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小反刍兽疫

合集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下药,按照患病部位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

口腔出现症状的病羊,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然后涂甘油2~3次/d。

蹄部出现症状的病羊,用2%来苏尔液清洗溃疡位置,同时涂松馏油(1∶10),可以用绷带包扎蹄部。

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蹄壳脱落,新蹄壳就会长出。

乳头部位出现溃疡症状的病羊,用3%硼酸液洗净,涂抹青霉素软膏。

3.2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疾病,通常以雌雄同体的肝片吸虫为主。

该疾病不仅仅在羊群中出现,在牛、猪等一些家畜中也会出现。

在对羊肝片吸虫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养殖户要对羊群饲喂方面的工作做好科学的安排,保证羊群的水源卫生无污染,同时和潮湿放牧地区保持较远的距离。

当出现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时,要第一时间做好隔离,为其灌服硝氯酚等药物。

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有的羊群做好按时驱虫,9月份下旬、10月份分别驱虫1次,第二年2~3月份、10~11月份展开两次驱虫。

用三氯苯唑驱虫,剂量为5~10mg/kg·bw,空腹灌服,5周后重复用药1次。

3.3 羊急性瘤胃膨胀 羊急性瘤胃膨胀是因为羊在进食的时候,食用过多容易发酵的饲料,这些饲料堆积在体内就会产生气体且无法有效排出。

通常情况下,病羊出现急性瘤胃膨胀的症状时,会伴随着呼吸急促、腹部空胀等症状,有些病羊还会出现口吐白沫。

对此,养殖人员要做好对病羊的处理。

首先,可以通过穿刺放气法减轻病羊的症状。

其次,放气后,注入0.5%普鲁卡因青霉素80~240万IU,或者酒精20~30mL。

还可以给病羊服用花生油、棉籽油50~100mL,可以有抑制发酵的作用。

最后,灌服硫酸镁50~100g,或植物油100mL,让病羊可以快速排出胃肠内容物。

4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对肉制品的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当前羊群发病率不断上升,使人们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健康安全受到威胁。

所以,寻找动物发病因素,同时制定科学的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羊小反刍兽疫及其综合防治

羊小反刍兽疫及其综合防治

羊小反刍兽疫及其综合防治摘要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融合病毒引起的瘟疫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牛、羊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围绕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和综合防治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旨在为羊小反刍兽疫的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融合病毒;流行病学;诊断;综合防治1. 前言羊小反刍兽疫(SPGP)是一种由融合病毒(Poxvirus)引起的瘟疫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传播,具有很高的传染性。

目前,SPGP已被列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范围内的重要疾病之一,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

在中国,SPGP发病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给牛、羊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减少SPGP对养殖业的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综合防治。

2. 病因SPGP由融合病毒引起,病毒颗粒呈橙黄色,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或无菌器械传播,可以引起牛和羊的感染。

该病毒属于病毒门、双链DNA病毒家族和痘病毒属,具有高度的抗原变异性和免疫逃逸能力。

3. 流行病学特点SPGP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传播,在高密度聚养、不洁卫生和移动、采购等特殊环境条件下易发生。

感染后,动物全身感染,皮肤、黏膜和淋巴组织出现白色丘疹和脓疱,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口溃疡等症状。

根据病毒的物理特性、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资料,SPGP不属于人畜共患病。

4. 诊断方法SPG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病毒学检测和临床表现。

病理学检查可见皮肤、黏膜和淋巴组织出现白色丘疹和脓疱。

病毒学检测可采用PCR、ELISA等技术检测病原体的存在与数量。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皮肤病变和全身症状。

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诊断SPGP。

5. 综合防治措施5.1 预防措施(SP)GP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动物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和环境卫生;(2)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对高风险地区、高风险群体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3)严格执行消毒措施,预防和控制病毒扩散;(4)对患病和疑似患病动物实施强制的隔离和治疗,防止病毒继续传播。

小反刍兽疫简介

小反刍兽疫简介

小反刍兽疫简介病原学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高度易感。

该病毒是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的成员,同属的其他成员还有牛瘟病毒(Rinderpest virus,RPV)、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海豹瘟病毒(Porpoise distemper virus,PDV)等。

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牛瘟髌骨最为接近。

所以小反刍兽疫又称为伪牛瘟。

PPRV主要侵害淋巴组织及消化道上皮组织,以突然发热、眼鼻排出分泌物、口腔溃疡、呼吸失调、咳嗽、恶臭的腹泻和死亡为特征。

目前,流行病学1.传染源。

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组织,或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

