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G技术革命:纠错编码技术
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长效机制的边界、清单和流程初探
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长效机制的边界、清单和流程初探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不愿为、不敢为”等问题,需要加强对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边界、清单及流程的系统化研究,增强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切实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直面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的慵政懒政现象,为广大干部提供一个干事创业、大胆作为、勇于探索的空间,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能量。
关键词:改革创新;容错纠错;边界;清单;流程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创新中实施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边界、清单和流程研究”(项目编号:17CDJ 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9-11作者简介:张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四川成都,610072)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9(2019)05-0052-05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即“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论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强调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加强对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边界、清单及流程的系统化研究,增强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切实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直面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的慵政懒政现象,为广大干部提供一个干事创业、大胆作为、勇于探索的空间,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能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完整版)RFID试题
一、填空题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性创新,成为国内外IT业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它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2、上述物联网四个环节对应的关键技术分别为、、、。
3、RFID系统通常由、和三部分组成。
4、RFID系统按照工作频率分类,可以分为、、、四类。
5、高频RFID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是 .6、超高频RFID系统遵循的通信协议一般是、。
7、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至少列出四种)。
8、RFID的英文缩写是。
9、目前国际上与RFID相关的通信标准主要有: 、。
10、基于概率的ALOHA算法又可以分为、、等。
11、在RFID系统工作的信道中存在有三种事件模型:①、②、③。
12、时序指的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工作次序。
通常有两种时序:一种是;另一种是。
13、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通过各自的天线构建了二者之间的非接触信息传输通道.根据观测点与天线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可以将天线周围的场划分为三个区域:、、 .14、上一题中第二个场区与第三个场区的分界距离R为。
(已知天线直径为D,天线波长为 。
)15、在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能量与数据的传递都是利用耦合元件实现的,RFID 系统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
16、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也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
17、按照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来划分,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分为、、。
18、读写器天线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外空间传播的,所以距离读写器R处的电子标签的功率密度S为:。
