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瓯北三江标准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嘉县瓯北三江标准堤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 报批稿)
浙江省衢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QUZHOU ZHEJIANG
国环评证:乙字第2013号
二○○九年十二月
·1·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由来
瓯北镇三江片位于楠溪江河口和瓯江近河口处,是温州市沿海一带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台汛期高潮位及暴雨造成的内涝灾害十分频繁,而现有沿江标准堤防洪标准偏低,结构薄弱,抵抗洪潮能力较差。
现状水闸规模小,结构老化,已经不能和城市的发展相配套。
根据《永嘉县瓯北镇(三江、黄田、罗东片)防洪规划报告(2007~2025年)》,“十一五”期间对瓯北镇的防洪工程进行分期建设,本工程为近期建设内容之一,标准堤建成后能抵御瓯江的五十年一遇的洪潮水位,从而提高三江片的防洪能力,为瓯北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并且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开放和投资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瓯北三江标准堤工程北起后江水库,沿楠溪江南下至瓯江,随后沿瓯江向东至开垟水闸,总长12.111km,其中新建5.133km,老堤加高加固6.978km,新建水闸5座,加固水闸2座。
工程建成后防洪标准将提高到五十年一遇标准。
工程主要任务是以防洪排涝为主,结合城镇建设,建设高标准堤塘形成防洪闭合区,保护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三江片开发建设,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平安永嘉”的构建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2、立项情况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永嘉县瓯北三江标准堤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温发改审[2009]115号。
3、建设地点
永嘉县瓯北镇三江片。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内容及规模
瓯北三江标准堤工程,北起后江水库,沿楠溪江南下至瓯江,随后沿瓯江向东至开垟水闸,总长12.111km,其中新建5.133km,老堤加高加固6.978km,沿线涉及重建及加固水闸共7座,分别是后江闸、宁浦闸、长岙闸、梅园闸、中村闸、挂彩闸和开垟闸。
工程建成后防洪标准将提高到五十年一遇标准。
2、工程等别及设计标准
工程等别:根据本工程的规模和围区保护范围,拟定本工程为Ⅲ等工程。
主要建筑物标准堤、水闸为3级建筑物,水闸施工围堰等临时性建筑物为5 级建筑物。
标准堤防洪、防潮标准:堤防防洪防潮标准50年一遇、允许部分越浪;水闸设计防洪防潮标准50年一遇;水闸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
3、施工组织设计
考虑施工条件、开发进度和资金安排,暂定本工程在2009年12月16日前完成一阶段工程拆迁及施工招标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工程招标及相应拆迁工作,于2009年12月16日~2010年1月15日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1月16主体工程开始施工,2015年12月15日前施工结束,总工期6年。
4、工程占地与拆迁安置
(1)工程永久占地
老堤内侧108亩、1+500~2+618退堤段220亩(含堤外行洪预留区),合计新增永久征地328亩(其中168亩为耕地)。
移民安置区占地60亩(耕地)。
外移段及新增土地利用占用河道1245亩。
(2)工程临时占地
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各施工现场均需布置施工用房和仓库,共需宿舍、办公室等共12000m²;施工仓库为6000m²。
预计需相应征用18亩旱地。
临时道路1.6km需占地12亩。
(3)拆迁安置
由于1+500-2+618范围新建堤线外侧暂不切滩,轮渡码头在该区域内,所以轮渡码头何时迁移可根据切滩需要再予实施,相关迁移费用200万元计入本工程投资。
本工程移民拟安置在三江片规划港浦路附近的A05-1、A05-2、A05-3区块。
土地由本工程建设单位征用,迁移房屋由建设单位实施。
造船基地、化工厂码头由建设单位给予补偿按相关规划移址重建。
三、环境保护目标与敏感点
(1)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期和竣工后的环境保护目标为:
①工程影响范围内城市河道水质不劣于现有水平。
②不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用水对象的用水要求。
③水土保持状况不劣于现状。
④改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
⑤施工期尽量不扰民(包括噪声、交通、开挖和堆渣)。
(2)经调查,工程沿线敏感点见表3和表4。
四、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报告收集了2008年1~7月瓯江清水埠、杨府山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
监测结果表明清水埠、杨府山断面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符合功能区要求。
