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103劳动经济学 作业(高起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作业
一、单选题
1.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对个人劳动供给影响是( )。
A正向 B负向 C不确定 D无影响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
A购买教科书出版公司的股票 B上大学 C学习如何操作新的电脑软件 D去另一个地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3.统计表明,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 )岁。
A18-22 B20-24 C22-26 D24-28
4.下列属于工资确定的内在因素的是( )。
A产品需求弹性 B企业经济效益 C物价水平 D风俗习惯
5.顾客歧视会引起()。
A歧视顾客以支付更低的价格 B工资差异消失 C厂商放弃利润而追求效用最大化 D工作场所隔离
6.低工资的人一般选择更为()的方式生产家庭商品。
A物品密集 B时间密集 C物品密集和时间密集 D资本密集
7.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力 B劳动力市场 C劳动力市场及其影响因素 D劳动力供求
8.国际上认可的衡量结果平等的尺度是基尼系数,一般低度的不平等是()。
A0.2之下 B0.2-0.4 C0.4-0.5 D0.5-0.6
9.一项教失业的汽车工人如何进行电脑编程的再培训计划将有助于降低()失业。
A摩擦性 B结构性 C地域性 D周期性
10.工资率下降时,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需求( )。
A增加得少 B增加的一样 C没有关系 D增加得多
11.假定成年劳动力和青少年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出一定时,青少年工资率下降,
( )。
A必定增大成年人就业量 B必定降低成年人就业量 C不会影响成年人就业量 D成年人就业量变化不确定
12.中国规定的最低就业年龄是()周岁。
A14 B15 C16 D18
13.下列属于上大学的间接成本的是()。
A学杂费 B书本费 C心理成本 D上大学无法工作而放弃的收入
14.在每个年龄组中,哪类人更可能迁移()。
A受过很多教育的人 B有很多经验的人 C带着年幼的孩子人 D当前没有工作的人
15.季节性或临时性工作一般工资()。
A较高 B较低 C取决于劳动力供求 D取决于行业
16.下面存在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情况是()。
A支付给低生产率工人较低的工资 B支付给一组人的工资高于另一组,而对两组人的生产率特征支付相同的价格 C支付给一组人的工资低于另一组,尽管他们有着相同的生产率特征 D支付给兼职工人的小时工资低于全职工人
17.我国收入分配调节中再分配的核心问题是()。
A垄断问题 B贫困问题 C社会保障问题 D公平竞争问题
18.对于贝弗里奇曲线沿45度线的上移,判断是哪一种失业的办法是()。
A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大范围上升是摩擦性失业 B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大范围上升是结构性失业C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大范围下降是摩擦性失业 D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大范围下降是结构性失业19.如果经济中存在未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实行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量和工资率的影响
( )。
A增加就业量工资率上升 B减少就业量工资率下降 C增加就业量工资率下降 D不确定
20.经验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孩子的丈夫-妻子家庭而言,交叉替代效应为()。
A正 B零 C负 D无关系
21.下列市场劳动需求曲线不存在的是()。
A完全竞争市场短期 B卖方垄断市场 C买方垄断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长期
22.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总的劳动力参与率表现为一条()线。
A倒U型 BU型 CW型 DM型
23.减少所得税对边际税率的影响大于对平均税率的影响时,会()劳动供给。
A减少 B增加 C不确定 D没有影响
24.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承担。
A企业 B员工 C企业和员工 D政府
25.效率工资理论认为,( )工资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
A浮动 B固定 C高 D低
26.可比价值()。
A以可能最有效的方式设定薪酬 B意味着所有职业都未足额支付 C忽视了市场条件 D取决于供求因素
27.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别经历了一个()过程;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一个()过程。
A上升、上升 B下降、下降 C上升、下降 D下降、上升
28.工资曲线反映的是( )。
A地区失业率和实际工资率正相关 B地区失业率和实际工资率负相关 C地区失业率和名义工资率正相关 D地区失业率和名义工资率负相关
29.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A大,陡峭 B大,平坦, C小,陡峭 D小,平坦
30.如果妻子和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是互补的,将会导致()的交叉替代效应。
A正 B零 C负 D无关系
3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获得人力资本的成本()。
A购买教科书 B由期终考试引起的焦虑 C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 D上学期间食物和住房的花费32.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 )左右的劳动力流动率不会对经济带来损害。
A8% B10% C15% D20%
33.当前广泛使用的工资概念是()。
A工资 B薪水 C薪酬 D薪金
34.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
A雇主偏见 B性别 C较少的教育机会 D外貌
35.1978年之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基本特点是()。
A高水平下的高度平均主义 B低水平下的高度平均主义 C高水平下的扩大化 D低水平下的扩大化
36.辞去一份工作并花时间寻找相似工作的工人被认计作()失业。
A摩擦性 B结构性 C地域性 D周期性
37.劳动经济学中的“劳动”的含义更多的是指()。
A劳动力 B劳动过程 C劳动 D劳工
38.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比重越大,该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9.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增加、减少 B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 D减少、减少
40.最早提出追赶时期概念,并将用于分析在职培训对终生收入模式影响的是( )。
A舒尔茨 B贝克尔 C名塞尔 D丹尼森
41.如果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是总替代的,同时非熟练移民的流入降低了支付给非熟练工人的工资,那么它还将()。
A增加熟练工人的工资 B减少熟练工人的工资 C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熟练工人的工资 D不会引起熟练工人工资的改变
42.一般来说,专业技术人员总流动率( ),其地区流动率可能会( )。
A高、高 B低、低 C低、高 D高、低
43.一个就业群体对另一个就业群体的歧视是( )。
A雇主歧视 B雇员歧视 C顾客歧视 D统计性歧视
44.我国收入分配调节中初次分配的核心问题是()。
A垄断问题 B贫困问题 C社会保障问题 D公平竞争问题
45.麦柯尔模型认为,求职者遇到第( )份超过其最低可接受工资时,就会接受这份工作。
A1 B2 C3 D4
46.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为( )。
A单位弹性 B无弹性 C无限弹性 D缺乏弹性
