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第四章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ppt
合集下载
环境地球化学中科院水体地球化学幻灯片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将导致水生生物, 主要是各种藻类大量繁殖。藻类过度旺盛的生 长繁殖将造成水中的溶解氧急剧变化,使水体 处于严重缺氧,而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硝酸盐 超过一定量时也有毒性,亚硝酸盐能在人体内 与仲胺合成亚硝胺,有使人得癌、致畸和影响 遗传等危险。
3.重金属
这里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 类金属砷及其化合物,也包括具有毒性的锌、 铜、钴、镍、锡等。重金属以汞毒性最大,镉 次之,铅、铬、砷也有相当的毒性,被人们称 为“五毒〞。
溶解氧
耗氧量 解氧
有机废物含量 体)
污水排放口
下
游
耗氧量
溶解氧
有机废物含量 体)
剩余溶 ( 低污染水
溶解氧 不足
(高污染水
污水排放口 下
游
水体中有机废物与溶解氧含量的关系
2.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是指氮、磷、钾以及硫及其化合 物,它们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但过多 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将恶化水体质量,影响鱼 类的生长和危害人体安康。
等大大增加,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
从而影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开
展。
第一节 水体污染物与水体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
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 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 在环境学中,水体不仅包括水本身,还 包括了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胶体 物质、底质(泥)和水生生物等。
198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 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 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 效利用,危害人体安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 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呼吸作用(全日进行、使DO减少)
3.重金属
这里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 类金属砷及其化合物,也包括具有毒性的锌、 铜、钴、镍、锡等。重金属以汞毒性最大,镉 次之,铅、铬、砷也有相当的毒性,被人们称 为“五毒〞。
溶解氧
耗氧量 解氧
有机废物含量 体)
污水排放口
下
游
耗氧量
溶解氧
有机废物含量 体)
剩余溶 ( 低污染水
溶解氧 不足
(高污染水
污水排放口 下
游
水体中有机废物与溶解氧含量的关系
2.植物营养物
植物营养物主要是指氮、磷、钾以及硫及其化合 物,它们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但过多 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将恶化水体质量,影响鱼 类的生长和危害人体安康。
等大大增加,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
从而影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开
展。
第一节 水体污染物与水体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
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 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集体。 在环境学中,水体不仅包括水本身,还 包括了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胶体 物质、底质(泥)和水生生物等。
198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 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 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 效利用,危害人体安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 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呼吸作用(全日进行、使DO减少)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
3
4
5
6
(二)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1 物质迁移的类型 2 元素地球化学迁移 3 元素迁移的标志 4 元素在水介质中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7
1 物质迁移的类型——按营力、物质的存在形式分类:
(1)化学和物理化学迁移 (2)生物和生物化学迁移 (3)机械迁移
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元素的化学和物理化学迁移。
8
2 元素地球化学迁移
当环境发生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元素原来的 存在形式变得不稳定时,为了与环境达到新的平 衡,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自动解体,而结合成一 种新的相对稳定的方式存在。 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 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9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包括了三个进程:
元素从原来的固定(稳定 的结合)状态转化为活动 (非稳定结合)状态,并 进入迁移介质;
元素发生空间位移
在新的环境、新的条 件下元素形成新的稳 定结合关系,即沉淀 或结晶出新的矿物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三个要素:①环境物理化学条件 的变化; ②元素结合方式的改变; ③导致元素在空 间上的位移及元素集中、分散的转化。
11
第12页/共107页
(2)通过岩石中元素含量的系统测定和定量计算来判 定(等体积计算法、等阴离子计算、稳定元素法)
等体积计算法:单位体积为标准,通过岩石比重和元素在岩石中的重 量百分比计算各元素在单位体积岩石中的量,对比元素在迁移前后岩石 中的量就可以确定元素是否发生了迁移;
等阴(氧)离子计算法:假定地壳中各种阳离子都是与氧结合的。以 160个氧为单位,分别计算与氧结合的各种阳离子的个数,通过对比同类 阳离子在原岩和变化后岩石中的个数差异,来确定各元素是否发生了迁 移及迁移量的大小。
4
5
6
