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出土瓦当胎体的科技分析
2瓦当专题——汉代文字瓦研究
装饰意味。
汉代 都司空瓦瓦当
汉代 甲天下瓦当
汉代“万岁”瓦当
西汉 长乐未央(三星 高照)瓦当
当代对于文字瓦的应用
汉代瓦当文字纹主要运用 在邮票、纺织设计、logo 字形设计等方面。 最著名的为“瓦当壶”。
有汉代瓦当联想而来,字体 由篆字体演变而来,味一字 即体现食物美味又体现人生
百味,黑白现代
此壶仿汉瓦当,为半圆扁壶, “延年”二字,取瓦当文。
的主要表现题材,而文字瓦当几
乎绝迹。
辽金时兽面纹瓦当再次辉煌。
元明清时期是瓦当发展的低
谷。元代清一色的采用兽面为主
的瓦当纹样。明清两代瓦当以琉
璃瓦为皇室用瓦,图案采用云龙
纹为主。
兽
面
纹
莲
花
纹
、
人 脸
清代黄釉和绿釉龙纹瓦
纹
汉代时期的文字瓦
瓦当文字,秦汉宫殿楼台屋顶瓦片上的模印文字,多作篆书,结字因势 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犷纵逸的趣味,故为书家珍重, 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
瓦当是瓦的头端,瓦用于中国古代建 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 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 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 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 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 点。
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 “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 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极为华丽,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 如“长生无极”“长乐未央”“长生未央”“富昌未央”“千秋万岁”“延年益寿”“与华无极”“与 华相宜”等,也有宫苑、陵墓、仓庾、私宅等,如“长陵东当”“长陵西当”“冢上”“华苑”等等。 文字瓦当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
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陕西汉阳陵文物特展下
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陕西汉阳陵文物特展下  车行天下—陵墓中的车马器马车是我国古代主要陆行工具,可用于行路、狩猎和作战。
历代帝王都要对车服品级制度做出规定,任何人不得僭越。
汉代的车型有多种,不同身份的人往往乘坐的车辆也不同,体现出社会尊卑有序,上下有别的等级观念。
西汉的车制皇家御用的车有玉辂、乘舆、金根、安车、立车等。
而一般官员使用的是轺车、辎车等。
不同官阶的官员,所乘车辆在形制上有明显的不同,就连车盖的颜色、质地都分为几等,如《通典》记载,汉景帝中元五年,定下制度:二百石以下用白布盖,三百石以上用皂布盖,千石以上用皂缯覆盖。
至于帝王的华盖,则用黄色,即所谓“黄屋”,其他任何人是绝对不能仿造使用的。
汉阳陵历年出土车马遗存很多,均为木质彩绘,以单辕四马轺车为主。
这种车一般有斜曲的单辕,两只很大的木轮,横长的车厢,车厢上插有伞盖,车厢后设门,应是当时中央官署机构最常用的一种车型。
车体构件均有专用名称,其造型也各有寓意。
车辕弯曲象征“北斗”;方形车舆,圆形车盖取意“天圆地方”;盖弓二十八以象“列星”,取意“二十八宿”;车轮三十辐则象征三十日为一满月。
其木质部分已经腐朽殆尽。
铜质构件出土较多,有车軎(wèi)、车辖、盖弓帽、马镳(biāo)、马銜、当颅、轭(è)首等等。
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鎏金铜达常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鎏金盖弓帽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鎏金承弓器车軎车辖汉景帝的地下王国皇家宫阙皇家宫阙—陵园中的建筑构件汉代皇室陵寝一般都有大型仿宫殿建筑。
建筑构件用材讲究,寓意吉祥。
在汉阳陵的建筑遗址中出土瓦当、板瓦、筒瓦、砖等建筑材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带有文字的瓦当和四神空心砖。
瓦当文字有“千秋万岁”、“与天无极”、“长乐未央”、“长生无极”、“与天久长”等。
其中“阳陵泾置”最为重要,它为阳陵的称为、地理位置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四神空心砖在古代传说中,“四神”本是代表方位之神。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
浅析汉代瓦当的美学内涵内容摘要(冒号):文章主要从各个层面论述汉代瓦当的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从而探讨其美学内涵。
关键词(冒号):瓦当形神皆备美学内涵据文献记载,瓦的出现是在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的事。
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史划时代的进步。
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中国古代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
在房屋的顶部覆瓦时,相对宽大的板瓦先顺次仰置于屋顶,然后再以相对弧度较窄的筒瓦覆扣于板瓦与板瓦纵向相接的缝上。
在最接近屋檐的最下的1个筒瓦头部有1个下垂的半圆或圆形部分,即瓦当,俗称瓦头。
瓦当是瓦最出彩的部分。
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它的主要功能是起防风雨浸蚀、蔽护屋檐、延长建筑物寿命,又起美化装饰屋檐的作用。
瓦当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陕西扶风召陈遗址。