由于瓯江径流、潮流量大,水体湍流混合相当强烈,环境净化能力强,故上述断面水质总体符合功能要求。
2、底栖生物现状评价
为了解瓯江评价范围内底栖生物现状,收集了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
2007年瓯江底泥的底栖生物分析结果。
由监测结果可见,瓯江三个监测点位底泥中大型底栖生物个数在1~3个之间,个数与种类均较少,其生物量也不大。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本次评价收集了2008年瓯北自动监测站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相关近江村监测资料。
由监测数据可见,SO2、NO2、TSP各监测值浓度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因此,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
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评价于2009年10月19日对工程沿线集中居住点进行环境噪声监测。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2#江头村、3#宁浦村、4#浦东村、6#梅园村、7#新建村昼间、夜间噪声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1#后江村、5#长岙油库、8#开垟村昼间、夜间噪声均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受到104国道线交通噪声的影响。
五、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段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其影响方式主要有毁损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等。
(1)对陆域生态的影响
①永久占地的影响
陆地的类型包括国有滩涂、建设用地(码头、堆场、空地等),少量耕地(退堤段220亩,含堤外行洪预留区)。
永久性占地的类型主要由原来的滩地、码头、砂石堆场、凌乱建筑物等改变为堤下水域、堤顶绿化带、景观建筑等,既达到排洪要求,又满足城市景观要求。
河岸占地形式的改变对景观生态系统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
②临时占地的影响
施工临时占地30亩,包括施工便道、临时码头、仓库、料场、临时居住区等。
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的设置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土壤侵蚀模数相应增大,临时堆场不仅会压埋地表植被,同时堆置的弃渣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区,遇到雨季则会引起较大规模的水土流失。
临时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将拆除原有设施,清理平整后,进行景观绿化建设,因此这类占地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重视临时施工用地在工程结束前的清理和植被恢复工作,减少临时占地对生态的影响。
为减少土方的二次搬运和防止临时堆土洒落在瓯江中,临时堆土场设在规划的范围内,对于设在江岸边的临时堆土场,要在江岸与临时堆土场之间保持5m以上的距离,堆土场的四周用填土草包进行临时防护。
③植被损失及对动物生境的影响
河道开挖及堤岸修筑过程中,施工地带中的现有植被将受到破坏。
本项目因在农村范围,经过区域主要为村庄民房、企业厂房、滩地、码头、垃圾场、砂石堆场等,河道一侧的现有植被很少,只有一些单位人工栽种的植物及一些野生水草、杂草等,经调查,在评价范围内没有古树名木。
因此本工程建设不会对沿线植被产生长远的破坏性影响。
项目所在区域为瓯江和楠溪江河口,人为活动频繁,基本不存在大型的动物。
一般来说,即使存在大型动物,也会自行迁徒,因此只有地表及地下浅层的小型动物受到损失,工程建设对动物生境影响较小。
(2)对水域生态的影响
①施工期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打桩、挡墙、土石填筑等施工时,扰动河水使底泥浮起,造成局部河段悬浮物增加,河水混浊。
河岸施工可能导致局部塌方,威胁施工安全。
遇暴雨或洪水,大量流失的土方有可能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影响行洪安全。
在岸边乱石、垃圾清理及部分老河岸砌石拆除、打桩、挡墙、土石填筑等施工作业中,水体被搅混,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或者将鱼虾吓跑,影响正常的活动路线;对河岸的开挖和围堰,破坏河漫滩地的水生植物群落,从而影响植食性水生动物的觅食。
在钻孔灌柱桩施工过程中,钻孔作业会产生一定量的泥浆,如果不经沉淀而直排江内,将污染附近的瓯江水体;由于工程规模较大,历时较长,所需施工人员数量多,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若不加管理控制而直排江内,对水体的水质将产生较大影响;施工机械的冲洗水夹带含油污泥也将对水体产生影响。
②运行期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项目实施以后,河道水流的流量及其他水文情况有了一定的变化,所以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的环境也有所变化。
本项目实施以后,原有的被利用的水域水质将有明显改善。
