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生命绝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的生命绝唱》阅读
发表时间:2007-10-23 点击次数
1870 次
树人网讯
《蝉的生命绝唱》阅读
夏至过后,17年蝉的幼虫陆续爬出地面,完成一次伟大的蜕变。

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那个隔着黑暗与光明的圆孔,与地面平齐,四周一点杂物都没有,也没有泥土堆积在外面。

幼虫从地下深处上来,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门口的生路,因为当初没有门,所以它不在门口堆积尘土。

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幼虫,在“家”的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蜕皮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一簇灌木枝。

它爬到上面,用前爪紧紧地抓住枝或叶,丝毫不动。

这时,外层的皮开始由背部中央裂开,露出里面淡绿色的蝉,头先出来,接着是嘴巴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

此时,除掉身体的最后尖端,身体的其余部分已经完全蜕出来了。

接下来,它会表演一套奇怪的“体操”:身体腾到空中,只有一点连在旧皮上,翻转身体,头向下,布满花纹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展开。

然后用一连串让人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尖端从壳中挣出来。

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刚蜕出来的蝉身呈半透明的绿色,很美,而濡湿的翅膀蜷缩着,像两团揉皱的卫生纸。

过了一段时间,蝉的躯体逐渐转黑,而翅膀却在干燥的阳光下伸展开来,清晰的翅膀美丽并且充满力量。

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17年蝉的嘴巴更突出了:像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

它从此贴紧树干,刺穿树干,用“吸管”从树皮里吸取用之不竭的汁液,以保证不停地唱歌。

17年蝉见到光明,放开嗓子叫出第一声“知了”。

它们“知了”什么?回答说什么都“知了”——知道生命的匆匆,所以匆匆地歌唱。

在那或大或小或高或低的树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无休止的鼓噪所发出的声音吵得人头昏脑涨。

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但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17年蝉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好压缩到身体的最小角落里。

当然,要“委身”于音乐,也只好紧缩内部的器官。

只有雄蝉才具有歌唱的本领,雌蝉是没有发音功能的,但却常常将自己的翅膀弄得“啪啪”作响,似乎是为了回应情侣的歌声。

雄蝉为什么无休止地鸣唱?为光明放歌,为寻找异性,还是为了吓唬那些竞争者?
它们在树木的柔枝上、在浓浓的树荫下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

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

无论在饮水还是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歌唱。

由此看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如果你的同伴就在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整日的工夫叫喊他吧!
17年蝉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方位变化,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走。

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仍然继续高歌,好像没事一样。

因为,蝉是听不到的,好像一个双耳失聪的聋子,对自己所发的声音一点也感觉不到!
夏天要过去了,它用生命的绝唱送走了夏天,也送走了一生中最火热的季节。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注:17年蝉是指幼虫在地下生活17年后才钻出地面的一种蝉。

1.17年蝉的幼虫陆续爬出地面,完成一次伟大的蜕变。

联系全文,说说“完成一次伟大的蜕变”表现在什么地方。

2.如何理解文章第2自然段中带有引号的“家”和“体操”两个词。

3.文章详写幼虫变为蝉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4.第3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刚蜕皮的蝉的?
5.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根据整篇文章,请你至少概括出四点与17年蝉相关的内容。





(江苏省淮州中学胡卫星/设计)
《美丽而神奇的昆虫“猎手”——猪笼草》阅读
①人们的常识中,昆虫吃草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在千奇百怪的大自然中,却有一些能“吃”昆虫的植物,猪笼草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甲)
②猪笼草“吃”虫,全靠它神奇的叶笼。

叶笼是叶子末端长出的像瓶子一样的笼形囊袋,俗称捕虫袋,袋口向上,倒“挂”在植株上或攀附在他物上。

叶笼长达23厘米,直径大约6厘米,颜色鲜艳,绿中带红,看上去活像一个个红绿色的猪笼,瓶子上方还有一个紫红色的盖,煞是好看。

③猪笼草是大自然中一个非常聪明的昆虫“猎手”,这一个个美丽诱人的“猪笼”,就是给昆虫布下的一个个可怕的陷阱。

这种请君入瓮的“请客”方式,让很多不速之客喜欢光临,看来自然界跟人类社会一样,一些个体常常只会盯住眼前的诱惑,疏忽了在美丽诱人的背后藏有危险的陷阱。

猪笼草未成熟的“猪笼”呈青绿色,瓶口是紧闭的,胀鼓鼓的,用力挤压瓶体,瓶盖也不会张开。

成熟的猪笼草瓶体以红绿色为主,配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瓶口是张开的,瓶口边缘约6毫米宽,多数是绿色或红色,并分布着许许多多芳香的蜜腺,能分泌出蜜汁,引诱昆虫上当。

