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大学生就业困难一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许多大学生和家长头疼的事情。
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本文将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困难原因以及对应的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就业困难的原因1. 教育制度问题当前教育体系下通常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大学生毕业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清晰的规划。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对实习实训的安排,丰富学生的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与之相比的是就业市场并未相应扩容,导致了供需不平衡。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就业岗位竞争十分激烈。
对策: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引导,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增加就业观念,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3. 就业观念不正确部分大学生存在就业观念不正确的问题,比如对薪资、工作环境、职业规划等方面过于理想化,导致了就业难度加大。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奋斗意识,增强适应能力,主动融入社会。
4. 缺乏实际经验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企业对其招聘时望而却步。
对策: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志愿者等,积累实际经验;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二、对策建议1. 建立更为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学校应该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在校期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用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经验。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支持,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待遇。
2019年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解析汇报-实用word文档 (2页)
2019年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解析汇报-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解析汇报尊敬的**********大学党组织:身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我一直关注各种动向,尤其是现在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也促使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正确的就业理念决定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产生正确的结果。
大学生在目标和角色意识上定位模糊,即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而这种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认知的缺失,是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市场和社会变化的关心度较低,多数学生不能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妥善结合,严重缺乏对毕业后人生路程的准备,对自己有多大潜能一概不知,到了毕业时就会出现就业恐慌现象。
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只在30%左右。
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抱有一种“赶集”的心理,无目标、无准备,碰运气,结果造成许多毕业生有意向而没有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的现象。
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则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勇于投身创业。
在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期间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务,更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研讨。
我国高校目前基本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在走向社会前,大学生也很少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在充分调研分析后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
另一方面,现实情况表明,从大学学到的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缺乏联系。
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但实际知识应用率很低,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观方面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结构以及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
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
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所宣扬的多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诸如扩大内需、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等等,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社会、学校和个体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速度与社会劳动力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市场,无疑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一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致使新增的众多企业和经济项目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了“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现象。
1980~1989年,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3 %、12 %和 8.3 % ,就业增长率分别为 310 %、1.2 %和 0.9 % ,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0.332、0.1和0.1,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所需就业的劳动力却迅速增加。
“十五” 期间,每年城镇平均新增劳动力 290 万人,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 2 200 多万,按GDP 每年增长 7%~8%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700万到 800 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1500万人,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应对措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普遍关心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就业难已然成为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更有人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其实有很多原因会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了社会、政府、企业以及高校,好像大学生就业难都是这些客观因素惹的祸,和我们自己没有关系,我们只是受害者。
可我认为,重点不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多严重的后果,而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并且找到自身的原因,从而弥补那些客观因素导致的后果。
例如,近些年有很多人对高校扩招发起了责难,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应该盲目跟从,应该认清现状,有自己的想法。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在提高,老百姓愿意为子女的教育进行投资,愿意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高素质人才,高校扩招正好满足了大部分国民的意愿,代表了公众的利益,也拉动了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发展,所以高校扩招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并不是有弊无利的,在一定范围内高校扩招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障碍。
所以尽管就业难有一部分外界的原因,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尽量降低外界因素对自身的影响,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不论有多少客观原因,不论就业率是多少,总有企业单位在不断接受大学生,总有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这就表明是否能够成功就业,与毕业生自身存在着很大关系。
