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美术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蕾
■目盈毯圃
美术教育 中的 心理健康教育
彭 英
一
、
利 用美 术 作 品的感 染 力 。 打开 孩 子的 心 灵 的信心和决心 , 以克服其依赖心理、 浮躁心理和脆弱
之窗
心理 , 从而培养孩子 良 好的心理状态。
自古 以来 ,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 医治 三 、 过 对 美术 作 业的肯 定 性评 价 , 立孩 子 通 树 心理疾病 、 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 , 人们发现美 的 自信 心 术作 品及其构 成 因素都具 有 良好 的心 理治疗作 美术 作业 评 价活 动 直接 关 系到 学生 对美 术 学 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儿子的信》 中说 :美 , “ 首先 科 的兴趣 、 激情 、 自信, 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健康成 是艺术珍 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 长 。有些 美术 教师 在美术 作业评 价 中 , 单纯 从技 能 致 , 对 世界 的认 识 越敏 锐 , 而对 世 界 的贡献 也 上评价学生的作业 ,这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从 人 从 越多。” 他认为“ 欣赏图画就是认识情感 的世界 ” 表面上看能显示教师 的技术水平 ,也能使作业水 。
心灵的冲动 ,使他们领略到人生的美好和 自身 的 习兴趣 。再者 , 如此做法会挫伤学生的 自信心, 学 价值。通过这样一幅幅充满情感 的美术作品来打 生个性 中的独特人格特征 ,如敏感 、强烈 的表现
动学生 , 使他们摆脱一些低级庸俗的思想和心理 欲 、 好强 、 自信等 , 得不 到教师 的鼓励和保护。因 状态 , 开心灵 之 窗 , 而达到 心理 治疗 的 目的。 打 从 此, 教师在评价 中应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肯定性评 二 、 美 术作 业 的过 程 中 。 养 孩子 良好 的心 价将使学生心理得以健康地发展。 在 培
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探究
3、减轻压力
3、减轻压力
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音乐教育 则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压力。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引发人体内的舒缓反应,使得学 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在音乐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等方式来 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三、探究
三、探究
为了进一步探究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和建议:
七、建议与对策
七、建议与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以下建议值得: 1、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学校应该注重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提供优 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全面、系统的美术教育。
七、建议与对策
2、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美术展览、组织美术活动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5、增加美术教育的多样性。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如绘画比赛、 雕塑展览、摄影大赛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七、建议与对策
6、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应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爱好,提供个性化的美 术教育指导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教育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七、建议与对策
7、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提供更多的美术 教育和文化活动资源,为中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学习和展示平台。
七、建议与对策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 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七、建议与对策
4、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该与家长加强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美术教育的 重要性及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鼓励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美术活动。
心理健康与美术教案的融合
心理健康与美术教案的融合1. 引言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而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学科,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与美术教案的融合,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2. 美术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美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2.1 情感表达与释放美术作为一种创作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将内心的情感进行表达和释放。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
2.2 自我认知与自我实现美术教育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并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并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价值。
2.3 创造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学生需要思考、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心理健康与美术教案的融合策略为了更好地融合心理健康与美术教案,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3.1 设计情感表达的任务在美术教案中,设置一些能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任务。
例如,要求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者创建一个情感主题的艺术作品。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3.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美术教育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行反思。
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3.3 开展合作创作活动合作创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例如,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个艺术项目,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展示成果,增强自信心和社交支持。
4. 结论心理健康与美术教案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机会。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表达情感、实现自我,并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育者应当通过设计情感表达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开展合作创作活动等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美术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美术学科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需要多方面的情感参与和心理活动,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事物,需要在大脑跨越的协调和灵活的应对,这就需要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具备一定的能力。
