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划师经理(PD)进行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

合集下载

需求设计的原则

需求设计的原则

需求设计的原则
1. 需求可追溯性:每个需求都应该能够追溯到业务需求的来源和目标,以便能够有效地评估和控制需求变更。

2. 需求清晰和明确:需求描述应该简洁明了,避免模糊、歧义或多解。

3. 需求可测量性:需求应该能够进行量化评估和验证,以便能够确定需求的完成程度。

4. 需求可扩展性:需求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变化和需求的增加。

5. 需求可验证性:需求应该能够通过测试和验收验证,以确保它们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6. 需求一致性:需求之间应该相互一致,避免冲突或相互矛盾的情况。

7. 需求可实现性:需求设计应该考虑到技术和资源的可行性,以确保需求可以在给定的限制和条件下得到实现。

8. 需求可交付性:需求应该能够被准确地传递给开发团队,并能够被他们理解和实施。

9. 需求的优先级和重要性:需求应该有明确的优先级和重要性,以便能够合理安排资源和确定开发的顺序。

10. 需求的可维护性:需求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以便能够随时进行需求的修改和调整。

制定销售计划的六大原则

制定销售计划的六大原则

制定销售计划的六大原则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销售计划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有效的销售计划能够帮助企业明确目标、合理分配资源、提高销售效率,从而实现业绩的增长。

然而,要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销售计划并非易事,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以下是制定销售计划的六大原则:一、明确性原则明确性是制定销售计划的首要原则。

一个清晰、明确的销售计划应该能够准确地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销售的目标是什么?要销售哪些产品或服务?目标客户群体是谁?以及销售的时间范围和预期的销售成果是怎样的?例如,如果一家企业的销售目标是在一年内将新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 10%,那么这个目标就需要具体而明确。

不能只是模糊地说“增加市场份额”,而应该明确指出具体的百分比和时间期限。

同时,对于产品或服务的描述也应该清晰,包括其特点、优势、用途等。

目标客户群体的定义也要精确,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中高端消费者”,而应该进一步细分,比如“年龄在 30-45 岁之间、月收入在_____元以上、对健康生活有追求的城市白领”。

只有当销售计划具有明确性,销售人员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从而有效地开展销售活动。

二、可衡量性原则可衡量性是确保销售计划能够有效执行和评估的关键。

销售目标必须是可以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的,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例如,如果销售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那么就需要确定具体的衡量指标,如客户投诉率降低_____%、客户重复购买率提高_____%等。

如果目标是增加销售额,那么就要明确具体的金额,如在某个时间段内销售额达到_____万元。

通过设定可衡量的目标,企业可以在销售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同时,可衡量的目标也能够为销售人员提供明确的动力和激励,因为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三、可实现性原则销售计划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既要有挑战性,又要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范围内能够实现。

需求设计的原则

需求设计的原则

需求设计的原则以需求设计的原则为标题,我们将探讨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遵循一些原则来进行需求设计,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下是我们要讨论的一些原则。

1. 明确需求:需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需求明确。

这意味着从项目的一开始就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与用户沟通和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准确的需求,从而避免项目后期的修改和重新设计。

2. 可追溯性:需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确保需求可以被追溯。

这意味着每个需求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并且与其他相关文档和设计元素进行关联。

这样做可以方便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跟踪每个需求的状态和进展。

3. 一致性:需求设计中的一致性原则要求确保所有需求之间的一致性。

这意味着不同需求之间的定义、术语和标准应该是一致的,以避免混淆和误解。

一致性还包括确保需求与项目的整体目标和约束条件相一致。

4. 可测试性:需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确保需求是可测试的。

这意味着每个需求都应该具备明确的测试标准和方法,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验证和确认。

可测试性有助于确保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对需求的理解是一致的,并可以评估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5. 可行性:需求设计中的可行性原则要求确保项目的需求是可行的。

这意味着需求应该考虑到项目的技术、资源和时间限制,以便在实际实施中能够得到满足。

可行性分析可以帮助项目团队评估每个需求的可行性,并在需求设计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6. 可变性:需求设计中的可变性原则要求允许需求的变化和调整。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可能是由于技术进展、利益相关者的新需求或其他因素。

因此,需求设计应该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便在需求变化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7. 可理解性:需求设计的另一个原则是确保需求易于理解。

这意味着需求应该使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和术语来表达,避免使用模糊或复杂的表达方式。

可理解性有助于确保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对需求的理解是一致的,并避免误解和错误的实施。

六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六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六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六项原则是一种基于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论,它包括了6个方面的原则,旨在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六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一、可见性原则可见性原则指的是让用户能够快速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或功能。

这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的标识和导航:在产品或服务中使用清晰明确的标识和导航,让用户能够快速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或功能。

2. 易于理解的界面:使用简单易懂、直观明了的界面设计,让用户能够轻松地理解产品或服务中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

3. 明确提示和反馈:为用户提供明确、及时的提示和反馈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二、反馈原则反馈原则指的是让用户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以及完成任务后会发生什么。

这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及时反馈:为用户提供及时、明确、有意义的反馈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做出来的操作结果。