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独1无2的珍品,汉代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和山东3省,其中陕西西安1带尤多,来自于建筑遗址、烧窑、灰坑及墓葬中,其最珍贵之处是它的实用与美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统1。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
商业走向繁荣,经济得到极大的复苏,故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
这些为瓦当艺术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瓦当1方面是建筑实用品,同时又是1种装饰工艺品,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抱负、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
汉代瓦当题材10分丰富,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
汉阳陵文物彩绘的结构观察及颜料成分分析_张益
( 4)
铁白云石
( 3)
非晶相
( 15)
蓝铜矿
( 3)
Inten 188 1200 523 1325 173 230 778 1078 1040 323 310 173 138
漆器 D-Value 2. 122 2. 069 2. 022 1. 967 1. 895 1. 814 1. 761 1. 731 1. 676 1. 580 1. 558 1. 538 1. 499
64. 026
Inten 7000 993 373 248 370 578 408 793 215 745 483 223 693 430 1153 170 155 420 640 230 255 323
木马 D-Value 3. 346 3. 198 2. 986 2. 792 2. 704 2. 565 2. 516 2. 455 2. 338 2. 281 2. 236 2. 205 2. 126 1. 979 1. 817 1. 781 1. 740 1. 670 1. 540 1. 502 1. 487 1. 452
阳陵陶器彩绘,在陶体与颜料层之间,明显可见 有灰腻层和有机层。用生漆作底层,然后施色,这种 做法体现 在 出 土 的 许 多 汉 代 彩 绘 陶 器 上[4]。 阳 陵 陶器上的有机层经现场辨别为生漆层。这种彩绘陶 器,出土后的彩绘层很容易卷曲、剥落,汉阳陵陶仓 彩绘、汉平陵生漆彩绘陶器即如此。这类彩绘陶器 出土时,需要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建议在出土过程 中采取保湿措施; 后期处理可借鉴防绉缩和加固并 用的秦俑彩绘的保护方法。
( 1.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陕西西安 710600; 2.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西安 710600)
默默谈文房-----秦汉瓦当浅析
默默谈文房-----秦汉瓦当浅析秦汉瓦当即瓦挡,是中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秦汉瓦当纹饰多样,其图案或文字随时代而变化,特别是瓦当上的文字,对当时的地名、宫殿、官署、仓廪、陵墓、祠庙、苑囿等的考订,是很重要的依据。
因此,秦汉瓦当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
北宋中期初见著录,清乾隆初年已有专著问世。
秦汉瓦当一般为泥质,烧制温度较高,质地坚硬,呈青灰色,有半圆(简称“半瓦当”)和圆形的两种。
半瓦当最早为西周遗存,圆瓦当是从半瓦当发展而来的。
圆瓦当始见于战国早期遗址,秦汉瓦当绝大多数为圆瓦当。
但在秦和西汉前期仍有半瓦当;西汉中期以后,半瓦当显著减少,东汉时近于绝迹。
瓦当的制作方法不一,从只有当心而无边轮的“与天无极”圆瓦当陶范看,可能是先模制当心,后加边轮而构成完整的瓦当;“千秋万岁”范则为带有边轮的完整瓦当形式,说明当坯是一次成型的。
早期半瓦当为素面或饰绳纹, 至战国时期,各国半瓦当图案各具特色,其中云纹一类,为秦统一后所沿用。
秦汉瓦当的纹饰又有新的发展,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图案和文字(包括文字和图案结合者)两大类。
瓦当图案有动、植物图案,云纹、葵纹以及动、植物变形图案等。
汉代动物纹瓦当,以西汉晚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造型最为完美(主要用于礼制建筑);其余如麟、凤、兔、天禄、辟邪、饕餮等,虽然出土数量有限,但品种繁多。
植物纹瓦当,以秦咸阳宫1号遗址出土的八瓣“莲花”纹最为典型, 其他多为变形或零星花瓣、茎叶与云纹、葵纹相组合。
云纹瓦当始见于战国中期,盛行于秦汉。
秦和西汉初的云纹变化多端,计有对称外卷、对称内卷、S形反卷及左旋或右旋排列的单卷云纹;瓦当中心或呈泡状或作各式图案,如方格、菱形格、井字曲尺以及葵变涡纹、瓣叶之类。
秦代还有整体作左旋或右旋的“葵纹”图案。
至西汉中期,带中心圆泡的四象限的云纹构图成为通用的模式。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瓦当考古学研究现状概说
瓦当考古学研究现状概说作者:孙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2期瓦当沿用时间久远,分布地域广泛,在考古学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学界关于瓦当的研究硕果累累,较为系统的在21世纪初已经有申云艳的《中国古代瓦当研究》博士论文发布,基本囊括了2001年之前的全国范围内从先秦至宋辽金元时期的发现。
近十余年来,又有很多瓦当相关的材料刊布,笔者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一下梳理,以期对瓦当的考古研究现状有个基本的认识,各个视角下的研究现状有个基本的了解,并促进今后的研究与交流。
目前学界关于瓦当的考古学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一手资料发布。
主要是考古简报、馆藏瓦当介绍或者拓本。