岸边绿化带及护堤建成以后,更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岸上雨水径流中夹带的污染物质不易直接排入河道,水质的改善势必有利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优化。
但是,随着沿岸护坡的建设,将影响部分两栖类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因河道两侧现有土岸空隙是两栖动物和部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因此建议在工程条件允许情况下,河岸工程砌石堤不进行浆砌,尽量考虑亲水性设计,以保护这些水生生物的生境。
(3)景观的影响分析
永嘉县瓯北镇三江标准堤位于楠溪江与瓯江交汇处,楠溪江东岸,瓯江北岸,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
因此,本项目应考虑工程永久建筑物与当地自然景观融合的重要性和协调性。
此外,工程建设对自然植被破坏和施工临时构筑物对视觉景观影响客观存在,开挖面及施工扰动区域应恢复植被尽可能与当地自然景观协调。
本项目建成后对沿江景观与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它一方面形成了新的景观,由于本项目瓯江上段堤线外移,新增土地1245亩,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又致使部分滩涂和荒地改变原有土地形式,由于标准堤和水闸等人工构筑,原有自然景观随之改变。
本环评建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下一步初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堤线的景观要求,与三江片规划中的环江大道互相衔接,与楠溪江大桥、瓯江过江通道大桥、江心屿以及对岸江滨路防洪堤工程等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的协调性,以符合城市景观建设的要求。
2、水土保持方案
(1)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及面积
本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主要是耕地,主要由标准堤、水闸、拆迁安置用地、施工场地布设引起,面积共计18.31hm2。
(2)工程土石方平衡
工程合计挖方34.69万m3,其中表土7.16万m3,一般土方7.26万m3,石
方8.21万m3,建筑垃圾3.28万m3,泥浆钻渣8.78万m3。
合计填方218.03万m3,其中表土7.16万m3,一般土方150.4万m3,建筑垃圾3.28万m3,石方48.41万m3,泥浆钻渣8.78万m3。
经充分平衡利用后,工程还需借方183.34万m3,包括土方143.14万m3、石方40.2万m3,其中冲泥管袋及吹填土均取自离新标准堤堤轴线200m外的瓯江,石料全部从梅园合法料场商品购买。
工程不产永久性弃渣。
(3)水土流失预测
根据预测,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来源于泥浆钻渣、标准堤填筑、临时堆放土方的流失。
工程建设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工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共将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8.54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8.41万t,其中工程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8.38万t,自然恢复期新增水土流失量0.03万t。
(4)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扰动了沿线的地形地貌,损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使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丧失或降低;另一方面在施工中开挖、填筑等的土石方量很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根据工程区的地形、地质、土壤、植被、降雨以及施工方式等特点,本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堵塞河道,影响瓯江及楠溪江防洪
②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加剧水土流失危害
③影响周边农田,降低土壤肥力
④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5)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分区防治措施
根据本工程建设时序、工程布局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四个区,各区的防治措施见表5。
(6)投资估算
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2680.55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56.61万元,植物措施896万元,临时工程1112.59万元,独立费用246.69万元,预备费241.19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27.47万元。
在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中,主体工程已有的水保投资2464.92万元,新增水保投资215.63万元。
3、水文情势及水环境影响分析