47.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典型的()线。
A倒U型 BU型 CW型 DM型
48.对于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税率适合于评价替代效应,()税率适合于评价收入效应。
A平均,边际 B名义,实际 C累进,比例 D边际,平均
49.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主要源泉的是( )。
A舒尔茨 B贝克尔 C名塞尔 D丹尼森
50.对劳动力迁移而言,当净收益现值( )零时,将会决定迁移。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51.通过对自雇用者的研究发现,顾客歧视是( )。
A可以消除的 B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C非常普遍的 D在所有职业歧视程度是一样的
52.可以对摩擦性失业做出解释的理论是()。
A工作搜寻理论 B刚性工资理论 C补偿性工资理论 D效率工资理论
二、多选题
1.关于家庭流动的经验发现()。
A未婚比已婚容易流动 B妻子就业阻碍流动 C夫妻都有高工资阻碍流动 D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易流动 E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2.对于非竞争性其实模型,下列属于对其解释的理论有()。
A拥挤效应 B补偿性工资理论 C双重劳动力市场 D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E 串谋行为
3.长期内,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是()。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土地 E企业家
4.目前国际上对收入分配调节的税收政策有()。
A财产税 B所得税 C商品税 D社会保险税 E消费税
5.下列属于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对策是()。
A增大工作流动的信息 B政府提供培训 C提供安置津贴 D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服务工作E改革失业保险系统
6.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计量经济学方法 B统计学方法 C实证分析法 D规范分析法 E科学抽象法
7.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劳动需求曲线dm()。
A向右下方倾斜 B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C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陡峭 D将其水平加总可以得到市场劳动需求曲线 E向右上方倾斜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李明决定上大学是因为()。
A上大学的成本降低 B上大学以后的预期收益增加 C年轻 D上大学是一种心理享受 E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9.因非法移民而受益的有()。
A非法移民劳动的消费者 B重体力劳动雇主 C重体力劳动者 D非熟练工人 E熟练工人10.下列属于工资结构中W4的是()。
A基本工资 B奖金 C津贴 D住房补贴 E养老金
11.下列关于劳动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中,正确的是()。
A其他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越大,需求弹性就越大 B其他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越大,需求弹性就越小 C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小,劳动需求的弹性就越小 D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需求弹性就越大 E劳动要素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小,劳动需求弹性就越大
12.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时间是一个人生命周期的早期,是因为()。
A年轻时投资教育的机会成本最低 B年轻时投资教育的预期收益最高 C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倒U型 D实际工资因为经济增长在长期是上升的 E一个人增加一单位闲暇的
最优时间是其市场工作年限结束的时候
13.林奇按照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主体,把发达国家的在职培训分为()。
A德国模式 B北欧模式 C日本模式 D英国模式 E自由市场模式
14.下列属于工资确定外在因素的是( )。
A物价水平 B年龄 C技术水平 D企业经济效益 E产品需求弹性
15.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导致需求降低 B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导致需求增大 C工资率上升对劳动力需求所造成的两种效应为同向 D工资率上升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化是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之和 E工资率上升对劳动力需求行为的长期影响大于短期
16.对于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预算线的重要性质是()。
A斜率为负 B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C工资率上升会使预算线更平坦 D非劳动收入会导致预
算线沿Y轴平行移动 E工资率上升会使预算线更陡峭
17.人力资本具有()。
A时效性 B收益递增性 C累积性 D发展性 E无限潜在创造性
18.下列属于计时工资的优点的是( )。
A激励作用强 B计算简便 C易于计算人工成本 D防止粗制滥造 E节省管理成本
19.下列属于解决周期性失业的对策是()。
A增大工作流动的信息 B政府提供培训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增加基础设施建设 E改革失业保险系统
20.中国教育投资的问题有()。
A总量问题 B质量问题 C结构问题 D执行力问题 E观念问题
21.下列属于工资结构中W2的是()。
A基本工资 B奖金 C津贴 D住房补贴 E养老金
22.对于非竞争性歧视模型,下列属于对其解释的理论有()。
A拥挤效应 B补偿性工资理论 C双重劳动力市场 D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E串谋行为
23.下列属于解决摩擦性失业的对策是()。
A增大工作流动的信息 B政府提供培训 C提供安置津贴 D提供给长期失业者的公共服务工作E改革失业保险系统
24.下列属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的是()。
A斜率为负 B凸向原点 C距原点越远效用越高 D不同曲线可能相交 E不同消费者曲线形状不同
25.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
A正规教育 B在职培训 C健康水平提高 D对孩子的培养 E劳动力迁移
26.下列属于计件工资的优点的是( )。
A有利于团队精神培养 B按工作成果计酬,较为公平合理 C易于计算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 D促进雇员自觉改进工作方法 E节省管理成本
27.许多研究发现,雇主歧视现象较多的存在于()。
A竞争性市场 B不发达地区 C移民较多的城市 D管制性市场 E垄断性市场
28.全球收入差距的扩大和()有关。
A资本流动 B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 C人口变化 D国际贸易 E家庭组成变化
三、填空题
1.1925年,布卢姆的《_______________》一书,是历史上第一本以劳动经济学正式命名的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2.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为_______________;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为
