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同济土力学土中水的运动规律2013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是指水在土壤中的流动和分布的规律。
土壤中的水分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土壤孔隙度、水力条件、根系活动以及气候等。
通过研究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水分循环和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对水文循环模型的建立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水分下渗规律土壤中的水分主要通过下渗进入深层土壤或地下水层。
下渗规律取决于土壤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水分的下渗速率与土壤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
土壤孔隙度越高,水分下渗的速率越快。
此外,土壤质地也影响下渗规律,例如,砂土的渗透性较好,能够较快地将水分下渗到深层。
2. 土壤中水分的传导规律土壤中的毛细现象是水分在土壤中传导的重要机制之一。
毛细现象是由于土壤颗粒表面的毛细管作用引起的。
水分分子在土壤孔隙中通过毛细现象向上运动,这种运动规律被称为上升运动。
毛细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颗粒间的间隔距离、土壤颗粒表面的湿度和土壤毛细管的直径。
3. 根系对土壤中水分的摄取规律植物根系是水分在土壤中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系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供给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所需。
根系的分布范围和活动水平会影响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在干旱季节,植物的根系会向深层土壤迁移,从而增加了土壤中水分的储存量。
4. 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规律土壤中的水分在受到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会发生蒸发。
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过程可以通过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来描述。
温度越高,湿度越低,风速越大,土壤中的水分蒸发越快。
此外,土壤表面的覆盖物(如植被)也会影响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规律,植被的存在可以减缓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率。
5. 土壤中水分的径流规律当土壤中的水分超过其持水能力时,多余的水分会以径流的形式流出。
土壤中水分的径流规律受到降雨强度、土壤质地、土壤饱和度和土壤坡度等因素的影响。
降雨强度越大,土壤的饱和度越高,土壤中水分的径流量越大。
综上所述,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土力学土质学第三章.
v q F
v0
q F
v F n v0 F
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
1、粗粒土
Reynold试验:
Re
vd
当1≤Re≤10时(层流),达西定律适用。
适用于:中砂、细砂、粉砂; 不适用:粗砂、砾石、卵石等。
2、粘土(非线性渗透)
v a
c b
0 I0
I
v kI I0
三、土的渗透系数
1、室内试验测定法 ➢ 常水头渗透试验
土柱体内水的重力在ab方向的分力,与水流 方向一致;
w (1 n)lF cos
土柱体内土颗粒作用于水的力在ab方向的分 力,与水流方向一致;
lFT
水渗流时,土柱中的颗粒对水的阻力,与水 流方向相反;
根据水流方向作用在土柱体ab内水上力的平衡条件:
wh1F wh2F wnlF cos w (1 n)lF cos lFT 0
1、流网及其性质
➢ 流网:等势线和流线交织成的网格; ➢ 流网性质:流网是相互正交的网格;
流网为曲边正方形; 任意两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 任意两相邻流线间的单位渗流量相等。
2、流网的绘制
3、流网的工程应用
(1) 渗流速度计算
任意两等势线间水头差: h h n 1
则所求网格内的渗流速度: v kI k h kh l (n 1)l
即:
wh1 wh2 wl cos lT 0
其中:
cos z1 z2
l
所以可得:
T
w
(h1
z1) (h2 l
z2 )
w
H1
H2 l
wI
动水力计算公式为:
GD T wI
2、流砂现象、管涌和临界水力梯度