2. 清晰提示:使用简单清晰的提示信息,让用户能够轻松地理解自己所需要做的任务。

3. 明确结果:为用户提供明确的任务完成结果,让他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出来的操作是否成功。

三、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指的是在整个产品或服务中保持一致性,让用户能够快速地熟悉和使用。

这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风格:在整个产品或服务中保持统一的风格和设计语言,让用户能够快速地熟悉和使用。

2. 统一命名:使用统一、易于理解的命名方式,避免给用户带来混淆和困惑。

3. 统一布局:在整个产品或服务中保持统一的布局方式,让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功能之间的关系。

四、可预测性原则可预测性原则指的是让用户能够预测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会发生什么。

这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 易于学习:使用简单易懂、直观明了的界面设计,帮助用户更快地掌握操作技巧。

2. 易于记忆:使用简单、易于记忆的命名方式和布局方式,让用户能够更容易地回忆起自己所需要的功能。

3. 易于预测:为用户提供清晰明了的提示和反馈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预测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会发生什么。

需求优先级排序的基本原则

需求优先级排序的基本原则

需求优先级排序的基本原则
需求优先级排序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客户需求优先级高于用户需求。

客户是为产品买单的人,因此在产品应用上,他们有更大的话语权。

2. 确定的需求优先级高于不确定的需求。

这是因为确定的需求更容易转化为实际行动,而不确定的需求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变化。

3. 响应需求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

这意味着在考虑满足某个需求时,需要评估其带来的收益是否超过所需的投入。

4. 基本型需求的优先级应当排在第一位,期望型需求排在第二位,而兴奋型需求则排在最后。

这是根据Kano模型,一种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工具。

5. 需求符合二八原则:即80%的需求都是市场上竞品已经做出或普世存在的,剩余20%的需求有可能是市场上的创新空间。

通过考虑以上原则,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管理。

PDT流程最佳实践

PDT流程最佳实践

PDT流程最佳实践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是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负责研发的团队。

在这个团队中,不同岗位的成员需要协同合作,确保产品按照预期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PDT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流程最佳实践。

下面是一些关键的实践原则:1.确定明确的目标和需求:在开发产品之前,团队需要明确产品的目标和用户需求。

这包括了解市场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和用户反馈。

通过明确定义产品的目标,团队可以更好地聚焦和规划开发工作。

2.进行产品规划和策划:在确定需求和目标之后,PDT需要进行详细的产品规划和策划。

这包括制定开发计划、安排资源和制定项目里程碑。

产品规划和策划的目的是确保项目能按时交付,并且团队成员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3.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是一种高度灵活的开发方法,能够适应需求变化。

在PDT中,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可以使团队更好地应对需求变化和快速迭代发展。

通过迭代开发和持续集成,团队能够更好地控制开发进度和质量。

4.进行团队协作和沟通:成功的PDT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协作和沟通。

这包括定期的会议,如每日站会和倒计时会议,以及使用协作工具和项目管理软件。

团队成员需要共享信息、解决问题和讨论决策,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5.进行代码审查和质量控制:在开发过程中,团队需要进行代码审查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代码审查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错误和问题,并促进知识共享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学习。

质量控制包括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和持续集成来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6.进行用户反馈和测试: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团队需要进行用户反馈和测试。

这可以帮助团队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并及时调整产品的方向和功能。

通过持续的用户反馈和测试,团队可以不断迭代和改进产品,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7.持续改进和学习: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团队需要持续改进和学习。

这包括定期的回顾会议和总结会议,以及寻找改善产品和流程的机会。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五)

用最简单的文字工具记录需求需求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我们知道,一个信息进行一次传递,需要具备以下5个条件:1、信息本身2、信息发出者3、信息承载介质4、信息接收者5、信息所处的环境这5个条件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这个信息最终的质量。

具体到需求这种和产品经理每日息息相关的信息上,我们都必须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来保证我们获得的信息的衰减性是最小,并且我们又如何能把这种信息尽量少衰减的传递给下一个接收者。

既然本章的标题是“用最简单的文字工具记录需求”,并且在本系列的第三章中,我提供了一个自己整理的《需求反馈文档》模板,属于记录市场需求的第一个工具,因此,在本章里,就以这个模板工具为例,详细来说明一下如何把需求记录好。

第一部分:这个部分比较简单,主要是说明原始需求提出者的信息,具体包括三项:1、需求来源:我这里是以我所在公司的情况写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来定,其实这部分就是说明需求的市场细分,这个需求是个人终端客户提出的,还是企业级客户提出的。

2、来源方名称:说明需求提出者的名称,如果是个人,就是姓名,如果是企业,就是企业名称。

3、来源时间:说明需求提出者的反馈时间.这项比较关键,因为咱们通常会发现,客户向公司的是市场人员反馈了一个需求后,市场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反馈给我们,要么是想起来的时候才说,要么就是等着开会的时候才说,要么就是右耳朵进,左耳朵出,根本没放在心上。