首先,错误的就业观。
有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大学生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而就业市场需求却相对较少。
许多企业招聘需求相对较低,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
对策:政府需要进一步引导和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及高技术行业,提高就业市场需求。
此外,大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选择专业,选择与市场需求匹配的专业,增加就业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虽然大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和通用技能,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激烈竞争。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其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
三、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较高,给大学生找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注重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缺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和包容。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和培训机会。
四、地域不平衡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一线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吸引了大量的大学生前往就业,而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落户和发展。
同时,大学生也应该灵活就业观念,积极考虑去二线、三线城市或农村地区就业,扩大就业机会。
五、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需求、行业趋势等缺乏了解,导致选择专业和就业方向不准确。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行业动向等信息,增强对就业市场的认识。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成因分析(一)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影晌就业状况。
导致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导致的区域结构性矛盾。
大学生就业难处于“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长期以来,由于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能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少,待遇差,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小,在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物质与精神双重贫困,根本性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打击了大学毕业生到西部等基层就业的积极性,使得基层大学生人才流失。
(二)传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有竞争力企业市场容量有限。
改革开放前或初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
但近年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精简部门和人员,国有企业进行新一轮的改革,接收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减少。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长期形成的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向往心理,近几年大学生公务员报考异常激烈,但能考取公务员的毕竟是少数。
民营企业受财经政策等因素影响,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提供的岗位有限,应聘的学生却多出几倍,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
(三)就业制度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健全。
就业体制不完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亟待畅通。
据调查,不少中小型民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企业也就招不到人。
此外,基层和西部地区急需大学生担任公务员和教师,但大学生去工作,户口和档案将一同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动就会碰到制度性障碍。
面对大学生择业市场化的需求和市场发育尚不成熟等矛盾,目前尚缺乏相应明确的政策法规,影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就业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虽然大学生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困难。
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从教育体系、经济发展到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教育、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1. 专业不对口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专业与就业需求之间不对口的问题。
由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与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匹配的情况,这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
改进措施: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新的专业等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可以开展岗前培训、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 落后的教学模式当前的大学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学生在校期间难以获得真实的职场经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这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难以适应的情况。
改进措施:学校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更多与职场相关的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1. 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一些地区的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面临较大压力。
一些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也导致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不足。
改进措施:政府应加大对于经济发展的引导,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加强对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 高校毕业生过剩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毕业生过剩的问题。
改进措施: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鼓励他们在创业和科研领域开展工作,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并且还遭受了不少的挫折和困难。
今天我们来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1. 缺乏专业技能:由于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而很多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没有专业性的技能训练,只是传承了一些基本的学科学习,缺乏真正意义的实践技能。
2.市场供需不平衡: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数迅速增加,而企业招聘大学生的需求还没有跟上。
因此,市场供给不足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3. 就业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工具不完善,在招聘市场上,很多公司的招聘信息无法真正的为学生所知晓。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或政府机关进口的公开招聘,进口较为狭窄,难以满足广大应聘者的需求,也容易造成就业渠道不平衡。
4. 求职意识不强:即使一些大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就业情况不乐观,他们也很少会去主动思考如何去更好的面对就业问题,采取科学的求职策略,往往会选择让任何一家公司都能招到自己,而不加以思考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5. 关系网“领先”法则: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有许多用给头顶排行榜或成绩在全班排名前列的学生优待,而忽略了那些不在学校“权利阵地”上领略到的优秀学生,让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失去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二、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困难?1.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大学生要在校园之外寻找相关的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实习、兼职等不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 拓展就业渠道: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逐渐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平台及大学生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就业机会和优质就业信息。
