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通用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近日有幸拜读了李镇西教师的《爱心与教育》,感触颇多。
李老师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师,他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思想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应学习的。
这本书让我强烈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爱心,感受到了一名成功的教师是如何用他的爱培育他的学生,如何用他的爱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着每个学生的成长细节,并且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而费劲自己的心血。
《爱心与教育》对我来说是一个发现,发现新的教育方法,发现新的教育途径,发现一颗真正的教育者的心。
让我深深地明白今后我所要做的就是在某些方面还得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寻找新的教育途径。
培养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每个人都需要爱,学生更需要爱,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也是获取为师之乐的最大保证。
师爱是一种依恋的心情,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敬爱的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常会令人终身难忘。
师爱是阳光是雨露,学生是花朵是禾苗。
对学生的爱既要象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也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爱心与教育》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与顽童打交道,后进生的转化”这一节,尤其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万同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
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作为教师的我们也会象常人那样有怒气,有情绪。
当学生犯错误时,如果是好生,也许老师的火气会小一些甚至只是责怪几句,但如果是“后进生”,教师也许会更加“恨铁不成钢”而火冒三丈!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曾碰到过象万同一样的孩子,我也像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们,谈心,讲道理,但我容忍不了他们太多的反复,我会伤心,会恨铁不成钢,会觉得他们是不可救药的学生,会用“我已经尽力了,对的起自己的良心了,教育不是万能的”等等来安慰自己。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优秀15篇)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优秀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
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
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
”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
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
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十五篇精选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十五篇精选(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自我鉴定、实习报告、心得体会、祝福语、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计划、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elf-assessment, internship reports, personal experiences, blessing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teaching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十五篇精选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十五篇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篇
《爱心与教育》15篇《爱心与教育》15篇《爱心与教育》1寒假里,学校发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力作《爱心与教育》,他的著作《爱心与教育》很早就听说过,假期中有幸拜读此著作,让我明白了“爱是教育的主题,爱是教育的泉。
”我以前只知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
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
”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错误。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
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来,我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学生,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爱学习不贪玩的完美类型。
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
而李老师呢?他可以在教育学生时“向学生学习”,他可以大声疾呼并真诚的理论着“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答复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学生面前成认自己的错误,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表达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
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学生的个性该如何开展?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淘气……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作为老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才可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
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气氛,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安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安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开展。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翻开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一名教师,只有深爱他的职业和学生,教育才会有火花和灵感,才能有智慧,才会不辞劳苦一篇篇记录和总结反思,才会从内而外散发出满满的幸福感。
从“忧生”到“优生”,从执教的学生到已毕业的学生,李镇西老师始于爱心,却不止于教育。
在教育里,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爱是万万不能的,爱流淌在李老师的字里行间。
他整整一个月给一个学生每天煮一个鸡蛋;背着学生去医院在医院里陪护;给学生送生日礼物……爱有是相互的,李老师发自肺腑的爱不求回报,但孩子们却经常“秘密行动”给他惊喜,在李老师住院的时候,大家集体来看他;在李老师不在家的情况下,还爱屋及乌给他刚生过孩子的爱人送鸡蛋;全班同学给秘密给他准备生日礼物……李镇西老师向我们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爱,请深爱!李老师还是有教育智慧的。
让我们颇为头疼的“后进生”,在李老师那里却迎刃而解。
他认为“后进生”教育指导思想应该是科学、民主与个性,要用心灵赢得心灵,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分析“后进生”家庭、学校及个人等方面的原因后进而去寻找办法。
培养优等生李老师的方法也颇值得学习,李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才是优生,对优生不能只注重分数,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和人格;优生培养有六大方法:树立志向、认识自己、保持童心、超越自我、训练“受挫”心理、培养创造能力……李老师的教育智慧对于我们普通老师来说具有极强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又是深远的。
学生毕业后给他的信中说:“李老师,您放心,不管以后怎样,我永远会做一个正直的人,至少不能有愧于自己的良心”;还有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也成为了教师;还有一些人因为报纸等媒体认识了李老师,向他写信求助,李老师悉心回信开导谈心……“父母爱之则为之计深远”,李老师为他接触到的每个孩子负责,为之计深远,在学生心里,无论走到哪里,李老师也早已是他们内心牵挂的家人。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这段时间里,我读完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这本书是有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写的,这本书打动过很多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本书表达了李镇西老师教育的感人故事,书中故事都表达了李老师和同学那种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对同学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一般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同学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很深,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李老师运用很多同学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同学,同学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
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同学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同学生日时亲自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意的祝愿,为同学办生日晚会,跟同学一起进行篝火晚会,始终关注高考落榜同学宁玮……令同学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同学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珍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同学细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莫非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美好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老师能够真正在与同学的沟通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美好!李老师就是这样的美好者!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
