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自体输血是指将病人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手术或治疗中再输回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可以减少外源性输血的需求,降低输血相关的风险,提高手术和治疗的成功率。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规范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手术前准备、术中失血较多的病人、术后失血较多的病人等。
- 禁忌症:感染性疾病、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
2. 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 病人评估:评估病人是否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 血液采集:采集病人的血液,并进行标本处理和保存。
- 血液检测: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必要的检测,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 血液保存: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血液样本,确保血液的质量。
- 输血操作: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输血。
3. 自体输血的设备和材料- 采血器具:包括采血针、采血管、采血袋等。
- 血液保存设备:包括血液保存冰箱、冷冻设备等。
- 输血设备:包括输血管、输血泵等。
4. 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 血液检测: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必要的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
- 血液保存: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血液样本,确保血液的质量。
- 输血操作:在输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1. 自体输血技术人员的资质要求- 医生: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熟悉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
- 护士: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能熟练操作自体输血设备。
2. 自体输血技术培训和考核- 医院应定期组织自体输血技术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了自体输血的技术要求。
3. 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包括设备和材料的准备、病人评估等。
- 操作过程: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自体输血,包括采血、血液保存、输血等。
- 操作后处理: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好相关记录。
什么是自体输血?
什么是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临床比较常用的输血方法,但是,很多朋友对自体输血可能不太了解,下面就来说说什么是自体输血以及自体输血有哪些优势?自体输血方式有哪些?自体输血有无禁忌症?一、什么是自体输血以及自体输血有哪些优势?自体输血是一种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经过直接存储或相应的处理,在患者需要输血时再将存储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回输给其,从而实现自我回输的输血治疗方式。
与异体输血方式相比,自体输血具有多方面的优势:(1)自体血液的凝血功能和携氧功能更好,自体输血输注的是患者自体血液,这种血液的凝血功能、携氧功能等均优于异体血;(2)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采用自体输血能有效避免或降低输入异体血液可能引发的过敏、发热、溶血以及抗宿主反应、高钾血症、低钙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3)能解决特殊血型供血难问题,一些稀有血型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适配的血型,如Rh阴性血型,采用自体输血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4)提高输血安全,采用自体输血能有效降低输血患者发生肝病、艾滋病、梅毒、疟疾、巨细胞病毒等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风险;(5)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在自体输血过程中需要对自体输血患者进行反复多次的抽血,会对其骨髓造血细胞产生一定的刺激,使其骨髓造血细胞活力增强,从而能加快其机体造血速度,进而有助于其身体康复。
二、自体输血方式有哪些?2.1预存式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指的是在术前对患者自身血液进行采集,然后,预存起来备用。
待患者在术中需要输血时,给其输注预存的自体血液。
这种自体输血方式多适用于稀有血型患者。
一般情况下,在术前3天采集患者500mL自体血液进行预存,若患者想要预存更多的自体血液,两次采血时间需间隔3天。
采集自体血液前,临床一般会检查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若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且血红蛋白>100g/L,便可进行预存式自体输血。
2.2稀释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指的是在手术前通过静脉方式对患者一定容量的自身血液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的血液存储在室温环境中,采血后,及时将一定比例的胶体液或晶体液回输至患者体内,以为其机体补充血容量和适度稀释其机体血液,当患者术中需要输血时,将术前采集和稀释的自体血液回输给患者,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还能降低其血液黏稠度,使其机体微循环灌流得到有效改善。
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
师负责实施
第二节 贮存式自体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
(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 )
概念:就是将自己的血液预先贮存起来, 以备将来自己需要时应用 目前国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择期手术患者
术前预存自己的血液,以备手术时使用
必要时在回输前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将其大部清除。
心血管手术
心脏手术已广泛使用血液回收机。包括:瓣膜手术、 CAGB手术、先心病手术、非CPB手术、动脉瘤手术等。 心脏手术常伴大量出血,创面大、肝素化、CPB等 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原因。体外循环的机械损伤、血 液与空气的接触都可导致红细胞的破坏,体外循环结 束后的剩余血还有大量肝素。 因此,术中出血及CPB残留血均应用血液回收机处 理后再回输为好。但CPB转机时间短的,可直接回输。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三天完成血液采集
术中或术后分批回输
方法
蛙跳式采血:适用于预计术中出血量 较大 单纯式采血
蛙跳式采血(400ml/袋)