3. 增强求职意识:提醒大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就业问题,每个人每天都去关注一下招聘信息,还要增加自己的求职手段,如保持通电话,发简历邮件等。
4. 强制性的实习计划:为了弥补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实习培训计划,促进大学生通过实习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提高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利用实习的机会积累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自身原因分析(知识浅析)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赞同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一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导致就业难;二是大学生对职业的期望高于社会需求,不能认识自身不足,导致高不成低不就;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出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个人原因是内因,社会环境是外因。
而我个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原因是由于大学生信誉低,不诚信现象十分普遍。
1.大学生在应聘中过度包装自己,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虚假证件,以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导致招聘单位难辨真假,难以找到真正符合条件的人。
1.1. 求职前简历掺水。
有报道称,在一家招聘单位收到的80多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竟有十多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二十多人同时为某班的班长。
在这些真假难辨的简历中,一些高校名副其实的好学生不得不要求学校对自己的荣誉证书加盖公章进行公证,以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
可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能找到工作。
1.2. .面试中自我拔高。
许多毕业生在面试时为了不失去机会,他们对于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给以过于虚假的回答,或者夸大其词,或者胡编乱造,在极力掩盖自己的缺陷的同时投用人单位之所好。
其实,就是把一个“非我”展现到了用人单位面前。
而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远没有之前夸夸其谈的能力和水准,并且由于自身并不符合要求,也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失业率也大大增加。
1.3.诚信资源的极度缺乏,增加了人才市场的动作成本,影响就业。
假学历、假证书、假经历等等的泛滥,促使不少用人单位要求上门调查、验证学生在校表现,无形中拖延了招聘的流程、增加了招聘工作的成本。
2.大学生普遍认同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很多人不会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很久,毁约率居高不下,影响就业秩序。
2.1.大学生签约后随意毁约现象浪费单位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单位招聘不仅是在招聘过程中投入大量财力物力,通过层层选拔选拔出自己想要的人才,还要对招聘上的大学生进行培训一边尽快投入工作。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一些专业和地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应该如何采取改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不匹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速度远远快于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时面对着激烈的竞争。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并不能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学的专业与社会的需求有较大的脱节,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2. 就业观念不合理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的观念存在较大的误区,他们往往抱着“只做高薪工作”的想法,对于一些基础的工作不屑一顾。
这导致了一些行业的用工短缺、大学生求职艰难的问题。
3. 专业技能不足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适应现实工作中的需求。
4. 局部经济发展不均衡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吸引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产业。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的余地较小,就业难度大大增加。
5. 就业市场需求不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某些行业的热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再是就业市场需要的,这使得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非常沮丧。
当前高等教育存在就业和实际生产力的脱节现象,因此需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改善教育体系,使之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白就业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更是为了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精选文档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一?p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一)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供给量大一直以来,人口基数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加上建国初期,我国失误的人口增长政策,使我国的人口供给量出现“奔腾式”增长,在20年的时间内,人口总数增加了41383万人。
虽然后来把计划生育定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也并非意味着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
人口总量大,是形成我国巨大的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基础。
据预测,我国在未来2010年和2015年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62亿和14.13亿。
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以后,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经济战略制约就业发展从理论上讲,对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失业通常是比增长更重要的目标。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有效解决占世界总人口的1/5的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必要的。
但在这些理性目标的支持下,长期以来评价政府业绩的标准往往是GDP的增长速度。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将“增长速度优先”作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调控目标。
(三)高等教育模式不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急功近利由于历史的惯性等原因,大多数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仍沿袭有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浓重色彩,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实现程度。
自从国家采取高校扩招的政策以来,很多高校只注重自身利益和短期效应,盲目扩充专业,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忽略了社会用人的需求,导致师资和实验设备条件严重不足,教学实验设施严重滞后于扩招规模和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使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拓展严重受限,大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
(四)高校进行就业指导人员短缺、形式单一、内容有局限性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的手段、工具比较匮乏,只有少数高校能够通过有效的职业测评工具为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同时就业指导的课时数少,就业指导教师短缺,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一、大学生自身的问题1、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群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而且年轻,身体好,接受新生事物快。