(已知读写器的发射功率为P Tx,读写器发射天线的增益为G Tx,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距离为R)19、按照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作用距离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划分为三类:、、。
20、典型的读写器终端一般由、、和接口构成。
RFID复习题1(参考)解析
一、填空题1、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有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条码识别技术(至少列出四种)。
2、RFID的英文缩写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3、RFID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计算机通信网络三部分组成。
4、在RFID系统工作的信道中存在有三种事件模型:①以能量提供为基础的事件模型②以时序方式提供数据交换的事件模型③以数据交换为目的的事件模型5、时序指的是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工作次序。
通常,电子标签有两种时序:TTF(Target Talk First),RTF(Reader Talk First)。
6、读写器和电子标签通过各自的天线构建了二者之间的非接触信息传输通道。
根据观测点与天线之间的距离由近及远可以将天线周围的场划分为三个区域:非辐射场区、辐射近场区、辐射远场区。
7、上一题中第二个场区与第三个场区的分界距离R为R=2D2/λ。
(已知天线直径为D,天线波长为 。
)8、在RFID系统中,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能量与数据的传递都是利用耦合元件实现的,RFID系统中的耦合方式有两种:电感耦合式、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式。
9、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也可以划分为两种,分别是负载调制、反向散射调制。
10、按照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来划分,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分为全双工、半双工、时序系统。
11、读写器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是以球面波的形式向外空间传播,所以距离读写器R处的电子标签的功率密度S为(读写器的发射功率为P Tx,读写器发射天线的增益为G Tx,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距离为R):S= (P Tx·G Tx)/(4πR2)。
12、按照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作用距离可以将射频识别系统划分为三类:密耦合系统、远耦合系统、远距离系统。
13、典型的读写器终端一般由天线、射频模块、逻辑控制模块三部分构成。
基于LDPC的软判决前向纠错技术——实现100G高性能传输的关键
T .T ch ui ,T trprbl ,n T + T L /3t crnzt n as si . D L E ak al gP Ni e eait ad N P N(2L ) mey ho i i nmi o b n n o i y O i s n ao t r sn
p e ii nt es n h o iai n Th a e to u e etc n q es lto n lr ec p ct TN q i m e t P r cso m y c r n z to . ep p ri r d c st e h i u ou inso g a a i P i n h a y e u p n , TN - a e b sd
S u yo D- E Ba k a l ga dTi y c r n z to o u i n t d nT LT c h u i n meS n h o i ai nS l to s n
Ab tac TD. sr t LTE a k a l gr q ie i hb n wit , o ltn y,P f r r i gf rS1 fe ndX2i tra ea dh g b c h ui e ur s g a d d h lw ae c I o wad n l xa n ef c n ih n h o -
20 09
3 T T G.0 1Y. 3 2 Et e e n a r t ci n S th n . I U— 8 3 / 1 4 . h m t Li e rP o e t wic i g o Co r e d m . 01 ri n u 1 2 0 g
助力 T -T D L E回传 网络建设 和应用 。
4王磊, 李晗等 . 中国通信 标准化 协会 一 分组 传送 网( T 设 P N)
毕业设计102可接收数字广播节目的GSM移动终端的硬件设计
第一章绪论1.1 数字音频广播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各行业中。
信息传媒比如电视、广播、报纸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数字化大潮中,这些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电脑代替着纸和笔,排版系统代替着铅字。
硬盘播放正代替着磁带机,录像机等等。
而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模拟广播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一种全新的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后面简称DAB)诞生了.数字音频广播的出现是广播事业的一次深刻革命。
