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校本课程教材DOC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地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地理

中学校本课程之生活地理Ge o gra phy For Life目录气象万千(5课时)如何观天气(第1-2课时) (1)气候与健康(第3课时) (9)现象释疑(第4-5课时) (13)野外生存(13课时)野外天气观察(第6-7课时) (22)野外方向判断(第8-9课时) (25)地图与指北针之认识与使用(第10-11课时) (28)野外寻找水源和取火(第12-13课时) (33)露营知识(第14-15课时) (38)灌木林穿越知识(第16课时) (41)野外走路,你会吗?(第17课时) (45)野外避难之策(第18课时) (46)一、如何观天气(一)生活中的天气1、晕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

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

其中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为22度的晕最为常见,称22度晕,偶尔也可看到角半径为46度的晕和其他形式的与晕相近的光弧。

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

2、华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冰晶组成的云则要求冰晶尺寸均匀。

月光或阳光透射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彩环,称为华。

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

紧贴月盘的华又称★气象万千★生活地理1华盖,通常华盖的紫色不太显著故内环呈青蓝色,其外呈黄色为主,最外呈红色。

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彩色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

3、虹和霓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

当光弧环对观测者所张的角半径约42度,光环的彩色排序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地理)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写调查报告和地理论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读图信息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应用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地理意识,提升综合能力。

二、课程背景根据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

那么如何界定校本课程的地位是编写的关键,因为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之所在。

现行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既提供了指导思路,也为校本课程的建设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加强地理学习能力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中学尤其是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和突破口。

因而在完成统编教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做好活动和选修课的设计安排是提高地理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统编教材有机补充的校本课程,应该为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设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案。

所以把校本课程定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能力培训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的选修课、活动课教材的层面上,既可以避免内容上和统编教材的冲突与雷同,又可以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设计思路,对统编教材的内容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予以有机补充。

三、课程目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志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船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校本课程-乡土地理

校本课程-乡土地理

目录第一节基本概况……………………………………第二节地理交通………………………………第三节资源环境……………………………………第四节行政区划…………………………………第五节历史沿革…………………………………第六节农业情况………………………………………第七节工业状况………………………………………第八节人文景观………………………………………第九节乡风民俗………………………………………第十节物华天宝………………………………………一、基本概况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除丰富的石油资源外,还有煤炭、芒硝、石膏、重晶石、金刚砂、金、铁、锰等矿产资源。

工业有电力、煤炭、石油、机械、化工、建材、服装、食品等部门。

土特产品有元明粉、羊毛、驼毛、蚕豆、花海瓜等。

市内有昌马石窟、昌马岩画、汉长城及烽燧、火烧沟遗址、干海子候鸟保护区、老君庙、孙健初纪念碑等名胜古迹。

玉门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石油工业已有65年的发展历史。

1955年建市,195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1958年为了服务油田发展,原玉门县从玉门镇(现为玉门新市区)迁至老市区,与玉门石油管理局合并为地级市,1961年市局分家,玉门市改为县级建制。

1999年中国石油企业改制重组,将玉门石油管理局分设为玉门油田分公司和玉门石油管理局。

2002年国务院批准酒泉撤地设市,玉门市被确定为甘肃省直辖市,由酒泉市代管。

2003年玉门市政府驻地迁址获得国务院、民政部、省政府、酒泉市政府批准,并付诸实施。

同年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在酒泉市新城区奠基,石油企业"下山工程"正式启动。

二、地理交通玉门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位于东经96°15′-98°30′,北纬39°40′-41°00′之间,东临钢城嘉峪关和古城酒泉,西通国际旅游城敦煌,南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达中蒙边境,是甘肃省距离中蒙边境马鬃山通商口岸最近的城市,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历来是中原通往新疆、青海、西藏和连接蒙古、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

校 本 课 程《生活地理》

校 本 课 程《生活地理》

校本课程生活地理山东省寿光市侯镇二中主编:张会彬郝翠华第一章我爱我家---魅力寿光1.寿光概况寿光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原寿光县,1993年6月1日撤县设市。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处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开发区的叠加位置和关键节点,是中国最主要的蔬菜和原盐产地之一。

全市人口113.94万,耕地14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80万亩,蔬菜年产量40亿公斤,产值40亿元。

寿光市也是全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8个重大典型之一,首创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全国闻名,其蔬菜种植水平始终居于全国前沿水平,市场营销范围辐射全国。

2012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有机蔬菜65万亩,有322种农产品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认证,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70%。

