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合集下载

扶贫驻村扶贫民情日记5篇

扶贫驻村扶贫民情日记5篇

【导语】民情日记直接取材于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和丰富的群众生活,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生活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5月6日上午,我一个人来到谢桥村白水洞组****家,此时****正在院坝里修理农具。

于是我上前与他闲聊,他谈到自己现在是一个人在家上了年纪,白水洞的所有村民都从原来的住处搬了出来,就剩下他还在那里面住着,主要是搬出来没有房子住,而且现在就靠自己种地养活生活,家里面无人打工,子女还要读书,还欠下许多债务,自己虽然领有低保,但家中缺乏经济来源。

于是,我向他介绍了小额额信用贷款政策,但是他说,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自己又不会做生意,贷了款怕自己还不上。

这次的走访使我感到,村里的部分群众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高,许多群众都是想得到小额贷款不去开拓新的致富门路而是为了生活开支,我们若想从基本上使他们富裕起来,首先要改变他们安于现状的旧思想,同时提供给他们致富知识和市场渠道。

通过多种途径激励他们创业和致富的积极性。

篇二昨晚7点左右,亚鱼乡也应节气地出现了雷雨天气。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干群连心室”内的寂静,我立马接起电话。

来电的是亚鱼村花瓜冲村民组的刘泽双老人,因电线老化引起了火灾,将家里的老木房给烧了起来。

听到这个噩耗,我们驻村工作人员立即与乡政府、村委会联系,第一时间赶到救火前线。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凌晨时分终于将大火扑灭。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伙顾不上疲惫,为刘泽双老人送去了慰问金3000元,大米180斤,食用油1桶,棉被4床,大衣2件。

慰问金和物品虽然不多,但却温暖了老人的心。

篇三下午5点多,我们驻村工作人员一行3人,跟着亚鱼村副主任姚本祥,监督委员会主任、综治工作站站长舒水保来到潘塘村民组。

近日,潘塘村民组在进行入户道路硬化工程,我们也积极地投入了他们的劳动。

据悉,这条道路是连着该组外面的李丫公路,属于一事一议项目,由财政出资金,村民出劳动力共同完成的。

扶贫工作之民情日记范文

扶贫工作之民情日记范文

扶贫工作之民情日记范文2024年5月22日星期三晴今天是我作为扶贫工作队成员,来到这个偏远山村的第六个月。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我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吃过简单的早餐,我决定走访几户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求。

上午8:30,我来到了老张家。

老张今年五十多岁,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

他的妻子因病卧床多年,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

我询问了老张家近期的情况,得知他的儿子小张今年高考,成绩不错,有望进入一所好大学。

我鼓励老张,告诉他政府有助学金和贷款政策,可以帮助小张完成学业。

老张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上午10:00,我走访了村里的蔬菜种植基地。

这是我们扶贫工作队帮助村里发展起来的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村里的蔬菜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我与负责人李大哥交谈,了解到基地最近正在筹备扩大规模,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我建议李大哥可以考虑优先雇佣村里的贫困户,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也能为基地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中午12:30,我在村委会与村支书和几位村干部共进午餐。

我们讨论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特别是道路和水利设施。

我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案,并承诺将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支持。

下午2:00,我参加了村里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座谈会。

这里聚集了村里的妇女和孩子们,他们在这里学习、交流和娱乐。

我了解到,活动中心缺少一些教学设备和图书,我计划联系慈善机构,争取为活动中心捐赠一些物资。

下午4:00,我走访了村里的老人院。

这里住着几位孤寡老人,他们的生活相对孤独。

我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

我提议村里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傍晚6:00,我回到了村委会,整理了一天的工作笔记。

我感到非常充实,虽然扶贫工作充满挑战,但看到村民们的生活逐渐改善,我感到无比欣慰。

晚上8:00,我参加了村里的夜校。

夜校是扶贫工作队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而设立的。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尊敬的领导:我是贫困地区扶贫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贫困村庄进行精准扶贫走访,并记录下了一些走访细节。

以下是我所参与的一次走访记录:时间:2024年3月15日地点:XXX村走访对象:王老汉(化名),56岁,家庭人口3人,属于贫困户。

王老汉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

他的妻子患有重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每个月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他们家庭的沉重负担。

