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胎儿出生缺陷诊疗常规简述
常见胎儿出生缺陷诊疗常规简述
常见胎儿出生缺陷诊疗常规第一章常见染色体异常第一节21三体综合症(T 21)21三体综合症(Trisomy 21 syndrome)又称先天愚型或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e),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1/700,John Langdon Down在1866年首先对其进行描述,随着核型分析技术的诞生,Lejeune等1959年证实该病是由于多出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引起。
【病因和发病机理】21三体综合症的病因是额外增加了一条21号染色体。
标准型21三体综合症占94%(图1a),大多以散发病例出现,额外的21号染色体来源于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其中90%-95%起源于母亲,这种不分离3/4发生在减数分裂I期,1/4发生在减数分裂II期,另3%-5%起源于父亲,与起源于母亲的减数分裂错误相反,这种错误1/4发生在减数分裂I期,3/4发生在减数分裂II期。
易位型21三体占21三体综合征的4%,有一条21以易位的方式接到D 组(13、14、15号)或G组(21、22号)染色体上(图1b),因此在记数时,该类患者染色体总数为46条,以14、21易位最常见。
易位型21三体中,3/4为新发生,即双亲核型正常,而1/4为家族性或遗传性,其双亲中有一方为涉及21号染色体的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这类夫妇产生易位型21三体胚胎的理论概率为1/6。
嵌合体型21三体占2-3%,通常起源于有丝分裂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患者体内部分细胞为46N,部分为47N,+21。
ab图1 21三体综合征核型。
a. 标准型,三条21号染色体各自独立存在,染色体总数47条;b. 14/21易位型,其中一条21号染色体与一条14号染色体相连接,染色体总数46条。
孕妇年龄与21三体综合征的关系已被肯定,两者呈现正相关,孕妇年龄越大,21三体的发生率越高,见表1。
年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35岁以上孕妇尤为明显,然而只与母方起源的21三体有关,研究表明,21号染色单体之间重组率降低可能造成减数分裂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高龄则使这种可能性加大。
胎儿异常诊疗常规
胎儿异常诊疗常规一、巨大胎儿【概述】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者,称为巨大胎儿。
【诊断要点】1. 临床表现(1)病史:有巨大儿分娩史、妊娠期糖尿病等。
(2)腹部检查:腹部明显膨隆,宫高超过第90百分位数以上。
腹围大。
2. 辅助检查 B型超声:胎头双顶径、头围和腹围超过同孕龄的第90百分位数以上。
【治疗方案及原则】1. 妊娠期检查发现胎儿大于孕龄者,应进行口服糖耐量检查。
2. 对孕妇进行饮食指导,建议进行适当的活动。
3.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孕39周后根据胎儿成熟度、胎盘功能及糖尿病控制程度,择期引产或行剖宫产。
4. 胎儿体重≥4500g者,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
5. 胎儿体重≥4000g、产程进展异常者,剖宫产终止妊娠。
6. 阴道分娩时,应注意肩难产。
二、胎儿生长受限【概述】小于胎龄儿是指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同孕龄同性别胎儿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第10百分位。
或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
低出生体重儿被定义为胎儿分娩时体重小于2500g.【诊断要点】1. 宫高测量宫高、腹围值连续3周测量均在第10百分位数以下。
2. HC/AC,BPD,羊水量及胎盘成熟度。
3. 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脐动脉血流速S/D比值>同孕龄第95百分位数,可作为血流异常标淮。
脐动脉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或倒置【治疗方案及原则】1. 产前处理(1) 避免FGR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并避免应用对胎儿生长有影响的药物。
(2)左侧卧位,可以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
(3)补充营养。
(4)药物治疗:1)子宫平滑肌松弛剂: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硫酸镁。
2)中药治疗。
2. 终止妊娠的指征(1) 接近预产期,原则上分娩时间不超过预产期。
(2) 妊娠<37周,治疗期间胎儿体重增加不明显,且伴有胎儿监测试验异常,如羊水过少、低生物物理评分、胎心监护异常。
3. 分娩方式的选择(1) 阴道分娩:适用于有终止妊娠指征,无明显胎儿窘迫表现且无明显头盆不称及严重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者。
儿科高危新生儿的诊疗常规
儿科高危新生儿的诊疗常规高危妊娠包括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婴儿两个方面,高危因素有可能是固定或者是动态的。
存在高危因素的胎儿和新生儿不是所有都出现疾病,只有一部分出现相应的疾病,但是,高危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远远高于正常新生儿。
另外高危因素的出现,可能出生后立即表现出来,某些疾病在出生之后数日方能表现出来,故对高危儿的监测不仅在产前和生产之中进行检测,生后继续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
一、病因孕妇年龄>40岁或<16岁,孕周<37周或者>40周。
新生儿出生体重<2.5kg或者>4kg,新生儿Apgar评分1min <3分,5min<7分。
既往有异常分娩史、死胎、死产、流产史;孕期有异常情况,妊娠早期有出血,并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疾病;母亲有不良嗜好,抽烟或者酗酒,有吸毒史。
1.胎儿方面的问题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宫内发育迟缓,过期产,胎心频率和节律异常;小儿脐带脱垂,脐带绕颈、打结。
出生体重与妊娠周龄有偏离者;多胎妊娠,两次妊娠间隔小于半年者;有剖宫产者,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新生儿有贫血或窒息。
2.新生儿方面的问题持续性或者进行性的呼吸窘迫、发绀、呼吸节律不整、反复呼吸暂停;心律异常;全身苍白水肿,出生24h内出现黄疸;神志异常伴有反应差,惊厥;体温不升,面色发灰,不吸吮;严重先天畸形,例如先天性心脏病、食管气管瘘、膈疝等疾病。
3.分娩过程中的问题剖宫产儿,先露异常,臀位,横位,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术,宫缩无力滞产。
