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信息环境

合集下载

信息化概论复习大纲

信息化概论复习大纲

复习大纲(1-8讲)第一章信息化、信息和信息资源第一节信息化就在我们身边一、信息化是生存革命和思维改造通过图片和案例认识信息化对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的影响二、认识全球的信息化全球信息化加剧了信息战和数字鸿沟,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对《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相关内容的解读,理解全球信息化发展的状况、热点和趋势。

三、对信息化的基本认识信息化也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安全、信息侵权等,它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第二节信息一、信息的概念首先讲授信息术语,古文中的信息是消息和音讯的意思;西文中的表达则是Information、Massage。

1928年信息开始作为术语出现,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

其次信息的定义,申农和维纳都对信息提出过各自代表性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面上的信息包括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再次,信息与数据和知识的关系。

在理解各自定义和其关系的代表性观点基础上,从形成看是原料和制品递进的关系(信息是知识的原料,知识是信息加工提炼的结晶。

在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信息,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是一种递进的关系);从载体看是客观物质存在和大脑精神存在的关系(无论人类能否接受,是否理解,信息都是客观存在的;而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行实践的结果,属于人的认识范畴)。

二、信息的特征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三、信息的构成通过做游戏理解申农通信系统模型四、信息的类型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自然信息、生物信息和机器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从利用者观察的角度和过程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按信息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娱乐信息、政治信息等;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可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可分为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等。

信息环境保护研究

信息环境保护研究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总第92期)Jou m al0ft l l e P葫S cI I砌ofCPE zhen柚叽M l l I l i ci pal c伽埘n∞N o.2:,-7_D08(Sum,92)科技应用探讨信息环境保护研究冉朝霞(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07)摘要:由于全球网络的贯通,任何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的污染都将给整个信息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如何克服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控污”、净化网络信息空间,已成为"-3务之急。

关键词:信息环境;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08)02—0098—02互联网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信息污染问题。

因此,如何克服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控污”、净化网络信息空间,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信息污染的类型1.物质层面的污染。

主要体现为对空气、水和土壤等的污染。

在空气污染方面有两种形态。

第一种是信息技术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空气的污染。

比如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及工程复印机在操作过程中,由于高压静电和紫外线作用而产生高浓度的臭氧;经定影发热使墨粉溶解后产生的大量有机废气;电脑中吸附在线路板上的带电灰尘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进入室内空气等等。

第二种是对于报废信息技术产品的固体废弃物(废旧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电子垃圾的低工艺水平的处理,会排放出二恶英等剧毒物质。

在水污染方面,主要是在对废旧电子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用硫酸浸泡腐蚀电路板,提取金、银等,将被酸溶解的废弃物(包括金属离子的酸液)倒入环境水体中,造成水体的严重酸性化污染。

在土壤污染方面,主要是对电子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处理,比如对于不可再提取物质的填埋;被污染的水渗透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酸性化;不可再回收的无用物(玻璃壳、电池等)随意丢弃进入土地之中,以及大量电子废弃物的堆放占据土地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第1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概述