当蝴蝶、蚂蚁、苍蝇、黄蜂、蜜蜂闻香而来,一旦掉入“陷阱”,猪笼草虽然不会合上瓶盖,但可以让它们有进无出,变成猪笼草的美餐。

(乙)猪笼草对昆虫的消化吸收也是依靠这个神奇的瓶。

瓶中装贮有半瓶左右的消化液,不但能将昆虫淹死,而且瓶体内壁上长有腺体,能分泌出蛋白酶,这种蛋白酶能将昆虫体内的蛋白质水解,分解成液体状的氮化物,然后直接吸收,以弥补猪笼草氮素营养的不足。

由于昆虫的躯壳由几丁质组成,猪笼草无法分解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瓶体内的昆虫,表面上看大都完好无损,其实虫体内的蛋白质都被猪笼草吸收了,只剩下一个个空壳而已。

(丙)
④更奇妙的是,看上去猪笼草的瓶体内壁很光滑,实际上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密集分布着隆起状结构,用以阻止昆虫外逃。

小猎物掉进瓶中,外逃的机会都很小,只能做猪笼草的美味佳肴。

这样,猎物在瓶中被慢慢地分解,有营养价值的物质,就会被瓶壁吸收。

(丁)
⑤总之,美丽而神奇的猪笼草猎捕昆虫的绝招,令万物之灵的人类也深为叹服。

(选自《大自然》,陈明能/文,略有改动)
1.概括主旨。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

(限20字内。


2.理解内容。

“我们看到瓶体内的昆虫,表面上看大都完好无损,其实虫体内的蛋白质都被猪笼草吸收了,只剩下一个个空壳而已。

”这句话中的“大都”能去掉吗?为什么?
3.品味语言。

本文第③段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意理解。

“猪笼草就靠鲜艳的色彩和甜美的蜜汁,设下一个个‘守株待兔’式的圈套,吸引它们走上死亡之路。

”这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觉得放在原文(甲)(乙)(丙)(丁)哪一处最合适。

5.整体把握。

为什么说“猪笼草是大自然中一个非常聪明的昆虫‘猎手’”?请你概括一下猪笼草的“聪明”之处。

(江苏滨海市三中陆可爱/设计)
《自然奇观:海发光》阅读
①你若有幸在夜间置身海边或航行海上,一定会有机会观赏到瑰丽无比的海发光。

它似星光万点,又似白光一片,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

②这种迷人的景象是谁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
③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主要是由颗粒很小(直径一般为0.02毫米~5毫米)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

其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微发光,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

这种海发光由无数白色的、浅绿色的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

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砾石海岸时,它们因受到更大的触发而放光。

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拨紧接一拨。

这样的海发光通常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④还有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发光细菌引起的。

它们发光强度较弱,其特点是不论什么海况,也不管外界是否扰动,只要这种发光细菌大量存在,海面就会出现一片乳白色光辉。

这样的细菌多出现在河口、港湾、寒暖流交汇处,海水被污染处最多。

这样的海发光称为弥漫型海发光。

⑤另一种海发光是由海洋里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所引起的,如水母、海绵、苔虫、环虫、蚧贝等。

水母躯体上有特殊的发光器官,受到刺激便发出较强的闪光;某些鱼体内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和氧作用而发光。

这种发光物质通常是孤立出现,在机械、化学物质刺激下,才比较醒目,它们发出的海光特点是一亮一暗,反复循环,如同闪光灯似的。

这种海发光被称为闪光型海发光。

⑥海发光不仅绚丽多彩,美丽诱人,最重要的是它与生产建设有着密切关系。

⑦海发光强的海区能映出黑夜的海景,因此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海发光能使船长产生错觉,导致海上事故,影响船舶安全航行。

正确掌握海发光则可以预报天气,我国河北、辽宁一带的渔民经多年观察,总结出“海火见,风雨现”的民谚。

鱼群游动时所发生的海光,暴露了鱼群的藏身之地,因此,经验丰富的渔船船长在夜间利用它来捕鱼。

(选自《知识窗》,孙士东/文,有改动)
1.本文说明的事物(事理)是什么?
2.简要概括文章的思路。

3.本文在介绍三种海发光时用了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分类时一定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作者对海发光进行分类介绍时,依据了什么标准?
4.如果将文章开头段改成“你若有幸在夜间置身海边或航行海上,一定会有机会观赏到一种自然奇观──海发光”,表达效果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5.请分析第⑥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6.请给“海发光”下一个定义。

(甘肃兰州市三十七中王延学/设计)
《文化是什么》阅读
文化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
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紧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接过卖菜小贩找来的零钱﹖
文化在于待己、待人、待环境的态度。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浑厚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江南乡下。

俭朴的农家妇女坐在门槛上织毛衣、拣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

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就是文化。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

他简单的家,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

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士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

