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邓三部分)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②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③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建立起来。
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或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①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然条件;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③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⑵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或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①政治保证:中共成为执政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②物质基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③重要依据:土改完成后,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党积累了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互助合作道路(在个别老解放区推广农业互助组)、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改造的经验;④有利的国际形势: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并支援中国建设;中国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朝鲜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⑴从世界历史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①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②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⑵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1953年12月《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正式完整地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年),这是一个过渡时期;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第一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产生背景1.1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产生背景,了解其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1.2 分析国内外形势,理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3 探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形成过程,了解其理论来源和发展。
第二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本内容2.1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核心思想,理解其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
2.2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本原则,掌握其方法论和基本要求。
2.3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实际应用,了解其在中国的实践过程和成果。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实践探索3.2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了解其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
3.3 探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实践中的问题和对策,提出完善和发展的建议。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现代意义4.1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新时代的现实意义,理解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作用。
4.2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对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探讨其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4.3 探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国际化背景下的价值,了解其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
第五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传承与发展5.1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传承意义,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延续和发展。
5.2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创新要求,探讨其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
5.3 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未来的发展建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持。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国际影响6.1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了解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接受情况。
6.3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我国新时代的发展7.1 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和发展,理解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意义和价值。
7.2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在我国新时代的具体实践,了解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作用和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PPT课件
这九条,其中第一条“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和第九 条“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 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 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的展开。
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及其主要内容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14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 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 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 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有两层基本含义:
2.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认识 党的八大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 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 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资本主义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2、是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 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邓小平
我们的现代化面临两大任务
信息化为标志的 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工业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 基本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
1958年中国流行这样一首豪情满怀的大跃进民歌:
五年计划看三年, 苦战三年看头年, 赶上英国用不了十五年, 嗨吼嗨吼嗨吼, 十五年十五年,嘿嘿十五年!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1958年5月,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概括提出了:“鼓 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路线。同时,计划指标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即建设速 度不是一般地超过过去的中国,一般地超过资本主义 国家。建设速度要成倍地、几倍地以至几十倍地超过 过去的中国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 多层次; 不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 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不成熟。封建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
资产阶级思想存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 大)
⑴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历史阶段; 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 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 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⑶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 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⑷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⑸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 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层涵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 平和程度 。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 度,这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两 面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
2.是由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2
生产力落后的主要表现: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
3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 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正如邓小平所说:“什么叫现代化? 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 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二)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
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研究苏联《政治 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阶 段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过渡时期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 的教训以后,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中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 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发展起来,要赶上 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 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 这些思 想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 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但是,六十年代党 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 而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 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从而中断 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
“你们大多可以看到共产主义。
跑马乡的故事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 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 1958 年 10 月中旬发生在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 宣布; 11 月 7 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 11 月 8 日是 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 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 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小孩子 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 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 条 还得请示上级。这件事足可 见当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后果。 (顾海良、秦宣;《新时期的旗帜》) 案例讨论: ( 1 )这一件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2 )我们从中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010-06-25 10:25:03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645次评论:0条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总体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认识这一阶段国内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制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长期性,从而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授课对象:本科生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过程设计:第1-2学时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案例法导语:观看“大跃进”的相关视频,思考出现大跃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认清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正是由于我们党认清了当时我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国情,才正确把握了社会和革命的规律,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也需要搞清楚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
为什么我们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会发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的“大跃进”和后来的“文革”这样的严重错误和挫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清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在当时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工作指导思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认清社会的发展阶段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多么重要。