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第1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概述
(1)半导体、微电子等信息材料技术。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 (3)通信技术。 (4)信息应用技术。
什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
物联网
人工智能
云计算
区块链
大数据
虚拟现实
1.2.1 物联网
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如传感器网络、射频标签阅读装置、条 形码与二维码设备、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基于物与物通信模式的短距离无线自组 织网络,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智能网络,即“物 物相连的互联网”。其目的是让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系统可以自动、 实时地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如果说互联网实现 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那么物联网就实现了人与物之间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说 实现了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和交互
度的执行
助力高校安全稳定及师 生人身财产安全
AI监测
• 应用大数据+AI学习算法和物联网技术 • 在实际监测中,根据人的肢体运动轨迹,
计算出各种异常动作行为,向监控中心发 出预警
智慧食堂
• 基于物联网+云端存储技术 • 预定点餐、后厨管控、食品安全管理、采
购库存、成本核算、食堂经营数据
全过程、全流程管理
特征
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
大数据的特征
1.数据量大: 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 PB(约 1 000 个 TB)、EB(约 100 万个 TB)或 ZB(约 10 亿个 TB)。 2.类型繁多: 大数据的类型包括交易数据、移动通信数据、用户行为数据、机器数据和传感器数据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对 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价值密度低: 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收集的数据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算 法更快捷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 4.速度快且时效高: 大数据中的数据处理遵循“1 秒定律”,即大数据对数据处理速度有要求,一般要在 1 秒内处理所有数 据并得出数据的分析结果。时间太长数据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成为过期的或无效的数据。这个速度要求 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最大的区别。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第1章 信息与信息化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第1章 信息与信息化
化等特点
■ D、信息是主体对千再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 的
具体描述
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1.2 信息系统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 软件在信息系统(属于较复杂的部件),软件的生命周
期通常包括: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 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 可简化为: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系统分析(需求分 析)、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编码、测 试)、运行维护等阶段。
存在、产生和传递着 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①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
② 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 信息论的奠基者香农
几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传递(携带)信息的有意义的实体,是表征事物的 形式:如文字、符号、声 音和图像等信息符号的集 合。被存储在计算机中传输、处理。
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信宿
源系统
噪声
目的系统
•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 •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 •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逻辑和物理。
• 编码器: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包括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 调制器、模数或数模转换器、加密模块等。
• 译码器:终端机的接受部分,编码器的逆变设备,将信号转 换为接受端能接受的信号。
1.1.4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2.信息资源
图1-4信息资源网承载的信息资源处于信息系统的核心
1 . 1 . 4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7个特点: ☆(1)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 ☆(2)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 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 ☆(3)具有广泛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 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 ☆(4)是社会公共财富,也是商品,可以被交易或者交换; ☆(5)具有流动性,通过信息网可以快速传输, ☆(6)多态性,信息资源可以以数字、文字、图像、声音、 视频等多种形态存在; ☆(7)融合性,整合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分析、挖掘,可以 得到新的知识,取得比分散信息资源更高的价值。

资源环境信息学第一章

资源环境信息学第一章
环境构造的研究等等。
1.2 资源环境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 宏观方面
资源信息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 包括资源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及构建, 资源信息管理系 统建立与研究, 资源、环境、生态监测网络设计与建 立, 信息传递网络的设计与构建, 多重信息复合集成技 术研究, 资源信息产业化及软件商品化研究等等。
1.1 资源环境信息学的认识
1.1.1 资源环境信息学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信 息革命,开始形成信息科学和信息产业。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与各应用 领域交叉渗透,产生了资源领域的资源信息学 (resource informatics)、环境领域的环境信息学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等。
第一章 绪论
资源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当今世界各 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资源环 境的高效利用、有效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 的方法和手段,也为资源的勘察、开发和环境的保 护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信息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 交叉融合而形成的资源环境信息学(informatic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正快速发展成为一门新 兴的学科领域,为解决环境问题、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及管理走上数字化、定量 化、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从 而使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友好,健康协调发L展O。GO
1.3.1 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管理技术
强大的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可 在系统支持下进行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测,产生常规 方法难以得到的高层次地理分析决策信息。
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数据管理,以地理模型为方 法手段,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 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数据,完成人类难以完 成的任务。

第1章 信息化知识-1

第1章 信息化知识-1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或者事件确定的状态,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的特点,具有价值(消除不确定性),而价值大 小取决于信息的质量,要求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属性: 1.精确性 2.完整性
3.可靠性
4.及时性 5.经济性
6.可验证性
7.安全性(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被非授权访问的 可能性。)
23
1.1.2 信息系统
1.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若干组 成部件,在规则的约束下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 整体具有其各个组件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 并可以和其他系统或者外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系统在接受外部信息,并向系统外部输出信息或 对外部环境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效能 或者特征,就是系统的功能。
10
几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传递(携带)信息的有意义的实体,是表征事物的 形式:如文字、符号、声音和图像等信息符号的集 合。被存储在计算机中传输、处理。 信号(Signal) 数据的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编码),数据以信号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11
信息量
信息论认为:信源输出的消息是随机的。即在未收到消息之 前,是不能肯定信源到底发送什么样的消息。而通信的目的 也就是要使接收者在接收到消息后,尽可能多的解除接收者 对信源所存在的疑义(不定度),因此这个被解除的不定度 实际上就是在通信中所要传送的信息量:信息多少的量度。 如何计算信息量的多少? 统计学术语描述:出现概率小的事件信息量多。因此,事件 出现得概率越小,信息量愈大。即信息量的多少是与事件发 生频繁(即概率大小)成反比。
24
1.1.2 信息系统
1.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 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 从而在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 系统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以分解为 活动。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完整word版)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

