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报道应把握的原则
新闻报道平衡原则
新闻报道平衡原则篇一: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试析当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赵智敏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媒体新闻报道失衡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于:报道的“一边倒”;对不同阶层生活画面反映的过度扭曲;娱乐化消解着新闻报道本身的严肃性和启示意义。
报道失衡的后果严重,如何破解此难题?本文从四方面提出对策:拓宽新闻的信源渠道、把握好单篇报道的平衡、重视报道的整体平衡、制度保证。
关键词:新闻报道、平衡、客观性原则众所周知,媒体是以传播信息为要务的大众传播工具,不论传媒发展和演化出多少功能,都不能弱化其最基本的功能--传播信息。
为确保信息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报道的平衡原是不可或缺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的80年代,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由于我国的新闻事业强调喉舌性质和凸显宣传功能,平衡原则实际上长期被忽略。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传媒所面临的媒介环境的变化,这一原则才开始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1983年孙旭培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1]但从目前的媒体实践来看,以上重要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报道的不平衡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被社会所吸纳的话,那么在社会利益多元、文化多元的格局基本形成的态势的今天,忽视新闻报道中应遵守的平衡原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从总体看来,当前我国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失衡现象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报道的过度偏向:“一边倒”今天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整个社会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同时不同利益群体各自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色彩。
在这种背景下,及时而准确地反映社会的不同呼声及需求已势在必行。
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及应把握的原则
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及应把握的原则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09)03—0223—01广播现场报道。
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聆听、一边述说、一边采录的一种报道方式。
作为向受众传递信息的最佳表达,传播方式,它最能体现广播特色和优势。
一篇好的现场报道,记者通过直观的语言述说,巧妙地运用现场音响,可以使听众产生并非是收听,而是在现场,是新闻事实的直接“目击者”和“参与者”的感受。
并与现场发生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共鸣。
因此,无论从广播发展的趋势还是要求来看,广播新闻节目要想赢得听众,赢得市场,都应该多采用现场报道的方式。
一、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时间距离。
新闻事件从发生到传播直至为听众所接受,这当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经历一段时间,这就是新闻事件与听众间的时间距离,时间距离越大传播效应越小。
这就决定了新闻报道要力争缩短这段时间距离,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可以最有效地缩短这段时间距离,它不必在事后整理素材,撰写稿件,也不需做复杂的合成,只要把现场录音稍加剪辑就可以播出从而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空间距离。
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可以发挥广播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特长,缩短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同听众之间的空间距离。
广播记者所到之处,哪怕与听众远隔千山万水,只要一部手提电话,就可以将新闻现场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听众的耳边。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一种特殊形式一现场直播则将时间、空间距离缩短到了几乎等于零的程度。
心里距离。
根据传播学、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在向听众提供信息时,不仅有记者在话筒前用自己的语言来对现场的情景进行描绘,还可以得到与此同时产生的新闻现场的音响和氛围的帮助,这就使现场报道成为广播新闻所有报道形式中,最接近人们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信息传播的报道形式,最符合人类思维的生理机制,可以使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在心理上缩短了距离,也让信息在听众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并得到了强化。
新闻采编综合素质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考试(样卷2)参考答案【最新】
新闻采编综合素质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考试(样卷2参考答案)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范围:教材第一、二部分分值:200分考生姓名_________ 所在媒体_________第一部分:理论素养(满分100分)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0.5分)(答案在教材内可寻)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新闻工作的启示可以总结为“坚持‘两个原则’和处理好‘三对关系’”。
