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徐政发[2010]96号

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徐政发[2010]96号

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正文:---------------------------------------------------------------------------------------------------------------------------------------------------- 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徐政发[2010]9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根据国家和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就进一步推进全市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政策意见如下。

一、本政策意见适用在本市依法设立的软件开发、国际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动漫、旅游服务和商务中介等重点现代服务业的法人企业。

二、加快培育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加快向集聚区集中发展,并对进入集聚区发展的企业优先给予本政策意见的扶持。

三、凡适用本政策意见的重点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其工商注册、生产经营、投资建设项目、引进和培育经营管理人才、缴纳各种税费等方面,可享受国家和省已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

同时,还可享受以下政策:(一)对在我市新登记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的重点现代服务业企业,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前三年全额、后二年按50%奖励给企业。

本政策意见施行之前符合条件的企业,经认定后以2009年为基数进行测算,新增部分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二)鼓励重点现代服务业企业做大规模,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进入全国行业百强或全省行业10强、且比上年增长30%以上的企业,经认定后给予奖励扶持,具体办法另行确定。

(三)对在我市投资建设的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经认定后优先给予用地指标,并按照市及县(市)区重大项目由同级政府给予优惠扶持;对获得国家和省专项扶持资金的项目,由所在地同级财政按照相关要求给予资金配套。

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摘要】通过对目前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深度剖析,认为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不足、城市化滞后、需求不足、人力资本缺乏等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原则、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徐州;对策1。

引言徐州人口众多、环境优越、交通枢纽作用显要,具有良好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优厚条件。

2011年,徐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0亿元,环比增长13。

5%,其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1440。

06亿元,环比增长14。

5%,居江苏省第一,增速高于全省3。

4个百分点。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徐州市的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等行业逐步发展,近年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功能格局逐步优化,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对其它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

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产业特色鲜明、资源整合能力强、空间相对集中、服务集成、高效连通等特点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集聚区的建设有利于较高效率地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加强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的实现,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城市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较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机理与对策研究上,而对于类似徐州这样的省域边缘城市研究少之又少。

如程大中(2005)研究强调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1];魏巍,原毅军(2006)则以珠三角、长三角、渤海经济圈和东北工业基地为对象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将区域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分为了区域环境因素和产业特质环境[2];李娟(2010)提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市场化程度、产业化、城市化、优秀人才和国际化水平几个方面[3];毕秀晶(2010)以上海为例,通过绘制三维图,分析了上海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空间特征及机理[4];刘斌(2012)则在分析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基础上,提出其“两轴三带多圈层“的空间集聚模式和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5]。

关于促进徐州市新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促进徐州市新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促进徐州市新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作者:吴夫强来源:《商情》2016年第04期【摘要】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对徐州市新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作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加强新城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培育与企业引进,推进新城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目的意义目前徐州市新城区经济结构单一,建设和发展对房地产项目依赖严重,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亟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未来新城区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依托新城区(生活)物流园、新城区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两个平台,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以两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引进和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和标志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二、发展定位和目标(一)新城区物流产业园区。

该园区东至沟棠路、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北起琅西河、西至拖龙山。

园区土地资源、物流资源集中、交通便利的区域,目前已有苏烟仓储基地、苏宁电器、南京医药等项目进驻,汽车4S店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业集群,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未来建议重点发展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仓储运输、加工配送、交易结算、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发展科技信息、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都市型产业,形成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二)新城区中心商务区。

该区域主要包括吉田广场、绿地商务中心、永嘉商务办公中心、美的商业广场等范围。

该区域商业项目比较集中,商务资源集聚、配套设施相对完善,重点发展现代金融、中介咨询、科技信息、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

在人流较为集中、商贸基础较好的区域,配套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适当发展商务服务。

(三)发展目标。

科学的发展目标对集聚区的发展具有带动和引领作用。

从未来着眼,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下称各园区)应成为新城区产业发展的增长极,预测近期营业额达80亿元,实现增加值1亿元。

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汇报

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汇报

全文共计1295字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汇报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把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促进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将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状况
1.多种方式重点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一是立足当地产业发展特色,着力引进服务产业链的延伸配套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