采集时间 术前第32天 术前第25天 术前第18天 术前第11天 术前第3天 采血 第1袋 第2袋 第4袋 第6袋 第8袋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3袋 第5袋 第7袋 第9袋 第2~3袋 第3~5袋 第4~7袋 第5~9袋 回输 回输后再采血 储存血
血液丢失少 术中失血流出的是稀释血, 血细胞成分损失少 相对安全 成本低 避免人为错误 不需要特殊设备,简单,耗费低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注意事项
为减少输异体血,应尽可能与其它技术一起应用,
即术前自身贮血、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及血液回收 机可以联合应用 要使稀释式自体输血产生预期的效果,血液动力学 监护以及和药物使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输血就是将别人的血输给自己,并不知道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体输血吧。
1.自体输血的概念与优势1.1概念异体输血指的是采集他人的血液并将血液输入到另外一个人体内。
而自体输血指的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对血液或血液成分进行处理或储存,之后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将血液输给患者。
1.2优势相比于其他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具有诸多优势且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保护受血者的免疫功能。
与异体输血相比,进行自体输血可以降低出现溶血反应、抗宿主反应等问题的概率,有利于避免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第二,有利于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进行自体输血基本不会产生传播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有利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减少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第四,有利于增强血液新鲜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体输血所用的血液较为新鲜,具有良好的凝血功能与携氧功能,有利于减少对受血者的危害。
第五,有利于促进受血者的身体恢复。
进行自体输血需要反复抽受血者的血,有利于加快受血者的造血速度,继而促进受血者的身体康复。
第六,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增加血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2.自体输血的应用类型2.1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常用类型,指的是在手术前采集手术患者的血液并按照相关要求贮存血液,之后在围术期将血液输给患者。
这种应用类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优化患者造血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
因此,骨科、胸外科以及神经外科等科室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为患者输血,有效解决了血源不足等问题。
此外,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不断发展,提高了治疗质量。
例如,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便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使患者能够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会在大量采集患者血液前为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铁剂,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贫血等问题的概率;一些医生会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维护血液的能力与活性。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引言概述: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储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
它具有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手术效果的优势。
然而,自体输血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与有效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一、自体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自体输血适用于患有大量术前失血风险的患者,如拟行大手术的患者、产前准备手术的孕妇等。
此外,自体输血也适用于患有特殊输血需求的患者,如罕见血型、免疫相关疾病等。
1.2 自体输血的禁忌症自体输血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严重贫血、严重心脏病、感染性疾病等。
此外,对于某些血液病患者或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自体输血可能会增加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二、自体输血的准备工作2.1 术前评估在进行自体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血液学检查、疾病状况评估、输血风险评估等。
通过术前评估,可以确定自体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为后续的输血过程提供依据。
2.2 自体血液采集与保存自体输血需要提前采集患者的血液,并进行适当的保存。
血液采集需要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集的血液质量符合输血要求。
保存血液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措施,以确保血液的保存质量。
2.3 输血前准备在进行自体输血前,需要对采集的血液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血液的筛查与检测,以排除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与技术要点3.1 输血操作步骤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包括血液的解冻与预热、输血设备的准备、输血管路的建立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与安全。
3.2 输血速度与监测在进行自体输血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输血速度。
输血速度过快可能会引起输血反应,而过慢则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输血需求。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效果,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量。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自体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自身的血液重新输入自己的身体,用以治疗疾病的症状。
由于它比较简单、安全,收到医学界的广泛应用。
自体输血最初发源于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段,叫做自我血液回输法,其目的是把自己的血液回输到身体里,用来治疗疾病。
它的最初是用于治疗空气感染、伤口愈合、瘀血症和外伤性疼痛等病症。
自体输血是一种比较安全、低成本、高效的治疗手段。
