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A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4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11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岳》一诗用自问自答的手法,交代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与苍茫雄奇。
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代散曲中常可见到互为对偶的三个句子连用,这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使用了这种形式,这三句中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
唐代诗人李商隐就写过许多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1分)(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B.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C.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D.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艺,指道德和技能;也可指道士、方士修炼长生之术。
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B.行酒,在酒席上依次斟酒;也可指监酒,在席间主持酒政。
助兴时有行酒令。
C.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
高三试卷语文-山西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之所以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福建省的天宝陂始建于唐代,这座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位于河流弯道下游河势较高处,既可拦蓄淡水,又可抵御咸潮上溯。
同时,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水砂分离,引清水自流灌溉,在航运、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高超生态智慧。
这种生态智慧,集中体现在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看待。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在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中获得自然的回馈,而不是无序开发、掠夺自然。
当然,自然界的运行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风雨交加的时刻。
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在尊重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中因势利导,努力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将消极影响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编自赵渊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89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1.(13分) 古诗文默写。
(1)《湘夫人》中,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三、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3分)3.(13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钓翁罗邺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余。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①②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注】①金张:指汉代金、张两大功臣世家。
②北邙: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以来王公大臣贵族死后多葬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逐水而居,除蓑衣短褐外别无他物,写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状态。
B.颔联用“鹤”字既写出诗人两鬓斑白,又表现了诗人的无忧无虑、自由快乐。
C.尾联借用典故,指出人无论如何富贵都难免一死,流露出诗人消极的人生观。
D.本诗在画面意境、思想情感等方面,与柳宗元《江雪》比较,是截然不同的。
(2)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
四、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16 分,共计32分)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对消费者来说,新业态意味着别具一格的新体验;对企业而言,新模式打开了一片广阔的蓝海。
直播带货悄然走红,不仅给消费者带去实惠和便利,而且盘活了万亿级农村消费市场;在线教育迎来风口,在校师生增添了正常教学的渠道,优质教育资源也得以向更大范围辐射;文旅活动融合发展,既能在线下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也可以通过线上“云游”极大拓展获客空间。
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doc
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试题共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分别为132分和18分。
所有答案都答在答题卷上。
凡单选题多选都不给分。
不在规定位置答题不给分。
第一部分必考题(1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中药能遏制寄生虫抗药性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一种基于中国传统中药——青蒿素研制出的药物能有效遏制疟疾寄生虫的抗药性,他们认为这种新药也许能革命性地改变疟疾的治疗方法。
世界上每年有3亿人患疟疾,其中100万人因此死亡。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氯喹成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之一,但在非洲和亚洲,疟疾寄生虫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药物越来越具有抗药性。