二是完善规划布局,出台了《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总体方案》,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建设了一批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集约化水平,增强服务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实施项目带动,加快建设一批带动力大、支撑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实力。

2.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导向明确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

徐州市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徐州市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 1 8卷 第 1 期 20 0 9年 3月
淮 海 工 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J u n lo a h iI s iu e o c n l g ( t rl ce c d t n o r a f Hu i a n tt t fTe h o o y Nau a S in e E i o ) i
p ng s e d,i i l we h n Li . Be i s,c nt r e s r s a e pu o wa d t ur he nh nc i p e t ss o rt a nyi sde ou e m a u e r tf r r o f t r e a e t e eo he d v l pme tofs r i e i du t y i z ou n e v c n s r n Xu h . Ke r s rncpa o po e n l i ;s r i e i y wo d :p i i lc m n nta a yss e v c ndu ty;c m p ttv ne s;Xu h sr o e ii e s z ou
Vo . 8 N o. 11 1
M ar 20 . 09
文章 编 号 : 6 2 6 8 ( 0 9 0 —0 90 l 7 — 6 5 2 0 ) 10 7 — 4
徐 州市 服 务 业 竞 争 力分 析 与 对 策研 究
胡 超 美 , 波 , 传耿 刘 朱
( 州师 范 大学 城 市 与环 境 学 院 , 苏 徐 州 2 l 1) 徐 江 2 16
a v r l c mpe ii e e s ti o c ud d t tXu ho nd o e a l o ttv n s .I s c n l e ha z u,a h a ge tct n t uaha o— s t e l r s iy i he H i iEc

调研报告徐州

调研报告徐州

调研报告徐州调研报告:徐州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一、引言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徐州的发展现状、主要产业和未来趋势,以及该城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二、徐州的发展现状1.经济状况:徐州是江苏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物流枢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

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徐州在江苏省排名第三,在全国排名前列。

该市的工业、建筑、交通和服务业都有了显著增长。

2. 主要产业:徐州的主要产业包括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和冶金等。

由于徐州地处丰富的煤炭资源区域,煤炭产业一直是该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随着创新技术的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也在快速发展。

3. 城市建设:徐州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近年来,政府投资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水利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市中心和新区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三、徐州的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徐州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比重。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徐州将加强金融、文化创意和旅游等领域的发展。

2. 科技创新:徐州将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吸引高科技企业,徐州将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3. 城市发展:未来,徐州将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同时,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吸引力。

四、徐州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环保压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徐州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压力等挑战。

在未来发展中,徐州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2. 人才引进:虽然徐州经济发展迅速,但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徐州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培养力度,提供更好的职业机会和优质的生活环境。

3. 区域竞争:随着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徐州将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一、背景概述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服务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加快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二、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性1·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服务业集聚区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等方式,推动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

2·增加就业机会:服务业集聚区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人才流动和职业发展。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地方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主要内容1·规划建设: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定服务业集聚区的定位、规模、布局等,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2·政策支持: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财政扶持、土地供应等方面,吸引更多企业进驻。

3·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引进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

4·建设配套设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商务环境。

5·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平台,包括科技园区、孵化器等,为服务业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支持。

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对策1·深化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企业注册和设立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企业进驻。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设立专业化的人才培训机构,培养和引进具备服务业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满足服务业集聚区的需求。

3·拓宽融资渠道:为服务业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4·加强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下面是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一些思路与对策:
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提高服务业集聚区的整体硬件水平和运行效率。

2. 引入优秀企业和机构:积极引导、吸引和培育优秀的服务业企业和机构进入集聚区,提升集聚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土地政策、人才引进等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和机构入驻。

3. 建立产业联动机制:通过建立产业联动机制,促进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之间、企业和相关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产业链的有序衔接和优化配置。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重点培养和引进具有服务业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人才,提高服务业集聚区的专业人才素质。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培训基地、举办招聘会、提供人才补贴等方式吸引人才。

5. 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服务业集聚区的营商环境,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和机构的运营成本。

可以推行“一站式”服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措施。

6. 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需要积极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和管理。

7. 组织展会和交流活动:组织或参与国内外的展览会、论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集聚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体来说,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机构等多方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应提上日程——关于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议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应提上日程——关于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议

