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少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着梦想、奋斗和追求。
而在这个特殊的阶段,阅读千古美文对于塑造一个少年君子的品格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通过读书,少年们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品德,从而得到启发和提升,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本文将探讨读千古美文对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读千古美文可以开拓少年的视野,增长知识。
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智慧。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少年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智慧成就,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增长见识。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家族生活和婚姻制度,读《论语》可以领悟到孔子的仁爱之道,读《诗经》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感。
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有利于引导少年们正确看待世界、认识自我,成为有思想的人。
读千古美文可以熏陶少年的情操,陶冶情操。
古代文学作品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少年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提升自己的情操修养。
读《西游记》可以激发少年们对正义与善良的追求,读《骆驼祥子》可以引发对生活的思索,读《天路历程》可以启迪对信仰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这些作品都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蕴含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有助于熏陶少年们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感品质。
读千古美文可以锤炼少年的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
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多是经历过风雨、见多识广的贤人,他们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少年们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智慧,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
读《论语》可以让少年们理解孔子的仁义道德,读《百家讲坛》可以让他们接触到儒释道各家思想,读《红楼梦》可以让他们感悟到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些作品都有助于激发少年们的智慧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的能力。
读千古美文可以影响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品德修养。
诵读千古美文 传承中华文明
诵读千古美文传承中华文明一场“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在中华大地掀起了古诗文热潮。
“中华古诗经典诵读”活动的倡导者和发起人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认为,大家对古诗文的热爱,应该说是水到渠成;诵读会推出了青少年文化工程——中华古诗经典诵读工程,由社区于文化委员会具体负责,作为希望工程的深化肯延伸。
此项活动胡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组织青少年熟读中华古诗经典要,开发少年儿童胡记忆力,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获得终身受益胡精神食量。
徐永光说:这项活动得到了著名科学家杨振宇,国学大师季羡林、张岱年等人胡支持。
国学大师男怀谨先生还担任了活动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
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来凝聚。
在向新世纪迈进胡过程中,如果丢掉了自己的文化之根,就会产生偏差。
他指出:现在胡孩子懂得因特网、懂得足球,但是,却诵读不出几首古诗,对自己胡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缺乏基本胡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
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继承,一些中国学生出国后,表情外国朋友聊天,人家知道中国的孔子、老子、易经、儒学,自己却不知所云。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胡重要载体,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胡捷径。
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学一点古典诗文,有益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到,继往开来”。
目前,全国近千所希望小学的数十万名学生中,已成功地推开古诗文诵读活动。
一项来自科技部对试点学校胡评估报告表明:82%胡家长和71%的老师认为古典诗文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胡一个组成部分。
徐永光说:这些小学生每天诵读20分钟,坚持3年就能背诵10万字经典,超过大学中文系本科生的诵读量。
小时能背,终身难忘。
“更重要的是,文化熏陶、道德修养,自然渗透感在古诗文中,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自然也是一种极好的素质教育。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到,继往开来。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古人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所谓:先入为主是也。
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实践证明: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为此,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以“博闻励学,雅言弘德”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目前,在具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中国,国人的读书量却令人担忧。
没有一定的读书量,人们的人文精神、道德素质便难以提高。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顺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努力创建“书香浸润,活力校园”特色学校。
将自近现代以来上溯至中华文明的源头的诗文提取甄选出来,作为全校师生诵读的材料,以期成为全校师生人文濡沫、道德熏陶的灵魂载体。
诵读是积累的主要途径,积累是丰富文化底蕴的最好方法。
大量的诵读和积累能够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校园人人读书,人人读经典,诵经典,感受经典。
创建一个经典的、书香的、人文的校园。
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通过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和了解,能够启迪学生的心智,使他们从懵懂的幼儿时期逐渐向学生生涯过度。
我们将通过诵读积累弟子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典名文和名著等内容的学习和诵读,使每个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美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的人生道理。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时常处于忙碌的状态,而少年更是面对了无数的诱惑和考验。