王老汉自己身体也不好,年轻时曾经从事体力劳动,导致长期劳累,现在已经无法从事任何工作。

在了解到王老汉的具体情况后,我们向他介绍了一些扶贫政策和帮助他的途径。

首先,我们鼓励他申请农村低保,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其次,我们向他介绍了一些适合他从事的轻体力工作,如农田管护、种植养殖等,帮助他寻找并就业。

最后,我们提供了一些技能培训的机会,希望通过提高他的技能水平,增加他找到工作的机会。

在走访结束后,我们将王老汉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登记,并向上级部门提交了他的贫困认定申请。

我们也将他的情况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争取他可以尽快获得相应的政府帮助。

除了对王老汉的走访,我们也利用这次机会走访了其他的贫困户,并对他们的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了许多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了解到了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结语:通过这次走访记录,我们了解到了贫困户王老汉家庭的实际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帮助措施。

这次走访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对贫困户的关心和扶持,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更加努力,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帮助。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3月14日星期四今年,市委组织开展“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要求有关部门联村联企,领导联点联项,干部联户联人。

今天上午,局领导研究确定把联村事项的点放在排掌村,排掌村是我局对口建设的扶贫点,现在已进入扶贫工作第二个年头。

作为建扶工作干部,我从心底里为之高兴,联村点的确定再一次彰显了局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3月15日星期五昨天市局确定了作风建设活动联村点,主管领导系统工会王瑞良同志决定今天到村里去调研贫困户情况。

上午10点,我和王主任一起乘车前往村里,经过1个多小时路程的颠簸到达了涟源石马山镇排掌村,老远就看见村支书梁建社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会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员村主任和秘书等一班人就联户帮扶工作沟通了情况。

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户,人口1194人,劳动力484人,外出打工260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

2011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59户,享受低保73人。

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元。

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

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

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

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8月29日星期三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

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集合3篇

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集合3篇

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集合3篇第1篇: 2023年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自从担任驻村队队员后,我发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许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参加座谈、接受调查,在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我几乎逢人就问,有空就去走访,甚至连三轮车工和小商小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几句,时间不长就大体做到三个基本熟悉,即:一是对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对所在村的党务、村务、财务等现实状况基本熟悉;三是对社情民意,尤其是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在干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等,也都基本熟悉。

每当闲下来时,注重认真写好《民情日记》,有许多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后的深刻体会。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过调研,全方位了解掌握村里的情况,对于当好一名称职的驻村工作队员起到许多帮助作用。

驻村期间,我始终注重把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村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当成驻村工作的重头戏。

截止目前,已先后走访各类家庭户55户,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调查会15次,结识了各类群众朋友。

XX村是经济比较强的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村两委干部和其它行政人员工作积极、自觉,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仅凭一般听听汇报,听听介绍,满足于面上情况的了解,很难发现这个村有什么大的缺点和不足。

然而,通过全过程参与村里大大小小会议和活动,我很快就发觉一些需要纠正和克服的问题。

通过两个月的驻村帮扶工作,使我对开展帮扶工作的实际意义,同老百姓交流、增进情感的必要性,为老百姓解决哪怕一个实际困难的作用都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多的体会。

我觉得下基层开展帮扶工作,直接驻村入户,群众对此很关注,所以,每名驻村干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风形象,都应该用心用情的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去。

首先要和群众拉关系、摆家常,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建立起鱼水关系才能把群众想什么了解清楚,才能去如何帮助,才能完成帮什么、促什么的任务。

驻村帮扶就是下基层接地气,更是掌握实情的关键。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扶贫民情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切实地为村民干实事,下面为大家精选扶贫民情日记,欢迎阅读!扶贫民情日记一3月12日星期三晴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