3-第三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h变化 a,A,L
h,t
条件 已知
测定 算定 取值 适用
h=const
h,A,L Q,t
QL k Aht
k
aL h1 ln At h2
重复试验后,取均值 粗粒土
不同时段试验,取均值 粘性土
3、野外测定方法-抽水试验和注水试验法
试验方法:
理论依据: A=2πrh 抽水量Q 观察井
结 论:
土中发生向上的渗流时,由于孔隙 水向上渗流,并且作用在土颗粒上 一个向上的体积力,使得土骨架应 力降低,而该体积力反作用于孔隙 水上,使孔隙水应力增加,增加和 减小的数值相等,均为γwh。
3、单位渗流力:每单位土体内土颗粒所受的渗流作用力 用 j 表示,单位为kN/m3
当h1=h2时,无渗流发生 当h1>h2时,向上渗流 当h1<h2时,向下渗流
无粘性土
中砂、细砂、粉砂
适用条件:大部分砂土,粉土; 疏松的粘土及砂性较重的粘性土
粘土 起始水力梯度
四、渗透系数
(一)测定方法 1、常水头渗透试验 适用范围: 透水性强的无粘性土。 试验装置:如图示 试验特点: 水在常水头差h的作用下流过试样。 试验方法: Q=vAt 测量对应于某一时段t, v=ki 流经试样的水量Q
三种毛细水带不一定同时存在; 毛细水带内土的含水率随深度变化
3-1 土的毛细性 二、毛细水上升机理、上升高度及上升速度
上升机理:
由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的“湿润现象”产生。 •表面张力:在其作用下,液体力图缩小表面积,从而降低表 面自由能; •湿润现象:毛细管管壁的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引力使与管壁 接触部分的水面呈内凹的弯液面。 结论:上述两种作用周而复始,使毛细管内水柱上升,直至升 高水柱的重力和管壁与水分子之间的引力所产生的上举力平衡 为止。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不同粒径土中毛细水上升情况比较
在不同粒径的土中毛细水上升速度与上升高度关系曲线
结论:
一般来讲,细 颗粒土中毛细水 上升高度较大, 但上升速度较慢。 粘土颗粒由于结 合水膜的存在, 上升速度减缓, 上升高度也受到 影响。
四、毛细压力
湿沙的土粒间有一些
粘结力?
r PK
弯液面
空气 水 固体颗粒
或: q kAi
其中,A是试样的断面积
q
L
q
A
透水石
h1 h2
土的层流渗透定律
v q k i A
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在层流状态的渗流中,渗透速度v与水 力坡降i的一次方成正比,并与土的性质有关。
渗透系数k: 反映土的透水性能的比例系数,其物理 意义为水力坡降i=1时的渗流速度,
渗流的总水头: h z u w
也称测管水头,是渗流的 总驱动能,渗流总是从水 头高处流向水头低处
uA w
hA zA
A
B L
基准面
水力坡降
•
A点总水头: hA
zA
uA
w
•
B点总水头:hB
zB
uB
w
• 二点总水头差:反映了两 点间水流由于水与土颗粒 间的粘滞阻力造成的能量 损失。
F ht
重复试验后,取均值
粗粒土
Δh变化 a,F,L
h1, h2, t k aL ln h1
Ft h2
不同时段试验,取均值
粘性土
(2)野外测定方法-抽水试验
实验方法:
观察井
量测变量: t, Q,r1,r2,h1, h2
理论依据:
大学基础类课件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二、毛细水上升高度及上升速度
毛细水的上升高度,可根据水的表面张力以及水在毛细 管内弯液面的角度进行计算(图3-2)。 毛细水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max 2 4 r w d w
据理论计算,当d=0.00001cm时,h=300m。实际是不 可能的。天然土层中,毛细水上升高度很少超过数米。因为 孔隙很细小,又有结合水膜的阻碍,一般砂土和粘性土,毛 细水上升不高,粉土和粉质亚粘土较高。 毛细水上升的速度:粗粒土毛细水上升速度较快,细粒 土上升速度慢,饱和土无毛细水(图3-3)。
1 2 1 2 1 2 1 2 i i v 1 2 1 1 2 2 1 2
1 1
2 2
1
2
i
三、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
1、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影响孔隙大小及形状,也影响 渗透性。土颗粒越粗、越浑圆、越均匀时,渗透性就大。砂 土含较多粉土及粘土颗粒时,其渗透系数就大大降低。 土的矿物成分对卵石、砂土和粉土等粗粒土的渗透性影 响不大,但对粘性土的渗透性影响较大,主要是由于其亲水 性和有机质的含量。 2、结合水膜厚度 粘性土结合水膜较厚时,会阻塞土的孔隙,降低土的渗 透性。如在粘土中加入高价离子的电解质,会使土粒扩散层 厚度减薄,粘土颗粒会凝聚成粒团,土的孔隙因而增大,土 的渗透性也增大。
10 t
5、土中气体
10
土孔隙中的密闭气泡,会阻塞水的渗流,从而降低土的 渗透性。