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
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间差”的局面。
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
(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2、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面。
(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
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2)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
据一项调显示,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存在模糊的想法和原望。
”17.0%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职业规划。
学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能力、素质又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是茫然无知,走一步算一步。
3、乏创业意识。
传统的就业择业观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等”、。
“要”等思想,缺乏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意识在面对当今市场巨大的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宁愿成为现有就业市场廉价的替代者与竞争者,也不愿意实现对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创业之路。
4、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人才供需严重失衡。
由于就业环境的变化,许多大学盲甘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如国际贸易热、保险热、会计热,一直热到专业的产出与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与对策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一方面,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有一定有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学生期望、教育制度等有很大关系,而后者需要我们更加注重。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措施与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到基层、企业就业等等都对当今社会都将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
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1、职业目标不明确,对社会、对企业不了解,盲目跟风考证2008年11月,省高新人才市场抽取了1500份甘肃省各高校2009年应届毕业生关于职业生涯测评调查报告,近一半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目标,33%的毕业生有目标但不明确。
对在校期间接受职业指导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仅有15%的学生多次接受,有42%的学生接受过一二次,43%的学生表示从未接受过。
职业目标的模糊与准备不足也导致了大学生求职屡屡碰壁。
由于对社会、对企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不少学生在校期间盲目跟风考证。
计算机等级证书、秘书证、导游证、公共关系证……各色证书,以为有了证就代表能力增强。
“即使目前用不上,但有总比没有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抱着这样的心理,小马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考证队伍。
虽然报班学习的过程中,心里也嘀咕,上几节课,参加个集体考试,就能学会计算机编程?但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考,就不敢掉以轻心了。
“我们曾对入场用人单位做过问卷调查,‘看重哪种证书’的选项,几乎都选‘零’,可见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远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
”相比证书,企业更看重个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大多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只要求单位地域好、办公条件好、工作压力轻、待遇高等,没有认真分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
此外,许多企业反映,不少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从事最基本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 产业结构转型不匹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渐衰退,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专业,无法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对策: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提供更多与时俱进的专业培训,培养适应新经济时代需求的人才。
2.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追求高薪、高职位,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
然而,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初入职场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高薪高职位的机会有限。
对策: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培养适应基层的意识和能力。
3. 缺乏实践经验当前大学生过于注重理论学习,但缺乏实践经验。
毕业后,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无法提供实践能力的证明,使得雇主对其能力产生怀疑。
对策:学校应加强实践教育,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提升实践经验。
4. 校企对接不畅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对接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与企业之间联系紧密度不高,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期望无法及时传达给学校,导致毕业生与就业市场存在脱节现象。
对策: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起有效的对接机制,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调整教育培养计划,增加对实际岗位需求的了解。
二、对策措施1. 优化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2. 拓宽就业渠道除了传统招聘渠道外,政府和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发展创业和自主就业。
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减少就业压力。
3. 强化职业指导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理性选择就业岗位,意识到从基层岗位做起的重要性。
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的高等教育院校规模和生人数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大学教学质量偏低,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特别是2008年末2009年初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更为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由于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等劳动力总量的增加,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等种种因素,中国面临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高峰,全社会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
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客观的说,这是有失公允的。
我认为,总体来说,有两个大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一、中国大学生处在中国社会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增长,为什么中国在GDP增长达到11%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就业难的问题?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政治学教授苏黛瑞就中国大学生为什么过剩的问题发表评论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够创造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经济的结构也不适合吸收社会上的劳动力。
其实质原因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遵循着一个畸形的模式,中国GDP增长的50%依赖出口。
国家和地方的硬件投资开发包括建桥,修路,建各种市政美容设施,修各地政府机关大楼,建各种工业旅游园区等形象工程也是GDP增长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00万一步步跃升到如今的610万。
但在这些年间中国的GDP不过从10万亿增加到30万亿,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粗放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所吸收的劳动力大部份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工。