大众传播学重点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一、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人类传播的四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1)是人类传播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口语是人类传播所使用的第一个媒介(2)口语传播时代漫长(3)口语是最初始、最重要的媒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4)局限性:空间距离与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2、文字传播时代:(1)这个阶段从文字发明直到印刷兴起(2)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在时间上传之久远(3)文字媒介在当时具有垄断性。

3、印刷传播时代:(1)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而延续到广播的出现(2)印刷媒介包括:印刷术和印刷品(3)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4)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同步(5)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兴起.4、电子传播时代:(1)电子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传播学中指的是后者(2)电子媒介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3)电子媒介时代经历了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三次飞跃全面加速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的主要贡献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经典的5w模式,同时规划了传播学的五大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另外他指出人类传播活动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2、心理学家卢因:主要贡献在于从其团体动力学方面对人际传播问题做了许多研究,此外他最早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主要贡献是他的两极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实际上扭转了早期传播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理论倾向:媒介万能而效果无限。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主要贡献在于从社会心理学的态度及其改变的研究方面,为有效的进行传播而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劝服"策略,进而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

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

主要内容:介绍信息、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层次和特性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的反映。

信息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等自然属性,信息也是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具有社会属性的资源。

它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生产第一线的形式。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论的奠基者得农认为,信息就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美国学者阿希贝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

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者运动状态,以这种方式或者状态直接或者间接的表述”。

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 (E.W.Horton) 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需要加工处理的数据。

”比较流行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信息是事先不知道的报导。

哲学界认为:信息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方式。

1)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在最普通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2)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主体所感知或者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1)可量度。

2)可识别。

3)可转换。

4)可存储。

5)可处理。

6)可传递。

7)可再生。

8)可压缩。

9)可利用。

10)可共享。

按照性质,信息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按照地位,信息可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

按作用,信息可分为实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按应用部门,信息可分为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按携带信息的信号的性质,信息还可以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和半连续信息等。

按事物的运动方式,还可以把信息分为概率信息、偶发信息、确定信息和含糊信息。

第1章信息系统概述

第1章信息系统概述

2/43 ©&® by H. Q. Feng, CUFE
1.1 信息时代与信息社会
1.1.1 信息时代的来临
信息、物资和能源构成人来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信息、物资和能源构成人来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三者共同构成了所谓的“资源三角形” 三者共同构成了所谓的“资源三角形”。
图 1-1 资源三角形
3/43 ©&® by H. Q. Feng, CUFE
22/43 ©&® by H. Q. Feng, CUFE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的发展1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械(计算机等)组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械(计算机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 成的系统,它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 成的系统,它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它利 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 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它实测企业的各种功能情 况,它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以期达到企业的长 它利用信息控制企业行为, 期目标。 期目标。”
7/43 ©&® by H. Q. Feng, CUFE
1.2 信息与信息技术(续) 信息与信息技术(
1.2.1 信息的概念(续) 信息的概念(
国家标准GB5271认为 “人们根据表示数据所用 认为 国家标准 协定而赋予数据的意义” 协定而赋予数据的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中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信息是 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中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 经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 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 ……
12/43 ©&® by H. Q. Feng, CUFE
信息的类型
信源类型:宇宙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信源类型:宇宙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载体特征:语音、图像、 载体特征:语音、图像、文字 社会应用领域:政治、经济、科技、 社会应用领域:政治、经济、科技、… 管理信息:与人类的管理活动有关, 管理信息:与人类的管理活动有关,特别是与企 业管理活动有关的信息 生产制造 营销销售 财务 人力资源 生产资源 客户信息 … 13/43

第1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知识讲解】一、信息的定义(一)信息的定义(名词):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运动状态本身(例如观察到的事实、现象)是直接信息或一次信息。

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则是间接信息或二次信息。

(三)信息的特性1.信息的相对性:一方面,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的用户对象信息的需求也不相同。

2.信息的转移性:信息可以在空间上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在时间上的转移称为存储;在空间上的转移称为通信。

3.信息的变换性: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4.信息的有序性:信息可以增加系统的有序性,信息本身也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编码。