在这个时代,让少年们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是件何等珍贵的事情。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可以让自己的心胸变得开阔,也可以让自己的学识更加渊博。
少年们若是能够多读一些古代文章,就一定能够受益匪浅。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是一种难得的精神追求,也是当代教育最为迫切的需要。
读千古美文,能够让少年们得到精神的滋润。
古代文人雅士写下的文章,大多都是情感真挚,言辞优美,饱含智慧的。
这些美文可以打动人的心灵,感染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思维。
当少年们读到这些美文时,就仿佛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空气中,那种精神的滋润和洗礼,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正如杜甫的《登高》一文中所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样的诗句,激发了人们的豪情壮志,也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了无尽的激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读千古美文,还能够让少年们修身养性。
古人所写的文章,大多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精辟的智慧。
读这些文章,可以让少年们得到心灵上的洗礼,也可以让他们清楚自己的所向和所为。
读到《论语》中的“君子三思而后行”,少年们就会明白,做人要慎思慎行,不能轻率行事,更不能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
而读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会让少年们明白,要学会独立思考,做一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少年君子。
读千古美文,也能够让少年们得到人生的指引。
在古代的文章中,常常能够看到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这些感悟,往往都能够给人以启示。
比如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曾写道:“修身在力,知人在智,事业在勇,难事在谋。
”这句话,正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有充足的力量,要有卓越的智慧,要有坚强的意志,还要有高超的谋略。
少年们若是能够读懂这些古文中的智慧,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少走弯路,更能够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明晰和坚定。
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论文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摘要古诗文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博得读者的青睐。
培养中学生古诗文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加强古诗文教学,使其好学乐学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古诗文情感教学一、古诗文教学的堪忧现状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因其而千古流传,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其而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其而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言借其而发扬光大。
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情感、智慧主要积淀在古诗文中,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其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是值得我们深深品味的。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古诗文的教学工作还没有突破死记硬背的瓶颈。
迫于升学的压力,一些学校老师只是在所谓关键的时刻打破了诗词的完整性,让学生日夜加急地背诵一些考试范围之内的名言名句,致使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名篇都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优美的古诗文也会变得毫无美感,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二、古诗文教学的有效举措语文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一门学科。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丰厚的语文积累,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逐步形成独特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其实,学生们既然对那些歌词等语言现象那么感兴趣,就证明他们有相当的语言敏锐性,甚至可以说是有很高的语言感受与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到因势利导,积极把学生们的这种语言感受力和语言敏锐性引导到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来。
培养中学生古诗文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加强古诗文教学,使其好学乐学的有效举措。
(一)强化诵读诵读是我国古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吟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66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小学古诗教学的心得体会[内容摘要]: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
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本文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诵读感悟体味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一、诵读——纵情地渲染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
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而且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味。
古诗中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要让学生在反复的咏诵过程中自行感知和体会。
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繁锁的讲解,在青少年中实施中华古诗文的诵读工程。
童年阶段是人最好的记忆时期。
背诵是记忆的根本。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顺应了儿童爱读、爱背、记力强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
因此,应当把课堂教学上成诗文朗读课。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要花样翻新,通过范读、跟读、听同学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
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高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人
第 l 8卷
第 8期
四川 教育学 院 学报
J URNAL OF S CHUAN O I COL GE LE OF EDUC 1 A1 ON
20 0 2年 8月
Au 2 2 g. 00
V 0.1 o 8 1 8N .