(二)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1 物质迁移的类型 2 元素地球化学迁移 3 元素迁移的标志 4 元素在水介质中迁移能力的影响因素
7
1 物质迁移的类型——按营力、物质的存在形式分类:
(1)化学和物理化学迁移 (2)生物和生物化学迁移 (3)机械迁移
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元素的化学和物理化学迁移。
8
2 元素地球化学迁移
当环境发生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元素原来的 存在形式变得不稳定时,为了与环境达到新的平 衡,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自动解体,而结合成一 种新的相对稳定的方式存在。 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 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9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包括了三个进程:
元素从原来的固定(稳定 的结合)状态转化为活动 (非稳定结合)状态,并 进入迁移介质;
元素发生空间位移
在新的环境、新的条 件下元素形成新的稳 定结合关系,即沉淀 或结晶出新的矿物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三个要素:①环境物理化学条件 的变化; ②元素结合方式的改变; ③导致元素在空 间上的位移及元素集中、分散的转化。
11
第12页/共107页
(2)通过岩石中元素含量的系统测定和定量计算来判 定(等体积计算法、等阴离子计算、稳定元素法)
等体积计算法:单位体积为标准,通过岩石比重和元素在岩石中的重 量百分比计算各元素在单位体积岩石中的量,对比元素在迁移前后岩石 中的量就可以确定元素是否发生了迁移;
等阴(氧)离子计算法:假定地壳中各种阳离子都是与氧结合的。以 160个氧为单位,分别计算与氧结合的各种阳离子的个数,通过对比同类 阳离子在原岩和变化后岩石中的个数差异,来确定各元素是否发生了迁 移及迁移量的大小。
地球化学ppt课件
19
水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2024/1/25
水体化学组成与性质
研究水体中各种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的含量、分布和 变化规律,揭示水体的化学性质。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分析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研究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 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水环境地球化学过程
探讨水体中化学物质的循环、转化和相互作用过程,以及这些过程 对水环境的影响。
可燃冰资源勘查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可燃冰赋存层位的岩石、 土壤等介质中的气体组成和同位素特征,揭示可 燃冰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024/1/25
16
环境资源评价中地球化学方法
1 2
环境质量评价
通过分析土壤、水、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元素和 化合物含量,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对人类健康 的影响。
污染来源与迁移转化研究
灾害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分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体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等地球化学特征 。
灾害预测和防治
结合地质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和灾害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进行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26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地值 调查
调查评价区域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研究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 机制,包括地震孕育过程 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地下 流体运移等。
异常时空演化规律
分析地球化学异常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演化规律,为 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24
火山活动监测和预警中地球化学方法
火山气体监测
通过监测火山释放的气体 成分和含量变化,判断火 山活动的状态和趋势。
2024/1/25
2024/1/25
数据获取和处理
地球化学数据获取困难,处理和分析方法复杂,需要进一步提高 数据质量和处理效率。
水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2024/1/25
水体化学组成与性质
研究水体中各种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的含量、分布和 变化规律,揭示水体的化学性质。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分析水体中污染物的来源,研究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 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水环境地球化学过程
探讨水体中化学物质的循环、转化和相互作用过程,以及这些过程 对水环境的影响。
可燃冰资源勘查
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可燃冰赋存层位的岩石、 土壤等介质中的气体组成和同位素特征,揭示可 燃冰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024/1/25
16
环境资源评价中地球化学方法
1 2
环境质量评价
通过分析土壤、水、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元素和 化合物含量,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对人类健康 的影响。
污染来源与迁移转化研究
灾害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分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体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等地球化学特征 。
灾害预测和防治
结合地质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和灾害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进行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26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地值 调查