5.信息的动态性: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的改变方式,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也会不断地随着变化。

7.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是有生命的。

8.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可以被无限制地进行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用户,为大家所共享。

9.信息的媒介性:争取及时的信息可以节约物质、能量或时间,信息被人们有效地利用。

四、信息的概念结构:从传播或通道的角度,信息的传输主要由信源、信宿、信道3个主体因素构成。

1、信源:是指信息发生的来源。

2、信宿(名词):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叫信息接受源,或信息汇。

信宿是人类个体、群体、大型组织集体以及有形的物质载体的总称。

3、信道(名词):是指传递信息的通道。

选择信息通道的条件包括:(1)信道容量,信道所能传递的最大限度信息量。

(2)信息传递中的保真度。

(3)信息的时效性。

五、系统:(名词)系统是内部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按照某种规则,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联系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组合。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系统边界、输入和输出、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方式和系统接口。

六、系统的特性:(简答)1)目的性:系统的最重要的特性,任何系统都是为完成某一特定目标而构成的。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1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教学设计 2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1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教学设计 2

二、课时教材解读本章单元名称为“走进信息社会”。

应该更侧重于了解当前信息社会、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现在去展望未来的生活。

2、以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未来”为主题,则教学主线清晰。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抽丝剥茧,找到一条主线将知识点贯穿。

如果把教学主线变成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未来,则会知识清晰明朗化。

“前世”对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今生”对应信息技术的当前应用,“未来”则是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展望。

另外,教材中各角度对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可能已经不符合时代特点,教材出版于2019 年,编写的时间可能更早。

文中提及的如无人驾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当时看来是未来才能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技术,现在社会已经实现。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太快,知识需要同步更新。

可将信息技术现代应用,用于展现信息技术今生,而信息技术的未来应该是个开放性结果,我们当前只能猜测和展望,可以作为项目活动内容,让学生来进行畅想。

3、调换“1.1 信息社会及其特征”与“1.2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的课时顺序,则单元的连贯性更强,项目活动更易开展。

人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有如下的关系。

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的技术变革,促进信息社会的产生,而信息社会的重要现象是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因此先有信息技术后有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产物。

调换“1.1 信息社会及其特征”在项目实施安排上,本课时主要是完成智慧校园的初步规划。

四、课时教学重难点今生。

河流代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旗帜代表信息技术发展的标志。

环节五: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播放2022 年北京冬奥会所使用的黑科技,对其中涉及的信息技术进行总结。

环节六:开展项目活动信息技术优质课团体赛教学设计校园功能区域分布图项目活动任务单环节七:对信息技术的未来作展望以此激发学生对未来世界更智慧更便捷的美好向往。

第1章 信息管理概述(10.8.22)

第1章 信息管理概述(10.8.22)

二、信息的特性、功能和分类
3. 依附性


信息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信息的收 集、加工、整理、储存与传递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而且人 的观念、意识、思维、能力、素质和心理等因素对信息的质 和量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信息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形式 (声波、纸张、电磁波、磁性材料等)之上,不可能脱离物 质单独存在。
故事一:两个皮鞋推销员的故事
故事二:韩国三星公司在美国的吉他销售
故事三:农夫山泉的“天然水与纯净水”之争
四、信息管理的概念和必要性
信息管理的必要性
以上三个案例充分说明,信息“资源”意 义的实现,不在于信息本身,也不在于你是 否掌握这一信息,而在于你掌握信息后对信 息的思考和围绕信息所进行的策划,即对信 息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二、信息的特性、功能和分类 信息的功能
4. 享受功能
信息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功能。


物质享受离不开信息。消费欲望的形成离不开信息的获取, 消费的过程离不开信息的掌握,越是先进的、高级的物质享 受越是如此。 精神享受离不开信息。精神享受的过程本来就是接收信息内 容,并在内心获得某种感受的过程。
二、信息的特性、功能和分类 信息的分类——根据信息的逻辑层次可以将 信息划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4. 相对性

信息是无限的,但主体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主体实 际获得的信息总是有限的。 由于信息所具有的依附性,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其实际获得 的信息也各不相同。
二、信息的特性、功能和分类
5. 可传递性

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传递。 信息传递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即信息媒介。 信息传递四要素:信源、信宿、信道(媒介)和信息。