它用数字化了的设备代替了以前广播采用的模拟设备,并用数字信号广播代替了模拟信号广播。
数字音频广播(DAB)从产生起,就随着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数字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着数字音频广播(DAB)的不断变革,不但充实了DAB的内容,而且给它拓展着新的发展方向。
DAB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广播系统,是继调幅,调频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
它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广播方式,DAB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声音质量可以达到CD水平;(2)在城市环境和高速移动状态下均有很高的接收质量;(3)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单频网(SFN)广播,即通过同频广播网络覆盖广大地区;(4)可以在1.54MHZ带宽中传输6套立体声广播节目和附加信息;(5)与调频模拟广播相比,为覆盖同样大小的地区,数字广播所用的发射机功率可以做到很小;(6)可以有效地改变所播信号的压缩参数,以改变所播立体声广播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附加信息的篇幅容量。
这将大大提高这种系统的经济实用价值;(7)具有极好的抗干扰性能,在恶劣的电波传播条件下仍能可靠接收。
[11]数字音频广播在具有上述优点的同时,它还是一种多媒体广播,可同时传递各种诸如声音、图象、文字、数据等业务.随着CD机的应用和普及,与以前相比,听众对声音播出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由于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日趋普及,人们生活的节奏变快,途中收听节目的移动群体越来越大,这些对声音的移动接收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传机制和海明码的纠错机制
重传机制和海明码的纠错机制
重传机制和海明码的纠错机制是保证通信正常和安全的重要技术。
一、什么是重传机制
重传机制是在因特网、通信和其他网络协议中为减少数据传输错误而使用的一种机制。
它使得当源主机发送的数据被丢失时,源主机可以重新发送丢失的数据,从而减少传输错误。
二、什么是海明码纠错机制
海明码纠错机制是一种用来纠正无线信号中零或多个比特错误的一种技术。
根据海明原理,将发送的和接收的数据进行比较,当发现错误时,根据海明码的模式将其纠正,从而保证无线信号的准确性。
三、重传机制和海明码纠错机制有什么共同点
1. 首先,它们都是为了减少数据传输错误而设计的机制。
2. 其次,它们都是在发现发送或接收数据出现错误时采取的行动,以避免传输出错误。
3. 最后,它们都可以有效地处理和纠正错误,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四、重传机制和海明码纠错机制有什么不同点
1. 首先,重传机制只能处理丢失的数据,而海明码纠错机制还可以处理因信号干扰导致的错误。
2. 其次,重传机制更适合应用于大量数据的传输,海明码更适合小量数据传输。
3. 最后,重传机制侧重于检测发生错误的数据和发送错误数据,而海明码则关注纠错准确性,侧重于找出和纠正出现错误的信号位。
总结:重传机制和海明码纠错机制都是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而设计的一种机制。
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即在发现数据出现错误时,根据特定的机制进行纠正。
它们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重传机制只能处理丢失的数据,而海明码纠错机制还可以处理因信号干扰导致的错误;重传机制更适合应用于大量数据的传输,海明码更适合小量数据传输等。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SDH
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SDH电信技术名词解释:什么是SDH/doc/3f16453560.html2004年07⽉15⽇ 18:40 新浪科技信息⾼速公路近来已成为⼈们的热门话题。
到21世纪,⼈们借助与信息⾼速公路,可以在家中完成各种⽇常活动。
⽽构成信息⾼速公路的最基本单元——公路——就将由SHD设备构成。
——SDH(SynchronosDigitalHierarchy)是⼀种新的数字传输体制。
它将称为电信传输体制的⼀次⾰命。
——我们可将信息⾼速公路同⽬前交通上⽤的⾼速公路做⼀个类⽐:公路将是SDH 传输系统(主要采⽤光纤作为传输媒介,还可采⽤微波及卫星来传输SDH)信号,⽴交桥将是⼤型ATM交换机SDH系列中的上下话量复⽤器(ADM)就是⼀些⼩的⽴交桥或叉路⼝,⽽在“SDH⾼速公路”上跑的“车”,就将是各种电信业务(语⾳、图像、数据等)。
——SDH技术同传统的PDH技术相⽐,有下⾯⼏个明显的优点:——1、统⼀的⽐特率:——在PDH中,世界上存在着欧洲、北美及⽇本三种体系的速率等级。
⽽SDH中实现了统⼀的⽐特率。
此外还规定了统⼀的光接⼝标准,因此为不同⼚家设备间互联提供了可能。
——2、极强的⽹管能⼒:——在SDH帧结构中规定了丰富的⽹管字节,可提供满⾜各种要求的能⼒。
——3、⾃愈保护环:——在SDH设备还可组成带有⾃愈保护能⼒的环⽹形式,这样可有效地防⽌传输媒介被切断,通信业务全部终⽌的情况。
——4、SDH技术中采⽤的字节复接技术:——若把SDH技术与PDH技术的主要区别⽤铁路运输类⽐⼀下的话,PDH技术如同散装列车,各种货物(业务)堆在车厢内,若想把某⼀包特定货物(某⼀项传输业务)在某⼀站取下,即需把车上的所有货物先全部卸下,找到你所需要的货物,然后再把剩下的货物及该站新装货物⼀⼀堆到车上,运⾛。