青蒿素是植物青蒿的提取物。
中国的古人在数千年前就开始用青蒿作为处方药治疗疟疾,它还有明显的退烧功效。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青蒿素杀死疟原虫的机理。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青蒿素中有一种名为氧化氢桥的化学结构,它在被铁离子分解后会形成活跃的自由基,能够对一系列蛋白质及其它的生物分子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对寄生虫而言是致命的。
另外一种观点是,与氯喹的工作原理类似,青蒿素能够阻断寄生虫消耗人体血红蛋白时产生的有毒副产品血红素在体内的传输。
基于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杀死寄生虫的特点,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瑞士热带研究所、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药学院等的研究人员合作,对青蒿素的这种分子进行了轻微的改变,由此制成了新药RBx-11160。
这种药只需要服用三天,它简单的结构让其生产成本比原来便宜80%。
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Yuanqing Tang参与这种药物的研发,他说:“我们希望能证明RBx-11160对治疗疟原虫类的抗药性是有用的。
”Tang和同事的方法是对青蒿素中的氧化氢桥分子进行了修饰,在其中增加了一个化学基,从而让这种分子制成的药物能够溶于水且更加稳定。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分考试时间!)&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持续介入文艺创作活动人工智能文艺能否成为与人类文艺并驾 齐驱的新的文艺类型 能否成为一种摆脱人类指令的主体性创造 从目前来看虽然人工智能 带来了清新的文艺风景但人工智能文艺的未来依然道阻且长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创作出诗歌书法油画音乐等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但跟人类作品相 比它们创作的所谓作品要稚嫩得多以人工智能比较擅长的诗歌创作为例如果我们对相 关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朦胧模糊意指不明歧义纷出缺乏个性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 点它们跟人类创作的朦胧诗有着本质区别后者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而人工智 能创作的诗歌作品的生成机制和程序则完全不同它缺乏基于社会实践的情感基础实质是围 绕关键词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所进行的字词组合这反映出人工智能文艺自身固有的局限 可是人工智能又有一定的主体性在人工智能创作过程中人类发布指令控制过程收 获结果但创作的细枝末节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人类让给人工智能的那部分工作让人工 智能获得了一种存在感即虚弱的主体性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一些业界人士故意夸大人工 智能的文艺创作能力但不管如何夸大都无法改变目前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方面主体性仍然 不足的现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类重真情尚大义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算法逻辑模仿人类创作出 文艺作品但它无法模拟人类基于历史经验生命体验而产生的情感与意识更难像人类那样睹 物思人托物言志这是人工智能更难逾越的一大障碍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创作出伟大作品的重 要原因人工智能进行文艺创作只是对人类创作行为的一种模仿而非一种类似于人类创作的 那种独立的对美的创造 未来人工智能要想在文艺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就需要在深度学习等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完 善甚至需要从深层逻辑上寻求结构性变革从而产生全新形态的人工智能
2022~2023年高三12月教学质量监测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天仙配、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构成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
一些故事被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但大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因为讲述人的断代而渐渐失传。
那些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民间文学“遗珠”,若不能及时得到抢救整理,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更是民族文化的根脉。
现在的人们似乎已不屑于听故事了。
借助大众传媒,各色各样的新闻将故事遣回故事的家乡。
人们不再对传统民间故事津津乐道了。
民间口头文学为集体演述,民间口头传统通过参加者共同发出的声音,成为一条口耳相传的流动的传播链。
口头传统在“声音”中获得生命。
随着私人生活空间的出现,书写语言和书写活动变成“私语”,开始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如今的我们都热衷于个人的独创,养成了具有独白性质的思维习惯。
我们再也不会重复口头传统了,再也不擅于在公共场合集体叙述同一个故事。
我们已经进入到个人化写作的时代,强调一种创造性的书写行为,演述原本就有的口头文学不再为我们所能。
人们对民间文学的演述已不再是为了延续祖先的记忆或是传承口头传统,而是为了满足广大游客对异域说唱方式的体验欲望,游客总是在追寻天然的、本土的民间说唱和演述。
民间文学演述的场景已不再是一个村落、一个寨中熟人的聚集,而是还有游客的参与。
民间文学便成为向游客们兜售经过包装、并且易于吸引消费的展示资源。
在这种市场经济和地方政府政绩观的直接支配之下,演述了什么便显得无足轻重。
因为为了适应游客的口味,演述的内容被大肆加工甚至篡改,已远离了原本状态。
民间文学本身拥有的固有品质只存在于当地人的记忆中。
民间文学遗产的传承大多以“保护”为重,保护是活态的,即努力使民间文学遗产维持于生活状态,以口头演说及相关民俗活动为基本生存表征。
但从传统民间文学的实际境遇看,一味强调“保护”似乎违拗了现实。
民间文学传承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非来自于“保护”,反而是“保存”。
高三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定稿