《永嘉县三江塘工程堤线方案水域影响专题研究》在控制堤线的范围内对本工程段堤线实施后对河势、水流、水下地形、防洪、航运等各方面环境的影响作了专题研究,本报告引用其研究成果分析项目建设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专题报告采用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等研究手段,并考虑了工程河段已建和拟建的主要涉水工程,包括甬台温瓯江铁路特大桥、瓯江三桥、楠溪江大桥、
瓯江过江通道大桥和江滨路标准堤工程,研究堤线实施后的变化,得到如下成果:(1)上下游潮位及流场变化
①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验证表明,高低潮位误差在0.15m之内,流速总体误差在20%以内,本次验证精度良好,模型可用于工程预测计算。
②三江塘堤线实施后,在遭遇1%洪水条件下,瓯江梅岙至铁路特大桥高水位抬升值为0.02~0.03m,铁路特大桥至安澜亭的抬升值为0.03~0.04m,安澜亭至过江通道的抬升值为0.04m~0.00m,过江通道至杨府山水位有所下降,幅度在-0.04~0.00m;楠溪江口门至楠溪江大桥范围水位抬升值为0.03~0.06m,楠溪江大桥上游水位变幅很小;在1%风暴潮条件下,工程的实施对风暴潮高水位基本没有影响。
③在平均流量遭遇大潮的条件下,工程实施后,涨潮时,铁路特大桥至安澜亭江段流速值变化在0.04m/s以内;在三江片江道北侧堤前,流速增大0.20m/s的江段长约为1500m,最大处可达0.46m/s,流速减小0.2m/s的江段总长为700m,分布于浦西、梅园附近;同一断面自北向南,流速变化渐趋减小,三江片南岸堤前流速增加值在0.1m/s左右;楠溪江退堤区块河段东侧流速减小,幅度在6%以内,河段西侧流速略有增加。
落潮时,流速变化规律同涨潮,但数值上略小于涨潮。
在百年一遇洪水遭遇大潮的条件下,工程实施后的流速变化规律同上。
铁路特大桥至安澜亭江段,流速值变化在0.05m/s以内。
在三江片江道北侧堤前,流速增大0.3m/s的江段长约为1600m,最大处可达0.82m/s,流速减小0.5m/s的江段总长为3600m,小部分分布于浦西、大部分分布于梅园附近;同一断面自北向南,流速变化渐趋减小,三江片南岸堤前流速增加值在0.2m/s左右;楠溪江退堤区块河段东侧流速减小,幅度在10%以内,河段西侧流速略有增加。
④江心屿分流比变化
江心屿南北汊分流比变化:现状工况下,平均流量遭遇大潮时江心屿南汊涨潮分流比为76.28%,落潮分流比为81.24%,堤线方案实施后,南汊分流比有所变化,但幅度较小,在0.13%以内;百年一遇洪水时,现状工况条件下,南汊分流比为66.92%,堤线方案实施后,南汊分流比增加0.05%。
由此可知,三江塘堤线方案的实施对江心屿南北汊分流比影响较小。
七都南北汊分流比变化:现状工况下,平均流量遭遇大潮时七都南汊涨潮分流
比为49.37%,落潮分流比为40.44%,堤线方案实施后,南汊涨潮分流比增加0.01%,落潮分流比减小0.20%;百年一遇洪水时,现状工况条件下,南汊分流比为45.34%,堤线方案实施后,南汊分流比减小0.21%。
由此可知,三江塘堤线方案的实施对七都南北汊分流比影响较小。
⑤冲於变化分析
工程实施后,淤积区域集中在浦西、梅园区块和楠溪江退堤区块东侧河段,冲刷区域集中在堤线外移河段的中间江段。
楠溪江淤积江段淤积幅度0.5m的江段长为900m;浦西区块淤积幅度0.5m的江段长为700m;梅园区块淤积幅度0.5m的江段长为3500m,淤积幅度1.5m的江段长为800m。
在三江片江道北侧堤前,冲刷幅度0.5m的江段长1800m,冲刷幅度1.5m的江段长630m;在三江片江道南侧堤前,冲刷幅度0.5m的江段长3000m。
鉴于以上计算成果为定床工况,没有考虑冲淤后地形的反馈作用,因而局部位置的冲淤幅度可能会偏大。
⑥对行洪和上下游河势的影响
从各设计工况时的水位、流速和分流比变化综合来看,三江塘堤线方案实施对工程河段主槽河势及泄洪纳潮等水环境不会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
⑦对沿线河段堤塘工程的影响
由二维数学模型成果可知,堤线调整工程实施后,工程实施对安澜亭以上的江段南侧防洪堤前流速影响很小。
东方造船厂至杨府山南侧防洪堤前流速增加,幅度在5%左右,流速增加导致河床冲刷,冲刷幅度为0.4~0.8m,工程对江心屿防洪堤工程的影响很小。
在各种设计工况下,江心屿北汊至龟山客运码头水域范围,涨、落潮流速变化均较小,幅度在2%以内,由此推断,堤线调整工程的实施不会对江北片已建50年一遇的标准堤塘堤脚造成不利影响。
⑧对港口航道的影响
杨府山附近的主航道位于南岸主深槽处,该深槽的稳定受制于上游江心屿河段南北汊道的分流量变动情况。
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对江心屿南北汊道涨落潮平均流量及分流比影响很小,落潮主流仍然稳定在江心屿南汊。
杨府山港区的岸边深槽由于处于正在发展的微弯型河道的凹岸深槽处,深槽轴线(动力轴线)靠近南岸,河道深槽呈冲刷发展态势。
堤线外移方案实施后,将能加强弯道环流作用、促进微弯型河道的形成。
三江塘堤线工程实施后,由于束流归槽作用,使得杨府山航道内局部涨落潮流速有所增加,特别是杨府山新港区附近涨落潮流速有所增加,对杨府山航道和新港区水深的维持和发展不会带来不利影响。
总体来说,实施堤线由于位于凸岸,距离杨府山航道又较远,堤线实施后对航道码头不会带来不利影响。
梅园以下为永嘉县瓯北镇规划的临港产业基地,根据以上流速计算分析来看,该河段流速有所减小,尤其在1%洪水情况下,落潮流速减小10~20%,对江道有少量淤积影响,考虑地形反馈影响后,淤积会有所减小。
因此综合来看,三江塘堤线方案的实施对该段拟开发岸线影响不大。
(2)对水环境和水保影响分析
①水环境影响
从水文情势变化看,本项目完成后,在洪水期可缓解温州及瓯北防洪压力提高整个城市防洪能力,洪水经本江段顺畅下泄;在丰水期不减少通过本江段流入下游江河的水流量。
对于枯水期工况,潮汐是主要的水动力条件。
无论涨潮还是落潮,由于堤线外移的距离相对1500m以上的江面宽度来讲所占比例很小,工程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很小。
所以本工程的建成不影响该江段的水环境。
根据相关资料,楠溪江引供水工程由拦河闸、输水系统及附属工程组成。
拦河闸(即取水口)位于楠溪江下游沙头镇河段,离沙头镇区800m,输水系统由永嘉县沙头镇潮际村向东南方向至乐清市北白象镇下庠村,输水线路总长17917m。