美术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美术学科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表达内心感受,开发情感智力,提高情商。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有助于他们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尊、自信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坚韧和自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种种压力,而压力的应对往往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关。
通过美术学科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增强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表达他们的情感、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1. 布置作业和课题老师在设计美术作业和课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选择一些关于情感表达、情绪调节、心理疏导的主题。
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设计一个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作品。
通过这样的作业和课题,可以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 利用艺术作品进行引导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解读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与学生一起欣赏和讨论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启迪和提升,增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感,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提供情感疏导和心理支持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可以适时提供情感疏导和心理支持,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扰。
美术教育在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在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初中时期是孩子们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都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这个阶段,美术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初中生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通过绘画、雕塑、手工等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创造性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美术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通过欣赏和研究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价值。
美术教育可以教会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判断力。
同时,通过参观美术展览和艺术家的讲座,学生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理念,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美术教育还可以促进初中生的情感表达和自我认同。
在这个阶段,许多学生面临着身心的变化和情感的困扰,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找到情感的出口。
美术作品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美术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他人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美术教育可以提供一个放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不强调成绩和评价。
在美术课上,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享受创作的乐趣。
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远离学业压力和竞争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到放松和愉悦的学习氛围。
这种积极的学习体验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美术教育在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1.1 介绍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而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情感表达能力。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中美术教学中,可以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在审美学习的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1.2 阐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美术作品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方式,通过创作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借助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对艺术品的感受等,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沟通与表达。
通过欣赏他人的作品、接受他人的意见等活动,学生也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交技能,增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提升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健康成长。
这些积极影响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并提升心理素质和审美情感。
2. 正文2.1 美术作品对心理健康的表达与缓解美术作品对心理健康的表达与缓解是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
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的创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从而实现情感的宣泄和情绪的调节。
美术作品是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像,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艺术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种表达方式有助于释放压抑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观察、描绘和创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通过艺术作品的反馈和展示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学生因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问题已日益被社会关注,教育方针不断调整,如何利用美术熏陶来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贡献学科力量是每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美术教育帮助解决类似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心理健康影响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37-011 中学生心理健康1.1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1.1 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学习是为自己而学,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不畏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同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1.2 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中,能够真诚的赞美别人,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足和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别人,在遇到矛盾和争吵时应客观的分析及时的沟通,妥善处理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健康的人格。