坚持“两个原则”指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坚持适度原则;处理好“三对关系”指的是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和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2、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主要有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认知心理学派和神经生理学派。
(写四个即可)3、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主要部分。
具体来说它是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组成的。
4、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法律义务主要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司法公正和不侵害公民和法人的人格权与著作权。
二、名词解释(共25分;每题5分;答题者请在6题中选择5题作答)名词解释答题步骤说明:第一步:解释基本概念第二步:概念特征和理念的简要说明阐释第三步:概念存在的意义价值社会化: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教化,以及个人主动对社会进行适应的过程。
简单地来说就学习怎么做人、做一个合格的人的过程。
社会化分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等类型。
基本社会化就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比如,刚出生的孩子经过二十多年的培养,大学毕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的过程,如结婚后学习怎样做丈夫、做爸爸;父母年老去世后学习怎样适应这个变化等。
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以前的社会化不太成功,需要重新再社会化一遍。
比如,一个被判刑的罪犯就需要监狱等教化机构来帮助他重新做人。
反向社会化,是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返回去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化后的新知识,如子女教父母如何上网、学习外语新知识等。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A.实事求是原则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D.内外有别原则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A.采写人情稿B.拿原则作交易C.见利忘义D.有偿新闻5.新闻采访的目的是()A.搜集创作素材B.采风问俗C.取得人证物证D.识别和获取新闻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A.指明采访的去向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
"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A.广泛地接触群众B.多方面地挖掘材料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8.《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记者的笔杆子硬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A.认真做好记录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10.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B.思想更加开放C.有思想活动D.有细节与故事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A.蹲点采访B.隐性采访C.易地采访D.交叉采访12.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1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领导未表过态的问题14.《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记者被派到广东去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C.蹲点采访D.易地采访15.采访中考虑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A.为了突出其新闻性B.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可以给采访对象一个交待16.民国初年在《申报》等报纸发表风靡一时的"北京通信"的著名记者是()A.黄远生B.邵飘萍C.林白水D.徐宝璜17.通讯写作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借助文学手法,其表达方式比消息写作更为多样。
试论软化经济新闻报道
义,通过分析公务员的职业特点,我们认为公务员应具备以下八个方面的职业心理素质。
第一,良好的心理适应性。
要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主动地接受、适应现实,并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第二,高度的责任感。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政府权力的公共性本质日益凸显,公务员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必须树立责任意识,提高责任行政能力,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工作根本,认真回应社会和公众的基本要求并采取积极行动加以满足。
同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承担道义上、政治上、法律上的责任。
第三,较高的心理稳定性。
心理稳定性是对形势进行科学判断、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