玉林高中、国龙外国语学校、柳铁一中2023届高三年级12月联考语文科联考答案1.A【解析】B.“书法的‘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偷换概念,原文是“‘秩序’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是“秩序”,不是“书法的‘秩序’”。
C.“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章法的隐喻性思考”错误,原文是“古人对章法问题的思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多是隐喻性的”,选项曲解文意。
D.“从而”强加因果,文章第四段只是说“‘形’与‘势’二者之间互为表里,相互生发,‘形’决定‘势’,‘势’制约‘形’……”,并没有说“……相互生发,‘形’决定‘势’,‘势’制约‘形’”和“构成动静关系”之间是因果关系。
2.B【解析】B.“运用比喻论证,论述了书写者要遵从的……‘均衡’法则”错误,文章在第二段前半部分论述书写者要遵从的书写规律,使用了比喻论证,如“自然万物抽象后的指代者——文字,被搬到了纸面上,纸成了世界、成了国土,文字成了山川河流、芸芸众生、花草鱼虫,而书写者便是纸上江山的君王”,后半部分论证“均衡”法则,没有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均衡”法则。
3.C【解析】C.“古人对书法章法原理的思索处于不自觉状态”错误,原文是“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不自觉的状态”,选项忽略了“在某种程度上”这一限制词;“这使他们对章法缺少领悟,很难得其大要”错误,由文中今人“如果对此缺少领悟,便很难得其大要”可知,影响古人对书法章法探讨的是“书写性的认知”。
4.D【解析】D.“要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分析错误。
根据原文“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可知,保护关键种不一定比发现它更难。
故选D。
5.B【解析】A.“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理解错误,根据第一段中“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应该是形象生动地引出啄木鸟对森林的作用。
C.“文章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中“描写”分析错误。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三上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三上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14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9分)1.(19分) 名句默写。
(1)《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极具震撼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
写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发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水永恒的哲理。
(3)《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乘月而归,落月洒满江边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氛围,直接写出了战争的失败。
(6)在《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伏笔。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9分)三、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9分)3.(19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刘禹锡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
薤叶照人呈夏簟,松花满碗试新茶。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河南省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历史文化领域的斗争会长期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用事实回击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各种歪曲污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
班级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对外宣传、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摘自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材料二:长期以来,我们把考古学视为一门科学,至少是广义上的。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网络空间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全球性和地方性交叠的人类生活的新场域,虽具有虚拟性,但虚拟性,丝毫不影响其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已经使今天的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在网络空间出现以前,国家权力往往与一定的物质支撑和资源条件联系在—起,但是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形成之后,技术和非物质的信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权力资源。
如果被排斥在这样一个空间之外,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现代社会的地位都无从谈起。
在现有的模式下,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权力的边缘,没有参与网络空间管理顶层设计的话语权,那么它们的利益和诉求如何实现?所谓的弥合“数字鸿沟”又如何实现?根本的方法还是通过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形成和平、安全、公平的网络空间秩序,实现互联网共治。
共同体意味着全人类共享利益、共担责任,在网络空间亦是如此。
网络实现全球的互联互通,创造了新的机遇,人类应该有机会共享新机遇带来的收益。
同时,网络攻击、网络战等也时时威胁着网络空间的安全,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网络是造福于全人类还是成为新的统治工具、剥削工具,取决于建立什么样的网络空间秩序。
