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石灰吟》教案5篇
《石灰吟》教案5篇《石灰吟》教案5篇《石灰吟》教案篇1 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决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燃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____,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的: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燃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按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展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老师深化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学生按照刚刚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
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石灰吟》语文教案
《石灰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石灰吟》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石灰吟》。
(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石灰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格。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与鉴赏。
2. 体会诗人石灰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或视频。
2. 与《石灰吟》相关的背景资料。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石灰吟》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猜测诗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内讨论解决。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有哪些?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想象诗人石灰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人格。
(2)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石灰吟》诗意的石灰坚定的信仰崇高的品格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以及自己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反思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了诗文内容,是否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石灰吟》的情况,以及其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其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教养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难点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课前准备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检查预习。
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展示预习资料。
(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故事。
(2)、其他的诗。
讲读《墨梅》听配乐课文朗读。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3)、清气是什么?(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指导朗读(1)、学生自练。
(2)、教师指导练习。
(3)、当堂背诵。
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的人。
背诵《墨梅》。
第二课时:课前复习。
背诵《墨梅》。
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回忆方法。
讲读课文《竹石》、《石灰吟》。
(一)、讲读《竹石》。
听配音朗诵。
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讨论仍然没弄懂的质疑。
(1)、什么咬定了青山不放松?(2)、竹子为什么不生长在泥土里,而要立根于岩石中呢?(3)、东西南北风是什么风呢?重点讨论,你觉得诗人写竹石是不是只为了写竹石呢?他其实是在写谁?为什么他不直接写呢?指导朗读,背诵。
(二)、讲读《石灰吟》听指名朗读。
根据注释,理解诗句。
把仍未理解的诗句在小组中提出,共同解决。
重点讨论:(1)、石灰在成为建筑材料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2)、作者写石灰其实是想写谁?写什么品格?指导朗读、背诵。
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4篇石灰吟名师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与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与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精心导入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与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配乐范读课文)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
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
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
(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
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
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精选6篇)
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精选6篇)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篇1案例背景:负责教学的校长晚上8点半打来电话,说教研室的特级教师杨献荣老师第二天要到学校听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课。
我是备课组长,况且从教14年以来,还从未被特级教师听过课,这样的机会怎可错过?因此欣然接受。
正好教到古诗《石灰吟》,就教这课吧。
上次正好参加市“轻松、高效、有创造”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感受颇深,我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家常课。
案例介绍:一、导入:1、先后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问学生是什么意思?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言志、托物言志的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学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解释题目: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吗?(《暮江吟》、《游子吟》等)三、指导熟读诗文:1、师范读《石灰吟》。
2、“焚”是生字,前鼻音(学生读一读),字义,写法(上下结构,双木“林”,师范写,生也认真地写一个。
)3、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好诗,读准每个字音,将诗句读正确、流利。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4、读出节奏美,就要体会在哪儿停顿,并能做到停而不断。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读,师略加指导。
(3)齐读。
四、理解诗意:1、请同学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注上记号。
出示: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2、同位互相说说。
3、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
适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加上关联词(如: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
因为,它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间。
)五、体会诗情:1、诗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三个词写出了石灰生产的过程,从这三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教师边说边在这三个词上用红笔画上红线。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石灰生产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历经磨难。
(2)师或学生简单介绍石灰制造的过程: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情感和志向。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石灰的精神。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2、难点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手法,并能学以致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诗歌《石灰吟》。
2、作者简介介绍于谦,强调他的生平事迹和高尚品质,为理解诗歌的情感做铺垫。
3、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浑不怕: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整首诗的意思。
5、体会情感(1)提问:从石灰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石灰怎样的品质?(石灰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清白)(2)引导思考:作者仅仅是在写石灰吗?联系作者的生平,想一想作者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坚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志向。
)6、分析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诗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7、诵读诗歌(1)学生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更有感情。
8、背诵诗歌(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石灰吟》教案4篇
《石灰吟》教案4篇《石灰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四、拓展延伸。
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诗歌内涵、朗读技巧、创意写作等方面的问题。
小组合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此外,我还将组织小组间的展示、交流,让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首先会以一首轻松愉快的古诗朗诵作为开场,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石灰是怎么来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随后,我会简要介绍《石灰吟》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诗歌的文学价值,让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中所蕴含的坚韧不拔和纯洁高尚的品格,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此外,我还将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情境,体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创设互动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读、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