全国大部分范围都有发现,以山西、江苏地区的发现为多。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介绍了2007年发现的一处北魏太官粮窖遗址,出土遗物以建筑材料为主,其中的瓦当横跨了先秦、汉代、北魏,唐—清代。
结合出土的“平城”瓦当及粮窖遗址位于宫殿遗址东北的情况来看,它应为北魏平城宫城重要的附属部分。
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北魏时期的皇家仓储制度提供了新资料1。
《山西右玉县中陵古城的调查与试掘》介绍了2008年和2009年,在山西右玉汉中陵故城内采集到的瓦当、砖瓦等建筑材料,另外还发现了一件瓦当范。
发掘者注意到瓦当与筒瓦的连接方式有对接和套接,根据当面纹饰进行类型学划分,素面、文字、云纹2。
大同市博物馆在方山思远佛寺遗址发现了一批北魏时期的瓦当,可分为文字瓦当、莲瓣纹瓦当、宝装莲瓣化生童子瓦当等3。
2009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西营村清理的灰坑中出土一批六朝瓦当,分为莲花纹和兽面纹两类。
莲花纹瓦当以细部纹饰的差异分四型,其中包含有复瓣(宝装)莲花纹瓦当4。
此外,还有《许昌博物馆藏汉代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四神瓦当》等馆藏瓦当介绍的文章。
2.以各个历史朝代、各个地域发现的瓦当为中心,对其进行专门的类型学及年代研究。
贺云翱先生近年发表了多篇六朝瓦当研究的文章,其专著《六朝瓦当与六朝都城》是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六朝古都南京出土瓦当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将云纹、人面纹、兽面纹和莲花纹四类瓦当分类型、时代、比较进行研究,还对都城建筑进行了探讨5。
汉阳陵出土瓦当胎体的科技分析
汉阳陵出土瓦当胎体的科技分析作者:严小琴,何倩,刘逸堃来源:《文物世界》 2015年第1期严小琴何倩刘逸堃摘要:陕西汉阳陵作为目前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的西汉帝陵之一,出土了大量的灰陶质文物,陵园上分布的建筑遗址中出土了数量丰富的各类灰陶质瓦当,反映出当时社会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信息。
汉代是瓦当制作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瓦当在各类建筑中被广泛采用。
为了解汉阳陵瓦当成分和制作工艺,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两件汉阳陵遗址出土瓦当的胎体的微观形貌、元素成分和物相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从而为汉阳陵出土灰陶制品的制作工艺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关键词:汉阳陵瓦当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一、引言汉阳陵位于西安以北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塬地之上,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的合葬陵园。
汉阳陵是国内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迄今所做考古工作较多的西汉帝陵。
整个陵园遗址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北两区从葬坑、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气势宏大雄壮、布局严谨规整、内容丰富,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及文化信息。
汉阳陵经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遗物,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
出土数量最多的为陶质文物,其中陵园建筑遗址所出土的瓦当颇具特色。
瓦当是我国屋顶建筑使用的一类建筑构件,主要作用是防水和排水,可以保护木质椽头免受风雨侵蚀。
其上常有各类图案或文字,可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汉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社会、经济、文化上有了新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使得规模宏大的高等级建筑大量兴建,在这类建筑上的最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精湛的瓦当制作工艺[1]。
汉代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是继承秦代瓦当传统而发展起来的,风格与秦代类似,不仅数量多,种类更为丰富,制作工艺也较前期日趋规整、完善。
在形制上,流行半圆形和圆形两种,至中期半圆形逐渐消失,全部变为圆形瓦当。
论拓片“汉四灵瓦当”的艺术表现和历史蕴含
在中华民族古老 的 历 史 文 化 之 中,诞 生 了 许 许 多 多 的 经 典 艺 术 形 式 ,特 别 是 在 汉 代 的 时 候 ,我 们 国 家 从 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进化而来的另一个大统一王朝,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 等 等 方 面 都 形 成 了 比 较 完 善 的体系,综合的实力 也 大 大 增 强,在 历 史 上,汉 朝 是 当 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 文 明 古 国 和 强 大 的 军 事 帝 国,两 汉时期的疆域极盛 时 东 并 朝 鲜、南 包 越 南、西 逾 葱 岭、 北达蒙古,地域面积 非 常 广 阔,,同 时 在 科 技 领 域 也 颇 有 成 就 ,如 蔡 伦 改 进 了 造 纸 术 成 为 中 国 四 大 发 明 之 一 ,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 天 仪 等。 