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公共权力的执行者要善于从表面现象的背后找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减少感情因素的干扰,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四,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运用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的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多变性、动态性日益显著,这就要求国家公务员要具备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使政府职能得以充分实现。
第五,利他性。
利他性主要体现在作决策时考虑的是他人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甚至所作出的决策会损害部分个人利益也在所不辞。
当代政府行政的最大目的在于提供公共服务,这就要求国家公务员要具备较强的利他性,站在社会与公众的立场,以社会和公众为中心,切实覆行服务职能。
第六,较强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对自己心理能力的体验和估计,主要表现为相信自己的力量,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自信心不仅是国家公务员战胜困难、完成好工作的基础,而且也是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之一。
第七,对事业的承诺。
承诺是基于对工作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国家公务员对工作所产生的一种责任心和义务感。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简答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简述为什么新闻评论具有沟通情况,提供信息的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正确答案:(1)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新闻和评论,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
新闻评论是一种写作形式,一种传播力量,一种社会存在,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2)新闻评论的作用:传播信息,传播意见。
(3)新闻评论具有沟通情况,提供信息的作用:①新闻评论本身是一种新闻体裁,新闻文本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②新闻评论是认识与意见表达的文本。
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新闻评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于新闻报道。
它之所以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因为人们不仅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本身,也需要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产生的原因及发展方向。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评论表达作者特定的认识——对具体新闻事件的认识。
这种认识作为一种意见性认识,本身也具有沟通情况,提供信息的作用。
2.简要介绍国统区《新华日报》。
(安徽大学,2012年)正确答案:《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大型机关报。
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武汉。
开始由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1939年1月后改为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
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岗。
该报设编辑委员会。
对开4版,每日有社论。
《新华日报》在武汉期间最重要的功绩是宣传了持久战的思想,发表了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文章。
还根据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基本观点,发表了许多社论,批驳“亡国论”与“速胜论”的错误论调,说明了抗日战争的前途,坚定了国统区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在武汉新闻界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涉及知识点:国统区《新华日报》3.简析网络新闻对传统新闻的影响。
(厦门大学,2013年)正确答案:(1)网络新闻在理念上对传统新闻的冲击。
①网络新闻对新闻客观性的冲击。
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技巧
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技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等一系列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企业绞尽脑汁进行营销策划、品牌形象策划,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九十年代中期,中国一些企业受广告魔力的驱动,效益斐然。
一时间人们把广告视为企业快速增长的法宝。
然而随着中央电视台几家标王的纷纷落马,给执着于广告、头脑发烧的中国企业着实泼了盆冷水。
之后的中国企业在广告投入上渐趋理性。
一些企业开始给自己的产品寻找更加有效的传播途径,于是企业新闻策划这一新颖的传播手段愈来愈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新闻策划俗称“新闻炒作”、“软性宣传”,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公关手段,从它出生的那一天就处在风头浪尖,一直饱受非议;但因为它的投入产出比与广告等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得以高速发展。
许多成功的企业如海尔、联想、万通、顺驰等公司都曾利用它在塑造品牌形象、增加销量、促进合作中赢得了极好的价码。
一、什么是企业新闻策划企业新闻策划(也称媒体公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说是科学,因为企业新闻策划,与营销学有关、有传播学有关、与新闻学有关,是三者交叉融会而成的边缘学科;说是艺术,因为企业新闻策划,与灵感,特别是新闻敏感度有关,与对企业对行业对市场的独特了解有关;好的企业新闻策划往往属于创意世界,这种神来之笔,应当归于艺术。
企业新闻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结合企业需要,通过新闻媒介,树立企业、产品形象,实现企业改变消费习惯,创造消费需求,营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等营销目标的相对独立的营销沟通手段。