因此,PDH技术在凡是需上下电路的地⽅都需要配备⼤量各次群的复接设备。
⽽SDH技术就好⽐集装箱列车,各种货物(业务)贴上标签(各种开销:Overhead)后装⼊集装箱。
探讨广播电视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探讨广播电视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广播电视媒体也逐渐进行了技术的改革,新技术的改革能够提高广播电视传输的信号和视频质量。
本文结合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广播电视的数字技术以及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技术发展趋势广播电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其具有新闻传播、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同时又具有传播方式快、覆盖范围广等多方面的特点。
现如今,广播电视已成为最具影响力和最具竞争力的大众传播媒体,其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完善的传输网络备受观众喜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特点(1)形象化:广播电视的主要传播信息的方式是声音和图像相结合,具有内容丰富、形象逼真的特点。
人们喜闻乐见,而且它不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具有普遍性。
(2)及时性:广播电视传播信息非常及时,几乎是在信息播出的同时,观众就可看到信息,而且还可以利用现场把某一地点、某一时间发生的事情及时有效的传播至世界各地,广播电视的这一特点打破了传统的文字、纸张传播的方式,时效性非常强。
(3)广泛性:广播电视传播的范围很广,从广播电台播出的信息,可以及时有效的传播到每户观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符合的内容,具有可选择性。
二、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电子集成技术、通讯技术逐渐渗入广播电视领域,广播电视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在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其中,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基础条件,网络化是数字化的拓展延伸。
数字技术和模拟信号相比还具有还原性、易复制性和抗干扰的优势,数字广播电视设备和模拟设备相比可获得更高的技术性能,逐渐还能开发出许多模拟技术不可能实现的新功能,极大的丰富电视节目的时效性和可视性。
在技术的方面来说,广播数字技术有以下优点:(1)数字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再生技术和纠错编码技术可使噪声不会逐步积累,基本不会产生新的噪音,保持信噪比基本不变,接受端图像质量和发送端基本保持一致,适用环节比较多且长距离的传输。
100G技术革命:纠错编码技术
100G技术革命:纠错编码技术基于数字相干接收PM-QPSK调制的100G光传输技术在长距离光传输技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调制、检测、均衡以及复用技术无法满足系统传输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纠错编码技术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
要在现有线路上达到目前10G OOK的传输误码率性能,100G收发机至少需要提高10dB 增益,而相干检测PM-QPSK调制结合目前的电均衡补偿技术最多能提供7dB增益,额外3dB增益需借助FEC提供。
这要求100G传输系统的FEC编码净增益(NCG: Net Coding Gain)达到11dB以上。
1. 纠错编码技术纠错编码是按照一定编码规则人为增加冗余比特信息以便于在接收端检错纠错的信道编码。
准确地说,就是把原码字按某种规则变换成有一定剩余度的码字,并使每个码字的码元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关系的建立过程称为编码。
码字到达接收端后,用编码时所用的规则去检验。
如果没有错误,则原规则一定满足,否则就不满足;由此足以判定传输或存取过程有无错误。
当不能满足时,在可纠错能力之内按一定的规则确定错误所在的位置,并予以纠正。
纠错编码的性能评价指标包括①编码增益:单位为dB,一般用打开和关闭纠错算法时背靠背无误码传输时最小信噪比之差来描述,该差值即是纠错编码处理增益对传输信噪比要求的改善;②编码开销:也称冗余比,即所增加的冗余码长与编码前码字长度之比,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
例如RS(255,239)的编码开销为(255-239)/239=6.69%;③实现复杂度:通常用物理实现的逻辑门数或软件加乘运算的次数来描述;④处理时延:与所采用的算法以及算法实现的结构相关,算法的并行能力越强,处理时延越低。
光传输常用的纠错编码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以RS、BCH为代表的基础编码,其编码增益在6dB左右,编码开销约为7%;第二代为以RS、BCH 为基础两级链接而成的链接编码,其编码增益在9dB左右,详见G.975.1;第三代为以LDPC、Turbo为代表的软判决迭代编码,其编码增益约在12dB左右,编码开销在15%以上。
量子通信中的量子态传输与保真度
量子通信中的量子态传输与保真度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量子通信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正逐渐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