因此,我在公司里一直强调有需求一定要及时通过这个文档反馈给产品部,当然,要让相关部门的每个人都真正重视起来,一是需要时间,二是需要规范.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就是针对内部第三方的了,主要是说明需求获取方的信息,在前面的文章说过了,许多行业的产品经理很少有直接面对客户的机会,因此,我们往往还是通过第三方来得到市场需求,具体包括5项:1、需求提交人:这里用需求提交人,而不是需求来源,就是为了区别客户和第三方。

2、提交时间:说明这个需求是第三方什么时候加入到需求池中的。

需求分析20条原则

需求分析20条原则

需求分析中科永联高级技术培训中心()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软件功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软件风险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形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

(这个和我在微软体验到的又不太一样,微软的需求分析大多是市场人员和用户协助小组的人去评估用户的接受程度,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因为公司的性质有根本差别)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确是处在主导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要负责整理用户需求,为之后的软件设计打下基础。

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要求得到:1.SRS文档(System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 2.DRM 文档;3.Acceptance Plan.从广义上理解: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

狭义上理解:需求分析指需求的分析、定义过程。

一、为什么要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就是分析软件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过,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比如,用户需要一个for linux的软件,而你在软件开发前期忽略了软件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for windows的软件,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你是欲哭无泪了,痕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需求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他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他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一定要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二、需求分析的任务简言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三、需求分析的过程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制订规格说明,评审.问题识别就是从系统角度来理解软件,确定对所开发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的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做什么),性能需求(要达到什么指标),环境需求(如机型,操作系统等),可靠性需求(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安全保密需求,用户界面需求,资源使用需求(软件运行是所需的内存,CPU等),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分析与综合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找出系统各元素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他们是否满足需求,剔除不合理部分,增加需要部分.最后,综合成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要开发的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做什么的模型).制订规格说明书即编制文档,描述需求的文档称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请注意,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是需求规格说明书(好象软考曾经考过这个问题),向下一阶段提交.评审对功能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其它需求给予评价.评审通过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否则重新进行需求分析。

经理销售管理的六环介绍

经理销售管理的六环介绍

经理销售管理的六环介绍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下,销售是企业获得利润和实现增长的关键活动之一。

对于销售经理来说,领导和管理销售团队是一项关键工作。

为了更好地管理销售团队并实现销售目标,经理需要运用一种有效的销售管理框架。

本文将介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销售管理框架——六环介绍,它是一种全面的销售管理方法,可以帮助经理在销售过程中取得成功。

什么是六环介绍?六环介绍是一种基于客户需求和销售经理能力的销售管理方法。

它由六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这些环节依次是:计划、组织、指导、控制、评估和改进。

六环介绍的六个环节1. 计划计划是销售管理的首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经理需要制定销售目标和策略,并为销售团队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计划必须考虑客户需求、市场情况和公司资源等各种因素。

2. 组织组织是指将销售团队的人员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

经理需要确定适当的人员配置和工作流程,以确保销售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在组织环节中,经理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与销售团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3. 指导在指导环节中,经理需要对销售团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训。

这包括设定明确的销售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以及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经理还需要定期与销售团队进行沟通和反馈,以确保他们理解和履行其职责。

4. 控制控制是通过跟踪和监督销售过程来确保销售目标的实现。

经理需要建立有效的销售绩效评估体系,并及时收集和分析销售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经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5. 评估评估是对销售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经理需要定期评估销售团队的绩效,识别问题和机会,并制定改进措施。

评估的结果可以用来优化销售策略和提高销售绩效。

6. 改进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理需要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销售管理方法和销售策略。

他们可以通过汇总经验教训、分享最佳实践和引入创新技术来改进销售过程。

改进过程需要经理和销售团队的共同努力,以不断提高销售绩效和客户满意度。

优秀需求的7个标准

优秀需求的7个标准

优秀需求的7个标准
优秀需求通常具备以下七个标准:
1. 清晰明确:需求应当具备明确的表述,避免模糊和歧义,确保所有相关方都能一致理解。

2. 可测量性:需求应当具备可度量和可验证的特性,可以通过测试和评估来确认其实现程度。

3. 可跟踪性:需求应当能够追踪到其来源和变更历史,以方便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

4. 一致性:需求之间不应该存在冲突和矛盾,其描述应当与项目的整体目标和约束保持一致。

5. 可实现性:需求应当是可行和可实现的,考虑到技术、资源和时间等限制条件。

6. 可扩展性:需求应当具备可扩展的特性,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和需求的增长。

7. 可追溯性:需求应当能够与其他项目文档和项目交付物之间建立关联和联系,以确保整个项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以上标准有助于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可跟踪性和可实现性,从而提供一个清晰、一致和可执行的需求基
础,有助于项目团队的有效沟通和项目的成功交付。