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同学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培育同学的制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同学喜爱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美好地度过一生。
”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所以他不仅仅在同学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同学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爱心与教育》读后感2暑假里,我读了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一书以后,感受很深。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寒假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立刻被他的深邃和激情所打动。
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震撼着我的心灵深处。
这不是论文的长篇大论,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充满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
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思自身,反思自己与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我还进一步感悟到:教师应该善于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每个孩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习现状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如同一棵棵小树苗,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和扶持,方能茁壮成长。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教师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心中只有装满爱学生、爱事业的情感,才能闪现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早上第一节是五一班的数学课,讲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课堂上,同学们都争先举手上台演板。
这时,王斌大声喊到:“老师,叫我。
”我说:“你看你不举手就大声说话,而且声音还那么大,你还是在练习本上做吧!”于是我叫了其他同学上台做了。
我心想:王斌,刚上课时你还和别的同学偷说话不认真听讲,才点名批评过又大声喊叫,怎么会叫你上台做题。
这时,同学们都在练习本上做题,只有王斌在乱动。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通用2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1几年前就拜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就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学生很有爱心,对后进生有耐心,有很好的教育方法,现在再次品读,又有新的收获。
李老师工作二十多年了,对教育事业的心始终如一,他对教育事业的真诚的热爱使我很汗颜,他对教育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两种情感融成了他对教育的事业心,而我只是把教育当成了一种职业,并没有多大的教育热情,从书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最大不足。
不管哪一行业,不投入热情,是都不会取得成功的。
我们应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而不单单把它当成一种职业,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李老师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
”今后,我会真诚地热爱我的事业,热爱我的学生,把教育当成事业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不管能否有所成功,但我会努力的!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李老师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技巧或者教育艺术而言,我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有不少至今想起来还令我脸红的失误,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个学生;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我的'琴弦。
”这段话道出了他走进学生心灵的秘密:童心。
这也让我深思:自己到底还保留几分童心?能否经常和学生一起游戏?能否和学生一起看儿童书籍?能否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习惯了经常板着面孔教训学生,却不知这在不知不觉地拉开了与学生的距离。
李老师主张“用心灵赢得心灵”、“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感情世界。
而要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集合15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集合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
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
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
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
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
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
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31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31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31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篇1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感受是崇敬,李老师的教育智慧、爱心令我折服。
李镇西老师教育智慧令我折服。
读《爱心与教育》,常常被李老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折服。
他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他独到的一套。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教师也有有权发泄他的愤怒,任何一个有涵养的、受过教育的人也在所难免)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他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所有这些都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表现。
他的这些做法,时时处处体现了一个名师的高明,他总是以自己特别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来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爱的真挚令我折服。
李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
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
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
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
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
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5篇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
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
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2缘于我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出于对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的认识,我深深的认识到自身教育知识的匮乏,和教育技巧的简单落后,于是,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当我看完这本书就被他的教育机智和简洁流畅的文笔折服了。
在书中他提到经常给学生读他自己写的《爱心与教育》,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例。
他提倡“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他认为爱的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的生活;爱的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如学生生日亲自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等等。
2024年《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集合1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集合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最近,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一书。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1998年献给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记。
书中用一篇篇独具爱心和思想性的记实__,折射出他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的教育思想历程。
每一篇__都是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探索和不断的创新。
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很多事例对我可谓受益匪浅。
“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自问:你为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做了那些努力?每当新学期到来,一段时间没见的孩子们满脸欢笑地扑向我时,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充满真诚的爱。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学生情感的魅力,也是思考、探索教育教学理念的动力。
教师只有在爱学生的情感推动下,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自己的教育思想,创新自己的教育思路,才能赢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收获自己教育事业的成就。
师生之爱,有别于亲情之爱,有别于友情之爱。