量子态传输与保真度是量子通信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对于实现安全、高效的量子通信至关重要。
要理解量子态传输,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量子态。
简单来说,量子态就像是量子世界中的“状态”,它可以描述微观粒子的各种特性,比如电子的自旋、光子的偏振等。
在量子通信中,我们常常需要传输这些量子态,以实现信息的传递。
想象一下,我们要把一个量子态从 A 点传输到 B 点。
这可不是像传统通信中发送一个数据包那么简单。
由于量子态具有非常奇特的性质,比如叠加态和纠缠态,使得量子态的传输变得极为复杂而神秘。
叠加态意味着一个量子粒子可以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的叠加。
比如一个光子可以同时既是水平偏振又是垂直偏振。
而纠缠态则更加神奇,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联,即使它们相隔很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那么,如何实现量子态的传输呢?目前,主要的方法有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发。
量子隐形传态就像是“瞬间移动”。
假设 Alice 想要把一个量子态传输给 Bob,他们之间共享一对处于纠缠态的粒子。
Alice 对要传输的粒子和她手中的纠缠粒子进行一些测量和操作,然后把测量结果通过经典信道(比如普通的电话线路)告诉 Bob。
Bob 根据这些信息,对他手中的纠缠粒子进行相应的操作,就能得到 Alice 想要传输的量子态。
量子密钥分发则是利用量子态的特性来生成安全的密钥。
通过发送和测量一系列的量子态,通信双方可以检测是否有第三方窃听,从而保证密钥的安全性。
然而,在量子态传输的过程中,保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保真度可以理解为传输后的量子态与原始量子态的相似程度。
如果保真度高,说明传输的效果好,信息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反之,如果保真度低,那么传输的量子态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信息的丢失或错误。
影响量子态传输保真度的因素有很多。
2022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5000字
通信工程专业综述报告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3G方兴未艾,4G的大潮就即将到来,物联网等的提出和实施,更促进了通信的发展。
本文结合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介绍我对通信工程专业的认识。
1 通信史话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19世纪中叶以后,电报、电话的发明,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 C. Maxwell)电磁场理论的提出、电磁波的发现等一系列伟大的成就推动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再加上 20 世纪 30 年代尤其是 50 年代后,随着香农信息论,纠错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信号与噪声理论,信源统计特性理论等通信专业理论的研究与发展,通信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而来的互联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提出与实现,更使通信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专业应运而生。
2专业发展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前身为机电系,起源于北京交通大学。
关于100G传输系统关键技术和常见故障分析
关于100G传输系统关键技术和常见故障分析作者:侯廷辉来源:《中国新通信》2017年第08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100G传输系统,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列举了系统关键技术,同时对常见故障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实践经验,指出了相应的判定方法,并对预防故障的日常维护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100G传输系统关键技术故障分析前言:100G传输系统是当前最新型的传输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宽带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宽带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传统传输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其缺陷开始暴露出来。
100G传输系统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传统10G/40G传送网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成为了当前网络运营建设领域的首选。
一、100G传输系统概述1.1 100G传输系统简介100G传输系统,从本质上看属于光传输系统的一种。
数据的传输,需要通过光传送设备的承载而实现[1]。
