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123综合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__3[全套]复习提纲(精细整理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__3[全套]复习提纲(精细整理版)

高中历史必修1--3全套复习提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覆盖内容比较全面
一、第一部分统一的唐朝
1.继承西魏文化和政治体系
(1)武则天继位,维持西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以确保统一;
(2)彻底废除北魏宦官政治,军队也由武则天实施统一管理;
(3)制定了七郡七十二县的行政体系,使政治管理更加一致;
(4)实行额外派官制,将中央官员分配到各州、县任职,从而保证
中央对地方的统一管理;
(5)积极发展商业,尤其是外贸,唐朝也继承了西魏的“开边邦”
的外交政策,与西方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6)继承西魏文化,大力宣扬儒家文化,实行科举制度,提倡文学
创作,促进的唐朝文化的发展。

2.唐太宗李世民的
(1)实行了九品官人制,大大简化了官制,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能力;
(2)取消山海经学试,代之以同级考试,以增加考试的水平和实效性;
(3)强调治国理政,重视经济建设,唐太宗实行了新的出纳、考核、租税制度,推行把官职从继承转变为任命,目的是提高官员素质;
(4)发展武装力量,促进军队的统一;
(5)大力发展丝绸之路,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促进唐朝的鼎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3全套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3全套复习提纲

[人民版高中历史]江苏省高二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材料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众弟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守土、随从作战、纳贡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平定六国后,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①形成:秦统一后,创立皇帝制度。

从此皇权成为封建国家权力中心和主宰;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基础;中央机构设立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

它本质上是封建专制的统治。

②影响:a、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建立了地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初步统治;秦的暴政导致了人民处境的恶化。

b、对后世的影响:秦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刘邦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三部六省。

三部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省是指: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

了解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书省行中书省(行省)开始于元朝。

高考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复习线索提纲

高考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复习线索提纲

高考历史复习线索必修1一、本册内容大线索:1、由专制走向民主:按时代可分为古代专制和民主、近代民主、现代民主按阶级可分为奴隶主民主、地主阶级专制、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民主按形式可分为雅典全民民主、发达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代议制民主2、法制发展:依然可按时代、阶级划分3、世界格局演变:古代世界是分裂隔绝的格局新航路开辟后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二战后到苏联解体世界是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是多极化趋势第一单元1、考试大纲要点:2、关键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思路:找准主语—谁专制-皇帝;中央包括什么-中央、地方的官制皇帝是主角,中央、地方的官制是配角,主角和配角之间加个合适的动词,就是皇帝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

延伸思路:一个历史术语的理解要紧扣“背景、内容(产生、发展、衰落)、影响”三个方面。

“背景、内容(产生、发展、衰落)、影响”三个方面的思维套路都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举例: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背景:经济-铁器牛耕推广,自然经济发展。

政治-商鞅变法成功思想文化-法家思想发展内容:(此事例为政治事件,找准主语就可推断出来其内容-皇帝控制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皇帝任免中央和地方官员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此处只需知道三公的职权,九卿不需掌握)地方官制-郡县制影响:经济-自然经济发展。

政治-积极影响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消极影响是暴政害民。

思想文化-积极影响是统一文字利于文化发展。

消极影响是控制思想。

3、具体考点:(每个官职都需记住其具体的职权内容)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思路举例:分封制-(谁封谁?)周王(主角)分封诸侯(配角);(目的?)周王为巩固统治;(内容?)周王配套内容:选官制度发展-西周世袭制、秦朝军功制、汉朝征召和察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

第二单元1、考试大纲要点:2、关键词:雅典民主、罗马法3、具体考点:雅典民主-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制;影响:积极方面是为资本主义民主奠定基础、消极方面是少数人的民主。

高中历史必修123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123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会考复习提纲

历史会考内容标准解答☆人民版(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a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b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和封内大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主要诸侯国:王族——齐、鲁;先代贵族——-宋。

