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品牌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作者:魏彦东来源:《商情》2016年第52期【摘要】散打是武术格斗对抗形式之一,具有很强的对抗性。

散打商业赛事是在武术运动体制改革中孕育而成的。

当前,我国散打商业赛事处在萌芽起步期,武术散打赛事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还还存在很多挑战。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研究,力求探索武术散打赛事运作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希望为今后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运营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一、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历程(一)起步期散打又称散手,是武术运动中一项以踢、打、摔等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徒手对抗的项目。

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

现代散打是传统散打为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特点而发展起的竞技项目。

随着武术散打赛事的蓬勃发展,武术散打赛事的市场化、商业化、职业化也开始崭露头角。

(二)快速发展期2000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顺利举办,预示武术散打赛事商业化、市场化成功起步。

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拉开帷幕,本次比赛采取国外电视台与国内地方台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

2000-2003年四年“散打王”赛事不仅促进了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蓬勃发展,而且培养出了柳海龙、宝力高、苑玉宝、格日乐图、赵子龙等一批大家耳熟能详明星拳手。

这些明星拳手不仅在国内比赛表现出色,而且在“中美”、“中日”、“中泰”等一系列外战中也有各自出色的发挥,中国武术散打商业赛事在那个时期红极一时。

(三)发展瓶颈期散打王争霸赛经过2000-2003四年的成功运作,2003年底散打王赛事由于赞助商的原因商业运作出现了问题,2004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散打王赛事停办。

随后,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争霸赛(CKC)、河南卫视的“武林风”(WLF)、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等一些赛事陆续被推上市场,但是与“散打王”赛事相比,这些赛事在赛事推广、商业运作、媒体的关注度和宣传度、明星拳手的培养等方面上都有明显不足。

是非功过散打王——回顾2001赛季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

是非功过散打王——回顾2001赛季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

作者: 肖红
出版物刊名: 搏击
页码: 21-21页
主题词: 散打王 中国武术 赛季 中国散打 总决赛 体育馆 代表队 冠军 九运会 北京体育大学
摘要: 2001年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是夜,珠海市体育馆内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在这里进行的2001赛季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总决赛中,75公斤级冠军北京体育大学代表队"白眉大侠"苑玉宝,先后战胜西安体院的中国散打名将65公斤级冠军"草原雄鹰"格日乐图、85公斤级冠军江苏"百变雷神"乔小军闯入最后的王者争霸战,仅用两个回合击败85公斤以上级冠军重庆宗申代表队"定海针"杨晓靖,登上了2001赛季散打王的王座,并获得了40万元巨奖。

对于中国体育界而言,2001年可谓收获颇丰,大运会和九运会的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取得、中国男。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引言中国武术散打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中国武术散打逐渐从传统武术的范畴中走向市场化运作。

本文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探讨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和特点。

一、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背景和发展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作为中国武术散打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之一,旨在推广中国武术散打,提高其市场认可度和知名度。

首次举办于2006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多届。

这项赛事吸引了大量的武术爱好者和观众的参与和关注,成为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构建1. 赛事策划: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精心策划比赛规则和赛事流程,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

同时,通过引入明星选手和明星评委,增加了赛事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赛事宣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组织者采取了多种宣传手段,如电视广告、网络推广、媒体报道等。

通过广泛的宣传,将赛事推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提高了市场知名度。

3. 赞助合作:为了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积极与企业和品牌进行合作,获取赞助和支持。

这不仅能促进赛事的资金运作,还为合作方提供了商业曝光和品牌推广的机会,实现了互利共赢。

4. 商业运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通过门票销售、电视转播、赛事衍生品等多种商业模式实现经济效益。

其中,门票销售是赛事的主要收入来源。

同时,电视转播能够扩大赛事影响力和观众数量,为赛事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赛事衍生品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如纪念品、周边产品等,吸引了大量的武术爱好者购买。

三、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特点1. 结合传统与市场需求: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兼顾传统和市场需求。

在赛事策划中,尽可能保留武术的传统元素,如竞技规则、擂台环境等,同时注重观众的视觉享受和娱乐需求,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武术散打简介理论课