第1章 信息化教学环境

第1章 信息化教学环境

辅助媒体与交互作用。
学生
媒体
教师
学生
(3)教师和媒体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多媒 体和多种媒体的解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构成了一个媒体、学生、教师三者相互作用 的教育环境。
媒体 学生
(4)利用具有很强的教学功 能的教学媒体的形态。典型的 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方法。 CAI自身具备比较完整的教学 功能,因此学生可以直接与媒 体进行交互作用。
人类资源: 教师、辅导者、学习小组(学习伙伴)等
学习 材料
教育信息资源:网上资源、电子出版物、印刷品等
教育教学软件:幻灯投影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 传统教学媒体,以及教育资源库
教学资源环境:图书馆、学习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
学 习 非人类
硬环境
校园网及Internet
教学传递环境:多媒体环境、网络环境、闭路电视系统、
1-1 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结构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
1-1-1 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了信息化教学活
动赖以持续开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 是物理时空、硬件设施、软件资源、 制度规范和文化心理等教学条件和因 素的集合。
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学习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要素
在教育传播中,构成传播系统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
信息、受教育者、媒体、通道、环境等。
教育传播过程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的特点
① 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③ 受者的特定性 ④ 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 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 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之间的信息交流 活动。

第一章网络环境概述

第一章网络环境概述

① 可移动的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PDA、3G手机。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② 军事:一场战争不可能靠局域网设备通信。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44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② 运货车队、出租车、快递专车等应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本讲主要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5、云计算
4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课程导入
世界上第一条光纤:1976年,美国贝尔实
验室在亚特兰大到华盛顿间建立了世界第
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线路,速率为
45Mb/s。
1.拨号上网
拨号上网是指使用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 以拨号的方式将计算机连入Internet。
怎样接入Internet?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在建立与Internet连接之前,需要先向Internet服
务商ISP提出申请,安装和配置调制解调器。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一个小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高校网络机房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网络机房:将一些计算机通过双绞线和
网络通信设备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局域网。
将计算机联网之后进行软件安装、文件复制。 计算机网络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构成。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 网络环境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指把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
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第一章信息资源建设概论一、信息资源: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

二、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以光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三、网络信息资源: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取和利用的所有信息资源的总和。

四、单机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存储和阅读但不在网络上传输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人们常称之为机读资料。

五、信息资源建设: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六、藏书建设:符合图书馆任务与读者需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

第二章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一、信息资源建设的支撑理论1、系统论(1)、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本的方法论基础(2)、系统的联系性原则为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系统的有序性原则对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指导意义(4)、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2、经济学理论(1)、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2)、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学原理3、信息管理理论(1)、布拉德福定律(2)、普赖斯曲线:(3)、文献老化理论二、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图书馆及其他类型信息机构,要从实际使用需要出发,规划、选择、搜集、整序、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要求是:根据图书馆服务任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2、系统性原则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宏观和微观的信息资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信息资源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系统性原则的依据: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信息资源自身的连续性;读者需求的系统性;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的要求:以服务的重要学科为中心的一些重要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文献和特藏书刊,要完整系统地收集;对与本馆服务任务直接相关的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及重要工具书,要完整无缺,不能随意中断;要注意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交错的内在联系,广泛而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供一般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书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与其他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同的特点特色化的内容:学科特色;专题特色;地方特色;文献类型特色4、共建共享原则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科学规划,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相互提供利用,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环境信息技术与统计分析——第一章 环境统计数据及其整理公布

