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

合集下载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汇总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汇总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
温室效应:大气中各种微尘和二氧化碳成分的存
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 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这 种现象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阳伞效应:大气中微尘和二氧化碳的增加,犹如
在阳光下撑了一把伞,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二节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2019/2/15
1
太阳辐射虽然是地球上的主要能源,但因为大气本 身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而水、陆、植被等地球表
面(又称下垫面)却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经转化供给
大气,从这个意义来说,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能源。为 此,在研究大气的热状况时,必须了解地面和大气之间 交换热量的方式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2019/2/15 10
项目 辐射类型
长波辐射 漫射辐射
太阳辐射 平行辐射
大气本身的长波辐射
散射作用
考虑
不考虑
不考虑
考虑
2019/2/15
11
1.4 大气逆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
1.4.1 大气逆辐射和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指向地面的那一部分称大 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是向上的;
大气辐射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2019/2/15
2
一、地面、大气的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
1.1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45%反射掉)转变为 热能后,使地面增温,然后日夜不停的向外放射辐射, 这就是地面辐射。 宇宙中的任何物质,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 都能放射能量。

大气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24%)但能强 烈的吸收地面的辐射,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 它也日夜不停的向外放出辐射,叫大气辐射。

江苏小高考地理复习必修一

江苏小高考地理复习必修一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结构:地球 月球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的普通性: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光照条件一直稳定 外部条件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形成了适宜的温度范围,使地表的水多以液态存在 ;自身条件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并经过长期演化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生存的大气层;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成原始海洋充足的水分;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向地球提供巨大能量,维持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波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气候产生影响,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特定关系;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如图所示: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由于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的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区时计算: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西—”;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从天文意义来看,夏季就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季则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一年中,地球上昼夜长短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4、地球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一个圈层;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主要特点,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地表形态的变化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建隧道地质构造向斜:岩层下弯、中心岩层是新岩层――有水断层:岩层错位――大型工程避开断层注意:背斜成山:岩层上拱,形成山岭――内力作用背斜成谷: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外力作用向斜成谷:岩层下弯,形成谷地――内力作用向斜成山: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结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外力作用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大气受热过程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下列图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此即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太阳照大地太阳短波辐射、大地暖大气地面长波辐射、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如图所示,近地面空气受热引起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空气冷却引起气流下沉运动;空气上升使高空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起;空气下沉使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下凹陷;高空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导致近地面气流上升处气压下降,等压面向下凹陷,近地面气流下沉处气压升高,等压面向上凸起;近地面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特别指出的是: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原来受热均匀时的增加或减小,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竖直方向上的大气运动:高温上升,低温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水平运动方向:高压吹向低压.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所示;4、气压带与风带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所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图所示;一般地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地区的气候呈季节性变化规律;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如图和下表所示;5、天气系统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冷锋 与 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部,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水汽在上升冷却过程中成云致雨;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以及 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暖锋 与 天气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在暖锋上,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地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雨过天晴;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准静止锋与天气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其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分类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控制气团气温 气压 阴晴 阴晴风 控制气团 气温气压 阴晴冷锋 暖气团 高 低 晴 阴雨 大 冷气团 低 高 晴 暖锋 冷气团 低 高 晴阴雨小 暖气团 高 低 晴6、水循环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a.联系四大圈层、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b.促进物质和能量交换;c.对生态、气候、地貌等产生深刻的影响;7、洋流 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洋流是指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气流气压状况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中心气流及天气状况实例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台风 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一般来说,从高纬流向低纬的即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即为暖流;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如图所示;具体见书本P62洋流对促进全球热量平衡、气候、渔场形成、海洋航运、海洋污染会产生影响,如下表所示;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知道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图所示;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地Array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同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例如,厄尔尼诺不仅给秘鲁带来灾难,而且还殃及世界其他地区;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在改造某要素时,应注意对其它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还要注意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如图: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热量 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位置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图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1、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①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会沿河或者沿海分布;高原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②交通线路尽量选择平原和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因素;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需要迂回前进;公路和铁路的布局和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2、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呈波动上升趋势,有人认为,地球气候已经进入最近1000年以来最为温暖的时期;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调整,也有施肥效应;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会不同地程度影响到全球和各地区社会经济地方方面面,如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的生产、主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人类居住环境与人类健康以及能源需求等;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结合实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①采猎文明阶段:土地数量的对于人类的影响不大,而土地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这一阶段,人类主要是通过适应自然环境来求得生存,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较小;②农业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但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③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用地的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越来越严重;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4、自然灾害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①旱涝:主要原因:天气异常,工业造成全球温室效应,森林植被覆盖率底,城镇规模快速扩张;危害:农业减产,污染加剧;②台风:主要原因: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是由热带大气内的扰动发展而来的;危害: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它们会导致城市、村庄、农田、道路、桥梁、公共设施等受损,甚至被吹到、冲毁,还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等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③寒潮:主要原因: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危害: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寒潮影响的范围大,而且多种灾害并发;④地震:主要原因: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危害: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 瘟疫;。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日珥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7、 天体系统的层次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地球与月球的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10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有液态的水地球内能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总星系 可见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地月系2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3、 太阳大气的分层结构由于光球层的亮度最大;我们平时看到是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呈玫瑰色..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黑子与年降水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2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3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4带电粒子轰击高纬大气;产生极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运动特点 1、地球的运动特点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绕转中心 假想的地轴 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长短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角速度 除两极外;各店均为15°/时 近一远七;近快远慢线速度 由赤道到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意义产生地方时;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五带2、赤道上的线速度是60°纬线的2倍3、地球自转方向4、黄赤交角及地球公转黄赤交角β: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5°..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移动..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 纬度数互余..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一地方时、区时与时区31、 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引起的时间不同称为地方时.. 