从网络公平、共享的意义出发,全人类都应享受网络技术带来的红利,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与共享、公平的涵义非常契合。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现代国际关系奉行的弱肉强食的价值观不同,它提出的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看到的是整体利益和价值。
比如,在对待网络安全的问题上,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强调的是全人类的网络和平与安全,即不会为了一个国家的安全而使其他国家不安全,不会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的绝对安全。
而要实现共享共治,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使各国有自主管理网络空间的权力。
中国政府出台的《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更是明确提出网络空间是和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并列的人类活动的重要领域,国家主权拓展延伸至这个新领域,成为网络空间主权。
2022-2023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国家的文明观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
一个好战的国家必然会妄图对外扩张、不断挑起战争,最终也将在无尽的战争中毁灭;而讲信修睦、乐于交往的国家则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其他国家、其他文明互相尊重、互相借鉴。
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其顽强的生命力根源于中华民族能够坚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能够在不同之中寻求和谐,实现美美与共的境界。
因而,只有充分理解和弘扬尊重文明差异性、诚待他国文明的中华文明,才能准确把握我国未来和平发展的核心架构。
“多极化是文化和语言多样性的催化剂,这是以相互尊重、接受差异为前提的。
”一种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就在于其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
纵观人类发展史,开端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等都随着国家的衰落而灭亡,沉寂在历史的沙漠中,只有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延续下来。
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我国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区文明,而正是我国这种与生俱来的文明差异赋予了中华民族尊重差异、乐于交流的融合文明观。
不同于欧洲的民族国家,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是植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上的,中华文明蕴含的和平基因也自然是我国发展的底色和基调。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成中英教授认为,不论是消失破灭的还是强盛发达的,人类文明都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别:一种是西方的“冲突”文明;另一种则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融合”文明。
作为“融合”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是以德行意志为纪律、以融合为目标”的尚和文明。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始终旗帜鲜明地反对向外扩张和暴力征服,既没有主动与其他文明发生战争冲突,也乐于接纳各种不同的外来文明,并坚持与其交流互鉴,实现非武力途径的和平发展。
如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东汉汉明帝刘庄派使者前往西域求得佛经、佛法,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
2022年12月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2
2022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翘.首(qiáo)颤.抖(chàn)深恶.痛绝(wù)B.畸.形(qí)蛮横.(hèng)茅塞.顿开(sè)C.脸颊.(xiá)粗糙.(zào)坚持不懈.(xiè)D.摄.取(niè)应和.(hè)不省.人事(xǐng)【答案】A【解析】B项,畸 (jī) 形;C项,脸颊(jiá)粗糙(cāo);D项,摄 (shè) 取。
【难易度】基础题【考纲知识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 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冒然黄梁梦耐人寻味B.思慕贮藏室天纶之乐C.亵渎雄赳赳未卜先知D.雾霭荧光屏入目三分【答案】C【解析】A项,冒—贸梁—粱;B项,纶—伦;D项,目—木。
【难易度】基础题【考纲知识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崇尚美,追求美,就是重视生活情趣,讲究生活质量,体现了一种现代的生活和消费时尚。
②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③每当吟诵起宋代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诗句,心中不由得就泛起一种的感觉。
A.理念流传冷清B. 理想流传清冷C.理想留传冷清D. 理念留传清冷【答案】D【解析】“理念”通常指思想,也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理想”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流传”的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其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且途径以口头的语言、书面的文字等为主;“留传”的意思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所“留传”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
全国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新百年竞优联考12月语文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A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答案】B【解析】“不能出现违背社会存在的虚构内容”错误,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艺术真实可以出现与人类积极健康的理想相符合的“合理”虚构,通过虚构的方式可以表达人在社会规律下的美好心愿,而并非不能出现违背社会存在的虚构内容,故选B。