四、动水力及渗流破坏 水在土中渗流时受到土颗粒的阻力 T,同样水流也有一 个力作用于土颗粒上,我们把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体上的 力称为动水力GD,也称渗流力,动水力的作用方向与水流方 向一致。 1、动水力的计算公式:GD T w I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概述土中水的运动是地下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包括水分在土壤中的渗透过程、水分的迁移与输送以及水分在土壤中的储存。
水分的渗透过程驱动力:毛细力和重力土壤中的水分向下渗透的过程主要受到两种驱动力的作用:毛细力和重力。
毛细力是由于土壤颗粒表面的毛细现象引起的,在细小土壤孔隙中,水分分子的作用力会使得水向上升或向下降。
重力是指因重力作用而使水分向下渗透。
孔隙度和土壤质地的影响水分的渗透过程受到土壤的孔隙度和质地的影响。
孔隙度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所占总体积的比例,决定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透水性。
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的相对含量和大小,影响土壤的孔隙结构和水分的渗透能力。
粘土质地的土壤孔隙较小,导致水分渗透速度较慢;砂质质地的土壤孔隙较大,使得水分能够较快地渗透。
饱和渗透和非饱和渗透水分的渗透过程可以分为饱和渗透和非饱和渗透。
饱和渗透发生在土壤中的孔隙充满水分的情况下,水分向下渗透的速度相对较快。
非饱和渗透则发生在土壤孔隙中既有空气又有水分的情况下,水分的渗透速度较慢。
在非饱和状态下,水分的渗透速度与土壤的毛细力有关。
渗透系数和渗透速率渗透系数是衡量土壤水分渗透能力的指标,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水分通过土壤垂直渗透的能力。
渗透速率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水分通过土壤垂直渗透的实际速度。
渗透系数和渗透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数学模型进行估算。
水分的迁移与输送饱和带和不饱和带在地下水埋藏层中,饱和带是指地下水完全填充土壤孔隙的区域,不饱和带是指地下水面以下的土层中同时存在水和空气的区域。
饱和带和不饱和带之间存在一条分界线,称为水位面,水位面上方是不饱和带,下方是饱和带。
土中水在饱和带和不饱和带之间的迁移与输送过程受到土壤水分势差的驱动。
土壤水分势差土壤水分势差是指不同位置处土壤水分的能量差别,是土壤水分迁移与输送的主要驱动力。
第3章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室内试验测定法 渗透系数的确定 现场抽水试验
成层土的渗透系数
1) 室内试验测定法
(1)常水头法
常水头法就是在整个试验过程 中,水头保持不变。用量筒和秒表
测出某一时刻t内流经试样的水量Q,
即可求出流过土体的流量,再根据
达西定律求解k。
v Q Ft
k Ql FHt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2)变水头法
设玻璃管的内截面积为a,试验开 始以后任一时刻t的水位差为h,经时 段dt,细玻璃管中水位下落dh,则在 时段dt内流经试样的水量:
3.3.2 土的层流渗透定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或
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q kIF 或 v kI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在黏土中,应按下 述修正后的达西定 律计算渗流速度:
v k(I I0)
3.3.3 土的渗透系数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渗透系数是综合反映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其数值的正 确确定对渗透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3.3 土的渗透性
上游
浸润线 下游
流线 等势线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坝蓄水后水透 过坝身流向下游
隧道开挖时,地下 水向隧道内流动
H
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 称为土的渗透性。
3.3.1 渗流模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并不需要了解具体孔隙中的渗流情况,对 渗流作出如下的简化:一是不考虑渗流路径的迂回曲折,只分析 它的主要流向;二是不考虑土体中颗粒的影响,认为孔隙和土粒 所占的空间之总和均为渗流所充满。作了这种简化后的渗流其实 只是一种假想的土体渗流,称之为渗流模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水在土中渗流时,受到土颗粒的阻力的作用,这个力 的作用方向是与水流方向相反的。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相等的原理,水流也必然有个相等的力作用在土颗粒上, 我们把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体中土颗粒上的力称为动水 力,也称为渗流力。