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

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

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

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

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

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

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

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

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

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

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

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

2023年最新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六篇

2023年最新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六篇

2023年最新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六篇【导语】要彻底解决贫困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主要解决的在于政策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的问题,而要真正站起来,富起来,还需要贫困群众自身的不断努力,靠自身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摆脱贫困,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今年的1月28日,我和往常一样在前往大南沟驻村工作队驻地之前,到卓资山镇观音庙移民楼对所包扶的贫困户兰贵荣家进行了例行走访,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去他家了,每去一次给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一进家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环顾家里家外干净整洁,兰贵荣妻子牛利英与婆婆及儿子围坐在茶几前正在挑拣豆芽,我坐在老人跟前与老人拉起了家常,询问老人楼房好不好,老人满脸高兴地说:“真好!”说起动员老人到移民楼居住,真是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兰贵荣一家是2023年易地搬迁户,他们一家三口人2023年5月已经搬迁到新楼房居住了,旧房就剩下80多岁的老母亲一人居住,我们驻村工作队一次一次地登门做工作,老人就是不愿意去楼房居住,她总说,“自己岁数大了,活一天算一天,现在还能自理。

”我们知道这是老人的传统思想在做怪,于是我们通过做老人子女的工作,共同形成一个合力,终于把这件事情办成了。

兰贵荣家属于特殊家庭,妻子双眼残疾,儿子受母亲遗传双眼视力高度近视看书学习得靠放大镜,对于这样一个家庭,只靠兰贵荣一人种地收入,虽然有低保、残疾人补贴、及各项保障措施,但对于今后及将来,光有这些远远摆脱不了贫困,2023年搬迁到卓镇后,兰贵荣先后在苏宁电器和各个工地打工,冬天缝足球每月固定收入能够达到3000元左右,孩子能够就近在大庆街小学上学接受好的教育,我相信他们家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篇二近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了解到,村里好几户的羊和狗都莫名其妙的丢失。

村民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我们驻村工作队的高度重视。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精品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精品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原来三组的村*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导读:本文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天气预报为大风蓝色预警,电话及时通知帮扶对象,把代牧的羊群赶到避风的山洼,防止羊群走散丢失…““今天气温回升,协助扶贫户抢抓墒情,及时播种…“如上记述摘自石人子乡农技站扶贫帮扶干部工作日记的一部分。

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乡农科站的帮扶干部,详细记录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每一次入户了解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帮助贫困户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增收渠道,为他们早日脱贫,解决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民情日记”,帮扶干部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帮扶对象及早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期间,农科站的干部通过民情日记等方式,事无巨细详细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共记录扶贫工作日记两万余字, 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获得了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二9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

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

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

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

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精准扶贫,干部先行。

yuwenm小编整理了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欢迎欣赏与借鉴。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篇一】2月24日早上,我和单位同事一道走进了下川五组。

这个组地处马安川下方,离政府机关不是很远。

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也有一些贫困户。

在路途村民的热情指引下,我找到了韩久朝的住居地。

他家在韩家大院里,几间陈旧的泥巴瓦房夹在其它住户房子中。

当我走进韩家大院院落,找到他的住所时,主人没有在家,一把大铁锁紧紧锁住两扇破旧的大木门。

我向周围邻居打听,方才知道一大早就背着几十斤花生到集镇油坊榨油去了。

于是我调转头就返回到集镇,找到那个油坊。

在油坊里认识了他。

韩久朝是一位个头不高的中年汉子,今年56岁。

虽然年岁不算大,由于常年劳作,几年前就患上了腰椎骨增生的毛病,一般的活干的就很吃力。

因为他有病不能外出打工,他的妻子熊承平只好走上了常年外出打工之路。

韩久朝家有耕地4亩多,其中一半就租给了别人搞产业。

自己忍受着病痛,辛勤耕作着这两亩来地,还喂养着一头生猪。

如果不是患了腰间盘疾病,按说这家还不算特别困难。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毕业不久也到深圳打工去了。

韩久朝告诉哦我,妻子和儿子都在打工,虽然收入不多,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帮扶,全家有信心早日脱贫的。

我的另一户扶贫户户主叫胡承香,今年也是56岁。

来到她家,她在她的现任丈夫的帮助下,从病床上挪到手推轮椅上,推进堂屋。

她告诉说:5年前,身患乳腺癌,手术后复发,现在的身体非常差。

因为自己生活达到了无法自理的地步,是他的现任丈夫崔自喜守在家里伺候她。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早年放弃了读书,走上了打工的行业,在家乡帮别人安装水电等挣些小钱养家糊口。