它与企业宣传有共通之处,都兼有教育与诱导的功能,是舆论工具的一种,但前者更着眼于企业自身,后者则更多地着眼于企业之外,并且与营销目标紧密结合,因此比前者更为纵深,更多的体现策划的成分;它与广告也有共同之处,都是企业品牌战略手段,但诚如前述,两者的基本特征、任务、目的、运作规律,均有不同,因此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试论产业经济类新闻报道的特色与规律
中图分类号 :G2 1 2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2 8 1 2 2( 2 0 1 3 )1 1 - 0 1 3 0 . 0 2
在我 国的新闻学 中,产经新 闻一直落后于其他类型 新闻 要 做 好 这 一 点 ,就 要 处 理 好 同与 异 的 关 系 ,在 异 中求 同 , 的发 展 。 因 为 我 国 的 产 业经 济 比较 落 后 , 解放初期直至“ 文革” 在 同中求异 ,在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关 系中揭示产经新
业 。 面 大 了, 管 出 了 自 己的 范 围 ,就 失 去 了 自己 的特 色 ;面 小 了 , 该 管 的 没 有 管 起 来 ,不 能 和 这 个 产 业 发 展 的脉 搏 一 起
特 色,首先要在提高普遍意义上下功夫 。这就需要作者要站 得高一些,尽可能地更多、更深刻地从全行业 、全社会角度 揭示问题,以此提高增强新闻的价值 ,以其价值和普遍意义 来显示特色 。
跳动,也是对 自己职责的亵渎或失职 。其次 ,它不 同于带有 娱乐、消遣性质的晚报和文摘类报纸 ,虽然它也要增强 自己 的趣味性 、可读性和知识性 ,但这种趣味性 、可读 性和 知识
二 、是从本产 业与其它产业“ 结合部” 的事 实报道 中发掘特色
产经新闻要写 出特色 ,体现在带有普遍意义 的事实报道 性主要是通过发布行业 内及相关行业 的新 闻事 实、信 息表现 中 ,还 需 要 在 本 产 业 或 会 社 的“ 结合部” 开 辟 新 领 域 。在 战 争 出来 的 , 而 非 面对 整个 社会 去搜 索 线 索 l 1 ] 。 中 ,为 防 御 敌 人 ,需 要 许 多 部 队一 起 协 同作 战 ,组 成共 同 的 而其 内容 、份量又都是有 限制 的。所 以,研究产经 新闻 防 御 阵地 。在 这 种 协 同 防御 作 战 中 , 各 部 队之 间 的“ 结合部” 的特点 ,把握住它 的社会性和特色 ,找出其特殊 的表现 形式 常常成为防御空挡,最容 易被敌人攻破 。 和 发 展 规 律 ,便 成 为 我 国产 经 新 闻工 作 者 的一 个 新 的 重 要 的 我们各产业之 间也有这样 的“ 结合部” ,注 意发现 、采写
谈谈你对新闻选择标准的理解
谈谈你对新闻选择标准的理解新闻选择是新闻报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反映了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和立场。
对于新闻选择的标准,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总的来说,新闻选择主要基于三个标准:新闻价值、新闻政策和新闻传媒定位及报道需要。
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基础。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件或信息所具有的引起公众关注和兴趣的特质。
这些特质可能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等。
在选择新闻时,记者会根据这些特质对新闻事件或信息进行评估,选择那些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进行报道。
新闻政策是新闻选择的导向。
新闻政策是指政府或媒体机构制定的关于新闻报道的规定和准则。
这些政策可能涉及到新闻报道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
在选择新闻时,记者会遵循这些政策,选择那些符合政策要求的新闻进行报道。
新闻传媒定位和报道需要是新闻选择的依据。
不同的媒体机构有着不同的定位和报道需要,因此在选择新闻时,记者会根据媒体的定位和报道需要进行筛选。
例如,如果一个媒体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那么它可能会选择更多的科技、娱乐方面的新闻进行报道。
在选择新闻时,这三个标准是和谐统一的。
首先,新闻价值是基础,只有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才有可能引起公众的关注。
其次,新闻政策是导向,它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最后,新闻传媒定位和报道需要是依据,它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
在采访、写作、编辑的过程中,这三个标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采访是发现新闻事实的过程,写作是将新闻事实转化为文字的过程,编辑则是筛选和精选新闻事实的过程。
这三个过程都是新闻选择的过程,它们共同决定了最终呈现给公众的新闻报道。
对于新闻选择的标准,我们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为公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新闻采播应把握“直说”原则
新闻采播应把握的“直说”原则摘要:本文对我国传统新闻理论加以探讨,就是以期引起新闻理论的重视。
同时建议,我们在新闻理论研究中一定要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研究,不断推进中国新闻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把新闻采播工作的改革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新闻采播;直说;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1(b)-0000-00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直说”这一论点无论是新闻采写和新闻播放都十分重要,应很好应用这一论点的精神,做好当今的新闻采编工作。
“直说论”是宋仁宗赵祯提出的一个美学观点。
据《续墨客挥犀》载,庆历中,河北大水,仁宗忧形于色。
有走马承受公事使臣到阙,即时召对。
问河北水灾如何?使臣对曰:“怀山襄陵”。
又问百姓如何?对曰:“如丧考妣”。
上默然。
既退,即召阖门:“今后武臣上殿奏事,并须直说,不得过为文饰。
”在这则轶闻故事中,听众是宋仁宗,他急于知道的是河北水灾的消息,但他只听了传播消息的使臣两名华而不实的回答,什么也没有得到,在此默默作出决定:“上殿奏事并须直说,不得过为文饰”。
这一观点,在《水浒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
“武松实在看不惯施恩那等儿女相,便急切说道:“小管营,不要文文诌诌,只拣紧要的话直说来”。