2.【答案】B【解析】“表明他反对创作虚构的作品”错误,原文提及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观点是“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即文词的华美,想象的奇特都不能有损于文艺的真实。
意思是文艺作品的创作可以华美与加以奇特的想象,但不能触碰文艺真实的底线,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作,B项中的“反对创作虚构的作品”过于片面与绝对,故选B。
3.【答案】A【解析】“满足了作品反映人们真挚情感而合理”错误,原文中利用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论证文学作品“合情”而非“合理”,文学作品必须反映人们真实、诚挚的感情及意向属于“合情”的范畴,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答案】C【解析】“促使测试更加全面”错误,原文提到先吊装好助推器和一二级,在等待芯三级的过程中,插空进行助推器和芯二级的伺服机构安装工作,等三级具备条件再进行吊装是优化测试时间而非促使测试更加全面,故选C。
5.【答案】B【解析】“长征七号研制出5.2米整流罩的新构型”错误,根据原文,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未来还将研制5.2米整流罩的新构型,并没成为事实,故选B。
6.【答案】使火箭结构更加简化,更加有利于控制火箭残骸落区(2分);缩减了发射技术流程时间(2分);增加发射的安全性,使其可靠性达国际领先水平(2分)。
【解析】本题需要结合文本梳理进行作答。
材料二提及到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的研发使火箭结构更加简化,更加有利于控制火箭残骸落区,同时可以缩减发射技术流程的时间,材料三提到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的研发增加了发射的安全性,标题提到可靠性达国际领先水平。
山东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山东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百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山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百校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最早的摩崖石刻、结绳记事,到后来的竹简木刻、纸质图书,再到后来的电视电脑,阅读的形式与载体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电视、电脑、移动终端等,不断把人们从传统的阅读中拉走,电视的大屏、电脑的中屏和手机的小屏,让现代社会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低头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纸质阅读的危机也再次凸显在我们面前。
网络阅读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是,网络阅读也有其问题。
首先是对专注力的影响。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等终端产品,屏幕呈现的内容往往跳跃性强,色彩鲜艳,会吸引和刺激人的眼球,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网络的超级链接让我们在一篇又一篇文章之间、一个消息又一个消息之间应接不暇,每一次点击,其实都是一次注意力的中断与转移。
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断处于亢奋或者疲倦的转换之中,对于发育不够成熟的儿童来说,注意力与意志力处在成长关键期,过早地进行网络阅读,显然不利于他们相关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国外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甚至不让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对思维力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不断涌来的海洋之中。
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的思维也变得碎片化。
有价值的信息与无用的信息交杂在一起,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
黑格尔曾经说过:在绝对的光明中与在绝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所以,需要厘清各种信息的真伪,需要过滤无用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与精力。
思维品质反映了人们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高中语文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一、(12分)二、(12分)1.(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不大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
90年前,A•WEGENER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共同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
半个世纪之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时,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
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决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海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
上世纪70年代末,“AL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
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
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冲绳海槽。
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
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110。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
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所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