中文名称:寿光外文名称:Shouguang别名:菜都、盐都、圣都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975个行政村(居委会)政府驻地:寿光市东环路电话区号:0536邮政区码:262700地理位置:潍坊市西北部面积: 2180平方公里人口:113.94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言:胶辽官话青州片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著名景点:林海生态博览园(4A),蔬菜高科技示范园(4A)火车站:寿光火车站车牌代码:鲁G,鲁V2.寿光地理位置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

跨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

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界广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

纵长60公里,横宽48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面积21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3%。

城区位于境西南部,处北纬36°52′,东经118°44′。

有公路、铁路通全国各地,交通便利。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DOC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DOC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与地理教学目标:(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教学目录: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

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

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地理课程中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2. 学生能够描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能够了解并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究地理现象的欲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丰富多样的地理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性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地理知识,又能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参考教材相关章节。

2. 我国地理区域特点:学习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结合教材相关内容。

3. 人地关系: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4. 地理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学习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念;第二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东北、华北);第三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华东、华中);第四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华南、西南);第五周:我国地理区域特点(西北);第六周: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七周:地理信息收集与分析;第八周:实践活动及总结。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地理校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2)掌握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3)了解我国的、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特点;(4)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地理信息;(2)具备地理观察和描述能力,如观察地形、气候等;(3)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地理概况: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情况。

2.自然环境:详细讲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3.人文环境:阐述我国的、经济、文化等人文环境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发展。

4.地理实践: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我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理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利用实验设备,进行地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地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地理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一、引言校本课程《美食地理》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地的饮食习惯、食材选择、烹饪技巧以及地理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食材特点及利用方式;2、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当地的饮食习俗;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理环境与食材:介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色食材,如水稻、小麦、玉米等;2、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例如南方嗜米、北方嗜面;3、地理环境与烹饪技巧:讲解不同地理环境中独特的烹饪技巧,如蒸、炒、炖等;4、地方特色菜肴鉴赏:组织学生品尝并鉴赏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色菜肴,如川菜、鲁菜、粤菜等;5、创造属于自己的地方菜:学生分组创作融合家乡特色的菜肴,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食材和饮食习俗;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饮食习惯、食材选择、烹饪技巧等内容;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贸市场、餐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当地的食材及饮食习惯;4、厨艺比赛:组织学生厨艺比赛,展示他们对于地方菜的了解和烹饪技巧。

五、总结通过《美食地理》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从而培养他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和能力。

该课程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学校开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新余一中高中英语教研组也积极参与其中,试图通过开发高中英语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个性化的英语学习体验。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高中地理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设置方案(初步设想)陕西师大附中地理教研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是我校根据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突显学校办学特色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而开设的选修课程。

一、课程说明1(校本课程由老师自己根据专长确定,老师首先提出课程规划(包括课程名称、内容简介、教学年级、课时安排、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由教研组上报学校教务处,经学校课程委员会确认后,形成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

校本课程确定后,由学校向学生公布,选报的学生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即可列入课程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设置,也可以在学校的引导下,由教务处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学生提出要选修的内容或方向,老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提出开课规划。

2(课程设置,要充分挖掘校内的潜力,争取每一位老师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

3(借助社会资源,聘请陕西师大旅环院、陕西教育学院等相关单位的教授、专家和研究生为学生开设选修课或者进行专题讲座。

二、拟开设的校本课程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初步安排课程课程内容简介教学总课开课教学考核任课名称年级时数时段方式方式教师运用PPt课提交探究陕西通过介绍陕西的自然地高一 18 第二屈件及录象~报告或在地理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概学期景给学生创造网页上展环境况~陕北、陕南、关中学1更多机会体示成果三大地区各自的区域优验主动学习势和特色~让学生了解和探索的陕西、热爱陕西、为陕“过程”与西的发展作贡献“经历”提交探究陕西陕西自然地理环境特高一 18 第二同上曹报告或小旅游征,陕西特色饮食与地学期秋论文文化理环境的联系,分区介娟绍陕西旅游资源及著名旅游区,明确陕西省内部存在的自然环境及旅游文化差异运用PPt课口头表达风雅越剧的起源与发展~越高二 18 第一曹件及录象~越韵剧主要流派及其创始学期秋——人,欣赏各流派代表作、让学生娟欣越剧经典唱段,越剧表演艺赏、交流、欣赏术,身段、唱腔、咬字学唱等,特点,中、青年越剧表演艺术家继承、创新的剧目欣赏,越剧团体介绍运用PPt课提交探究民俗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高二 18 第一石件及录象~报告或在与地不同民族的一些风俗习学期莉课堂讨论、网页上展理环惯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群探究交流示成果境系~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交探究饮食本课程将从具体操作过高二 18 第二同上程2报告或在文化程开始~通过一些实例~学期禾网页上展的地多角度地讲述中西方文示成果域差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的异不同以及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书面笔试地理地理空间定位的方法,高三36 第一同必修和屈专题地理计算的原理与解题文学期选修I 景方法,各种等值线图的学阅读、分析与应用,地理区位问题等书面笔试区域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高三36 第一同必修和高三地理况,世界地理分区和主文学期选修I 地理要国家,中国各大地理教师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地图的判读技巧三、学分赋值1(地理校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出勤情况(占10%)、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占30%)与模块考试(占60%)累计(祥见《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再按学校规定的比例转换成A、B、C、D四个等级。