笔者认为,这句话虽然只是武松对施恩说话叙事的要求,但以此作为对新闻写作时语言表达的美学标准,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
从中我们可以窥得通俗、朴实、诚实、确切、精炼等新闻语言特色的具体规范。
一、“直说来”,是新闻朴实性和简洁性的保证。
它要求诚实坦率、直来直去,是啥说啥,不含糊其词。
在立意上“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在描述上要“立片言以居要”,而成一篇之警策;在叙述上要直入、直语、直性格,如离弦之箭直中靶的。
新闻导语正是体现了这一特色,才被人们誉之为“新闻的生命所在”。
二、“紧要的话”,当理解为新闻最基本的事实。
叙述新闻事实一定要言简意赅,寓意丰厚。
浅议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浅议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作者:许同驳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类媒体载体兴起,我国新闻传播传媒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为了能够在融媒体时代占据制高点,传统媒体也在积极探索新闻传播宣传的方式与手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展开新闻传播工作时更应注意方式方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原则;方式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需注重真实性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传播飞速,近乎实现了与事件发展的同步进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工作在重视时效性的同时,更应做到真实性。
真实不仅是新闻必不可少的关键条件,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信于受众的首要任务。
但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有失真实性,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新闻传播竞争日益激烈,速度与时效性逐步成为了各家新闻媒体的主要追求。
传统形势下的新闻宣传通常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采访调查,经过多方求证后才能够实现发布,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几乎没有进行核实求证的时间,过于追求新闻发布的速度与时效性,造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闻失实。
(二)新闻把控不够严谨在传统形势下的新聞部门,新闻稿件往往需要通过各个管理人员的层层把控后,才能够实现发布。
而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管理人员,只重视了对新闻信息的收集与整合能力,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新闻知识与素养,在进行新闻的把控工作时出现了不够专业严谨的现象。
(三)信息来源复杂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闻信息的来源也呈现出多样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来源更加复杂,出现在公众视野下的新闻事件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量虚假新闻信息的肆意传播。
对此,新闻传播工作者不仅需要确保信息的快速收集,更应保持自身新闻宣传工作的专业性与真实性。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应更注重贴近性贴近性能够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的接受与喜爱程度,同时也是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时是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1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意义 对于不同的舆论主体来说,由于其价 值取向不同,其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对 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其工作的成败受舆论 质量的影响较大,如果其不能够对舆论中 信息真实性进行鉴别,不能够及时准确地 把握舆论导向,就很难实现其思想以及观 念的表达,严重的还会危及社会的稳定和 经济的发展。因此,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 新闻工作者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他们利用新 闻媒体,实现对社会舆论引导。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其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政 治性,能够引导和塑造人们思想。坚持 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 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不断增 强其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2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的方法 2.1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舆论宣传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 思主义的观念,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实 现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同时,在宣 传过程中要选择那些正面的内容,避免 宣传过于浮夸或者文过饰非的现象;对 于那些负面内容或者批评报道则要充分 把握其报道的度和时机,使其符合我国 经济发展的大局,满足社会稳定的需求。 2.2 必要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市场经济环境下,新闻工作者面临 的诱惑非常大,使其报道跟实际存在较 大的出入。为此,所有新闻工作者必须 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为人民 服务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其工 作过程中公平公正,廉洁奉公,维护新 闻报道的真实性。 通过对当前新闻行业的调查和分析, 可以看出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以及不负 责任的报道和宣传非常多,直接影响了