原来,这家是个组合家庭。

10多年前,前任丈夫离异,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家住马安镇姬家坪村6组的单身汉崔自喜就走进她家们,为她拉扯孩子。

至今,崔自喜的户口也没转到下川村。

谈到家里脱贫的打算时,胡承香感到很为难,丈夫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只有儿子一人打工,收入微薄。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篇一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但我认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来到贫困户吴光顺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土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来的玉米,堂屋就是一间黄泥巴屋。

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

吴光顺全家三口人,老伴50多岁,儿子30多了还没有成家立业。

我们详细询问了他家的经济收入、生产生活等情况。

他说:“这里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想要换成钱就得上坡下岭往集镇上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够折腾的,我们多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扩宽。

”经过沟通了解,我们工作队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并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会尽努力帮助你们。

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同时,我们也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随后,我们又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6点多,我们每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全都吃了个精光。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情况,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的状况绝非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够想象的,不亲临现场又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呢?在走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人心酸的故事,深山里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让我感概万千。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讨论,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和情感体验,更是与贫困户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篇二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3月14日星期四今年,市委组织开展“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领导和支持力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3月15日星期五10点,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484人,外出打工260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

2011人。

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

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

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

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8月29日星期三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

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2000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梁支书还给王主任介绍了这两年排掌村学生高考的情况:去年村里考取了7名大学生,今年又考取了5名,这是村里多少年来从未有过而最值得喜庆的一件事情。

他高兴地说:是因为你们来搞扶贫工作给排掌村带来了福音,地税局先后送来了112月24日星期一上午,万元助学捐长把1500久久不肯松开,直那就是您的幸福,也是我们高兴的事情。

这动容的情境,回到村委,梁支书向鲁局长介绍了排掌村扶贫2年来发生的变化。

一是村支两委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

村里安全工作、计生工作扎实,在地市两级检查中,得到了上级好评。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导读:本文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我以双台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动员会,这是我任党委书记后,第一次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深感责任重大。

双台乡地处竹山北大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讨米不到北星河”是双台乡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乡14个村,总人口1.8万余人,仅贫困人口就有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竹山县脱贫攻坚主战场。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以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为我乡的奋斗目标。

成立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分为14个战区,明确各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状,双台乡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了。

篇二扎实走访精准扶贫对象,做到扶贫对象精准。

从20xx年6月以来,我乡先后经过“三访四看五评”“精准扶贫回头看”等行动,20xx年认定贫困户1906户5326人,其中政策兜底435户486人。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围绕规范建档,全面实现“专人、专事、专柜、专盒、专袋”,信息录入全面真实,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实现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动态化管理。

篇三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我乡开展贫困村、贫困户三年脱贫出列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五个一批”和“十个到户
到人”要求,注重统筹兼顾,长短结合,注重“一村一品”,共规划到村项目126个,总投资3.8亿元,到户项目总投资3亿元,14个贫困村共分三批出列,2016年出列4个村,2017年出列6个村,2018年出列4个村。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参考精准扶贫在行动入户走访暖人心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参考精准扶贫在行动入户走访暖人心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参考精准扶贫在行动入户走访暖人心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为解决贫困问题而开展的一项重要行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政府组织了入户走访的活动。

以下是我个人参与的一次精准扶贫走访的记录:今天,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精准扶贫的入户走访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户主吕大伯,他的家庭情况让人很担忧,因此亟需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我们来到了吕大伯的家门口,一次三代人住在一栋破旧的小屋里。

这栋屋子已经年久失修,大部分瓦片都缺失,墙壁已经被雨水侵蚀形成了大面积的水渍,屋内也没有现代化的设施,简陋的出品让人感叹不已。

吕大伯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进入他的家。

他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家的情况,诉说了他们家的困境。

他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外出工作,妻子也只能在附近的小店工作,收入微薄。

他们最担心的是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没有经济能力供孩子上学。

通过此次走访,我深刻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它能帮助我们了解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的行动中来,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尽一份力量。

