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2012年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2012年工作总结
十堰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创新,提升体育水平,狠抓市场管理,强化文物保护,有效促进了各项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深入有序的开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年初,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确定了达标建设4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争取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立项等重点工作。
目前,各项重点工作按既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了相关工作。
一是“建设达标4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予以实施,争取资金450万元,为45个社区配备了书籍、健身器材、群众文化活动用品等设备。
二是十堰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已报市规划委员会,待市规委会确定最终建筑方案,完成了有关土地审批的前期工作。
三是利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文化部等中央、省级部门领导莅临我市考察之机,积极向各级领导报告十堰拟建设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的设想和思路,并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
四是十堰非遗传承馆建设项目已经省文化厅、发改委立项,正在进行有关设计工作。
五是完成了地方戏曲《均州陈世美》的剧本创作。
六是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市发改委正式立项。
七是完成了2012年全省青少年年度比赛参赛任务,成绩与同期相比有很大进步。
八是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普及武当太极健身操。
九是十堰市印刷产业园已经市发改委立项。
十是《十堰记忆》丛书之民歌卷、非遗卷、书画卷即将集结出版。
一、以艺术创作为核心,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保障群众公共文化权益
1、艺术创作成果丰硕。
围绕党的十八大,全市各文艺单位充分发挥职能,创作了《陈世美新传》、《我的汉水家园》、《天风竹影》、《生活协奏曲》、《风雪除夕夜》、《楼上楼下》,《武当儿女爱仙山》、《推磨拐磨》、《汉江架起连心桥》、《武当山下小妞妞》、《的哥的故事》、《四老汉话双育》、《防疫针》、《风景这边独好》、《最佳搭档》、《送你一杯庆功酒》、《我们是一家人》、《车城少年》、《防疫针》、《至美至盛》、《爱将永恒》、《东风吹》等一大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剧、歌曲、舞蹈、小品等舞台艺术作品近200余件。
山二黄大戏《陈世美新传》由市艺研所、市艺术剧院共同创作完成,目前正在排演当中。
郧阳二棚子戏《我的汉水家园》以反映我市广大群众“舍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大奉献精神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我市20万群众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竹溪县创作的大型民俗舞蹈史诗《天风竹影》以竹溪特色文
化为基础,用翔实、抒情的手笔将竹溪地方文化特色予以集中展示。
全市艺术创作单位创作的作品中有歌颂祖国、讴歌时代的,有宣传党的政策的,有反映十堰城市建设的,有贴近生活、反应群众幸福生活的,有弘扬地方文化特色的,有反映和谐社会建设的,等等,这些作品坚持“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坚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从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用文化艺术的手法全面展示了群众生活的各个层面,进一步提升了我市艺术创作的境界。
同时,继续坚持艺术教育本土化、特色化,积极争取艺术教育有关政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市艺术基础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成立了十堰市少儿艺术团。
湖北省2012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考试有声乐、钢琴、小提琴、电子琴、架子鼓、竹笛、葫芦丝、二胡、古筝、萨克斯、朗诵、吉它、民族舞、拉丁舞、芭蕾舞等21个专业近600名考生参加考试,是历届参与人数最多的。
2、文艺精品再展新颜。
一是深度打磨《十堰记忆·根》。
元月19日晚,由我市自主创编的,反映地方文化的地域风情歌舞《十堰记忆·根》首演。
《十堰记忆·根》是根据我市地域风情、文化为基础,以十堰地区的民歌、号子、音乐、民俗等为元素,以音乐、歌曲、舞蹈、舞美等舞台艺术为载体,分《汉江号子》、《耕作》、《秦巴古盐道》、《仙山·道》、
《诗·歌》、《桃花源》六个章节,时长70分钟,全方位、立体式的展示了十堰地区汉民族地方风情和传统文化。
首演成功后,根据市领导及市内有关专家的修改意见,对该剧进行了二度创作,并邀请省内著名作曲、编导参与其中,改版后的《十堰记忆·根》从编、导、音、舞、演各个方面较之前有较大的提高,演出更具震撼力和吸引力,7月11日在艺术剧院举行汇报演出,市委书记周霁率四大家领导观看演出,并对剧目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整个演出气势恢宏、创意独特,挖掘了具有地方标志性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遗存,充分展示了十堰人民勤劳、善良、自强的本色,对宣传十堰、推介十堰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参加第一届湖北艺术节成绩可喜可贺。
组织全市艺术家积极创作,精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类90件作品参加艺术节,我市摄影作品《龙腾盛世》、戏剧《我的汉水家园》等12件作品获奖,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尤成立获“楚天社文之星”称号,这是我市获得此项奖励的第一人。
我市成绩在全省17个地市州中排列第四(前三位分别是武汉、恩施、宜昌)。
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张维国对我市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
三是继续做好文化类丛书出版工作。