土力学 第三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h — 井底至不透水层顶面的 距离( m)
成层土的渗透系数
I I1 I 2 q q1 q2 F F1 F2
水平向的平均渗透系数:
q1 q q2 k1 k2 F1 F2
q q1 q2 k1 F1 I1 k2 F2 I 2 kh FI FI FI k1h1 k2 h2 h1 h2
挤出;
土的毛细现象:由于表面现象产生的水分移动; 在土颗粒的分子引力作用下结合水的移动:如冻
结时土中水分的移动;
由于孔隙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差别所产生的渗透
吸附现象。
与土中水的运动有关的工程问题
流砂,管涌 冻胀
渗透固结
渗流时的边坡稳定
第一节 土的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
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微的孔隙 向上及向其它方向移动的现象。
h
常水头渗透试验
H Q qt kIFt k Ft l
Ql k HFt
变水头渗透试验
试 验 过 程 中 储 水 管
中的水位不断下降, 水头不断减小。
适 用 于 透 水 性 弱 的
粘性土。
变水头渗透试验
dQ adh
h dQ k Fdt l
h adh k Fdt l
z1 z2 cos l
(h1 z1 ) (h2 z2 ) H1 H 2 T w w wI l l
动水力的计算
动水力的计算公式
GD T w I (kN/m )
3
动水力表示的是水流对单位体积土体颗粒的作用
力,是由水流的外力转化为均匀分布的体积力, 普遍作用于渗流场中所有的土颗粒骨架上。
第三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是指在土壤中的水分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方式和规律。
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领域而言,了解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对于实现高效用水、科学灌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土中水的运动受到土壤的渗透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分的渗透性有差异,例如,沙质土壤的渗透性较好,而粘性土壤的渗透性较差。
当土壤中的含水量较低时,水分更容易渗透进入土壤。
然而,当土壤中的含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增加的水分会以多孔隙或毛细管的形式存储在土壤中。
因此,合理掌握土壤渗透性和含水量,有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其次,土中水的运动受到水分的压力和土壤孔隙结构的作用。
土壤中的水分存在一定的压力,使得水分向低压力区域移动。
此外,土壤的孔隙结构也会影响水分的流动速度和方向。
当土壤中孔隙较大、连通性好时,水分的运动速度相对较快;相反,当孔隙较小、连通性差时,水分的运动速度较慢。
了解土壤孔隙结构和水分压力,有助于科学排水、提高灌溉效果。
此外,土中水的运动还受到土壤的水分流动无序性和重力作用的影响。
土壤中的水分运动往往呈现无序性,存在较为复杂的渗流路径和流向。
水分在流动过程中受到土壤颗粒的摩擦、黏附力和重力的作用,这些因素会影响水分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安排灌溉方式和施肥间隔,有助于优化土壤中水分的分布和运动。
综上所述,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与土壤的渗透性、含水量、水分压力、孔隙结构、无序性以及重力作用密切相关。
了解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施肥、水资源管理等工作,实现高效用水、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水资源等目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当结合具体的土壤条件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利用土中水的运动规律,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壤中的水分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水分运动规律是指水分在土壤中的流动和分布特征,了解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对于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下渗、上升和水分的水平运动。