势 吸引企业 总部设在 某一 区域 的集群 布 局, 实现企业 价值链与区域资源的最优空
护I 生开发建筑或存量土地 , 通过创意设计
和改造 , 为激发创 意灵感 、 成 吸引创 意人 才 、 聚创意产业 的场所 。 集 物流 园区。 总体来说 , 物流企业布局需 要集 中与分散相结合。物流园区是指 由多 家物流企业或 与物流相关 的机构在空间上 集中布局的场软件与服
务外 包产业发展 已有一定基础 , 且前景看 好, 但布局 比较分散 , 聚效应不够 。 集 建议
送、 、 分拣 包装 、 仓储 、 运输 、 货代 、 信息等服
务, 构建综合性物流 、 特色专业物流等层次 分明 、 分工明确的物流网络体系。 生产性服务集聚 区。 生产性服务集聚 区是指 为制造业 提供 全方位 配套服务 而 形成的多种类 服务 企业 的集 聚场所 。 主要 围绕某一特色制造业集群 , 同时注重在更
现代服 务业 集聚 区建设 应提 上 日程
关 于 规 划 建设 现 代 服 务 业 集 聚 区 的建议
) )文 / 勇 黄
服务 业 集 聚发 展 是 其 一 般 规 律 , 有 并 两个 明显 特 征 : 是 向 人 口和 产 业 聚 集 的 一
财政资金扶持等方 面给予一定 的倾 斜 。 当 然, 对省规划 布局 内的集 聚区应给予更大
业化 。
中需要把握这一客观规律 , 以在 研究 制定 有关规划 、 政策时切实做好 因势利导。
服 务 业 工 作 的重 要抓 手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 产业 集巾 、 发 展集约 、 资源共享 、 运行成本低 、 科技 含量 高和环境 污染少 的特点 , 服务业 发展的 是 重要 载体 。 集聚 区建设有利于提升服务业 发展水平 , 有利于合理高效地 配置土地资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的意见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的意见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26•【字号】徐政办发[2011]127号•【施行日期】2011.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的意见(徐政办发[2011]1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发展效应,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根据省、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建设的标准要求和认定管理办法,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建设标准,围绕加快推进全市现代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在加快培育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完善功能配套,强化园区管理,大力推进现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不断强化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能力。

二、目标任务以“优进劣出、滚动发展、形成特色”为原则,根据集聚区不同类型,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管理机构,配套建设公共服务系统,力争3年内完成对现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提档升级工作,新增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提档升级标准培育建设。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发展导向,重点建设五种类型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即现代物流园、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科技创业园、文化产业园和产品交易市场;三种类型的城市功能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即商务服务中心、旅游商务中心、中央商贸及特色商业街区。

争取在3年内创建以上八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0个,进一步夯实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创业载体。

三、提档标准根据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建设的标准要求和认定管理办法,各现代集聚区要加快研究制定提档升级目标计划,争取尽快达到以下主要标准要求:(一)建立日常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的集聚区管理机构,具有为入园企业提供创业咨询、经营统计、安全保卫、物业管理等一站式服务体系,并能够按月度、按要求将园区经营管理情况和入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上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为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思路与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思路1. 完善政策和法规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服务业发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措施,包括财税优惠、土地供应等。

2. 提供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需要有先进的基础设施支持。

政府和企业可以合作,投资建设专业化的服务设施,包括网络通讯设施、交通运输设施、办公场所等。

这样可以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引导和培育服务业企业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服务业企业。

政府可以引导和培育一批优秀的服务业企业,提供孵化、培训、融资等支持。

同时,鼓励优秀的服务业企业在集聚区内落地,提供相关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补充。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建立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奖励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服务业人才加入。

同时,可以引进国外的专业人才,推动国际化发展。

对策1. 打造特色服务业集聚区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

例如,某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打造以旅游服务业为核心的集聚区,提供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通过特色化的定位,能够提高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2.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不能孤立于周边地区,需要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政府可以开展跨区域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优势,促进集聚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和互补。

同时,要加强联动协调,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推动服务业集聚区的共同发展。

3. 推动科技创新与服务业融合科技创新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服务业与科技企业的合作与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徐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徐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徐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苏北等欠发达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

作为苏北地区的徐州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基本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东部欠发达地区和中部省份的激烈竞争。