不但海底,海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
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_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乡村的"信息闭环"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
原先,村民们的.要交流内容几乎仅来自某个特定村庄内发生的事情。
一山之隔就可能使山两边的村落互不相闻,谈话内容毫不相干,这也使村民的社会化过程被缩短与简化,几乎没有逆向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说,乡村中的文化环境与当下我们在互联网上所处的文化环境有些相似。
在此不妨将乡村中的文化传播环境与互联网上的做一些对比。
通过算法分析,应用程序向每个用户精准推送与其偏好一1致的内容,推荐与其意见一致的其他用户。
在这个"信息茧房"中,尽管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获知天下事,但手中握着的选择权使我们更多地关注与自己观点相同的言论和内容。
不仅如此,由于碎片化信息能够被快速理解与传播,更适应网络时代需求,网上的表达也趋于简单化。
判定一个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不是在于他的论据及论述过程,而是在于他的立场。
这样,就形成了文化闭环,相似的声音回荡在其中,使闭环内部人员的文化观念愈发固化,使各种有门槛的、相互之间不甚了解的亚文化社群林立于互联网土壤之上。
这种物以类聚的行为模式也催生着社群语言体系的适应性变化。
语言和符号是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人们使用的语言已不仅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同时也是社会的语言。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
因此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农村中出现了属于各村、各个家族的内部话语体系,互联网上也出现了更迭速度极快的网络流行语。
江苏2023届高三12月百校联考题及解析
江苏省2023届高三12月百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故事说明的是中国人自我现状的丰富性,反映的是面对整个宇宙、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境遇。
要想更好地沟通世界、触动他者心灵,势必要让中国故事能够多角度提出和回答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层面的问题,多层次展现中国人面向全人类的坚守与胸怀。
讲故事作为文化行为是要传达价值。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有积极的思想价值、道德力量,讲中国故事,就是沿着中国人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的鲜明传统,表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书写中国人价值实现的积极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弘扬什么、坚守什么。
但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不单单指向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还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活价值理念发生密切联系,注重表达那些更具普遍性、更具恒久意义的价值,并增强其说服力。
正如学者刘梦溪所说,有一些价值“不仅适用于一个时期、一个朝代、一段历史,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历史时期,所有的历史段落,既适用于传统社会,也适用于当今社会;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一些永恒的价值理念,在表述上、概念的使用上不一定相同,但是这些价值理念可以通过互相阐释,达到理解和沟通。
”如果离开价值观表达上的共通性,中国故事的辐射力就不足以很好地与世界沟通。
当前不少文艺作品思想内容承载量有限,价值支撑不足,缺乏对普遍人性尺度的发掘,尤其是不少以玄幻、穿越等为主题的网络文学,似乎在努力传递一些是非诉求,但缺少真正富于世界性的、恒久的价值理念,能引起共鸣或产生深刻影响的作品凤毛麟角。
问题是时代最鲜明的声音。
人类都生活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阴影之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同样经历着生存、发展等诸多根本性问题,对宇宙、自然、人生不断提出一些根本性疑问。
地球上的人们在与自然、社会、他人不断较量中成长与发展,经历着同样的根本性生存发展难题,提出一些共同的根本性疑问,这是从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处自动流溢而出的,正像泉水是从泉眼里涌出来的一样。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百校联盟大联考(中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一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篡,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二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三是严格公正司法。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是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同期西方""已经沉淀到社会最底层#分析有误$文中 说的是!三四百年来$西方社会的壮游传统$已经沉淀到社会的最底层#%
#(*解析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完成程度却不及西方高$影响也一直没西方 大#文中无据%西方的壮游传统开启比较晚$延续得比较好&但文中列举的早期的中国壮游者也都取得了极 高的成就%所以无从比较%
.(照壁圆状砖雕獬豸$评判人间是非曲直$是文明的象征%前殿里的古碑石$记载谷雨时分百姓祭拜仓颉 的事$记载着文明的进程%古戏楼上演的曲目及变化的唱腔能对人进行文明的熏陶%正殿的仓颉雕像 及对联体现出文明对百姓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启迪和改变%仓颉墓$应该成为人们跪拜的对象$因为墓主人 是文明的引领者%!中华碑 林 #中 记 载 文 字 变 化 的 石 碑$体 现 了 人 们 认 知 的 飞 跃%(每 点 ! 分$意 思 答 对 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该题要求找出和!文明#相关联的仓颉庙中的事物$要结合文 本逐一去发掘$不可遗漏相关信息%