1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2东早西晚:东边的地区比西边的地区较早看到日出;东边的地区时刻比西边早.. 3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所求地方时=已知一地的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2、 时区和区时错误!为方便不同地区进行交流;地球上以经度每150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错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错误!求所在时区的区号:区号=某地经度÷15 商取整数;余数>7.5°进一;<7.5°舍去 错误!求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中央经线度数=所在时区序号×15° 错误!已知某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区时:区时=已知区时±相隔的时区数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120°E 的地方时 3、日界线日期界线包括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⑴ 自然界线:即零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⑵ 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的、大体上沿180°经线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⑶ 新的一天的范围:零点所在经线向东到180°二、昼夜交替1、 昼夜交替的原因2、 晨昏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3、 判别晨线和昏线晨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入昼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入夜 4、 晨昏线的特点错误!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错误!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错误!晨昏线平分赤道地球不发光且不透明 地球自转 昼夜不断交替 周期24时 昼半球 夜半球 0°180° 180°错误!晨昏线只有在春分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错误!晨昏线在二至时与极圈相切错误!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的速度为15°每小时错误!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错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24时..三地转偏向力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3、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4、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三、地球公转的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总结1、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动;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2、太阳直射点在北南半球;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3、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4、昼夜长短的判断和计算方法1昼夜长短的判断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4②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③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④同一天;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夜长;等于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夜昼长..2昼夜长短的计算①昼长时数=错误!;②夜长时数=错误!;③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时间-12时×2=12时-日出时间×2;④夜长时数=24小时-昼长时数..5、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3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一年中;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两次;但是回归线上直射一次..3.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4、正午太阳高度计算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三、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四、光照图判读分析:1、侧视图:有南北两极2、夏至日6月22日光照图:太阳直射23.5°N 北极圈以内全为极昼现象3、赤道被等分成六份;因此两条相邻经线相隔30°;时间上相差两个小时..4、图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因此可以确定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56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根据地震波测定地球内部圈层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地震波 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横波 慢 固体穿过莫霍界面A 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B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快固体、液体、气体 分析:1、俯视图:只有一个极点2、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从45°E 到90°E 延顺时针..即:延顺时针方向;东经不断增加;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可以判断这是南半球3、南极圈内全为极昼;则此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光照图;全图被平均分成八份;相邻两条经线相差45°4、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弧AB 为晨线A 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弧BC 为昏线C 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为岩石圈;平均厚度100-110km 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7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等.. 岩浆岩:有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两种类型..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如页岩、石灰岩..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变质成片麻岩;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砂岩变质成石英岩;页岩变质成板岩..2.地壳的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分类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内外力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岩浆活动、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来使地表趋于平坦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和重力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分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边界类型类型地表形态生长边界板块张裂海洋海岭、海洋陆地内部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海沟、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或岛弧日本群岛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构造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地形倒置现象与人类生产关系示意图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气构造建隧道天然拱形;不易积水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成为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地垒:庐山、泰山、峨眉山、华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等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4侵蚀沉积流水作用冲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沟谷峡谷、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形成沙丘、黄土高原等冰川作用U型谷、角峰、刃脊北美五大湖、挪威新西兰峡湾冰碛物海浪作用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等沙滩第三节大气环境1.高度温度特点对流层地面到约12千米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剧烈;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此层平流层约12千米到约50千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稳定;有利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约50千米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关系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如多云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如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等..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是对流层大气受热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其他因素气象..8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②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3.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1-2-3所示..4.大气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越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减小风速..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95.气压带、风带由于高低纬获得的太阳辐射;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106.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南半球呈带状..地区东亚东亚季风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势力强寒冷干燥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温暖干燥夏季风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温暖湿润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势力强炎热湿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以分为干湿两季118常见的天气系统1冷锋、暖锋的特点与天气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准静止锋:持续性降水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判断冷暖锋的方法:1.看箭头指向2.看锋面坡度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12134.看符号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气 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北半球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上升顺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下沉南北球 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上升逆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下沉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暴发的寒潮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判断锋面气旋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确定风向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 向..如图中F、G 处为偏北风;E、H 处为偏南风..143.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图中F、G 点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度地区;而E、H 正好相反;故F、G 处气温比南面的E、H 处气温低;确定F、G 为冷气团;E、H 为暖气团.. 4.确定锋面性质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由此可确定锋面AB 是冷气团F 主动向暖气团E 移动形成的;为冷锋;CD 为暖锋..一般来说;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即“ 左冷右暖”.. 5 .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由上图中可知;气旋的右方低压槽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左方低压槽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 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冷锋与暖锋之间为暖气团控制..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水循环1、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水循环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2、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④塑造着地表形态..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措施① 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② 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③ 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不利行为: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二洋流1、寒、暖流的区分:①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②从流向看;一般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152、世界洋流规律记忆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如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如澳大利亚、秘鲁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 ②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如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的海水等;上升流形成的渔场;如秘鲁渔场秘鲁寒流..③海洋环境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的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④航海事业:顺风顺流可以提高航速;节省燃料..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化学演化 生命出现 生物演化16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恐龙灭亡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整体性的表现:1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3.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1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3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4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5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自然带: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地域分异有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2.北半球自然带与气候关系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大气逆辐射大小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大气逆辐射大小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大气逆辐射大小因素一、知识讲解影响大气逆辐射大小因素:(1)水汽多少。