它可以从有限的自身血液中提出更多的细胞,促进免疫系统;它赋予人体新陈代谢,使血液有更充足的氧气供应;它还可以帮助减少炎症并促进伤口的愈合;它有助于促进药物的代谢,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以阻止血栓的形成。
自体输血的相关技术有着多年的历史,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它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如骨髓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L)等。
有时也用于治疗缺少白细胞的血症(血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
自体输血有很多种形式。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自体全血输血、半血输血、血浆输血和血小板输血。
其中,自体全血输血的方法是把血液通过一个穿刺管从人体外被抽取出来,然后直接将其输回;半血输血的方法是将抽出的血液进行分离,只输血浆,而不输血浆回去;血浆输血是把抽出的血液分离出血液中的血浆,然后将其输回病人的身体;而血小板输血是把抽出的血液分离出血小板,然后将其输入病人的体内。
自体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风险。
一般来说,自体输血只能在专业的医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且应严格按照临床指南的要求确定输血的量、方式和频率。
此外,自体输血还会暴露病人于感染的风险,因此输血前必须先详细的检查被输血的新鲜血液样本,以确定其不含有病毒或细菌。
总之,自体输血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它也会伴随着一些风险,因此输血前应该慎重考虑,并由专业的医生来进行操作,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采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
其优势在于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和免疫反应。
为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对于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1. 自体输血委员会的设立医疗机构应设立自体输血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自体输血制度的实施。
委员会应包括临床血液科医师、外科医师、质控专家、感染控制专家等相关人员。
2. 自体输血适应症的确定医疗机构应明确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包括手术患者、产科患者、肿瘤患者等。
适应症的确定应基于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
3. 自体输血的申请和审批患者或者其家属应向医疗机构提出自体输血申请。
医疗机构应设立自体输血审批流程,确保申请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 自体输血的血液采集和保存自体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血液采集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采用合适的采血器具,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采集的血液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保存,并进行适当的标识,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自体输血的血液检测为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采集的血液应进行适当的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等。
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医疗机构和患者,以便做出相应的处理。
6. 自体输血的输血管理自体输血应在严格的输血管理下进行。
输血前应核对患者身份和血袋标签,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可能浮现的不良反应。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1. 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明确自体输血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自体输血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2. 自体输血设备和器具管理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自体输血设备和器具,并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
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应符合操作规范,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重新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的内容。
二、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1)预计手术期间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2)患有特殊血型抗原的患者,如罕见血型;(3)对异体输血有过敏反应的患者;(4)宗教或文化原因拒绝异体输血的患者。
2. 自体输血的禁忌症:(1)患有严重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患者;(2)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严重贫血或血容量不足的患者;(4)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三、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1)评估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自体输血的目的、过程和风险;(3)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型和交叉试验。
2. 自体血液的采集和保存:(1)在手术前数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计划,确定采集的血液量;(2)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患者的血液,并将其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3)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标记和记录,确保血液的追踪和识别。
3. 自体输血的操作:(1)在手术或治疗前,将保存的自体血液送至输血科室;(2)在输血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血型和交叉试验,确保自体血液的适用性;(3)按照医嘱,将自体血液输回患者体内;(4)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
四、自体输血的质控措施1. 设立自体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的执行;2. 建立自体输血的档案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的血型、血液采集和保存记录等;3. 定期进行自体输血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4. 严格执行血液采集和保存的操作规范,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5. 对自体输血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采取改进措施;6. 定期进行自体输血的质量评估,包括输血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2024版自体输血课件