制定了《十堰记忆》系列丛书民歌卷、非遗卷、书画卷的编篡方案,累计450万字,年底可正式出版,民歌卷、非遗卷、书画卷的出版将填补我市文化事业在民歌、非物质文化、书法书画等方面文字记载
的不足,为后世了解十堰文化、熟知十堰文化留下宝贵财富。
创作发行了季刊《十堰文化》,该刊主要反映文化艺术领域的理论研究、探讨评论和艺术作品,涵盖群文、体育、博物、美术等方面,体现了十堰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事业重要成果和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内容。
3、广泛开展文化活动。
一是坚持开展阵地活动,提升城市活跃度。
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全市中心工作,以“人民广场大家乐”、“欢欢喜喜过大年“、“今天我是角”、少儿文学艺术节、“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水墨新锋—中国画十家”作品展、全市廉政文艺汇演、《问道武当·感悟太极》北京·十堰两地书画名家邀请展、“大美十堰·激情跨越”书画展等120余场次各类群文活动为核心,将全年文化活动进行并联,确保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进一步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文化活跃度。
二是打造大型文化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
成功举办武当大兴600年盛典晚会,并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
我们紧扣武当大兴600年盛典的主题,巧妙将十堰“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城市名片融入其中,根据我市的实际,晚会结构以“山、水、城”为主线,以喜庆、隆重、包容、难忘、感人为风格,演出共分三个篇章、以“太和武当·盛世中华”为主题,以武当武术、道家思想为脉络,讲述了武当武术的传奇之旅,除序曲和结尾外,盛典晚会由武当大兴六
百年、大情寄水送京津、大美十堰汽车城三大板块构成,整台晚会呈现出主题鲜明、形式独特、顶级策划、明星云集四大亮点,实现了文化性、惟一性、颠覆性、创新性的完美结合。
在舞台设计上,采用近2000平方米的LED彩屏,并结合汽车构造将舞台设计成汽车轮毂的形式;在策划、创作上,邀请陈维亚、孙育鹏、朱海、苗培如、沙晓岚、卞留念、张公安等国内顶级大师参与;晚会主持人由央视朱军、周涛担纲;本次晚会我市群众演员参与达到了1700人次,是我市历届晚会最多的一次。
成功举办了全民读书月活动,“大美十堰·幸福车城”大型广场诵读活动吸引了万名市民参加,在全市掀起了读书的新高潮,并借全民读书月的契机,通过主动沟通,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的图书馆与市图书馆实现“并网联营”,共同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做法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三是拓展文化活动范围,提升群众满意度。
将“人民广场大家乐”、汽车图书馆等文化活动向乡镇、社区、居委会延伸,拓宽了活动服务面,使群众近距离感受文化成果更加便利,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文化事业的满意度。
4、大力实施文化惠民。
一是配建社区文化活动室。
将“45个社区文化站建设达标”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予以实施,制订了《十堰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实施方案》并根据各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需求,争取市财政投入450万元,为45个社
区采购、配发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所需的音响、器乐、服装、道具以及图书、健身器材等设施,既为丰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又为提升社区居民体质创造了条件。
二是全面落实三馆免费开放。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美术馆免费向社会开放的有关政策,严格按期对全社会免费开放。
市群艺馆创新机制、自筹资金,免费举办8期群众文化艺术类培训班,来自全市的群文骨干和积极分子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群文活动能力和水平;湖北省音乐、舞蹈创作高级培训班有来自全省的近150近群文活动专家和名人在我市进行了交流培训,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市图书馆把满足广大市民基本文化需求和保障广大读者基本阅读权益作为图书馆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实行免费开放,市民凭有效证件在开馆时间可免费阅览、借阅;结合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了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对接的十堰市数字图书馆硬件平台,打造了“十堰市地方文献中心”、出版了《十堰市古籍联合目录》,全面提升了图书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发展新读者3000人,进馆人次超40万,借阅册次超30万,有效解决了城区市民看书难、阅读难的问题,“十堰讲坛”、“汽车图书馆”等品牌服务更加深入人心。
市艺术剧院《周末剧场》全年演出近50场次,每逢周五下午4-6点市民可免费到艺术剧院剧场观看戏曲演出,包括荣获
国家“五个一程”奖和文华奖的剧目《风流女人》、《丑嫂》,新创现代小戏《野人村的家事》,经典剧目《朝阳沟》、《打金枝》、《打虎上山》及地方戏剧、曲艺专场、歌舞专场等,不但使市民过足了戏瘾,还宣传了我市地方特色文化,为我市做好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基层演出更加频繁。
市新华书店、图书馆、艺术剧院、群艺馆、美术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流动舞台、汽车图书馆、演出车等设施,积极组织送书籍、送文艺节目、送春联下基层,使市民在家门口就可免费享受文化成果。
全市各专业剧团、群文组织全年送戏下乡演出1706场,其中农村1156场,观众达207万人次。
通过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度。
二、以竞技体育为重点,深化全民健身运动,稳步提升国民体质水平
1、“体育惠民”扎实推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了省援建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120处、自建乡镇体育健身工程30余个、村级(社区)体育设施240个。
郧县、竹溪等地“雪炭工程”在建之中,房县野人谷镇获国家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