武术散打简介理论课
• 8:2001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将分为资格晋级赛、八强赛、半决赛、 决赛(各级别冠军赛)、总决赛(王者争霸赛)、超级散打王争霸赛 等六个阶段进行比赛。从此出现了柳海龙、苑玉宝、宝力高等一大批 优秀的散手运动员
武术散打的特点
对 抗 性 体 育 性 民 族 性
相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徒手对抗格斗是散打的基 ”的观念发展成为把体能、职能与技 能结合起来,进而突出了它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防身自卫绝技,散打作为竞技体 育项目,必须体现体育的本质属性,即把人体 安全和健康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1.在擂台上进行比赛和三局两胜制就是沿袭了中 国古代民间打擂比武的风俗习惯。 2.在技术的应用上,“远踢近打贴身摔”技击方 法的多样化和打击部位的多层次,充分体现了 中国武术的技术整体性运动特点。
武术散打发展简介
讲师:张雨生
武术散打简介
• 武术散打的概念: •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 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 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 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散打发展历程
• 1:散手运动全面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1979年国家体委 决定按照竞技体育的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 育学院三个单位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 • 2:979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作了首次汇 报表演,l980年10月,国家体委拟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征求意 见稿),通过试验修改,于1982年1月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 (初稿),并按此规则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 • 3:1989年,散手被批准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 • 4:1991年经国家体委审定, 《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出版,并实行裁 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 • 5:1993年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把武术散手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设男子团体一块金牌。全国有l4个单位派队参加,这意味着武术散手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总决赛黄磊加冕“功夫王”

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总决赛黄磊加冕“功夫王”

新华网哈尔滨12月31日电2008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总决赛31日晚在黑龙江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了三场较量,90公斤级擂主黄磊加冕“功夫王”。

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泛的武术散打赛事,珍宝岛药业独家赞助的2008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从3月开赛以来,经过200多场激烈对决,产生了四个级别的王者。

本次“功夫王之夜”首场对决上演了“小龙”战“大龙”,70公斤级擂主“过江龙”姜春鹏挑战体重远重于自己的90公斤级冠军“傲世苍龙”黄磊。

姜春鹏开局后贴身近战的打法并不明智,被对手凭借身体优势连续两次摔倒在地,而他擅长的膝法也没有发挥出威力。

黄磊第二节以鬼魅的“旋风腿”不断击中对手。

虽然姜春鹏在第三节被击倒后依然全力迎战,但正如他赛后所说,“输了比赛没什么遗憾,对手实力太强了”!在第二场80公斤级擂主“盖世虎”边茂富与90公斤以上级王者“中原黑马”陈彦召的对决中,边茂富“以小制大”的“游击战”打法非常实用;他不断利用灵活的步伐拉开距离,消耗对方体力,并不时重拳偷袭得手,陈彦召则更多地利用体重优势,将对方挤压在边绳区将对手摔倒。

经历三个回合苦战后,边茂富成功演绎了“四两拨千斤”,挺进决赛。

与前两场不同,黄磊与边茂富的终极“巅峰对决”进行了五节。

体重占劣势的边茂富开局后就以一记抱摔给了对手一个“下马威”,向来以摔法见长的“傲世苍龙”很难占到便宜。

在经历了第二节的组合拳、膝法疯狂对攻后,边茂富步伐灵活的优势开始发威,连续两记重腿踢中黄磊面部。

但黄磊身体优势明显,双方在体力下降后攻势不减,鏖战五节后,两名高手双双怒吼挥舞双拳。

最终黄磊以微弱优势荣获总冠军,“功夫王”擎起了象征中国武术散打至高荣誉的王冠和权杖。

(。

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批判与反思

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批判与反思

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批判与反思作者:梁勤超,朱瑞琪,李源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进行批判与反思。

二十余年来,中国武术散打赛事的市场化探索,始于争霸,亦止于争霸。

武术散打争霸赛事成少败多,普遍存在高开低走、趋于失败;主体缺失,缺乏职业拳手参赛;虚假繁荣,没有核心盈利模式;过于强调争霸,而忽略了赛事的品牌建设等诸多问题。

武术散打赛事热衷于“争霸”,意欲打造一个现实版的武林争霸;国内争霸旨在散打“王”的生产与再生产;国际争霸折射出民族主主义情结;争霸叙事是官方垄断参赛主体前提下的市场化探索。