本文通过分析徐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对于政府积极发挥支持引导作用,更加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徐州产业转移对策一、产业转移及其意义产业转移是指资源禀赋结构或市场需求环境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常常表现为同属于某一产业或若干产业的多数企业通过空间转换,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和行为。

经济要素的趋利性使得区际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区际产业转移的基础是地区之间存在的产业梯度,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国内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之间都客观存在着产业梯度差异。

产业的适时转移不仅是高梯度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需要,而且随着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也促进了后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后进地区如果能够适时合理的承接符合自身发展的相关产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将为本地区经济起飞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契机和条件。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产业层次较低,就业压力较大,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加快发展特别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积极承接国际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徐州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二、徐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和问题近年来,徐州全市国民经济不仅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也为各地客商投资创业创造了较为优越的基础条件: 一是日趋坚实的投资基础。

徐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使得徐州正日益成为各方客商投资的热土。

二是日益完善的产业结构。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一、背景分析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发展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是当下的紧迫任务。

本章将对当前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⑴问题陈述当前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具体问题)⑵影响与重要性(说明这些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建设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性)二、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本章将提出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力求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⑴定位明确,发挥集聚效应(详细说明服务业集聚区的定位和目标,以及如何发挥集聚效应)⑵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说明应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⑶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集聚区的综合竞争力)⑷创新创业,培育新兴服务业(强调服务业集聚区应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服务业,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⑸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人力资源水平(说明服务业集聚区应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以满足集聚区发展的需求)⑹加强合作交流,拓展市场化渠道(强调服务业集聚区应加强合作交流,拓展市场化渠道,促进区域间的互利共赢)三、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⒈多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图。

⒊相关政策文件。

⒋市场调研报告。

⒌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服务业集聚区:指经过规划和建设,集中发展特定服务业的区域。

⒉集聚效应:由于多个相关产业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发展,形成相互关联和促进的效应。

⒊营商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开展商业活动所涉及到的政策法规、行政审批、市场准入、经营成本等方面的环境。

⒋综合竞争力:指一个产业或地区在市场竞争中所具备的资源、技术、品牌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⒌创新创业:指通过创新思维和创业行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等,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

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支撑体系不完整等问题。

本文从财税政策的角度提出大力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的建议。

以期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服务业功能园区产业集聚财税政策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培育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功能园区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服务业集聚是指在服务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企业与机构在一定地域内聚集,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充满创新活力的有机体系。

在现代服务业集聚中,现代服务企业是关键企业,在集聚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作用是:直接给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或服务过程,并接收消费者的反馈信息。

而供应者是指为服务企业提供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企业,一般不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相关机构主要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政府相关机构等;人文环境指服务企业聚集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氛围;产业区的基础设施是某一区域的道路、通信和安全;政策环境是指政府关于特定产业及区域的政策和法律规定。

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

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而我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

关于徐州市开发园区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徐州市开发园区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徐州市开发园区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徐州市开发园区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发展过程。

至2006年底,全市县级以上开发园区12个,其中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园区8个(即徐州经济开发区、铜山经济开发区、丰县经济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睢宁县经济开发区、邳州经济开发区、新沂经济开发区、徐州工业园区)。

总体上看,市及各县已基本形成以一个省级开发区为主,数个专业的工业集聚区为辅的建设发展模式。

依托“一主数辅”,我市各类开发园区发展势头良好,逐步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中的亮点。

同时,开发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园区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园区项目和资金的到位率不高等。

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进一步推动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稳步健康发展,并使之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园区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我市开发区园区在加快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县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总体规模偏小,园区发展不均。

从全市8家省级开发园区分布看,金山桥1个经济开发区,贾汪1个工业园区,丰、沛、铜、睢、邳、新各县均有1个经济开发区,分布比较均衡,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各开发园区建设起点参差不齐,发展态势不均。

(二)主导产业定位不明,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到2006年底,我市有8个省级开发园区,但真正有开发实力、有技术依托或能吸引外商投资,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却很少。

由于产业结构雷同,特色不够鲜明,难以形成集团化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缺乏对传统产业改造和辐射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