自体输血课件•自体输血概述•自体输血技术•自体输血操作流程•自体输血并发症及风险目录•自体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自体输血发展趋势与展望01自体输血概述定义与原理定义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在手术前或手术过程中采集、保存,并在需要时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方式。
原理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避免异体输血可能带来的免疫反应和疾病传播风险。
同时,自体输血能够刺激患者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血液再生。
优点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免疫反应和疾病传播风险。
缓解血源紧张,节约血液资源。
01刺激患者自身造血功能,促进血液再生。
02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手术和所有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可能存在采集、保存和回输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风险。
需要提前计划和安排,可能会增加医疗成本和时间成本。
01020304适应症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大的手术,如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等。
稀有血型或多次异体输血产生免疫反应的患者。
宗教信仰或特殊原因拒绝异体输血的患者。
自体输血试验阴性的患者。
禁忌症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等。
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02自体输血技术术前自体储血术前自体储血的优点避免异体输血相关风险,如感染、免疫反应等;节约血资源。
术前自体储血的适应症预计术中需要输血且符合自体储血条件的患者,如择期手术、稀有血型患者等。
术前自体储血的禁忌症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贫血的患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感染的患者。
03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禁忌症存在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感染的患者。
01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定义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从患者静脉中采集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入等量的胶体液或晶体液,以保持患者血容量不变。
02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适应症预计术中失血较多的患者;稀有血型或拒绝异体输血的患者。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原理01通过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术野出血或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过滤等处理,再回输给患者。
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妇儿中心
回收式自体输血
采用自体输血装置,抗凝和过滤后再回输给病人。分外伤时 、术中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适应症: ①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 ②估计出血量在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体外循环下 心内直视1000ml手术、肝叶切除术等。 术后引流血液回输,回输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仅回输术后 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最好限制在 3500ml内,大量回输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或多血小 板血浆
2.安全 5.解决特殊稀有血型的供血问题
RH(-)
6.使用方便、及时快捷 、经济
有利突发大出血又未备血病人的抢救异体输 年需 供血500万人次,年医疗用血量近1000吨,50%~70%职业供血队伍,每采200ml所需 费>1500元。北京约6亿元/每年
妇儿中心
自体输血的缺点
1.溶血、红细胞比积下降、污染等 血液回收 2.对输血科/血库血 液管理增加麻烦以及有时对远道病人带 来后勤供应困难 3.自体输血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
①掌握适应证及其它指标,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类型,病人能在 短期内献几次血,采血次数一般每周不得超过1次,最好采至术前1周 ,一般允许采4~5 单位血。采取“蛙跳法”即回输患者保存最久的 血然后再采血,还要考虑 患者住家与医院间的距离 ②告之自体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标记和记录,有可能输错血 极小 ③告之除需自体血外,有可能要输异体血及血制品,主治医生在采血期 间应召之即来,并承担采血的责任。 ④每次采血前均须测定血红蛋白,首次及随后的采血前,男性及女性患 者的血红蛋白应分别高于12 0 g/L,110 g/L,孕妇血红蛋白应在>100 g/L。
妇儿中心
自体输血优点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名词解释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己的血液收集、保存并重新输回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手术和治疗领域的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他人的血液,降低感染和过敏反应的风险,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自体输血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自体献血:患者在手术前几周通过捐献自己的血液来储备,手术时再将其输回给患者。
自体捐献血液需要符合一定的健康条件和血液指标,确保捐献的血液质量合格。
2. 自体回输:手术过程中的血液会被采集、过滤和储存,在手术结束后将血液回输给患者。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出血量较少的情况,回输的血液可以减少术后可能出现的贫血风险。
3. 自体输注:患者在手术前几周接受红细胞的录取和储存,手术时将其输回给患者。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中预计出血量较大的情况,能够在手术后迅速恢复血液容量和红细胞数量。
4. 自体血液回收和再利用:手术期间失血的血液会被采集、过滤、清洗并再利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时间手术中必须大量输入血液的情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人的血液需求。
自体输血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他人的血液,从而消除了因输血而引起的感染和免疫排斥的风险。