后续武术散打赛事的发展,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职业化定位;构建价值链,提升赛事情感与IP价值;淡化争霸情结,强化品牌与兼容意识;同时把握政策机遇,加快市场化与职业化进程。

关键词: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批判;反思中图分类号:G8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5-0067-08收稿日期:2017-04-1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5BTY093),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课题(WSH2015D003)。

作者简介:梁勤超(1980-),男,四川蓬溪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作者单位:1.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3.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61中国武术散打作为格斗对抗类项目,自1979年试点以来,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几乎承载了中国武术现代格斗竞技的全部内涵。

近四十年来,“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不但为武术运动增添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而且这种表现形式为武术运动搭建了人体格斗实践的平台。

[1]”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以及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的兴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专业赛事之外,武术散打赛事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探索。

【2003散打王争霸赛六大级别解析】 2003年散打王争霸赛

【2003散打王争霸赛六大级别解析】 2003年散打王争霸赛

《【2003散打王争霸赛六大级别解析】 2003年散打王争霸赛》摘要:李杰,2000年、张加泼2002年散打王70公斤级冠军,李杰和张加泼2001年级别冠军,80公斤级永远包揽着散打王最多的悬念,85公斤级是个充满遗憾的级别有一种人始终在奔跑,无论生活给予他们的是什么,他们赋有信念和一种从内而外的热情,他们伴随生命一同奔跑。

年少时,他们相信只有奔跑才能成长,中年时,他们相信只有奔跑才能丰富,年老时,他们相信只有奔跑才能年轻。

奔跑与赛跑不同,奔跑希望自己更强大,而赛跑希望比对手更强大。

散打王的每个级别则是由一些不断与自己和别人赛跑的人而组成的不断奔跑的一个群体。

经过四年的发展,每个级别都具有了自己明显而带有标志性的特点。

历练65公斤级“草原雄鹰”格日勒图不会被任何一个喜欢散打的人所遗忘,他在比赛中灵活有效的进退攻防,出神入化的技术水平,急速应变地头脑战术,让人们将他形容成为一个散打的精灵。

格日勒图独领风骚三年之久,连续夺得散打王65公斤级擂主,而无人可以撼动。

辉煌的战绩奠定了他在人们心目中挥之不去的地位,虽然他已经在2003年退出散打王比赛,可是那份擂主荣誉对他而言是永久的。

2003年,散打王赛制进行了改变,将每个级别的八位选手分为上下两个半区,并分别进行循环比赛,从上下半区产生的两位擂主挑战者再进行最终的擂主大战。

这样赛制的实行是否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我们暂且不去评价,比赛残酷的巨增确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适应了上一年五轮比赛持续排名后进行单败淘汰赛制的选手,对于这样的新改变多少有些不能适应,因此名将下马在2003年屡见不鲜。

这一年出战65公斤级散打王的八位选手分别是王进峰、戴双海、王春明、刘献伟、陈德余、张文飞、韩玉柱和王猛。

根据散打王规则,王进峰、王猛、刘献伟、陈德余被分入上半区,而戴双海、王春明、张文飞、韩玉柱分在下半区。

英雄鹿死谁手,只得擂台初见分晓。

上半区比赛中,刘献伟发挥得极好,将全面的技术和尤为出色的摔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先胜老对手陈德余,再将排名第一的王进峰拉下战马,进入擂主争夺战。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探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引言:中国武术散打作为一项传统武术运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逐渐进入了市场化运作的阶段。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作为中国武术散打领域中最具权威性和著名度的赛事之一,其市场化运作模式值得深度探讨。

本文将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探究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探讨其特点、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的背景和意义伴随着经济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中国武术散打逐渐从传统武术向现代体育转型,市场化运作成为其进步的必定趋势。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的进步,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体育娱乐消费的需求,也有效推动了中国武术散打项目标普及和进步。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作为中国武术散打领域中最具权威性和著名度的赛事之一,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通过深度探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武术散打项目在市场中的进步,提高其竞争力和著名度。

二、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市场化运作模式1. 赛事规模与组织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以全国范围内的选拔赛为基础,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与总决赛。

拥有一定数量的参赛选手,扩大了竞赛的规模和影响力,同时为赛事的商业开发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

2. 赛事筹划与推广为了提高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著名度和吸引力,赛事主办方乐观进行赛事筹划与推广。

