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
中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面语句里加点词语词性判断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我.觉得仿佛从那雾气腾腾的银河中.的灿烂皇宫传来..一种尖细...的银器的响声,清脆入耳。
A .代词 名词 形容词 量词 动词
B .名词 代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C .代词 名词 动词 量词 形容词
D .代词 代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西望,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 .他们在那个人才匮乏的时代被视为天之骄子,也就免不了孤芳自赏....。
C .长安街南侧的一些民房,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很不好看。
D .阅兵式就要开始了,战士们个个昂首挺胸....
,整装待发。
3.下面关于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
订
…
…
※
内
※
※
答
※
…
又表达了对路途遥远的焦虑。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字词书写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旖旎.( )摔跤.( )蜷.缩( )恬.静( )围歼.( )山坳.( )
5.下列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在田字格中写出正确的字。
冲峰照耀馥育横七竖八孤影自怜画龙点睛
凸显点辍飘拂悬崖绝璧心驰神往排山到海
三、句子默写
6.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
(苏轼《六月二十
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2)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3)__________,林空鹿饮溪。
(梅尧臣《鲁山山行》)
(4)浮香绕曲岸,__________。
(卢照邻《曲池荷》)
(5)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老舍《草原》)
(6)孟浩然《宿建德江》中写羁旅夜泊,日落添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7.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词语写一段意思连贯、中心明确的话,所选的词语在语句中
要用横线标明。
磅礴肃静崎岖绿茵栩栩如生五颜六色惟妙惟肖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伯牙鼓琴 《吕氏春秋》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鼓琴而志.在太山( ) (2)巍.巍乎若太山( ) (3)伯牙破琴绝.弦( )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0.为下列语句划分节奏。
(用“/”表较长的停顿,用“//”表较短的停顿)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1.如何理解伯牙“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杨慧
(1)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2)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
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3)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
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
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4)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
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
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
妖娆。
(6)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
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
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喊:“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
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7)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
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
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
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8)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
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9)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
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
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10)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
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
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
”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
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11)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
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陋的茅草房,虽然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四处透风。
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
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12)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13)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
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14)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
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
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
我喏喏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15)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敷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12.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根据提示填空。
母亲做好早饭,等待__________;
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待__________;
年迈的母亲在门口张望,等待__________。
13.分析第(4)段中加点词语的好处。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
1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塔吧塔的声响。
15.第(7)段中“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一句表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理?
16.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17.“雪”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穷人的自尊
(1)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
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2)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
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80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
“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鲜的鸡蛋。
”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
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
显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3)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惶恐,死活不肯,被我用老师的“威严”才“震慑”住。
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拘谨,但很高兴。
(4)送走女学生和她的父亲,丈夫一脸诧异。
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因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5)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6)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
天黑了,我跟在父
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
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
盼着梨长大。
但那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
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呢!”
(7)邮局早已下班。
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
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
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
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明亮的灯光下显得分外寒酸。
一直等姨爹吃完饭,剔完牙,伸伸
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不能打得通。
”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
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9角5分。
”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8)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
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
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9)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
仅仅因为我们贫穷,
血缘和亲情也淡了。
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10)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
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
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8.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情,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9.第(2)段中“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0.联系上下文分析第(6)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21.读了本文,对你今后为人处世有何启发?
七、作文
22.相遇可以开启一段崭新的生活,相遇也可以沉淀一段纯美的往事……在喧嚣的尘世中,因为一次美丽的相遇,让我们的眼亮了,心宽了,情真了。
请以“最美的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2)字数在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性的把握。
“我”是第一人称代词,“中”是方位名词,“传来”是表示环境变化的动词,“种”是用于修饰“响声”的量词,“尖细的”则是修饰“银器”的形容词,所以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为:代词、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A.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这个成语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界的景物;
B.孤芳自赏:把自己看作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
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这里形容被视为天子骄子的他们,使用恰当;
C.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这里形容民房,使用正确;
D.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这里形容战士们的状态,使用正确;故选A。
3.D
【解析】
【详解】
D.词的前文写“路转”,后文又“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令人玩味无穷。
并没有抒发“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之情。
所以本项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D。
4.nǐjiāo quán tián jiānào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旖旎(yǐnǐ):本义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也比喻女子美丽;亦有雄伟的意思。
摔跤(shuāi jiāo):一种体育运动。
蜷缩(quán suō):意思是身躯蜷曲紧缩。
恬静(tián jìng):意思是指恬淡、安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
围歼(wéi jiān):意思是包围起来加以歼灭。
山坳(shān ào):山间的平地;两山间的低下处。
5.锋郁顾缀壁倒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错别字。
冲峰——冲锋,馥育——馥郁,孤影自怜——顾影自怜,点辍——点缀,悬崖绝璧——悬崖绝壁,排山到海——排山倒海。
冲锋:向敌人快速逼进,用轻武器猛烈进击。
馥郁:形容香气浓烈。
顾影自怜:意思是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悬崖绝壁:形容山势险峻。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
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6.黑云翻墨未遮山望湖楼下水如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落熊升
树圆影覆华池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解析】
【详解】
默写答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翻墨、遮、湖楼、茅、霜、覆、翠、入、渚、暮、愁”等词语容易写错。
7.示例: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我们走在公园崎岖的鹅卵石小路上,愉悦地欣赏身边的风景。
路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十分美丽。
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看到充满艺术气息的雕塑,
大部分都是动物雕塑,充满童真,栩栩如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按照题目要求从所给词语中,任选三个写一段话,注意词语运用准确、恰当。
示例:夕阳西下,沿着湖边崎岖的小路行走,感到此时的环境异常肃静,或许是因为此处远离闹市,人烟稀少的缘故。
随着夜幕缓缓降临,灯光按时亮起,五颜六色的灯光,光辉灿烂,构成美丽的灯光森林。
8.心志,情志。
高大的样子。
断。
值得。
9.(1)过了一会儿,琴声弹出了流水激荡的境界。
(2)琴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10.(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1.伯牙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失去“知音”之后的悲痛欲绝的心情,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解析】
8.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义。
(1)句意为:伯牙在弹琴时心里志向想着高山。
志:心志,情志。
(2)句意为:就像那高大的泰山。
巍巍:高大的样子。
(3)句意为:伯牙摔琴断弦。
绝:断。
(4)句意为: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足:值得。
9.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
(1)少选:一会儿,不久;志:心志,情志。
(2)鼓:弹奏;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10.