下面将对这三种形式进行详细解释。
首先,下渗是指在降雨或灌溉等外界输入水分的作用下,水分由土壤表面逐渐向下渗透的过程。
下渗的速率与土壤的性质密切相关,包括土壤的渗透性、含水量和坡度等。
渗透性较强的土壤能够较快地将水分吸收并向下渗透,而具有较低渗透性的土壤则会形成水分渗透的阻碍。
其次,上升是指土壤中的水分由根系吸力和毛细作用等因素的作用下,逆向运动向土壤表面移动的过程。
植物根系的吸力和土壤毛细作用是上升的主要驱动力,它们能够克服重力和土壤水分的阻力,使水分从较深层次向上运动,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最后,水分的水平运动是指水分在土壤中沿着水势梯度从高水势区向低水势区移动的过程。
土壤水分的水势梯度是由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含水量分布所决定的,水分会沿着水势梯度向低水势移动。
水分的水平运动在土壤湿润和干燥的交界处较为明显,能够调节土壤中的水分分布,维持土壤的湿润程度。
影响土中水的运动规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地形坡度、降雨量和植被状况等。
土壤类型和质地决定了土壤的渗透性和蓄水能力,影响了水分的下渗和水平运动;地形坡度对水分的下渗和水平运动有很大的影响,陡坡地的水分会迅速流失;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影响了土壤中的水分储备和水分的下渗速率;植被状况能够通过根系吸力的作用促进水分的上升运动。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土中水的运动规律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和质地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灌溉量,以确保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作物根区并被利用;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合理规划排水系统,避免水分的积聚和滞留,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
土力学-3.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安 上的弯曲状,这种现象一般称为湿润现象;二
学 是水与空气的分界面上存在表面张力,而液体 院
总是要尽力缩小自己的表面积,以使表面自由
土 能变得最小,即一滴水珠总是成为球状的原因。 力 学
南
华
然而,由于湿润现象促使管内液面形状弯曲,
大 而表面张力又要使得液面表面积变小,但是,前
学 者,即管壁与水分子之间的引力要比后者大的多,
华 土中孔隙水(主要是指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大
土是具有连续孔隙的介质,因此水能在其中流动。
学 水在水头差作用下透过土体孔隙的现象称为渗透。土这
资 种具有使水渗透的性质,即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在重力作
环 用下发生运动的现象,称为土的渗透性。
安
水在土体中渗透,使土体内部产生渗透力,将改变
学 土体的稳定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对土的渗透性质,水
学 速较小,流线互相平行(成层状)的水流称为层
资 流;当流速较大,水运动无规律,流线互相交错,
环 产生局部旋涡,称为紊流。由于土的孔隙很小,
安 大多数情况下水在粘性土、粉砂及细砂的孔隙中
学 院
流动时,其流速缓慢。因此,可将它视为层流,
即水流流线是互相平行地流动。那么这里就涉及
土 到层流渗透定律,也称为达西定律,为法国学者 力 达西所提出。 学
南 华 大 学 资 环 安 学 院
土
力
I为水头梯度,沿着 水流方向单位长度上
学
的水头差。
I H l
南 1、达西定律 华
大 指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水头梯度成正比,即: 学
资 环
v kI
安
学 k为渗透系数,反映了土的
院
渗透性,它又可理解为单位 水头梯度下的流速。
《土质与土力学》第3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是地表渗水或毛细水带下降过程中残留在土中的 网状水带。 3.毛细悬挂水带
是由地表水渗入而形成的悬挂在土粒之间的水带。 当地表降水时,毛细悬挂水带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2023年5月12日
二、毛细水上升高度及上升速度
为了了解毛细水上升高度,借助于毛细管中的毛细现象进行研究。
可以水头差 H H1反 H映2,单位距离上的 水头差 I H叫/做l 水头梯度。达西根据砂
土的渗流试验总结出渗流速度与水头梯度成正
比:
v或 kI q kIF
对黏性土:
v k(I I0) 式中 为k 渗透系数,可由
试验测定。 三、土的渗透系数
(一)室内试验测定法
1.常水头试验: Q qt kIFt k H Ft l
2h z 2
0