全面推进了体育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并接待了省网球队备战全运会的集训工作。
二是向移民新区倾斜。
全年争取“惠民”工程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其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
路径项目建设资金近200万元,惠及29个移民乡镇、248个移民安置点、近10万移民。
三是推行免费开放。
充分利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点节庆日,在城区各体育场馆推行免费开放。
同时将乒乓球馆、灯光篮球场向社会各界常年免费开放,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现在很多市民又回归到了曾经远离的体育活动场馆,继续参与体育健身的行列,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使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年享受免费健身市民达50万人次,使普通老百姓充分享有健身权利。
同时,我们利用文化下乡,开展体育下基层活动,向基层村组捐赠了乒乓球台、篮球等体育用品近20000元。
四是配建城区社区文体活动室。
为45个社区配建了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器材。
2、体育赛事高潮迭起。
一是全力申办好国家级赛事。
先后申办了“中国联通杯”2012年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湖北十堰站赛)、第四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中国业余网球十堰公开赛等比赛。
其中参加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比赛的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湖北等13个省市的55个代表队,共计393名运动员。
我市良好的硬件条件、优质的接待服务工作得到参赛队伍的好评,也为推介十堰、宣传十堰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四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分别被省级、国家级电视台、报纸、网站广泛宣传报道。
二是积极承办好省级赛事。
先后承办了湖北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
赛、湖北省青少年乒乓球精英赛、湖北省业余网球公开赛、湖北省青少年网球巡回赛、湖北省青少年男子篮球乙组联赛,来自全省各地的体育专业精英在参赛的同时,也吸引了我市广大的青少年体育爱好者,为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带动更广泛的人群参与体育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市网球场也被省体育局授予省网球集训基地,省网球队常年在十堰开展集训。
三是探索举办毗邻地区比赛。
组织承办了鄂豫陕渝毗邻地区象棋邀请赛、鄂西北地区桥牌邀请赛等以彰显十堰中心城市魅力的体育赛事。
四是组织办好本地的各级各类的体育赛事。
在开展好各类各项目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的基础上,我市继续深入开展“武当太极健身操”、“第九套广播体操”项目的推广普及工作,广泛开展了项目的比赛活动,以赛事促推广,以推广普及带动赛事,全年举办“武当太极健身操”比赛活动200余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达40余万人,举办“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活动110余场次,参与人数近10余万人。
与此同时,组织队伍参加了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我市取得8金9银5铜的良好成绩。
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承办,不仅提升了我市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水平,也进一步塑造了城市魅力和精气神。
3、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核心,以市政府出台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
2015年)》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广泛推广全民健身理念,围绕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将迎新春万人长跑、“我快乐我健身我健康”春节万人大游园及由体育中心、体育总会举办的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一线串珠,构成了我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从年初举办到年底,初步形成了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
一是深化传统项目。
第十八届迎新春万人长跑有来自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组织的1.7万余人参加比赛;连续举办了9届的“我快乐我健身我健康”春节万人大游园已成为我市市民春节喜迎新年必不可少的体育大餐,春节7天,市体育中心各场馆累计接待健身、游园人数12000余人次,其中免费接待健身人员10000余人次。
广泛开展了篮球、排球、足球、棋牌进校园、进军营活动,并取得良好反响。
竹溪县业余篮球联赛、竹山县职工羽毛球赛、丹江口市干部职工运动会等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
二是推进健身气功工作。
联合市委防范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健身气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2012年度健身气功站点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对健身气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建健身气功站点10个,参加省级健身气功指导员培训4人。
组织开展了十堰市百城和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组队参加了“体育彩票杯”湖北省“时尚假日”健身气功交流比赛,获得团体竞赛八段锦一等奖,五禽戏二等奖,取得个人奖项第一名1个,第二名1个、第
三名2个。
三是充分发挥协会功能。