诵 读 千 古 美 文 滋 养 一 代 新 人
语 文教学 必 须改 变 “ 多” 教师 问得 多 , 得 多 ) “ 少 ” 两 ( 说 、两 ( 生 读得 少 , 得 少 ) 切 切 实 实 让 学 生 多 读 书 。特 别是 学 说 , 古 诗教 学 , 应遵 循 多 “ ” 教 学 原 则 , 学 生 多 读 多背 更 读 的 让 多 诵 , 凄 自悟 、 疑 问 难 , 细 品 位 古 诗 文 的 韵 律 美 、 境 自 质 细 意 美 、 感 美 、 理 美 。因 为 读 是 语 言 实 践 练 习 最 重 要 的 途 情 哲
谓“ 意识记忆 ” 无 。所 以我 们 要 利用 儿 童期 的 记 忆 力 , 多背 点经 典诗 文 , 不求 甚解 , 求 熟背 , 但 记下 一些永 恒 的东 西 , 做
一
种 终生 可 以去消 化 、 解 、 理 受益 的文 化准 备 。
( ) 读 古诗 文是 学 习语文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二 诵 儿童 诵读古 诗 文 是学 习语 文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以全 可
机适 当 范 读 。不 管 懂 不 懂 , 要 相 信 “ 读 百 遍 , 义 自 只 书 其
现 ”就 这样 读起 来 !因 为 一 切 语 言学 习 最 有 效 的 方法 就 ,
面 提 高 他 们 的语 文 素 养 , 他 们 未 来 的 发 展 打 好 基 础 。 这 为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它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中华子孙的血脉,又如一美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
诵读中华经典,不但能通晓人生智慧,更能提升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古诗,将中华古诗词融入子孙后代的心灵。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那么如何“在诵读经典诗词活动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华传统文化”?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具体做法:一、利用教材资源,激发诵读兴趣。
一、利用教材资源,激发诵读兴趣。
1、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唤醒诵读潜能,调动诵读情感。
古诗词具有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篇幅短小,韵味无穷。
学生诵读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多接触,多诵读,熟读成诵。
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合辙押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琅琅上口。
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了春天百花盛开,蝶舞莺啼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蝶舞莺啼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这样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这样充分地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使学生有诵读的愿使学生有诵读的愿望、兴趣,不用老师督促,自不过然地背诵古诗,同时发展了记忆水平。
平。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所以很多诗词在背诵的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
这就不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即可完成。
只要善于唤醒学生的只要善于唤醒学生的背诵潜能,学生会把背诵古诗词当作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的事,随时、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随地有感而发,脱口而出,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成为一种需要,而他们学生时期记记下的古诗词将成为永恒的东西,一生受益。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简析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简析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摘要:中国是诗词的国度。
诗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诗词因语言凝练、思维跳跃、感情丰富等特点,给生活阅历尚浅的小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诗歌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展开想象,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基于诗歌和学生的特点,我们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策略进行诗词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教学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无疑是最璀璨、最耀眼的一颗明珠,蕴藏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我们应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进行美的教育。
那到底什么是美育呢?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
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古诗词是我们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们应充分挖掘它们的内在美,让我们的诗词课堂充满美,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
那么在诗词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1 注重朗读,加强背诵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方式。
古诗词中包含着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喜爱。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词,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发现并欣赏古诗词中如行云流水般的音乐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背诵古诗词是丰富学生文化积累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背诵古诗词的好习惯,不仅要背诵书中的古诗词,还要背诵课外的古诗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2 讲解通俗,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去讲诗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简单地理解诗词表面的意思,而不是让他们一笑而过。
若想要达到了解诗词的目的,需要我们老师初步地讲解诗词,但是如果一开始讲述太深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古诗词的兴趣,所以,需要我们老师能够将那些晦涩难懂的诗词表述得比较浅显、直白,同时若能够做到语言幽默风趣那便再好不过。
诵千古经典做时代新人 (修订)
这些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教诲,对于我们今天 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告诉我们要待人以诚,宽以待人
经典文化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也能让 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和价值观
这使得我们在追求个人发 展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
做出积极的贡献
4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 经典文化?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经典文化?
为了在现代社会中更好 地传承经典文化,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经典文化?
