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事故五项原理.docx
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原理事故可预防性理论根据事故特性的研究分析,可认识到如下事故性质:事故的因果性:工业事故的因果性是指事故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防范。
事故的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
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
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事故的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
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
•在事故发生前,人、机、环境系统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
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企业较长时间内未发生事故,如麻痹大意,就是忽视了事故的潜伏性,这是工业生产中的思想隐患,是应予克服的。
掌握了事故潜伏性对有效预防事故起到关键作用。
事故的可预防性: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实际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
认识这一特性,对坚定信念,防止事故发生有促进作用。
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事故的宏观战略预防对策采取综合、系统的对策是搞好职业安全卫生和有效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
随着工业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科学管理、事故致因理论、安全法制建设等学科和方法技术的发展,在职业安全卫生和减灾方面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安全法制对策、安全管理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经济手段等都是目前在职业安全卫生和事故预防及控制中发展起来的方法和对策。
1.安全法制对策安全法制对策就是利用法制的手段,对生产的建设、实施、组织,以及目标、过程、结果等进行安全的监督与监督,使之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
事故预防原理
Engineering——工程技术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
(2)
(3)
Education——教育
Enforcement——强制
通过教育,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借助规章制度、法规等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4、本质 安全化
全国每年因压力机操 作失误,造成断手指 等工伤事故10多万起。
JSA智能化 安全压力机
事故发生原因
• 1、频发倾向 • 2、遭遇倾向 • 3、海因里希事故连 锁 • 4、博德因果连锁 • 5、事故金字塔
事故发生原因
1 .事故频发倾向论
(1) 定义 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存在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1919年,格林伍德、伍兹研究发现:事故在人群 中并非随机分布,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 存在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 原因。
事故预防
安全法则
1、莫非定律 4、鲶鱼效应 2、青蛙效应 5、刺猬法则 3、破窗理论 6、二八定律
事故预防
一、安全法则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安全法则1------墨菲定律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 会发生。”,“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等等。
• 工程师爱德华· 墨菲参加美 国空军于 1949年进行的测 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 实验。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 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 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 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 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 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 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 的位置。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人
• • • • • • •
强制剔除 与96%事故相关的“十种人”
糊涂人 鲁莽人 懒惰人 分心人 迷糊人 法盲人 经济人
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原理第一篇:事故预防原理事故预防原理(一)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终止,同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有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之分。
自然事故是指由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如地震、洪水、旱灾、山崩、滑坡、龙卷风等引起的事故。
人为事故是指由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事故,这类事故既然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就能够预防。
事故之所以可以预防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特性和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特性和规律,并能合理应用,事先采用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
一般来说事故具有以下特性:1.因果性因果性是说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产中的人身伤害事故是由物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以及对突发的意外事件处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2.偶然性事故具有偶然性,是说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
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
事故的随机性表明它服从统计规律,因而可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预测,找出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预防事故提供依据。
3.潜伏性事故的潜伏性是说事故在尚未发生或还未造成后果之时,是不会显现出来的,好像一切都处在正常和平静状态。
但是生产中的危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这些危险因素未被消除,事故总会发生的。
事故的这一特征要求人们消除盲目性和麻痹思想,常备不懈,居安思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要在事故发生之前充分辨识潜在危险因素,事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
(二)伤亡事故致因理论1.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50多年前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称之为事故法则。
防止事故五项原理
防止事故五项原理
从安全角度研究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的原理有如下5种。
1. 能预防的原理
工伤事故是人灾,与天灾不同,人灾是可以预防的。
要想防止事故的发生,应该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因而,对工伤事故不能只考虑事故发生后的对策,必须把重点放在事故发生之前的预防对策。
安全工程学把防患于未然作为重点,安全管理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正是基于事故是可能预防的这一原则上的。
在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常有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记载。
所谓不可抗拒,只能对天灾可言,作为人灾的事故,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是可能预防的。
2. 偶然损失的原理
工伤事故的概念,包括着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了意外事件;二是因事故而产生的损失。
事故的后果将造成损失。
所谓损失包括人的死亡、受伤致残、有损健康、精神痛苦等等;损失还包括物质方面的,如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烧毁或者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支付以及市场的丧失等。
可以把造成人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人身事故;造成物的损失事故称之为物的事故。