调查评价区域的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研究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 机制,包括地震孕育过程 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地下 流体运移等。
异常时空演化规律
分析地球化学异常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演化规律,为 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24
火山活动监测和预警中地球化学方法
火山气体监测
通过监测火山释放的气体 成分和含量变化,判断火 山活动的状态和趋势。
2024/1/25
2024/1/25
数据获取和处理
地球化学数据获取困难,处理和分析方法复杂,需要进一步提高 数据质量和处理效率。
环境化学-绪论 PPT课件
环境问题
•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环境条件,甚至引起环 境污染。
• 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利用,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空气、水和土地污染的环境退化现象 臭氧层破坏 气候变化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有毒化学品和团体废弃物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 造成环境污染的三因素 物理的
噪声、震动等 化学的
九大类 生物的
大米草、水葫芦、赤藻等
温室效应
酸雨
光化学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
臭氧空洞
海洋污染
赤潮
农药污染
3. 认识环境问题的三个阶段
环境问题并非只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 问题的认识有个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 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的是城市和工农业 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 的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坏和野生动物某些 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予以重视。我国当时 以污染控制为中心进行环境管理,曾对改善城市和人 民生活的环境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没有把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联系起来,低 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复杂性,没有把环境污染与 社会因素相联系,未能追根寻源。
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沙漠
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
在非洲,干旱将3500万人置于危难之中
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化学品泄漏造成两千人死亡
在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使千人遇难
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使核尘埃遍布欧洲
在瑞士,农用化学品、溶剂和录污染了莱茵河,使数百万 尾鱼被毒死
样是热门课题。
(2)各圈层环境化学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ppt
Fe2+ → Fe3+ + e Eh0=0.77 (伏特)
V4+→ V5+ + e Eh0=1.00(伏特)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1100
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
2) 判断反应进行的顺序和强度
Eh 愈大,反应进行愈彻底。 Eh <0.3,反应缓慢而不 完全。同时发生几对反应时,电位表上下距离最大的
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
1溶液中离子活度的乘积
为一常数,这一常数称为活度积;
2)共同离子效应:当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与该化合物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溶化
合物的溶解度将会降低;
3)盐效应:随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增大将导致其它难
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增大;
2)酸性离子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增高,有利于迁移, 在酸性条件发生沉淀;碱性元素离子性质相反;
3)在自然地球化学作用中,凡在反应方程式中有H+或 OH-出现作用,受热液介质pH值控制。
4)pH值影响元素共生或分离(Fe、Mn)
5) 影响两性元素的迁移形式;
6) 盐河南类理水工大解学-机反械应与动多力学生院成酸而受pH值的控制。
22
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
3.地球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同一化学反应中,某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 称 为还原剂, 同时必然有另一物质获得同量电子发生 还原,称为氧化剂。还原剂必然同氧化剂同时存在, 氧化和还原反应相互联系,同时发生, 这种有电子 得失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元素的迁移和沉淀活动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55
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
4章-地球化学11-12-13谢PPT课件
假定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各种地质体是曾经在某种
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形成的,并且自形成以来一直
保持着当时的平衡状态,而未被后来的作用所改 造,那么依靠实验测得的矿物和岩石的热力学性 质,运用热力学理论,可以合理地推测各种地质 体形成的过程及其物理化学条件。
20世纪以来,地球化学热力学取得了重要进展 :获得大量矿物和离子的热力学数据;发展了 编制矿物(体系)平衡相图的方法;建立矿物 固溶体热力学;对硅酸盐熔体、超临界流体的 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想要制造出热效率为百分之百的热机也是绝对不可 能的。如汽车发动机总是要往外散热的。