通过制作赛事宣扬片、举办发布会、打造赛事品牌等方式,增加赛事曝光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观众和赞助商的参与。

3. 赛事商业开发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充分利用商业开发,实现赛事的经济效益。

乐观合作赞助商和广告商,通过赞助费和广告投放,得到赛事的资金支持。

此外,赛事主办方还通过售票和电视转播等方式得到收入,实现了赛事的可持续进步。

4. 推动选手形象建设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通过推动选手的形象建设,提升选手的著名度和商业价值。

赛事主办方乐观塑造选手正面形象,通过媒体宣扬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扬,使选手成为赛事的代表性人物和品牌使者。

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关键词:武术散打;商业化;发展;发展模式
Abstract: wushu is not only a traditional cultural sport in China, but also an iconic sport in China. It is bred in the long history of five thousand years in China, so wushu culture is deeply rooted in China, and wushu sport has a broad market prospect in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Sanda is one of the forms of martial arts combat, with strong antagonism. Sanda commercial competition was conceived in the reform of wushu sports system. Its appearance complies with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and the public, and injects vitalit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anda. At present, China's wushu sanda industry has just started.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wushu sanda events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anda commercial competition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sanda commercial competi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operation of sanda commercial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引言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术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一种流派,近年来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不仅在国内发展迅速,也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本文拟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例,探讨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途径与方法。

一、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的背景和意义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的兴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散打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受众基础。

将武术散打市场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健身、娱乐的需求,还能为武术散打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机遇。

二、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特点1. 竞赛模式的创新: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秉承市场化运作理念,通过采用积分制、淘汰制、冠军争夺等方式,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提高了观众和赞助商的参与度。

2. 媒体宣传的推动: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扩大了武术散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赛事包装的精心设计: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赛事场地、搭建赛场、制作主题曲、舞台效果等方面进行严谨策划,打造了高水准、高品质的赛事形象,提升了观众参与度和观赏价值。

三、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成功经验1. 专业化组织策划: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由专业的赛事组织机构进行筹划和管理,有着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分工,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2. 国际化运作思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积极借鉴国际拳击、综合格斗等赛事的经验,注重赛事规模、包装、推广等方面的国际化运作。

3. 资金与资源的整合利用: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通过吸引赞助商和合作伙伴的投入,整合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提升了赛事的水平和品质。

四、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挑战与对策1. 影响竞技实力的商业化压力:市场化运作模式下,商业利益对选手的要求和考核逐渐增多,可能对选手的竞技实力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太全了改革开放后中华武术的发展史全在这里

太全了改革开放后中华武术的发展史全在这里

6月22~24日,首届国际武术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有
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武坛高手参加了表演。12月,
提出了今后武术工作“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共有18个省的35个市、
。一九九三年5月14~18
首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7个国家和地区的65名男女运动员参加12
8月26~30,第一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
8月25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
30周年和中韩建交10周年,中、日、韩三国武术协会
“2002中日韩太极拳交流大
。参加此次大会的中方人员有2000余人,日方人员有587
79人;总共约3000人。二○○三年8月8
第四届中国功夫-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在泰国首都曼谷举
3:2客场获胜。10月18~27日,第五届全国城市
颁布、实施。3月14日;国家教委召开了“如
(一)3月28至29日,教委安排讨论审定中小学体
(二)商定在适当时间,和中武
(三)教委学校体育研究学会和中国武术研究院将
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联合召开学校武术教学专题研
7月20日,由《中华武术》杂志和浙江省温州武术体
400余幅,其中业余爱好者作品近200幅。由武
8枚金牌花落各家。其中,6个国家和地区的8
9个国家和地区的24名运动员获得了
9月1日,武术健身操进入全国中小学。为充分发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
《武当》以及《中国武术》英文版等。《中华武术》作为
,也使河南嵩山少林寺
《少林寺》在香港创下1616
12月1日,北京
5月19~23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29个省、市、
6所直属体育院校参加的全国武术挖整工作会议。会

散打发展史

散打发展史

中国散打发展史散打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1.古代起源与演变: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在与野兽搏斗中逐渐掌握了徒手技能,这是散打运动的萌芽。

当时的格斗技术虽然原始,但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相搏”、“技击”、“拳勇”等徒手搏斗技术较为普遍,相搏攻防技术中,拳打、脚踢、摔法、拿法都有了一定发展,搏斗战术也有所进步。