同时,自体输血还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输血反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此外,自体输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血液资源,减少对血液库存的需求。
然而,自体输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自体输血需要提前进行血液的采集和处理,这需要消耗额外的时间和人力物力。
其次,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自体输血,如有血液相关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对自体输血有禁忌症的患者是不适合进行自体输血的。
最后,自体输血并不能完全消除输血风险,虽然减少了感染和排斥的风险,但仍存在其他风险如溶血、颤椎的可能。
总的来说,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手术中输血相关的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自体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自己的血救自己?什么是自体输血
自己的血救自己?什么是自体输血在现代医学领域,输血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外伤和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而自体输血作为一种独特的输血方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通过将患者自身捐献的血液重新输注给患者,实现了自己的血救自己,有效降低了输血相关的风险,且有助于促进康复。
一、什么是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再次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创伤救治、产科手术和重症监护等领域。
二、自体输血的原理自体输血的原理是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天然特性。
通过将自身的血液重新输回体内,患者不会引入异体血液,从而避免与供血者的血型不匹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问题。
自体输血有两种主要形式:(一)自体输血预存在手术前数周,患者会根据医生的建议,捐献一定数量的自己的血液。
捐献的血液经过特殊处理保存,以备手术过程中需要时再进行输注。
(二)自体输血回收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特殊装置回收患者失血的血液,并对其进行处理,再将其输回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外源性供血的需求。
三、自体输血的过程自体输血主要包括血液捐献、血液处理和输血过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步骤:(一)血液捐献在手术前数周,患者会接受血液捐献。
捐献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血液检测,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确定需要捐献的血液量。
(二)血液处理捐献的血液在采集后会进行特殊处理,如离心、分离和保存。
这些步骤旨在确保血液的质量和保存时间。
处理后的血液会被储存起来,等待手术或治疗时使用。
(三)输血过程在手术或治疗开始时,医生会根据需要提取之前储存的自体血液。
血液会经过进一步的净化和检测,确保其适用于输注。
然后,医生会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回患者体内。
四、自体输血的适用症自体输血适用于许多情况,特别是在以下情况下更为常见:(一)预定手术对于已知需要手术的患者,他们可以在手术前数周捐献自己的血液,以备手术时使用。
自体输血ppt课件
25 ANH血液回输
➢ 回输时机:参照卫生部输注异 体红细胞指征HCT<21%或Hb <70g/L;术中出血不多则在手 术止血后回输。
➢ 回输前需按异体血输注常规仔 细核对!
➢ 回输顺序:与采集时间相反,后 采的先输,先采的后输
26 关注的问题
大量采血是否会影响血压、凝血功能, 是否影响血小板数量,是否影响肝 功能?
CV——循环血量(ml/kg):男75,女65,新生儿85 HCT1——稀释前红细胞压积 HCT2——稀释后红细胞压积 HCT=(HCT1+HCT2)/2 HCT2为目标HCT:一般定为0.25~0.3
23 ANH采血量
例如: 70Kg男性,HCT1=40%,期望稀释到HCT2=30%,采血量为:
1.按HCT下降10%计算=500ml×(10%/4%)=1250ml
2.按体重计算=70Kg×(15~20)ml/Kg=1050~1400ml
3.按公式计算=70×75×(40-30)/ 35=1500ml
24 ANH血液保存
预计6h内可回输完毕: 室温下(22℃)保存
预计6h内不能回输: 送输血科专用储血箱保 存
轻中度ANH:跨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梯度变化不大 重度ANH:血浆蛋白浓度进一步↓→组织间质渗透
29
ANH的临床评价
大量研究证明了AN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ANH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
在美国ANH被用作全髋置换手术的标准质量方案
ANH常与其它血液保护技术联合应用于各类外科手 术:
控制性降压
积血或手术过程中的失血,经抗凝,
储存式自体输血:指在一定时间内采集患者 的血液并作相应的保存,在手术需要时 再回输给该患者。
自体输血简介
贮血式自身输血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 回收式自身输血
第八页,共二十六页。
2022版?综合医院(yīyuàn)等级评审?评价要点、细那么 4.19.3.4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血液保护相关技术,
建立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等输血技术管理 制度。 【C】 1.医院有开展自身输血、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等输血 技术的管理规定(guīdìng)。 2.医院具备开展血液保护相关技术的设备条件〔自 体血液回收机〕。 3.医务人员掌握血液保护相关技术并能积极开展工 作。
第九页,共二十六页。
【B】符合并 【C】
4.异体输血量与上年度用血量比较,其 增长率低于住院患者(huànzhě)〔或手 术台数〕增长率。
5.自体输血率到达25%。
【A】符合并 【B】
6.异体输血患者人均输血量与上年度用 血量相比“零〞增长。
7.自体输血率到达35%。
第十页,共二十六页。
1. 手术前屡次采血,容易造成患者贫血和血容量减少以及 采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献血反响。
2. 采血时消毒不严及储存不当,易造成细菌污染、繁殖而 导致败血症。
3. 由于患者是自体献血,不需达健康献血者标准,一旦失 误错发血液,将造成严重后果。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4. 大量输注回收式自体血液,可造成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减少。
尽管(jǐn guǎn)自体输血的平安性和有效 性相对较高,但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应 严格掌握自体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正 确评估实施自体输血对患者的利和弊,遵 循平安、合理、有效的输血原那么。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六页。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谢谢!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六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10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细胞比容(Hct)及预期失血 量确定