PDP职业性格分析及沟通技巧

PDP职业性格分析及沟通技巧

分析型的人与沟通
总结词
理性思考,避免情绪化
详细描述
分析型人通常理性思考,因此在沟通 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和 主观臆断。能够以客观、理性的方式 进行交流和讨论。
分析型的人与沟通
总结词
提供合理依据,建立信任关系
详细描述
在与分析型人沟通时,要提供合理的依据和证据,建立信任关系。避免过于依赖个人经 验和直觉,能够提供可靠的依据和证明。
成功案例一:活跃型销售人员的转变
总结词
通过了解PDP类型,活跃型销售人员成功地调整了自己的沟通方式,提高了销售业绩。
详细描述
活跃型销售人员通常善于交际和表达,但有时缺乏耐心和细节关注。通过了解自己的PDP类型,该销售人员学会 了在销售过程中更好地倾听客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保持与客户的长期联系,从而实现了销售业 绩的提升。
谢谢观看
和平型的人与沟通
总结词
耐心倾听,寻求共识和理解
详细描述
和平型人在沟通中注重和谐与共识的达成,因此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意 见和想法。寻求共同点和共识的建立,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
总结词
避免冲突和争执,寻求和平解决方式
详细描述
和平型人不喜欢冲突和争执,因此在沟通中要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 寻求和平解决方式,通过协商和妥协达成共识。
稳健型的人与沟通
总结词
尊重传统和经验,给予安全感
详细描述
稳健型人尊重传统和经验,因此在沟通中要 尊重他们的观点和价值观。给予他们安全感
,避免过于激进或冒险的决策。
稳健型的人与沟通
要点一
总结词
耐心倾听,理解对方立场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稳健型人通常比较保守和谨慎,因此在沟通中要耐心倾听 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理解他们的立场和担忧,给予充分的 支持和理解。

产品规划师经理(PD)进行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

产品规划师经理(PD)进行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

产品规划师/经理(PD)进行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一)永远不要显得比客户更聪明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把这条作为产品经理进行需求分析的第一原则呢?我个人觉的,之所以这条作为第一原则,就是告诉我们这些产品经理一个对待客户的基础态度,是什么呢?就是“平等”。

有朋友会说了,我们提供能够满足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客户付费享受这些,这肯定是平等的呀,有什么好说的呢?果然如此吗?02年的时候,我在一家软件公司做产品经理,当时我们公司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客户更贴近公司产品,最好是参与到公司产品设计中(联盟里好像有这样一篇文章:《让顾客参与产品设计》)成立了一个叫“用户实验室”的部门,这是一个常设部门,专门有一个人在进行管理,主要的工作就是不定期的邀请一些公司的用户来体验公司的最新产品,并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方便产品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目的是在上市的时候,尽量能够达到用户期望的指标。

这个部门的运作就不具体说了,具体说一个案例吧。

有一次,公司另一个产品的产品经理组织了一次新产品用户体验,当时来了大概不到30个用户参与新产品的试用,大家想了,能够耽误个人时间来参加这次试用的用户肯定是公司或者产品的铁杆支持者了,因此,这些用户都显得非常认真,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并且在试用完成后,都非常精心的完成了公司准备好的问卷,至少从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我觉的这次用户试用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但是过了几天,我和那个产品经理闲暇聊天,问他看了那天的用户问卷,对产品有什么新的想法吗,他说“不瞒你说,你是没看那些问卷,那些人(指用户)的想法真幼稚呀,我就不信了,用户会提那样的问题出来”,我说“那你考虑去改进一下目前的产品吗?”,他说“改什么改,我设计的产品我还不知道,要是按照那些人的想法做,这产品成什么了,我和你说啊,那些人来就是一个噱头,咱们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既然不是我负责的产品,我也就不好太多说什么,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直到看到这个原则了,我的头脑中才又浮现出这个事情。

需求分析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岗位职责是什么

需求分析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岗位职责是什么

需求分析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岗位职责是什么
需求分析师(PD)是一个类似于技术翻译的工作,分析师们将公司业务部门所给予的客户需求进行业务规则,业务范围,业务流程等方面用技术分析之后,把这些需求输出为开发工程师看得懂的语言,比如常见的UseCase。

然后在遵守基本的项目流程要求的基础上,将需求通过工程师得以实现,满足需求方的需求。

需求分析师是作为技术与业务的连接点,对外沟通客户,了解客户的想法、要求、目的,转换为可以用软件实现的流程、方案、界面等。

对内,提出软件的描述和要求,作为测试的依据。

需求分析师重要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需求分析师软件制作过程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在需求分析时分析者们未能正确地认识到顾客的需要的话,那么最后的软件实际上不可能达到顾客的需要,或者软件项目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工。

所以需求分析师一般要拥有多年的丰富编程工作经历才能够担当软件需求分析师一职。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需求分析师的岗位职责有哪一些吧~
1、根据概要需求(客户及内部需求)编写详细需求规格说明书。

2、系统规划,与产品人员进行前期调研和产品设计工作,编写调研报告和项目解决方案。

3、参与系统功能验收工作及用户手册、新增产品功能培训资料的编写。

4、负责客户需求调研及需求反馈的分析。

5、配合测试人员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酒店猎头测试报告的编写、问题缺陷的发现及跟踪、产品用户手册编写等。

6、协助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对需求进行理解。

要做好需求分析师的工作,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不懂软件的其他行业的客户迅速沟通,获取用户的想法、目的,同时对内沟通,让内部的开发人员、项目经理理解用户想要的东西,。

