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所谓财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财务绩效评价是财务分析技术在绩效评价领域的运用。

财务绩效评价是在财务的范畴之内进行的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财务绩效评价是通过选取适当的财务指标,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特定时期内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从而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在评价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和结果。

相比非财务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直接性使其成为了绩效评价的最重要部分。

2.1委托代理理论
现代公司制企业最突出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代理关系应运而生。

随着上市公司的出现,企业的股东越来越多,股权进一步分散,所有者控制进一步弱化,经营者权力日益强化。

当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时,为了使得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绩效评价标准来约束经营者,使企业能够健康良好的发展。

2.2利益相关者理论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体[1],如股东、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和各级税务主管部门等等,他们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的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恰当的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他们都对公司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并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不仅要考虑股东,还要考虑所有的利益相关者。

3.3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的着眼点在于变,它认为管理模式和方法应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绩效评价模型是要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并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做出合理的调整。

因此,应根据企业的行业特性、内外部环境进行绩效评价[2]。

3.4信息不对称理论
企业的内部信息不是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得到的,完整的信息只有管理者和经营者掌握,众多的投资者只能依靠企业披露的一些信息,虽然证监会对信息的披露有严格的要求,但是还是免不了很多企业对披露信息的造假。

再加上会计制度和审计准则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缺陷等到,都对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提供了基础。

3 国内外文献综述
3.1国外文献
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溯源于企业的绩效评价问题,绩效评价是伴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建立、健全和完善的。

1891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Taylor)创立科学管理理论。

之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开始逐步深入研究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方法1917年,福布斯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来比较工业企业股票与铁路行业股票的业绩。

1919年,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创立了以权益报酬率(ROE)为中心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成为企业财务经营业绩分析的重要依据[3]。

1928年,美国的亚历山大·沃尔(Alexander)在他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一种评价企业综合财务状况的沃尔评分体系,它开创了企业综合财务绩效评价的先河。

195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3](Peter·M·Druthers)通过实证研究提出评价公司绩效的8项指标,并指出虽然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

1991年,美国的咨询公司思图斯特(Stem steward)公司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经济附加值(EV A)。

1992年,美国卡普兰及诺顿第一次提出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即采用财务测评指标来解释已采取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运用非财务指标来补充财务指标,实现了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4]。

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2010)。

3.2国内文献
国内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相对起步较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工业经济的运行效果进行考核,这段时期主要采用单一指标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后,1993年,财政部颁布《企业财务通则》,使得国内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提供了依据,用于评价的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方面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周转能力方面的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盈利方面的资本金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8个指标。

采用这8个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客观、全面和综合的评价分析。

1995年,财政部新出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的出台使得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了新的进展。

该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包括10个指标,具体包括销售利润率、投资报酬率、社会积累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社会贡献率。

该指标体系不仅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也更加注重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且也考虑了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

1999年,财政部、人事部、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四部委联合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在的主导下进行了重新规范。

同时,国内很多的学者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财务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和探讨。

池国华、迟旭升[5]站在外部投资者的角度探讨了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其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刘书庆、吴田[6]挑选18个财务指标,利用AHP对企业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模型。

苏丽苹[7]将主成分分析法用到汽车制造业,并对其财务绩效进行评价。

3.3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近百年来,国外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随着时间的迁移和评价目的不同,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各不相同。

国外财务绩效评价的工作大部分集中在关于国外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及其改进上。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对企业财务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尚不成熟,特别是对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还没有全面的方法,总体来讲还比较粗糙。

现行我国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适用于一般企业,不能有效地反映不同行业企业的不同特征,不能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企业财务绩效进行客观地、全面地评价。

财务绩效评价在纺织服装业的研究却几乎是空白,更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

下面红色字体是赠送的精美网络散文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

牧羊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得快得多。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的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
目标

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想:猎狗说的对啊,那我要想得到更多的猎物,得想个好法子.于是,猎人又买来几条猎狗,凡是能够在打猎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几根骨头,捉不到的就没有饭吃.这一招果然有用,猎狗们纷纷去努力追兔子,因为谁都不愿意看着别人有骨头吃,自已没的吃.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现了.大兔子非常难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奖赏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头差不多,猎狗们善于观察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兔子.慢慢的,大家都发现了这个窍门.猎人对猎狗说:最近你们捉的兔子越来越小了,为什么?猎狗们说:反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劲去捉那些大的呢?
动力

