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本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本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家华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9年第05期

学校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特殊地方,其管理对象的主体是“人”。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落实,原有管理中单靠制度管理的做法已经是远远不够了,还要树立人本观念,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关心学校师生,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应按照教育发展规律,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推动学校的制度建设向人本管理转化,使学校制度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本管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指向

1学校的制度建设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教育而言,是人规定教育,而不是教育规定人。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个性、爱好、意愿理应得到尊重。湖北省当阳市实验小学根据管理实际,结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学生管理制度,并把全体学生都纳入其中,听取他们对制度修订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德育管理理念。

学生是发展的个体,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赏识孩子的个性,唤醒孩子的自信也是一种爱,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素质。人生就是充满个性的画卷,这画卷缺少的并不是欣赏的美景。而是缺少欣赏的目光。就让我们的管理者和教师做一个伯乐,发现个性孩子的闪光之处,去启迪他们的智慧,带给他们成功与快乐。人为教育“立法”、为学校“立规”,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校制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在制定制度时,动因要符合目的。比如,制定校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维持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而不是为了歧视某类学生或剥夺某些学生的权益。“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不同的主体,让每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兴趣都得到尊重和张扬,使他们获得个性发展的主动权。例如,在每年的“六一”庆祝活动中。保证学校一千四百多名学生人人都有机会登台表演。

2学校的制度建设要体现以激励为本的教师理念。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和教师投入的多少。我校作为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制度的制定和出台在于激发师生潜能,使师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激励全体师生刻苦用功,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学校就要在利用制度管理生成制度文化,并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上狠下功夫。

在创新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激励。制度约束只是基本要求,激励人才是最高要求。约束机制拉不开教师发展的档次,而激励机制更能发挥出人的全部潜力。学校的制度建设,要实现让每个岗位都是必需的,每个岗位都有最适合的人,并因人而异、因时而定,使每个人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同样也要发挥老师的个性和各有所长的特点,使每个上岗的人都有责任和忧患意识。通过制度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出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

3学校的制度建设要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种群体利益。学校在社会的改革浪潮之中,现已远不是一方净土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校各种利益群体的需求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多元目标和多元需求。如一线教师与后勤职工、领导干部与一般管理人员等,虽然大家的总体目标和利益一致,但具体利益追求却不尽相同。学校资源的动员、配置和各种群体利益的协调、兼顾并非易事,单靠利益驱动、思想政治工作不行。这对学校制度建设提出了高的要求和大的挑战。我校一贯很好地保持了教代会制度,这是学校依法、民主、科学治校的途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教代会通过的决议行政坚决贯彻执行。教代会代表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已成制度,在招投标、物质采购、基建审计、经费审计等工作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再如,校务、人事公开制度,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校财务公开,让教职工知实情,向教职工亮家底:学校还根据代表提议,不断修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最为典型的就是星级评定制度,学校行政充分走群众路线,分多个层次召开讨论分析会,以完善学校的评审方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力求通过改革创新、卓有成效的制度设计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地动员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协调、兼顾各个群体的利益,让每个群体的劳动都得到尊重,努力都得到回报,从而最广泛地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二、落实过程: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区别就在于人本管理重视的是“人”,而制度管理重视的是“条条框框”。这就束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难以形成学校特色。并与教育的根本宗旨——发展人相悖。所谓人本管理,人的发展是管理的目的,突出的是管理实践中“人”自身应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落实学校制度的过程,就是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教育机制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1变重行政管理为重“人本”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较多地表现为管制、监控、指示、命令,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教育管理者要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和时间,加强培训,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走出去

多了解外界信息,开阔视野,丰富感性认识,增强教育后劲,提高专业素质。同时,管理者还要放手让教师大胆探索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要根据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进行重建,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决策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学校应树立以“三个为本”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即:“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倾注温暖的人文情怀;“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都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校长以教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人和政通的管理氛围。

2变“压抑的环境”为“互相尊重的环境”。在以往的管理中,管理就是检查、督促、更换人员,管理者就是“警察”或“监工”。这样,教师常常感到心理受挫,工作压力大,从而产生了种种不良的心理负担。心理研究表明,过度焦虑的人会降低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降低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疲劳和烦恼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工作的要求。因此,管理者要善于营造一个互相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要学会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成果需要。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相互产生积极影响;其次,学校领导要主动与教师交往,采取各种形式与他们谈话,进行思想交流,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再次,学校领导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这样,教师就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工作,自上而下地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3变“刚性的制度管理”为“以人为本的弹性管理”。现在的学校管理过于强调定量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学生越来越有“主见”、有“个性”,“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迅速发展,因而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刚性的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这样做”,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因此,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并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了认同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都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4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学校管理不同于足球比赛,不能只看输赢,只有当结果与过程实现了有机统一,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学质量的评价上,不能只用及格率、优分率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而应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应改变那种单纯总结过去的评定方式,给教师贴上“优、合格、不合格”的标签,把教师分等分级。要慎重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帮助他们分析过去,探讨如何使教师在今后能更好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