环境信息技术与统计分析——第一章 环境统计数据及其整理公布

请同学们试着 编制本监测值 的频数表。
25
• 第一步:计算全距(极差)
R=87-51=36(dB)
第二步:确定组数、组距和组限 原则:
确定组数在9组。 组限(组距)是相邻两组的界限:上限不在内
的原则 计数,用“正”
计算组距:d 369 4
26
画记图整理表
噪声测量值(dB) 画记
3
1.1 环境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公布
1.1.1环境统计数据类型
• 环境数据是按性质不同亦与环境资料一样,可以分 为三大类。
• 计量数据:如COD浓度为100mg/L。一般有计量单位; • 计数数据:如北京市有除尘设施的工业企业共计1236家,计 数数据不能是小数。 • 等级数据:可序数据或半计量数据,是用技术方法对观察单 位按某一种属性和类别的不同程序进行清点所得。如:地表 水质量为Ⅲ类。 • 等级数据不能计算平均值
生活污染, 46.32
单位:吨
图1. 某乡镇省各类污染源COD排放量
15
1.1 环境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公布
含镉浓度(μg/Kg)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1
2
3
4
5
6
7
水田编号
图2. 某地区污染农田镉浓度
16
1.1 环境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公布
1. 1.3数据的整理与公布 • 统计图表制作注意事项 • 统计图表制作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应注意以下
直观了解环境信息的发展变化规律。 • 而对于初始数据,量大、杂乱的情况统计图表还需
要进行初步的分析。
18
1.2 频数表与频数图
1.2 频数与频数图
• 例如: • 食堂的西红柿炒蛋这个菜,打了100次同学打了,

信息环境因素概要

信息环境因素概要
1 信 息 分解 者 . 3
信 息 分 解 者 是指 对 信 息 加 以选 择 、整序 、剔 除 无 用 信 息 的个 体 或 机 构 ,如 网络 管 理 人 员 、信 息咨 询 机 构 、图书 情 报单 位 、科 技 中心 等 。信 息 分 解 者 为 用 户 提供 有 组 织 、分 门 别类 的信 息 ,将 无 用 的信 息 隔绝 在
信息传递者是传输信息 的各种媒介或信息 通道 。
这 里 主 要 指 广 播 、 电 视 、 网 络 和 报 刊 等 各 种 传 播 媒
现在以下几点 :① 信 息资源是信息的集合 ;② 信息
资 源 是 人 类 选 择 、获 取 的 有 用 信 息 的 集 合 ;③ 必 须
21・ 期 {3 01第1 5
系统 ,主要 因素 是 信 息人 、信 息 资 源 、信 息技 术 、信 息 伦 理和 信 息政 策 与 法律 。 b
1 信 息 人
信 息 人 是指 一 切 需 要 信 息并 参 与信 息 活 动 的单 个
信息生产者 、信息消费者 、信息传递者 、信息分
解 者 及 之 间 的 信 息交 流 和反 馈 构成 了信 息 循 环 链 。信 息 由生 产 者 制 造 出来 ,或 经 过 信 息 中 介 ( 息 传 递 信 者 、信 息 分解 者 )到 达 信 息 消 费者 ,或 直 接 到 达 信 息 消 费 者 。 四者 之 间 进 行 信 息 交 流 、反 馈 ,形 成 互 动 、 双 向 的信 息循 环 。它 们 之 间 既有 明确 的角 色 界 限 ,又 相 互 寄 生 、转 化 ,在不 同 的 阶段 和 场 合 可 能 扮 演 不 同
体 。信 息 的真 实 度 和 时效 性 是 信 息 资 源使 用 价值 的两 个 重 要方 面 ,而 信 息在 传 递 过 程 中或 多 或少 地 受 到 延 误 和 干 扰 ,因此 选 择快 捷 、安 全 、可 靠 的信 息 载体 是 信 息传 递 研 究 中要 考 虑 的关 键 问题 。