羊水过多或过少,胎盘脐带有畸形者。
孕产妇有感染,胎膜早破超过24h者,新生儿有感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生产过程中的高危因素,如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产程异常。
4.其他方面(1)既往史异常妊娠史,胎儿畸形、新生儿死亡和血型不合。
(2)异常生产史难产史,阴道难产史,臀位分娩史。
(3)孕产妇本人及亲属中有遗传病史,孕产妇暴露于物理化学因素或者服用致畸药物。
出生缺陷诊断流程规定
出生缺陷诊断流程规定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就已经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
这些缺陷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的相互作用引起。
为了能够准确、及时地诊断出生缺陷,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诊断流程规定至关重要。
一、诊断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出生缺陷诊断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常规的超声检查、唐筛、无创 DNA 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初步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孕妇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孕期用药情况、接触有害物质情况等。
这对于判断胎儿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孕妇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生,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二、临床检查(一)新生儿外观检查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会立即对其进行外观检查。
这包括观察新生儿的头面部、五官、四肢、躯干等部位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
例如,检查头颅是否有畸形、眼睛是否对称、耳朵是否有异常、手指和脚趾的数量和形态是否正常等。
(二)体格检查除了外观检查,还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测量新生儿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指标,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
检查心肺功能、腹部器官、神经系统等是否存在异常。
三、影像学检查(一)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孕期,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胎儿的器官结构、形态和发育情况,如心脏、脑部、脊柱、腹部器官等。
出生后,也可以对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X 线检查对于某些骨骼系统的缺陷,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脊柱侧弯等,X线检查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帮助诊断。
(三)磁共振成像(MRI)在必要的情况下,如怀疑脑部或神经系统存在复杂的缺陷时,MRI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四、实验室检查(一)染色体检查对于存在明显发育异常、多发畸形或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新生儿,需要进行染色体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等。
(二)基因检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一些单基因遗传病或遗传性代谢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明确诊断。
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
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出生缺陷是一种发生在胎儿或新生儿的先天性异常,它不仅对患儿本身造成了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达到4~6%,这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患儿需要得到诊断和治疗。
因此,建立完善的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出生缺陷的诊断出生缺陷的诊断通常需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技术检测和生化检验等手段。
目前,主要的诊断手段包括超声检查、核磁共振、X 光检查、血液检测和基因检测等。
其中,超声检查是最常见的一种诊断方法,它可以通过探头将超声波传到人体内部,产生回波后通过电脑分析图像来确定是否存在缺陷。
二、出生缺陷的管理有效的出生缺陷管理需要在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诊断体系,制定规范的诊疗流程,将关键的诊疗设备引入到医院,并培养专业的医疗人员。
其次,应该加强对患儿家庭的心理疏导和咨询,同时,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最后,应该加强对患儿康复的关注和指导,制定恰当的康复计划,并探索各种恰当的康复手段。
三、出生缺陷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的出生缺陷管理制度,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婴幼儿保健工作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医疗机构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建立适合本机构诊断和管理的模式,同时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
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等应该积极参与,发动社会爱心力量,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出生缺陷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将会不断更新和完善。
例如,近年来出现了基于胎儿DNA的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在不伤害胎儿的情况下,准确判断胎儿是否存在缺陷。