(4)评价: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西周后期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后被郡县制所取代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2)实质:以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3)内容:①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②作用: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这样就建立了血缘关系与权力地位的对应关系。

(4)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是维系“分”的血缘纽带。

(二)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1.秦统一全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中国。

2.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与皇帝一人的意志。

秦朝皇帝制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3.郡县制——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郡——县/道——乡——里郡(郡守:行政;郡尉:兵事;监御史:监察)(3)意义: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相同:为了巩固统治不同:分封制:服从周天子,世袭,以血缘为纽带,产生诸侯割据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A.思想——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 理 观:“人性本善”说。

价 值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总结,直接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总结,直接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总结,直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总结,直接打印! -
说到历史和政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死记硬背。

对于高中历史,很多初入门的学弟学妹总觉得历史很复杂。

书本上的知识点只是按照章节呈现给你的,没有完整的体系。

想学好高中历史,单纯照本宣科肯定学不好。

在后面的综合部分,你会发现很难!
虽然记忆是积累基础知识的必要途径,但无论学习哪一科,都必须要做。

但是大部分同学会发现,虽然自己背的很努力,但是考试的时候几乎不会去考自己背过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知识迁移能力的考察,死记硬背的内容基本不考。

如果还是单纯的靠靠背解决学习问题,在现在的考试环境下是很被动的。

观察过很多“历史”学霸,发现他们基本都有一个特质,就是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很强,他们的试卷答案也许写的并不多,但是都能采到点上,分数自然不低,大家在平时的做题当中,就要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不要像没头苍蝇一样,乱写一通,然后还不疼不痒!
今天,笔者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汇总。

这些资料结合了课本和高考,从整体的角度给大家分类总结,更加直观具体,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

建筑历史不是很好的伙伴,可以看着学!。

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异同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背景:明清时,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加强皇权本原因)。

明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直接原因)。

同时也鉴于元宰相权力太大,导致社会动荡(历史原因)1380年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朝政时,更易导致权臣或太监乱政a 、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b 、成祖: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制度正式确立c 、宣宗:阁臣又获得票拟权d 、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首辅权压众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和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政治上:专制独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暴政,权臣乱政;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主义盛行,人浮于事,腐败成风;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能有效的治理;人民受到沉重的政治压迫 经济上:使之发展缓慢,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思想文化上: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总之,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三、宋明理学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

2、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又称新儒学。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2、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王夫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第二、帝王独尊石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3复习提纲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3复习提纲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3复习提纲.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历史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

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开展;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开展。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第三单元: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五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七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九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创造电动机美国人爱迪生创立第一个发电站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中国近代史构造图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时期〔1840—1949〕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革命第十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构造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开展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历史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二〕 工业 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等是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甲午战后初步开展中华民国1912︱1949 短暂 春天 背景:一战前后〔1912—1919〕列强放松侵略、辛亥革命影响、民众抵抗日货 特点:短暂、轻工业〔面粉、纺织〕、快速 一战 之后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开展受阻 抗战前1927—1937: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再度开展 抗战时期:日本入侵,民族资本主义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和战导致民族企业风雨飘摇 结论: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是民族资本主义开展两大障碍维新思想1898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展;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容:康有为、梁启超等主“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意义: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爱国运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1915开场 背景: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开展;封建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代表:独秀、大钊、胡适、鲁迅等中心:大学 主阵地:"新青年"〔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场标志〕 容:前期提倡、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后期为新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意义: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民众的觉醒;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片面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背景:新文化运动后期,十月革命影响 容:大钊第一个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第十四单元:联社会主义建立的经历和教训背景容影响战时共外国武装干预农业:余粮收集制集中力量战胜敌人第十五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时期〔1949-今〕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立与祖国统一第二十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的道路第二十一单元: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第二十二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二十三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二十四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⒈、两代领导集体形成: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必修123复习提纲(-).docx

