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师说》、《劝学》全篇背诵练习.doc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理解性默写练习(《劝学》+《师说》)(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劝学》1.孔子日“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劝学》中写青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胜于蓝;冰,是水变成的,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悬念,吸引人读下去。
3.《劝学>中写直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可能恢复到挺直的状态,以此论证学习可以让人的本性得到根本的改变,进而论证学习不可以停下来。
4.《劝学》中,荀子说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通过火烤把它加工成车轮,也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阐述学习可以修身养性。
5.《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木”与“金”的变化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引出君子无过,在于博学。
6.《劝学》中写直木为轮,不能再变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能智明无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而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学习及反思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8.《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
新课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附答案)
新课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3、“”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5、“,”,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逍遥游》1、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等内容。
2. 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表明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3)《师说》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劝学》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
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认为“____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6、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7、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8、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舟为例,设喻,说明君子禀赋与一般人并无二致,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
9、《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师说》默写,答案
1. 学不可以已。 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君子生非异也。 / 善假于物也。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 是在很远的地方的人也能看到我的手臂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可 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5、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没有不同,只是 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 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7、因此,无论地位高还是低位低,无论 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 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9、(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 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身,却以向老师学 习为耻,糊涂啊!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或者: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6.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7、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8、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9、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归去来兮辞》默写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高中文言文 《劝学》《师说》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劝学》《师说》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C解析 A 项“生”同“性”。
B 项“有”同“又”,“暴”同“曝”。
D 项“受”同“授”,“不”同“否”。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学不可以..已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 ⑥年十七,好古文..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⑤⑥D .③④⑥ 答案 C解析 ②所以:古义,表凭借,用来……的、凭它(他)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
⑤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⑥古文:古义,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B.⎩⎪⎨⎪⎧而闻者彰.(清楚)而绝.江河(断绝)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官盛则近谀.(谄媚奉承) D.⎩⎪⎨⎪⎧师不必贤.于弟子(贤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 答案 C解析 A 项跂:踮起脚后跟。
B 项绝:横渡。
D 项贤:超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策之不以其道.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学习”。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
《师说》《劝学》复习卷(附答案—有理解性默写)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了) 2.官盛.则近谀(高大)3.君子不齿.(同列)4.作《师说》以贻.之(赠送)5.吾师.道也(学)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哪里、难道)8.今之众人..(一般人)9.圣人无常师..(固定的)10.木直中.绳(符合、合乎)11.声非加疾.也(强,指声音宏大) 12.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13.而寒于.水(比)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之)16.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用来…的)二、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吾从而师.之B、吾师.道也C、而耻.学于师D、不耻.相师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余嘉.其能行古道D、于是从.散约败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A、虽有.槁暴B、吾尝跂.而望矣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4.下列各句中“之”用法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之”相同的一项(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取独)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们)D.句读之.不知(助词,宾前标志)5.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A、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D、彼童子之师(助词)6.下列各项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B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猜测语气)C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语气)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祈使语气)7.选出下列句中“.而.”用法与“吾从而.师之”相同的一项(D)A.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地)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但)C.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又)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接,就)8.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系列0124(《劝学》+《师说》+《赤壁赋》)(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文默写分课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附:参考答案10.《劝学》(荀子)一、情境式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重点:“受”“砺”“利”)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生”“假”)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重点:“德”“得”)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重点:“小流”“江海”)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重点:“埃”“黄”)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重点:“鳝”“躁”;句中无“而”)二、直填式1.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重点:“骐骥”“跃”“驽”“驾”)2.朽木不折/金石可镂(重点:“朽”“镂”)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重点:“跬”“至”)4.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重点:“渊”“蛟”)5.假舆马者/而致千里(重点:“舆”“致”)6.假舟楫者/而绝江河(重点:“楫”“绝”)7.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重点:“须臾”“尝”“跂”)8.臂非加长也/而闻者彰(重点:“臂”“彰”)9.