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和师说理解式默写

合集下载

高一上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

高一上全册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必修一(高一上册)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教材古文目录: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古文理解性默写一、《劝学》理解性默写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二、《师说》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汇总高考重点

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汇总高考重点

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汇总高考重点《劝学》是高考重点篇目,一般常见于理解性默写。

下面整理了所有高考出现过的劝学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大家可以看一下!劝学理解性默写一: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

3.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 _______。

”5. “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 ”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___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劝学》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

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认为“____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6、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7、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8、荀子《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舟为例,设喻,说明君子禀赋与一般人并无二致,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

9、《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高二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理解性默写】高二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 1、《劝学》理解性默写】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师说》l理解默写及答案

《劝学》《师说》l理解默写及答案

《劝学》《师说》1、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3、荀子在《劝学》中阐说“学”和“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积善成德__, __而神明自得__,___圣心备焉__”的观点5、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6、《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7、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话是“__闻道有先后_ ,__术业有专攻__”。

8、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矣__”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韩愈在《师说》中用“__师者__,__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10、《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师不必贤于弟子__”的观点是相同的。

1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高考语文诗词理解性默写填空

高考语文诗词理解性默写填空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5)《行路难》(李白)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2.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3.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6)《望岳》(杜甫)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7)《春望》(杜甫)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高考语文诗词理解性默写填空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劝学》理解性默写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5.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6.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7.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8.“”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1.“,”,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

中告诉我们原因:“

。”
(7)韩愈《师说》中“两句总结了士大夫之族师道不复的原因:


。”
(8)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
教师的作用句子是:“

。”
(9)《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解答】故答案为: (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重点字:绳)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重点字: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博) (4)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重点字:锲)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重点字:贤) (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重点字:惑) (7)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8)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重点字:惑) (9)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重点字:遗) (10)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重点字:庸)
两句是:“

?”
(10)《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原因是:“

。”
(1)《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2)韩愈《师说》一文中认为,出生在自己前面的,懂得道理固然
比自己早的两句:

(3)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

(4)韩愈《师说》中写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身上出现的可怪的现象
3.【解答】(1)古之学者必有师。(重点字:必)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重点字:固)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重点字:惑)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重点字:欤)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如是而已。(重点字:攻) 4.【解答】故答案为: (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重点字:道)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

(完整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填空版

(完整版)-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填空版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高中部分(1)《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2)《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3)《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理解性默写+文言知识点+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学习指导一、理解性默写1.在《荀子·劝学》中,以蟹为例,说明虽然先天条件优越,但不努力也不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荀子·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5.《荀子·劝学》中的“,”,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劝学》中则说“,”。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在《荀子·劝学》中,阐述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信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句子是“,”。

9.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0.《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1.《荀子·劝学》中“,”用两个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圣心备焉”的结论,从正面说明学习是逐渐积累的过程。

1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13.《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后来成为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14.《荀子·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绩,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理解性默写高中篇

理解性默写高中篇

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6、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7、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8、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叫,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0、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

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

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XXX《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XXX《师说》中“,”这句话与XXX《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XXX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研究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研究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研究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XXX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XXX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经由过程“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颠末人工改造,能够改动原先的状况。

10、XXX《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研究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正人的先天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跨越常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研究能够补偿本人不足的原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XXX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XXX。

”这与XXX《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研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师说》文化常识、文言挖空、文言文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一篇通

《劝学》、《师说》文化常识、文言挖空、文言文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一篇通

《劝学》、《师说》文化常识、文言挖空、文言文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一篇通01文言挖空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

輮(通煣,使弯曲)以为(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规(圆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故(所以)木受绳则直,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省(对自己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之(取独)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望矣,不如登高之(取独)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表修饰)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

假(借助,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上(向上)食埃土,下(往下)饮黄泉,用心一(专一)也。

蟹六跪而(表并列,可不译)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师者,所以(用来……的,或者……的凭借)传道受(通授,传授)业解惑也。

中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掌握才是硬道理!)

中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掌握才是硬道理!)

中考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1.《劝学》2.《逍遥游》3.《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4.《阿房宫赋》5.《赤壁赋》6.《诗经·卫风·氓》7.《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8.《蜀道难》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9.《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10.《琵琶行》11.《锦瑟》12.《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13.《念奴娇·赤壁怀古》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15.《论语》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考语文全国卷--理解性默写测试题(高中部分)及答案

高考语文全国卷--理解性默写测试题(高中部分)及答案

高考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14篇)(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 。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三)《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

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

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9、《劝学》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10、在《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1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

1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 ),(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 ),( ),( )。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 ), ( ) 。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 ),( ), ( ) ?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 ,( )。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 ( ) 。

9.《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
《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答案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7、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
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劝学》理解性默写答案
1.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