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主要使学生认识全球的海陆面貌,以及地球表面海陆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除了需要对世界地图中海洋和陆地有基本印象之外,还得明确全球海陆的基本形状、面积大小、大洲大洋的具体位置,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后,才能明确地球海陆在历史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运动和变化,为海陆变迁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重要部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学生认识世界范围和位置的起点,教材中出现众多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为今后世界地理的认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本节内容作为第二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开篇内容,是第二节海陆变迁学习的基础知识,又是对前一章地球与地图内容的升华,总体来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亦能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整个初中世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由小学升入初中阶段,在心理上活泼好动,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都很强,喜欢直观生动有趣的知识内容,课堂中善于思考想象,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积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跃度,让他们在各项活动中感知地理,体悟地理知识,从而热爱地理学科。通过前一章节地球与地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知,已经能够在脑海中呈现地球的图片,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节海陆分布奠定了知识基础,也能将地球从三维图形向二维图形进行转化,但是,由于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构建未能完整,且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习惯、认知特征等方面都未能达标,因此,针对这些情况,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大量利用地图,培养其读图析图的能力,并通过开展活动、创设情境和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及位置的认知。
【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全球海陆分布图,说出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
2.能在世界地图中准备判断大洲、大陆、半岛、岛屿、海、大洋和海峡,归纳其特征。
3.学生能够结合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判断出具体分布位置,并对其进行大小排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世界地图,学生能够分析海陆分布的比例,并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通过描述地区位置的方法,据图说出各大洲大洋在世界中的具体分布位置。
2.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从而快速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本节内容学习,更加明确世界陆地面积所占比例很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规模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质量,从而增强学生对身边自然环境的保护之情,增强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从身边做起,共同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世界海陆分布的面积比例。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位置分布及大小排序。
教学难点:
准确识别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形状,并在地图中标出具体位置。
【教学工具】:希沃白板5、希沃授课助手、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情境模拟,邀请班上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和宇航员加加林,二人模拟对话,演绎如下台词:
宇航员加加林:您好!我叫加加林!
地球:您好!我叫地球!
宇航员加加林:地球?可是我看你的样子比较像水球吧?
地球:额,但我的外表确实是这样,是人类这么称呼我的……
宇航员加加林:那人类为什么这么称呼你呢?
地球: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就要问问地球人了。
宇航员加加林:我要向地球人求助!
通过情境表演,瞬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思考地球到底是水球还是地球?从而顺利引入新课——第一节《海陆分布》。
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