下面,我们将重点学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问题,使大家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认清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建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中国国情处于不清晰状态;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第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六章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一节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内战以后苏俄所面临的形势和经济发展规划1920到1921年初,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俄共(布)及时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当时苏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不仅使得这个转变十分必要,而且也提供了可能。
首先,从国际方面来看,1920――1921年,在苏俄的积极努力下,他和西方的邻国波兰、芬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订立了和平条约,随后又和比邻的东方国家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缔结了和平条约和友好条约,这样就使得苏俄同他邻国的各系越来越密切。
因此,列宁说:“这就保证我们能从根本上专心从事经济建设事业,能够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安心地、坚决地和满怀信心地进行工作。
”苏俄同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一种均势。
这种均势表现在: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后失败而告终,面对苏维埃国家不容抹杀的这一实事,同时帝国主义国家迫于国内劳动人民的压力和经济危机的深刻化,因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考虑和苏维埃俄国进行事务联系,不得不暂时承认他或半承认他,不得不同他发展贸易关系。
因此在1921年3月以后,苏俄先后同英、德、意、奥、瑞、捷签定了贸易关系协定。
这种结婚时的出现,就为苏俄的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但是,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大国不仅不承认苏俄,而且时刻准备扼杀他。
内战结束时,列宁就说:“现在,我们使许多强国不敢再进行反对我们的战争,但是,会不会长久,我们不能担保。
必须做好准备,一旦情况稍有变化,帝国主义强盗就会向我们进攻。
必须对这一点有所准备。
因此,首先应该恢复经济,应该使它牢固地站稳脚跟。
”“如果我们不能恢复我国经济,那末我们就落在而且将来还要落在资本主义列强后面,我们就会挨打。
”从国内来看,国内战争结束时,苏俄的国民经济已经是千疮百孔,穷困不堪。
1920年,大工业的产量几乎比战前减少了86%,农业总产量只等于战前的65%。
国内所有库存的金属和布匹差不多都已用完。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分析: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有社会主义因素➢有资本主义因素❖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的过程✓第一,怎样过渡(步骤)✓第二,何时开始过渡✓第三,用多长时间完成过渡(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的改造农业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赎买≠购买❖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尤其是赎买的方式。
并认为,假如我们能用赎买剥夺资产阶级,“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马克思 列 宁 毛泽东 斯大林
•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 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 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 达的社会主义。 • 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 能需要更长时间。
“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 内,建设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 (1956年9月)
• 大跃进,浮夸风 • 1958年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是金桥) • 认为共产主义的实 现已经为时不远了。 •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 乡宣布(1958年) 11月8日是共产主义 开始之日。
方法论 提示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 提出社会主义 这个阶段可能分为不发达的 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后 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次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后来 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 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十二大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 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
级发展阶段”。揭示初级阶段的根本特 征,物质文明不发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十四大
•
1992.10,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形成过程 十五大 含 义 特 征 长期性
•
1997年,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 特征
毛邓三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理论渊源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探索社会主 义具体发展阶段的经验教训同样 告诉我们,认识和判断发展阶段 既要考虑生产关系,更要遵循 “经济上的成熟程度”,从本国 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如果脱离本 国发展水平,超越历史阶段,必 然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损 失。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列宁还科学阐述了这样一个 新论断:每一个发展阶段本身也 有一个多级的发展过程或阶段。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 幼稚病》中,他把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的社会划分为四个阶段, 即:最初阶段、低级阶段、中级 阶段、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理论渊源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续 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 他依据马、恩和列宁对社会主 义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进行 了新的探索。
社毛 会泽 主东 义思 理想 论与 体中 系国 概特 论色
第
六
章
社 会 主 义 初级阶段 理 论
本章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我国最大的实际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历来重 视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 他们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的同 时,还在《共产党宣言》、 《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 论》等一系列光辉著作中对未 来社会进行了科学预测和原则 性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 来社会是分阶段发展的。他们 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 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 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 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的高级阶段。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开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根底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开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开展阶段的认识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开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开展阶段。
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兴旺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拟兴旺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开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假设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根本领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开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兴旺。
〞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开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兴旺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根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兴旺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兴旺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课件
劳动锻炼
组织知识分子参加劳动实践,了 解工人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知识分子职业化
引导知识分子从事专业工作,为 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03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和影 响
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从新 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05
社会主义改造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发展空间,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则丰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信心和力量,鼓舞了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与 合作。
社会主义改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国情
在理论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 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02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01
02
03
农业合作社
通过组织农民成立农业合 作社,实现农业生产的集 体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土地改革
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移到 农民手中,实现土地的平 均分配,提高农民生产积 极性。
6.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偏离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 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 能超越这个阶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堂提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有哪些异同? 有哪些异握社会主义初 、 级阶段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 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 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 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 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 政策的基本依据。 政策的基本依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 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 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 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 特定阶段。江泽民在十五大还指出, 特定阶段。江泽民在十五大还指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 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制 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精辟地回答 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007年最新世界各国GDP排名 摘自《世界年鉴2007 2007年最新世界各国GDP排名 (摘自《世界年鉴2007 》) 年最新世界各国GDP
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最新)课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社会主义改造提 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前面临 的重要任务。
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对策建议
01
加强经济结构调整
政府应加大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05 当前社会主义改造面临的 挑战与对策
当前社会主义改造面临的挑战
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给社会主义改造带来了 新的挑战。如何适应这种变化,保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是当前面 临的重要问题。
社会利益冲突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分化加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多。这给社会主 义改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来协调和解决这些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丰富了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和实践,为其他社 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和借鉴。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彰显了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增强了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的信心和力量,推动了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壮大。
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最新)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概述 •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与影响 • 当前社会主义改造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总结与展望