热量不会自动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要实现 这种转移,需外界对它做功,如空调、冰箱。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都是自然而然的吗?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量表达
①第一种表达 以卡诺热机的热效率来表达:η=W/Q1=(Q1Q2)/Q1 =(T1-T2)/T1(可逆过程) (5.3)
2.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然界里的自发过程常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例如热量只能从高温向低温物体传递;溶解的 盐类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溶液扩散;水流从高压 向低压流动;岩块从高位势向低位势移动等等 。上述例子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话,并不违背第 一定律。但实践表明,这种情况是决不会出现 的(除非有外来或者说环境的干预)。说明制 约自然界中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除了第一定 律外,还存在其他的制约因素。热力学第二定 律正是阐明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学动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的一门科学。它从具有公理 性质的四个基本定律出发,演绎物质体系的宏观 性质与热、功形式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热力学原理应用于研究化学反应(包括相变)形 成了化学热力学分支,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根 据化学反应和相变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预测 化学反应和相变的方向和进程。化学热力学与地 球化学相结合形成了地球化学热力学。
热力学平衡条件下形成的,并且自形成以来一直
保持着当时的平衡状态,而未被后来的作用所改 造,那么依靠实验测得的矿物和岩石的热力学性 质,运用热力学理论,可以合理地推测各种地质 体形成的过程及其物理化学条件。
20世纪以来,地球化学热力学取得了重要进展 :获得大量矿物和离子的热力学数据;发展了 编制矿物(体系)平衡相图的方法;建立矿物 固溶体热力学;对硅酸盐熔体、超临界流体的 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想要制造出热效率为百分之百的热机也是绝对不可 能的。如汽车发动机总是要往外散热的。
热量不会自动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要实现 这种转移,需外界对它做功,如空调、冰箱。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都是自然而然的吗?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量表达
①第一种表达 以卡诺热机的热效率来表达:η=W/Q1=(Q1Q2)/Q1 =(T1-T2)/T1(可逆过程) (5.3)
2.热力学第二定律
自然界里的自发过程常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例如热量只能从高温向低温物体传递;溶解的 盐类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溶液扩散;水流从高压 向低压流动;岩块从高位势向低位势移动等等 。上述例子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话,并不违背第 一定律。但实践表明,这种情况是决不会出现 的(除非有外来或者说环境的干预)。说明制 约自然界中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除了第一定 律外,还存在其他的制约因素。热力学第二定 律正是阐明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学动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的一门科学。它从具有公理 性质的四个基本定律出发,演绎物质体系的宏观 性质与热、功形式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热力学原理应用于研究化学反应(包括相变)形 成了化学热力学分支,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根 据化学反应和相变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预测 化学反应和相变的方向和进程。化学热力学与地 球化学相结合形成了地球化学热力学。
水的地球化学循环PPT课件
复杂垂直分带:水的矿化度随深度增加不只一次的增加或 减少
第18页/共23页
Ca
Ca
沉积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正垂直分带
第19页/共23页
沉积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反垂直分带(1) (两个承压含水层地下水补给条件不同)
第20页/共23页
灰岩
粉砂岩
沉积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反垂直分带(2) (两个承压含水层由渗透性不同的岩石组成,下部大于上部)
在下地壳、上地幔较高的温 压条件下,变质岩重熔,吸水, 形成熔融态岩浆;沉积物水合 (水化)可形成熔融态岩浆, 水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岩浆的形 成。
这些熔融的岩浆上侵到沉积盆地, 岩石脱水、重结晶、放出水。
同时,在这些岩浆上侵、就位过 程中,也会混入或吸收一些沉积成 因水和变质成因水。
1.2 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第16页/共23页
沉积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水平分带(3)
第17页/共23页
垂直分带:承压水盆地埋藏着几个含水层时,沿垂 向上水化学成分分带规律。
正垂直分带:矿化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水化学成分也按 着水平分带中的更替次序而变化;
反垂直分带:上部高矿化度水下面埋藏着低矿化度水,在 它们下面,水的矿化度随深度重新增加;
水文循环:渗入成因地下水
第1页/共23页
地质循环: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成因地下水
第2页/共23页
沉积岩
初生水及地幔物质
第3页/共23页
• 首先,沉积物被埋藏后,在转 变为沉积岩的过程中,经受上 覆沉积物的挤压(压实作用), 失去水,一部分水返回沉积盆 地;
在地壳较深处,构造、岩浆 活动强烈区,沉积岩发生重结 晶,并放出水。生成变质岩的 同时形成了变质成因水。
第18页/共23页
Ca
Ca
沉积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正垂直分带
第19页/共23页
沉积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反垂直分带(1) (两个承压含水层地下水补给条件不同)
第20页/共23页
灰岩
粉砂岩
沉积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反垂直分带(2) (两个承压含水层由渗透性不同的岩石组成,下部大于上部)