地理校本教材:自然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教材:自然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教材:自然校本课程教材
地理校本教材是指根据地方特色和资源条件编写的供当地学生使用的教材。

自然校本课程教材则是指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自然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教学特点和学生的研究需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教材以地理学知识为基础,涵盖了地球的构造和运动、气候和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资源管理等内容。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精神。

该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秉持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原则。

每个单元都提供了适合学生年龄和社会背景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充分利用了本地区的特色资源,通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地理现象的原因。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本地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这本地理校本教材将成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资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了解本地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机会。

希望通过该教材的使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环保意识以及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地理校本课程教案资料

地理校本课程教案资料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与地理教学目标:(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教学目录: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

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

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校本课程纲要

地理校本课程纲要

地理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基本概况1、课程名称:我们是家乡和谐社会建设的设计师2、课程类型:乡土地理、地理兴趣小组活动3、教学材料:自编纲要4、授课时间:一学年5、授课对象:我校初一、初二学生6、开发教师:钱春红、汤丽萍、陶力越、赵玲、吴小洁二、课程具体内容1、课程背景:中国地理学会于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举办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

本次大赛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本次大赛的目的是针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行动,从长远来看通过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最终起到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本次地理科技大赛的宗旨:通过大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普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故围绕本次大赛的主题“构建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开发了本校本课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本次大赛,以期达到本次大赛的目的和宗旨,同时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开设我校地理教学的特色。

2、课程目标:○1增加学生对社会管理建设的参与度,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2引发学生对家乡人文地理环境和建设的关注与思考。

○3引导学生初步经历地理专题探究。

○4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和能源观,环境观等。

引导学生参与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活动中。

○5、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最终起到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3、课程基本内容:○1我们一起来勾绘和谐扬州的蓝图。

(1课时)讨论,确定出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下学生赶兴趣的内容。

○2我是扬州环境小卫士。

(4~6课时)A、扬州环境现状调查(网络探究或请扬州环保专家讲座)B、扬州环境提高的必要性。

(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分享)C、我能为扬州环境保护做什么?(小组讨论,完成本小组环保行动计划书)D、社会调查,以生活的社区为中心,注意监测、查找扬州卫生死角,准备图片资料,最后完成建议书或其他形式作品。

校本课程地理组

校本课程地理组

(校本课程)青州三中目录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第二节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第三节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第四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的改善第一节生态农业第二节生态工业第三节居住环境的改善第四节自然保护第四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由来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含义第三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概念。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主要分支。

一个物种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里称为种群,所有不同种的生物的总和为群落,生物群落连同其所在的物理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

例如,森林、草原、河流、湖泊、山脉或其一部分都是生态系统;农田、水库、城市则是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等级结构,即较小的生态系统组成较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根据各生态系统的植被分布情况,又可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类型。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降雨量少的地区,动植物种类较森林生态系统少得多,群落的结构相对简单。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农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

初中地理校本教案

初中地理校本教案

初中地理校本教案年级:初中七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世界四大洋的分布、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

3.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世界四大洋的分布和基本信息。

教学难点:1. 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

2. 提问:你们对海洋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海洋的形成和作用。

2. 讲解世界四大洋的分布和基本信息。

四、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世界四大洋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讲解1. 讲解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讲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及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的措施。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收集有关海洋资源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 写一篇关于海洋保护的宣传稿。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世界四大洋的分布和基本信息的记忆情况。

3. 学生对保护海洋的认识和措施的提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_生活与地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_生活与地理

丰城中学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生活与地理责任编辑: 刘云峰主讲:刘云峰2013-1-9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责任编辑:地理教师-------刘云峰教学目标:(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教学目录: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3.教材-生活与地理-老爷庙多风的原因及历史上经常出现沉船的原因4.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5.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1)6.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2)7.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3)8.教材-生活与地理-旅游地理9.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10.探索:丰城地域文化教学手段:(1)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2)运用电教展示老爷庙相关视频高中地理-引言篇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