这种爱的潜能在于她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升华之后,是我们对祖国的爱。
是爱的教育追求的境界。
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中,仅教育“后进学生”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就有十种之多。
这些还是他提练归纳出来的。
还有更多具体事例中,达不到归纳写出程度的灵机之动就更多了。
他不比别的教师多长个脑子,但他的这一个头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智慧?我想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中付出的爱心促进和提升了他个人的智力智慧。
我们每个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教师如果也能付出这样的爱心,必然也会激发自己的智慧潜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促进自己的教育能力的发展。
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研究型教师,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是一个快乐的人。
李老师以爱心赢得爱心,以真诚赢得真诚,以民主赢得民主。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
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整篇__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实用5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实用55篇)篇1:《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在学校中优等生是教师的宠儿,是中下等生心中的榜样。
教师喜欢优等生十分自然,因为他们学习认真,学习成绩好。
但他们即使天生是块“美玉”,也同样需要教育者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器。
在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手记第四部分中,我读到了自己忽视的一个问题――优等生的培养。
我总感觉老师在后进生身上花的时间太多了,有时真的不划算。
如果我们把补差时间花在培优上,可能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一方面给后进生减轻了负担,另一方面却给优等生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但对于优等生的培养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优等生长期处于班级的顶峰,长期听惯了老师的表扬,各方面的能力也强,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在与其他优等生的竞争中,也容易产生狭隘情绪或嫉妒心理,这些对他们健康成长很不利。
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对优等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优等生自尊心特别强,各方面能力也强,教师对他讲的道理,他也懂。
因此,他们不容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评,排他性和自我管理的愿望强烈。
有时,干涉越多,说教越甚,他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
所以,最好是让他们“自我内化”,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缺点,自己感觉到改正缺点的必要,以此产生自觉自愿地弃旧图新的动力。
找优等生谈话,不断给优等生暗示,挖掘优等生内在潜力,调动优等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我新接手的这个班级,有一名优等生――李,不好管理,虽然是女生,但性格像男生,早在一年级我和老师谈话了解到,这个学生的能力特别强,如果用好了,她肯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但如果没有正确发挥她的作用,那她反倒会成为班级的消极分子。
在开学的第二天,我就找她谈心,把老师对她的一些夸奖转达给她,同时也向她暗示,我希望她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做老师的小帮手,配合老师英语科目的管理,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任务,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也很负责地完成任务。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精选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一书以后,感触很深。
对教师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
其实,他这本书本身就是用爱心来写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向我们表达了一个基本的信念就是,爱,不等于教育,但是,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是的,你没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但你有一往情深的“爱心”,你就会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坐别人不愿坐的“冷板凳”,苦读苦练,日积月累,终成大器。
魏书生只有初中文凭的情况,但他却登上当代中国教育界巅峰,是对教育事业的“爱”使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
李镇西用他的爱心创造了他的教育辉煌,成为中国教师的杰出的代表。
你的学生中也许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儿童,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但你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已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你同样可以把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在转化和促成方面写下了一篇篇瑰丽的教育诗章;孙维刚在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二十二中为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许多新生,同样是充盈胸间、激情荡怀的“爱”让他体尝与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幸福;你的学校也许没有气势磅礴的教学大楼,没有让莘莘学子足不出户就可以神游天下的互联网,甚至没有像样的课桌课椅,但你有“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有“黄土高坡也能长出参天大树”的充分信心,有“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的梦想,你就会迎难而上,变不利为有利,造就一个个敢于放眼天下、胸怀全球的际化的现代中国人。
我曾经对本地区的教育进行过考察,结果发现,一方面为他们的经济贫困、文化落后而揪心,另一方面,也为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教育人的可贵精神而骄傲,是的,爱心让他们也拥有了一份独特的风景。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集锦15篇)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集锦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这种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
当看到李老师与“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
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
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
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
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
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
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
老师们,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集锦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1999年,《爱心与教育》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李镇西,1958年9月生,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出版了19部著作。
他的书成为近十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
本人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
20xx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初读这本书,感悟颇深。
李老师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确实如此,只有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朋友,切身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学习困惑和心理障碍。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的,从古到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
但是有一点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切教育都不能离开情感。
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走进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
在这一点上,李镇西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李老师给学生举行生日晚会;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
对于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
对于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情绪波动很大的宁玮,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等等。
李老师为我们重新解读了什么是“爱”?师生之爱,同学之爱,都不应仅仅止于班级内部,而应该有爱的扩展和升华。
这种爱的扩展,是对周围其他人的爱——同学、邻居,以及一切素不相识但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爱的升华是对我们祖国的爱!这才是爱的教育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5篇)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李镇西《爱心与教育》一书以后,感触很深。
对教师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
其实,他这本书本身就是用爱心来写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向我们表达了一个基本的信念就是,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是的,你没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但你有一往情深的“爱心”,你就会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坐别人不愿坐的“冷板凳”,苦读苦练,日积月累,终成大器。