在今天的走访中,我感受到了贫困家庭的痛苦和困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幸运。

通过了解他们的困境,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我们可以带给他们希望和温暖。

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努力,投身进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为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公平发挥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走访,我更加明白了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个志愿者的积极参与。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精准扶贫一定能够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才开发、完善农民⼯市场。

临时⼯基本待遇,建⽴发展⼯农业企业、促进⽣产摆脱贫困的⼀种社会⼯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产,改变穷困⾯貌。

我们的扶贫⼯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今天和本局职⼯钟卫华⾛访下岑花组的杨昌其家。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坝边上,他家背⼭⾯⽔,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分便利。

这是⼀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望⽆际、⼀马平川的稻⽥,视线极为开阔,⼼情豁然开朗,⾛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声,没⼈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册和收⼊⼿册,钟卫华给他点了⼀根烟,我和他⼀个询问⼀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伴也有54了。

⼉⼥们都已成⼈,各⾃成家,⾃⽴门户,家⾥就他和⽼伴两⼈。

从外表看,他⾝体虽然精瘦,但语⾳洪亮,底⽓很⾜,绝不像六⼗多的⽼⼈,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体⼗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稻和其它粮⾷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全意要把这8头⽜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思路清晰,⽬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们过好⾃⼰的⽣活就⾏了,趁着⾃⼰还在⾝强⼒壮的时候努⼒⼀下,不想给⼦⼥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时,这个精明的农村⽼头说,现在养的⽜好卖得很。

⾄于有多少收⼊,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头! 从他家出来,我们⼼情都很轻松。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导读:本文扶贫工作民情日记4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一扶贫搬迁是个好办法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

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

2023年对帮扶户走访记录

2023年对帮扶户走访记录

2023年对帮扶户走访记录第一篇:重逢的温暖走进村庄,我看到了一位老人正微笑着迎接我们,他是村里的帮扶户张爷爷。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但他的笑容仿佛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

张爷爷家的院子里绿草如茵,花草盛开。

他告诉我,这些都是他自己种的,他喜欢花花草草的美丽,也把它们当作生活的寄托。

我被他的热情和勤劳深深感动。

帮扶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我询问张爷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他笑着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修缮一下自己的房屋,使其更加牢固、舒适。

我立刻记录下来,答应会尽快为他争取到相关的帮助。

临别时,张爷爷紧紧握着我的手,感激地说:“年轻人,你们的到来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和希望,我会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

”看着他的笑容,我深深明白,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第二篇:幸福的家庭今天,我来到了村中的一个帮扶户家中,这是一户年轻夫妇和他们可爱的孩子。

他们是村里的农民,靠种植水稻为生。

进入他们的院子,我看到院子里整洁有序,一片绿意盎然。

他们告诉我,他们不仅种植水稻,还养了些鸡鸭,这样既能增加收入,又能为家庭提供更多的食物。

在与夫妻俩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最大的困扰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扩大农田和养殖规模。

我记录下来,承诺会为他们寻找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在离开时,他们满怀感激地说:“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我深感责任重大。

第三篇:勇敢追梦今天,我来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家中,她是村里的帮扶户小芳。

小芳失去了父母,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

她告诉我,她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梦想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然而,由于家庭的困难,她一直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

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决定帮助她争取到一些音乐培训的机会。

我与相关机构取得联系,争取到了一些培训名额,并为她申请了一些资助金。

小芳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告诉我,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导语】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扶贫面不断收窄,扶贫形式及内容日趋复杂,扶贫任务日益艰巨,扶贫开发已驶入了深水区,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如下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文章,供您参考。

篇一
4年的驻村经历,让我越来越感到,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责任。

一年来,自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其他农户生活的怎么样?
快过年了,村里的五保户生活的咋样?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且年龄较大的群体有没有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走村串户掌握情况。

开始驻村的时候,我就手绘了全村人口居住分布示意图,标清了建档立卡户、脱贫户、党员户、五保户、年龄较大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基本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地开展驻村工作。

今天,我首先来到五保房,看望五保户王守本。

五保房是嘎查专门为五保户老有所依建设的房屋。

一进屋,王守本热情招呼我炕上坐。

王守本告诉我,嘎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照顾的很好,夏天的时候,不时送来蔬菜、水果,过冬时送来煤炭、米面,逢年过节,都要送来慰问品。