需求分析之六大原则

需求分析之六大原则

需求分析之六大原则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一)永远不要显得比客户更聪明1、需求分析第一个原则:永远不要显得比客户更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产品经理都是有智慧的人,而不是耍小聪明的人。

2、原则第一点:了解需求,而不是去批评客户。

产品经理不是批评家,心理上要重视客户,行动上要尊重客户,平等对待每一个客户。

3、原则第二点:客户比你更熟悉业务的环境。

产品经理熟悉的仅仅是产品本身,但是,产品经理要做的却不仅仅是产品本身。

4、原则第三点:真正的问题只有客户知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客户愿意说出来。

客户会给你反馈,但是这些反馈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敷衍的,你希望真实还是敷衍,请参考原则第一点。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二)尊重用户的现实选择1、需求分析第二个原则:尊重用户的现实选择。

产品是客观的,用户是客观的,使用是客观的,需求也是客观的,一切都是现实的。

2、原则第一点:客户永远是对的。

客户不是我们的敌人,客户不会害我们,客户提出的需求看似在为难我们,但本质上是为了让客户自己更好的使用产品,因此,客户不会为难自己。

3、原则第二点: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而非最好或最贵的方案。

我们能够做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我们不想做的有时候往往是客户最需要的,找到最合适客户的,而不是最合适我们的。

4、原则第三点:不要把客户当傻瓜。

这个世界上没有傻瓜,自以为对方是傻瓜的人才真的是傻瓜,不要忽悠客户,不要欺骗客户,如果非要在这个前面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永远”。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三)转述需求的人也是客户1、需求分析第三个原则:第三方也是我们的客户。

只要是对我们的产品和业务提出需求,就是我们的客户,应该一视同仁。

2、原则第一点:第三方一般会把自己想象成设计者。

他们对产品或许很熟悉,但是对整个业务可能不熟悉,因此,他们成不了设计者。

3、原则第二点:第三方可能会遗漏或补充一些额外的需求。

3、原则第二点:第三方可能会遗漏或补充一些额外的需求。

PDP职业性格分析和沟通技巧

PDP职业性格分析和沟通技巧

PDP职业性格分析和沟通技巧PDP(Personal Development Plan)是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简称,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并提供一些沟通技巧来提高沟通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介绍PDP职业性格分析和沟通技巧,以及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PDP职业性格分析可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和优势。

通过了解自己的个人特点,个人可以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职业性格分析可以基于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天赋、优势和弱点等因素,帮助个人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并了解自己在这个领域中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这样,个人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个人职业发展的动力。

在PDP职业性格分析中,一般会涉及一些评估工具,如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等,它们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类型。

例如,在MBTI中,个人可以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来确认自己在四个维度上的倾向:外向(E) vs 内向(I)、感觉(S) vs 直觉(N)、思考(T) vs 感觉(F)和判断(J)vs 知觉(P)。

通过了解自己在这四个维度上的倾向,个人可以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类型,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其次,PDP还提供了一些沟通技巧来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

在职业发展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个人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协作和解决问题。

在PDP中,个人可以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如积极倾听、明确表达、有效反馈等,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效果。

首先,积极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

通过积极倾听,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和需求,并作出适当的回应。

积极倾听包括关注他人的非语言表达、提出提问、探索他人的观点等。

通过积极倾听,个人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并提高自己的沟通效果。

其次,明确表达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

通过明确表达,个人可以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避免产生误解和混淆。

产品需求-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产品需求-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现在,互联网公司里开始重视产品经理了,这是一个好事。

以前互联网谈融资,谈商业模式,谈战略,很少有谈产品的,因为产品可以从中南美洲抄,谁下手快谁就能获得先发优势。

现在,已经互联网里边的资本已经不成问题,抄袭速度都一样厉害了。

这个时候,互联网比拼就是谁能更好的理解移动用户需求,比谁能做出他们比别人更佳的产品。

此时,品类经理的作用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或者说,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哪些系列产品素质?一个产品没做好,原因可能很多,比如说功能做得太多,或者定位不清楚。

这些原因都容易看出来,给产品经理指出来。

但是,原因原因说到底的原因如果找不到,产品经理就会犯众所周知的错误,那也意味着根本不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产品经理。

从我对个人的经历来看,要成为一个品牌优秀的产品高级经理,要在心里要有一个“大我”和一个“小我”,可能你要经历这两个过程风风雨雨的磨练,才能找到原因背后的原因。

什么是“大我”?我的意思是,一个产品经理要把自己视作当成CEO。

在《兄弟连》里面的连长的浑名就是CEO。

产品总监要对一个产品负责,虽然挂的是高级经理的头衔,但行驶的是总经理的职责。

因为要对产品负责,产品经理还要经常去协调很多部门,要去积极推动很多不归他管的人和事,比如要跟结构设计打交道,要跟技术打交道,要跟测试打交道,还要去了解用户的想法,还要去跟海外市场谈支持。