本工程的建成对楠溪江沙头段乐清水厂的取水口的水质基本无影响。
本工程三江标准堤的建设为日后该片区改造达到雨污分流、河道水质从根本上得以优化创造了基本条件。
根据规划,三江片区内将建成日处理能力达到3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地促进污水截污、美化环境工程的进程,可有效地防止该区域生活污水进入水体,所以本工程的建设,从污染负荷的控制上,有利于楠溪江和瓯江水环境的改善。
②水土保持方面影响
在工程建设期间,有大量桩基施工,特别是岸边挡墙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及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回填,将对地表土造成扰动,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在施工期内,必须做好防洪堤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把水土流失量降低到最低点。
本项目对水土保持方面影响主要为施工期。
4、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1)社会效益分析
本工程是以防御洪水为主并结合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公益工程。
本工程建成后,可改善城市防洪能力,提升城市形象、推进城市建设,可美化城市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为防洪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水利基础建设项目,运行期内无财务收入。
项目总投资122226万元,年运行费约240万元。
本工程实施后,将同上游瓯北西段标准堤和江对岸江滨路防洪堤形成一个防洪闭合区,提高城市防洪御潮能力,城市防洪情况将得到较大的改善,使城市防洪体系从不设防逐步提高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本项目建成后,将使城市洪涝灾害损失平均每年减少约5000万元。
同时还使该区域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促进瓯北镇及三江片区的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使周边土地增值,并具有很好的休闲、旅游、景观功能。
因此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①水环境
工程完工后,通过标准堤的建设,防止了水土流失,岸上的雨水径流中夹带的污染物不易直接进入河道,同时规划中三江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对片区内的污水进行收集,都将极大改善当地水环境。
②大气环境
施工期结束后,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建设中的扬尘及运输泥浆中产生的臭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将消失,规划中绿化带的形成将对大气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③声环境
规划中河岸绿化带的形成,将降低噪声对沿岸居民的影响。
④生态环境
工程将在河岸进行绿化建设,通过对绿化的合理配植,创造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充分发挥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多层次生态效益。
使标准堤不仅具有防洪的功能性作用,也有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4)环保费用估算
本工程环保投资主要是水土保持治理费用,施工期环境保护费用,环境监控费用和营运期环保费用等组成。
本工程总投资为122226万元,根据计算环境保护总费用为339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0.3%。
六、生态保护及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施工期环保措施
(1)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①土地利用
工程选线时尽可能少征地。
工程临时占地选址可尽量选在规划红线中,尽量减少土地占用量,同时也减少因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量。
对于临时占地,应在工程结束后尽快完成恢复建设。
②拆迁安置
应落实各项拆迁政策。
对于拆迁人员应妥善安置,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
③交通影响
应合理安排车船,以免调度不当引起高峰期相关道路、航道的堵塞。
加强施工道路的养护,及时清扫撒落物料。
标准堤施工前,首先应将原先的码头迁移,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在码头等处张贴通告,对施工单位施工船舶平台的信号显示、安全管理事项及来往船只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通告,以确保江堤施工期间过往人员及船只的安全。
(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本工程在岸边乱石、垃圾清理及部分老河岸砌石拆除、河道边岸开挖时要产生一定量的弃土,弃土要妥善保存堆放,作为复绿回填土方。
开挖弃方临时堆土场设在规划的绿化带范围内,对于设在江岸边的临时堆土场,要在江岸与临时堆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