社会就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相关配套制度相关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却未能跟上这种就业机制的变化。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群体。
然而,就业问题一直是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尤其是一些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更大。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文凭与能力不匹配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只关注学历的问题,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高。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时表现不佳,使雇主认为其文凭过高,而能力却不足以胜任该职位。
2.市场需求不对口一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是因为市场需求不对口。
在当今社会,IT、金融、营销等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其他非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
3.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课程,而在策划活动、组织实践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非常少。
当求职者没有实践亮点时,他们将很难获得雇主的认可。
4.择业心态不积极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缺乏规划和对未来的期望。
此类人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缺少自信和积极性。
二、大学生就业改进措施1.职业规划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应该包括自我评价、发展目标、职业策略、职业规划执行方案等方面,以帮助梳理、明确自身的能力和优势,从而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2.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可以加入社会实验室、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等,多去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提高自身素质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其他方面的学习,如语言、沟通、交际等方面的学习。
这些素质的提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4.扩大就业渠道大学生们可以积极扩大就业渠道,多寻找机会和渠道,如招聘会、网络招聘、社交平台等,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此外,建议大学生可以考虑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综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学生应该正确面对就业难题,通过职业规划、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扩大就业渠道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应对作文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应对作文《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应对》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经济形势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招聘需求减少,这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高校扩招高校扩招使得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竞争加剧。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
(四)大学生自身素质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就业观念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对就业期望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这也增加了就业难度。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一)政府方面 1. 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2.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3. 加大对高校的投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4. 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二)高校方面 1. 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2.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4.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1.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2.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
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
4.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高校应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教育体制、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市场问题1.1 就业岗位不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结构调整导致一些传统就业岗位减少,而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却持续增加。
因此,大学生面对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1.2 行业结构不匹配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常常受到父母和社会的影响,导致一些热门专业供过于求,而一些技术和基础岗位却面临人才紧缺的局面。
此外,一些新兴行业和创业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还不够吸引人,导致了就业结构不匹配的问题。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引导大学生选择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
同时,加强对新兴行业和创业机会的宣传,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二、教育体制问题2.1 教育内容与工作需求不符当前,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和企业背景。
这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与企业需求相符合的工作经验。
2.2 创新和创业意识薄弱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这使得大学生在创新和创业能力上与社会需求出现了差距。
解决方案:高校应改革教育内容,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鼓励教师走出象牙塔,增加与企业的联系。
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提供创新创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三、个人因素问题3.1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观念存在误区,盲目追求薪资和名利,而忽略了工作的实际需求和自身兴趣。
这导致他们过分依赖名校背景和学历,而忽视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
3.2 求职技巧欠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和求职技巧,往往无法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2019年精选文档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大众化”更多的大学生从精英岗位走向非精英岗位,成为普通劳动者,随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就业机制市场化,就业制度转变为“不包分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靠竞争,签约凭实力”所以,大学生要想取得择业成功,就必须不断地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目前,大学生就业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本科毕业生到技校“回炉”的现象。
在当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上,技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比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还要高一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比较严峻的形势。
大学毕业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问题呢?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一)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影响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