加强经典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在中小学阶段,学校可以增加经典文化的课程设置, 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此外,社会上也应该鼓励各种形式的经典文化讲 座、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经典文化 创新经典文化的表达方式:为了让经典文化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我们可以采用 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来呈现和传播传统文化。例如,通过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等形 式,将经典故事和现代题材相结合,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培养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传承经典文化,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 素养的人才。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开设与经典文化相关的专业和 课加程强,国为际培交养流专与业合人作才:提通供过平加台强和国资际源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进行对话和交流,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3
经典文化与时代新人的 关系
经典文化与时代新人的关系
经典文化对于成为一个时 代的新人有着重要的推动
作用
首先,经典文化可以为我 们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
诵中华经典育时代新人教师演讲稿
诵中华经典育时代新人教师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中华经典,育时代新人”。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是我们培养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
诵中华经典,可以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通过诵读《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学生可以汲取古代圣贤的智慧,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中华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诵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经典著作,学生可以学习到战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让他们在经典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诵读活动、组织经典解读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让我们共同努力,诵中华经典,育时代新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谢谢大家!。
诵中华经典做时代新人演讲稿
诵中华经典做时代新人演讲稿
《诵中华经典,做时代新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姓名],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进行演讲。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中华经典,做时代新人”。
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智慧、价值和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诵读中华经典,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培养我们的品德修养。
《论语》教会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之道;《道德经》让我们明白“道法自然”的处世哲学;《唐诗宋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豪放与婉约。
这些中华经典无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诵读它们能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
然而,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华经典的传承面临着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中华经典似乎逐渐被人们遗忘。
但我们要明白,中华经典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明灯。
作为时代新人,我们有责任诵中华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经典。
同时,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经典所传达的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诵中华经典,做时代新人吧!让我们在中华经典的指引下,努力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
学经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特别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益。
标签:小学;经典诗文;诵读;实践;探索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经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感到学习古诗难,没有兴趣。
为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智慧。
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经典诗文的诵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1)科学选择内容,分层设定诵读目标。
在研究实践中多渠道、多方法搜集与教材中古诗文相关的资料,如《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论语》等,及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让这些经典浸润孩子。
(2)营造书香环境,创造诵读氛围。
在校园、教室创设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环境。
我们充分利用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装点学校墙壁等。
班内内设有古诗文专栏。
利用黑板报的向学生介绍古诗文,拓展学生的古诗文知识领域。
每个班级还建立了图书角,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宽松的阅读环境。
(3)找准切入点,在古今文化的碰撞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中除了安排与古诗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外,还在其他课文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因素。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如学习《七律·长征》一课后,引入了《毛泽东诗词》,指导学生读其他有关革命诗词,这样更深入地理解、感悟。
诵写诗词育新人
2016.12写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未成年时期的文化启蒙将决定人一生的精神价值取向,如古诗所说“素丝初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历久弥新。
数年来,我校在诗词诵读与创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学生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双提高。
一、日积月累,大量诵读,陶冶情操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经典诗词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尽显悠长韵味,深远意境,其中大量名句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传统美德,容易记忆、理解。
“不学诗,无以言”,诵读这些经典,并体验、效仿,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他们开阔胸襟、启迪智慧、丰富内涵、提升境界、弘扬美德、净化灵魂,亦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本校以“诵中华经典,扬民族正气”为向导,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传承经典,聆听圣贤,学以践行,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叶圣陶先生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诗歌蕴含的情感并非仅凭教师讲解就能完全感受的,还需反复诵读,方能有所感悟,有所领会。
如《登鹳雀楼》,前两句的落日、黄河,景象苍茫阔大,却无颓废之气;后两句写眼前实事,虽通俗,但进取之意锐不可当,通过大声吟诵,学生就可神会。
我们利用早读前的国学诵读时间,一天推荐一首古诗,先读背,再讨论、讲解,周五时复习一遍,并鼓励与家长同背、与同学互教,提高兴趣。
日积月累,效果显著。
听,朗朗的经典诵读声回荡在校园每个角落。
一年四季,经典相伴,陶情冶性。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的柔情与抚慰、细雨的缠绵和奉献、春意的盎然和生机,令人心雨纷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轻快的农家丰年曲,夏夜的宁静与和平,让人怡然沉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的壮阔,秋的高远,使人心潮澎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的洁白与寥廓、壮美与浪漫,留下二、尝试创作,小荷初绽,抒发情怀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浅谈小学阶段诵读优秀诗文