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重点:“有”“槁”“暴”“挺”)10.木直中绳/其曲中规(重点:“中”“曲”)10.《师说》(韩愈)一、情境式1.古之学者必有师/圣人无常师(重点:“常”)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重点:“术”“攻”)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卑”“盛”“谀”)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重点:“读”“惑”)5.圣益圣/愚益愚(重点:“益”)6.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重点:“惑”“终”)7.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重点:“也”)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受”)9.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重点:“庸”“知”)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重点:“矣”“欲”)二、直填式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重点:“固”)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重点:“固”)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重点:“亦”)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重点:“贱”)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重点:“愚”)5.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重点:“焉”)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重点:“授”“读”“惑”)7.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重点:“若”“似”)8.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重点:“齿”“及”)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贤”)10.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重点:“艺”“拘”)16.《赤壁赋》(苏轼)一、情境式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重点:“清”“徐”)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重点:“诵”“窈窕”)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重点:“露”)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重点:“袅袅”“缕”)5.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重点:“渺渺”“兮”“予”)6.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重点:“缪”“苍苍”)7.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重点:“舻”“旌”“蔽”)8.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重点:“酾”“槊”)9.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重点“盈”“卒”)1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重点:“蝣”“沧”“粟”)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重点:“壑”“潜”“嫠”)1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重点:“戌”“既”)二、直填式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重点:“徘徊”)2.纵一苇之所如(重点:“纵”“苇”)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重点:“冯”“御”“遗”)4.击空明兮溯流光(重点:“击”“溯”)5.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重点:“慕”“诉”)6.固一世之雄也(重点:“固”)7.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重点:“麋”“匏尊”“属”)8.哀吾生之须臾(重点:“须臾”)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重点:“挟”“遨”“抱”)10.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重点:“逝”“盈”)1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2.且夫天地之间/虽一毫而莫取(重点:“毫”)13.惟江上之清风/目遇之而成色(重点:“惟”)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重点:“无禁”“竭”)15.不知东方之既白(重点:“既”)。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原卷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统编版全五册)
第04练必修上册《劝学》《师说》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6)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一至必修四背诵篇目理解专练
高中语文必修一—四名句名篇理解性背默填空专练51.《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3.师说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古文背诵练习
古文背诵练习(《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而青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明而行无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之所学也。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者。
假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龙生焉;积善成,而神明自,圣心备焉。
故不积步,无以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一跃,不能十步;马十,(gōng) 在不舍。
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六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2、《逍遥游》⑴北有鱼,其名为。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⑵鹏之于南也,水击三千里,而上者九万里,去以者也。
也,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其远而无所?⑶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杯水于堂之上,则为之舟;杯焉则,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也无力。
⑷我起而飞,而止,时则不至,而于地 , 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者,三餐而反,腹果然;适百里者,宿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二虫又何 ! ⑸小不及大,小年不及大年。
以知其然也?朝不知,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⑹故夫一官、行比一乡、德一君、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⑺且举世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定乎内外之分,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⑻夫列子(yù)风而行,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⑼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六气之,以游无穷者,彼且乎待哉?故曰:人无,神人无,圣人无名。
3、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语文通用版:特色训练66 名篇名句即背即练(《师说》)+Word版含答案.doc
特色训练66名篇名句即背即练(《师说》)[背原文——谨防易错字]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③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易错字·写三遍][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①段:开门见山,提出论题。
然后从正面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择师的标准。
②段:从反面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轻视师道的坏风尚。
③段:以孔子对待老师的言行为例,说明从师应有的态度,阐明教和学的关系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④段:交代作《师说》的缘由。
先表扬李蟠,再肯定应当从师。
[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1.填一句(1)韩愈《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在自身已经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的学识情况是“”,却耻学于师。
《劝学》《论语》《鱼我所欲也》默写学生版
《劝学》、《论语》十则、《鱼我所欲也》默写(40分)(一)《劝学》1.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3.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4.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作比喻,从反面告诫我们不重视积累,不能到达高远的境界的两句是:,。
5.“, 。
”《荀子·劝学》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整天沉溺于空想,还不如抓紧时间学习。
6.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7.“,”,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二)《论语》十则8.对于复习,孔子认为:“,?”可见,复习是使人快乐的;他又说:“,。
”可见,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9、《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10、《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11、《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12、《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1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
14.在《论语》中曾子说:“ , 。
”这是在告诫我们,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忍的毅力,因为任务重大,道路远长。
(三)《鱼我所欲也》15.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6、《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是:,。
17、《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18.孟子认为,即使是乞丐,也有自己的尊严,“, ”就是说的这个问题。
名篇名句即背即练(高中部分答案)
