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2《谁轻谁重》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2《谁轻谁重》教案2
一. 教材分析
《谁轻谁重》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
和观察,了解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
本节课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相同体积的物体,密度不同,重量也不同;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相同体积、密度的物体,由于形状的不同,重量也会有所差异。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重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物体的重量,如
苹果、书包等。
但是,他们对于物体重量的相对性,以及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重量的相对性,以及形状和密度对重量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
2.让学生了解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如形状和密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
2.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如形状和密度。
五.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重量的相对性,以及形状和
密度对重量的影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和发现。
六. 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相同体积的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
相同体积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等),天平,电子秤。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苹果、书包、篮球等,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
然后,教师拿出一个天平和一个电子秤,让学生亲自体验称重,感受物体重量的相对性。
2.呈现(10分钟)
教师展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和密度。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1:相同体积的不同密度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
实验2:相同体积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等)
3.操练(15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一个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在实
验过程中,要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10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然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
上台,用黑板和粉笔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5.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重量?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
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6.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以及形状和
密度对重量的影响。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称重实验,观察和记录
实验现象,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
教师用黑板和粉笔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以及形状和密度
对重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引导。
教学情境分析:
在《谁轻谁重》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
地感受到物体重量的相对性,以及形状和密度对重量的影响。
1.生活情境: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苹果、书包、篮
球等,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重量。
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实验情境:教师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是相同体积的不同密度的物体
和相同体积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和感受到物体重量的相对性,以及形状和密度对重量的影响。
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学活动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1.观察和记录: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这
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讨论和分享: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这样的
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称
重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这样的活动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物体的轻重的相对性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
形状和密度对重量的影响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深入地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改进措施:
1.问题: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准确地称重物体还不够熟练,
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解决办法:在实验前,我应该对学生进行更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导,确保他们能
够准确地进行称重实验。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实验前花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设备。
2.问题:在讨论和分享环节,有些学生不够积极,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实
验结果和感受。
解决办法:我应该鼓励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
重要性和乐趣。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表扬和奖励积极参与
讨论和分享的学生,以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3.问题:在家庭作业环节,有些学生对于如何进行称重实验还不够清楚,
导致作业质量不高。
解决办法:我应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更详细的指导,让他们清楚如何进行称
重实验。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增加一些实验操作的示范和讲解,以确保学
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如何进行称重实验。
总的来说,在《谁轻谁重》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情境和采取一系列的
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重量的相对性,以及形状和密度对重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通过积极的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实录:
在教学《谁轻谁重》这一课时,我按照预先的教案进行了教学。
首先,我通过PPT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苹果、书包、篮球等,让学生猜一猜它们
的重量。
然后,我拿出一个天平和一个电子秤,让学生亲自体验称重,感受物体重量的相对性。
接下来,我展示了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和密度。
然后,我进
行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是相同体积的不同密度的物体,我拿出了木块、铁块和塑料块,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二是相同体积不同形状的物体,我拿出了球体和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操练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一个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巩固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然后,我邀请
几名学生上台,用黑板和粉笔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重量,学生自由发言,我进行点评和引导。
最后,我进行了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物体的轻重的相
对性,以及形状和密度对重量的影响。
我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称重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下节课分享。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按照预先的教案进行了教学,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物体重量的相对性,以及形状和密度对重量的影响。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专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教师在实验操作环节可以更加细致和耐心,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称重实验。
其次,教师在讨论和分享环节可以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最后,教师在家庭作业环节可以更加明确地指导学生,让他们清楚如何进行称重实验。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有序。
专家点评中提出的改进建议,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