猎人经过思考后,决定不将分得骨头的数量与是否捉到兔子挂钩,而是采用每过一段时间,
就统计一次猎狗捉到兔子的总重量.按照重量来评价猎狗,决定一段时间内的待遇.于是猎狗们捉到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猎人很开心.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猎人发现,猎狗们捉兔子的数量又少了,而且越有经验的猎狗,捉兔子的数量下降的就越利害.于是猎人又去问猎狗.猎狗说…我们把最好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您,主人,但是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老,当我们捉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猎人做了论功行赏的决定.分析与汇总了所有猎狗捉到兔子的数量与重量,规定如果捉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即使捉不到兔子,每顿饭也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骨头.猎狗们都很高兴,大家都努力去达到猎人规定的数量.一段时间过后,终于有一些猎狗达到了猎人规定的数量.这时,其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努力,只得到几根骨头,而我们捉的猎物远远超过了这几根骨头.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捉兔子呢?…于是,有些猎狗离开了猎人,自己捉兔子去了骨头与肉兼而有之……

猎人意识到猎狗正在流失,并且那些流失的猎狗像野狗一般和自己的猎狗抢兔子。

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猎人不得已引诱了一条野狗,问他到底野狗比猎狗强在那里。

野狗说:“猎狗吃的是骨头,吐出来的是肉啊!”,接着又道:“也不是所有的野狗都顿顿有肉吃,大部分最后骨头都没的舔!不然也不至于被你诱惑。

”于是猎人进行了改革,使得每条猎狗除基本骨头外,可获得其所猎兔肉总量的n,而且随着服务时间加长,贡献变大,该比例还可递增,并有权分享猎人总兔肉的m。

就这样,猎狗们与猎人一起努力,将野狗们逼得叫苦连天,纷纷强烈要求重归猎狗队伍。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冬天到了,兔子越来越少,猎人们的收成也一天不如一天。

而那些服务时间长的老猎狗们老得不能捉到兔子,但仍然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那些他们自以为是应得的大份食物。

终于有一天猎人再也不能忍受,把他们扫地出门,因为猎人更需要身强力壮的猎狗……
一提到等字,首先就能想到等车等人,等的过程中就觉得时间和蜗牛一般在向前移动,焦虑,烦躁,一遍遍张望倒数,脚下的那块地恨不能踩个洞出来。

这时候何不稍微平复一下心情,换个角度看周围的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就如在这个季节,我等待一场秋雨的来临。

你可以在深夜偷偷来袭,清晨一睁眼看见湿漉漉的地面,万紫千红的雨伞,车子疾驰而过溅起的水花,这些给我带来的是何等的意外惊喜。

你可以在某个午后,舞动一片片飘落的黄叶,撩起街边女人的裙装,赶着路人的脚步匆匆忙忙来了。

一抬头,灰色的天空就是成熟稳重的男人的脸庞,不苟言笑,严厉中却有几分温暖。

你可以在黄昏我下班的时候飘飘洒洒,没有雨伞也不用沮丧,任你蜻蜓点水式地亲吻我的发丝额头鼻尖嘴唇,不紧不慢往回走,这样的场景在我的梦里出现过好多次。

等待一场秋雨的来临,也好比等待一个人的出现。

不要去责怪怨恨,也不要为难自己。

既然决定用等待这种独有的方式碰碰运气,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来或者不来,我就一直在那里,惊喜了双眸或者失落了时光,都写在心底。

学会了等待,孤独不再是孤独。

以为在无人的街道我会频频回首,或者努力抬头看昏黄的路灯打着疲倦的盹儿,强硬地收回泪水。

恰恰相反,我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无助和恐慌,头发向后甩一甩,高跟鞋踩的噔噔作响,突然间我还哼起几句歌词。

这多情而迷人的夜色是特意为我安排的吗?我在心里笑了。

如果习惯了有人听你唠叨陪你解闷,你笑他乐你哭他愁的日子,一定要把这个人的全部心意捧在手心,点点滴滴拼凑成诗篇,等你们老了,选择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拿出这些诗稿晾晒。

即使现在你在天涯他在海角,心心相通的奇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享受孤独带来的沉淀,夜不再黑路不再长思念不再苦涩。

我选择了等待,义无反顾。

我享受着孤独,走过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陪我一起惊艳。

有一次,在我参加的一个晚会上,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孩子看看我们这些企业家,然后说:做企业家。

在场的人忽地笑着鼓起了掌。

我也拍了拍手,但听着并不舒服。

我想,这孩子对于企业究竟知道多少呢?他是不是因为当着我们的面才说要当企业家的呢?他是不是受了大人的影响,以为企业家风光,都是有钱的人,才要当企业家的呢?
我小的时候也曾有人问过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不外乎当教师、解放军和科学家之类。