地下水运动的 Laplace 方程
引入势函数: (x, z) kh(x, z)
则: vx
x
k
h x
(1)
2023年5月12日
vz z
k h z
(2)
把 (1) 式对 X 微分,(2) 式对 Z 微分,代入 Laplace 方程:
得:
2
x 2
2
z 2
0
说明势函数也满足Laplace方程
当出现流砂时: GD wIcr '
其中,临界水力梯度: 3、流砂防治措施
Icr
' w
;在工程中要求: I [I ] Icr K
2a02打3年钢5月板1桩2日法;b 设置旋喷桩止水帷幕法;c 冻结法。
3.3 流网及其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的渗流情况十分复杂,其中有一维渗流、二维渗流、三维渗流。 例如:大面积堆载加固饱和软粘土、水坝渗流计算、基坑开挖降水计算等。其中 多数可简化为二维渗流情况。二维渗流流网可由两组正交曲线表示。一组是流线 ,另一组是等势线。
同济大学土力学3-第三章(第四版)
GD
土粒
T
渗
流
22
2.流土(砂)现象和临界水头梯度
GD
土粒
若水自下而上渗流,当向上的动水力GD与土的有 效重度(浮重度)相等时,土颗粒间的压力就为零,土 颗粒处于悬浮状态而失稳,此现象称为流砂现象,并称 土颗粒间的压力刚好为零时的水头梯度为临界水头梯度 (坡降)Icr。此时:
T
G D w I cr sa t
18
(2) 粗颗粒土(如砾、卵石等) : 由于其孔隙很大,当水头梯度较小时,流速不大,渗流可认为是 层流,vi关系成线性变化,达西定律仍然适用。 当水头梯度较大时,流速增大,渗流将过渡为不规则的相互混杂 的流动形式—紊流,达西定律不再适用。
砂土和黏性土的v-I
三、土的渗透系数
常水头实验装置(图3-8)
13
对渗流作如下二方面的简化:
(1)不考虑渗流路径的迂回曲折,只分析它的主要流向; (2)不考虑土体中颗粒的影响,认为孔隙和土粒所占的空间之 总和均为渗流所充满。
真实渗流
渗流模型
14
渗流模型与真实渗流关系
为了使渗流模型在渗流特性上与真实的渗流相一致,应 该符合以下要求: (1) 流量相等:在同一过水断面,渗流模型的流量等于真 实渗流的流量; (2) 压力相等:在任意截面上,渗流模型的压力与真实渗 流的压力相等; (3) 阻力相等:在相同体积内,渗流模型所受到的阻力与 真实渗流所受到的阻力相等。
• 3. 管涌
水在砂土中渗流时,土中的一些细小颗粒在动水力的 作用下,可能通过粗颗粒的孔隙被水流带走,这种现象称为 管涌。管涌可以发生于局部范围,但也可能逐步扩大,可发 生在自下向上的渗流,也可发生在水平渗流等情况,最后导 致土体失稳破坏。 发生管涌的临界水头梯度与土的颗粒大小及其级配情况有 关。 不均匀系数越大,管涌现象愈容易发生 。 icr 2.0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土中水的运动规律主要包括渗流、重力流和径流等。
下面将依次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相关参考内容。
渗流是指水分在土壤中通过孔隙和颗粒间隙的逐渐移动和传导过程。
其运动方向和速率主要受到土壤水分势、土壤类型、孔隙度、土壤水分饱和度、土壤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渗流过程也受到达西定律和泥土水分运动定律的约束。
参考内容:- 达西定律:由法国科学家亨利·达西提出。
其核心原理是根据达西定律,单位时间内渗透液体体积通过渗流截面的速度与压力梯度成正比。
参考文献:P. Englezos, "The Darcy law and interfacial transport," 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vol. 47, no. 4, pp. 226-230, 2013.- 泥土水分运动定律:由裴元宽等人提出。
通过试验和模型分析,研究土壤水分运动的物理方程、影响因素以及渗透速度等。
参考文献:S. Cui, M. Shi and H. Cui, "Simulation of soil moisture distribution under oil spill using Richa rds’ equation,"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 587, p. 124955, 2020.重力流是指较大量的水通过土壤表面流动的现象。
主要是由于降雨强度大于土壤的渗透能力,导致多余的水不能渗入土壤而形成地面径流。
重力流的运动规律与地形、土壤类型、孔隙度、土壤饱和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参考内容:- 地面径流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降雨对地面径流的影响。
其中著名的模型包括NRCS-CN模型和SWMM模型。
参考文献:R. H. Hawkins and R. A. Ward, "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 - Version 5 - Reference Manual," Urban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Program,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2013.- 降雨径流响应模型:研究降雨时间和强度对地面径流的影响,从而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 k (i − i b )