另外,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将来可能实现对患儿基因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从源头上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
最后说一下,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出生缺陷工作制度
出生缺陷工作制度一、背景介绍出生缺陷是指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器官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为了保障婴儿的健康,各国纷纷实施了出生缺陷工作制度,通过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促进出生缺陷的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提高婴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制度目标出生缺陷工作制度的目标是全面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并保障出生缺陷患儿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健康权。
三、筛查与诊断1.健康教育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应加强孕前健康教育。
向妇女普及科学的孕育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妇女在计划怀孕前,应事先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2.孕期筛查妇女怀孕期间应接受定期体格检查和产前筛查,包括羊水穿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以尽早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产前确诊通过超声波、羊水细胞学检查、基因检测等技术手段,对疑似患有出生缺陷的胎儿进行进一步确诊,提供科学的医学建议。
四、治疗与康复1.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确诊的患儿,应由多学科的专业医疗团队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儿科、康复医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人员,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康复疗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出生缺陷,采取相应的康复疗法。
如物理疗法、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促进患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五、支持与保障1.政府支持各国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出生缺陷工作制度和政策体系,加大对出生缺陷预防与治疗的投入,提供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
2.医疗机构支持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为出生缺陷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可以承担起宣传教育、康复服务、家庭支持等角色,为出生缺陷儿童和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
六、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出生缺陷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解决方案,促进全球出生缺陷工作的发展。
10个出生缺陷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原则
出生缺陷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原则1.无脑畸形(1)临床表现:无脑畸形(Anencephaly)是以颅骨穹隆及其覆盖的皮肤和脑的全部或部分缺如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
应排除无头畸形和积水性无脑。
无脑畸形患儿主要表现为颅骨穹隆(包括枕骨、顶骨、额骨)缺如,覆盖颅骨的皮肤缺如或存在;大脑半球或额叶缺如,脑干和小脑裸露;头顶平坦,颅面比例失调,由正常的2:1变为1:2或1:3;患儿眼珠突出,眼距宽,低位耳,呈“蛙样”面容。
无脑畸形的缺损可以前至眉弓,后至枕骨大孔,称全无脑畸形;但也可以范围较小,只在头顶部出现一个较小的洞,称部分无脑畸形;有时,前至头颅,后至脊柱部分或全部均未闭合,称为颅脊柱裂。
一般为死胎/死产或出生后不久即死亡,不可能存活。
产前自妊娠16周即可根据B 超和孕母血清或羊水甲胎蛋白测定做出诊断。
出生后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做出诊断。
(2)发病原因:1)怀孕早期感冒、发烧妇女在怀孕早期,患一般感冒不会造成胎儿脊柱裂或无脑畸形,而发高热时则有这种可能。
一般感冒并不发热,或只有轻度发热,伴有细菌感染、病情加重时可有高热现象。
发热对胎儿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妊娠13~26天有高热史,易发生脊柱裂或无脑畸形。
因此,在怀孕早期有过发热史的孕妇应做产前B超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2)怀孕早期接触放射线妇女怀孕早期一般因诊病接触过放射线检查,不会造成胎儿神经管畸形。
但大剂量放射线对胚胎发育会有不良影响,可以引起胚胎死亡或发生各种类型的出生缺陷,其中包括无脑畸形。
胎盘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放射线的感受能力不同,受孕后第18~20天接受X线照射可导致孕卵死亡。
受孕后第20~50天,如受到较大剂量照射可造成严重畸形;孕后50天虽不诱发畸形但也会使胎儿发育迟缓。
孕早期更应避免X线照射腹部。
3)怀孕早期服用某些药品妇女在怀孕早期患病吃过药,一般不会引起胎儿神经管畸形,但是如果服了大量的抗肿瘤药(氨甲喋呤巯基嘌呤)、激素类药(如强的松)、抗惊厥药(苯妥英钠)等,可能引起胎儿脊柱裂和无脑畸形。
常见出生缺陷的分类
通过围孕期补充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是否能降低NTD的初次 发生?
叶酸用药最大剂量 (> 1 mg, 如:4 mg) 不适于大样本人群或 缺乏医疗监控的情形下应用。
因此引出的问题:生理剂量(< 1 mg)的补充是否有效?围孕 期多种维生素的补充,可能出现的其它作用?
维生素B12的作用— 为分解同型半胱氨 酸提供辅酶
叶酸的作用—— 为分解同型半胱氨酸的 物质5-甲基-四氢叶酸 提供基础原料
维生素B6的作用—— 为分解同型半胱氨酸 提供辅酶
我国育龄妇女的叶酸营养状况如何?