基础知识信息源与信息检索原

基础知识信息源与信息检索原


声像文献有许多制品,从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
胶片直至当前风云市场的唱盘和视盘(audio disc & video
disc)。利用计算机对音像信息的处理,使声像型文献更丰
满、诱人,也声像文献与电子文献浑然一体。
10
整理ppt
1.1 按照载体形式分---电子型
❖ 电子型, 也称为机读型,所谓“机”现指的就是计算机、微 机。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存取与处理,完成文献信息的数 字化,形成电子型文献及形形色色的电子出版物,它们包 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电子新闻、电子会议录等等。机 读型的版本也是多样的,有磁带版、磁盘版、光盘版、联 机版以及最新的网络版。
第二讲:基础知识:信息源与信 息检索原理
王建涛 2007-9-25
整理ppt
1
第一讲回顾
❖ 课程学习方法 ❖ 小结NO1:信息环境 ❖ 小结NO2:基本概念(信息、知识、文献、
情报) ❖ 小结NO3:熟悉和利用图书馆网站
2
整理ppt
第一讲作业讲解
❖ 《熟悉图书馆网站》
3
整理ppt
一些疑问:
❖ 数字资源整合服务中的资源类型、文献深 度等是什么意思?
常见文献信息 1.图书 2.期刊 3.报纸
十大传统文献信息源
多种信息源的载体: A 网络信息源 B 数据库
特种文献信息 4.学位论文 5.会议文献 6.专利文献 7.标准文献 8.科技报告 9.技术档案 10.产品资料
16
整理ppt
1.3.1 信息的出版形式---图书
❖ 论述或介绍某一领域知识的出版物。图书又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消遣、教科书、科普读物和一般生产技术图书,属 阅读性的图书;一类是辞典、手册和百科全书等,属工具 性的图书;另一类是含有独创性内容的专著,它属原始信 息(文献)。图书往往是著者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 上,经分析归纳后编写而成的。其特点是内容比较系统、 全面、成熟、可靠,但出版周期较长,报道速度相对较慢。 图书主要用于需对大范围的问题获得一般性的知识或对陌 生的问题需要初步了解的场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侵略
信息垄断(Information 信息垄断(Information Monopoly)
※信息贫富分化
数字鸿沟
信息管理概论
本章小结
• 信息管理存在于一定的信息环境之中,社会信息 信息管理存在于一定的信息环境之中, 化是信息管理的社会背景。 化是信息管理的社会背景。 • 了解信息社会、社会信息化等内容是展开信息管 了解信息社会、 理的前提。 理的前提。 • 本章详细介绍了社会信息化的理论问题与国内外 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从信息社会的标志出发, 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从信息社会的标志出发,论 述虚拟社会和信息社会存在的问题。 述虚拟社会和信息社会存在的问题。
信息管理概论
谢 谢!☺
信息管理概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信息管理概论
1.3.2 信息社会的经济
※信息经济/网络经济/ 信息经济/网络经济/ 数字经济/知识经济: 数字经济/知识经济:
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 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 以商品化的信息和服务为核心; 业,以商品化的信息和服务为核心;信息网络 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主导工具; 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主导工具;Digital Econ omy; omy;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 动器(KnowledgeEconomy)。 动器(Knowledge-based Economy)。
信息环境是与信息交流和信息活动有关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信息环境是与信息交流和信息活动有关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 ※ 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技 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 术因素、 术因素、语言因素
信息管理概论
1.1.2 信息生态
• 社会信息化的意义
诺拉《 ※梅棹忠夫《信息产业论》和西蒙·诺拉《社会信息化》 梅棹忠夫《信息产业论》和西蒙 诺拉 社会信息化》
• 信息化的发展理论
※建设内容 ※发展模型 ※建设模式
• 信息化水平测度
※波拉特法 ※日本信息化指数法 ※中国信息化测度法
• 我国信息化建设
※建设进程 ※金字工程 ※中国互联网发展
※ 信息生态平衡
系统的各种结构要素、比例、 系统的各种结构要素、比例、输入和输出数量都处于稳定 或通畅状态,要保持信息生产和消费的平衡、 或通畅状态,要保持信息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储存和传递 的平衡、民主与法制的平衡、污染与净化的平衡等。 的平衡、民主与法制的平衡、污染与净化的平衡等。
信息管理概论
1.2 社会信息化
• 信息社会的问题
※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安全※信息侵权※信息病态 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安全※信息侵权※ 信息侵略※ ※信息侵略※信息贫富分化
信息管理概论
1.3.1 信息社会的标志
※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 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以信息经济、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以信息经济、 知识经济为主导、劳动者的知识化成为基本要求、 知识经济为主导、劳动者的知识化成为基本要求、科 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紧密结合、 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紧密结合、人类生活 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 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可持续发展。
诺兰模型、西诺特模型、米切模型 诺兰模型、西诺特模型、
※建设模式: 建设模式: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
信息管理概论
1.2.2 信息化水平测度
※波拉特法: 波拉特法:
将信息经济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将信息经济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并根据 已有的统计数据第一次计算了美国经济中信息经济的比重。 已有的统计数据第一次计算了美国经济中信息经济的比重。
※日本信息化指数法: 日本信息化指数法:
社会信息化指数、 社会信息化指数、产业信息化指数
※中国信息化测度法: 中国信息化测度法:
人均带宽拥有量等20项指标 人均带宽拥有量等20项指标 20
信息管理概论
1.2.3 我国信息化建设
建设进程: ※建设进程:
1984~1992、1993~1995、1996~1999、2000年至今 1984~1992、1993~1995、1996~1999、2000年至今
第一章 信息环境
1.1 信息环境概述 1.2 社会信息化 1.3 信息社会
信息管理概论
1.1 信息环境概述
• 信息环境及其要素
※ 信息环境的含义 ※ 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
• 信息生态
※ 信息生态的认识 ※ 信息生态系统 ※ 信息生态平衡
信息管理概论
1.1.1 信息环境及其要素
信息环境的含义: ※ 信息环境的含义:
※信息犯罪:
黑客、 黑客、网上诈骗等
※信息安全:
国家信息安全、公共信息安全、 国家信息安全、公共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
※信息侵权: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个人隐私权侵犯
信息管理概论
1.3.5 信息社会的问题
信息病态: ※信息病态:
信息综合症( Syndrome) 信息综合症(Information Syndrome)
信息管理概论
1.3 信息社会
• 信息社会的标志
※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 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
• 信息社会的经济
※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 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
• 数字化环境与虚拟社会
※数字化生存 ※虚拟社会
• 信息社会的五大定律
※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扰乱定律※吉尔德定律※雅虎法则 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扰乱定律※吉尔德定律※
信息管理概论
1.2.1 信息化的发展理论
※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
在全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在全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 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与信息资源, 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与信息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发展模型: 发展模型:
梅特卡夫定律: ※梅特卡夫定律:
网络的效用同使用者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扰乱定律: 扰乱定律:
社会体制变革与科技变革不同的速度导致革命性变化
吉尔德定律: ※吉尔德定律:
在未来25年 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一倍, 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是摩尔 25 定律预测的CPU CPU增长速度的三倍 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三倍
金字工程: ※金字工程:
“金桥” “金关” “金卡” 、“金税”等。 金关” 金卡” 金税” 金桥”
※中国互联网发展: 中国互联网发展:
截至2006年12月31日 我国上网用户总数1.37 1.37亿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1.37亿,网民 2006 数在中国13.1亿总人口中的比例占到10.5% 13.1亿总人口中的比例占到10.5%, 数在中国13.1亿总人口中的比例占到10.5%,上网计算机 数约为5940万台,域名数1803393 5940万台 1803393个 WWW站点数 站点数843000 数约为5940万台,域名数1803393个;WWW站点数843000 国际出口带宽的总量为256696M 256696M。 个;国际出口带宽的总量为256696M。
信息管理概论
本章思考题
1.简答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 简答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 简答你对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解, 2.简答你对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解,如何保持 信息生态平衡? 信息生态平衡? 简述几种主要的信息化发展模型。 3.简述几种主要的信息化发展模型。 简述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几种主要方法。 4.简述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几种主要方法。 运用实例说明信息社会的五大定律。 5.运用实例说明信息社会的五大定律。 分析信息社会的问题。 6.分析信息社会的问题。
信息管理概论
1.3.3 数字化环境与虚拟社会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
尼葛洛庞帝 数字地球 数字国家
※虚拟社会: 虚拟社会:
虚拟性 交互性 开放性 松散性
信息管理概论
1.3.4 信息社会的五大定律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
半导体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却以6 半导体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却以6次级数的速度在下降 18个月翻一番
雅虎法则: ※雅虎法则:
只要“雅虎Yahoo! 不控制着挑战所有历史先例和逻辑的价格/ 只要“雅虎Yahoo!”不控制着挑战所有历史先例和逻辑的价格/收入 Yahoo 比,互联网将继续是投放金钱的巨大场所
信息管理概论
1.3.5 信息社会的问题
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
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干扰、 信息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干扰、信息无序等
※ 信息生态的认识
达文波特: 信息生态学:把握信息和知识环境》 达文波特:《信息生态学:把握信息和知识环境》 Nardi和O.Day(1999)、 )、Jane Fedorowicz(2004) Nardi和O.Day(1999)、Jane Fedorowicz(2004)
※ 信息生态系统
“第三生态系统”。它由人、信息、信息环境三大要素构成。 第三生态系统” 它由人、信息、信息环境三大要素构成。 信息——人——环境”框架下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 环境” 在“信息 人 环境 影响, 影响,形成一定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