正 是 在 良 好 的 物 质 基 础和科技生产力的保 障 之 下,汉 代 的 文 化 艺 术 形 式 也 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 家 争 鸣 的 盛 世,华 夏 民 族 自 汉 朝 以后逐渐被称为汉 族,由 此 可 见 一 斑。 特 别 是 在 汉 代 汉人的艺术 品 帛 画、墓 室 壁 画、浮 雕 铜 镜、印 章、雕 塑 中,苍龙、白虎、朱雀、玄 武 等 出 现 的 频 率 很 高,汉 人 将 它们当作四种祥瑞神 灵 而 顶 礼 膜 拜,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障他们富贵 永 恒,长 宜 子 孙;至 于 皇 室 建 筑 的 四 灵 雕 刻 ,其 意 在 期 盼 基 业 永 固 ,传 之 万 年 。 我 于 是 采 用 拓 片 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延 续 我 国 这 一 项 古 老 的 传 统 技 艺 ,使 用 宣 纸 和 墨 汁 ,将 瓦 当 上 的 四 灵 图 案 清 晰 地 拷 贝 出来,让我们能够生 动 逼 真 的 感 受 到 我 们 古 人 伟 大 的 智 慧 ,同 时 还 能 够 非 常 方 便 的 保 存 ,或 者 装 饰 于 其 他 的 载 体 之 上 ,延 续 其 艺 术 的 生 命 力 和 感 染 力 ,成 为 了 非 常 重要的中华民族文化 的 传 承 和 创 新 的 形 式 之 一,同 时 也把其中最为古老的历史韵味和文化蕴含传递给后来 的我们。
汉代云纹瓦当纹样的视觉分析与衍生设计
(》2020相人今JOURNALOF JILIN UNIVERSITYOF ARTS IMhZt 汉代云纹瓦当纹样的视觉分析与衍生设计常言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作者简介】常言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摘要】通过对汉代云纹瓦当纹样的艺术特征和视觉形式的分析,提出云纹瓦当纹样现代衍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将设计应用到现代生活中,传递云纹瓦当纹样独特的艺术美感,完成云纹瓦 当纹样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通过研究流程的构建,从器型形制、纹样造型、结构布局方面对纹样视觉构成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图形的构成原理和方法,对基本纹样形态迸行组合、解构重组、群化等创新设计,并以创作案例予以验证。
不仅为汉代云纹纹样在现代视觉艺术的转换提供了思路和方法,而且在面对中国历史上其他传统纹样的衍生设计时,该方法也同样适用。
掌握传统纹样现代转换重生的规律,对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云纹瓦当;视觉分析;衍生设计;创新应用[中图分类号】J59;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42(2020)02-0015-06中国建筑艺术在数千年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其中秦汉瓦当艺术更具有典型性和象征性,汉代瓦当又是瓦当艺术的巅峰时期,而汉代瓦当艺术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云纹瓦当是集文化性、实用性、工艺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建筑艺术遗产,其优美生动的造型、随形布势的结构、寓意丰富的象征体现了云纹瓦当艺术中蕴含的高超的设计智慧。
针对汉代时期云纹瓦当纹样的分类、造型分析、结构布局、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云纹纹样进行提取、解构和重组,进行衍生设计,并将其运用到现代日常生活中,在继承中国传统装饰文化的同时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
一、云纹瓦当设计研究的构建过程文章内容建立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首先,通过构建文献资料数据库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图案学、形式美学、工艺学等专业知识对我国汉代云纹瓦当做出客观解读,梳理汉代云纹瓦当视觉艺术的相关资料;其次,对汉代云纹瓦当的典型性纹样进行视觉分析,总结其纹样分类、造型特点、结构布局和艺术风格,并借助图表分类方法清晰直观地加以呈现;再次,运用现代设计原理和方法对云纹瓦当的基础纹样进行提取,通过对基本形的组合设计和分解重构创造新的单元纹样,再以现代构成形式和组织规律进行视觉转化,完成云纹瓦当纹样的衍生设计以及设计应用。
汉阳陵“万岁脚下动土”
汉阳陵“万岁脚下动土”今天,当我们站在帝陵脚下,一眼望去,松柏团簇,绿草如茵。
有谁能想到,在我们的脚下竟然掩埋着一个宏大的艺术宫殿---历史文明和现代科技之光正在这里交相辉映。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太岁头上动土”。
将这句成语稍作改动用来形容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在选址问题上的重大抉择,可谓是“万岁脚下动土”。
众所周知,当博物馆建设项目一经确立,选址就成为至关重大的首要问题。
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博物馆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更与周边整体历史与自然环境能否和谐共生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遗址类的博物馆和保护展示建筑的选址由于受到遗址本身不可移动属性的限制而往往少有余地。
但是,对于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来说,依然面临着重大选择。
考古发掘和勘探资料表明,已知汉阳陵陵园内有大小不等的外藏坑190余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帝陵陵园、后陵陵园、陵园南区、陵园北区以及两座贵妃陪葬墓周边。
而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主要是陵园南区和帝陵东侧的部分外藏坑。