时光一晃流走了二十多年,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四十出头的大人。

但仔细想一想,当年我在大人们跟前表白过的志向,实际一个也没有实现。

我身边的其他人差不多也是如此。

有的想当教师,后来却成了个体户;想当解放军的,有人竟做了囚犯。

我上大学时有两个同窗好友,他们现在都是我国电子行业里才华出众的人,一个成长为“康佳”集团的老总,一个领导着TCL集团。

我们三个不期而然地成为中国彩电骨干企业的经营者,可是当年大学毕业时,无论有多大的想像力,我们也不敢想十几年后会成现在的样子。

一切都是我们在奋斗中见机行事,一步一步努力得来的。

与其说我们是有理想的人,不如说我们是一直在努力的人。

并非我们不重视理想,而是因为树雄心壮志易,为理想努力难,人生自古就如此。

有谁会想到,十多年前的今天,我曾是一个在街头彷徨,为生存犯愁的人?当时的我,一无所有,前途渺茫,真不知路在何处。

然而,我却没有灰心失望,回想起来,支撑着我走过这段坎坷岁月的正是我的意志品格。

当许多人以为我已不行、该不行了的时候,我仍做着从地上爬起来的努力,我坚信人生就像马拉多纳踢球,往往是在快要倒下去的时候“进球”获得生机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香港一家企业倒闭给了我东山再起的机会,使我能够与掌握世界最新技术的英国科技人员合作,开发技术先进的彩色电视机,从此一举走出困境。

所以,与其规定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东西,不如磨练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

志向再高,没有努力,志向终难坚守;没有远大目标,因为努力,终会找到奋斗的方向。

做一个努力的人,可以说是人生最切实际的目标,是人生最大的境界。

父亲一定是不在家的。

他这时也许正站在5楼或者8楼的脚手架上奋力扔上了又一块砖,擦一擦汗的工夫,就被人拼命地吆喝。

十几年了,人也上了50,不知道他,还受不受得了。

但父亲是心甘情愿又志得意满的,至少他每次与我说话都在努力表达这样的意思。

而我,越发地不安。

我今年22岁了,父亲52。

我4岁时母亲改嫁他乡,父亲和我磕磕绊绊地活着。

多少年了,数也数不清楚,那些漫长的日子怎么可以用一个数字说过来呢?
父亲的智商比一般人要低一点,生活简单得像几条纵横的网格。

很早的时候,别人扔掉一架破木车,他捡回来,敲敲打打,然后拖着上路了,沿途把别人扔下的酒瓶废铁等破东西捡上车拖回家。

时间久了,乡邻们也把不要了的东西放到他车上。

我整天埋在那一堆破烂里翻翻拣拣,穷人的孩子,六七岁就当了家。

父亲种的瓜菜都新鲜水嫩,我们两个人吃得很少,我就把大部分放到父亲的小推车上。

乡里乡亲的嫂子大娘谁要就从上面拿走,回去包顿饺子或者做顿汤面,也不说谢,偶尔记得,差他们的孩子送一碗给我,我笑笑地接着,也不说谢。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沉默着、绚烂着,也成长着。

每天最好的时光便是我踩在小凳上弯腰炒菜,父亲坐在灶前烧火,不时惊慌地去扶一下我脚下的小凳,见很安全了,就呵呵笑起来。

现在去想那段日子,总是首先忆起灶间的那片阳光,10岁左右的阳光,竟然是天长地久的样子。

突然的一天,父亲拖着坏了很多处的车子从废品站回来,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透着强烈的委屈和惶惑。

钱被镇上的小混混抢了,父亲被打了。

我安慰了他半天,最后还是忍不住哭了。

这是第一次,然后是,接二连三。

父亲越来越惶惑不安,吃饭越来越少,睡觉也很不安稳,经常半夜起来对着窗户呆呆地坐几个时辰。

话也不说了,更不笑,脸上眼睁睁地消瘦下来,眼神是不安的游移。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知道他往日细缓如流水的生活突然碰上了巨岩,他缓不过神来,难受得紧。

那天,父亲去废品站很晚了还没回来。

外面一片漆黑,心里一阵阵发毛的我跑出去沿路找。

嗓子喊破了,像一面破锣,震得自己心里脑里嗡嗡的,却并没传出多大响声。

夜里的村野风吹草惊,自己的脚步声和喊声总会引来一片陌生的声音。

我毛骨悚然。

最终在一个大水湾边看到父亲的车子,没有人。

我立刻就大哭起来,感觉整个人都化成了水在不断地往外流,直到整个人都空了。

猛然听到一阵急促水声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哭声被硬生生截断在喉咙里。

我望着声音的来处,好久才看清楚有一个人从水里走过来,越来越近,像从水里长出来的一样,水被擦出一片哗哗声,有沉重的呼吸声,近了,又近了——是父亲,是父亲!
父亲跑过来喘着气抱住我,急急地问:“我得活着跟你做伴,对不对?”
我使劲地点头,呜咽不已。