总的来讲,我国育龄妇女体内叶酸缺乏的现象是比较普遍
妇女怀孕后,母体子宫、胎盘的增长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对 叶酸的需要量还会增加, 越接近怀孕后期越容易缺乏叶 酸,使得怀孕妇女体内叶酸缺乏更加普遍。
遗传因素
染色体结构异常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母体营养状况 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不良影响
围孕期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预防和降低微量营养素缺乏引起的出生缺陷
明确致畸的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异维甲酸(Isotretinoin)
(ACEI) 乙醇(Alcohol) 氨基喋呤Aminopterin) 雄激素 (Androgen)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氯化联苯(Chlorbiphenyl) 双香豆素(Coumarin)
提纲
出生缺陷定义及分类 我国出生缺陷概况 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 出生缺陷的预防 神经管畸形的预防 围孕期补充含生理剂量叶酸的复合维生
素片对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
出生缺陷定义
定义:出生缺陷主要是指胚胎或胎儿先天结 构或功能异常,可以是发生在消化道、心血 管、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肢体的结构异常, 也可以时先天性代谢异常。
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
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现代医学的进步为胎儿出生缺陷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为了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发展,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和运作机制。
一、出生缺陷的定义和分类出生缺陷指婴幼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的某个阶段出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
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出生缺陷可以分为遗传性、环境性和多因素综合性出生缺陷。
遗传性出生缺陷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引起,环境性出生缺陷则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多因素综合性出生缺陷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出生缺陷诊断的意义早期的出生缺陷诊断可以提供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机会,有助于预防或减轻出生缺陷对儿童、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及早进行出生缺陷的诊断还可以为家庭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和适应婴幼儿的特殊需求。
三、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的构建为了建立有效的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国家应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出生缺陷诊断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
相关部门应制订细则和操作规范,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2.专业团队的建设建立由医生、遗传学家、儿科专家、心理学家等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出生缺陷诊断团队。
他们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和咨询服务。
3.诊断技术的提升加强对出生缺陷诊断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包括但不限于超声波检查、遗传学检测、羊水穿刺等技术的改进,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统一的出生缺陷诊断信息系统,用于收集、管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出生缺陷的监测和预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5.宣教和咨询工作的加强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科普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出生缺陷诊断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妊娠期保健和遗传咨询的重要性。
四、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的运作机制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筛查和诊断通过对孕妇进行问询、实验室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筛查出存在出生缺陷风险的妊娠。
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
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正文】近年来,出生缺陷问题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婴幼儿的健康与权益,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出生缺陷的定义和分类、制度的目的与重要性、管理流程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出生缺陷的定义与分类出生缺陷是指在胚胎期或胎儿期内形成的、对婴幼儿身体结构或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的异常情况。
根据缺陷类型,可将其分为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两大类。
结构性缺陷主要指形态结构的异常,如唇腭裂、心脏缺损等;功能性缺陷则是指生理功能的异常,如听力障碍、智力低下等。
二、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的目的与重要性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及时、准确地诊断出婴幼儿潜在的出生缺陷,并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以减轻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负担,促进其全面发展。