从出土文物判断,围绕帝陵的81个外藏坑在众多外藏坑中地位和等级最高,极有可能象征着当时西汉王朝中央官署的“九卿”机构。
1998年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帝陵东侧、司马道以北编号为DK12-21的10个外藏坑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包括文吏、武士、男女侍从、宦者等各种身份的陶俑,各类陶塑家畜,原大或缩小为三分之一的木车马,各种质地的生活器具和兵器以及粮食、肉类、纺织品等生活消费品,可谓种类齐全,洋洋大观。
尤其是坑内出土的“宗正之印”、“太官之印”、“永巷丞印”等有文字的印章、封泥,足以证实这里代表当时的“宗正”和“少府”所在。
这一重要发现对于西汉帝王陵寝制度以及西汉中央官署机构的设置与职掌研究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而保持并展现遗址的原真状态又避免发掘现场的暴露现状,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遗址的保护问题,而且也有利于专家长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工作。
此外,直逼两千多年前西汉王朝中枢机构和宫廷生活的现场感受也必将大大增强它的观赏效果。
汉阳陵博物馆馆藏瓦当概述
汉阳陵博物馆馆藏瓦当概述汉阳陵博物馆馆藏瓦当一1、神荼瓦:神荼瓦是汉阳陵的重要陪葬物,最早的神荼瓦出现于汉代,大部分属于西汉,但最古老的神荼瓦出现于春秋时期,也就是六国时期。
汉阳陵馆藏的神荼瓦芸芹配置,多为高口绒花纹象雁形,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神荼瓦饰,流传至今。
2、瓦盆:瓦盆,又称“五折瓦盆”,是春秋西楚首领项铁与楚庄王结婚之纪念品。
汉阳陵瓦盆均刻著纪念性文字:“祖铁助圣”,其作为“祭祀被”之用,古称“助圣祭盆”。
3、勺:勺是用于祭祀的主要器皿,汉阳陵所藏的勺大多为西汉制作,由两块大小不一的黄铜制成,把两块黄铜勾住形成勺,通常图案有螭龙和鱼类形状,可在古代盛行牺牲、祭祀等礼仪中见到。
4、砚:汉阳陵砚多质地良好,石质多变,以湛蓝色、异彩熏日光石、黑玛瑙石、墨斗石最为主要。
整体呈浅三角形,饰以花纹或雕刻图案如荷叶,鸡冠,凤鸟等,砚的古香古色,锻炼后呈黑色不破得反光,把细腻质地,吸收并无色发散出微光,有“春秋宝”之称。
5、游龙纹盂子:游龙纹盂子是汉阳陵中以及中国古代最普遍的陪葬品之一,形制有圆,椭圆,鱼类,方形等多种,有胎质吹制而成,者夏圆质朴,成色亮丽,侧面浮雕出“游龙”纹,构图繁复,活络有动感,象征着和气永存,好事常开,属于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精品之一。
6、玉印:汉阳陵博物馆藏有大量唐宋时期的精美玉印,它们多以鸡冠图案及波状面背雕刻而成,圆润多姿,其美妙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徽文玉印、隋文玉印、唐文玉印、宋文玉印、北宋文玉印等。
玉印经过雕琢,印面凹凸有致,背面余留斜纹,可有效背诵诗文,可以把历史的变化记载下来。
7、玉镯:汉阳陵博物馆也藏有各式玉镯,这些玉镯有西汉的、唐代的、宋代的及元代的,其造型十分巧妙,造型多样,有螭首环、蛟龙环、凤翅环、拱卫环、双兔环等,有的上面雕刻着放大的凤鸟,有些上面雕刻着浮雕,表现力极强,几乎每一是可以把历史的变化记载下来的艺术珍品。
浅析汉代瓦当的艺术特征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Eaves Tiles of the Han Dynasty浅析汉代瓦当的艺术特征◇ 甘霞明 Gan Xiaming瓦当俗称瓦头,是中国古代木制建筑中用于屋檐顶端的构件。
作为古建筑的构件,瓦当具有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自宋代以来,古代建筑上的瓦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收藏和研究兴趣,瓦当也由过去的实用物品变成了文化信息丰富的艺术品。
最早的瓦当实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质地为泥质灰陶。
瓦当的形制,战国之际开始定型,至秦汉而大备。
从考古资料看,汉代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发展的一座高峰。
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以及秦以前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
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在武帝以后逐渐被圆形瓦当取代。
从瓦当的纹饰方面看,汉代瓦当的纹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图像瓦当、图案瓦当、文字瓦当。
这三大类瓦都具有汉代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图像瓦当秦代的动物纹瓦当较多,汉代出土的动物纹瓦当虽然较少,但常常跟神话、宗教联系在一起,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这一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图像有蟾蜍、玉兔、龟、雁、鹤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神瓦当”。
鹤可能跟升仙有关,因此在汉代瓦当中也经常出现,如三鹤纹瓦当、六鹤纹瓦当、鹤云纹瓦当。
汉长安城、西安北郊坑底寨村以及陕西周至县的长杨宫遗址等处都出土过成套的“四神瓦当”。
这些动物纹瓦当以姿势夸张见长,造型单纯简洁,线条飞动流畅,整体感强,突出了动物的生命力和运动感,表现技巧十分高超。
其造型特征,介于写实和装饰之间,配合瓦当当面布局的需要,或气势雄强,或流丽华美,或端正凝重,或洗练古拙,不一而足,但都通过对力量、速度的强调而给人以气势和韵律上的美感。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一套四神瓦当出土于汉长安城。
四枚瓦当的中心都饰有一乳钉,似乎是为了加强中心的效果。
其中的青龙纹瓦当,龙作走形,身体随乳钉弯曲,矫健有力,富有张力和动感。
汉代四神瓦当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古代建筑艺术中瓦当文化的代表?