历史必修123复习提纲(-).docx

历史必修I、II、III复习提纲(一)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

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进化论 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冲击"神创说”相对论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 命,原子弹理论基础量子论 普朗克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 理学的两大支柱 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美国人爱迪生创建第一个发电站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信息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中国近代史结构图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1840-lMZi <«»««||> ftfiBflj jfiz 、 1868-IM0!克*9片僚争 旅 As.自曜济开MW*I86I-I8M1木畀天SUN ,金印您叉、定■天京(・京)、《天•!田宙*tth天和度、<»iknk ES1861895. MJ K ^I 帏首㈱,军事皿 海耳 *«i9«t£To 年M 后,邮民io 业产生.代豪.上RtAns 厂、r*mMSMLttT1894-1896.甲牛中日m ・《[关«4t > M3W18981痛财法魅动中BUCR 第一次■»»«£动 叉和团运动 1900.大国联军破好、(1901).中国判I 皿宇编峪金1905.中国同宾会在加诚立,三尾主SUMIR , 1911. 奉*(R&K%)1912.中华础诚皿g 的眼之>《中糠油1912-1919.院蛙询FI9”i9i6.成g 娜唳《«唳主g xHtniEfti aaninuK Hk 虫JhWft中黑苫期、2S0IR19》责产阶雄民 主革命时期 1901—1919中共的创建1919—1924 1919. 无户台,龈珪义事.开■1921.7.中共一加Hfl开,共*1922.中共二^ JM唳主革命*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9241中8M威一大在广州召开,第一心共含作(着三民主义)、大* .盼ISM. 也岫破Egtf好n»K192T.菜介石”一二»、任糖卫七一五0配大事•失致中景普堀、■圭臭t lt M =9一9—一949》IS共十年对嶙±«革•战争1927—19371927. *■&叉CM-4fcj ・¥节、神虎义(#M I1|J r*WM8)1931.九一八*X («MT) -HMMS1934.10—1938.10i 皿蛙1936. h 羽皿立毛的*M使、皿皿1936.12. 看平1缺,国共关系杭IWT.Ti pnam(七七事如ISH.9I 妆日民SttTtttiEjm ■£«»««»:时会Mug日本3个月灵亡中BU-H)平皇美大捷(■早入台JL£大握(4UDnn»m*(IMO)中共七大(1945JK安、毛泽立)中国tUfitt心义(«-*.45.8 一45.9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形成及演变:(1) 百家争鸣 ----A.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革,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

②士(读书人)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③各阶层根据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B. 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道家:老子和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C. 孔子的思想:①春秋时期创立儒学;②核心:仁(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③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D. 孟子的思想: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本善,实行仁政恢复和补充人的善性E. 荀子的思想:①性本恶②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F.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A. 董仲舒改造儒学: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目的:加强君权。

B.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3)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A.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②通过“格物致知”认识理。

B. 陆王心学:①南宋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②明中期王阳明:“致良知,”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去掉人欲,恢复良知。

(4) 明清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A. 李贽 : 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是非标准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B. 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C. 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D. 王夫之 :唯物思想,朴素的辩证法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中国古代科技(1)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A. 造纸术:①西汉,中国已有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1840—1842: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
19世纪70年代前后: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割台湾 1898: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90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形成
1905: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191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1919: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

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正统;
思想解放运
动、文化转型运动、片面性
1919: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21.7: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192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4: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大革命开始 1926:北伐战争: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1927: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大革命失败 1927:南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秋收起义(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 1931:九一八事变(沈阳)→伪满洲国 1934.10—1936.10:红军长征 1935.1: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核心地位、独立成熟、转折 1936.1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关系转折,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7: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国民党积极抗战: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 国计划) 平型关大捷(最早)、台儿庄大捷(最大)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1940) 中共七大(1945延安、毛泽东思想确立) 中国抗战胜利意义(第一次、奠定基础、世界贡献、地位)
1946夏:全面内战爆发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 年底—1949年初: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逐步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
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