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2)云层厚度。

云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3)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所以大气逆辐射与大气层垂直分布有关。

二、例题分析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东部气象观测点分布,其中民勤地区处于沙漠戈壁干旱区,凉州地区处于绿洲区,永昌地区和古浪地区处于山区,天祝地区处于祁连山高寒山区。

通过气象观测点研究发现,古浪地区气象观测点冬春季积雪深度最大。

受气温变化影响,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冬春季积雪日数呈减少的趋势显著。

据此完成1-3题。

1. 推测夜间降温最慢的观测点所处的地区是( )A. 永昌B. 天祝C. 民勤D. 凉州2. 研究发现古浪地区积雪深度最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光照B. 植被C. 地形D. 土壤3. 下列能反映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是( )A. 高山冰雪融水增加B. 土地盐碱化威胁加剧C. 春小麦可种植范围缩小D. 旱灾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答案】1. D 2. C 3. B【解析】1.从材料得知,永昌、古浪、天祝均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热量多,降温较快,夜晚气温较低,排除ABC。

凉州位于较低海拔绿洲区,植被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夜间降温最慢,气温较高,D正确。

2.根据图示,南部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较充足。

天祝光照最多,故光照不是古浪积雪厚度最大的原因,A不选。

图示区域植被覆盖最多的是绿洲,气候较温和,积雪较薄。

古浪、永昌、天祝均在山地,植被覆盖率较低,积雪较厚。

古浪南部是山脊,山脊的积雪滑落在山谷堆积,古浪位于山谷,所以积雪深度最厚,C正确。

土壤状况对积雪深度影响较小,D错误。

3.根据材料得知,区域内冬春季积雪日数减少,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量减少,那么高山冰雪融水量减少,A错误。

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加剧,B正确。

第三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讲义

第三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讲义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光的散射图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散射大气吸收19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潜热输送湍流输送23地面吸收47地面吸收10610100120114660大气和地面反射34第三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太阳辐射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地面辐射 。