秦汉时期:徒手格斗被称为“手搏”,比赛已经比较正规,有裁判人员主持,这使得搏斗技艺进一步发展,并且还有理论专著《手搏六篇》问世。

隋唐五代时期:手搏、角抵倍受重视,发展较快,比赛几乎形成制度,在正月十五及七月十五中元节多有相关比赛。

不过这一时期的比赛没有护具及体重分级,除击打外主要靠摔倒对手取胜。

两宋时期:手搏与角抵在民间更为流行,民间每年都举行“露台争交”的比赛,并且有了相应的比赛“规则”。

元明时期:元代统治者禁止民间习武,但民间起义推动了民间武术搏击的发展。

明代,民间“打擂台”比武之风盛行,手搏多称为“白打”或“搏击”,被列为“十八般武艺”之中。

比赛由“布署”主持裁判,并规定“不许暗算”,先败下台的为输。

清朝时期:统治者严禁民间练武,但武术在民间仍有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2.近代雏形确立:民国初期: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

技击大师霍元甲在上海创立了“精武体育会”;中央国术馆也相继成立,并于1928年10月28日在南京举行了“第一届国术国考”。

国考设有散打比赛,不分级别,不带护具,打法不限流派,比赛中凡用手、肘、脚、膝击中对方有效部位得一点,凡击中对方眼部、喉部、裆部为犯规,三局两胜。

1933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行了“第二届国术国考”,设有男、女散打比赛,以“点到为止”决胜负,标志着散打运动的雏形基本确立。

3.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步发展:试点阶段(1979——1989年):1979年3月,随着全国“武术热”的兴起,原国家体委决定进行武术对抗项目试点训练。

同年10月的第4届全国运动会上和1980年5月在太原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都进行了散打表演,此时的散手试验比赛不设擂台,只在地上画一直径为六米的圆圈,出圆即为出界。

2006年中国武术搏击争霸赛

2006年中国武术搏击争霸赛

2006年中国武术搏击争霸赛第一部分:赛事说明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争霸赛(Chinese kongfu championship,简称CKC),是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大型系列武术搏击赛事,也是目前我国官方唯一批准的武术职业赛事。

是中国武术搏击的顶级赛事。

一、赛事历史1. 2004年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争霸赛比赛在福建泉州举行,来自全国36个俱乐部的23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由福建卫视播出,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冠军俱乐部(山东宋江武校散打俱乐部)和7个级别冠军。

填补了中国第一个商业武术赛事(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退出武术市场后留下的空白,为武术迷提供一个精神寄托的赛事。

主要赞助商:福建赛琪2. 2005年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争霸赛比赛于12月31日-2006年1月7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33个俱乐部的19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历史上第一次),100多家媒体参与报道。

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定海针杨晓靖。

电视直播的收视率在中央5台当周排名第三。

主要赞助商:双星集团二、2006年赛事介绍2006年赛事名称的核心由原来的“武术散打”赛更名为“武术搏击”赛,着力在前两年运作基础上进行大幅度职业化改造,主要体现在:规则职业化——从增加比赛精彩激烈程度和提高收视率出发,借鉴国际搏击项目先进经验,对现有散打规则大幅度改进,规则更趋近职业化;级别精简优化——取消女子比赛,全部设为男子中大级别比赛,并把男子级别优化为70 KG、80 KG、90KG 和90 KG +级4个级别;赛程延长——由原来5期密集比赛延展为有间隔时间的13期比赛。

n 赛事详细介绍2006年赛事由擂主争霸和武状元争霸两部分组成,而擂主争霸赛又分为铁人赛、复仇赛、卫冕赛3个阶段,新赛事的特点是系列赛事层层进阶,悬念与精彩程度依次加深,扣人心弦,让观众随着赛事进程而更加关注,而每一个比赛日的赛事又独立完整,自成体系。

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

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

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是中国体育界一项备受瞩目的盛事。

作为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格斗赛事,这项比赛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华,也展现了现代搏击技巧的实用性。

对参赛选手而言,这是一次展示实力与技艺、追逐荣誉与王者之路的机会。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技艺。

自古以来,武术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一种健身保健的方式,也是一门自卫和格斗的技术。