有人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高校扩招引起的,这种说法太绝对化,通过减少招生解决就业难是行不通的,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只占总人口的5.7%,发达国家占30%~50%。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资源参与国际竞争,高等教育只能发展,不能后退。
大学生就业空间受.到挤压主要是社会参与竞争的人数太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日益增多的博士生、研究生,每年350~40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每年需安置500万以上下岗职工,每年大量的转业军人、干部需要安置,每年2000万新增劳动力,农村1.5亿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和进城务工,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由“卖方”走向“买方”处在一种相对比较被动的地位。
(二)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还在于区域发展差距以及城乡二元结构而导致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由于区域和城乡之间的鸿沟,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过多地考虑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众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另一方面,广大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但由于分配制度,用人制度,户籍政策,保障制度,编制数量,经费困难等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分析
一、陈旧而贪图安逸的就业观念不利于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
为了促进就业,各高校始终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与现实严重脱节。
比如,有的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求安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铁饭碗”。
这种观念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用人单位的性质,把目光放在机关单位和大型的国有企业,对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单位往往不屑一顾。
有的毕业生怕吃苦,这是一种贪图安逸就业观念。
由于此种观念作祟,在就业的过程中,自然把目光集中在地理位置比较好的东部城市和薪酬比较高待遇比较好的企业单位,而这样的企业单位需要的是高学历、高职称、高资历的成熟型人才,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但在学历上不符合要求,还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实在是力不从心和望尘莫及。
而有就业需求的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的农村,由于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不优越,所致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环境比较艰苦,大学生往往是不愿意前往。
这种怕吃苦、贪享乐的心理,一方面造成一种消极就业和等待就业的心态,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到企业、下基层没几天就离职,成为失业者,离职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企业环境差、工作累、管理严、适应不了倒班制度等等。
在以上就业观念指导下,多年来,“无业可就”、“有业不就”的矛盾局面一直并存,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更是随处可见。
二、专业知识功底不深厚,技术能力不足,造成就业缺乏竞争力
据调查,省属二本及以下的院校,很多学生自爆是边玩边学的考进了大学,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自由散漫的习惯和贪玩的心理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在自由宽松的大学环境里极度的膨胀,大把的时间被用来上网聊天打游戏、处朋友谈恋爱,白白地的浪费掉,而当他们茫然地度过大学生活,却发现学到的知识少得可怜。
临到毕业找工作面试之时,面对招聘人员提出的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可谓是一问三不知。
加上不注重实践积累,技术能力也较差。
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很难获得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聘用,失业在所难免。
三、不良的就业心理影响下,部分大学毕业生难以顺利就业
就业竞争的挑战与压力,复杂而多元化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造成很大的压力,一些毕业生无法排解,因而产生了种种不良的就业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顺风成长,很少经历社会磨练,面对顺境,很容易夸大自己的优势,感觉自己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为既好高骛远又缺乏远见,低不成高不就。
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尤其在就业形势较严峻的今天,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和岗位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大学生处于被选择的地位,挫折失败在所难免,可是偏偏有些大学生在心理上承受不起,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不能客观的看问题,焦虑、自卑、自负冷漠、对所有事情漠不关心和愤愤不满,不能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导致一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从而影响就业的成功。
四、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没有明确目标,导致部分毕业生就业失
败
我国的学生、家长和老师每个人都自始至终在围着“中考指挥棒”和“高考指挥棒”转,进入大学之前,中国的孩子几乎没有一点儿职业观念,缺乏职业准备;进入大学之后,本来对职业规划应该有紧迫感,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年就考虑自己的生涯发展和职业前程问题。
就像有的职业规划师所指出的那样:“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可实际情况是:大学生们在大学的一、二年级里,却觉得职业与自己相隔甚远,往往忽视规划自己;进入大三、大四,当学业和就业的压力同时袭来的时候,却又往往不知所措,头脑空白,不知道怎么规划未来。
根据一项调查发现,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这种状态下的大学毕业生又何谈在大学阶段进行职业体验、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当大学毕业季来临时,才“临时抱佛脚”,盲目地参加招聘会,这种情况导致就业的过程中,方向不明,路子不清,无所适从,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聘用,或者就业搁浅,或者勉强就业后不久离职,就业后又很快失业。
五、依赖心理严重,缺乏独立性,择业主动性不足而错失就业机会
在我们国家,学生的教育无不是围绕中考和高考“指挥棒”在转,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即便上了大学仍然有很强的依赖性,独立性和主动性都非常差,在就业过程中,他们表现出极强的“等、
靠”的依赖心理,不会主动去了解和适应就业市场;不能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依靠自身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不会积极主动地收集与求职有关的各类信息;不会主动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在择业目标选择上,缺乏主见,依赖心强;将择业寄希望于父母的社会关系上,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这样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者因为积极主动性不够、准备不足,致使面试屡次遭受失败,或者干脆错失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多年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试图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提供强力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我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对症下药”,既然“就业难”有很多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所致,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抓起,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改变其就业观念,培养其独立和自主能力,消除其各种不良的就业心理,增强其职业规划意识,更主要的是加固其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其技术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培养出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正如温家宝总理说过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
参考资料:
[1]任云.从大学生就业观念看大学生就业难[J].基础理论研讨,2010.
[2]崔淑琴.2009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指导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徐霞.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J].法制与社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