该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干预:通过诊断管理制度,可以尽早发现和干预出生缺陷,为婴幼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机会,减少缺陷造成的长期影响。
2. 资源分配:通过对出生缺陷的诊断与管理,可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
3. 家庭支持:该制度不仅关注婴幼儿本身,也重视对家庭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应对和克服困难,提高家庭整体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三、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婴幼儿筛查、确诊评估、综合干预等环节。
具体步骤如下:1. 婴幼儿筛查:通过新生儿、婴幼儿的常规体格检查、听力筛查、代谢病筛查等方式,初步筛查出生缺陷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2. 确诊评估:对筛查出的高风险患儿进行进一步的系统评估和检测,包括影像学检查、遗传学检测、生化检验等,以确立出生缺陷的诊断和病因。
3. 综合干预:根据确诊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干预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药物干预、心理支持等,旨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四、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出生缺陷诊断管理制度在我国得以建立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 诊断技术不完善:有些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技术还不够成熟和准确,致使一些潜在疾病无法及时发现和干预。
出生缺陷诊断
脑膨出
由于在胚胎发育时神经管的前端未完全闭合所致,脑膜及 脑组织从颅骨的缺损处疝出。
临床特征:在颅骨缺损处向外突出的含液体及脑组织的囊。 囊可发生在头颅中线从鼻根部至后枕部的任何部位,有 时也可见于偏离中线的其它部位。囊肿的大小可小如乒 乓球,也可大如儿头,甚至更大。其表面通常都覆盖有 完整的皮肤及头发,但有时头皮被撑破而露出脑膜。在 病变处能摸到颅骨上有个洞。有些患儿可合并脑积水; 由于脑组织疝入囊内,许多患儿头围缩小,表现合并小 头畸形。
不同胎龄头围参考值
孕周 26 28 30 32 34 38 40 42
头围(cm) 24.0 25.6 27.6 29.6 31.4 34.3 35.1 35.1
小头畸形
胎儿期脑组织发育异常、脑容量过小
临床特征:小头畸形儿出生时头小,生后生长缓慢。前额常向后
倾斜,颅骨骨缝小。小头畸形儿的头围常小于同龄、同性别儿童 头围均值减3个标准差
色素痣
是一种由于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色素发育异常所导致的畸 形。
临床特征:色素痣表现为皮肤上深棕色或黑色形状不规 则的斑块,表面皮肤多较粗糙。皮损小者直径数毫 米,大者可覆盖体表的大部,可为单个或多个。有些 皮损表面可有异常毛发。 有些婴儿出生时背部、臀部或身体其它部位可见 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楚的兰色斑块,不高出皮肤, 表面皮肤不粗糙,这称为“兰斑” 。有时体表可见棕色 斑块,表面不粗糙,不高出皮肤,称为“咖啡斑” 。
裂可仅在一侧,也可同时出现在两侧
唇裂伴腭裂
胚胎期鼻前部与上唇侧面组织未闭合的同时两侧 上腭组织也未融合所造成
出生缺陷诊断制度
出生缺陷诊断制度
出生缺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到各个系统各个器官,部分缺陷出生时通过临床观察即可诊断,但有些则必须借助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辅助检查才能确诊。
为提高出生缺陷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制定出生缺陷诊断制度。
一、市级和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出生缺陷诊断专家组,成员
由产科、儿科、外科、病理科、B超等相关专业组成,负责辖区内出生缺陷病例的诊断。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监督和
管理;协调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出生缺陷诊断制度。
三、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出生缺陷应根据出生缺陷的临床特征
进行诊断,对体表可见的或非体表可见的出生缺陷,应根据出生缺陷的描述要点详细描述记录并填写《医疗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上报,对不能确诊的病例应提交辖区妇幼保健院,由保健院提交本地区出生缺陷专家组进行讨论诊断,或提交上级出生缺陷诊断专家组协助诊断。
四、乡级及社区卫生人员发现并诊断的出生缺陷,应填写《医疗
机构出生缺陷儿登记卡》上报,对不能明确诊断的出生缺陷应上报至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由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组织人员根据收集的资料或入户调查,做出诊断。
对不能确诊的病例应提交上级出生缺陷诊断专家组协助诊断。
五、村级监测人员无出生缺陷诊断资格,对发现的可疑出生缺陷
病例,要将婴儿及婴儿母亲信息上报至本乡卫生院监测人员,由乡级监测人员负责调查,作出诊断。
六、经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胎儿异常或实施治疗性引产的出生缺陷应由具备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诊断。
七、在明确出生缺陷诊断的同时,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咨询。
新生儿出生缺陷概述
玛卡
玛卡 富含高单位营养素体滋补强身功用食用体力充沛、精神旺盛疲劳觉; 玛卡并且能促进新陈代谢、抵抗压力并提升类及物性能力 育力及乳汁分泌并能消除更期障碍、减缓化、增进脑力、不孕症、性冷淡、阳痿等都能有好的作用。
第11页/共22页
富锌富硒
硒的含量一方面决定于精浆中前列腺分泌物的状态,也决定于精子的数量,而且硒过少与精子畸形有一定的关系 硒具有与胰岛素相似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多食含硒食物,可防治妊娠期糖尿病 实验发现低硒影响男性的生育力,高硒和低硒均对精子数量和活力有副作用。Vzine给9例少、弱、畸精子症男性同时补充硒和维生素E,6个月后发现硒、维生素E、精子活力、精子活率以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都显著提高,但停药后又降回原水平,呈补充依赖性。
第8页/共22页
维生素D3
维生素D3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孕妇的主要作用是增强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能力,预防少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维持骨骼的强壮,缓解关节的疼痛,一般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5μg,备孕、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应当增加1倍左右的摄入量!