其导向的正确性和引导力,实现舆论和 宣传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正确 的舆论导向能够武装人、塑造人和鼓舞 人,但是如果不能够把握正确的舆论导 向,就会带来较坏的影响,甚至危及整 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所有新闻 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集中 其所有精力去对报道内容进行选择和处 理,最大限度降低其失误和偏差。 2.5 采用科学的方法,注重引导艺术 舆论引导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并且 能够实现跟文学、电影及戏剧等结合。 只有确保新闻内容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 感染力,才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才能够实现其宣传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所以其宣传过程中,要避免采用机械的 政治口号,而且应该充分利用图片、标 题及语言等,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 力,使其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3 结语 舆论导向问题是新闻行业中永恒的 问题,对于我国来说,媒体是党政宣传 的主要工具和方式,其宣传内容必须旗 帜鲜明,正确引导舆论是所有新闻工作 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 环境下,要经得住诱惑,避免有偿新闻 或者恶意新闻的出现,不断提高舆论引 导水平,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 帅 旗 . 唱 响 主 旋 律 打 好 主 动 仗——浅谈新闻宣传工作如何把握正确 的舆论导向 [J]. 魅力中国 ,2012(4). [2] 陈 珺 . 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 舆论导向 [J]. 采写编 ,2016(4). [3] 张 爱 国 . 浅 谈 在 宣 传 思 想 工 作 中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J]. 中外企业 家 ,2015(2). 59
广播现场报道的优势及应把握的原则
的现 场报道可 以最 有效地缩短这段 时间 场解说 。场 面分散 ,记者 无法分身 ,难 事 实 自身 的节奏 ,常常不允许这样 的即
距离 ,它不必在事后 整理素材 ,撰 写稿 以应付 。现 场报道一般 比较适合过程较 兴谈 话有较长篇 幅 ,经常是三句五句 , 件 ,也不需要复杂 的合成 ,只要把 现场 短 的活 动 ,对于时间跨度 较大 的事件则 闻的时效性 。 以发 挥广播利用无线 电波传播声音 的特
视 听 应把握 的原则
口 傲德娃拉
【 要 】广播作 为大众传播 的一个栽体 ,必须尊重 自身规律 才能得到发展 ,这是 广播 落实科 学发展观 的必要 摘
诉 求。广播 现场报 道以其更具时效性 ,真 实感和现场感成 为最能体现 广播 特 色和优势的一种报道形式 ,深受听众欢
势 。一篇好 的现 场报道 ,记者通过直观 目要想 赢得听众 ,赢得市 场 ,都应该多 越大传播效应越 小。这就决定 了新 闻报
的语 言 述说 ,巧 妙地 运 用 现场 音 响 ,
传 播中华文化
采 用现场报道 的方式 。
道要力争缩 短这段时间距离 。广播新 闻
时吃透了解 ,经 由陕西郭 兴文 、袁仲一 外资深 的媒体交 流合作 ,在合作 中借鉴
一
两分钟就要讲 清楚 问题。在这种情况
录音 稍加剪辑就可 以播 出 ,从而增 强新 不太适应 ,但 可以化整为零 ,对事件发 下 ,记者的提 问要单 刀直入 ,问题要简 生 、发展过 程中某些标志性 、关键性 的 洁 、明确 ,小而具体 ,以便于谈话人直 空 间距离。广播新闻 的现场报 道可 环节作现场报道 。 长 ,缩短新 闻事件 发生的现场 同听众之 明 。音 响的应用 有助于烘 托现场气氛 ,
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试析当前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赵智敏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媒体新闻报道失衡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于:报道的“一边倒”;对不同阶层生活画面反映的过度扭曲;娱乐化消解着新闻报道本身的严肃性和启示意义。
报道失衡的后果严重,如何破解此难题?本文从四方面提出对策:拓宽新闻的信源渠道、把握好单篇报道的平衡、重视报道的整体平衡、制度保证。
关键词:新闻报道、平衡、客观性原则众所周知,媒体是以传播信息为要务的大众传播工具,不论传媒发展和演化出多少功能,都不能弱化其最基本的功能--传播信息。
为确保信息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报道的平衡原是不可或缺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的80年代,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由于我国的新闻事业强调喉舌性质和凸显宣传功能,平衡原则实际上长期被忽略。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传媒所面临的媒介环境的变化,这一原则才开始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1983年孙旭培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1]但从目前的媒体实践来看,以上重要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报道的不平衡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被社会所吸纳的话,那么在社会利益多元、文化多元的格局基本形成的态势的今天,忽视新闻报道中应遵守的平衡原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从总体看来,当前我国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的失衡现象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报道的过度偏向:“一边倒”今天的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整个社会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同时不同利益群体各自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色彩。