汉代四神瓦当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古代建筑艺术中瓦当文化的代表?汉代四神瓦当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古代建筑艺术中瓦当文化的代表?引言:瓦当建筑是古代民族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代表了当代的各种文化、艺术。
比如从汉代时期开始,受汉代建筑文化的不断影响,瓦当的主体纹饰主要以'四神'的各种形象纹饰为主,分别主要是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四神瓦当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融合了自战国以来的所有优秀民族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基础上充分结合不同时代文化艺术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还有所探索创新,形成独特的汉代民族四神瓦当艺术文化。
一、四神的起源及象征意义四神的具体形象都是非常威武的四神兽的具体形象,这足以充分证明四神兽的形象就是来自于古代中国人们对神的力量,以及大自然的强烈崇拜。
有许多史料证据记载,四神兽的名字起源来自于星宿。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象征的也就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而这四个圣兽方位上的区域分别与所对应的圣兽统称方式为'四象'。
四宿星是对应的四个行星方位,同样的它也是根据天上各个行星方位的七宿而进行对应的。
因为具有星宿的不同形状,古人也由此可以联想创造出四神的形象。
1、青龙的象征青龙的具体形象是它作为阴阳四象中的形象之一,来自于中国道教,象征东方天上二十七星。
同时,自古以来,龙的各种形象都是非常威武的,麒麟首,蛇身,鲤鱼尾,有着鹿的角和长须,集齐了所有古代中国灵性之代表的各种形象。
龙在我国古代一直以来都是皇权的象征代表,汉代开始,出现了皇帝身穿的'龙袍',并且象征皇权的玉玺也有着龙的雕刻纹饰。
这非常充分的说明了龙的形象在汉代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意义。
2、白虎的象征白虎的形象作为四象形象之一,象征西方天上的七星,但是白虎的形象同样来源于道教。
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自虎上应觜宿,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
汉代瓦当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汉代瓦当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当中檐头一种常用的附件,其作用是装饰和防水,对古代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汉代是瓦当制作工艺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汉代瓦当集汉代艺术之大成。
本文以汉代瓦当为中心,分析汉代瓦当的历史、功能性与其纹样的装饰性,以及对它在装饰设计当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装饰设计的本质就是在保证建筑物的功能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对建筑物进行合理地提高建筑物的美感和艺术感,而汉代瓦当本身就属于一种实用性的装饰物,因此可以很好地在装饰设计当中进行运用。
瓦当的起源以及汉代瓦当的发展瓦当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周代中晚期我国的建筑物上就已经有了瓦当的使用记录,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诸侯国不断发展,城市建筑质量越来越高,瓦当的使用就更加普遍,这个时候的瓦当多为半圆形。
秦朝是瓦当发展的一个小高峰,在秦朝之前的瓦当制作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秦朝一统六国之后,不同地区的思想开始发生碰撞,审美和工艺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圆形瓦当的比例逐渐提高,秦朝瓦当上的图案多为动物,相比于西周时期的瓦当更加丰富多彩。
“汉并天下”瓦当、“单于天降”瓦当汉代是瓦当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瓦当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艺术成就,在汉代的瓦当发展过程当中,其风格深受秦朝瓦当的影响,汉代瓦当继承了秦瓦当的一些风格和工艺,并发展出了新的高度,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汉代瓦当的风格及纹样种类汉代瓦当不仅做工精细,而且数量较多,种类丰富,纹饰的图案也相较以前要精致许多,汉代瓦当多为灰色或者浅灰色的陶制品,与秦瓦相比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不过,在汉初的时候,汉瓦和秦瓦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一直到武帝时期,汉代瓦当才开始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汉代是文字瓦当大量出现的朝代,通过这些文字内容,考古专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并推断出当时的意识形态,可以说这文字瓦当为现代对汉朝的考古事业开辟除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汉代瓦当以圆形为主,但半圆形的瓦当也有很多,在风格上相较以前的瓦当更具浪漫主义色彩,汉代瓦当除了以小篆为主的文字瓦当以外,以动物装饰的瓦当也不在少数,这也是最能体现汉代瓦当工艺水平的瓦当类型,其中不仅包含了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这四大神兽以外,如牛、马、鹿等动物图案也有许多,而且这些纹饰与秦代及以前的纹饰相比要复杂很多。