人身事故又有三种: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动作引起的事故,例如绊倒、高空坠落、人物相撞、人体扭转等;二是由于物的运动引。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事故发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致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把许多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
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该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论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
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
预防控制事故的原理
一、消除潜在危害原理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这是一种理想的、积极的、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
其基本做法是以新的系统、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系统、技术和工艺,以达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的目的。
例如:用不可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材料;改进机械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等。
二、降低潜在危害因素数值原理当系统危险不能根除时,尽量降低系统的危险程度,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时后果严重程度。
例如:手电钻工具采用双侧绝缘措施;利用变压器降低回路电压;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泄压阀以控制危险发生等。
三、冗余性原理即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
例如: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安装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等。
四、闭锁原理即在系统中通过一些原器件的机器联锁或电气互锁,作为保证安全的条件。
例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金属剪切机室安装出入门互锁装置,电路中的自动保安器等。
五、能量屏障原理即在人、物与危险源之间设置屏障,防止意外能量作用到人体和物体上,以保证人和设备的安全。
例如:如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反应堆的安全壳等,都起到了屏障作用。
六、距离防护原理当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伤害作用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时,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
例如:接触噪声源、辐射源等危险因素的工种,可采用扩大距离以减轻职业危害,此外还有化工厂远离居民区,爆破作业时控制危险距离。
七、时间防护原理将人暴露于存在危险或职业病危害因素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程度内。
例如:接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放射性物质的工种,缩短其单次接触的时间。
八、薄弱环节原理即在系统中设置薄弱环节,以最小的、局部的损失换取系统的总体安全。
例如:电路中的保险丝、锅炉的熔栓、煤气发生炉的防爆膜、压力容器的泄压阀等,它们在危险情况出现之前就发生破坏,从而释放或阻断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
九、坚固性原理这是与薄弱环节原则相反的一种对策,即通过增加系统强度来保证其安全性。
安全评价师事故预防原理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隔离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措施其作用在于把被保护的人或物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具体地,隔离措施包括远离、封闭、缓冲三种措施。 ①远离:把可能发生事故而释放出大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工艺、设备或工厂等布置在远离人群或被保护物的地方。 ②封闭:利用封闭措施可以控制事故造成的危险局面,限制事故的影响,以及为人员提供保护。 ③缓冲:缓冲可以吸收能量,减轻能量的伤害作用。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4.1 现代安全管理的特征
四、现代安全管理
第*页
全方位安全管理
全过程安全管理
全员参加安全管理
01
02
03
4.2 宏观安全管理方法
☆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安全生产工作体制: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工作体制。 企业负责:负行政责任,负技术责任,负管理责任。 ☆ 安全生产五大原则: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三同时原则,五同时原则,三同步原则,三不放过原则。 ☆ 全面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02
人员定向分析在工作定向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从事该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所负责任,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创造性,灵活性,体力消耗,训练和经验等八个方面的情况。
03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 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是防止职工产生不安全行为,防止人失误的重要途径。 安全教育、技能训练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能够提高企业领导和广大职工搞好事故预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其次,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技能的提高,能使广大职工掌握工业伤害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掌握安全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搞好事故预防,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健康。
事故预防原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佩戴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遇到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推广使用智能安全设备,提高个体防护的科技含量和效果
优化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
优化工作环境,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检查措施:工厂定期进行安全自查,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事故原因:经调查,事故原因是工厂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所致,部分安全措施未能有效落实
THANK
营造安全氛围:通过宣传、活动等形式,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落实安全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得、计划和流程
实施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
建立安全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和分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
事故致因理论
PART THREE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定义:指个人或团体具有某种内在的倾向性,容易引发事故的频发
理论观点:某些人或组织具有事故倾向,事故发生与人的性格、能力等内在因素有关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事故预防和管理
事故预防技术
PART FOUR
消除或减少危险物质
隔离法: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危险物质与人员隔离,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替代法:使用低风险或无风险的物质替代高风险物质,以消除危险物质。
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
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预防事故是一种防患未然的措施,主要目的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是基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的理解,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消除或减少这些原因和机理,从而保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
1.规划和组织:预防事故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组织体系。
首先,要明确责任,确保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预防事故。
其次,需要制定标准和程序,以规范实施预防措施的过程。
