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从1955年下半年起,由于错误地开展了对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步伐加快,进入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有些由互助组直接转为高级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

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原因: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建国初期,社会生产力落后,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故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从1955年下半年起,由于错误地开展了对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步伐加快,进入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有些由互助组直接转为高级社。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

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原因: 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建国初期,社会生产力落后,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故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K12学习】三大改造农业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农业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三大改造农业改造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生产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十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足半头耕畜、半部犁,资金也很缺乏,根本无力抵御

自然灾害。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 (二)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农业合作化远动?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 点拨,检测。 1、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总结。(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2、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浅谈三大改造的农业改造

浅谈三大改造的农业改造 文章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后,解放了全中国后,人民百姓获得了有史以来的自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是新中国的建立后,新中国只是个新生儿,在国外的各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的情况之下,面临着即将被扼杀在摇篮中的危险,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新中国的发展道路,在经过各方面的思路的汇集,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新中国的三大改造。这个的新生儿在共产党的精心呵护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全党和全民族都为之兴奋的成就。 关键词:三大改造,农业改造,影响 在1949年的10月1号,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的城楼上,庄严而激动地向全国和全世界,新中国正式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从此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中国的历史从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历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新中国的建立,对于全中国的人民百姓来说,是期盼了一个世纪的重大的事件,是举国同庆的兴事,全中国的人民都会为之激动,心潮澎湃。但是相对于国内的激动人心的场景,西方列强却是为之担忧不已,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毛泽东同志的坚定的信念,以及制定的外交政策,而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到严重的损伤,因此,他们随即做出的对我国的各方面的封锁政策,来企图遏制我国的发展,来达到他们扼杀我国这个新生儿于摇篮的目的,然后再重新再中国扶持他们在中国的傀儡,从而继续从中国攫取对他们有利的利益。 但是,新中国的建立,就已经做好了迎接来自各方面挑战和破坏的的准备了,对于西方列强的封锁政策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所以,新中国并没有因此而被弄的手足无措,而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中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的睿智领导下,我国关起门来,自己搞发展。在汇集了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呼声后,坚持民主集中制,最后决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就有在历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的“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就是为了实现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就使得“三大改造”就具有了社会主义的性质。 而在“三大改造”中,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占有着特殊的地位,起着特有的作用。而这个在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的事件,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是1949年10至1953年,以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在党中央确定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后,各级的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得农业的互助合作化运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10月的15日和11月4日,毛泽东同志同中共中央农村的负责人谈话,提出了互助合作运动是农村中的一切工作纲领,是农村工作的主题,说“纠正急躁冒进”是一股风,吹倒了一些不应吹倒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两次谈话,有许多的正确的意见,但是也是变现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急于求成、贪多图大的思想。12月16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①此后,农业合作社从试办进入了发展时期。 而是从1954年至1955年的上半年,就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4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互助合作社运动的形势,指出农村将相继出现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入社,国家也从各方面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互利原则的现象。使得实际的情况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或者是预定的速度来发展。为了改变和纠正这些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3月上旬,毛泽东提出了“停、缩、发”的三字方针,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停止发展、实行收缩和适当发展。“②在这样的政策思想的指导之下,实际的发展情况稍微得到缓解。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三个仍然、三个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集中概括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让我们回想起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国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实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的。 从国内而言,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粮食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粮食问题特别严重(直接原因)。同时,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成为历史性难题。从国际上而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时,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也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鉴于上述形势,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当年选择一条改造与建设并举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1953年起,国家实行将个体农民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内容是: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从1953年-1956年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由几户或几十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前言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用“三个仍然、三个最”集中概括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让我们回想起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国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实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的。 本文将完整地回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及意义。 背景 从国内而言,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粮食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粮食问题特别严重(直接原因)。同时,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为集体所有制成为历史性难题。从国际上而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同时,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也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鉴于上述形势,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当年选择一条改造与建设并举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经过 根据马列主义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1953年起,国家实行将个体农民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 内容: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 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从1953年-1956年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由几户或几十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属于农民个人所有,但在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实行集体劳动,产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发展高级合作社。从1955年下半年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步伐加快,进入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有些由互助组直接转为高级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已达1.17亿户,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意义 基本上完成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起使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浅谈三大改造的农业改造---《五朵金花》观后感