在这种背景下,及时而准确地反映社会的不同呼声及需求已势在必行。
可是,媒体却常常视而不见: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和看法的反映往往只有一个声音,于是便出现“多元社会一个声音”的失衡报道——注重一面之词的“一边倒”的新闻占据媒体。
当前媒体在新闻报道时的过度偏向,使得新闻资源的供给无法满足整个社会的正常需要,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公众在信息资源享有上的不公平。
新闻的时效性
试论新闻的时效性与社会效益【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
然而新闻报道的生命和灵魂——时效与真实依然考验着我们,新闻时效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就是价值!当然,新闻是为社会服务的,新闻价值与新闻的社会效益密切相关,把新闻的时效性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是一个新的、人文化的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新闻时效与真实时间价值社会效益传播文明时效服从效益【正文】:一、新闻的时效性——时间与价值美国新闻人界有这样的说法:“无论新闻事件多么显著,与多么知名的人士相关,新闻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锐减。
”为了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为了最大的限度上实现新闻传播价值,各类新闻机构正在写作技术领域以传播技术领域不断的进行全新的探索。
当一件新闻事件发生时,一家新闻机构往往为了比另一家新闻机构将新闻报道提早发布几秒种而竭尽全力。
(一)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赢得更高的发行量和收视率的关键。
时效性意味着:一要迅速及时,二要简短明了。
报道的时间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这条新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从理论上来说,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早年徐宝璜先生在其所著《新闻学》一书中就说过:“社论须以当日或昨日本报所登之新闻为材料而讨论之,此理甚明。
”在报界更有看完大样写社论的说法,其意思就是强调评论的时效性。
新闻必须是刚刚发生的事,而且报道得越快越好。
例如在火灾发生的现场,有时候往往比消防队员到得还早,就是为了抢时间,要在第一时间,采访到第一手的材料,尽快报道给受众。
一条有时效的新闻,价值连城。
一条过了时的新闻,就成了旧闻。
获得第一手信息是很多人都十分内关注的!9·11事件,一个记者在街上走,突然看到飞机撞到大楼上去了,他用500美元买了旁边一人的录相机,拍下了第二座楼又遭袭击的场面,这条新闻的价值,岂止是500美元。
论经济热点的新闻舆论导向
摘要、1经济热点问题引导,是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分析经济热点的新闻舆论导向,以经济热点报道为中一tl,,考察我国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新闻媒介如何正确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经济热点的舆论引、,导艺术。
\f论文首先对经济热点进行了界定,然后结合舆论特点及新闻舆论在整个社会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经济热点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论文着重针对我国新闻媒体在经济热点引导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经济热点新闻舆论引导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提出舆论的功能概括起来包括引导与监督两方面,围绕经济热点报道,论证在舆论引导中,反映舆论与引导舆论必须统一,同时要慎重选择舆论,另外,详细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热点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必要性与作用;接着介绍了从实践中归纳出的几种行之有效的经济热点新闻舆论导向方式。
论文最后探讨了经济热点新闻舆论引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要充分体现科学、有效、适度的要求,强调引导既是一门科学,又足一门艺术,并且这种探索是无止境的。
关键词:经济热点新闻舆论寻博AbstractTheguidanceofeconomichotpointsistheimportantcontentofkeepingtherightpublicopinionasguidingprinciple.Thisthesismainlyanalyzestheorientationofthemediainreportingeconomichotpoints.Focusingonthereportoftheeconomichotpoints,theauthorstudieshowthemediaofourcountryexertsitsinfluenceontheorientationofthepublicopinionunderthereformandopeningsituation,andhemakesfurtherstudyontheskillsofdealingwiththeorientationinreportingeconomichotpoints.Thethesisfirstlydefinestheeconomichotpoints,andthendiscussestheimportanceandnecessityoftheguidanceofpublicopiniononnewsofeconomichotpointsintegrat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publicopinionandtheroleofthemediainthewholesocialpublicopinion.Basedonthementionedabove,thethesis,layingemphasisontheproblemsexistingintheguidanceofeconomichotpointsofournewsmedia,introducestheprinciplewhichtheorientationofthemediainreportingeconomichotpointsmuststickto,andputsforwardthatthefimctionsofthemediaaresummedupintotwoaspects:guidingandsupervision.Focusingonthereportoftheeconomichotpoints,thethesisprovesthatexpressingthepublicopinionmustbeintegratedwithguidingthepublicopinionintheguidanceofpublicopinion,andmeanwhilethemediashouldbemeticulouswhenselectingthepublicopinion.Besides,makesdetailedanalysisofthenecessityandusesofthesupervisionofthemediainreportingeconomichotpointsinthemarketingsystem.Then,hemakesanintl’oductionofseveralpracticalstylesoftheorientationofthemediawhichareinducedfrompractice.Atlast,theauthorstudiesthepointswhichneedtobecaredinpromotingthecapabilityofthemediainguidingthepublicopinionwhenreportingeconomichotpoints.Thatis,thestandardofscience,effectivenessandmoderatedegreeshouldbeachieved.Theauthorstressestheguidanceofpublicopinionisnotonlyascience,butalsoakindofart,withanendlessstudy.Keywords:economichotpoint,publicopinion011news,guidance引言社会热点,尤其是社会经济热点的宣传报道,是新闻媒介较难把握的问题,也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澹 毽 市 场 终 綦 儒 渣 撼 援 原
乔 辉
( 中科技 大 学 华 新 闻与信 息传播 学 院 , 北 湖 武汉
阗缀遵
407 ) 303
[ 摘
要 ] 在市场 经济条件 下 , 为党的重要 舆论 宣传工 具 和喉 舌的 新 闻传媒 , 作 以及新 闻传 媒 中重 要形 式 的
新 闻报道 , 应该 把握住正 确的舆论导 向 , 传播 和弘扬先进 文化 。 [ 关键词 ] 市场 经济 ; 闻报道 ; 新 原则
维普资讯
第 1 卷 第 3期 9 20 0 2年 9月
湖 北 广 J- 视 大 学 学 报 t电
Jun l fHu e V Unv ri o ra B i iest o T y
V0 . 9 N . 11 。 o 3
S p .2 02, 1 — 1 4 et 0 12 1
二、 有效 性 原 则 。长 期 以来 , 我 国 的舆 论 在 宣传 工作 中忽 视对 舆论 规律 的研 究 , 而片 面地 强
民之 祸 。 江泽 民 同志 的这 一 论 断 向我 们 指 出 了 ”
舆论 导 向正确 的重要 性 。 在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 进行 新 闻报 在
、
诲 淫诲 盗过 多 。有 些 报纸 过 多过 滥地 刊
的基本 原 则 , 缺乏 法 律 意 识 , 事实 掌握 得 并 不 对
充分 牢靠 , 在涉 及法 律 问题 上 又信 口开河或 乱 下 结论 , 往造 成“ 闻官司 ” 往 新 或许 多麻 烦 。 五 、 闻来源 不准确 、 可靠 , 新 不 采访 的不 是权
威知情 人 士 , 时又 偏 听 偏 信 , 有 知其 然 不 知其 所
以然 , 因而社 会新 闻发表 后往往 造成 失误 、 实 。 失
之 所 以会有这 些现 象 出现 , 大 程度 上是 没 很 有把握 好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新 闻报 道 的原 则 。
在新 闻报 道 中 , 确 的舆 论 导 向 能 够凝 聚人 心 , 正
后 的效果 和影 响 , 一味 只追 求 所谓 “ 炸 性 ” “ 爆 、 轰
■
动效 应 ” 和经 济利 益 , 给社 会 带来 负 面效 果 , 政 给
府 工作带 来麻烦 , 给安定 团结 局 面带来 危害 。
为党 的重 要舆 论 宣传 工具 和喉 舌 的新 闻传媒 , 以 及新 闻传媒 中重 要形式 的新 闻报道 , 该把 握住 应
正 确的舆 论导 向 , 播 和弘扬先 进文 化 。 传
三 、 的传媒 不加控 制 地搞 “ 有 匿名 采访 ” “ 、 隐
形采访 ” 记者 深入 到某 些 犯 罪 违 法 事 件 现 场 中 ,
后, 缺乏 正 确 的指 导 思 想 , 裸裸 地 把 作 案 细 节 赤
描写 出来 , 没有 进 行 应 有 地 批 判 和 选 择 , 而起 反 了宣 扬不 法事 件 和不 良行 为 的副作 用 , 果 和影 效
响都 很不 好 。
当前 , 国新 闻 传 媒 从 总 体 上来 讲 是 好 的 , 我
出现 了不 少 优秀 的新 闻报 道 , 赢得 了群 众 的欢迎 和喜 爱 , 但也 存在 不少 问题 , 归纳起 来 , 主要 有 以
下 五条 :
一
四、 一些新 闻 报 道 在 采 写 中 , 注 意 法 律 上 不
道 时 , 把 握 以下 原 则 : 应
一
、
党性 原则 。党性 原则 既是 无产 阶级新 闻
工作 的 基 本 原 则 , 是 新 闻 舆 论 导 向 的 基 本 原 也
则 。党性 原则 的基本 要求 是 , 社会 主义 新 闻工 作
调讲政 治 , 导致 舆 论 宣 传 工 作 存 在 着 “ 领 导路 走 线” 的不 良倾 向 : 传任 务从 领 导 中来 , 传报 道 宣 宣 到领 导 中去 。这 种宣 传 , 管 表 面 上 声 势 浩 大 , 尽 敲锣 打鼓 , 不 热 闹 , 际 上 却 是 放 空 炮 。因为 好 实 成为宣 传 对 象 的竟 是 宣 传 者 自身 。这 种 对 群 众 舆论 没有任 何 感 应 , 离 群 众 实 际 , 群 众 不 需 脱 把 要、 不理解 、 合 口味 或暂 时不 能 接 受 的思 想 观 不 点 , 过 强化 手 段 强加 于 群众 的宣 传 , 通 只会 导 致
确认识 社会 效 益 与经 济效益 的关 系 , 时为 了追 有
求所谓 “ 点” “ 报 纸 畅销 ” 不 考 虑 新 闻发 表 卖 、使 ,
[ 收稿 日期 ]02—0 一1 20 3 0
维普资讯
第3 期
乔辉 : 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 闻报道应把握的原则 利 干扰我们 的大方 向。
[ 中图分类号 ] ( 1 72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 — 4720 } — 1— 3 08 72(020 12 0 3
江泽 民同志 的 “ 三个 代表 ” 中指 出 , 我们 党始
终 代表 中国先进 文 化的前 进方 向 , 进一 步 阐 明了
我 们党 的奋 斗 宗 旨和 先 进 文 化 的重 要 意 义 。作
登一 些有 明显 负 面影 响 的新 闻报道 , 如抢 劫杀 诸
人、 绑架 勒索 、 吸毒贩毒 、 淫嫖娼 、 卖 搞婚 外 恋 、 包
二奶 等等 。有 的 电视 新 闻节 目中接 二 连 三 地 报 道一 个地 区 、 个 城 市 的上 述 情 况 , 成 很 不 好 一 造 的负 面影 响 。 二 、 闻报 道 的处 理 上 缺乏 大局 观 , 有 正 新 没
l3 1
振奋 精神 , 激励 斗 志 , 促进 团结 ; 而错 误 的舆论 导 向, 却会 混淆 视 听 , 散 人 心 , 解 斗 志 , 成 政 涣 瓦 造 治、 经济 和 社会 不 稳定 的严 重 后 果 。 “ 论 导 向 舆 正 确 , 党 和人 民之福 ; 论 导 向错误 , 党 和人 是 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