产品经理要操的心,一点也不比一个总经理少。

所以,我说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首先要把自己弄成当成一个CEO,既要负责执行、推动(Executive),也要并负责用户体验(Experience)。

可能别人不拿你当回事,但你自己心里的有一个“大我”。

你对一个产品负责,你的title不重要,但是你一定要把这个责任担负起来。

所以,优秀的产品今晚经理不必在意今天管了多少人,不必在意自己的头衔是低是低,关键不能最是你能不能利用公司里的教育资源,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最后做出来一个好产品。

个人pdp行动计划内容

个人pdp行动计划内容

个人pdp行动计划内容
1. 目标设定:
明确自己的长期职业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可以是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短期目标则可以是提升某个具体技能或完成一个项目。

2. 自我评估:
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需求进行评估。

这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的现状,找到需要改进的方面。

3. 学习计划:
根据自我评估的结果,制定学习计划。

这可能包括参加培训课程、在线学习、阅读相关书籍等。

确保你的学习计划与职业目标相契合。

4. 技能提升:
确定需要提升的技能,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来培养这些技能。

这可能包括实践、与他人合作、接受反馈等。

5. 绩效管理:
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并定期评估自己的绩效。

通过反馈和反思,不断调整行动计划以提高绩效。

6. 人脉拓展:
积极参加行业活动、社交网络等,扩大人脉圈。

与同行、专家建立联系,寻求合作机会和职业发展建议。

7. 时间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工作、学习和个人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制定日程表和优先级,提高工作效率。

8. 健康管理:
注重身心健康,保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良好的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9. 定期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可以帮助你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并适应职业发展中的变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果你还有其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APQP基本原则

APQP基本原则

APQP -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基本原则产品质量策划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

产品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促进与所涉及每一个人的联系,以确保所要求的步骤按时完成。

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依赖于高层管理者对努力达到使顾客满意这一宗旨的承诺。

APQP之益处引导资源,使顾客满意促进对所需更改的识别避免晚期更改以最低的成本及时提供优质产品本手册中所述的实际工作、工具和分析技术都按逻辑顺序安排,使其容易理解每一个产品质量计划是独立的实际的进度和执行次序依赖于顾客的需要和期望/或其它的实际情况而定定义范围组织小组产品质量策划中供方的第一步是确定横向职能小组职责,有效的产品质量策划不仅仅需要质量部门的参与。

适当时,初始小组可包括技术、制造、材料控制、采购、质量、销售、现场服务、分承包方和顾客方面的代表。

确定范围在产品项目的最早阶段,对产品质量策划小组而言,重要的是识别顾客需求、期望和要求,小组必须召开会议,至少:选出项目小组负责人监督策划过程(有时,在策划循环中小组负责人轮流担任可能更为有利)确定每一代表方的角色和职责确定顾客─内部和外部确定顾客的要求(可利用附录B中所述的QFD)确定小组职能及小组成员,哪些个人或分包方应被列入到小组,哪些可以不需要。

理解顾客的期望、如设计、试验次数等对所提出来的设计、性能要求和制造过程评定其可行性确定成本、进度和应考虑的限制条件确定所需来自于顾客的帮助确定文件化过程或方法小组间的联系产品质量策划小组应建立和其它顾客与供方小组联系渠道,这可以包括与其它小组举定期会议,小组与小组的联系程度取决于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数量。

培训产品质量计划的成功依赖于有效的培训计划,它传授所有满足顾客需要和期望的要求及开发技能顾客和供方的参与主要顾客可与其供方共同进行质量策划。

但供方有义务建立横向职能小组来管理产品质量策划过程。

供方应同样可要求其分承包方同步工程同步工程是横向职能小组为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努力的程序,它将替代逐级转换的工程技术实施过程的各个领域,其目的是尽早促进优质产品的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规划师/经理(PD)进行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一)永远不要显得比客户更聪明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把这条作为产品经理进行需求分析的第一原则呢?我个人觉的,之所以这条作为第一原则,就是告诉我们这些产品经理一个对待客户的基础态度,是什么呢?就是“平等”。

有朋友会说了,我们提供能够满足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客户付费享受这些,这肯定是平等的呀,有什么好说的呢?果然如此吗?02年的时候,我在一家软件公司做产品经理,当时我们公司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客户更贴近公司产品,最好是参与到公司产品设计中(联盟里好像有这样一篇文章:《让顾客参与产品设计》)成立了一个叫“用户实验室”的部门,这是一个常设部门,专门有一个人在进行管理,主要的工作就是不定期的邀请一些公司的用户来体验公司的最新产品,并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方便产品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目的是在上市的时候,尽量能够达到用户期望的指标。