第9页/共22页
牛磺酸
牛磺酸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氨基酸。牛磺酸促进大脑生长发育,并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牛磺酸有增强宝宝头发强度、促进头发生长细胞增殖等功能。
第12页/共22页
流行病学:
据美国MAPCH OF DIMES基金会200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193个国家的出生缺陷发病率39.7%—82.0%。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家。在我国,2001年至2006年卫生部的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显示,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有多达80万至120万先天残疾儿出生,现在是156万。
第17页/共22页
出生缺陷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实施方案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身体或智力上的缺陷。
这些缺陷可能由遗传因素、疾病或环境因素等引起。
出生缺陷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综合性的出生缺陷实施方案,以促进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早期筛查与诊断早期筛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对新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的风险评估和筛查。
常见的早期筛查项目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筛查等。
这些筛查项目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和检查,尽早发现患者的疾病风险,为早期治疗打下基础。
早期诊断是指在婴儿出生后尽早确诊其缺陷情况,以便进行及时治疗和康复。
常见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基因测序、医学影像学、生化检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患者的遗传基因、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指标的检测,帮助医生尽早发现、确诊患者的缺陷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综合治疗方案1. 遗传咨询与干预:对于一些遗传性出生缺陷,遗传咨询和干预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遗传咨询,帮助家庭了解患者的遗传风险,并提供合适的遗传咨询和遗传学支持,以帮助家庭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和咨询,进行遗传咨询和干预。
2. 多学科协作:出生缺陷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儿科、遗传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
多学科协作可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出生缺陷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或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个体化治疗:出生缺陷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缺陷类型和程度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因此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三、康复与辅助设施1. 提供适应性辅助设施:对于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我们可以提供适应性辅助设施,如轮椅、助听器、辅助通讯设备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改善生活质量。
胎儿生长发育异常—胎儿先天畸形
胎儿先天畸形是指由于内在的异常发育而引起的器官或身体某部位的形态学缺陷,又称为出生缺陷。
在围生儿死亡中占第一位,出生缺陷发生的顺序为:无脑儿、脑积水、开放性脊柱裂、脑脊膜膨出、腭裂、先天性心脏病、21三体综合征、腹裂及脑膨出。
1.无脑儿:最常见,女胎比男胎多4倍。
腹部检查时发现胎头较小,阴道检查时可扪及凹凸不平的颅底部。
应注意与面先露、小头畸形、脑脊膜膨出鉴别。
B超下见不到圆形颅骨光环。
无脑儿的垂体及肾上腺发育不良,故孕妇尿E3值较低,羊水中甲胎蛋白值较高。
无脑儿无存活可能,一经诊断应引产。
2.脊柱裂:属脊椎管部分未完全闭合的状态。
孕18周是B超发现的最佳时机,孕20周后表现明显,严重者应终止妊娠。
3.脑积水:指脑室内外有大量脑脊液蓄积于颅腔内,致颅缝明显变宽、颅腔体积增大,常常压迫正常脑组织。
脑积水常伴脊柱裂、足内翻等畸形。
脑积水可致梗阻性难产、子宫破裂、生殖道瘘等,对母体有严重危害。
腹部检查见胎头宽大,头位时跨耻征阳性。
B超示:孕20周后,脑室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中线至颅骨内缘距离>0.5;胎头周径明显大于腹周径,颅内大部分被液性暗区占据,中线漂动。
处理时以母体免受伤害为原则。
4.联体儿:极少见,系单卵双胎所特有的畸形。
分为相等联体儿和不等联体儿,B超诊断不困难。
处理原则:一旦发现应尽早终止妊娠,以不损伤母体为原则,若为足月妊娠应行剖宫产。
出生缺陷及干预
第5页/共40页
3.出生缺陷所致的寿命损失严重 匈牙利一份研究显示,出生缺陷致寿命损失最为严重,其次才是肿瘤和心血管疾病。
第6页/共40页
危害影响个人的一生---健康身体影响一个家庭---家庭幸福影响一个社会---社会和谐
第7页/共40页
出生缺陷的分类
出生缺陷分类方法较多,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实方案》要求的出生缺陷统计为23类
第27页/共40页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一级预防中的优势:政策支持;具有健全的服务网络;有以社区和人群服务的工作基础;服务对象为育龄妇女;有基本的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具体干预措施:宣传倡导; 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营养素补充。
出生缺陷 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结构、功能、代谢或行为异常的一类疾病。先天畸形 是指胎儿发生身体结构的异常,既有大体的异常,也有细微的异常。出生前后发现,诊断相对较易。如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多指等。
