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三宋词二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2学情分析
今选入长春版八年级下语文《词二首》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八年级学生第二次学习苏轼的作品。
学生喜欢苏轼,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
在教学中,我以诵读为主线,设计四个教学板块,本课教学做到“明其意, 品其情,懂其理,知其人”,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就蕴含此过程之中。
3重点难点
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3、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一钩新月,人们会想到新生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人们会想到美好圆满的生活;皎洁的月亮,人们会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和苏轼一起走进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为我们诉什么?
活动2【讲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检查预习:作者介绍,背景介绍。
活动3【讲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诵读感知:
1、字正腔圆地读。
2、有板有眼地读。
3、有情有味地读。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活动4【活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走进词境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解读小序:小序中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明确:时间,缘由。
“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对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
小序中没有介绍,大家从词中去发现。
上阙赏析:
1、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词人的情感?
品析回答:“欲”字可以看出词人对“天上”的向往,“恐”字表达了词人的矛盾的心情,“不胜”写出了不愿归去的原因,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何似”体现了词人豁然开朗,乐观心胸。
教师深入解析: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
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2、词人借明月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讨论后明确:借明月抒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3、诵读理解上阙。
以“苏轼身在__,心系__,思而不得退而求其次__”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理解:如表面义“身在人间,心在天上,思而不得退而求其次在人间起舞”;结合背景(:这阙词是苏轼出任密州时写的,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理解“身在密州,心系朝廷,思而不得退而求其次,在地方上一样有所作为。
③下阙赏析。
1、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词人的情感?
品析回答:“无眠”可见思弟心切,“不应”可看出无理埋怨圆月,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怀子由的离愁别绪,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
“古难全”“但愿”为明月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2、词中借月亮来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怀。
品析明了: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自慰和共勉,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3、诵读理解下阙,以“苏轼身在__,心系__,思而不得退而求其次__”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理解:(背景:苏轼被贬后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身在密州,心系弟弟苏辙,思而不得退而求其次希望千里共享一轮明月”
名句重读
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理解: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 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总结: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
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活动5【活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拓展延伸
朗读背颂《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活动6【测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下面我们来看这两个语段,请同学们根据语境,填入《水调歌头》中的词句。
语段一:
李意民还是那样,极度的表现欲,史见他将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们,来,干了它,虽说我们已经五六年没见了,但我仍时常怀念当年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与浪漫。
”
说完他咕咚咕咚三口并作二口地将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
(摘自李晓羊《友情》)
语段二:
今天是农历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湛蓝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轮”。
白天发生的事仍然历历在目,一个人躺在床上,只要闭上眼睛,眼前就会展现她那苍老蹒跚的身影,月光从东窗移向了前窗,复而又移向西窗,此时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苏轼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辗转反侧……
活动7【练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又恐琼楼玉
3、含有人生哲理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4、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蜕变而来,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句子:(道尽千载离人心愿,
在美好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活动8【作业】《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熟读成诵
2、课外阅读李白的《把酒问月》和《月下独酌》与课文诗句比较,你能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