任何物体表面温度高于0开尔文都会向外辐射能量。

温度越高,波长越 短 ,能量越 多 。

2.太阳辐射属于 短 波辐射;大气 辐射和地面辐射属于 长 波辐射;人体也可以向外辐射红外线,属于 长 波辐射。

3.大气的削弱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原因:云层对太阳辐射有 反射 作用。

反射 无 选择性(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

一般来说,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波长越长,越不易被散射。

因此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在大气中的穿透能力较 强 ,蓝色光穿透能力较 弱 。

) 大气热量收入: =166 大气热量支出: =166(3)举例:交通信号灯不用蓝色: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 散射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 散射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水汽多,云层厚,各色光均被 散射日出之前天已亮,日出之后天不黑: 散射 教室里、树荫下,无阳光处仍明亮: 散射朝霞晚霞、旭日夕阳呈橘红色: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角 小 , 太阳光穿透大气层距离较 长 ,波长较短的光均被 散射 ,只有红色、橙色光被散射较 少 ,投射到云朵及江面上也使其染成红色。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平流层中的 臭氧层 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尤其是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 紫外线 。

吸收 有 选择性。

(臭氧吸收 长 波辐射)4.大气的保温作用(1)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对流层大气中的 水汽和二氧化碳 对地面辐射有明显的吸收作用。

(水汽和CO2吸收 长 波辐射)(2)对流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之后通过 大气逆 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达到保温的作用。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1.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从()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答案】B【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上界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

所以这架飞机是从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如果美国东海岸有一艘油轮不幸失事,使原油泄入海中,下列渔场中最先可能受污染的是( ) A.舟山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D.秘鲁渔场【答案】B【解析】从距离和洋流的流动方向判断,该事故产生的油污会顺着墨西哥湾暖流北上,最先受污染的可能是纽芬兰渔场。

【考点】洋流3.当法国的埃菲尔铁塔21米处的气温为15ºC时,其塔顶部321米高处的气温约为()A.12ºC B.13.2ºC C.12.2ºC D.6ºC【答案】B【解析】随海拔高度上升,气温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ºC,塔顶321米与21米相差300米,温度相差1.8 ºC,塔顶的气温约为13.2ºC,选B项。

【考点】地形对气温影响4.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 A B.B C.C D.D【答案】D【解析】从图中各箭头方向及来源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

故选D。

【2】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A.辐射A减弱B.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D.D辐射增强【答案】D【解析】夜晚主要是通过地面辐射散热,而阴天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应好,所以气温高,而图中D代表大气逆辐射。

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5.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雾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使大气混浊并造成视程障碍的叫霾。

刚入12月,中国中东部大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

图为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雾霾笼罩时,图中()A.①将增强 B.②将减弱 C.③将减弱 D.④将增强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是()A.①B.③C.⑤D.②【答案】1.B2.C【解析】1.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雾霾笼罩时,图中①基本不变,A错误;雾霾笼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图中②将减弱,B正确;雾霾笼罩时,图中③大气逆辐射将增强,C错误;雾霾笼罩时,图中④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将减弱,D错误。

故选B。

2.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故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⑤地面辐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AD错误,C正确。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损失的热量有一定补偿作用,但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B错误。

故选C。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③-④-② C.②-③-④ D.①--④--②4.“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②B.①C.③D.④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3.D4.A5.C【解析】3.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获得热量后以地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①--④--②,D正确,ABC错误。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传统教学教案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传统教学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学校:年级及班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三第9节上课题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 必修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第2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4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每个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知道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能用图示说明大气受热过程;(4)知道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探究法分析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大气对整个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教学难点】1、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讲练法、讨论法。

【教具】小黑板【教学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引入新课(2分钟)情境导入:[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讲述新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刚刚过去的军训中,大家都非常辛苦。

那在军训的过程当中,同学们是比较喜欢阴天呢?还是晴天呢?[学生回答] 阴天![教师讲述] 为什么是阴天?[学生回答] 因为阴天比较凉快![教师讲述] 是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阴天的时候比较凉快呢?我们这节课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新的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3页,浏览课本43页的内容,同时观察图2-23,找出大气分为哪三个层,每个层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2.31学案

2.31学案

2010——2011年度高一学年上学期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制定人:商静雪审核组长:郭加英审核主任:时间:编号:08 第三节大气环境(一)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掌握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人类的关系。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能理解相关现象;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并运用原理指导生产、生活。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P43图2-23)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及状况的差异。

2.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仅千米。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容易成云致雨。

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3.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流以运动为主在22-27千米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

由于由于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

4.高层大气: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能反射无线电波。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P44)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和。