/((!)不同点*文章前半部 分 以 作 者 的 游 踪 为 顺 序$按 照 游 览 地 点 的 先 后 顺 序 写 了 参 观 仓 颉 庙 的 所 见'所 感% (#分)文章后半部分则运用想象手法$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背景'原因等相关内容%(#分) (#)衔接*作者看到石碑上的鸟爪般的字符$不由自主地引发自己对仓颉造字一事的联想(答!通过过渡段 使前后衔接#也可以)&统一*无论是参观仓颉庙$还是联想仓颉造字$文中始终充溢着作者对仓颉的崇敬和 赞美之情(答!通过情感线索相统一#也可以)%(#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篇章结构的能力该题有两问*一是结构安排的不同之处$二是如何衔接统一的% 要分开回答$不可顾此失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重点高中新百年竞优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A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学价值中的"真"为艺术真实,是创作者主观想法与客观生活真实的辩证统一成果。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较为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将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与事作为直接参照,而后者产生于内蕴自我人格与情感评价的客观对象,是创作者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真实面貌的“诗意揭示”。
“合情”意味着文学作品必须反映人们真实、诚挚的感情及意向。
如李白所作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此句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化沉重的忧愁为三千丈的白发,将其壮志难酬的暮年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
"合理"一是指文学作品要符合现实世界的本质性和规定性东西,或是恩格斯所言的人类社会真实的"现实关系"。
例如小说《机器岛》,凡尔纳设想了一个名为"标准岛"的人工世界但在这虚构的岛屿中却蕴含着"合理"的现实性因素: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纠纷、人类面对利益时的信仰沉沦、资本家内部不断尖锐化的矛盾斗争……作品中诸如此类的"诗意揭示"与客观存在的"现实关系"紧密相连,凝结了创作者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除此之外,"合理"还意味着与人类积极健康的理想相符合,通过虚构的方式可以表达人在社会规律下的美好心愿。
《格列夫游记》通过虚构的幻想展开荒诞离奇的情节叙述,真实地表达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迫切愿望等现实世界问题的否定性评价。
赋予了真实以艺术的表现力。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理"不一定达到与现实社会的本质或物理规律完全相合的要求,更多合乎的是人们共通的逻辑与理性能力。
换而言之,不是合乎一种既存的事实之理,而是合乎一种人们将如何存在于世的"未来之维"。
如米兰·昆德拉的作品,集中探求"人之存在"的问题,蕴涵着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生命存在本质的索解。
他运用更加真实并且贴合生活的视角,看待人的精神及行为的存在方式,将存在的真实指向"未来的真实",而这指向未来的维度即是“理”的所在。
——摘编自李苏宁、武岳《"审美化真实"视野下试析文学价值中美与真的关系》材料二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家、艺术家、美学家,在文艺实践中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极力提倡文学艺术的真实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他认为文词的华美,想象的奇特都不能有损于文艺的真实。
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曾基于创作经验断言:"获得全世界文明的不朽的成功秘密在于真实","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这个人体里去,把描绘变成真实。
”俄国杰出的文学批评理论家别林斯基则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强调,"真正的艺术作品永远以真实、自然、正确和切实去感染读者",这样的作品越多,"你和它之间的内在情意和联系也就越深入,密切而不可分割"。
真实性对文学艺术创造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首先即是对生活现象虚构的合理性。
即艺术的真实。
生活真实虽然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原型启示,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在根本上受社会现实生活的决定和制约的同时,又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这是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心理意识归根到底都是主体心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的产物。
人们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总要把作家虚构的世界去同社会生活相对照,寻找其间的联系,看其是否达到虚构世界与真实生活的“幻想的同一性”,这并不是说作家必须正面、直接描写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而是指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任何夸张、变形、抽象,都可以让读者在想象的世界中理解和相信。
有许多作品所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和存在的。
如《西游记》虽为神魔小说,但它"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都喜欢看"。
小说中孙悟空七十二变时从身上拔下的毫毛,本来是实际生活中猴类身上的实有之物,只不过对它的功用作了审美的歪曲而已,但这样的歪曲、虚构却总是用真实情感,把人们带到一个与现实生活不即不离的艺术天地,让人反思、体味,从而体现出其虚构的合理性。
其次,真实性是由客观性,而非主观决定的。
我们所说的真实即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
它不受某个人或某个阶级的主观意志所决定。
应该说,客观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唯一源泉,一部文学艺术作品只有当它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现实生活时才可以称之为具有真实性。