最后,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识别和评估:预防事故的关键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这需要通过对工作环境、设备和工作过程进行评估,确定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优先级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3.控制和减少:通过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来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从根本上控制事故的发生。
这包括,改变工作环境,更换危险设备,采用更安全的工作工具等。
同时,通过培训员工和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减少工作人员受到伤害的风险。
4.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他们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事故。
5.监督和改进:监督和改进是预防事故过程中的持续性活动。
通过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可以发现问题和隐患,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同时,通过对预防措施的评估和分析,可以不断改进预防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
6.文化和意识:建立一种积极的安全文化和意识是预防事故的基础。
这需要在组织中培养一个安全优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员工应该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造成的影响,并且在处理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警觉和遵守安全规定。
7.跨部门合作:预防事故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不同部门应该共享信息和经验,协调行动,在整个组织中形成一种统一的安全战略和目标。
总结起来,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包括规划和组织、识别和评估、控制和减少、培训和教育、监督和改进、文化和意识、跨部门合作。
预防为主的子原理范本(2篇)
预防为主的子原理范本预防为主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各项活动或处理各种情况时,将预防措施放在首要位置,确保事情的顺利进行,避免潜在的危险或不必要的损失。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预防为主的子原则的范本:1. 事故预防原则:在进行任何活动时,首先要做好事故预防措施。
例如,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要确保工人佩戴好安全帽和安全带,以防止意外坠落。
同时,要配备好防护设备和安全设施,如警示标志和防护栏杆。
2. 灾害预防原则:在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要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人们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
同时,要建设健全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体系,以提前预防和有效应对灾害。
3. 疾病预防原则: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保持通风、饮食卫生等,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此外,要积极注射疫苗、定期体检、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
4. 交通预防原则:在道路交通中,要坚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信号灯,严禁酒驾、超速驾驶等危险行为。
此外,要进行安全驾驶培训和车辆维护,检查车辆的安全设备和制动系统,确保行车安全。
5. 网络预防原则:在使用互联网时,要注意网络安全,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下载可疑软件和文件,定期更换密码,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同时,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警惕网络诈骗和欺诈行为,避免个人和财产的损失。
6. 药物预防原则:在使用药物时,要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同时,要避免滥用药物和自行调整剂量,防止药物过量和对身体的损害。
7. 环境预防原则: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要注意防护措施的落实。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员工的健康。
8. 财产预防原则:在财务管理中,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加强资金监管和资产保护。
此外,要加强安全防范,加装监控设备、报警系统等,防止财产损失和盗窃事件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止事故五项原理
从安全角度研究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的原理有如下5种。
1. 能预防的原理
工伤事故是人灾,与天灾不同,人灾是可以预防的。
要想防止事故的发生,应该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因而,对工伤事故不能只考虑事故发生后的对策,必须把重点放在事故发生之前的预防对策。
安全工程学把防患于未然作为重点,安全管理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正是基于事故是可能预防的这一原则上的。
在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常有“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记载。
所谓不可抗拒,只能对天灾可言,作为人灾的事故,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是可能预防的。
2. 偶然损失的原理
工伤事故的概念,包括着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了意外事件;二是因事故而产生的损失。
事故的后果将造成损失。
所谓损失包括人的死亡、受伤致残、有损健康、精神痛苦等等;损失还包括物质方面的,如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烧毁或者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支付以及市场的丧失等。
可以把造成人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人身事故;造成物的损失事故称之为物的事故。
人身事故又有三种: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动作引起的事故,例如绊倒、高空坠落、人物相撞、人体扭转等;二是由于物的运动引起的事故,
例如人受飞来物体的打击、重物压迫、旋转物夹持、车辆压撞等;三是由于接触或吸收引起的事故,例如接触带电导体而触电,受到放射线辐射,接触高温或低温物体,吸入有毒气体或接触有害物质等。
因而,事故与损失之间存在着下列法则:一个事故的后果产生的损失大小或损失种类由偶然性决定。
反复发生的同种类事故,并不一定造成相同的损失。
也有在发生事故时并未发生损失,无损失的事故,称为险肇事故。
即使是像这样避免了损失的危险事件,如再次发生,会不会发生损失,损失又有多大,只能由偶然性决定,而不能预测。
因此,为了防止发生大的损失,惟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3. 继发原因的原理
事故与原因是必然的联系,事故与损失是偶然的关系。
继发原因的原理,就是因果继承性。
“损失”是事故后果;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前时间最近的一次原因,或称近因;造成直接原因的原因叫间接原因,又称二次原因;造成间接原因的更深远的原因叫基础原因,称远因。
企业内部管理缺欠、行业和主管部门在政策、法令、制度上的缺陷以及学校教育、社会、历史上的原因,可列为基础原因。
由基础原因继发间接原因,再继发到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又可分为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
人与物相互继发均可能发生事故。
所以,预防事故必须从直接原因追踪到基础原因;防止危险源继发成事故就必须控制危险源,并对其加强安全管理,特别要把能量管
理好。
4.选择对策的原理
针对原因分析中造成事故的3个最重要的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管理原因,可采取相应的防止对策:①技术的对策;②教育的对策;③法制的对策。
通常把技术(Engincering)、教育(Educatio)、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之为“3E对策”,它们被认为是防止事故发生的3根支柱。
预防事故发生最适当的对策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来的,以间接原因及基础原因为对象的对策是根本的对策。
采取对策越迅速、越及时而且越确切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越小。
5.危险因素防护原理
消灭潜在危险原则用高新技术消除劳动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从而保证系统的最大可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防护危险因素。
降低危险因素水平(值)的原则当不能根除危险因素时,应采取降低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数量,如加强个体防护、降低粉尘、毒物的个人吸入量。
距离防护原则生产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作用,依照与距离有关的某种规律而减弱。
如防护放射性等致电离辐射,防护噪声,防止爆破冲击波等均应用增大安全距离以减弱其危害。
采用自动化、遥控,使作业人员远离危险区域就是应用距离防护原则的安全方向。
时间防护原则这一原则是使人处在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