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三、四节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意义,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知道比热容的单位。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教学难点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比热容知识的应用●教学准备酒精灯、金属盒、温度计、铁架台、水、沙子、弹簧测力计。
●教学课时:2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 月 27 日●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经验知道,要烧开温度相同的一壶水和半壶水时,一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若都是一壶水,温度低的那一壶水吸收的热量多。
那么,将相同质量的铜块和铁块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学生讨论回答后,出示课题:第三节比热容。
二、进行新课1.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的差异。
(2)猜想与假设:水升高的温度少,沙子升高的温度多;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相同;水比沙子的吸热能力强。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用水和沙子作为研究对象,装置如课本图16.3-1、16.3-2所示,在两个金属盒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吸收热量后的温度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具体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一部分以水为探究对象,另一部分以沙子为探究对象。
①实验步骤:用温度计记录加热前水和沙子的初温t1。
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记录水和沙子的末温t2。
②物质质量m(g)初温t1(℃)末温t2(℃)升高温度(℃)加热时间t(min)水沙子(5的温度,相应应该怎样操作?结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6)评估与交流:①学生各组实验数据不一致所产生的原因?②对实验中存在的热损失,有什么改进方法?2.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热和能》二、《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13.2内能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课时课型复习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三年以来,内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的考点有: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性质及内能改变的途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与填空题.器材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课前感悟复习旧知:1.什么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机械能?学生回忆复习旧知创造情境引入新课:展示火箭和导弹图片,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引入课题。
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探索科学的美好情操。
引入课题:“内能”引导: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
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明确学习内容。
思考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自学导航预习提纲问题预设1、为什么说物体具有内能?什么叫物体的内能?2、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内能?3、同一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什么现象可以看出来?铁水和冰山谁具有的内能多?总结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5、一根铁丝,你有哪些办法使它的内能增大?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7、什么叫热量?热量和内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8、举出几个生活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9、观察P129图16.2-5两个实验并回答实验中提出的问题:(1)把活塞迅速压下时,观察发生的现象,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10、(2)图乙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内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11、在上述实验中是通过什么来改变物体能能的?12、 2009年12月7日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引起全球关注,因为如果达不成预期目标,后果将不堪设想:已经受淹的图瓦卢将因海水的上涨彻底沉入大海,马尔代夫不得不花费巨资在国外买地整体搬迁,纽约、东京都将花费数百亿巨资建拦海大坝……阅读P129“STS地球的温室效应”为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课前学生阅读课本,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个别学生会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就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班内讨论。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教案新人教版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分子动能与势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二、新课教学1.物体的内能(1)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
课堂讨论题: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②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0.1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
③质量是1kg100℃的水与质量是1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2)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具有机械能。
例如在空中飞行的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提问学生:一辆汽车的车厢内有一气瓶氧气,当汽车以 60km/h行驶起来后,气瓶内氧气的内能是否增加?通过此问题,让学生认识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之总和,物体机械能增加,内能不一定增加。
2. 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1)列举锯木头和用砂轮磨刀具,锯条、木头和刀具温度升高,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演示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
说明外力压缩空气过程,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棉花的燃点而使其燃烧。
以上实例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九年级物理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五节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授课时间: 3月 5 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知道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3.列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4.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教学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教学准备:黑色塑料袋、水、温度计、电池、导线、小电动机、钢笔、纸屑。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知道物体的动能和热能,是由物体的机械能运动情况决定的能量,内能跟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由于运动形式不同,与之相联系的能量也不相同。
举实例,说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由此引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42“想想议议”中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通过这些现象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能量转化的一些现象。
如摩擦生热;水电站发电;电动机带动水泵;植物吸收太阳光的光合作用;燃料燃烧时发热,等等。
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上述现象中能量的转化。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等等。
总结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4.让学生完成书上第142页中图15.5-1,各种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 《热和能》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六章《热和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
九年级物理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二节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授课时间: 2月 20 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的难点.●教学准备:烧杯、蜡烛、酒精灯、火柴、分子内聚力演示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学生答后,讲解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教学1.分子和分子的运动(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扩散现象演示P124气体扩散现象。
举例: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盐放入水中盐不见而水变咸等。
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①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1
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1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5)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⒈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更小的微粒和组成的。
2.分子是保持____的微小粒子,直径大约为____米. 这么小的分子,不仅用肉眼不能看到,而且一般显微镜也不能看到。
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分子。
(参考课本P5)3.纳米是一个____单位,1纳米=____米,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微米.3、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选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 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二、进行新课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或酒味? (学生回答,点评)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
(一)扩散现象下面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最新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6.doc
第十五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这一现象表明物质的分子在。
2.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力和力的作用,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不容易飞散开,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的缘故;压缩液体和固体很困难,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缘故。
3.关于扩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有扩散现象; B.只有液体有扩散现象;C.气体和液体有扩散现象,而固体没有; D.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有扩散现象。
4.下列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例子,其中不恰当的是()A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一杯水都有咸味 B扫地时,灰尘飞扬; C 香水瓶打开,在其周围可以闻到香味D把一滴黑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会儿,清水变黑了。
