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的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常考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常考知识点

八下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常考知识点夯实基础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时间:1980年。

3、经济特区: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4、成就:在短短的几年内,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意义)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6、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到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三、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1)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开放区到内地(2)特点: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拓展延伸1、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集中在哪两个省份?为什么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1)广东、福建(2)①靠近国际市场。

经济生活对外开放知识点

经济生活对外开放知识点

经济生活对外开放知识点1. 什么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外界敞开大门,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的过程。

对外开放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 经济全球化对对外开放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背景和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日益频繁,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和贸易往来日益紧密。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更加紧密,对外开放成为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 对外开放的意义和好处对外开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和好处:3.1 拓宽市场和资源通过对外开放,国家可以拓宽市场和资源渠道,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同时,也可以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3.2 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可以引入外资和技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激发国内产业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

3.3 加速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可以促进国内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可以提高国内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

3.4 推动制度改革对外开放可以带来外部风险和压力,促使国内进行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

通过与国际接轨,提升国内经济体制的灵活性和竞争力,推动国内市场主体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4. 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4.1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

4.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加入WTO后,中国进一步降低了对外贸易的壁垒,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与世界各国开展更加紧密的经贸往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4_正确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知识点4_正确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
() A.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正确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
【解析】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 远战略着眼,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 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1980年,全国 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立经 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2001年11月,在世界贸易 组织的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 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我国特区是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特区内全面行使 我国国家主权,这和由不平等条约产生的租界、殖民地在性质 上根本不同。
正确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步骤: 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1988年)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1990年) (3)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1988年) (4)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1992年)
知识点4正确认识我国的 对外开放
正确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的概况】
1.含义: 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
守信用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正确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的概况】
2.目的: 更好地利用和吸收识我国的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内容: 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点总结+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点+练习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特区为什么“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和个人以及华侨和港澳侨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与延伸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其他一些沿海市县。

※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放区。

内地:1992年,对外开放纵向推进,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

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城市。

随后又开放内地的一些市县。

※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WTO的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经济特区的创办使一个苦日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它是A.深圳B.厦门C.汕头D.珠海2、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3、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一一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面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

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A.经济特区B.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D.经济技术开放区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5.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A.引进外国资金B.引进外国技术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D.发展民族经济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梳理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梳理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梳理(一)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⑴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讲解:一定意义上,经济全球化就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即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⑵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A、生产全球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许多商品,虽然品牌是某国的,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

B、贸易全球化: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

C、资本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短时间内从全球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

注意:三者的关系:生产全球化必然带来贸易全球化,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必然带来资本的全球化。

D、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E、成因: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②具体原因:第一,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第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第三,资金为了追逐利润,要求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第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推动。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a.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b.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c.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d.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跨国公司⑴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⑵跨国公司的含义: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第九课对外开放知识点

第九课对外开放知识点

第九课对外开放1980年至今(红字必背)(蓝字了解)一、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了解)1、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另快;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对中国有借鉴作用。

2、国内背景:“文革”的十年动乱使中国的经济濒于崩溃;中国和人民吸取“文革”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对外开放的重大措施1、创办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属于广东省;厦门属于福建省)(1)设立及发展: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88年3月,中国设立海南省,并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全省设为经济特区)(2) 经济特区的概念:中国经济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特殊政策的行政区域。

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3) 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4) 影响(了解):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

②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田”。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实行特殊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的适宜场所。

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

2、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 什么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

(2) 范围:在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3) 主要目的: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集中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兴办生产性企业和科研机构,发展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发挥四个窗口(技术窗口、知识窗口、管理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作用)(4) 经济特点:以引进外资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加工出口产品为主,具有人才、技术、知识密集型特点,是新型的经济区。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改革开放
识记知识点:
1、“经济特区”: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

(2)设立: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意义: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中的一项创举。

2、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经过10多年建设,基本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浦东开发开放的时间:1990年4月
理解知识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2)开始:1978年底、1979年初,安徽、四川的部分农民自发试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邓小平等领导支持下迅速推广到全国农村。

(3)确定: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
的责任制”写入宪法,作为农村的基本经营管理体制确定下来。

(4)意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②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对外开放的高考知识点归纳

对外开放的高考知识点归纳

对外开放的高考知识点归纳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以下是对外开放的高考知识点归纳:1. 对外开放的背景与意义对外开放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做出的战略决策,其背景包括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

对外开放的意义在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以设立经济特区为标志;90年代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设立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3. 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包括贸易、投资、技术、文化等多个方面。

贸易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推动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投资方面,中国吸引外资,同时也鼓励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技术方面,通过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技术,提升国内产业技术水平。

4. 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降低关税壁垒,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设立自由贸易区等,以创造一个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5. 对外开放的成就与挑战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对外开放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对外依赖度增加,国际竞争压力加大,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开放策略。

6. 对外开放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束语:对外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搭建了桥梁。

了解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对于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八下历史第9课 对外开放重要知识点儿

八下历史第9课    对外开放重要知识点儿

第9课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原因: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文化大革命后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取闭关自守的教训
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利的国际形势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突破口)
1、开始建立:1980年,在广东、福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深圳--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一夜崛起之城、80年代代表)
3、意义:①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②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③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⑤推动了国内进一步改革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①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②1985年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③1988年,建立了海南岛经济特区(面积最大)④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90年代典型代表)⑤开放内地:1992年。