密实粘土 i
第二节
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
一、渗透试验(室内)
1.常水头试验————整个试验过 程中水头保持不变
适用于透水性大(k>10-3cm/s) 的土,例如砂土。 时间t内流出的水量 h V = qt = kiAt = k At L
VL k = hAt
2.变水头试验————整个试验过程水头随时间变化 适用于透水性差,渗透系数 截面面积a 小的粘性土 任一时刻t的水头差为h,经 时段dt后,细玻璃管中水位 降落-dh,在时段dt内细管内 减少的水量 dV=-adh 在时段dt内流经试样的水量 dV=kiAdt=kAh/Ldt
二、达西定律
1856年法国学者 Darcy对砂土的 渗透性进行研究
结论:
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 试样的水头梯度成正比 达西定律 v=ki
渗透速度v: 土体试样全断面的 平均渗流速度,也称假想渗流速 度,等于实际平均流速与孔隙率 之积。 水头梯度i: 即沿渗流方向单位 距离的水头损失。 渗透系数k: 水头梯度i=1时的渗 流速度,单位: cm/s, m/s, m/day 是反映土透水性能的比例系数,
J = F = γ w hA
渗流作用于单位体积土体中土粒上的动水力
GD = J γ whA = = Iγ w AL AL
说明:动水力GD是渗流对单位土体中土粒的作用力,是体积力, 其大小与水头梯度成正比,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单位为kN/m3 渗透力的存在,将使土体内部受力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 土体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k yiA = k1i1 A = k2i2 A = Lknin A
总水头损失等于各层水 代入 Hi = H1i1 +H 2i2 + L+H n3; L+ in Hn ) = k1i1 = k2i2 = L = knin 垂直渗 H 透系数 H 层厚倒数加 ky = 整个土层与层面垂直 H1 H 2 Hn 权平均,由 + +L+ 的等效渗透系数 k1 k2 kn 较小值控制
3.流土与管涌的比较 流土 现象 位置 土类 历时 后果
土体局部范围的颗粒同时 发生移动 只发生在水流渗出的表层 只要渗透力足够大, 可发生在任何土中 破坏过程短 导致下游坡面产生局部滑动等
管涌
土体内细颗粒通过粗粒形成 的孔隙通道移动 可发生于土体内部和渗流 溢出处 一般发生在特定级配的 无粘性土或分散性粘土 破坏过程相对较长 导致结构发生塌陷或溃口
第三节
动水力与渗透变形
一、动水力和临界水头梯度
1 动水力——渗透水流施加于单位体积土体中土粒上的拖曳力 沿水流方向放置两个测压 管,测压管水面高差h 土样 土粒对水流 面积 的总阻力:
F = γ
w
h h1 1 2 h2
hA
L
水流流经这段土体,受 到土颗粒的阻力,阻力 引起的水头损失为h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试样的 总动水力J和土粒对水流的阻 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G = GD
G
γ ′ = γ w icr
i cr
γ ' = γ w
或
ds −1 γ sat − γ w = icr = 1+ e γw
在工程计算中,将土的临界水头梯度除以某一安全系数 Fs(2~3),作为允许水头梯度[i]。设计时,为保证建筑物的安 全,将渗流逸出处的水头梯度控制在允许梯度[i]内
i cr i ≤ [i] = Fs
渗透力方向与 重力一致,促 使土体压密、 强度提高,有 利于土体稳定 渗流方向近乎水平,使 土粒产生向下游移动的 趋势,对稳定不利
a b
c
动水力与重力方向相 反,当渗透力大于土 体的有效重度,土粒 将被水流冲出
2.临界水头梯度———使土体开始发生渗透变形的水头梯度 J 当土颗粒的重力与渗透力相等时,土颗粒不受任何 力作用,好像处于悬浮状态,这时的水头梯度即为 临界水头梯度
4.流土与管涌的判别 渗透变形的形式与土的类别、颗粒级配(特别是细粒充填粗粒 孔隙的程度)以及水力条件等因素有关 流土现象主要发生在均匀细砂、粉砂、粉土及饱和低塑性黏性 土等软弱粘性土等土层中;而粗砂、砾石等粗颗粒土或坚硬粘 土中则不易发生。 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或者分散性土中,主要受颗粒大小和 级配的影响较大,对Cu>10的砂和砾石、卵石,分两种情况: 1.当孔隙中细粒含量较少时,土的不均匀系数较大或缺少中间 颗粒时,细粒填不满粗粒间的孔隙时,由于阻力较小,细粒易 为渗透水流带走,故易发生管涌 2.如孔隙中细粒含量较多,以至塞满全部孔隙,粗粒细粒组成 一个整体,共同抵抗渗透变形,此时的阻力最大,一般不出 现管涌而只可能发生流土现象
四、例题分析 【例】 设做变水头渗透试验的粘土试样的截面积为
30cm2,厚度为4cm,渗透仪细玻璃管的内径为 0.4cm,试验开始时的水位差为160cm,经时段15分 钟后,观察得水位差为52cm,试验时的水温为 30℃,试求试样的渗透系数