这个部门的运作就不具体说了,具体说一个案例吧。

有一次,公司另一个产品的产品经理组织了一次新产品用户体验,当时来了大概不到30个用户参与新产品的试用,大家想了,能够耽误个人时间来参加这次试用的用户肯定是公司或者产品的铁杆支持者了,因此,这些用户都显得非常认真,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并且在试用完成后,都非常精心的完成了公司准备好的问卷,至少从我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我觉的这次用户试用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但是过了几天,我和那个产品经理闲暇聊天,问他看了那天的用户问卷,对产品有什么新的想法吗,他说“不瞒你说,你是没看那些问卷,那些人(指用户)的想法真幼稚呀,我就不信了,用户会提那样的问题出来”,我说“那你考虑去改进一下目前的产品吗?”,他说“改什么改,我设计的产品我还不知道,要是按照那些人的想法做,这产品成什么了,我和你说啊,那些人来就是一个噱头,咱们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既然不是我负责的产品,我也就不好太多说什么,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直到看到这个原则了,我的头脑中才又浮现出这个事情。

通过这个案例,我就是想说明一点,其实在许多产品经理的心中,对客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瞧不上”,只不过是看在客户掏钱的面子上,大家过得去也就算了。

后来开始带人,不止一次的看到有的产品经理在拜访完客户回来后,兴奋地和我说“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客户,简直什么都不懂,提的问题真是弱智”,满脸的不屑,甚至是鄙夷。

因此,在需求分析原则一中的第一条就是“了解需求,而不是去批评用户”,而我们的许多同行却是一直在扮演着批评家的角色,对于用户的需求阳奉阴违,当面说的是“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们会认真考虑的”,头一扭,就对团队的人说“提的这是什么,大家别管这些,继续按照我们的做”。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对待客户的态度已经蔓延到整个产品团队甚至是整个公司,大家如果留点心,可以去观察一下团队里的对待客户的态度。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似乎联盟里也就这个事情进行过一些讨论,大家都能说出许多原因来,我总结了一下,无非就是三点:1、我是内行,客户是外行2、我是设计者,客户是使用者3、我是产品专家,客户是产品用户这三点其实都反映出许多产品经理的一种心态,就是五个字:我懂你不懂。

果然如此吗?再来说一个例子。

04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做SP的公司,负责他们的小区短信产品,这个产品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每当我们进入到某个区域的时候,例如你从北京进入到河北,就会自动收到一条河北移动发送的欢迎短信,我们的产品可以由用户来划定范围,例如北京-海淀-中关村-科贸大厦,只要一进入到科贸大厦,就可以收到一条短信,具体短信内容可以由发送者来制定,同样,也可以设定接收者在离开的时候收到短信。

有一次,某省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展会,省里面的头头闹闹们都出动了,那些参展商为了吸引领导能够到自己的展位一观,于是都到移动开通了这项服务,并指定了领导的手机为接收手机,短信内容都差不多,基本都是领导来进入指定区域的时候,收到“欢迎XXXX领导来我展位指导,展位编号:xxxxx”,领导离开的时候,就会收到“非常感谢您对我公司的厚爱,XXXX公司敬上”类似这样的内容。

按说从服务流程上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次大概有500家参展商,据说有400家开通了这个服务,大家可以想象了,当那些领导在一踏入指定区域的时候,他们的手机该是多么的热闹呀,当这些领导离开这个区域的时候,又不得不热闹一次,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有一些领导因为某些事情,必须反复进出这个区域,我想那些领导的手机在那一霎那,就似乎开了一场交响乐,交相辉映,热闹无比了。

最终的结果是移动的老总被省里警告,我们被移动警告,差一点封了我们的端口。

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做产品经理的,或许可以把产品本身设计的足够好用,足够完善,但是,我们很难把客户的业务流程设计的足够完善,也就是说,我们对于用户会在什么环境下使用我们的产品,往往是一无所知的,即使有了一定的数据去支持我们尽量能够在用户习惯的环境下使用产品,但是一切皆有可能,用户是不会按照我们的思路出牌的,除非你做的产品就是独一无二,无法或者不易被替代的,例如windows,即使这样,微软每年也要在用户使用环境上下很大的功夫。

这就是需求分析原则一中的第二点:客户比你更熟悉业务环境。

有朋友又会说了,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容易解决呀,让用户把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不就可以了,从技术上来说,这个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果然如此吗?还以上面那个短信产品的例子来说。

首先,如果没有这次展会,或许这样的问题根本不会出现,那么,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如此集中的用户会在一个集中的区域发送短信,我们从何得知用户会有这样的一个使用环境呢?其次,即使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短信的接受人不是这些省力的领导,而是普通的参会观众,即使这个问题被反馈上来了,会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吗,如果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引发我们的思考当然最好了,那么,如果没有呢?最后,即使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是通知给我们这个问题的不是运营商(其实也是如此,如果不是移动的警告,我想这个问题还会拖下去)而是一个具体的客户,我们能否平等地去对待这个客户的意见呢?这就又和第一条联系在一起了,我们和客户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这种平等不是建立在交换上的,而是建立在心理上的,尤其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更是如此。

好,那么,如何来解决这种问题呢?这就是需求分析原则中的第三点:真正的问题只有客户知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客户愿意说出来。

这里面包含三层意思:1、客户知道问题所在:作为产品经理,有时候会有一种心理优势,认为自己知道问题的所在,其实不然,你所知道的只是产品本身问题的所在,但是产品不是艺术品,不是放到博物馆展览的,而是要由用户在千差万别的业务环境中使用的,不同的使用环境也决定了问题的多样化,我们仔细想一下,其实有时候我们接触的大部分产品问题本质上并不是产品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客户业务环境的不同造成的。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客户才是真正知道问题所在的人。