通常用70ml/kg来估计大多数成人血容量 采血量一般按总血容量的10%~15%计算,身体 情况较好的患者则可达20%~30%
稀释式自体输血
血液稀释程度:一般血细胞比容(Hct)不宜低于0.25 血容量要维持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血红蛋白(Hb)应维持在80~100g/L 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细胞
第四节 回收式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概念:用自体血回输机在严格的无菌操作 技术下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术 野或体腔内无污染的血液回收,经机器过 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于术中或术后 回输给患者自体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前提
患者丢失的自身血液中红细胞基本正 常,没有被破坏、污染,回收后可重 新利用
第3袋
第2~3袋
术前第18天 第4袋 第2袋
第5袋
第3~5袋
术前第11天 第6袋 第3袋
第7袋
第4~7袋
术前第3天 第8袋 第4袋
第9袋
第5~9袋
单纯式采血
适用于预计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较小的患 者
在患者手术前7~21天采血400~ 1200mL,每次采血400mL,间隔7天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需要时进行回输
得到了生理盐水洗涤的压积红细胞
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
洗涤后的回输血丢失了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
强调:输注洗涤后红细胞超过15个单位 时,必须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
心脏外科 血管外科 骨科 妇产科
心血管外科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体外循环,肝素化,创伤面积大, 心脏手术的术野污染最小,红细胞回收率高,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
自体输血可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输血相关疾病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相应的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二、自体输血制度管理规范1. 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1) 自体输血的管理应由医疗机构的输血科或相关科室负责。
(2) 确定自体输血的责任人员,负责制定和实施自体输血的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2. 自体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1) 自体输血的适应症:手术前准备、术中术后输血等。
(2) 自体输血的禁忌症:感染性疾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 自体输血血液采集和保存(1) 自体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2) 血液采集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采用一次性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3) 采集的血液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保存,保存条件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4. 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1) 自体输血前,需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 自体输血时,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血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1) 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应包括血液采集、保存、输血操作等环节的监控和评估。
(2) 定期进行自体输血相关设备和器械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建立自体输血的质量评估指标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自体输血技术管理规范1. 自体输血技术人员的要求(1) 自体输血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2) 自体输血技术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 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1) 自体输血技术操作应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无菌性。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l.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红细胞压积>O.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ANH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
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l.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llOg/L或红细胞压积≥O.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ANH。
2.手术需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接纳。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O.25.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机能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配,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血液回收必须接纳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到达一定的质量尺度。
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
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一)自体输血:1.优点(1)无需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不会产生免疫反应,避免了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
(2)扩大血液来源,解决稀有血型病人的输血困难。
(3)避免了因输血而引起的艾滋病、肝炎及其他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术前实施的多次采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增加红细胞生成,促进病人术后造血。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①胸腔或腹腔内出血,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出血者;②估计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的大手术,如肝叶切除术;③手术后引流血液回输,一般仅能回输术后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④体外循环或低温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⑤病人血型特殊,难以找到供血者时。