5.扩散现象说明(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 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 分子之间可能有间隙6.“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段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___,分子间没有____.7.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起主要作用。
8.气固液的分子情况:气体:分子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除碰撞外几乎不受相互作用力。
分子除碰撞作匀速直线运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
液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在一位置振动一会,又到其它位置振动。
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固体:分子间距小,分子间作用力大,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有固定的体积和固定的形状。
(物体以气固液哪种状态存在,是由分子的结构决定的)。
9.对物体熔化的解释:当晶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加剧,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力已不能把分子的约束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晶体分子有规则的排列被打破,固体变成液体,这就是熔化。
第二节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有关。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物体的内能越。
物理人教新课标版第16章《热和能》单元复习学案
1能量转化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洗衣机甩干衣服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炉灶中烘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D.用电热 水器烧水时,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 )
A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
规律总结:
专题四:热量的有关计算
【例5】( 2009·晋江)某太阳能热水器5h内可使100kg的水,温度升高60℃,则水吸收多少焦的热量?不计计量损失加热这些水需要多少千克的液化气?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液化气的热值是4 5×107J/㎏]
课
堂
小
结
我的收获:
;
我的疑惑:
。
达
标
检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6长期运行在盘山公路的汽车要在底部添加一个附加水箱,不断向刹车片浇水降温.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A 刹车片温度升高,是车轮毂(gu)的热传递造成的
B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刹车片与车轮毅摩擦造成的
C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
D向刹车片浇水,利用了水蒸发吸收热量的特点
物理人教新课标版第16章《热和能》单元复习学案
审核人: 授 课日期:
课题
《热和能》单元复习Hale Waihona Puke 课型复习课学习
目标
1回顾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典例分析,进一步理解本章的重点知识,如扩散现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比热容和热值的概念、热量的简单计算等。
重点
热量的计算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
热量、热值、比热容等基本概念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一、明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二、明白分子之间存在彼此作使劲。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说明。
进程方式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
通过演示实验和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爱好,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能够熟悉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彼此作使劲教学用具:分子内聚力演示器、烧杯、水、墨水等【教学进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合作探究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理学中所说的分子包括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分学生体会各个例子,举例并力图解释这些现象。
思考、讨论、猜想、回答,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学习新知。
学会猜想必须是有根据的。
联系实际现象。
子很小,是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这么多的分子在物体中处于什么状态呢?提出你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自己的根据。
(例如这些分子是运动的或者这些分子是静止的。
)一、扩散现象让学生观看教师用书的视屏资源(2)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金和铅的扩散。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扩散现象,向学生说明(1)气体的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注意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下面,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这样可以排除重力的干扰。
(2)液体的扩散:观察两种液体之间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热和能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能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
(2)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属性(本章特指比热容)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认识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感受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难点:能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
三、知识梳理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4、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5、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6、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7、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8、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二、复习内容1、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P120图15、1-3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②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③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2、内能的初步概念:(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3、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解释事例:P125图15、2-5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图2-11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
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三、复习过程例1: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两手相互B.水沸腾时蒸汽C.锯木头锯子发烫D.压缩空气引火摩擦能发热冲开壶盖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B.物体举得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C.温度为-40℃的冰块没有内能D. 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将燃料燃烧时放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例3:各种形式的能之间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请按表中示例完成表格。
四、堂上练习1、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B、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2下列事列中,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热水淋浴后全身感到暖和B、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C、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到暖和D、冬天,在房间内用暖气取暖,全身感到暖和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饮料放进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______的方式减少饮料的内能;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是通过______ 的方式增加燃料混合物的内能.4、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C.沮度升高内能减少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5.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菜刀在砂轮上磨得发烫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 D.在炉子上烧开水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基础练习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4、比热容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二、复习内容1、比热容:⑴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三、复习过程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比热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长高的温度例2:把质量为500克,温度为40°C的铝块加热到100°C,铝块吸收了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给水加热,能使多少20°C的水升高到40°C?例3:质量不同,初温相等的大、小两个铁块,吸收了相等热量后将它们接触,则大、小铁块之间有没有热传递,为什么?四、堂上练习1、人们在生活中用热水取暖,生产上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因为水的()A、比热大B、吸收的热量多C、放出的热量多D、密度较大2、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比热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一定是()A、比热小的吸收热量多B、比热大的吸收热量多C、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D、因初温不知道无法判定3、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A、铜块放热,水吸热B、铜块吸热,水放热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上4、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
同样,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上了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小明探究的物理问题是什么?(2)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探究结论?(3)小明发现“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请你用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中或自然中举出一个类似的现象5、把500克的水加热到100°C,吸收了1.68×105焦的热量,则它的初温是多少?6、铝的比热是0. 88×103焦 / (千克·℃),水的比热是4.2×103焦 / (千克·℃) .质量为0.3千克的铝锅中放有2千克的水,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时,(1)铝锅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3)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五、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基础练习1、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