《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9年制作的一部爱情电影。讲述的是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在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相遇时一见钟情,次年阿鹏经过了千辛万苦,走遍了苍山洱海,先后找到了积肥模范金花、畜牧场金花、炼钢厂金花和正在举行婚礼的金花,在一次次的误会之后,最终阿鹏才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他与金花在蝴蝶泉边再次相会,两人解除了误会。另外四个金花和男友也来到这里,翩翩起舞,为他们真挚的爱情唱起了赞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动人故事。 该片以阿鹏找金花为线索,连接了一个个富有喜剧色彩的故事,使活跃在不同岗位的五位金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全片格调清新优雅、妙趣横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抒情色彩和浓烈的时代气息。当中处处反映了中国当时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的情况。农业合作社处处可见,每一朵金花都是社里的劳动好手,特别是主角金花,还是一位副社长。当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与。 “三大改造”中,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占有着特殊的地位,起着特有的作用。而这个在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的事件,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的。片子主要反映的是第一和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在党中央确定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后,各级的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得农业的互助合作化运动取得了较大的发

展。 从1954年至1955年的上半年,就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4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互助合作社运动的形势,指出农村将相继出现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入社,国家也从各方面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又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互利原则的现象。使得实际的情况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或者是预定的速度来发展。为了改变和纠正 “3月上旬,毛泽东提出了“停、这些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缩、发”的三字方针,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停止发展、实行收缩和适当发展。在这样的政策思想的指导之下,实际的发展情况稍微得到缓解。 最后的一个阶段就是,从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迅猛发展时期。在这期间,农村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迅速,仅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在全国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农村经济改造。这样的史无前例的重大改造,“将众多的小农个体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现了土地公有,避免了农村的两极分化,同时也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同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基础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制度。其次就是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村的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与评价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 与评价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与评价 姓名:邓义山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统计学 学号:27

摘要: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和国家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适应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个任务的需要;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质,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正是反映了这种情况,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文: 要对社会主义改造作出评价,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转变为;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紧紧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在变革旧有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和平赎买”的方针,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遗产,保护好这部分生产力,并将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个体农民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一个几亿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艰难和深刻的的社会变革,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毛泽东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 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56年,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合作社经济占%,公私合营经济占%,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个体经济则下降到%。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占%,这表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其次,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失或正在消亡。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最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事实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我们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前提。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与评价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与评价 姓名:邓义山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统计学 学号:2014103027

摘要: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和国家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适应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个任务的需要;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过渡性质,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正是反映了这种情况,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文: 要对社会主义改造作出评价,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紧紧围绕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在变革旧有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和平赎买”的方针,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遗产,保护好这部分生产力,并将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进生产力;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个体农民逐渐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一个几亿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艰难和深刻的的社会变革,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个胜利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毛泽东根据我国情况制定的马克思主义政策。 首先,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到1956年,在国民经济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4.4%,公私合营经济占7.3%,资本主义经济下降到0.1%,个体经济则下降到7.1%。总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其次,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失或正在消亡。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带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必然引起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在建国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已被消灭。剩下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最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水平,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改变了国民经济结构,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事实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我们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前提。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方面 (1)了解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三年的努力,为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2)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全面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思想教育方面 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独特道路的介绍评析,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3.能力培养方面 通过解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培养学生从事物共性中挖掘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发现特殊性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和特色。 2.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2)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社会主义的选择。 课时分配 约用4节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节过渡时期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与主要任务 1.社会性质 (1)过渡时期的划分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新民主主义中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这里说的“社会主义的因素”,指的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以及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日益壮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指导作用的加强,等等。 毛泽东在深刻剖析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他强调:“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做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做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 (3)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三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经济形态: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国营经济为领导。 政治形态: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文化形态: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决定的东西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第一,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学们好! 1953年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边计划,边执行、边修正的方式全面展开。 邓小平有句话说得好,“农业搞不好,工业发展很困难。”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现代科技文明,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的支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第二个知识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了解当时,我国是如何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正文】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的日子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年轻的你们根本不熟悉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甚至连它们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建国初期,中国农业是一种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你们的爷辈们就是用这些传统的农具