概念
第1页/共40页
出生缺陷
第4页/共40页
2.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着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逐渐得到控制,导致婴儿死亡的疾病谱也发生改变。美国 1998 中国 2002婴儿死亡率为7.2‰ 婴儿死亡率为29.2‰ 其中出生缺陷占22.0% 其中出生缺陷占16.5% 居死因第1位 居死因第1位
二、干预措施的分类(根据成本效果)
第26页/共40页
低成本高效果的措施
(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风疹疫苗接种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症(地方性克汀病) 围孕期增补叶酸等多种维生素预防神经管畸形计划生育,选择在35岁以前生育,降低先天愚型的发生风险 降低职业危害、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服用致畸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胎儿出生缺陷诊疗常规第一章常见染色体异常第一节21三体综合症(T 21)21三体综合症(Trisomy 21 syndrome)又称先天愚型或唐氏综合症(Down syndrome),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为1/700,John Langdon Down在1866年首先对其进行描述,随着核型分析技术的诞生,Lejeune等1959年证实该病是由于多出一条额外的21号染色体引起。
【病因和发病机理】21三体综合症的病因是额外增加了一条21号染色体。
标准型21三体综合症占94%(图1a),大多以散发病例出现,额外的21号染色体来源于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其中90%-95%起源于母亲,这种不分离3/4发生在减数分裂I期,1/4发生在减数分裂II期,另3%-5%起源于父亲,与起源于母亲的减数分裂错误相反,这种错误1/4发生在减数分裂I期,3/4发生在减数分裂II期。
易位型21三体占21三体综合征的4%,有一条21以易位的方式接到D 组(13、14、15号)或G组(21、22号)染色体上(图1b),因此在记数时,该类患者染色体总数为46条,以14、21易位最常见。
易位型21三体中,3/4为新发生,即双亲核型正常,而1/4为家族性或遗传性,其双亲中有一方为涉及21号染色体的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这类夫妇产生易位型21三体胚胎的理论概率为1/6。
嵌合体型21三体占2-3%,通常起源于有丝分裂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患者体内部分细胞为46N,部分为47N,+21。
ab图1 21三体综合征核型。
a. 标准型,三条21号染色体各自独立存在,染色体总数47条;b. 14/21易位型,其中一条21号染色体与一条14号染色体相连接,染色体总数46条。
孕妇年龄与21三体综合征的关系已被肯定,两者呈现正相关,孕妇年龄越大,21三体的发生率越高,见表1。
年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35岁以上孕妇尤为明显,然而只与母方起源的21三体有关,研究表明,21号染色单体之间重组率降低可能造成减数分裂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高龄则使这种可能性加大。
父方起源的或有丝分裂起源的21三体不受母亲年龄影响。
到目前为之,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父亲年龄与21三体发生有关。
家族或同胞中复发的21三体非常罕见,复发原因可能与生殖腺嵌合体有关, Nielsen 等1988年报道了一个家系,夫妇俩11次妊娠中6次为标准型21三体,其余5次核型不详的妊娠结局为新生儿死亡或自然流产,核型分析显示,母方外周血为46N,而卵巢组织则为47,+21/46N。
表1. 孕妇年龄与出生新生儿21三体发生率的关系counseling, 2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32621三体综合征表型的发生是基因的剂量效应所导致,特定区域的三倍性导致了特定表型,而以21q22.13-22.2作用最为明显,被称为唐氏综合征关键区域(Down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DCR),只要这一区域存在三倍性,患者就具有21三体综合征的典型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常涉及多系统,以特殊面容、智力发育障碍、肌张力低下和通贯掌最为突出。
其特殊面容包括眼距宽,外眼角上斜,鼻梁低,鼻短,常张口伸舌,流涎,小耳廓。
患儿头短,枕部扁平,新生儿可见第三囟门,腭弓高,80%的患者颈部粗短或有蹼颈。
所有21三体综合征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智商在25-60之间,40岁以后几乎所有病人都出现Alzheimer病的神经病理改变,从而表现出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特征。
肌张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是所有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特征。
60%-85%的患者有通贯掌,手短而粗,第五指短,第一、二趾间距宽。
房室联合通道是本征最常见的心脏畸形,约占40%,其他常见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等。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白血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10-20倍,部分新生儿会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免疫缺陷,十二指肠闭锁等,男性患者有小阴茎,小阴囊,隐睾,100%不孕,女性患者通常无月经,但少数可妊娠和生育,并有可能将此病遗传给后代。
【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仍是目前21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可根据孕龄选择选择绒毛培养、羊水培养或脐带血培养。
对于某些孕龄较大,急于获得诊断结果的孕妇,也可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s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未培养的细胞进行快速诊断,但FISH不能一次性地将所有染色体状态呈现出来,因此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处理原则】合并严重畸形的21三体综合症大多预后不良,可为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死亡,存活患儿平均寿命20岁左右,生活不能自理,因此21三体综合征一旦明确诊断,都应及时终止妊娠,以避免患儿出生为处理原则。