01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概述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形成
01
02
0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
xxxxxxxxxxxxx
-
1 1. 引言 3 3. 主要内容 5 5. 结论
2 2. 理论背景
4
4. 实践经验
1
1. 引言
1. 引言
A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指在社会主义
国家里,如何通过经济、政治、文
化等方面的改革和转变,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
设
B
本文将从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实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造都是实现 社会主义目标的关键环节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可以不断探索 适合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和进步
-
感谢大家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3. 主要内容
3.3 文化改造
3. 主要内容
文化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通过 批判和超越旧的封建文化和资产阶级文化,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
3. 主要内容
3.4 社会改造
社会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任务。通过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 幸福感,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
3
3. 主要内容
3.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包含以 下主要内容
3. 主要内容
3.1 经济改造
经济改造是社会主义 改造的重要方面。通 过国有化和农村集体 化改造,建立起社会 主义公有制经济,消 灭剥削和压迫,实现 生产力的社会化和生 产关系的社会主义化
3. 主要内容ຫໍສະໝຸດ 3.2 政治改造政治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 要保证。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 政,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改善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
毛概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
第六章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经济条件
(2)政治保证
(3)国际因素
3.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1953年9月,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渐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1.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农业、手工业者走向共同富裕道路的需要。
第二节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方面(1)了解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三年的努力,为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2)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全面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思想教育方面通过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独特道路的介绍评析,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历史性巨变。
3.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解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培养学生从事物共性中挖掘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发现特殊性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和特色。
2.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2)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对社会主义的选择。
课时分配约用4节课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节过渡时期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与主要任务1.社会性质(1)过渡时期的划分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新民主主义中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这里说的“社会主义的因素”,指的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以及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日益壮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指导作用的加强,等等。
毛泽东在深刻剖析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奋斗目标:“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他强调:“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做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做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
”(3)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
三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经济形态: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国营经济为领导。
政治形态: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文化形态: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决定的东西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第一,中国的现代性工业虽然只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但它却极为集中,没收这些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
第二,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人民民主革命中常常参加或保持中立,并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在建国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家的积极性,因而一切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应当允许其存在和发展。
第三,封建土地所有制有的已经被废除,有的限期被废除。
第四,在革命胜利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国家和私人合作的经济即国家资本主义,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2.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历时一年多,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深思熟虑的结晶,是当时我国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
具体考察分析1949—1952年的中国社会经济状况,总路线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政策的确立是完全正确的,是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所必须的。
(1)没收官僚资本为国营经济本身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实际已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开端,而经过3年多时间的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较为强大,又成为对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物质力量。
(2)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既为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直接成为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3)土地改革完成后,党在农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互助合作运动,既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实际开始了改造的最初步骤。
(4)新中国处于“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环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契机。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中国特色(1)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行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2)逐步过渡:如稳步前进,自愿互利,走群众路线。
为了使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委托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
这些形式,在产品归国家或国营经济所掌握这一点上是共同的,但在生产资料所有权、生产过程的关系或国家取得产品形式上是有区别的。
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
国家通过这些形式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轨道。
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
(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原则性:消灭资产阶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灵活性:比如国家资本主义,和平赎买。
(4)制度改造和人的改造相结合。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一方面是人的改造。
二者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
我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是使他们从剥削者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改造的方法主要以企业为基地,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量才使用,适当照顾”。
既使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又使他们在企业内部同工人一起劳动、学习,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把对资本家的团结、教育、改造政策同对企业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创举。
第二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一、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背景(1)小农经济的局限性;(2)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须积极引导;(3)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必须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3)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一系列逐步过渡形式。
(4)依靠农民的大多数和建立农村无产阶级的优势,制定并贯彻了一条正确的阶级政策。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了党和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并且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宝贵的财富。
3.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2)组织形式:手工生产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实现由手工业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3)方法步骤:采取从供销合作入手,再组织生产合作,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地把手工业的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经验和理论(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早就提出但未实现的设想。
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制定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胜利地完成了和平变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使命,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变为现实,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2)采取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实质:产权归属和利润分配。
从流通领域(委托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的改造向生产领域的实质性改造。
(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把原来的剥削者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成果尽管改造期间出现了一些偏差,特别是在后期曾出现过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和简单划一等偏差和问题,但却在我国社会很少震动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辉胜利,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的伟大创举。
三、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工作1.伟大的历史的胜利2.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尽管“这项工作也有缺点和偏差”,“但整个说来,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胜利”。
3.科学评价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重要意义(1)肯定半个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
肯定历史功绩第一位。
(2)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改革开放成功的前期准备。
4.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主要缺点要求过急,改变太快。
表现:(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快。
(2)农业合作化问题。
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如合作社规模过大,干部管理水平一时跟不上去;财务管理上出现混乱现象;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产业产品结构过于简单。
(3)工业化建设的“冒进”问题。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提出中国已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本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这个历史性胜利,使我国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由个体农民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
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和加强,推动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间的确定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顺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