(三)高新技术企业少,增长方式粗放。

到2006年底,我市8个开发园区共入驻高新技术企业57家,占园区内全部企业数的2%。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 制定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如减税降费、土地优惠、贷款支持等,吸引更多服务业企业和人才进驻。

建立健
全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服务业集聚区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 建立专业孵化器:建设服务业集聚区需要有一批专业的孵化器机构,提供创业培训、市场推广、技术支持等各种服务,帮助初
创企业快速发展。

还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引入创新
创业资源,促进集聚区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3.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便利的行政审批、商业登记等服务,简化办事流程,降低企业创业和运营的成本。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建设智能化服务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智能化的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企业和个人获取各类服务。

例如,可以
建设在线办公、电子商务、人才招聘等平台,促进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

5. 加强品牌建设:通过推广和宣传,提升服务业集聚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以组织举办各类展会、峰会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关注和参与。

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进驻集聚区。

6.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建设服务业集聚区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服务业人才。

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服务业人才和团队,提高集聚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通过以上思路和对策,可以加快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提升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重点要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重点要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重点要点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为了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许多地区开始兴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在规划和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一、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

交通设施要满足快速、便捷和低成本的要求,便于客户到达服务业集聚区。

通讯设施包括网络和电话等,要保证高速稳定的通讯,便于服务业的信息共享和互动。

供水和供电设施要保证充足可靠,避免因为基础设施的不足而拖累服务业的发展。

二、人才引进和培养现代服务业是高素质、高技能和高层次的产业,人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要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必须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

一方面要引进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服务业人才培训机构,提高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重点突出、特色明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突出特色,建立鲜明的业务和功能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定特色业务•打造特色商业形态•优化特色服务流程集聚区的特色不仅有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能提高服务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

四、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基础。

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用途等方面,引导和激励企业发展。

此外,可以建立服务业企业孵化器,对新兴企业提供孵化、咨询等全方位的支持,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保障。

五、生态环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友好区域。

当地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建立环境监管机制,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措施,保证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素,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突出和政策扶持、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才能够有效推进服务业的发展,提高集聚区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问题与对策王世进【摘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通过对目前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深度剖析,认为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不足、城市化滞后、需求不足、人力资本缺乏等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原则、途径与对策。

【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2(000)022【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徐州;对策【作者】王世进【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19一、引言徐州人口众多、环境优越、交通枢纽作用显要,具有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优厚条件。

2011年,徐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0亿元,环比增长13.5%,其中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是1440.06亿元,环比增长14.5%,居江苏省第一,增速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徐州市的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等行业逐步发展,近年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功能格局逐步优化,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对其他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

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产业特色鲜明、资源整合能力强、空间相对集中、服务集成、高效连通等特点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集聚区的建设有利于较高效率地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加强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的实现,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城市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较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机理与对策研究上,而对于类似徐州这样的省域边缘城市研究少之又少。

如程大中(2005)研究强调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魏巍、原毅军(2006)则以珠三角、长三角、渤海经济圈和东北工业基地为对象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将区域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分为了区域环境因素和产业特质环境;李娟(2010)提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因素包括了市场化程度、产业化、城市化、优秀人才和国际化水平几个方面;毕秀晶(2010)以上海为例,通过绘制三维图,分析了上海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空间特征及机理;刘斌(2012)则在分析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基础上,提出其“两轴三带多圈层“的空间集聚模式和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以徐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特征的分析,找出目前影响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主要问题,试图为徐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徐州现代服务业中大部分行业市场取向改革和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较慢,如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由于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很好地吸引外资及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现代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不能像制造业那样迅速改善,服务业总投资中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大大低于第二产业;城市化总体水平不高带来的城市规模偏小和居民对服务需求不旺等,都是影响徐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此外,土地和水、电供应的紧缺,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因素,也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集聚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1、市场化程度不足,缺乏动力市场程度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空间聚集。

徐州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如银行、保险、教育、医疗、保健、通讯等行业,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市场准入范围狭窄,将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拒之门外,有些领域甚至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也难以进入,其结果是国有垄断企业的既得利益得到保护,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丧失,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

此外,一些供不应求的行业、价格明显高出国际市场的行业,不仅服务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的成本效益也难以真实反映,加上2011年徐州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20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135元,较低的收入水平限制了居民消费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规模的扩大与规模。