1.1.3 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能够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不会因为别人的话语迷失自己,尽可能地通过日常生活拓展自己的生活能力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有足够的自制力,有远大的理想。
1.2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2.1 依赖心理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的今天,他们生活的环节都是温室,从小就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缺少独立的意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因此,久而久之在心理上这些学生早已养成了依赖的心理,做任何事情都依赖有人帮助,做错事情依赖别人的迁就等等,这些都成为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1.2.2 自私狭隘心理当代学生是个性的一代,注重自我价值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感强烈的时代必然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慢慢演变成狭隘的自私心理,把自己的利益看的高于一切,无视他人的利益,斤斤计较。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探析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视,而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情感表达、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美术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认知发展美术教学对小学生认知发展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通过美术教学,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关于色彩、形状、线条等基本的美术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绘画、剪纸、手工等活动中,小学生需要用大脑去思考、观察、构思,这些过程不仅促进了他们的认知发展,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且,美术教学中的一些游戏性的活动也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些都对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情感表达三、审美情趣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美术教学,小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培养了自己对于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在审美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欣赏到美的作品,了解到美的内涵,这对于他们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美术教学也能够培养小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美的感知和享受,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美术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美术教学,小学生能够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这些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课程,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渗透
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渗透
简介
本文旨在探讨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渗透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研究环境。
重要性
1. 美术作为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2.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耐心和毅力,提高他
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3.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可以让学生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实施方法
1. 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教师应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鼓
励学生尝试新的创作方式,提供支持和鼓励。
2. 引导情绪表达:教师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引导学生将
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3. 培养合作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沟通方式。
4. 鼓励自我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能力。
结论
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渗透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引导情绪表达、培养合作精神和鼓励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谈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美术 作为 美育的 主要 手段 ,它的主要 任 务不仅仅 是传授美术知识和 美术技能的训练 , 同时需要通 过美术 教育使 学生 内心达 到审美 状态 , 良心理 受到疗冶和矫 正 , 各种心理 不 使 功能趋于 和谐 ,各种潜 能协调发展 。因此 ,在 强调素质教 育的今 天 ,正 确认识 和积极 发挥 美术学科 在心理健 康教 育 中的作用 ,是每 个 小学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所以 , 教师在 教学过程 中 , 应该根据 美术教 育的特点 , 帮助 小学生 形成 良好 的 人格 和健 康的 心 理素 质 。 本 人通过 多年的教学经验来 看 , 科学 、 灵活的 美术教学对 学生心 理健康 能够 起到积 极的作 用。其作 用主要体现 在以 F) 方面 : L
1 增强 学生 自信 心 自 心是一 个人 相信 自己的 愿望 或预料 定能够 实现的心 理 ,它对每个 人的 终身发 展起 着不 可估量的作用 。都说成功 始于 自信 , 个 自信十足的人 ,能顺利走 向成功的彼岸 。 因为 自信心 可以帮 助一个 人逐 渐建立 人格魅
一 一
力, 拥有健康 人生而走 向成功 。 本人 在教学过 程 中发现 , 有些同学在学习绘 画时 , 自己的 对 绘 画水平信 心不足 而无从 下手 ,时常呆 在 自己的 座 位 上 。这 类 学 生 往 往 胆 小 、畏 惧 、心 理 素质脆 弱、想象力差 , 做仟何事情 都比较被 动,是严 重缺 乏 自信的表现 。针 对这些学生 , 老师要及时去发现和 引导 , 对症 药 , 材 要 施 教, 好他们学 习时 的心理 , 调: 尊重 、 关心 、 理 解他们 的心理发 展 。对这些学 生的作 品应 尽量予以 肯定 , 多给予表扬和鼓励 , 非常有 这 利 于树立 学生 的成就感 。 则 , 否 就会导 致他们
美术在青少年心理发展方面作用论文
浅谈美术在青少年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当前,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图象记录和传播的作用不断增大,视觉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视觉文化像一吧双刃剑,在促使青少年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产生着许多负面的效应,例如广告、网络游戏等引发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而视觉文化范畴中的许多部分与美术教育相关。
因此,通过正确的学校美术教育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美术教师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面对敏感、自我、矛盾的学生时该以何种方法何种技巧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了广大美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正如常锐伦所说:“美术学科教育正是通过充满感情的艺术形象,从感性上打动学生,使其感之以美,动之以美,然后晓之以理,达到陶冶情操,使之心灵美好,行为高尚,身心得到协调健康发展。
