成熟的过程。

随着自我认同范围的扩大和加深,我们将在所有存在物中看到自我,并在自我中看到所有的存在物。

通过认同,我们将体验到与其它存在物的较高层次的统24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2期一。

作为深层生态学的另一立论基础,生态中心主义平等是指 生物圈中的一切存在物都拥有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都有在较宽广的大我的范围内使自己的个体存在得到展现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8 (67)而其他存在物拥有这种权利的根据,是由于它们和我们具有同一性,它们是我们认同的对象;既然我们认为我们拥有内在价值,那么,作为我们认同对象的其他存在物也拥有内在价值。

深层生态学能够得到许多对环境问题深为关切的人们的普遍认同,是因为无论是自我实现论还是生态中心主义平等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我们伤害了自然界的其余部分,我们就将伤害我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