2、城市化滞后,缺乏需求基础现代服务业集聚有两个特点,一是绝大多数服务产品,其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即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二是要求最低的聚集效应,即人口须达一定规模,服务企业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95年全球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2011年年徐州城市化率为53%,未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说徐州目前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应达到的水平。

此外,徐州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偏低,服务市场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技术市场、物资市场、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等缺乏统筹规划和促进其发展的体制、政策和法制环境,也影响着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的水平。

3、制造业粗放式扩张,导致生产型服务需求不足徐州长期以重工业与机械制造业为主,但其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含量低,对第三产业需求不旺。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赖于物流与营销、研发与人力资源开发、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与金融保险服务、财务法律中介等生产型服务需求的拉动,它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链条上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分工、分离与专业化,因此徐州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制造业刺激生产性服务需求未能更好地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

4、人力资本缺乏,科技落后现代服务业集聚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与科技的支撑,而徐州相对于苏南、苏中的城市水平、地理位置都存在着明显的劣势,尽管徐州拥有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多所大专以上院校,但是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去经济基础比较好,收入比较高的苏南城市,这些问题导致徐州人才严重缺乏,没有人才与技术的支撑,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显得举步维艰。

三、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原则与途径结合徐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坚持与布局规划相结合。

坚持规划先行,增强规划的严肃性,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形成层级结构分明、功能完整突出的服务业空间布局架构。

其次,坚持与优势资源相结合。

充分挖掘和发挥徐州人文、旅游和制造业三大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旅游、物流、文化和社区服务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金融、会展和信息服务等具有市场潜力的服务业。

再次,坚持与品牌工程、项目建设相结合。

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走特色之路,错位发展,力争形成相对优势,培育特色品牌。

要以服务业重大项目为载体,特别要加快推进产业带动性强的功能性项目建设,发挥导向性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增设类。

对已经国家、省和市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动漫、商务、设计、软件、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园区(基地、中心),增设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是改造类。

对中心城区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老建筑物保护开发,且已初步形成集聚规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通过规划指导,设立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是提升类。

对通过市场整合、信息化改造、电子商务、功能完善等提升服务功能的集聚区,通过规划指导,设立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四是培育类。

通过制定规划,培育一批产业基础好、功能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设立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根据以上原则与途径,徐州现代服务业发展将沿着正确的轨道有序健康地发展,结合各个产业特色,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的空间耦合多样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

四、发展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对策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加强规划引导。

徐州要安排一定的人力、财力,从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地编制本地区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点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要着重围绕徐州重点打造的六大现代服务业和七种集聚区基本形态,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楼宇经济的发展,适应产业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宽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和专业门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促进一批中介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依托高速铁路、城际列车和空港建设,形成立足本市、服务周边、辐射淮海经济区的商务服务体系。

徐州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无论是发展数量上还是区内企业的规模层次上,与苏南苏中兄弟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徐州市拥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仅占全省总数的2.3%。

各地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工业还有较大差距,亟需提高这方面的认识程度和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2、不断完善,扩大辐射要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功能。

徐州要进一步加强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各项服务配套功能,大力提升集聚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如徐州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加大自己对周边省份的辐射能力,发展物流及服务外包业,目前徐州已经具有徐州软件园、淮海综合物流基地、香山物流园与八里国际家居博览中心等四个物流业集聚地。

3、政策倾斜,优化环境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必要的扶持,提升集聚区建设和项目运作的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徐州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建设问题,连续多次召开政府工作会议,并与2011年3月出台《徐州市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对集聚区建设给予优惠条件与政策倾斜,为徐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4、吸引外资,科学发展要强化招商引资。

要紧紧抓住国内外资本加快向服务业领域转移的有利时机,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导向,按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关联性较强的企业入驻。

例如,徐州已经形成了6个初具规模的生产性服务型集聚区,具体是邳州大蒜批发交易市场、丰县木业市场、新沂农副食品批发交易市场、睢宁科技创业园区、江苏盛联科技创业中心等。

【参考文献】[1]程大中等: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3).[2]魏巍、原毅军:中国区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3]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2).[4]毕秀晶等:上海现代服务业外资企业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0(1).[5]刘斌: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