因此,检验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的标准不是人的主观意志,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
文学艺术创造的真实性是结合其特点来谈论的,它是艺术真实与客观真实的统一。
这种真实性是文学作品所应具备的最高品质,也是我们衡量文学作品的客观标准。
——摘编自范欣欣、石宏伟《真、善、美——文学艺术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生活真实相比,艺术真实是现实世界的诗意表达,蕴含了创作者的自我人格与情感评价。
B.文学作品的合理是指需要符合现实世界的底层逻辑,不能出现违背社会存在的虚构内容。
C.艺术真实受到现实世界的制约,又由于其能充分发挥想象而可以实现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D.客观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唯一源泉,检验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只能依据客观现实世界来评判。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作品的合理不一定需要完全符合社会的本质,但需要蕴含人文主义的关怀与理性能力。
B.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文词的华美不能有损于文艺的真实,表明他反对创作虚构的作品。
C.艺术家的使命是赋予塑造的角色以鲜活的生命,情感越真实,与读者内在情意的联结越深刻。
D.衡量文学作品的客观标准是艺术真实与客观真实的统一,作家对现实的改造需要让读者信服。
3.下列选项,对于材料中例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利用夸张的手法写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满足了作品反映人们真挚情感而合理。
B.凡尔纳在《机器岛》中融合了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纠纷等现实性元素,使得作品具备合理性。
C.《格列夫游记》描绘的故事通过虚构的幻想展开,但是贴合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的现实世界逻辑。
D.《西游记》的真实感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内蕴情感的真实;二是借助实有之物为载体进行创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北京时间2022年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201工位发射升空,约27分钟后太阳翼在阳照区成功工作,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更“高”!更“快”!更“聪明”!不断进化的“长征七号”》材料二本次执行任务的长征七号改遥五运载火箭,采用整流罩直径4.2米的构型,全箭高度60.1米。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作为我国首型采用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技术的捆绑火箭,相比通常先分离助推器、再分离芯一级的方式,减少了一次分离环节,使火箭捆绑连杆结构更加简化。
同时,集束式分离也减少了一个助推器落区,整个组合体都在一个落区内,更加有利于控制火箭残骸落区。
目前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状态正在逐步固化,同时为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提前准备。
型号队伍针对火箭技术设计进行了多项优化改进,在确保测试覆盖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顺序、并行工作、合并测试等方法,将发射技术流程由32天缩减至26天。
这次任务中团队进一步改进总装模式,优化总装时间,先吊装好助推器和一二级,在等待芯三级的过程中,插空进行助推器和芯二级的伺服机构安装工作,等三级具备条件再进行吊装。
增补压力测试是分系统动力系统测试的最后一项测试,紧接着就是进行第一次总检查测试。
经过研究分析,团队找出两个测试存在的差别,在增补压测试中加强了对测量系统的验证,让测试更全面,实现用更少的时间达到相同测试效果。
此外,根据高轨卫星整体发展态势,以及高轨卫星配置大尺寸天线的迫切需求,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未来还将研制5.2米整流罩的新构型,进一步提高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李庆《发射准备时间进一步缩短,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实现新突破》材料三"'9'是指'可靠性设计9要素',包括元器件与原材料选用、环境适应性、冗余、裕度、降额、防差错等要素。
为此,我们专门把火箭各系统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请来,让他们把自己在以往型号设计时遇到的问题、规避风险的方法、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形成《可靠性九要素设计指南》,从而为长七火箭可靠性设计'排雷避险'、指明方向。
"李文钊说:“在9要素的指导下,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预先留出了裕度,如气瓶在工作时只需承受35兆帕压力,而在设计时要求能够承受70兆帕压力。
对于电子元器件则采用了降额的方法,如有的元器件额定工作电压是12伏,那就在设计时只给它输入8伏左右。
对于影响安全和成败的关键部分,则采用了冗余的方法,如保持贮箱内部压力稳定的增压系统,其测量箱压的传感器和控制增压的电磁阀有多套;像控制系统这样的关键系统,实现了系统级冗余,相当于给长七火箭装了几套'眼睛'、'大脑'和'中枢神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七号火箭可靠性达国际领先水平》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在发射技术流程上的缩减,得益于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B.为满足高轨道卫星大尺寸的相关需求,长征七号研制出5.2米整流罩的新构型。
C.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在设计时充分考量了实际情况,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D.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还采用冗余的方法,对影响发射安全的部分进行备份。
6.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的研发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保姆李国明半身不遂的老崔,好在有一个虎背熊腰的儿子。
可儿子给爹洗衣做饭出不去,没有进项的苦日子实在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