100G代表光传输设备所能够承载的数据量,与传统10G/40G传输系统相比,100G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传输速率明显提高[2]。
系统封装格式通常为OTN或以太网,系统复杂程度较低,维护相对便利[3]。
1.2 100G传输系统关键技术100G传输系统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高级正交幅度调制技术、前向纠错编码、电域色散补偿、并行模数转换和软判决SD/硬判决HD技术等 [4]。
以高级正交幅度调制技术为例,传统40G传输系统,一般以两相调制以及四相调制作为主要调制技术,在传输距离方面,与10G相比优势显著。
100G传输系统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有所提高,调制技术必须保证能够与数据的传输要求相适应,对此,在充分吸取四相调制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16QAM调制技术,虽提高了传输速率,但由于最小欧氏距离缩短,且非线性容忍性较差,因此在传输距离方面缺陷较大,无法满足长距离传输要求。
为全面提高100G传输系统的性能,在综合多种关键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软判决SD/硬判决HD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得FEC的净编码增益得到了提高(可达11.5dB),有效满足了100G传输系统对于数据传输量以及传输速率的需求,使得系统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揭秘量子计算的纠错编码技术
揭秘量子计算的纠错编码技术量子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型,具有比传统计算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然而,量子计算中的量子比特(qubit)很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导致信息的错误和丢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种称为纠错编码的技术,来保护量子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揭秘量子计算的纠错编码技术,并且探讨其在量子计算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量子计算的基本单位是量子比特,与经典计算中的比特不同,量子比特可以同时表示0和1两种可能状态,这种状态叠加的特性使得量子计算机有着更高的处理能力。
然而,量子比特的另一个特点是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噪声、振动和热效应等,这些干扰会导致量子信息的错误和丢失。
因此,纠错编码技术在量子计算中变得尤为重要。
纠错编码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量子比特进行编码和纠错,来保护量子信息的可靠传输和存储。
目前,常用的纠错编码技术包括两类:量子错误纠正码和量子错误避免码。
首先,我们来看看量子错误纠正码。
与经典计算中的错误纠正码类似,量子错误纠正码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量子比特中的错误。
常用的量子错误纠正码有Bit-Flip代码、Phase-Flip代码和Bit-Flip/Phase-Flip代码等。
Bit-Flip代码是一种最简单的量子错误纠正码,它通过对量子比特进行测量来检测和纠正比特翻转错误。
具体而言,通过测量量子比特的状态,我们可以判断比特是否发生了翻转错误,然后再经过相应的操作来纠正错误。
类似地,Phase-Flip代码用于检测和纠正相位翻转错误,而Bit-Flip/Phase-Flip代码可以同时纠正比特翻转和相位翻转错误。
除了量子错误纠正码,还有一类重要的纠错编码技术是量子错误避免码。
与错误纠正码不同,量子错误避免码不直接纠正错误,而是通过对量子比特进行特定操作,使得错误的发生概率尽可能小。
最著名的量子错误避免码是Shor代码,它通过将一个量子比特映射为多个比特的组合,来保护量子信息的完整性。
揭秘量子计算的纠错编码技术
揭秘量子计算的纠错编码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量子计算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潜力的技术,正逐渐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
然而,量子计算的实现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量子比特的脆弱性和易出错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量子纠错编码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推动量子计算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理解量子纠错编码技术,首先需要对量子计算的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在传统的计算中,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比特,它只有 0 和 1 两种状态。
而在量子计算中,信息的基本单位是量子比特(qubit),它可以处于 0 和 1 的叠加态。
这种叠加态使得量子计算能够同时处理多个计算任务,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然而,这种叠加态也使得量子比特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发生错误。