父亲立刻笑了,像发现了真理似地说:“怎么样我也不能死,我得活着跟你做伴。

”说完就不理不顾地牵着我回家了。

父亲最终也没有去把那架车子捡回来。

他不再去镇上了,就在四周围转,谁家田里有草就帮忙拔,有什么活就帮忙干。

只是每天都乐呵呵的。

再后来,父亲跟着村里的一个民工小组去赶零工。

他只扔砖头,从房底扔到房上,要恰恰扔到瓦匠手上,要快,要一时不停。

他的胳膊红肿了起来,每天回来我就用热毛巾给他敷,但不很管用,后来学习家务一忙起来,也便放弃了。

有时候夜里醒来听到父亲睡梦中沉沉的呻吟,心就一抖一抖地疼,泪流了一脸也不敢哭出声来。

父亲很卖力气,对工钱也没有概念,给多少是多少,好在别人不太忍心欺他。

生活再一次进入正轨,我可以不用踩小凳子炒菜了,干活也利落了许多,不再需要父亲烧火了。

他便转移了目标,每天我写作业的时候就抚一抚我的英汉大词典,咕哝几句“小闺女不简单,能看这么大的外国书”,脸上是羡慕和骄傲。

我对他笑一笑,他就很欢喜地走了。

父亲显然对自己过的日子心满意足,眉眼间都活络了许多。

高中我没住校,仍然延续着这种生活,但是日子一天天逼近高考,我开始发慌。

我试探着问他:“我要到很远的地方念书了,你怎么办呢?”
“有多远?是不是有毛主席那么远?”他瞪大眼睛,脸上有我看不出来的表情。

我局促地点了下头。

他竟然很高兴:“闺女能到毛主席那里去了,不简单,我,我在家里等你回来。

”表情甚是雀跃。

我不想把话题往深里引了,怕他难受,说:“你要干活呢。

”他说:“好,干活。


了卦,死活要送我去上学。

他说,太远了就走丢了,说得切切真情,我没有办法说不,就这样拖拖拉拉出了门。

半天的汽车,一天一夜的火车。

父亲一直兴奋着,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人、这么大的车。

下车之后更不得了,他被那么高的楼晃得头晕,自始至终只说一句话,“神仙一样的咧?”
我始终小心谨慎地买票、转车、照看行李包裹、照看父亲,心里竟有种不可思议的平静,感觉竟像我在送父亲上学。

到了学校天就黑了下来,招待所父亲不住,说,他在哪里都睡得着,可不能过神仙一样的生活呢。

宿舍要关大门了,我被父亲塞进去。

一夜无眠,一大早就在门里等着开门,而父亲,等在门外。

拉开门的一刹,我看到他满身的泥灰,脸上也黑漆漆的,正朝门里紧张地张望,生怕我进了那扇门他就再也见不到了似的。

我赶紧迎出去,问他怎么弄成了这个样子。

他说,没什么事呀,就是夜里冷了,看不见东西就随手扯了块布裹在身上。

天哪,那一定是前面楼施工扔下的水泥袋子,上面是没倒干净的灰粉。

已经是9月的天气了,一定冷得难当。

我看着一脸是笑的父亲,深吸了一口气,仍是说不出话来。

学校招生处还没有上班。

我揣着户口本在偌大的校园里转,满是四处无依、漂泊不定的感觉,心里很不踏实。

但想到毕竟以后4年都要在这里生活了,总有点殷殷的期望。

而父亲没有,一切对他来说是那么生疏,而生疏使他更显局促。

在三四千里以外的异地,他听不懂别人说话,别人也听不懂他。

他打心底里恐慌,一着急,就脱口而出:“我回家吧,我想回去了。


这是我跟父亲惟一的一次离别,一别至今。

为了赚取自己的学费,我每个假期都不得不留在这座城市打工。

转眼,便是4年了。

父亲在家望眼欲穿。

我只在过节的时候把电话打到邻居家去,父亲跑来接,每次接的时候都是喜悦的,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就絮絮叨叨说谁家又给了他什么吃,谁家又盖房子他去帮工。

我在这一头捂住话筒抽泣,然后调整声音要求他晚上给自己做点好吃的。

他会答应了回去做,很认真。

我羡慕父亲可以用如此简单的方式表达他的珍惜,而我总是忍不住汹涌又愚笨地欲盖弥彰。

今天,父亲的小闺女长大了,她已经学会穿着职业装在城市的人流中匆忙行走。

一个月后,领到第一笔工资的我,就可以回家看父亲了。

我们曾约定过,要一辈子陪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