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

台湾南部乡下。

我坐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为不把裙子弄脏,将报纸垫在下面。

一个戴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了,我的毛巾给你坐。

”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文化在于价值和秩序。

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来。

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以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了一个古城。

梁漱溟在日军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的问题。

两者对后世的影响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却是一致的。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摘自《视野》,龙应台/文,有删改)
1.文章在谈到“文化在于待己、待人、待环境的态度”时列举了三个事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1)
(2)
(3)
2.文中画线句写了一个文化浑厚的社会人们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环境的态度,请分别列举一个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3.有人说:“文化应该是有所坚持,坚持千百年来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文化也应该有所摒弃,摒弃贪婪残暴和一切陈规陋习。

”请从文中找出与此意思最相近的一个语句。

4.根据文章有关内容,概括一下作者对“文化”的理解。

5.阅读下面内容,结合文章观点,仿照示例,用“文化是……”的句式仿写一句话。

材料一:我见过穿着睡衣泰然自若逛商场的女人,我当时那叫一个绝望,就算我们这个社会100%的人都读过大学,但只要这样的人存在,我们就不能说,我们的文化普及了。

示例:文化是不穿着睡衣逛商场。

材料二:我曾经去上海看过很多次高雅演出,可我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听高雅音乐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鼓掌。

这跟学历没关系,跟我们从小受到的艺术教育有关系。

所以说:“文化不是知识。


仿写:文化是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庄焕方、汤国忠/设计)
《幸福的错觉》阅读
①幸福每每是痛苦的孪生兄弟。

②昔日的非洲富婆出门要戴30斤重的铁环,用蹒跚的步态与大步流星奔波于烈日下的穷女人区别开来。

那种“哗哗啦啦”的铁环声掠过穷街陋巷时,远近的穷女人都会艳羡或嫉恨:“看人家富得那份闲逸 ”如今,当非洲富婆抹着猩红的厚唇,乘着“奔驰”招摇而过时,棕榈树下小憩的穷女人又会说:“啧啧,瞅人家富得猎豹也赶不上 ”
③穷人很少能说出自己的真实需要是什么,幸福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由富人规划的。

20世纪90年代暴发户们的典型形象是坐在写字台前以“大哥大”掩耳。

于是在人潮汹涌、尘土飞扬的街头,时常有人手持“大哥大”,幸福地耷拉着眼皮,以每步15厘米的步幅徘徊,接受街头行人的注目礼。

④用多数人的贫穷凸显少数人的富足,是现代广告术的公开秘密。

宫廷秘传、限量生产以及豪门、帝都、王朝、超霸等标牌措词,无非是为这几种奢侈品的消费网罗更多的看客。

黄金宴的就餐者
之所以有睥睨众生的倨傲,是因为他们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别人终生也不曾拥有的财富化成粪便。

⑤这种幸福的错觉使文明躁动不安。

⑥汉末魏晋时,服食丹药成了上流社会的时髦,因此致病、致死的有名医皇甫谧,晋朝的贾后、哀帝和北魏的道武帝等。

流风所及,连买不起“五石散”的人也学着找个人多的地方躺下,作痛苦状,还念念有词:“药性发作了 ”现代人似乎少了这份“滚一身泥巴,博片刻虚荣”的耐心和风雅,但敌不过广告无孔不入的诱惑,于是要泄莫名火,发无名怨。

贼胆大的去做绿林中人,搅得狼烟四起;贼心毒的恨不得药死所有幸福的邻居,在同赴黄泉时扯平幸福与痛苦的落差。

⑦耐人寻味的是,万民钦慕王公贵族的富足,而他们的子女自古都难耐“高处不胜寒”的压抑。

拿破仑之子在新年之际,当属下张罗着是选一座宫殿、城池还是送一支军队作为幼王的新年礼物时,他只想要一双农民穿的仅值一个苏 法国辅币名,一个苏等于二十分之一法郎 的木屐,穿着它上街,与那些赤脚在泥污中追逐嬉戏的穷孩子一起玩耍。

⑧那是一个孩子自然而真实的需要。

幼王的新年幸福只需要一个苏。

1.举例说明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2.第⑤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文章在谈“幸福的错觉”和由此而带来的“躁动不安”时,各举了什么事例﹖请加以概括。

4.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5.你怎样理解“幸福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由富人规划的”这句话的含义?
(河南南阳市教育局教研室张冬/设计)
【参考答案】
《蝉的生命绝唱》阅读:1.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幼虫变为带翅膀的蝉。

(意思对即可。

)2.这里的“家”是指幼虫生长了17年的地方;这里的“体操”指幼虫蜕皮时像做体操。

文章这样用词形象、生动、亲切。

3.让读者非常清楚地了解蝉蜕皮的全过程,表现蝉的生命活力。

意思对即可。

4.从两个方面说明刚蜕皮的蝉:一是颜色,二是形状。

5.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嘴巴的形状和用途。

6.例:①蝉的幼虫17年后才从地下爬到地面上;②17年蝉蜕皮的过程;③17年蝉是如何保持不停歌唱的;④17年蝉的嘴巴形状及作用;⑤17年蝉的发声装置的位置;⑥雄蝉才能发声;⑦蝉是一种听不到声音的昆虫;⑧17年蝉在夏天结束后自己的生命便也结束。