而散打,作为中国武术与现代搏击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更是将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散打将中国传统功夫的力与技结合,并加入了实战技巧与竞技规则,使其成为一种更加实用和高效的搏斗方式。

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旨在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相结合,提高中国武术的实用性和竞技性。

比赛的规则包括站立和地面的战斗,选手可以运用各种武器与技巧进行格斗。

比赛分为不同的级别和体重段,以保证公平竞技。

选手之间的战斗激烈而激动人心,让观众领略到了中国武术与现代格斗的结合之美。

对于参赛选手而言,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机会。

参赛选手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赛和训练,只有最优秀的选手才能晋级到决赛。

这些选手不但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搏击技巧,还要有不屈不挠的毅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他们在赛场上奋力争胜,以期在这个高水平的比赛中获得荣誉与尊重。

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不仅吸引了国内的武术爱好者和观众,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和观众。

通过这项赛事,世界各国的人们能够亲眼目睹中国武术的精湛技艺和不凡魅力。

这也是中国武术积极拓展国际影响力和增进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除了比赛本身,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还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和赛前庆祝仪式。

这些活动不仅有武术表演和示范,还有传统文化的展示和体验。

观众们可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比赛的内容,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体验。

争霸的线索: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与职业化发展研究

争霸的线索: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与职业化发展研究

文章编号:l〇〇〇-677X(2018)06-0091-06DOI: 10.16469/j.css.201806011争霸的线索: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与职业化发展研究 Hegemony Clues :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Sanda Event's Market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梁勤超 '王洪珅3,李源4LIANG Qin-chao1’2, WANG Hong-shen3, LI Yuan4体育科学2018年(第38卷)第_ CHINA SPORT SCIENCE V〇1.38,No.6,91-96,2018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与职业化发展进行分析。

在中国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与职业化发展进程中,争霸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然而,一系列武术散打争霸赛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定位不明确,赛事体系不完善;缺乏赛事经营经验;市场培育不充分,缺乏核心的盈利模式;项目化思维,赛事品牌与品类意识不足。

武术散打赛事市场化与职业化的深入发展,还需进一步明确赛事的职业化定位,构建相对完善的职业赛事体系;务实经营,注重赛事的能量积累;培育市场,寻求互联网时代的盈利模式;打造品牌,强化赛事品牌与品类意识。

关键词:散打;赛事;争霸;市场化;职业化A b stra c t:T h 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 ent o f W ushu Sanda event's m arket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since the 90s in 20 century, w ith the m ethods o f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etc. H egem ony is a clue throughout the developm ent process o f C hinese W ushu Sanda event’s m arket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A series o f W ushu Sanda com petition events did no t achieve the desired success because success less than failed. The m ain reasons are that the positioning is not clear, the contest system is not perfect; seeking short-term successes and lacking pragm atic contest m anagem ent; m arket cultivation is n o t sufficient and h av en?t the core profit m odel; A s w ell as project thinking, the contest brand and category aw areness are no t enough. I f s need to further clarify th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that the ftirther developm ent o f the W ushu Sanda c o n te sts m arket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A nd build a relatively perfect professional event system; pragm atic m anagem ent and focusing on the accum ulation o f e v en fs energy; cultivate the m arket and seeking the profit m odel o f Internet tim es; C reate brand and strengthen the aw areness o f b rand and category.Key Words:sanda;contest;hegemony;marketization;professionalization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 若干意见》(国发〔2〇14〕牝号)的实施,我国体育产业迎 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_2003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十大变数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_2003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十大变数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_2003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十大变数“奥体中心散打馆”这个名字我们再熟悉不过,自从有了散打王,它就没再离开过我们。

三年中,尽管散打王也曾移师京外,但每一次离开后的班师回营都会让人觉得万分亲切,”奥体中心散打馆”与散打王就这样融为一体了。

2003年2月24日,“奥体中心散打馆”经过了两个月的冷清后又一次火热起来,而这一次,来的不是热身或参赛的队员,而是拆卸工人。

三天后,“奥体中心散打馆”不复存在。

再次走进去,它突然变得宽敞了许多许多,拳台、观众席、舞台、灯光音响控制台……所有的一切都不在了。

安安静静,空空荡荡,可我依稀听见有欢呼加油的回声,我感觉到夹杂着汗水与泪水的激情,我看见忽明忽暗的聚光灯下队员出场……相聚不一定是开始,离开不一定是结束。

发展需要摒弃和吸纳。

改变,势在必行。

变数一:制作班底大换血,中央电视台倾情加盟2003年年初,散打王争霸赛主办方中国武术协会与承办方国武公司正式诚邀中央电视台倾情加盟,担任2003年散打王的制作工作,从而结束了国武公司三年来独立制作散打王的历史。