_______________;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为_______________。
3.上大学的总成本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上大学的总收益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决定谁会迁移的问题上,_____________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_______________是预测同一群体内部哪些人会进行迁移的最好指标。
5.最早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_____________,开创了人力资本研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
____________,将新古典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最早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模型的是_______________。
6.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偏高,这些成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一个人增加一单位闲暇的最优时间是_____________时候。
8.一般情况下,工人辞去_____________工资工作的可能性要高于_____________工资的工作,此外,辞职率也受到_____________的影响。
9.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大体存在以下三种:_____________歧视、_____________歧视、_____________歧视。
10.____________理论对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做出了解释,_______________理论对周期性失业做出了解释,_____________理论对自愿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做出了解释。
11.劳动力流动一般包括多重含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劳动力市场反歧视条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3.导致刚性工资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比较工资、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14.短期内可以变化的生产要素为_______________,长期内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为_______________。
15.对劳动力流动的研究表明,70%-80%的人移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其中,大约30%的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16.美国大部分企业选择的工资制度是计时工资制,针对该制度激励不足的问题,各企业强化了对工作的考核,如实行______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____制度,并辅之以多种多样的_____________制度,甚至实行_______________。
17.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两种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8.完全竞争下,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都是向_____________倾斜的曲线,只是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_____________,也即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_____________的弹性。
19.一般来说,公司制定报酬水平的原则是具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0.美国的就业者在技术上被定义为正在受雇用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包括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四、概念题
1.希克斯-马歇尔定理
2.统计性歧视
3.工资曲线
4.替代性生产要素
5.人力资本
6.效率工资理论
7.净现值法
8.拥挤效应理论
9.斯蒂格勒模型
10.劳动力参与率
11.广义工资
12.库兹涅茨倒U型收入曲线
13.等产量曲线
14.收入效应
15.贝弗里奇曲线
16.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17.替代效应
18.歧视
五、问答题
1.简述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2.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3.效率工资成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如何理解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概念?
5.美国收入差距扩大化的结论是什么?如何解释?
6.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7.简述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内部收益率法。
8.如何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
9.简述管理人员的报酬设计。
10.结构性失业有哪些特征?
11.名塞尔对人力资本理论有哪些贡献?
12.劳动力流动的成因有哪些?
13.雇员歧视会带来什么结果?
1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哪些?
15.工作搜寻模型关于失业有哪些含义?
16.假定家庭由丈夫和妻子构成,试分析妻子工资率变化带来的家庭联合劳动供给决策。
17.为什么劳动力市场的自由运行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18.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串谋行为的?
19.世界各国调节收入差距的特点是什么?
20.为什么18-24岁年龄之间的年轻人中市场劳动参与率下降?
21.在职培训有哪些特性?
22.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四大流向是什么?
23.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双重劳动力市场的?
24.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的成本收益主体有何不同?
25.完善劳动力流动,我国如何在户籍制度和城市化管理上做出改革?
26.日本《男女雇佣机会平等法》的要点有哪些?
27.对刚性工资理论的解释有哪些?
28.为什么65岁以后人们很少从事市场工作?
六、作图题
1.试画图作出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并求出给定工资水平下的最优劳动要素使用量。
2.试画图作出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并标明员工个人成本和收益。
3.试画图作出工伤补偿计划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并说明其政策意义。
4.试画图作出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并说明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5.试画图作出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并求出给定工资水平下的最优劳动要素使用量。
6.试画图作出劳动-闲暇模型的均衡工作时数确定,并写出均衡工作时数的条件。
7.试画图说明文凭的信号功能,并说明员工选择的原则。
8.试画图分析贝弗里奇曲线,并说明图中的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9.试画图作出普通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并标明员工个人成本和收益。
10.试画图作出工作特征变化的补偿性工资理论。
并说明其分析机制。
11.试画图作出大学教育投资模型,并得出大学教育决策的相关结论。
12.试画图作出非法移民会损害输入地体力劳动者收益的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