在下地壳、上地幔较高的温 压条件下,变质岩重熔,吸水, 形成熔融态岩浆;沉积物水合 (水化)可形成熔融态岩浆, 水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岩浆的形 成。
这些熔融的岩浆上侵到沉积盆地, 岩石脱水、重结晶、放出水。
同时,在这些岩浆上侵、就位过 程中,也会混入或吸收一些沉积成 因水和变质成因水。
1.2 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第16页/共23页
沉积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水平分带(3)
第17页/共23页
垂直分带:承压水盆地埋藏着几个含水层时,沿垂 向上水化学成分分带规律。
正垂直分带:矿化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水化学成分也按 着水平分带中的更替次序而变化;
反垂直分带:上部高矿化度水下面埋藏着低矿化度水,在 它们下面,水的矿化度随深度重新增加;
水文循环:渗入成因地下水
第1页/共23页
地质循环: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成因地下水
第2页/共23页
沉积岩
初生水及地幔物质
第3页/共23页
• 首先,沉积物被埋藏后,在转 变为沉积岩的过程中,经受上 覆沉积物的挤压(压实作用), 失去水,一部分水返回沉积盆 地;
在地壳较深处,构造、岩浆 活动强烈区,沉积岩发生重结 晶,并放出水。生成变质岩的 同时形成了变质成因水。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
三、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元素本身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与 环境因素有关,体系组成和物理化学条件。
1、体系组成对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 2、体系物理化学环境对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
三、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
1、体系组成对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化合物本身,二是其它化合物的影响,如盐 效应和共同离子效应。
二、水-岩化学作用
3、地球中天然水的类型
3.2 地壳中水流体相的形成
除同生水、海水和地表水外,岩石圈中的水与地壳的“去流体〞作用 有关。
〔1〕沉积物的“去流体〞作用,沉积物在压实成岩作用中释放流体 是地壳中流体的一种来源。
〔2〕变质作用放出流体 〔3〕岩浆作用产生热液,岩浆中最多大约5~6%的水和CO2等挥发 分,这些挥发份随岩浆上升释放出来形成流体。
2、水-岩化学作用的根本类型
2.2 脱水和水解反响
白云母
pH值对水解 过程的影响
二、水-岩化学作用
2、水-岩化学作用的根本类型
2.2 脱水和水解反响
温度和压力升高,可以使粘土矿物脱水:
二、水-岩化学作用
2、水-岩化学作用的根本类型
2.3 水合反响
水合作用的实质是是分子整体进入矿物晶格,从而使矿物的体积增大:
二、水-岩化学作用
2、水-岩化学作用的根本类型
2.1 氧化复原反响
实质就是电子转移,如铁橄榄石氧化〔蚀变〕,硫铁矿氧化等:
二、水-岩化学作用
2、水-岩化学作用的根本类型
2.2 脱水和水解反响
水解作用的实质是H+或OH-进入矿物晶格,分别取代其中的阳离子 或阴离子,从而形成新的矿物:
钾长石
高岭石
10Chapt3第四讲水-岩反应-水-岩化学作用的影响因素ppt课件
溶度积规那么可用于: 1.确定各盐类溶液中元素的最大浓度;
2.判别化合物迁移才干的大小 〔S2 - PO43 - CO32 -
SO42 - Cl -〕;
〔二〕同离子效应
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参与含有同离子的 易溶化合物时,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多相平衡 将发生挪动,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此景 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由SrSO4的溶度积和SrCO3的溶度积可知, 只需溶液中SO42-和CO32-的活度比 为175时,才将不再发生SrCO3和SrSO4的溶 解。经计算,上述溶液到平衡时,其中Sr2+、 SO42-和CO32-的活度将分别为 1.41×10-5、1.989×10-2和1.×10-4。
溶度积规那么的运用
CaF2溶解, Ca3(PO4)2沉淀。
又如:SrSO4 、SrCO3的溶度积分别为: 2.8×10-7和1.6×10-9。设溶液中SO4 2-活度为1×10-2mol,其中已沉淀了SrSO4, 此时溶液中Sr2+的活度应为2.8×10-5 mol。
假设在此溶液中参与CO32-,使 CO32- 的活度也为1×10-2 mol,就会发 生SrCO3的沉淀,同时SrSO4将变得不稳定而 发生溶解,直至溶液中SO42-、
这阐明:当溶液中有一样离子的易溶化合物
〔三〕盐效应
在难溶化合物溶液中,参与不含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 时 , 那 么 难 溶 化 合 物 的 溶 解 度 会 增 大 。 例 如 , AgCl 在 KNO3溶液中要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这种景象称之 为盐效应。
盐效应景象的本质是与水的离子强度以及溶液中离子 的活度特征亲密相关的,下面先来了解天然水的离子强 度和溶液中离子的活度系数。
实例:煌斑岩中大量低价离子Fe2+、Mn2+、Mg2+ ,它是 一个良好的复原障。
2.判别化合物迁移才干的大小 〔S2 - PO43 - CO32 -
SO42 - Cl -〕;
〔二〕同离子效应
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参与含有同离子的 易溶化合物时,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多相平衡 将发生挪动,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此景 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由SrSO4的溶度积和SrCO3的溶度积可知, 只需溶液中SO42-和CO32-的活度比 为175时,才将不再发生SrCO3和SrSO4的溶 解。经计算,上述溶液到平衡时,其中Sr2+、 SO42-和CO32-的活度将分别为 1.41×10-5、1.989×10-2和1.×10-4。
溶度积规那么的运用
CaF2溶解, Ca3(PO4)2沉淀。
又如:SrSO4 、SrCO3的溶度积分别为: 2.8×10-7和1.6×10-9。设溶液中SO4 2-活度为1×10-2mol,其中已沉淀了SrSO4, 此时溶液中Sr2+的活度应为2.8×10-5 mol。
假设在此溶液中参与CO32-,使 CO32- 的活度也为1×10-2 mol,就会发 生SrCO3的沉淀,同时SrSO4将变得不稳定而 发生溶解,直至溶液中SO42-、
这阐明:当溶液中有一样离子的易溶化合物
〔三〕盐效应
在难溶化合物溶液中,参与不含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 时 , 那 么 难 溶 化 合 物 的 溶 解 度 会 增 大 。 例 如 , AgCl 在 KNO3溶液中要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这种景象称之 为盐效应。
盐效应景象的本质是与水的离子强度以及溶液中离子 的活度特征亲密相关的,下面先来了解天然水的离子强 度和溶液中离子的活度系数。
实例:煌斑岩中大量低价离子Fe2+、Mn2+、Mg2+ ,它是 一个良好的复原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