从事个体经营方式的农业生产,这种个体经营方式,存在许多个体生产所难以克服的困难,还是靠天吃饭。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只能卖地卖房,好不容易翻过来的身又翻了回去。真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了旧社会”。同时,落后的生产关系,使农村生产发展缓慢,无法给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材料和广大的销售市场,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影响。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和为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电影《金光大道》就是对芳草地农业社会改造的描写。农民刘祥妻子生病,两个孩子还小,家里缺少农具,没有牲畜,到了耕种的季节,无法及时耕种,眼看翻了半截的身又要翻回来。在这种情况下,党员高大泉带领大家伙,帮助刘祥种地。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耕种在没有牲畜的情况下,5人在前面拉犁,1人扶犁,1人播种,共需要7人才能完成。只有走互助合作,穷帮穷来种上广大农民的地,才能奔向社会主义。只有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才是一条金光大道。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涌现出来很多典型,最著名的是山西的全国劳动模范李顺达办的李顺达互助组和河北遵化县西铺村整个国家的形象的”穷棒子社”。1952年河北遵化县西铺村一位叫王国藩的农村党员带领乡亲们办起生产合作社,当时全社23户贫农,大家都穷得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和经验;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问题。 教学重点:1.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难点: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独创性;2.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设计:提示、讲授、讨论、板书、多媒体、影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这一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新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中国建立,社会经济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 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同时存在.其中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带有社会主义的萌芽,这为革命的转变提供了内在的依据,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证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新中国建国之处的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性质。 2.实现总路线的主客观条件 ①经过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等民主改革和政治斗争,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和加强,国家实现了空前统一和安定团结的局面,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的政治前提. ②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并且表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建国前后,官僚资本被没收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转变成了国营经济.这种转变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与其他经济相比地表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它在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总额中的比重迅速增长,成为全社会经济的主导力量. ③土地改革后开始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也可以称作是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积累了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经验.建国后,不少地方的农民组织了农业互助组,有的地方还组织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为进一步进行大规模改造农业提供了经验. ④抗美援朝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外部形势趋向缓和,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从而为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条件的时候,毛泽东基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开始酝酿和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2 年9 月,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史料1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史料2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 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史料3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的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教材分析: 三大改造,讲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意义及存在的缺点等。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国家对资本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4、通过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明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其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教学难点:赎买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背景: 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②但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使得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即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成就: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手工业合作化 时间: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 方式: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即手工业合作化。 成就:到里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时间:1954—1956年 对象: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政策:赎买 特点: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

2020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 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 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第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我 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 一部分。 社会主义改造即指农业合作化运动。

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党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从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生产社,再进一步建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 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我国对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 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之农民篇

社会主义改造之农民篇 角色:农村妇女徐三姐D 徐梦然饰 农村合作社创始人老马C 马合理饰 农民兄弟之一大柱A赵义平饰 农民兄弟之二二柱B 朱广富饰 编剧:黄霞 旁白: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新民主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土地改革也得以完成。但是我国土改后的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生产规模狭小、农业科技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 A:老弟,你说这土改是有利于咱们还是不利呢?虽然咱分到了土地,不用再受地主欺负,可是这辛苦一年,去掉买种子肥料钱和上交外,剩下的也就只够咱哥俩的生活了。要是老天爷再不给面子,搞点天灾什么的,咱哥俩温饱问题都难解决了,还谈什么发家致富呀,唉!~ B:哥~你不要愁眉苦脸的,至少现在咱不用受气啊,咱的土地想干啥干啥。你是不是怕隔壁村儿的徐三姐嫌咱家穷不愿与你相好啊,哈哈哈。。。 A:还是你知道哥的心思啊,嘿嘿(此为老实害羞一笑,表情需到位) B:要不咱去找找老马?他比我们机灵些,看他家的农活也干的岗岗的。。。 A:嗯嗯,赶紧走。。。 兄弟二人匆忙赶到老马家。。。此时老马正坐在屋里思考着什么(请做思索状,不要做作)A:老马~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C:哎。。。想怎么提高农作物产量啊,发家致富啊~ B此时悄悄地戳戳A的衣袖,哥,他和咱想的一块儿啊,快问问具体怎么回事 A:哟~老马,你看,咱真想一块儿了,嘿嘿。。。我在家也想着怎么多挣钱,可是,我们家就兄弟俩,土地也少,再怎么有想法也是空想啊~~~哎,农民太困难了。。。 C:大柱啊,你也别垂头丧气了。。。其实吧,我刚才想到了一个,就是不知道可行,你们俩来的正好,一起参考参考。。。 A:什么什么? B:什么什么? 兄弟二人都眼放精光,兴奋的问着。。。(二人异口同声) C:就是。。。(此处稍停顿)当下国家不是在搞社会主义改造吗?咱一起办一个农村合作社,大家把土地都放在一起,一起耕作,一起收成,多余的按各人所占土地比例来分配,来一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怎么样? A.B稍作思考,对眼而视。。。(以下为心理活动) A:弟,你说成吗?B:哥,我看行,到收成的时候除了咱自己土地的粮食,还有多余的分配,不错,至少不会亏吧。。。A:嗯,那行。。。 A看向C。。。 A:老马啊。。。你行啊,这法子你都想得出来。。。不错不错,可是现在才咱三人,会不会有点儿少啊? B:对了,可以把隔壁村儿徐三姐他们家也给加进来呀,徐三姐勤快肯干,头脑也聪明,有她的加入,咱们的吃食也能得到解决啊,嘿嘿。。。(此时B得意地看向A) A:嗯嗯,不错不错(此时为脸红低声附和) C:嗯,那行,你们就去找徐三姐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