2、我们如何得知:客户虽然知道问题,但他们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人,最终还是要通过我们的分析来解决,那么,我们就必须知道出现了那些问题,这就得通过客户反馈给我们,无论是前面说到的用户实验室,还是现在咱们常用的许多形式,根本还是希望能够获得一手的用户使用信息。

3、客户如何给我们:这里不是说信息反馈途径,而是指客户传递信息时的心态,其实这是和我们的态度紧密相关的,正如前面第一个案例说到的,虽然通过用户实验室能够完成第一和第二个工作,找到问题和告诉我们,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我以前那个同事对待客户反馈信息的态度被客户得知,那么,我们能认为这些本来很支持我们的客户还会继续支持我们吗?争取一个客户很难,但是放弃一个客户却很容易,大部分客户的流失并不是因为产品本什么,而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态度。

因此,在第三点里特别说明了,一定是要让“客户愿意说出来”,而这种愿意,本身就包含一种客户的主动,而这种主动就是建立在我们对待客户真正的心理平等之上的。

总结一下需求分析第一个原则的中心思想:1、需求分析第一个原则:永远不要显得比客户更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产品经理都是有智慧的人,而不是耍小聪明的人。

2、原则第一点:了解需求,而不是去批评客户。

产品经理不是批评家,心理上要重视客户,行动上要尊重客户,平等对待每一个客户。

3、原则第二点:客户比你更熟悉业务的环境。

产品经理熟悉的仅仅是产品本身,但是,产品经理要做的却不仅仅是产品本身。

4、原则第三点:真正的问题只有客户知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客户愿意说出来。

客户会给你反馈,但是这些反馈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敷衍的,你希望真实还是敷衍,请参考原则第一点。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二)尊重用户的现实选择我们常说,存在即为合理,但是在许多产品经理的需求工作中,似乎并不是这样。

许多客户提出的需求,在经过了我们人为的过滤之后,被打上“不现实”、“不可能”的印记而束之高阁。

客户提出的这些被束之高阁的需求果然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吗?在01年的时候,我在一家通用软件企业,当时互联网已经开始平民化,许多传统的软件公司也开始关注这个市场,希望能在网络大潮中有所作为,当时,公司开发了一个基于IE内核的网上冲浪平台,之所以没说是浏览器,是因为这个平台集合了许多网络应用工具,例如邮件收发,网络下载,网上聊天等,有点像现在许多浏览器上增加的插件,但是我们那个产品的插件是不开放的,只能由公司来提供。

当时,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获得了一个需求,用户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且能主动推送给订阅者,类似于现在的RSS,这个产品经理分析了这个需求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需求在现阶段不能实现。

理由如下:1、网络环境:那个时候,家庭用户普遍还是56K猫,好一些的家庭用户顶多是ISDN,虽然已经有ADSL了,但是价格贵的离谱,这样的网络环境去实现搜索并整合成用户订阅的信息,简直是天方夜谭。

2、信息来源:01年的时候,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基本属于老死不相往来,软件公司的看不上互联网公司,认为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这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客户订阅的信息从何而来呢?去抓取互联网公司的信息,除了技术上的考虑,更关键的是质量上的考虑,如果没有固定的信息来源,即使第一个问题解决了,依然无法实现这个需求。

3、表现形式:可能是因为当时受到新闻形式的固有思维所限,他认为推送给用户的新闻就应该是图文并茂并且能够让用户在线阅读的形式,如果是这种形式,那么,就又会受到第一个问题的影响而无法实现。

当时我记得这个产品经理列了很多个原因,但是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这三个,确实没错,即使仅仅是从这三个原因去看,确实对于实现这个需求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在前面说到了,存在即为合理,既然有用户提出了这个需求,那么就说明这个需求是合理的,也就说,客户提出的任何关于产品的需求都是对的,有朋友可能会说了,你这是吹毛求疵,怎么可能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首先,客户提出的需求可能是业余的,但很有可能是需要的,我们不能用我们专业的角度直接就否掉一个可能许多用户都非常需要的需求,这在第一篇文章里也说到了,关键是我们对待客户的心理决定的,其次,客户提出的需求可能是不好实现的,但不代表是不能实现的,正是因为我们有时候显得过于专业了,在思考许多问题的时候,陷入了一种专业思维的惯性中,尤其是一些技术转型的产品经理,更是如此,往往去思考一种最完美的实现形式,因此,许多不可能仅仅是因为我们觉的不够完美而已,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客户提出的问题往往不会超出我们的产品范围,这很好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都是引导式的,简单地说,也就是只有当用户在使用了产品的A应用后,才会促使他去想会不会有比A更好用的B能够更好的满足我的需求呢?大家可以仔想想,我们在使用一个产品的时候,经常会想,“如果这个功能要是能这样或者那样改进一下就更好了”,而这种想法的前提一定是在我们使用了这个产品后才会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