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浅谈小学阶段诵读优秀诗文龚泽玉
【期刊名称】《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年(卷),期】2002(000)007
【摘要】@@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rn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龚泽玉
【作者单位】四川彭州市延秀外语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 [J], 魏海燕
2.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 [J], 张光琼;龚泽玉
3.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r——小学古诗教学的心得体会 [J], 韦娜
4.根植经典润泽生命——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文经典诵读培养 [J], 黄静敏
5.幼儿诵读千古美文,从小滋养浩然正气 [J], 伏丽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大新县桃城镇第四小学农艳珍在实践中,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参照利用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少走弯路。
我发现“激趣——导法——引背——摘录——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我们的中高年级学生,于是我边探索边运用,具体方法如下。
(1)激趣。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
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
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
可以先让学生把以前会背的古诗全部背诵给同桌听一听,进行初步的统计;再把同学们接触过,但又不是大家都会的那部分简单诗词抄下来进行背诵,难度不大,背诵起来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信心一下子就找到了。
(2)导法。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
因此,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都非常注重导之以“法”,具体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步:学诗授法。
就是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渠道,注重读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依“法”习得。
如在实践中,教师摸索出了按“细读——精读——感悟”三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
第二步:配诗悟法。
就是学完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后,补充另一首便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体会、巩固读诗的门径。
如,学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我就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思乡的诗,有关对月抒怀的诗,孩子们一下子就背会了《月下独酌》,联系上了《静夜思》,同时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第三步:展读用法。
即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每日一诗”栏目,有系列地每周刊出一首古诗,作为重点赏析,教师稍作点拨、引导,让学生欣赏诵读,自悟其意,自得其乐。
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演讲稿
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教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库尔勒市第四小学的张黎。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读千古美文,夯实道德根基》。
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
这古老的国度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我觉得最让我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中华文明。
一个民族能够昂首屹立在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象征,是传统文化中的绮丽瑰宝。
阅,则赏心悦目;读,则琅琅上口;诵,则心领神会;吟,则意气飞扬。
一诺贝尔获得奖者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感言:21世纪的人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需要回到2500年前,向中国的孔子学习。
迄今为止,全球的孔子学院已有123所,孔子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孔子了,世界都在学孔子。
而我们中华民族应该做什么?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于是有了海外游子的寻根之旅;有了“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感伤;有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探究苦旅;有了温家宝总理“承继先贤,泽被后人”的倡导;有了王财贵教授的少儿诵读经典活动的奔走呼吁;有了钱逊教授那样的渊博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有了《百家讲坛》各位大家对经典文学的品读。
在现代社会,流行的普通话和我们的祖国一样,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
中华民族历尽沧桑,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
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
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
演讲稿:诵中华经典,育时代新人
读中华经典,做时代新人(演讲稿)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音韵由远及近,穿越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悠悠岁月。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通过一首首诗词、一部部著作,呈现在我们面前。
读经典使人博学,真正的经典总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的前进方向。
读《周易》,我知道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读《史记》,我看到了司马迁不为名利所诱,不为权威所屈的铮铮铁骨。
读《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懂得了光阴似水,一去不回,应该倍加珍惜时间和生命。
……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我的只言片语无法娓娓道来。
而阅读经典,则能博贯古今。
同学们,中华文化渊远流长,中华经典瀚灿烂!它们凝聚了前贤圣人的大智大慧,浓缩了我们华夏文明的思想精粹。
品读经典,使我更加敬仰古人纯净而豁达的心灵和洞察世事的敏锐,他们把爱国的情怀写在眼里,刻在心上,流淌在血液中。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毛主席的“书生意气”去激扬文字;让我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去挖掘学习潜能,启迪创新智慧。
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暮鼓晨钟,催我猛醒,促我奋发,给我力量,伴我成长!
中华经典美,字字响当当。
祖辈金玉言,切记不可忘。
同学们,让我们读中华经典,做时代新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千古美文滋养一代新人——浅谈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
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可见,诵读经典诗文极其重要!笔者认为:儿童“古诗文经典诵读”是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
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要尊重劳动,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一)、抢救记忆的黄金年代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达到最高峰。
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
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各种广告语、影视台词、校园俚语等等,都是所谓“无意识记忆”。
所以我们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二)、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诵读古诗文不但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的反刍、发酵、在默默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长,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众所周知,汉语具有别的语系的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琅琅上口,韵味无穷。