(任选四点即可。


《美丽而神奇的昆虫“猎手”——猪笼草》阅读:1.猪笼草怎样猎杀昆虫。

意思对即可。

2.不能。

它准确地说明了瓶体内昆虫躯壳完好无损的情况是绝大多数,而非全部。

否则,与实际情况不符。

意思对即可。

3.以生动说明为主,形象有趣;以平实说明为辅,具体严谨。

生动说明示例:形象地把猪笼草比作大自然中一个非常聪明的昆虫“猎手”,把一个个美丽诱人的“猪笼”比作一个个可怕的陷阱和神奇的瓶等。

平实说明示例:运用列数字,说明瓶口边缘的宽度;运用作诠释,说明猪笼草神奇的瓶的消化吸收原理。

4.丁处。

5.一是一个个“猪笼”美丽诱人;二是瓶口分布着许许多多芳香的蜜腺,能分泌出蜜汁,引诱昆虫;三是瓶体内壁密集分布着隆起状结构,用以阻止昆虫外逃。

(意思对即可。


《自然奇观:海发光》阅读:1.介绍海发光这一自然奇观。

意思对即可。

2.第①段点出说明对象,第②至⑤段为文章主体部分,介绍海发光的种类及成因,第⑥⑦段说明海发光与生产建设的关系。

意思对即可。

3.按海发光的成因来分类。

4.不如原来生动。

原文开头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海火”(海发光),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形象的认识,引起阅读兴趣,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此的科学阐释。

意思对即可。

5.这段文字承上启下,既总括了海发光的美丽,又引出下一段说明的内容。

6.海发光是由海洋里颗粒很小的发光浮游生物或发光细菌或躯体较大的发光生物引起的,有多种不同形状、颜色光亮的一种自然现象,又称“海火”。

意思对即可。

《文化是什么》阅读:1.(1)江南农妇在邻居来访时换上裙子以示尊重。

(2)希腊老农在墙角种蔷薇显示他对美的重视。

(3)台湾斗笠老伯不让“我”坐报纸显示其尊重知识。

意思对即可。

2.(略。

只要围绕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自然来举例即可。

)3.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4.文化是一个人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间体现出来的良好素质;文化是待人、待己、待环境时的尊重;文化是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价值”和“秩序”有所抵抗。

意思对即可。

5.听高雅音乐时知道在什么时候鼓掌。

《幸福的错觉》阅读:1.归纳法。

例子略。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有关“幸福的错觉”的例子:①昔日的非洲富婆“富得闲逸”,如今的非洲富婆“富得招摇”。

②20世纪90年代的暴发户以炫耀财富为幸福的形象。

③现代广告炮制的幸福的错觉。

④黄金宴就餐者的倨傲。

有关“躁动不安”的例子:①汉末魏晋时社会流行服食丹药。

②一些人为追求所谓的“幸福”竟铤而走险。

4.作者认为真正的幸福是自然而真实的需要。

意思对即可。

5.富人们变着花样摆阔气,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幸福,艳羡甚至效仿他们的生活方式。

意思对即可。

妹妹的角色
[美]安·古德里斯高博编译
为了募捐,主日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

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

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

“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

”她丢给我们一个字。

“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

“你的角色是什么?”“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

妹妹有幸出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

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但他们不肯透露谈话的内容。

总之,妹妹没有退出。

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

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

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危险”。

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然而,直到看了演出,我才真正了解那光芒的含义。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珍妮———危险(狗)”。

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

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

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摇椅上坐下,召集家人讨论圣诞节的意义。

接着“母亲”出场,面对观众坐下。

然后是“女儿”和“儿子”,分别跪坐在“父亲”两侧的地板上。

在这一家人的讨论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的爬,“危险(妹妹)”
蹦蹦跳跳、摇头摆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小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壁炉前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

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

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圣诞节的故事。

他刚说到“圣诞前夜,万籁俱寂,就连老鼠……”“危险”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

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危险”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

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

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

因为“危险”的位置靠后,其他演员又都是面向观众坐着,所以观众可以看见妹妹,其他演员却无法看到她的一举一动。

他们的对话还在继续,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也没有间断,台下的笑声更是此起彼伏。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抢了整场戏。

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

命运赐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

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变成主角,哪怕你连一句台词也没有。

好雪片片
林清玄
⑴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

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

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⑵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

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

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⑶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

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

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⑷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⑸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

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⑹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⑺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⑻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⑼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⑽“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

⑾“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⑿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