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

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知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知识校本课程设计

地理知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理解各地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特点。

3. 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气候、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

2. 提高学生地图阅读、绘制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能力,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化观念,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和参与地理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特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讲解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分析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色。

2. 世界地理概览: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世界主要地理分区、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及人文风情。

3. 地图知识与应用:教授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等,以及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等。

4. 地理信息系统(GIS)入门:引导学生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会使用简单的GIS软件进行地理信息查询和分析。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及特点(1-2课时)第二周:世界地理概览(3-4课时)第三周:地图知识与应用(5-6课时)第四周:地理信息系统(GIS)入门(7-8课时)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理论,如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等。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地理格局及其演变,提高对全球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查询、分析、处理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地理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全球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结合地理学科的性质,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气候、水文、地貌等,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

-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二章:地貌与地理环境- 第三章:气候与水文2. 中国地理:我国地理区域划分、区域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应教材第四章至第六章。

- 第四章:北方地区- 第五章:南方地区- 第六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分区、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对应教材第七章至第九章。

- 第七章:亚洲- 第八章: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第九章:美洲4.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应用:地图制作、地理信息查询与分析,对应教材第十章。

- 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应用5. 地理实践: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实践性教学。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教材介绍本文档旨在讨论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教材的重要性及其编写要点。

中学地理课程教材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实践技能。

重要性-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地理课程教材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为他们建立地理思维提供坚实基础。

- 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地理课程教材应以多样化的研究活动和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关注地理实践:地理课程教材应关注地理实践,通过野外考察、地理实验等方式,将地理理论与实际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掌握地理技能。

编写要点- 内容涵盖全面:地理课程教材应涵盖各个地理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如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

相应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研究阶段来进行合理划分。

- 结构清晰且可读性强:地理课程教材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目录、章节、段落等,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研究地理知识。

同时,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增加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 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课程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图片、图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与时俱进:地理课程教材应结合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及时更新内容,使教材更具现实性和可靠性。

总结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资源。

在编写过程中,应确保全面涵盖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结构清晰且可读性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时俱进。

这样的教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与地理教学目标:(1)让学生多增加课外地理知识,开阔知识视野(2)使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生产,生活等地理现象(3)培养学生的调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4)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对家乡的热爱及探索和发现精神(5)让学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教学目录:1.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2.教材-生活与地理-序3.教材-生活与地理-野外生存4.教材-生活与地理-气象与生活5.教材-生活与地理-灾害常识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下载相关资料和图片教材-生活与地理-引言篇、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这说明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

地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设置的一门学科课程,属于国家课程。

地理课程与其他高中课程相互配合,对于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一一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

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一一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 ,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

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

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

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

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一一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基础性、时代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是本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其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7门选修模块的开设以及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地理学习面临的历史重任是多元的,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来说,赋予的含义也是不相同的。

侧重生活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生存需要的学生和注重应用与操作的地理学习;侧重文化的地理,对应的是具有素质要求的学生和强调常识与技能的地理学习;侧重科学的地理学习,对应的是具有探索意向的学生和倾向学科发展的地理学习。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地理学习需求,地理新课程设置了3 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这些课程均属于国家课程,不仅体现了基础性,而且体现了多样性和选择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进一步开发配合高中地理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同时要利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地理与相关学科融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成立地理兴趣小组,以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教材-生活与地理-序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的烙印。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

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

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

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

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

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

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

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 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

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

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 ,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

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

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

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

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

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

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当今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 生活与地理- 野外生存野外探险旅游,对气象的观察是极其重要的。

学会看云识天气和观察动物行为,及早做出预防,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护人身安全。

一、野外方向判断野外判定方向和位置的方法有许多,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利用罗盘或指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 N ”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

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 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如磁针N端指向36°。

则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1、尽量保持水平;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成180°的方向误差;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二)利用太阳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1、手表测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 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 的时间,其一半为7:20 ,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12 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1 )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2)在南、北纬20° 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为准,每向东15°加1 小时,向西15 °减1 小时。

2、日影测向为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x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

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三)北极星当夜晚时,可根据北极星和南十字星来判断方向。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极星。

通常根据北斗七星(大熊星座)或W星(仙后星座)确定。

北斗星为七颗较亮的星,形状象一把勺子,将勺头两颗B向a连线并延伸约5倍处便是北极星。

当看不到北斗星时,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

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四)地物和植物特征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