量子比特的错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量子退相干,即量子比特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导致其叠加态消失;二是量子门操作的误差。
这些错误会严重影响量子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纠错措施。
量子纠错编码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量子比特的错误。
与传统的纠错编码技术类似,量子纠错编码也是将原始的量子信息编码成一组更长的量子态,其中包含了冗余信息。
当发生错误时,可以通过对这些冗余信息的测量和分析来确定错误的位置和类型,并进行纠正。
目前,已经有多种量子纠错编码方案被提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表面码(Surface Code)、拓扑码(Topological Code)和稳定器码(Stabilizer Code)等。
以表面码为例,它是一种基于二维晶格结构的量子纠错码。
在表面码中,量子比特被放置在晶格的顶点上,通过测量相邻量子比特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检测错误。
表面码具有较高的容错阈值,即在一定的错误率范围内,仍然能够有效地进行纠错,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量子纠错码。
然而,实现量子纠错编码技术并非易事。
首先,量子纠错编码需要大量的物理量子比特来编码一个逻辑量子比特,这增加了硬件的复杂度和成本。
几种常用纠错码的性能分析及应用研究
生成矩阵┈┈┈┈┈┈┈┈┈┈┈┈┈┈┈┈┈┈┈┈┈┈┈┈┈15
┈┈┈┈┈┈┈┈┈┈┈┈┈┈┈┈┈┈┈┈┈┈┈┈16
4循环码┈┈┈┈┈┈┈┈┈┈┈┈┈┈┈┈┈┈┈┈┈┈┈┈┈┈┈┈┈┈┈┈19
┈┈┈┈┈┈┈┈┈┈┈┈┈┈┈┈┈┈┈┈┈┈┈┈┈┈┈19
4.码多项式的按模运算┈┈┈┈┈┈┈┈┈┈┈┈┈┈┈┈┈┈┈┈21
┈┈┈┈┈┈┈┈┈┈┈┈┈┈┈┈┈┈┈┈┈┈┈┈┈┈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3
数字通信的特点┈┈┈┈┈┈┈┈┈┈┈┈┈┈┈┈┈┈┈┈┈┈4
┈┈┈┈┈┈┈┈┈┈┈┈┈┈┈┈┈5
纠错码的原理┈┈┈┈┈┈┈┈┈┈┈┈┈┈┈┈┈┈┈┈┈┈┈7
4生成矩阵┈┈┈┈┈┈┈┈┈┈┈┈┈┈┈┈┈┈┈┈┈┈┈┈┈21
4.1.3生成多项式┈┈┈┈┈┈┈┈┈┈┈┈┈┈┈┈┈┈┈┈┈┈┈┈23
┈┈┈┈┈┈┈┈┈┈┈┈┈┈┈┈┈┈┈┈┈┈┈┈┈┈24
┈┈┈┈┈┈┈┈┈┈┈┈┈┈┈┈┈┈┈┈┈┈┈┈┈┈25
4.4 BCH码┈┈┈┈┈┈┈┈┈┈┈┈┈┈┈┈┈┈┈┈┈┈┈┈┈┈┈┈┈26
100G标准技术简介
100G标准技术简介陈松涛2012.10.19100GE 标准、CAUI接口•100GE•OTU4标准、OTL4.10接口•GMP封装•PM-QPSK码型•S-FEC纠错G OS 100GE_OSI 模型100G CS100GE_PCS100G 20CS S 100GE 20PCSLS100GE 20PCSLS100G20CS S数据在完成64-66bit编码之后,将被分配到20个PCS lanes上,每一轮分配都是以66bit块CS l上每轮分配都是以66bi为单位,依次填入lane0至lane20。
100G CS A100GE PCS MARKER Marker lanes pcs lanes Marker 作用:消除不同lanes 之间的skew ,帮助重排pcs lanes 序列100G CS A 100GE PCS MARKER 插入Marker 每间隔16383blocks 插入;Marker 10Marker 格式为10 加上6个字节字符加上BIP ,比如:10 10000011 00010110 10000100 BIP3 01111100 11101001 01111011 BIP7100GE PMA100G A如果使用4*25G方式传输100GE信号,PMA层需要完成10:4的信号转换,如左图所示;如果使用10*10G方式传输100GE信号,PMA层需要完成10:10的信号转换。
100G100GE PMD左图为100GBASE-LR4/ER4物理层传输模型,物理层传输模型4Lanes的信号通过电光转换成4路光信号,通过波分复用的方式汇聚到一根光纤中,传输到远端,通过分波、光电转换恢复出电信号4Lanes电信号,从而实现将100GE信号传输到远端100GE 标准、CAUI接口•100GE•OTU4标准、OTL4.10接口•GMP封装•PM-QPSK码型•S-FEC纠错OTU4信号速率帧周期帧结构•OTU 开销•ODU 开销•OPU 开销销OTU 开销FAS / MFASSM_TTI / SM_BIP8 / SM_BEI / SM_BDI SM_IAE / SM_BIAE / GCC0销ODU开销PM_TTIPM_BIP8PM_BEIPM_BDIPM_STATTCMi_TTITCMi_BIP8TCMi BEI_TCMi_BDITCMi_STATGCC1GCC2APS销OPU 开销PTMSIMO ODTU4时隙O 0i O 4ODU0 into ODTU4Cm m=640 ,Cm = [188,189]O OTL4.10结构O OTL4.10速率100GE 标准、CAUI接口•100GE标准•OTU4标准、OTL4.10接口•GMP封装•PM-QPSK码型PM QPSK•S-FEC纠错GMP 封装GMP封装PSI字节•PT字节位于PSI复帧字节第一帧;GMP封装时PT字节值0x21=0x21•MSI字节位于PSI复帧字节第2~81帧;GMP 封装PSI 字节•MSI 字节用于指示ODU4中80个TS的对应关系G GMP映射调整Cn 用来约束信号映射时抖动越限。
100G传输技术新进展
100G传输技术新进展o发布时间:2010-01-26 11:42:08 文章来源: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2008年,基于40Gbps速率的WDM系统已经规模商用,许多运营商和设备商都把眼光投向100G WDM系统。
其中随着100GE路由器接口标准化的完成,100G的长途传输也进入了议事日程。