在今天的《石灰吟》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节奏和意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朗读和讨论,他们能够逐渐把握古诗的韵律美,并尝试理解诗中的深层次意义。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解读诗句深层含义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古诗中的象征和隐喻,我需要提供更多具体的实例和生动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诗句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元素,如图片、故事或实物展示,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节奏和意象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中的石灰石变化和诗中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石灰吟》相关的自然现象或人物品质。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对诗歌节奏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集体朗读。通过朗读,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课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石灰吟》的全文阅读与理解,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重点词汇解释,诗句的节奏划分与朗读技巧,以及诗中意象与情感的分析。《石灰吟》作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作者情感的诗歌,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理解作者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教学内容严格遵循教材,确保与学生学习进度相匹配。 Nhomakorabea举例解释:
-教学重点中的意象分析,如“千锤万凿出深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锤”和“凿”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工具,而是象征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2、小黑板或课件一、导入: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
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
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
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
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0《古诗三首》《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文的意象、情感和价值观。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强调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古诗三首》和《石灰吟》的鉴赏文章,或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诗文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诗文鉴赏、分析和评论等任务。
2.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组评,鼓励学生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提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性的意见。
3.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参与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流行歌曲《江南》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的古典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著名的古诗文?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的《古诗三首》和《石灰吟》,希望通过学习,大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文的艺术魅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古诗三首》和《石灰吟》,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及特点,认识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比喻和象征手法。
(3)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及特点,认识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文中的象征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石灰的制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诗人于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及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内容,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中生僻字词的含义。
(2)解析诗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5. 实践环节:(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石灰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石灰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朗读和背诵《石灰吟》的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评价能力。
2.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情景创设方面,我力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所描绘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向方面,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方面,我组织学生相互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反思与评价方面,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总之,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培养批判性思维;
4.运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行创意写作和表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石灰工人的辛勤劳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尊重劳动的观念;
2.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学会关爱自然,珍惜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石灰烧制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文所描绘的场景;
2.创设石灰工人辛勤劳动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工人的艰辛和坚韧;
3.通过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志向和情感。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借石灰所表达的高尚品质和志向,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石灰的了解。
2、讲述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石灰吟》。
(二)作者简介介绍诗人于谦,讲述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奠定基础。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1)“千锤万凿出深山”: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2)“烈火焚烧若等闲”: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3)“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4)“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五)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经历了哪些磨难?明确: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2、提问:石灰为什么不怕这些磨难?明确:因为石灰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这是它的志向和追求。
3、联系诗人的生平,探讨诗人借石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明确: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坚守清白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六)写作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托物言志。
(七)朗读背诵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苏教版《石灰吟》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苏教版《石灰吟》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内容理解。
2.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感悟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石灰是如何制成的吗?它有哪些用途呢?二、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石灰吟》,学生注意听读。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3.分组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诗歌解析1.教师解析诗歌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四、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诗中的“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如何形象地描绘了石灰制作的艰辛过程?2.学生讨论:诗中的“烈火焚烧若等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学生回顾诗歌内容,复述诗句。
2.教师提问: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哪些品质?二、诗歌欣赏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三、课后作业1.背诵《石灰吟》。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感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2.在诗歌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生字词、结构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课后作业的设计既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足之处:1.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为消极,需要教师更多地鼓励和引导。