”而只有切实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出发,才会让美术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到底怎样才能让美术教育与心理教育得到双赢呢?笔者以为,可以在以下二个方面做努力:一、准备学生初中学生还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对美术的技法与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熟悉,但是对事物的写实认知仍处于模糊阶段,特别是对事物的造型、色彩、创新等处于知觉困境。
初中生已经对小学的简单绘画已经烂熟于心,如果课堂还是像以前一样千篇一律,自然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参与感。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内心需要的最高境界概括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要求着我们教师要努力开发各种资源,把美术与音乐、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让美术不仅仅只有视觉上的冲击,还要通过绘画教学重新唤起学生的知觉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
而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你首先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
所以,美术教师们应该从学生出发去备课,而不是站在自己高高的楼房上去给平地上的学生授课。
这点笔者深有体会。
美术课堂要想获得对学生思想方面良性的作用,首先要确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备好每一个细节,而不是将自己“以为”的东西强加于学生。
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渗透
美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渗透1. 引言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门关注人类情感和认知发展的艺术学科,美术教学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美术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1 美术教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情感宣泄:美术创作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 认知发展:通过绘画、雕塑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
- 自尊与自信: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获得成功体验,有助于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情绪管理:帮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带来的负面影响。
- 人际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 自我认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3. 心理健康渗透的策略3.1 创设安全、舒适的课堂环境- 建立信任关系: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营造一个包容、支持的氛围。
- 鼓励自由表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进行创作,不拘泥于技巧和结果。
3.2 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情绪认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调节。
- 自我探索:通过美术创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我认知。
- 人际交往:利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绘画疗法:运用绘画活动,帮助学生表达和处理内心的情感困扰。
- 雕塑创作:通过雕塑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自我表达和情感释放。
- 欣赏与评述: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审美情感,提高情感素养。
3.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关注特殊需求: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 设置合适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创作目标,使学生在努力后能获得成就感。
美术教育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美术教育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心理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解决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展其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而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形式,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美术教育通过绘画、雕塑、书法等形式,为高中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情感表达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将内心的愉悦、忧虑、痛苦等情感转化为形象化的艺术作品,从而达到情感释放和情感调节的作用。
同时,美术作品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周围环境、社会问题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丰富审美经验和艺术鉴赏能力美术教育可以培养高中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美术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通过观赏名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审美视野,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操。
同时,美术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增加他们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三、培养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自由表达和展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创新思维。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创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想象力。
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学生可以锻炼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并锤炼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能力对高中学生今后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陶冶情操和增强自信心美术教育能够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体验,使高中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心理的放松。
通过丰富的艺术体验,学生可以陶冶情操,感受美的力量,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感。
此外,美术教育还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中获得认可和赞许,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肯定感。
巧用美术教育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科独特的优势去帮助学生调适心理 、 健 全人格 , 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
一
学习的主要场所 , 墙壁和灯光 的色彩 比较 固定 , 多以干净 明亮的 白色为主。在 白色 的墙壁上可 以布置一些学生 自己设计 和 制作的主题展示墙 , 如 以“ 七彩 阳光” 为题 的班级新人新事宣传墙 , 展示积极 向上且
充 满 温情 的励 志 格 言 墙 等 。 窗 帘 是 营造 舒
、
引导学 生在 艺术欣 赏中放 松心
情。 发 现 生 活 中 的真 善 美 所 有 优 秀 的 艺 术 作 品 都 有 一 个 共 同
艺术表达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 , 师生 间的有效交流得 以实现 , 这有利于学
生 心 理 的 健康 发展 。 三、 促 使 学 生 专 注 于 美 术作 品的 创 造 过程 。 平 息烦 躁 与 浮华
展 的环 境 。 1 . 教 室环 境 。 宽 敞 明 亮 的教 室 是 学 生
良好 的心理素质是高 素质 人才必 须 具备 的条件 。中学生 的心理发展处 于不
稳定期 , 教 师 必 须 重 视 中 学生 的心 理 健 康 问题 。笔 者认 为 , 美 术教 师 应 该 利 用美 术