与40Gbps WDM系统相比,100G传输的商用化需要解决四大关键技术:100G线路传输技术、100GE接口技术、100GE 封装映射技术和100G关键器件技术,下面分别概述其最新进展。
100G线路传输技术现有100G线路传输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案:多波传输方案和单波传输方案。
在100G多波传输方案中,100G信号反向复用为多波长的10G bps/40Gbps OTU2/OTU3信号。
这种方案不会对现有的10G或40G光传送网络产生影响,并可以在现有的器件技术下实现,因而是现阶段可实现的方案。
但这种方案的波长利用率较低,也存在波长管理及多个波长间时延差的控制问题,所以这种方案不是100G线路传输技术的最终商用方案。
100G单波传输方案可做到“一个业务,一个波长”,可以简化网络的管理。
从器件发展及降低OPEX 的角度来看,该方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业界所讨论的100G传输基本上是讨论100Gbps单波的长途传输。
由于波特率的提升,100G单波传输信号所受到的各种物理损伤较为严重。
业界研究了新的码型以降低物理损伤对100G信号的影响。
表1显示了目前业界采用不同码型的100G传输系统相关性能指标的对比。
40G速率提高到100G,光信噪比OSNR需要增加4dB左右,为了降低光信噪比OSNR的要求,在现有的光网络上传输单波100G信号,需要采用特殊的调制技术来降低波特率。
例如PDM-DQPSK由于采用了偏振态、相位的双重调制,就可以把100Gbps的信号速率降低到25G波特率,从而保证在50GHz 间隔的波长区传输。
为更好地提高接收灵敏度,有时需要采用相干电处理的技术,也就是采用电处理来解决光波长的相干接收。
40G 100G 以太网的标准之路
40G/100G 以太网的标准之路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4日2010年是以太网技术领域最具里程碑的一年:6月17日IEEE正式批准了IEEE 802.3ba 标准,这标志着40G/100G以太网的商用之路正式开始。
回顾其过程,IEEE 802.3ba工作组于2008年初正式成立,到标准的正式获批和发布,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
40G/100G 以太网的标准之路文/汤勇40G/100G以太网标准的诞生在以太网标准中,40G是个“另类”的以太网速率。
从10M->100M->1000M(1G)->10G,以太网一直都是以10倍的速率来定义更高的接口速率,而40G的出现第一次打破了这个规律。
是什么原因使得IEEE改变了以太网接口速率一直以来所遵循的规律?早在2006年下半年,IEEE就成立了HSSG(Higher Speed Study Group),目标是要研究制定下一代高速以太网100G的标准。
随着工作组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40G以太网被明确的提出,技术上的分歧也随之凸显,40G还是100G?下一代以太网的标准之路从一开始就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将40G以太网作为下一代标准,其支持者有着非常充分的理由:40G端口的相关技术和产业链相对成熟得多,在芯片成本、光模块成本和端口部署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可以很快实现规模性的商用。
而100G的支持者更愿意面临更大的技术挑战:虽然100G在诸多方面都存在技术和成本问题,但基于10G*10=100G的考虑,不能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就放弃它。
双方的分歧与争论一直持续着,并影响了最终发布的结果——40G和100G同时被定义下来。
不过从市场定位来看,两者各有所侧重:40G以太网主要面向数据中心的应用;而100G以太网则更侧重在网络汇聚和骨干。
IEEE的40G/100G以太网标准发布的同时,多个光通信标准组织也在积极制定相关规范,涵盖40G/100G器件、光模块、OTN开销处理、系统设备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100G技术革命:纠错编码技术
考值将“判决阈值”“0”或“1”判定之后的空间根据判决可靠性概率分为4个区域,需要用2bit对该组区域进行区分,所以软判决给后续纠错算法所提供的信息即为1bit的判决值+2bit的置信度信息。 软判决所提供的可信度信息可以进一步提高FEC编码增益。一般而言,在相同开销和编码算法的情况下,相对于硬判决,软判决可以获得1.1dB以上的编码增益提升。对于主要受到非线性效应限制的100G光传输系统,1dB纠错编码增益对系统传输性能的提升远高于衰减或色散受限的光传输系统。根据中国移动、中国电信100G测试结果以及100G行标,G.655光纤时采用软判决的传输距离比硬判决多6个跨段,传输距离提升了60%。 3. 烽火100G纠错编码技术 烽火100G纠错编码采用13%软判决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LDPC),并辅以7% EFEC编码,分别置于ASIC和framer中(图2)。其中7%的硬判决纠错编码为G.975.1所定义的二级链接码,这种组合实际上构成三级链接码。 图2:烽火100G纠错编码 之所以采用三级链接码编码形式,是因为LDPC编码具极强的突发大误码纠错能力,可以将2.5e-2 的误码降低到1e-5以下,但LDPC因其解码过程出现环路和死锁导致“误码平层”问题,无法将误码降低到1e-12以下。烽火在外部采用G.975.1所定义的7%二级链接硬判决纠错编码消除了LDPC“误码平层”的影响。通俗地讲,内部13%软判决LDPC编码的作用属于大炮式的大火力“面攻击”,外部7%硬判决纠错编码属于狙击枪式的“点清除”。 烽火100G纠错编码方式一方面利用了LDPC编码对大误码的纠错能力,利用外部硬判决纠错编码消除了“误码平层”的影响,另一方面利用成熟商用7%硬判决纠错编码的高增益尽可能的降低了LDPC编码的复杂度、功耗和时延,具有最优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