本题考查文言文节奏的划分。
长停顿可根据文意分析判断,短停顿可根据词语或者句子结构判断。
(1)句意为: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
根据句意可画出长停顿: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方”表示时间,“鼓琴”是动作,中间是短停顿;“而”是连词,表转折,与“鼓琴”的动作之间是短停顿;“志”指的是情志、心志,“在太山”是介词结构,“志”与“在太山”是短停顿。
故节奏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2)“善哉乎”意思是“弹得真好呀”,“乎”是语气词,相当于“呀”,有延长语气的作用,故此处是长停顿;同理,“汤汤乎”后面也是长停顿;“若”,副词,是“像”的意思,“流水”,名词,“若”和“流水”之间是短停顿。
故节奏为: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1.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后面的“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可以看出,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由此可见,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真正的知音,他们的深厚情意是建立在相知的基础上的;他失去了自己的知音,内心悲痛欲绝。
【点睛】
参考译文:
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2.欢快地堆着雪人的“我”和妹妹迟归的“我”春节归家的我们。
13.“胡作非为”本是贬义词,放在此处却生动地写出了“我”和妹妹的淘气以及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嬉戏的快乐,同时表现出母亲的温柔及对“我”和妹妹的宠爱。
1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迎着风雪等“我”回家的母亲比作“白色的雕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等“我”的时间之久,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牵挂。
15.表现了“我”的内疚和自责,以及对母亲的爱和感恩。
16.有生活情趣、疼爱孩子、宽容、勤劳。
17.雪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雪承载着并见证了“我”纯洁快乐的童年;洁白的雪象征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代表着“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感激、牵挂和疼惜。
【解析】
1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答此题要通读本文,找出事件,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
结合文章第④段“母亲前脚
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和第④段“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
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可知,第一次等待是:母亲做好早饭,等待欢快地堆着雪人的“我”和妹妹;
结合第④段“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可知,第二次等待是:母亲在家门口迎着风雪,等待迟归的“我”;
结合第④段“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
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
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和第④段“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
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可知,第④次等待是:年迈的母亲在门口张望,等待春节归家的我们。
13.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揣摩。
“胡作非为”的本义是不顾及事情的后果而任意妄为,联系上文“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知,词语用在这里更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和妹妹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的欢乐场景,所以是贬义褒用,突出表现了母亲对“我们”雪地里放纵行为的包容与宠爱。
14.
本题考查修辞句的赏析。
阅读句子,由“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可知,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立在门口的母亲比作白色的雕像;还有“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塔吧塔的声响”,则巧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此来突出母亲在雪中等待的时间之久,表现了她对我的爱之深。
15.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
联系第④段前文内容“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可知,我从县城书店回来都感觉十分寒冷,而“我”的母亲就立在门口等“我”,甚至“整个人睫毛都沾满了霜白”,这里就已经点出了母亲等待的时间非常久;再由“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
了,高烧40④”可知,母亲因为等“我”都发高烧病倒了,这里也能表现出母亲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中为了等“我”所付出的爱有多么沉重。
正是因为等“我”回家,母亲才会久久在门口等待,才会高烧病倒,所以“我”内心应该是充满愧疚和自责的。
“我”虽然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望了多久,但“我”知道母爱是伟大而深沉的,“我”对母亲充满了爱与感恩。
16.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第④段“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可知,母亲是一个对子女充满宽容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第④段“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可知,母亲会看着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可见她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第④段“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和第④段“电话叮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可知,母亲是个疼爱孩子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第④段“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
夏天她忙着菜园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可知,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17.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意象的理解。
细读全文,由第④段“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
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和第④段“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可知,雪是一个重要的意象,首先全文内容都围绕雪展开,所以它是全文的线索,将文章内容串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结合文章第④段“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
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第④段“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和第④段“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
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可知,母亲在大雪中的表现充分表现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再由第④段“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
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