(2)禁忌证:①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达4小时以上者;②凝血因子缺乏者;合并心脏病、阻塞性肺部疾患或原有贫血的病人;④血液在术中受胃肠道内容物污染;⑤血液可能受癌细胞污染者;⑥有脓毒血症和菌血症者。
3.自体输血三种形式(1)贮存式自体输血:一般于手术前3~5周开始,每周或隔周采血一次,直至手术前3天为止,以利机体应对因采血引起的失血,使血浆蛋白恢复正常水平。
(2)稀释式自体血:于手术日手术开始前采集病人血液,并同时自静脉输入等量的晶体或胶体溶液,使病人的血容量保持不变,并降低了血中的红细胞压积,使血液处于稀释状态,减少了术中红细胞的损失。
所采集的血液在术中或术后输给病人。
(3)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病人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洗涤等处理,再回输给病人。
多用于脾破裂、输卵管破裂、血液流入腹腔6小时内无污染或无凝血者。
自体失血回输的总量应限制在3500ml以内,大量回输自体血时,应适当补充新鲜血浆和血小板。
(二)成分输血1.成分输血:又称“血液成分疗法”,起到一血多用、减少输血反应的作用。
2.成分输血的特点(1)成分血中单一成分少而浓度高,除红细胞制品以每袋100ml为ー单位外,其余制品,如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每袋规格均以25ml为一单位。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引言概述:自体输血是一种将患者自身的血液回输给自己的治疗方法,具有减少输血反应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等优势。
然而,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技术管理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自体输血制度的重要性1.1 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自体输血可以避免与他人的血液不兼容导致的输血反应,如输血后浮现发热、寒颤、皮疹等症状。
1.2 防止传染病传播: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他人的血液携带传染病病毒或者细菌而导致的传染病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2. 自体输血制度的具体内容2.1 临床适应症的评估: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是否适合进行自体输血,如血液病患者、手术患者等。
2.2 自体输血血样的采集和保存: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采集患者的血样,并妥善保存,确保血样的质量和安全性。
2.3 自体输血血液的处理和储存: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对血液进行处理和储存,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性。
2.4 自体输血的手术操作: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手术操作流程,将自体输血血液回输给患者,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3. 技术管理规范的重要性3.1 提高自体输血的成功率:技术管理规范可以确保自体输血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正确执行,提高自体输血的成功率。
3.2 保障患者的安全:技术管理规范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患者的安全。
3.3 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技术管理规范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
总结: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对于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通过临床适应症的评估、血样的采集和保存、血液的处理和储存以及手术操作的规范执行,可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技术管理规范的执行可以提高自体输血的成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并降低医疗纠纷的风险。
因此,建立和遵守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自体输血好处多
自体输血好处多
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
与异体输血相比,其优点在于: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可以节约用血,弥补血源不足,可以避免同种免疫以及输血传播疾病,减少患者医疗经费开支,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这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最安全、经济的输血方式。
据了解,在欧美发达国家,有6成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选择自体输血,其中又有6成病人完全不用异体血液。
国内的北京、广州等城市自体输血量已占到当地临床用血量的两成以上。
同时,自体输血最主要的一大好处是能有效减少输血传播疾病,保证用血安全。
由于检测技术所限,目前仍无法检测出处于“窗口期”的疾病。
若将这类异体血液输给患者,就极有可能引起感染,而自体输血则可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贮存式自体输血病例入选标准
•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 九项、心电图。身体一般情况良好,体重≥ 50kg,Hb≥110g/l. • 2.患者充分了解自身输血相关知识,有条件 可同时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自体血采集原则
• 1.采血前所有患者签署自体输血协议书。 • 2.一般一次采集量不超过400ml,2次采血 间隔应﹥7d,最后一次采血在术前3d完成。 采血总量一般不超过800ml。 • 3.血液储存在输血科专用冰箱。
自体输血的优点
• 1.避免了输注异体血带来的风险。 • 2.术前采血可以刺激骨髓造血,使患者术后 有较好的造血机能。促进红细胞再生。 • 3.是一种经济易行的输血方法。
自体输血的优点
• 4.与回收式输血联合应用更能体现其优势: 回收式在处理回收血液过程中丢失了大量 血浆,降低了血液胶体渗透压。患者术前 贮存血液在术后回输,既提高了组织携氧 能力,同时又可以补充血浆、凝血因子和 血小板。避免了异体血的输入。 • 5.自体血是新鲜血,活性明显优于库存血。
项目开展的必要性
•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三甲医院自体输血 率在25%才算达标。 • 作为医院外科系统的主要用血科室,请大 家与我们共同努力,带头做好此项有益于 患者工作。
自体输血
是指采集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 或回收术野无污染的血液,经保存或处 理后,当自身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时再 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疗法。
三种方式的自身输血
• 贮存式: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与回 收联合应用更加科学。 • 稀释式:技术复杂,适合体外循环的心脏 手术。 • 回收式:适用于出血量大的体腔手术和骨 科手术,如脾破裂、动脉瘤破裂、关节置 换、椎管狭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