成立了十堰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以“武当太极健身操”、体育舞蹈、第九套广播体操、柔力球的培训普及为抓手,完成了多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5人,培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0多名,二级193名,三级近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涉及太极拳、健身操、气功、田径、篮球、体育舞蹈等各种体育项目,为我市群众体育发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库,扩大了专业人员在基层群众体育工作中的影响。
我市城区有各类单项体育协会22个,健身气功站点9家,体育俱乐部7个,我们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积极创新机制、支持各协会自行承办单项全民健身活动,市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棋类协会、三车协会等协会分别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据统计,全年市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馆,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各县市区先后承办举办各种体育健身活动440多次,其中市级活动42次,参与健身人员210万人次,参与体育锻炼健身人数达45%,有效提升了群众的体质。
4、竞技体育蓄势待发。
提出了“打基础、管长远、重振十堰竞技体育辉煌”的发展思路,重新构建了业余训练格局,组织实施了选材、训练、组织比赛、经费投入等一系列基础措施,有效提升了训练质量,使我市的竞技体育水平呈现出逐年回升的趋势。
一是抓好选才。
组织资深教练员深入到全
市30多所学校,对3万多名学生进行了选才,共注册运动员300多人。
二是强化管理。
按照“军事化管理”和“目标席位制”的要求,深刻细化落实运动员、教练员、管理员“三支队伍”的能力提升,抓好体育行风、赛风和反兴奋剂工作,尤其是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工作。
三是严格训练。
通过改善训练设施,利用省队有关资源,积极输送优秀苗子,外出培训等措施,进一步严格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
作为全市训练的龙头单位,市二中、市体育中心组织运动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苦耐劳,不叫苦叫累,克服了训练场条件差、经费不足、人员缺少等困难,使运动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四是组织比赛。
组织队伍参加了2012年湖北省青少年田径、武术等17个项目中的14个比赛,取得总分758分,夺得金牌10枚,超计划完成了比赛任务。
5、健身指导不断加强。
我市是国民体制监测工作的国家级监测城市之一,8月8日全民健身日通过电视、报纸、期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布了我市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十堰日报》、《十堰晚报》、《十堰周刊》还专门刊发通版就我市国民体质进行深度分析报告,对我市国民体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加强日常健身监测工作,为全民健身提供指导服务,进一步提高健身科学性。
三、以日常监管为抓手,狠抓文化市场发展,积极推进
市场和产业稳定繁荣
1、狠抓基础工作。
一是“农家书屋”全覆盖。
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纳入全局重点工作,通过实行上级资助、文明单位和扶贫单位援建、企业捐建、村级自建等方式,加快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速度,形成了市、县、乡、村主要领导亲自抓的良好局面。
全市共建“农家书屋”2232个,实现行政村村村全覆盖,并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了10种报刊杂志。
二是积极争取重点项目立项。
组织人员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调研,争取市委、市政府设立“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筹划和组织了十堰印刷产业园的项目建设,目前,十堰印刷产业园已经市发改委立项,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5大文化产业园之一,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2、构建管理系统,提升监管水平。
进一步夯实执法队伍素质建设,提升了执法效率。
坚持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在全市率先完成了行政审批业务入驻服务大厅工作,并进一步规划了行政审批程序。
切实加强对网络市场、娱乐场所、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力度,在全市网吧、电玩城、歌舞娱乐场所实行“十星级”管理,形成了文化市场管理的规划化、标准化、示范化。
十堰城区共有网吧106家,KTV、酒吧、歌舞厅54家,电子游艺室41家,图书报刊发行销售点124个,音像制品发行销售点51个。
组织举办全市“扫黄打非”、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经营业主安全工作、全市游泳场所
经营业主培训、全市文化市场业主法律法规培训等一系列培训(会议)。
通过培训,加强了对市场经营业主的管理,强化了文化市场安全生产意识。
3、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坚持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坚持集中行动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带领公安局、文体局、工商局、住房和建设委员会等“扫黄打非”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先后对十堰城区网吧、出版物经营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全年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网吧专项治理、歌舞娱乐场所专项整治行动8次,全市(含县市)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1176人(次),检查经营单位8496家(次),受理举报案件39件,立案调查案件94件,移交案件11件,办结案件90件,责令改正146家次,警告95家次,有力地打击了文化市场违法经营行为,维护了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4、举办“书香荆楚·文化十堰”全民读书活动。
4月8日,我市举行“书香荆楚·文化十堰”全民读书活动启动仪式。
董卫民、吴士杰、周有顺、张慧莉、卢富昌等市四大家领导出席仪式,并向10位贫困学生代表赠送了书包、字典、文具盒等学习用具,向10位离退休老干部赠送养身健身、文化休闲书籍。
市新华书店、图书馆向十堰武警支队、源园社区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