汉阳陵讲解词
汉阳陵讲解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参观。
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代皇帝刘启与其皇后王氏的同茔异穴合葬陵园。
所谓同茔,就是指同一陵区,异穴,就是说帝、后分葬在两座墓穴中。
汉景帝在公元前153年,也就是即位第四年开始修建此陵,到公园前126年结束。
前后共经历了28年时间。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陕西考古工作者就开始了对汉阳陵的调查、钻探和发掘,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掌握了阳陵的规模、形制和布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取得丰硕的成果。
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就是通过三十年来的阳陵考古工作的成果展示,再现汉代“文景盛世”时期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风貌。
下面,请随我步入展厅,共同领略两千年前的“天汉神韵”。
世系表、景帝生平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
构成中华民族主题的汉族也是在这时形成,汉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对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汉”作为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的代称。
从我们面前的西汉世系表可以得知西汉共有11位皇帝,共经历了214年。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经历了秦末起义以及随后的楚汉战争,所以人口大量减少,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
全国到处民不聊生,以至于发生人吃人的现象。
牧畜马匹极其缺乏,连贵为天子的刘邦想找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为他拉车都很难找到,而王宫将相只能坐牛拉的车出行。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刘邦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于是他顺应了历史潮流,采用了反映道家思想的“黄老之术”和“无为而治”的治世之术。
意思就是政府不过多的干预人民的生产,减轻一些刑罚和赋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西汉经济慢慢地发展起来。
在景帝统治的十七年间,他能继承汉高祖、汉文帝所推崇的“黄老之术”,对内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平定“七国之乱”,对外“和亲匈奴”,使社会达到了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封建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文景之治”。
西汉九陵分布图中国古代帝王陵墓选址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有传统习俗,风水观念,皇帝个人喜好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物质经济能力的限制,古代封建帝王陵墓的营建及其死后的葬礼、祭祀活动是非常庞大而繁复的,而当时的生产能力不可能提供像今天这样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如若统治者将其陵墓建在距京城较远的地方,必然会给上述活动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
触目惊心的盗墓产业链
触目惊心的盗墓产业链在中国所有流失文物中,有多少是盗墓获得的出土文物?有人估计,比例接近于百分之百。
被文物部门保护的珍贵古墓正在一座又一座地被盗掘,盗墓手段正在日益专业化,无数珍贵文物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向海外。
这期间地下盗墓产业是如何发生的?江湖盗墓群体类别自80年代以来,我国盗墓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但分级很复杂,和收藏界一样分帮派和圈子。
基本上有低级型、初级型、中级型、中高级型、传统型等几种类型。
1、低级型:农民农闲,在自家承包的责任田里或者别人田里以搞农田基本建设为名见土堆就挖平,见湿软土层就深翻。