(1).选择性吸收;臭氧层中的臭氧和高层大气吸收波长较短的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线。

(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

2.地面辐射;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3.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它属于辐射。

4.大气逆辐射:射向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

5.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该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由向递减的主要原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地面辐射越。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是指,它使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与相一致。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例子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例子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例子大气逆辐射是指地面向大气发射的热辐射被大气吸收再向地面方向反射,增加地面温度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带来重要的气候问题,如城市热岛效应、隧道效应等,也有着很多的实际应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子来深入探讨大气逆辐射的相关知识。

一、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风格,它能降低建筑物内部的温度,节约能源,并减少空气污染。

其中,利用大气逆辐射原理实现控制夏季室内温度的技术十分重要。

常见的绿色建筑技术包括白色屋顶、智能遮阳系统等,这些技术都是通过反射太阳光和吸收热辐射来降低室内温度的。

例如,在炎热的夏季,白色屋顶能反射大部分的太阳光,避免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在房屋表面,减少了房屋表面温度的升高。

二、农业生产大气逆辐射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自然现象。

在黄河流域,受盐渍化土地的困扰,许多农民开始寻找利用大气逆辐射原理改善土壤的方法。

他们发现,通过夜间铺设黑色塑料膜,能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并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因为黑色吸热能力强,能吸收大气逆辐射反射回来的热辐射,把能量转化为热能,因此能够增加土壤温度。

而因为热能向下传导能力较差,因此在黑色塑料膜下方的土壤温度也能够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中也有很多利用大气逆辐射原理的实践。

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城市中的道路和建筑吸收了大量的热辐射,使得城市表面温度短时间内大幅度升高,并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造成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城市采取了类似于绿色建筑的做法,通过反射太阳光和吸收热辐射来降低城市表面温度。

例如,在洛杉矶市中心,城市规划者铺设了大面积的白色马路,并加设了绿化带和喷泉等水源,以达到产生微气候的效果。

这些措施可以反射太阳光,减少城市表面温度的升高。

总之,大气逆辐射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自然现象,不仅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方法和实践。

在未来,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大气逆辐射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大气辐射的作用

大气辐射的作用

大气辐射的作用
大气辐射的作用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刚好和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所以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是地面获得热量的重要来源。

由于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地面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一些,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这种大气的保温作用使近地表的气温提高了约18℃。

月球则因为没有象地球这样的大气,因而,致使它表面的温度昼夜变化剧烈,白天表面温度可达127℃,夜间可降至-183℃。

大气辐射的影响因素
大气发出的长波辐射与大气温度有关,与天空云量有关。

Paltridge发现云量每增加1/10,大气长波辐射就会增加6W/m2。

当天空全部被云遮蔽后,地面获得的辐射中,大约有30%是来自大气长波辐射。

在比较晴朗的天空,大气长波辐射也主要是由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及少量臭氧发射的。

当云量多,空气中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云量少,反射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多,地面辐射加强,大气辐射也跟着加强,大气逆辐射会随之减弱。

3.2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2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大气受热现象,如季节变化、城市热岛效应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地理教材中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章节,以及相关的图表、图片资料。

2.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等;地球仪或相关地理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

3.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准备笔记本,记录课堂重点内容。

通过过预习,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同时,他们也应该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对于气候形成和变化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在准备笔记本方面,学生们应该提前准备好一个合适的笔记本,以便在课堂上记录重点内容。

这个笔记本不仅可以用于记录老师讲解的关键知识点,还可以用于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通过记录和复习笔记,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预习教材和准备笔记本是学生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准备步骤。

通过这些准备,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并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从而更好地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引激趣本环节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氛围中。

首先,教师会播放一段关于地球大气层的短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后,大气层如何对太阳光进行吸收、反射和散射的过程。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6582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6582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
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特性:大气逆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层的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除此之外与云的
状况密切相关,但没有显著的日变化。

云量多,空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

简单理解就
是地面射出的光很容易被云反射回来。

空气洁净,云量少,被大气反射的太阳直接辐射少,大多射到地面,地面辐射加强,大气辐射也跟着加强,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关系.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
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特性:大气逆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层的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除此之外与云的
状况密切相关,但没有显著的日变化。

云量多,空气湿度大,大气逆辐射强。

简单理解就
是地面射出的光很容易被云反射回来。

空气洁净,云量少,被大气反射的太阳直接辐射少,大多射到地面,地面辐射加强,大气辐射也跟着加强,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