【解答】 已知试样截面积A=30cm,渗径长度L=4cm,细玻璃管的内截面积
三、达西定律适用范围与起始水头梯度
达西定律
讨论:
达西定律适用于层 流,不适用于紊流
v = ki
v
v=ki O v
砂土(中砂、细砂和粉砂)的 渗透速度与水头梯度呈线性 关系,粗砂、砾砂等渗透性 很大的土体内水流多为紊 流,达西定律通常不再适用。
砂土
i 虚直线简化
密实的粘土,需要克服结合 水的粘滞阻力后才能发生渗 0 透;同时渗透系数与水头梯度 ib 的规律还偏离达西定律而呈 起始水 非线性关系 头梯度
aL h1 k = 2 .3 lg A (t 2 − t1 ) h 2 管内减少水量=流经试样水量 分离变量 积 aL h1 -adh=kAh/Ldt 分 k= ln A (t 2 − t 1 ) h 2
二、成层土的渗透系数
1.水平渗透系数 q1x qx q2x q3x k1 k2 k3 H1 H2 H H3 平均渗透系数 达西定律
n i =1
通过整个土层的总渗流量qx 应为各土层渗流量之总和
q x = q1x + q2 x + L + qnx = ∑ qix
i =1 n
q x = k x iH
ix
∑q
整个土层与层面平 行的等效渗透系数
= k 1iH 1 + k 2 iH 2 + L + k n iH n
kx
1 = H
∑k
i =1
第三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渗透理论 第二节 渗透系数及其确定方法 第三节 动水力与渗透变形 第四节 渗流工程问题与处理措施
概述
上游 浸润线 下游 流线 等势线 隧道开挖时,地下 水向隧道内流动 土坝蓄水后水透 过坝身流向下游
在水头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发生流动的现象称 为渗流。土的渗透性指土能让水等流体通过的性质。
1.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三、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 k=f(土体特性、流体特性)
土粒越大、越浑圆、越均匀时,渗透性越大。土中含有亲水性 较大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时,可显著降低土的渗透性。
2.土的结构构造及密实度
天然土层通常不是各向同性的,在渗透性方法也是如此。同种 土在不同的密实状态下具有不同的渗透系数。
3.结合水膜的厚度和水的粘滞度
动力粘滞系数随水温发生明显的变化。水温愈高,水的动力粘 滞系数愈小,土的渗透系数则愈大。
k10 = kt ηt η10
4.土中封闭气体含量
ηt、η10分别为t℃和10℃时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可查表
土中封闭气体阻塞渗流通道,使土的渗透系数降低。封闭气体 含量愈多,土的渗透性愈小。
二、渗透变形
渗透水流将土体的细颗粒冲走、带走或局部土体产生移动,导 致土体变形或破坏—————渗透变形问题(流土,管涌) 1.流土——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同时隆起,或某一范围内 土 粒群同时发生移动而失稳的现象
流土发生于地基或土坝下游渗流出逸处,不发生于土体内部。开挖 基坑或渠道时常遇到的流砂现象,属于流土破坏。理论上,只要水 头梯度达到一定的大小,任何土体都可发生流土破坏。实际上,细 砂、粉砂、粉土、饱和低塑性黏性土等软弱土体更易发生流土破坏
e=0.82,下游渗流出口处经计算水头梯度i为0.2,若取安 全系数Fs为2.5,试问该土坝地基出口处土体是否会发生 流土破坏
由于实际水头梯度i<[i],故土坝地基出口处土体不会发生 流土破坏
n
i
H
i
层厚加权平均, 由较大值控制
2.垂直渗透系数 qy k1 k2 k3 q1y H1 q2y H2 H q3y H3 根据水流连续定理,通过整个土层 的渗流量等于通过各土层的渗流量
qy = q1y = q2 y = L= qny
各土层的相应的水头梯度为i1、 i2、…、in,总的水头梯度为i
3.14 × (0.4) a= = = 0.1256cm 2 4 4
πd 2
2
h1=160cm,h2=52cm,△t=900s 试样在30℃时的渗透系数
h1 aL 0.1256× 4 160 k30 = 2.3 lg = 2.3× × lg = 2.09×10−5 cm/s A(t2 − t1 ) h2 30× 900 52
2.管涌——在渗流作用下,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 的孔隙,发生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
土体在渗透水流作用下,细小颗粒被带出,孔隙逐渐增大,形成 能穿越地基的细管状渗流通道,掏空地基或坝体,使其变形或失 稳。管涌既可以发生在土体内部,也可以发生在渗流出口处,发 展一般有个时间过程,是一种渐进性的破坏。
H
土中渗流导致的工程问题
(1)出现渗漏,导致水量损失,影响工程效益 (2)使土体发生局部渗透变形破坏。 ----水库失事的重要原因 (3)影响土体的固结、强度及稳定和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