3 . 校 园环境 。 可以用经典音乐作 品替 代上 下课 铃声 , 在学校 的走廊 、 各 功能室 等张挂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的名家作品 , 在 建筑 外墙上绘制符 合初 中生 主题 的大型 绘画作品 , 在校园花 圃 、 草坪 等地设置形 式美 观且 内容温馨的提示标语牌 。
总之 , 美 术 教 师 应 关 注 学生 的心 理 健
例如 , 让 学生用绘画的方式 表达 自己 心 中所想 , 不强求作 品在形式上 “ 好看 ” , 而是强调 内心真实情感 的表达 。教师要 善于从学 生的艺术作 品中发现隐含 的细
浅谈美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美术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近年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小学生有1/4左右存在心理障碍,中学生有1/3左右存在心理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正处在成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以心理健康课或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帮助学生应对心理问题,这无疑对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有积极作用,但如果仅仅依靠上几堂心理讲座就能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未免不太实际,因此必须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为促进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结合美术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分析总结出美术教学对中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的几点积极影响。
一、美术内涵的探究何为美术?美术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
即凡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切具有创造性的产品或活动,都可列入美术的范围。
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全面认识美术课程的学科性质。
以此为基础,可以将美术的社会功能大致概括为6个方面:(1)审美教育的功能;(2)陶冶情操的功能;(3)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功能;(4)交流的功能;(5)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智能,开发潜能的功能;(6)提高物质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量的功能。
从上述社会功能来看,美术具有多种学科性质的特点。
在以上多种学科性质中,从美术课程对于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角度来讲,中学美术课程的学科性质,应当突出它的人文性,正是由于其独特的人文特征,使得美术对于引导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美术增加对生活的美好感触心理不健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内心极度悲观造成的,是负面情绪长久积压对心理产生的影响,是缺少正面的、美好的、积极的情绪与之中和的结果。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在面对不计其数的考试中难免会有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挫败感,学生的生活环境单一,这种挫败感又很难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进行调节,只能自我消化,因此如何在生活中吸取正能量成为了中和负面情绪的主要方法。
美术教学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探索
31 从思想意识 的角度调整一下教师 的信念 , .. 3 也有 利于学生的心理
健 康
的确 , 起 美 术 课 , 边 多 数 美 术 教 师也 曾 经有 许 多惧 怕 。 怕 学 说 身 惧 生不全心投入美术课学 习, 随便 讲 话 ; 怕 学 生 不 带 美 术 工 具 材 料 , 惧 完 不 成 作 业 ; 怕 学生 做 其 他 作 业 、 惧 离开 桌 位 、 吃东 西 、 到 … … 迟 作 为 有 着 二 十余 年 教 龄 的美 术 教 师 和 国 家 二 级 心 理 咨 询 师 , 者 笔 想 到 :可 否 结 合 初 中美 术 教 育 教 学 与 初 中 生 心 理 健 康 的 实 际情 况 , 对 美 术 教 学 促 进 初 中生 心 理 健 康 课 题 进 行 实 践 与 探 索 呢 ?
钱 初 熹 说 : 美 术教 育 是促 进 青 少 年 心理 健 康 的有 效 手 段 。 ” “ _ l 读 了 钱 初 熹 的 《 术 教 育 促 进 青 少 年 心 理 健 康 》 书 , 开 始 了 对 美 一 我 批 改作 业 对 应 五 个 标 准 分 别 得 ★ , 五 颗 ★ 。 改 时 , 针 对 不 同 的 作 共 批 我 业 , 同 的个 体 写 出评 价 的 批 语 。学 生 从 一 开 始 就 知 道 怎 么 做 美 术 作 不 业, 知道 每 次 作 业 自己 的优 点 , 道 还 可 以怎 样 更 好 。 知
初 中 , 天 的 家 庭 作 业 从 原 来 的 两 门 到 现 在 的至 少 四 门 , 时 五 六 门 , 每 有
学习的压力更重了 。 还有家长 的一些事件 , 同学问 的一些事件 , 都将带 来 情 绪 的 干 扰 。设 想 , 如 我 是 初 中生 我会 希 望 怎 样 ?想 过 后 , 师 会 假 教
美术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美术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摘要〕美术和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心理健康。
美术可以表达思想感情,那么它对心理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
〔关键词〕美术教育心理健康影响机制1 美术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觉是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
美术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缓解他们的各种负面情绪,已经得到了很多心理学研究的证实。
美术本身就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学校里学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留的作业是用颜色来表达一种心情。
在三十多份作业中,有80%的学生表现的都是考试的紧张情绪。
这说明学生当前最关心的是考试,被考试的紧张情绪影响的比较深。
学生需要通过一种方式来舒缓这种紧张情绪。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
在学校开办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讲座、美术墙报、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校园美化等活动,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在这些活动中,增多了学生交往的机会,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
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同龄人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矫治固执心理、孤独心理、封闭心理是大有裨益的。
2 美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美术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那么美术是如何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呢?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2.1 美术使人快乐,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运用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运用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美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心理品质培养的许多方面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对儿童来说,学习美术不是目的,而是用来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
本文从如何掌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运用美术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标签:美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发展儿童绘画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形成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童年是形成生理机能的时期,绘画要求许多心理机能协调参与,参与大脑左、右半球间相互关系的协调,而儿童绘画是分解-合成思维形式之一,它可以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平静、愉悦,培养人的坚韧精神;可以使人有追求的目标,有上进心和对事业的自信心;可以培养人的耐心、毅力和做事专注的习惯,培养儿童不怕苦不怕累、不受成功和失败的干扰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因此,美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心理品质的培养等许多方面有着共通的地方。