采用不同的音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声音的抑扬顿挫还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情感。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
”今天的学生要通过文字去了解古诗文作者融化在其间的情感和意思,自然要经历一个识别符号和还原以及转译的过程,为此,学习古诗文关键就是诵读。
诵读既是一个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又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那么,如何使儿童在小学阶段,背诵与积累更多的古诗呢?二、课内诵读诗文的方法对语文教学的缺陷,这几年社会上批评得很厉害,有人甚至认为它“误尽苍生”。
好端端一篇文章,非要拆开了、揉碎了,告诉你这是肺部,这是肝脏,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意境、韵律之美和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改变“两多”(教师问得多,说得多),“两少”(学生读得少,说得少),切切实实让学生多读书。
特别是古诗教学,更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细细品位古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
不需要“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先积累起来再说,日后再来“反刍”。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诵读过的名家名篇、儿歌,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表达琅琅上口。
因为读是语言实践练习最重要的途径。
只有读的多,才能悟得深。
多读有助于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
正如俞平伯先生所指的那样:“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
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
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
那么,课内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呢?(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然后,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读准字音没有,把诗歌读成什么样了?这一环节,教师可相机适当范读。
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
(二)、熟读古诗、自悟自得我们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
一解就变成了标准答案,这恰恰是古诗文教学的弊病。
教学中,应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
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
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
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看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
在熟读的基础上,然后质疑问难。
有的提出“学垂纶”是不是“学钓鱼”的问题,足见他们已能自读自悟,教师顺势请他们查字典印证自己的看法,小小的成功足以让他们愉悦。
还有的提出:平常说“招手”是请他过来的意思,他怕“鱼惊”为什么还请“问路人”过来呢?随即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不难得出“招手”是“摆手”的意思。
通过熟读,质疑解疑,大家自然能体会出诗中小孩的专注与天真烂漫,达到自悟自得。
(三)、适度讲解诵读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既是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
如果老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结束《古风》的教学时,适度讲解:此诗题目也作《悯农》悯有哀怜的意思,还作忧愁解释。
作者李绅在唐朝元和年间考取进士,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做到了宰相,但他对生活在下层的老百姓还是很同情的,因此在他的不少诗歌中都不同程度的流露出这种关心百姓的感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至此,再以诵读方式来体会古文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
(四)、展开想像、悟意明理根据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像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学生才能进入古诗优美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如教学《登鹳雀楼》,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悟意明理,再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或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五)、适当延伸拓展诵读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苏东坡、李清照……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
如果写作文,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文章就会放出光彩。
因此,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如教学《古风》做总结时,可以提示学生:我们所学的《锄禾》也是李绅所作,也名《悯农》。
《锄禾》既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又告诫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像《悯农》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文正等着你们去诵读呢!这样就自然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三、课外诵读诗文的途径儿童读经的教学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提高诵读兴趣让他们多接触,多念多背,只此一诀,别无他巧。
(一)、“流行”可以制造兴趣儿童心理是很重模仿的,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就比较有兴趣,就好像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人人都上学,他就上学了。
也并不一定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大家都去学,他也就不排斥了。
所以一人读古诗文较难,小孩一起读,则兴趣将会大为提高。
(二)、“大人的热力”可以感染兴趣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若起初儿童未进入情况,须有耐心去等待,一天不行两天,只要坚持下去,定能感染孩子。
到后来有些家长不但有兴趣,甚至真的和小孩一起读古诗文,互相考试比赛,虽然每次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温经受益,而且一家人兴致高昂,这也成了最好的亲子活动。
(三)、“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家长平日与小孩情感浓厚者,较易带动兴趣,老师让儿童觉得可亲,儿童也会因喜欢老师而喜欢读古诗文。
因此,教师必须经常给学生的诵读以强化,可以开展“诵读争星”等活动,维系诵读兴趣。
(四)、“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读得愈好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其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有进步,就应当场表扬,加以赞赏,这样也会让他得到一种成就感。
(五)、“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都可以。
主要是读出、读好句子的语气。
儿童的感应最灵敏,他也会被诚恳所感动,并不是非玩花样不可的。
(六)、“奖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奖励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可以是记点数(盖章或发卡)而给奖,奖品可以是一颗五星、一张卡片、一个本子或图书礼券等;最方便的是给分数,宁可给高分,有恩惠而不花费,空欢喜也有效果。
只要学生每天坚持在课外读一首古诗,教师就要给其鼓励,学生诵读的兴趣才会持久。
(七)、提供机会多念多背由老师来教读古诗文几乎没有兴趣不兴趣的问题,只要老师有热诚、有信心,就可以带起来。
因此,可以在全校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也可以在班级进行“名诗鉴赏”。
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读,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读,不过,最好是每天早读课利用几分钟,一天读一首,不但不会增加工作压力,反而可以收到读古诗文之乐。
特别是现在的家庭作业,大体以照顾中下程度的学生为标准,对于部分学生,有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浪费掉了。
鉴于此,我们也可以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让这些孩子以“背古诗文”代替写作业,这样就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诵读机会。
我想,现在的孩子如果能做到平均每天背诵一首,坚持几年,将会终身受益。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
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能把孩子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