中央电视台欣然接受邀请,并请央视体育节目知名导演哈国英出任散打王总导演一职。

至此,中国武协、中央电视台、国武公司强强联合,组成强大阵容,筹划新赛季散打王争霸赛。

央视加盟,强调散打王的民族化和时代感。

力求将更深厚的武术文化融入其中,在激烈比赛的同时用文化背景作为散打王的灵魂。

现代化舞美、灯光、音响技术的运用,加深观众的视觉感受,达到全方位的心理体验。

散打将凸显出自己有别于其它搏击项目的显著风格。

与此同时,央视将对散打王开幕战和闭幕战进行现场直播,观众将第一次通过中央电视台同步看到散打王的比赛。

变数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散打王200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连续三个月播出散打沙龙节目。

之后该节目由于各种原因而被搁浅。

200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次与散打王合作,在第一套节目现场直播每次散打王争霸赛。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经验与启示

赛的经验和启示进行阐述,以期引发对现代武术散打 比赛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思考,并为今后散打赛事的发 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经验寻绎 2.1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发展历程 2.1.1 初创期(2000 年—2004 年)
在 2000 年,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正式 开启,标志着武术商业化进程进入全面探索阶段,全 新的赛事运营模式使它成为中国首个散打民族赛事品 牌,吸引力海内外散打运动员和爱好者的眼球,湖南 卫视以独家代理的形式买断了散打王的全年现场直播 的播映权,开创了中国武术散打的新纪元;在 2001 年, 全国 60 家电视台对赛事进行直播使得散打王的发展更 盛,并且日本欢乐中国频道也购买了赛事转播权,开 创了中国本土体育赛事在转播权被境外媒体购买的先 河;[2]2002 年,散打王争霸赛对赛事的赛制、竞赛形
4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腿功相当了得,他除了白眉大侠的外号之外,还被称 为“神腿王”。这些散打选手不仅向观众展现了精湛 的技术,顽强拼搏、不畏强敌的精神品质还体现了中 国武术承载的“真、善、美”价值理念。 3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启示 3.1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存在的问题 3.1.1 商业运作:高额成本和资金链断裂的双重桎梏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髓,作为独特的民族体育项 目,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中华民族的血脉紧密联 系在一起。从散打王开创以来,就受到了各界媒体和 散打爱好者以及各国散打选手的广泛关注。散打王是 第一次拥有正式的商家冠名,第一次以赛事全程直播 的方式在各台播出等,赛事运营首次将打造运动明星 为内容,协调好各个单位的运营活动,使得政府、广 告赞助商、运动员、媒体从中获利,并以其独特的赛 事运作手段和营销策略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观众,涌现 了一批优秀的散打明星,影响力传至世界,譬如“柳 腿劈挂”柳海龙、“白眉大侠”苑玉宝、“草原雄鹰” 格日乐图、“草原娇子”宝力高、“玉面小达摩”郑裕嵩、 “燕都神影”薛凤强、“百变雷神”乔小军、“射月金弓” 李杰等,精湛的技术、灵活的战术、勇于拼搏的尚武 精神,激起广大观众内心深处的武术情结和爱国情怀。 采用“赛事+电视转播”的模式,与电视台建立合作, 扩大赛事影响力,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展示中国功夫, 提升了民族自信。 2.2.2 开启了中国散打赛事国际化运作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品牌发展历程
作者:张小二
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7-000-01
摘要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内容最为丰富、历史最为悠久的遗产,同时它也是我国的国粹,它在全民族的文化中有很深的积淀,一直被视为一笔足以引发民族自豪、弘扬民族气概的精神财富。

随着近年来西方的各种搏击运动对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冲击,使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地位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我们现在急需要通过某种方法来推广武术散打运动。