魏书生只有初中文凭的情况,但他却登上当代中国教育界巅峰,是对教育事业的“爱”使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
李镇西用他的爱心创造了他的教育辉煌,成为中国教师的杰出的代表。
你的学生中也许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儿童,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但你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已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你同样可以把差生要到自身班级,在转化和促成方面写下了一篇篇瑰丽的教育诗章;孙维刚在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二十二中为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很多新生,同样是充盈胸间、激情荡怀的“爱”让他体尝与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幸福;你的学校也许没有气势磅礴的教学大楼,没有让莘莘学子足不出户就可以神游天下的互联网,甚至没有像样的课桌课椅,但你有“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有“黄土高坡也能长出参天大树”的充分信心,有“鸡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的梦想,你就会迎难而上,变不利为有利,造就一个个敢于放眼天下、胸怀全球的际化的现代中国人。
我曾经对本地区的教育进行过考察,结果发现,一方面为他们的经济贫困、文化落后而揪心,另一方面,也为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教育人的可贵精神而骄傲,是的,爱心让他们也拥有了一份独特的风景。
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份。
因此,有教育家曾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2当被迫去书店看李镇西老师的这本《爱心与教育》之时,我已经大概断定了,这本书肯定是在讲写无聊的什么教师奉献啊,什么牺牲自身造就孩子的情节。
爱心一词,在我们眼中,不过是一种对学生的奉献而已。
人们总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当无奈之时,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作为教师,谁不想帮助那些不管是学习上或者是生活上有困难的孩子呢,谁不想过要在课堂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谁不想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呢,让孩子们喜欢自身呢。
但我们好像都是浅尝辄止了吧。
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这使我深深震撼了。
这些话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为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因此他不但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
因此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
“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身的勃勃生机。
”让自身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便是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老师而已。
坚持着自身的坚持,他的简简单单,坚持过后的现在,被我们看起来却是那的伟大,而我们却只能用这么苍白无力的词语“伟大”来形容他,够吗。
不言而喻。
一本书下来,我的内心波澜起伏着,却又有一种欲言又止,难以言状的感受。
说什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伟大的职业,这些官方的话语,在这些活生生的付诸行动的李老师面前都无法直面。
我们被打动的就是他的心思在孩子身上,是百分之百的投入,他将这看做是自身的事,把学生看做是自身的孩子似的。
他关注的不只是孩子的学习,也有孩子的生活,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的爱,是渗透在生活的各各角落里的。
就像阳光,洒在了万物的身上,滋润着每一个活生生的细胞,它们跳跃、欢腾。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没有再去将自身与李老师对比什么,而折服之后,更多的是反思。
思考我是不是应该将全部的自身都投入到我的工作中,牺牲自身的生活,家庭等等。
是啊,瞬时间,我又在反问自身,难道必须是两个争锋相对的极端吗?为什么不可以有一个权衡,在某一情境中,有一个取舍呢?可以,顾全大局、以智教学,在此刻可以描绘出我的内心所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3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我想,自身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身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
因此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身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身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爱心与教育》我以为,应该带着自身的心去读,带着自身的梦去读,带着自身的实践去读,带着自身的思考去读。
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身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身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
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
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
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因此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身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
因此,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
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爱心与教育读后感4最近又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读了书中的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这部分内容。
自身被李镇西老师那颗热爱学生的心所感染,特别是对后进学生那种不离不弃,持之以恒,充满信心的工作精神所感动。
后进生是不幸的。
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
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
李老师讲“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是,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而李老师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教师,能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对待万同这样一个学生和生活顽童学生,难!万同,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可怜的孩子,物质和情感上的缺失,让万同便成了一个人间人怕的坏孩子,可万同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李老师,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班主任,在别人已经放弃他的时候,却给他信心和鼓励。
不但如此,李老师还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让同伴的爱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
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有这样一群集体,才让万同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长大后的万同是一位光荣的有志气的解放军。
我想,如果没有李老师的坚持和执着,万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一路阅读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我在问自身: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身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我面对班级里让人头疼的后进生,我也曾试着去爱这些孩子,可是往往都是徒劳无功。
在感叹之余只能责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管,不懂事。
现在想来,以前所谓的对他们的“爱”,放到李老师那里,他微不足道了。
也我该试着向李老师学习,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让自身的心灵走进他们。
只有赢得了他们的认可,教育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手记二中我还学到了不少转化后进生的办法:如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集体评价、安排当班干部等方法是老生常谈,但李教授也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使得自身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有一些自身感到很新颖的措施,如写“每日九问”、学生作文表扬、游玩等等,这些对自身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启发。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5几年前就拜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就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学生很有爱心,对后进生有耐心,有很好的教育方法,现在再次品读,又有新的收获。
李老师工作二十多年了,对教育事业的心始终如一,他对教育事业的真诚的热爱使我很汗颜,他对教育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两种情感融成了他对教育的事业心,而我只是把教育当成了一种职业,并没有多大的教育热情,从书中我也感受到了自身的最大不足。
不管哪一行业,不投入热情,是都不会取得成功的。
我们应把教育当成自身的事业,全身心投入,而不单单把它当成一种职业,这是我的收获之一。
李老师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缕金色的霞光。
”今后,我会真诚地热爱我的事业,热爱我的学生,把教育当成事业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不管能否有所成功,但我会努力的!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李老师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技巧或者教育艺术而言,我有很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有不少至今想起来还令我脸红的失误,但,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个学生;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我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