在此过程中还应详细了解家族史,孕妇年龄和家族中是否有其它21三体综合征患者是判断下一胎复发风险的重要依据,对于生育过一胎标准型21三体综合征,当时孕妇年龄小于30岁者,下一胎复发风险约0.8%(中期妊娠),考虑到中期以后仍有15%的自然淘汰率,到新生儿期这一风险降至0.7%;对于30岁以上生育过一胎标准型21三体综合征的孕妇,下一胎发生风险并不因为发生过一次21三体综合征而增加,其风险等同于相同年龄组的孕妇;对于生育过2个或以上标准型21三体综合征的夫妇,应检查夫妇双方染色体,特别注意是否有嵌合体存在,不论有无嵌合体,都应告知下一胎复发风险高。
易位型21三体,除终止妊娠外,还应行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以明确夫妇之一是否为易位携带者。
若夫妇染色体正常,则复发风险<1%;若夫妇中一方为21、21罗伯逊易位,下次妊娠21三体复发风险100%,应劝其绝育;若夫妇中一方为21与其它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3、14、15、22号)罗伯逊易位,则复发风险根据男方携带还是女方携带而有很大区别,若携带者为男方,复发风险1%,相反,若携带者为女方,复发风险上升到15%;若夫妇中一方为21与其他染色体相互易位,其易位型21三体复发风险10%。
第二节18三体综合征(T 18)18三体综合征(trisomy 18 syndrome)是由于个体多一条18号染色体引起,由Edwards 等于1960年首先报道,又称Edwards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该病在新生儿中发生率1/3000-1/6000 ,男女比例1:3。
【发病机理】18三体综合征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18号染色体不分离,超过90%起源于母方,且不分离大多发生在卵子减数分裂II期,与孕妇年龄有关。
【临床表现】患者临床表现包括重度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新生儿期肌张力增强,以及多器官畸形,90%有心脏畸形,以室间隔缺损最常见,其他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43%出现颅面部畸形,包括枕骨突出、唇腭裂、下颌骨短小、脉络膜囊肿等,40%有马蹄肾,消化道畸形出现在40%的病例,此外双手常呈特征性握拳状,拇趾短,足跟突出,马蹄内翻足,单脐动脉,膈疝,脐膨出等。
【产前诊断】18三体综合征常有特征性的超声征象,包括草莓头、脉络膜囊肿、握拳状手指等,羊水过多或过少以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是经常伴发的现象,明确诊断需要通过羊水或绒毛染色体检查。
【处理原则】18三体综合征的自然流产率高,约80%-90%的胎儿在不同孕周死于宫内,存活新生儿50%在出生后一周内死亡,仅5%-10%存活到一岁以上,患儿有严重智力低下和多系统缺陷,预后极差,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终止妊娠。
18三体复发风险很低,但对35岁以上孕妇,应告知下一胎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再次妊娠时应尽早行产前诊断。
第三节13三体综合征(T 13)13三体综合征(trisomy 13 syndrome)又称Patau综合征(Patau syndrome),由Patau 等于1960年首先证实该病是由于多一条13号染色体引起,新生儿中发生率为1/6000-1/12000 。
【发病机理】13三体综合征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13号染色体不分离,携带2条13号染色体的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具有3条13号染色体的胚胎。
13号染色体不分离大多发生在母方减数分裂I期,孕妇妊娠年龄越大,不分离的机会越大;此外,夫妇中有一方为涉及13号染色体的罗伯逊易位携带者时,通过减数分裂其配子有1/6的机会获得2条13号染色体,受精后会形成易位型13三体胚胎;嵌合体型13三体则起源于有丝分裂中13号染色体不分离。
基因剂量不平衡影响了胚胎正常发育,由于13号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数量大大超过21号染色体,因此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程度也比21三体严重,故绝大部分13三体在出生前流产。
【临床表现】13三体综合征患者常有严重的多器官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和头面部畸形包括小头、全前脑(78%-80%)、胼胝体缺失、小眼球、虹膜缺损、唇裂、腭裂或两者兼有。
80%的患儿有心血管畸形,以室间隔缺损最常见,其他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瓣膜狭窄等,约3/4为复杂心脏畸形。
四肢畸形包括通贯掌、手指弯曲、指与指之间重叠呈握拳状,多指/趾出现在75%的病例。
此外,还可出现重复肾、脐膨出、腹股沟疝、单脐动脉、男性隐睾、女性双角子宫等。
【产前诊断】13三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方法包括超声和染色体检查。
全前脑、中央唇裂和多指是13三体综合征的重要超声征象,而明确诊断需要通过羊水或绒毛染色体检查,FISH可作为辅助方法进行快速诊断,但仅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处理原则】13三体综合征预后极差,82%出生后一个月内死亡,仅5%生存时间超过六个月,因此一旦明确诊断,任何孕周都应终止妊娠。
标准型13三体复发风险很低,但对35岁以上孕妇,应告知下一胎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风险;对易位型13三体,应行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以明确夫妇之一是否为易位携带者,若夫妇核型正常,则复发风险很低;若夫妇中一方为13/13罗伯逊易位,则只能形成13单体或13三体胚胎,前者不能存活,因此存活胎儿易位型13三体风险100%,应劝其绝育;若夫妇中一方为13与其它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4、15、21、22号)罗伯逊易位,则复发风险<0.5%。
第四节Turner综合症Turner综合症是女性先天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的常见病之一,发病率约1/2500出生女婴。
患者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道发育障碍,卵巢发育不良。
Turner 综合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表现是45,X。
X染色体长臂或短臂的某些基因是与女性卵巢发育1,生殖道发育及身高的发育密切相关。
近年还有学者2研究了Turner综合症患者X染色体是来源于父母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