由此,我们认识到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来推广一项运动是极为有效的办法。

近年来我国武术散打比赛事业蓬勃发展,其中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为顶峰。

本文通过对“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这项赛事的仔细分析,研究其品牌的发展路程,从它的开始举办到它辉煌的顶峰,又如何在我国体育赛事中销声匿迹的。

关键词品牌赛事武术散打王争霸赛
我国武术散打赛事产业才刚刚起步,武术散打赛事在面向职业化、商业化、产业化等方面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武术散打商业赛事的本质是一种商业活动,是把散打赛事包装后当成商品进行运营,最终形成产业化发展,以达到赢利的目的。

早在1923年4月,在上海举行“中华全国武术运动会”,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次单项运动盛会。

竞赛形式有团体、单练、对手三种形式,这次武术运动会采用了近代体育竞赛形式,改变了庙会献技与擂台打擂的传统竞赛形式。

其中的“对手”形式实际上就是现代散打项目的雏形。

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我国武术散打赛事的发展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2000年3月25日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正式开赛,这是中国散打进行的迄今为止最有力度的职业化改革。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借鉴国外相关搏击类项目举办赛事的成功经验,首次在比赛中引进娱乐化概念,强调灯光、音响、舞美等戏剧元素,把武术竞技的惊险刺激与视听欣赏巧妙地融为一体,大大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通过这一里程碑式的改革,中国武术散打到达了一个新的水准,为武术散打这项运动的推广起到了不可轻视的作用。

一、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举办初期阶段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是迄今为止举办过的全世界最高水平的武术散打商业赛事,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市场在体育市场中属体育竞赛市场,它的经营者是北京国武公司。

王守恒、叶庆辉在《体育赛事的界定和分类》中论述到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项目管
理特征、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能够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求,达到多种目的与目标,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和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发生冲击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该阶段主要解决了散打运动技术构成、战术打法和竞赛规则等的问题,为散打运动后期的市场化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这为散打运动后期的市场化,作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所以,该阶段是武术散打技术构成,战术打法,竞赛规则等的成熟阶段。

与此同时,国武公司在赛事的市场开发中充分考虑到了影响市场运行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对市场影响力度较大的因素;加强了散打赛事市场的调研,充分了解了观众对赛事的视觉要求和感情需要,宣传力度的影响也很大,在保住现有消费群体的情况下,大力开发市场潜在的消费者,扩大消费群体的数量、规模和层次,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传媒体、广告赞助商、投资者的合作体现出了规范化、法制化;了解了有中国特色的现行体育管理体制,很好的处理好了各方面的关系,努力为自己运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辉煌时期
由于初期阶段的充分准备,在后续的发展中,这项赛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成功举办带激发了整个武术散打市场,武术散打方面的消费群体迅速扩大,与武术散打赛事相关的商品经济也快速的发展起来,商品种类更加齐全,武术散打市场终于初见端倪,它标志着武术散打市场的正式形成。

依据:中国武术协会武术发展委员会主任余功保2002年8月在答记者问“您认为目前散打市场已经做起来了吗”时,明确回答“客观地说,应该是已经做起来了”。

三、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没落
鲍明晓认为居民体育消费的增长既受经济发展整体环境、个人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影响,也受消费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李明认为消费市场受如下因素的影响:1.居民的支付能力;2.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3.消费者的愿望。

孙志坚认为消费者购买行为受个人特性、心理动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正是没有成功规避这些因素,所以使这项赛事走到了它的尽头。

首先是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变化,导致市场定位发生了严重偏移;公司资产结构状况不好,良性资产不足,无形资产开发不够。

参与赛事宣传报道的传媒体种类较多,数量也很大,但经营者与他们的合作方式没有适时向盈利方向改变。

观众男女比例失调,结构单一,主要以没有经济来源的青少年学生为主,且消费具有一次性行为特点,消费频次不够。

虽然武术散打市场社会潜在消费群体势头较好,但有待挖掘。

另一方面武管中心关于市场总体政策较
好,但政策实施力度不够;由于计划指令式的管理与现代企业的管理常发生冲突,给赛事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赛事赛制还不稳定,发展还不成熟。

参考文献:
[1] 李国锋.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24-25.
[2] 孙志坚.体育经营学[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2.
[3] 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1.
[4] 李士英.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5] 王守恒,叶庆辉.体育赛事的界定及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7):1-3,21.
[6] 鲍明晓.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