第一篇即背即练《劝学》22分(1)学不可以已(2)学不可以已(3)学不可以已(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第二篇即背即练《逍遥游》37分(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蟪蛄不知春秋(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8)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10)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1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1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1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6)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1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第三篇即背即练《师说》26分(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9)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第四篇即背即练《阿房宫赋》33分(1)隔离天日(2)廊腰缦回(3)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5)二川溶溶流入宫墙(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8)明星荧荧开妆镜也(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1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4)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1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1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7)覆压三百余里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第五篇即背即练《赤壁赋》34分(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取之无禁用之不竭(7)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0)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4)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6)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7)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第六篇即背即练《琵琶行(并序)》19分(1)呕哑嘲哳难为听(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第七篇即背即练《氓》23分(1)氓之蚩蚩(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兄弟不知咥其笑矣(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6)桑之落矣其黄而陨(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8)于嗟鸠兮无食桑葚(9)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0)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1)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2)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第八篇即背即练《离骚》43分(1)宁溘死以流亡兮(2)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5)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7)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8)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9)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0)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1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1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1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18)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0)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第九篇即背即练《蜀道难》23分(1)难于上青天(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8)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0)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第十篇即背即练《锦瑟》11分(1)只是当时已惘然(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第十一篇即背即练《登高》10分(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第十二篇即背即练《虞美人》11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第十三篇即背即练《念奴娇·赤壁怀古》21分(1)卷起千堆雪(2)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9)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第十四篇即背即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4分(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8篇《劝学〉 《 师说》默写及答案
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58篇之《劝学》一、挖空练习:请在()中填字,在横线上填词语或句子,在【】解词劝【劝勉】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蓝);冰,水为之,而【连词,表转折】寒于水。
木直中【合于】绳,(輮)以为【把……做成】轮,其(曲)中规。
虽【即使】(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靠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那么】(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曾经】(终日)而【连词,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见也。
登高而【连词,表顺承】(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连词,表修饰】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连词,表转折】(致)千里;假【借助】舟(楫)者,非能水【游泳】也,而绝【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善于】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助词,了】。
故不积跬步,无以【没……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连词,表假设】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名词作状语,向下】(饮)黄泉,用【因为】心一也。
(蟹)六(螯)而【连词,表并列】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者,用心(躁)也。
二、情境默写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荀子·劝学》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3.《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写复习
1
《论语》
1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2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3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4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5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
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6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7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
8孔子认为“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的两句,。
9孔子认为“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的两句,。
10孔子认为“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
的两句,。
11孔子认为“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的两句,。
12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认为,。
13孔子认为:“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的两句,。
14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的两句,。
15孔子认为“我曾经整天不吃,
整晚不睡,用来思考”表示“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的结果的两句,。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2《师说》
1.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
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5.《师说》“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两句,。
6.《师说》“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
惑?”两句,。
7.《师说》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作者认为“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以他为师”的两句,。
8《师说》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作者认为“如果他懂得知识和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并以他为师”的两句,。
9.《师说》“我学习的是道,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的两句,?
10.《师说》从师求学的传统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
11.《师说》中古代的圣人,表现”
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学问道理”的两句,。
12.《师说》中现在的一般人,表现“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的两句,。
13.《师说》正因为圣人好学,而一般人耻学,所带来的结果的两句,。
14.《师说》那些教他读书,只是“学习句子的停顿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的两句,。
15.《师说》不知道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