在这里生活,让他感到很充实。

听了这些,我感到很欣慰,群众的赞誉,表明我们的工作有了成效。

从王守本家出来,我继续我的“串门行动”。

走在乡间平坦的水泥路上,不时碰到在路边聊天的村民,他们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村里所有人也都已经认识我了。

到了东沟子村,薛梅贵从窗户看到了我,便出来迎接。

老两口都8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

虽然年龄大了,但因贫困户条件限制,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

我坐在他们的炕头上,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

交流的整个过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倾诉”的意愿很强烈,愿意和我交流。

薛梅贵一边说话,一边给我倒茶。

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有什么困难,嘎查会解决的。


党的关怀下幸福生活一步一步向咱们靠近,要勇敢面对生活,在党的扶贫政策和引领下,一定能走上幸福道路。

他们把自己希望得到帮助的情况和我反映,我一一记下,承诺帮他们向有关部门咨询有关政策。

希望通过我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能够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驻村以来,为老百姓办了一些实事,但远远达不到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和任务要求,我会带领驻村工作队在驻村扶贫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篇二
这一段时间很多村民地里的活儿大部分干完了农闲在家,也是我们驻村工作队了解民情,联系群众的时机。

今天早晨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吃完早饭,分组分村进行了入户了解、宣传党的惠农惠牧政策。

在窖卜子村贫困户王召才家,他的妻子高腊娣含着眼泪向我说国家的政策真好,刚从呼和浩特做完手术回家,如果没有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她已经得了十几年的腰间盘滑落症根本看不起,感谢党的好政策。

她还说驻村干部和包扶干部得知她准备看病做手术的钱不够后,积极协助她在中国扶贫网上发布求救信息,共筹集了5000多元,感谢党的好干部。

高腊娣这次在呼和浩特附属医院做腰间盘滑落手术,打了6个钢钉,花费7.7万元。

我向她详细讲解了医疗报销流程,同时准备给他们一家尽量争取办理临时救助,以此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贫困户宁润标、李虎、杨栓罗是这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中正常脱贫的户子。

入户时发现他们担心脱贫后没有扶持措施,及时向他们详细讲解了脱贫不脱政策的内容。

在什丙地村宁俊维家,发现他所居住的房屋属于危房,于是向他们一家详细讲解了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并签订了改造危房协议。

这一天下来,总共走访了29户,包括一般户和贫困户。

村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能现场解答的尽量解答,有不懂的回村委会跟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再给答复。

篇三
今天一整天,事情比较多。

上午接受了市驻镇督导组的检查,帮我们及时发现了党建资料不完整、摸底表缺项漏项等细微之处的问题。

督导组走后,我们进行了问题梳理,限定了整改时限,安排专人查漏补缺做此项工作。

扶贫工作不仅需要“外跑”,还需要做好“细活”,所谓的绣花功夫,缺了哪一项都不行。

下午,和驻村工作队员李宁去7个自然村张贴了贫困户脱贫第二次公示名单,这是必须的程序,不可省去。

在西太平庄自然村,我们去了贫困户刘福树家,他是个“五保”户,今年67岁,因患病致贫。

我们去他家时,他正在家里,当地生着火炉很暖和,院里过冬的煤炭也很充足。

老人见到我们很高兴,主动和我们打招呼。

我前几次入户到他家了解到:他在旗医院住过院,享受了健康扶贫医药费住院报销90%的比例,但他出院后没有带医院的病情诊断证明,他平时还得经常服药,乡村医生因没有依据无法给他送药,他自己又不方便去旗医院复印病历,于是我和他说好拿着他的身份证复印病历,医生可按照病情诊断证明就可以送药了。

第二天,我和李宁去了旗医院复印了刘福树今年住院的病历,上面写着肺部疾病,有了这个诊断证明,乡村医生就可以对症送药了。

我们把复印好的病历送到了刘福树的家里,又查看了他平时的常用药,及时联系了医生并发送了药品照片。

如果能够送药,我想这样或许能够减轻一点他的经济负担。

作为扶贫干部,我想不一定非要干出多少大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或许正是我们应该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