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走出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1年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知识点归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知识点归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知识点归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基本原则1.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和处理对外事务,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

2. 和平共处: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间应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分歧,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维护国际和平稳定。

3. 互利共赢: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多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4. 不干涉内政: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际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主要实践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发展合作格局。

2. 外交关系的多边化与全球化:积极扩大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交往,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3.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外交原则,对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坚持原则立场。

4.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的改革,提出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建设理念,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主要成就1.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坚决反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稳定、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为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2.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提倡自由贸易,建设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3.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提出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主张,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发言权和代表性。

4. 发展南南合作:倡导南南合作,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护主义的抬头、地区冲突与分歧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提出了新的挑战。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点:坚持对外开放政策3篇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点:坚持对外开放政策3篇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点:坚持对外开放政策3篇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点:坚持对外开放政策1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点:坚持对外开放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与各国的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对外开放成为了应对国际风险挑战和追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断加深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为国际社会带来了重大利益。

一、对外开放政策的背景197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不断健康发展,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对外开放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也越来越紧密。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意义1. 带来国际投资和技术。

对外开放,可以吸引国际企业和资本来到中国投资和发展,加快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

同时,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经验的交流,可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更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环境。

2. 增加就业机会。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国内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推动,更多的就业机会也随之而来。

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以增加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 带来了文化交流和社会创新。

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激励着中国社会的创新和文化发展。

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吸收了许多世界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经验,这也带来了良性的互动和创新。

三、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历程1980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对外开放的口号。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中国推动对外开放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

如:1. 组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政策。

2.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世界经济中重要的参与者,并为中国向全球开放市场作出了贡献。

3. 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与亚欧非等国家的经贸联系和交流,推动了亚欧特色合作的持续深化。

四、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在不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如:1. 近年来,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并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两万亿美元。

高中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汇总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它的载体是什么?(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它表现为: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有哪些?它的实质是什么?利: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电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它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它会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是:抓住机遇、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4、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贸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有哪些?发展中确定了哪些基本原则?世贸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成立。

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一道,对当代世界贸易和金融活动进行着广泛的调节,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

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议,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主要有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①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②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③入世也是严峻的考验,国际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6、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这一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外开放格局-高考政治知识点

对外开放格局-高考政治知识点

对外开放格局-高考政治知识点
对外开放格局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

(1)全方位,是指对所有国家开放。

(2)多层次,就是根据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的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

(3)宽领域,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领域的开放。

二、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设立;
1)五个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经济优势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④资源丰富
2)经济特区创办的作用和影响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②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窗口”,起到辐射、示范和带动的作用2、放14个沿海城市
3、个经济开放区和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沿岸城市
4开放省会城市,沿江城市,沿江城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点总结+过关训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点总结+过关训练+答案)

第9课对外开放知识要点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概况: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兴办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4个经济特区。

其中,_________在短短的几年里,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1984年,进一步开放________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__________三角洲、_________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一带。

3.1988年,_____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4.1990年,_____________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边境城市、昆明等内地省会。

6.形成了“___________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加入:______________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意义:为我国参与________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难点释疑1.本课对外开放重要历史事件:2.建设经济特区的意义: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一五”计划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D.改革开放2.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历史对外开放知识点

历史对外开放知识点

历史对外开放知识点Historical Exposure to Foreign Countries历史对外开放Throughout history, various countries and civilizations have engaged in the practice of opening their borders to the outside world. This exchange of ideas, goods, and cultures has often been a catalyst for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he Silk Road, for example, was a historical network of trade routes that connected the East and West, facilitating the exchange of goods,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在历史长河中,各种国家和文明都曾经进行过对外开放的实践。

这种思想、商品和文化的交流往往是进步和发展的催化剂。

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历史上的贸易路线网络,连接了东西方,促进了商品、技术和知识的交流。

The impact of historical exposure to foreign countries can also be seen in the way it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or instance, the exchange of languages and writing systems between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has resulted in theenrichment and evolution of each other's literary traditions. The spread of Buddhism from India to China, for example, led to th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texts into Chinese,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历史对外开放的影响也可以从它对语言和文学发展的影响中看出。

高一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

高一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

高一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学习高中政治,对我们的理解的能力要求加大,背诵量也增大,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A、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的原因和措施)(1)加强国际合作的意义A、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B、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实现优势互补C、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新时期从国家角度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A、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B、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以质取胜,增强应对国际风险能力。

①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②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C、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

①培育自主品牌,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新型国际市场。

②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开展国际化经营。

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知识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知识资源逐渐变得无处不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历史知识也不再是封闭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历史感兴趣并深入学习。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的知识点,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一、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明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是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途径。

八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科技发展等知识点,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二、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欧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八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深入探究欧洲文明的源头和特点。

三、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八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欧洲文明在中世纪时期的各个方面发展状况和特点。

四、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伴随着工业革命、殖民主义、两次世界大战等事件不断发展。

在八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深入了解现代世界的发展进程和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五、亚洲现代史亚洲是拥有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

在八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亚洲现代史的发展过程、主要事件以及亚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亚洲国家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总之,了解历史知识是认识世界和了解人类文明的途径,同时也是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必要手段。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知识点,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启发人们对于历史的热爱和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的知识点总结
一、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一天一天变的更加开放,初中物理,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坚持引进去和走出来相结合。

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1)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3、对外开放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东西
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敞开国门的同时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