2.在诗歌欣赏环节,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有待提高,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改进措施:1.针对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在诗歌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诗歌审美情趣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诗歌。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石灰吟》教案(优秀4篇)-最新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石灰吟》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石灰吟》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体味作文篇一体味,何为体味?一个问题的抛出,必会引出一串的回答,正如手中的饮品,是苦,是涩,是酸,是甜,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感受。
清晨,冲一杯牛奶,腾腾的热气浮起在玻璃杯里,融在鸟儿的歌声中。
阳光柔柔的照进窗内。
生活,有无数的开始与结束,每天在阳光的陪伴下开始,在朝霞的映衬中结束。
此时,体味的是牛奶的香醇,早晨的清新,是一天的开始。
工作学习之余,煮一杯香浓的咖啡,金属匙在杯里轻轻搅动,生活中的劳累便被漩涡一起转走。
在咖啡里加些奶油,回旋在漩涡里,也算是劳碌生活中的一丝乐趣了。
端起杯子,看向窗外,轻轻一口,苦、涩进了肚里,但随之而来的是满口余香。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天天是蜜,总会有遇上黄连的一天,不妨当一回哑巴,吞下的是苦吐出的是香。
体味生活中的不顺,是咖啡,虽苦犹香,在苦中越煮越醇香。
当太阳的最后一丝光线消失,迎来的是漫天星辰。
又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如泡一壶茶水,冲掉白天在世间沾上的尘土,重归一下心灵的净地。
品茶,是真正体味生活的味道。
独处的时间里,品一杯香茗,体味到的才是自己的生活。
体味生活,需要的是慢与细。
像茶,不细,喝下的只是叶子泡过的水;不慢,品出的只是茶的表皮。
何为体味?有的人说山珍海味能大饱口福便是体味;有的人说在工作中取得成就便是体味;还有的人说一声健健康康便是体味。
而我说,体味是牛奶,是咖啡,是茶。
迎着朝阳晨跑是体味,伴着节奏移动舞步是体味,弹奏让音符从指间流出是体味,翻动书本一页便是一幅画面是体味……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体味。
饭后,捧着书在校园中穿行体位的是深邃的知识;试卷发下,见分数不高暗暗下劲,体位的是不懈的精神;与老朋友玩耍走在街上,体位的是延续的友谊;月夜里,一家三口沐浴着月光散步,体位的是全家的幸福。
《石灰吟》教案设计二等奖
石灰吟教案设计意图第3 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并简介作者。
1.指名读题,问:以前还学过哪些古诗?你们是怎么学习古诗的?2.释题: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为官清廉,深受人民爱戴。
他曾率领京城军民击退外族入侵,后却因此受屈被杀。
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汉语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后鼻音。
锤chui,是卷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读课文《石灰吟》1.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人间: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4.指导朗读。
(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5.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6.小结并尝试背诵。
石灰吟教案设计意图第4 篇《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课前先学:1、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做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负责教学的校长晚上8点半打来电话,说教研室的特级教师杨献荣老师第二天要到学校听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课。
我是备课组长,况且从教14年以来,还从未被特级教师听过课,这样的机会怎可错过?因此欣然接受。
正好教到古诗《石灰吟》,就教这课吧。
上次正好参加市“轻松、高效、有创造”地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感受颇深,我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上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家常课。
案例介绍:
一、导入:
1、先后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问学生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言志、托物言志的诗。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学生齐读课题《石灰吟》)。
二、解释题目:
1、“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
2、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吗?(《暮江吟》、《游子吟》等)
三、指导熟读诗文:
1、师范读《石灰吟》。
2、“焚”是生字,前鼻音(学生读一读),字义,写法(上下结构,双木“林”,师范写,生也认真地写一个。
)
3、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读好诗,读准每个字音,将诗句读正确、流利。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
4、读出节奏美,就要体会在哪儿停顿,并能做到停而不断。
(1)、学生自读体会。
(2)指名读,师略加指导。
(3)齐读。
四、理解诗意:
1、请同学借助注释,试着理解诗意,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注上记号。
出示:
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2、同位互相说说。
3、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
适当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时加上关联词(如: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
因为,它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间。
)
五、体会诗情:
1、诗中“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三个词写出了石灰生产的过程,从这三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教师边说边在这三个词上用红笔画上红线。
)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石灰生产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历经磨难。
(2)师或学生简单介绍石灰制造的过程:石灰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它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熟石灰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3)有感情地读好这三个词。
(指名读,诗指导,齐读。
)
2、“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它全然不怕,因为目的只有一个——“要留清白在人间”
3、(师)用红笔圈出“清白”,问:你怎么理解“清白”的?
(1)石灰洁白干净的外形。
(2)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
4、让我们带着对石灰的敬佩、歌颂之情,再读这首诗。
5、说一说你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具有石灰精神的人,说说他的事例?
6、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
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有所思,便吟诵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时,于谦刚好十二岁。
看到此情此景,出现在于谦眼前的难道只是石灰产生的过程吗?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一位奋斗者,历经艰辛,终于实现理想,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
)
此时,他已暗暗为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人生追求。
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6、现在,你们明白了诗言志、托物言志的含义了吗?
7、补充资料:是的,于谦发愤苦读,走上了为官的道路,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因此,超重阴险贪婪的家伙恨死他了,他们密谋策划,等待时机,挑唆皇帝,杀害了正直无私的于谦。
(图文并茂老师或学生介绍他一个最感人的具体事例,让于谦的形象更鲜明地留在孩子们心目中。
)
真是诗如其人,《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让我们一起慷慨激昂地再次吟诵这首诗。
8、石灰被用在建筑上,它留给人间的是洁白干净的墙;石灰那粉身碎骨也全然不顾,它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启示——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
而于谦正是像石灰一样
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让我们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
练习背诵《石灰吟》。
六、作业:
板书:
石灰吟
锤、焚、碎
石头——————﹥石灰
(坚贞不屈、要留清白)
案例分析:
所谓“高效”就是指学生花费精力少一点,收获多一点,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一、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应让学生学到什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
本篇案例中设计了多处语文实践活动:1、指导学生朗读诗,做到了三步走:① 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
③体会了诗情后的背诗。
宋代的朱熹更是进一步提出读书成诵的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即晓其义也。
”《语文课程标准》中
也指出“学习古诗文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我想这节课已努力做到了这一点。
2、依据注释、结合生活经验自学诗,弄懂诗意。
教师要讲学生需要讲的地方,讲比较生疏的字词,如在指导理解诗意时,我先将几个生疏的,学生不懂的字词的意思出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如:“锤,敲打。
击,撞击。
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接着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同位互相交流,集体交流,指名说诗意,启发学生用上关联词,并用激情的语言将诗句间的联系变现了出来,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培养了理解、表达,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重视了语文教材的解读和运用。
1、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咏物抒怀,通过对洁白石灰的描述和赞扬,表明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畏艰险,纵有千辛万苦也视若等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处世要清白正直的志向。
如何让学生快速走近文本?课的开始,板书“志”、“诗言志”、“托物言志”让学生理解,接着告诉学生《石灰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先理解古诗的表现手法,有利于孩子走近文本。
本节课努力践行,真正做到了“轻松、高效、有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