这种情况一般碰不到大墓,都是普通浅层的墓,里面东西很少,顶多是一些日用瓷器、银锭和铜钱;2、初级型:农村闲散人员结伙游荡冒险型。
白天踩点(具有明显目标的墓或者传说中的墓),晚上蛮干,没有技术可言,基本十墓九空。
不会做隐蔽措施,最容易被抓,盗圈里戏称他们为“傻子儿”一族;3、中级型:古玩经营冒险者或者收藏冒险者,或者“跑地皮”的人搭伙"支锅",一般没有专业的盗墓经验,全靠传说和书本网络。
主要使科技探测设备探墓和雷管炸药,一年难有几次得手。
这些人不会和江湖上的来往。
属于自铲自销型的游击队。
4、中高级型:属于传统与高科技相结合型,人员组成一般都是传统盗墓世家子弟或者传承的徒弟搭伙,也有可靠的江湖人士加盟。
属于江湖圈子里的新派。
他们有传统阴阳风水术和传统盗墓的基础,主要依靠高科技设备,他们所使用的都是进口设备,只要是金银铜铁锌等金属在地下,探宝仪就会根据不同的金属发出不同的报警声。
找到古墓后,一般会用“洛阳铲”在墓葬周围密集式“扎针”,以确定古墓的长度和宽度,再根据扎针取上来的土判断该墓是哪个朝代的,是平民墓还是贵族墓,是“生坑”还是“老盗”。
使用高强集束扩张炸药,速度快,不留痕迹,解决战斗很迅速。
这些人属于江湖上的中坚上升力量。
5、高级别型:这个级别都由江湖中层加盟,利用传统阴阳术、地貌风水术、传统盗墓术、现代科技设备,但主要以传统探墓为主,使用洛阳铲和钢珠探针(后面专门介绍洛阳铲和探针功用),高科技探测设备只是辅助,探墓技术成本和方法极其经济,尤其钢珠探杆一晚上可以单人地毯式探查三两亩地的地下状况,上面还不留明显痕迹(不仔细看),其实这种简陋却有效地技术私下使用近10年了,可以说大小墓葬通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千秋 万岁 ” 、 “ 长乐 未 央 ” 、 “ 万 寿 无疆 ” 、 “ 与 园、 南 北 两 区从 葬 坑 、 陵庙 等礼 制 建 筑 、 陪葬 墓 园 语 ,
是 我 国屋 顶 建筑 使用 的一 类 建筑 构件 ,主要作 用 云或羊 角形 云纹 , 图案变 化复杂 多样 。 是 防水 和排 水 , 可 以保护 木质 椽头 免受 风 雨侵 蚀 。 目前 国 内对 瓦 当 的研 究 多集 中于研 究 当面 所 其 上常 有各 类 图案 或文 字 ,可起 到装 饰美 化 的作 饰 的各 类纹 饰 和文 字包 含 的历史 、艺术 和文 化 信 用, 具有 重要 的历 史价值 和研究 价值 。 汉代 作为我 息 ,而综合 利用 多 种现 代科 技分 析 手段 对 瓦 当的 国封 建 社会 发 展 的鼎盛 时期 , 在社会 、 经济 、 文化 成分 和制 作工 艺进 行研 究 的文献 较 少 。对 瓦 当化 上有 了新 的发展 ,国力 的强 盛使 得规 模 宏 大 的高 学成 分 的研 究 可让 我们 获 取更 多关 于 陶器 的制 作
等; 也 有标 明建 筑 物名称 与 用途 的 , 如“ 上 及 阳陵 邑等部 分组 成 , 气 势 宏大 雄壮 、 布局严 谨 规 天无 极 ”
整、 内容丰 富 , 包 含 了丰富 的历史及 文化信 息 。
汉 阳 陵经 考 古发 掘 出土 了大 量 的汉 代 遗 物 ,
林” 、 “ 长乐” 和“ 未央” 等, 这 些 瓦 当文 字排 列 和谐 匀称 ,布局讲 究 ,显示 出汉代 质朴 浑 厚 的艺 术风
一
、
引 言
富, 制作 工艺也 较前期 日趋 规整 、 完善 。在形 制上 , 流 行半 圆形 和 圆形两种 , 至 中期半 圆形 逐渐 消失 ,
将 瓦面制 汉 阳陵位 于 西安 以北 渭河 北岸 的二级 台塬 地 全 部变 为 圆形 瓦 当。制作 时多采 用模 制 ,
再 附 于瓦 筒坯 上 , 因此一 般 背 面光 平 , 无切 痕 之 上 ,是西汉 第 四位 皇帝 汉 景帝刘 启 与 王皇后 的 好 , 合 葬 陵园 。汉 阳陵是 国内为 数不 多保 存较 为 完整 和棱 角 ,当面边 轮 宽且 平整 ,质 地 明显好 于 秦 瓦
阳 陵 瓦 当成分 和 制作 工 艺 , 本 文采 用 扫 描 电镜 ( S E M) 、 X射 线 能谱 仪 ( E D S ) 和 x射 线 衍 射 仪 ( X R D) 对 两件汉 阳陵遗 址 出土 瓦 当的胎体 的微观 形貌 、 元素 成分和 物相 等进行 了表征 分析 , 从 而为 汉阳陵 出土灰 陶制 品的制作工 艺研 究提供 基础信 息。 关键 词 :汉 阳陵 瓦 当 扫描 电镜 x射线衍射
等级建 筑 大量
最 突 出表 现 过程 和 陶器种类 的相关 信 息 。本 文 采用 扫描 电子
之一就 是精 湛 汉 代 是瓦
的 瓦 当做 工精 细
。
显微 镜 、 x射 线 能谱 仪 和 x射 线 衍 射仪 等 多 种 仪
这 一 时期 器 分析 手段 ,对 汉 阳陵遗 址 出土 的两 件 瓦 当标 本 统 而 发展 起 进 行显 微观察 和 成分 分析 ,拟 为研 究 汉代 灰 陶制
பைடு நூலகம்
来 的, 风 格 与 秦
种 类更 为 丰 作 工艺 提供新 的参考 资料 。
6 6文 物世 界w w 2 0 1 5 . 1
汉 阳陵出土瓦 当胎体 的科技分析
口 严小 琴 何倩 刘 逸 垫
摘
要: 陕西汉阳陵作为 目 前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的西汉帝陵之一, 出土 了大量的灰 陶质
文物 , 陵 园上分布 的建筑遗 址 中 出土 了数量 丰 富的各 类灰 陶质 瓦 当, 反映 出当时社会 重要 的经 济 和文化信 息。 汉代 是瓦 当制作 工艺发展 的鼎盛 时期 , 瓦 当在各 类建筑 中被广 泛采用 。 为 了解汉
为研 究西 汉 时期 的政 治 、经济 和社 会 文化 生活 提 格 。另一类 瓦 当是 图案瓦 当 , 数量 最大 的是 云纹瓦 供 丰富 的实物 资料 。出土数量 最 多 的为 陶质文 物 ,
当, 其 构 图以 圆钮 为 中心 , 部分 装饰 有 j角 、 菱形 、
乳钉 纹 、 叶纹 等 纹 饰 , 周 边 则填 充 卷 其 中陵 园建筑 遗址 所 出土 的 瓦 当颇 具 特色 。瓦 当 分 格 形 网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