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创造性能力,是进行创造性美术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美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美术知识,还应该注意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健康给予正确指导,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艺术创新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潜能,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面临的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
一、通过美术学习资料,掌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对于教师来说,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至关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每位同学建立自己的美术学习档案,将每堂课的学生作业都按时间顺序放入自己的档案中,学生在每次上课前都可以调阅自己的档案,也可以随时进行修改。
其中要求同学们不只是简单地将每节课的作业放进去了事,而是要将每次的美术活动(画展、作业展评等)的心得体会、在生活上遇到的好的作品和好的设计、游戏中的小手工等都收集到档案里。
浅析美育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文档资料
浅析美育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众所周知,美育教育由于其教育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可以学校美育教育为平台,通过美育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因为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而且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机会。
因此,只要学科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则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
实践证明,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教学工作的自然状态中得以实现,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为有效,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下面笔者就以美术课为载体进一步论述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表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情绪方面比正常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不乐观、不稳定、易激怒和过分忧虑的特点。
而美术作为审美教育,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寓教于乐”,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一个小制作,一次角色的转换,都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使其自主选择,成功体验,使内在的生命力和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创设一些自然场景,真切感受,让学生学会生存,启动内在动力,改变不良行为。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开发智力,增进健美,完美人格的功能。
而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活动性、多样性,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时机和舞台,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面对现状,在美术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品质,使他们以乐观,稳定、饱满的情绪对待生活,迎接未来。
青少年美育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即青春形象的塑造、想象力的激发、理性能力的培养、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健康人格的生成。
青少年发展是个体的自我人格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决定性转折点,它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不同步,在儿童意识与成人意识之间反复摇摆,社会化程度加剧,学习内容与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审美心理出现拓展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读《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早在上世纪初,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首倡“以美育代宗教说”,他认为:“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之精神之作用而构成。
”宗教利用美术来诱导人的信仰,“于是未开化人之美术,无一不与宗教相关联”。
从那时以来,综合了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的美育被逐步纳入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美育作为一种人的精神修养的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
于是从老年的书画班,到少儿的绘画班,在当今的社会蓬勃兴旺。
人们将学习书画看作一种高雅的修养,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的人,也为因此受到他人特别的羡慕和崇敬的眼光。
这是一个世纪来“美育”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但将美术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在当前仍属比较前卫的学科。
神秘的线条、诡异的色彩、不可捉摸的造型、离奇怪诞的艺术作品、匪夷所思的创作手段,这些究竟只是一种只可知之、不可名之的神秘现象呢?还是其中蕴含这某种必然的科学规律?
钱初熹的美术学研究专著《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一书,尝试在复杂多变的美术现象和人的心理活动中构建了一座桥梁。
翻看此书的目录,就可以了解研究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诸如“以绘画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测试工具”、“美术学习促进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案例”、“促进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美术教育方法”等等,显然,作者所关注的是要透过活生生的美术作品和创作活
动,来探索隐秘的人的内心世界,这一设想,姑且不论其是否等作为科学而成立,至少是为解答神秘的艺术现象,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某些有价值的结论,例如第二章中对“‘线条’反映青少年心理”的探索认为,乱线:是暴躁、不安、粗心、冲动的表现;直线,是耿直、果断、机械、刻板的反应;弧线:是温情、柔弱、善良、虚荣;等等。
这些规律的总结,为探索美术作品背后的人的心理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西方早已盛行的笔迹学的理论等,也与此种观点相吻合,应当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而且,作者还试图在认识规律以后,以美术的教育来反作用于人的心理。
这应当是本书作者确立课题和展开研究的核心目标所在。
虽然,就目前而言,这种探索只能停留在案例的分析和研究阶段,要提炼出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造手段,尚需时日。
形象化的艺术思维和抽象化的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是必然存在关联的,但也必有许多不确定性。
如果机械地看待两者的联系,可能会走向另一种极端。
总之,《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一书,为我们认识美术和美育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考探索方向,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值得我们这些美术教育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