2.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

病畜急性期自分泌物、排泄物及呼气等排出病毒,成为传染源。

同地区之动物,以直接接触方式或经由咳嗽而行短距离飞沫传染,不同地区因以引入感染动物而扩散,故须管制感染区羊只及相关物品的移出。

感染後之潜伏期间,可能传播本病。

潜伏期一般为4到6天,可达10天。

《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天。

病毒也可发现于精液及胚,故可能会经人工授精或胚移植传染。

3. 易感动物。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 且山羊比绵羊更易感。

猪和牛也可感染, 但通常无临床症状。

5到8月龄山羊最为易感。

4. 临床症状。

症状与牛瘟相似, 常呈急性感染。

发病时体温骤升至40~41度, 且在持续5到8d或濒死时体温下降; 唾液分泌增多, 但不会导致流涎; 病畜除表现非特异性症状外, 还出现初为浆液性、后日益增多且渐变为脓性的鼻液, 鼻液结痂堵塞鼻孔引起呼吸不畅而常打喷嚏; 眼角常因分泌物结痂拥堵而呈现卡他性结膜炎。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培训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培训
对接触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对与疑似病例接触过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认 是否感染。
确诊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确诊的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毒 传播。
限制动物移动
在疫情发生期间,限制动物移动,以减少病毒传 播的可能性。
应急预案
01
02
03
04
建立应急指挥体系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各 方资源,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防控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建立防控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疫情信息和防控进展,促进信息 的交流与共享。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防控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
某地区在发现小反刍兽疫疫情后,迅速采取隔离、扑杀、消 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保护了易感动物和养殖 户的利益。
成功案例二
某养殖场通过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加强动物保健和免疫工作 ,成功预防了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保障了动物的于免疫期,应避免与病畜接 触,以免感染病毒。同时,在 免疫期内,应避免对动物进行 免疫抑制性治疗。
04
小反刍兽疫与其他疫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症状的疫病鉴别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与口蹄疫的相似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和蹄部的水泡。然而,口蹄疫通常会导致 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而小反刍兽疫则主要 影响小反刍动物,如羊。
特点
该病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口腔黏膜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 征,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通过飞沫、唾液等 分泌物传播病毒。
间接接触
病毒可通过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等媒介,经呼 吸道或消化道传播。
昆虫媒介
一些吸血昆虫,如蚊子、蝇等,可能携带病毒并传 播给易感动物。

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症状及图片大全

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症状及图片大全

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症状及图片大全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是一种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近期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给养殖户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那么小反刍兽疫症状有哪些?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是一种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近期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给养殖户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那么小反刍兽疫症状有哪些?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小反刍兽疫病毒不感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在疫区,本病为零星发生,当易感动物增加时,即可发生流行。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处于亚临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

人工感染猪,不出现临诊症状,也不能引起疾病的传播,故猪在本病的流行病学中无意义。

小反刍兽疫症状:1.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长21天。

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

2.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

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C,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3.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4.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羊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羊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羊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羊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疾病,被感染的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发病时会出现眼红、咳嗽、体温低、腹泻、血便等症状,死亡率达70%以上,那么羊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羊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疾病,被感染的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发病时会出现眼红、咳嗽、体温低、腹泻、血便等症状,死亡率达70%以上,那么羊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这种疾病常在局部流行,一旦羊群爆发这种疾病,严重者就会出现眼睛发红,咳痰,气短,体温下降,排出粪便中含血水,明显脱水,后期出现腹泻,严重消瘦,发病率为70%-80%。

这给养羊业和畜牧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羊小反刍的流行特征羊羔、羊群是病毒自然感染的主要宿主,这类疾病主要发生在亚洲,如大羚羊、野山羊、岩羊等野生反刍类动物,亚洲水牛、驼鹿等也容易发生。

据有关资料表明,山羊比绵羊更容易感染这种病毒,临床症状更为严重;不同品种的山羊对这种病毒的敏感程度也有一定差异;日龄不同的羊,幼羊在感受性上存在差异,2-18月龄的幼羊比成年羊更易感,吃母乳的幼崽抗性更强。

本病主要通过动物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互相接触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羊的粪便、尿液、口腔、鼻分泌物中含有大量这种病毒。

羊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本病尚无疗法,在养殖生产中要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养殖场内外环境的消毒和清洁。

按照羊群的生理特性进行合理的分群饲养,保证适宜的通风、光照、温度和湿度。

如果有确诊动物,要立即采取严格的封锁、隔离、消毒等应急措施。

对病死动物的尸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当有跨地区引进羊只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后,观察1个月以上后,方可进行混群饲养。

2、加强饲喂饲养羊群的饲料要按照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干饲料、青绿多汁饲料要合理进行交替饲喂;能量饲料、矿物质饲料、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等要进行合理的搭配。

羊小反刍的症状

羊小反刍的症状

羊小反刍的症状
山羊小反刍病又叫小反刍动物瘟,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主要是发热、流涕和腹泻。

1. 绵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烧41℃以上,持续3-5天;患病的动物抑郁、厌食和鼻子干燥。

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逐渐变成粘液脓。

发热后4天内出现牙龈充血、弥漫性溃疡、口腔黏膜大量流涎,继而坏死。

该病的发病率为100%,严重暴发期死亡率为100%,中度暴发死亡率不超过50%。

2控制措施
对PPR病毒具有抗性的绵羊和山羊会产生对该病的主动免疫,感染4年后可在体内检测到抗体。

根据PPR病毒与牛瘟病毒的抗原相关性,牛瘟组织培养疫苗可用于对绵羊和山地育种者进行PPR免疫。

通过细胞培养生产的牛瘟疫苗可以使山羊和绵羊产生对小反刍动物鼠疫的保护性免疫。

接种后的山羊经小反刍动物毒力强的瘟疫病毒侵袭后,未产生病毒血症或排出病毒。

2个月以下的山羊适宜接种的年龄约为6个月,但一般建议在雨季前接种。

2-6月龄的绵羊和山羊在颈部两侧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牛鼠疫疫苗,可在10天内产生免疫。

[1]
小反刍兽疫的处理:1. 每天用碘消毒剂给羊舍消毒两次。

2. 孕母羊按处理量每天注射两次。

两天后,痂的脓性部分出现,并
完全恢复正常。

小反刍兽疫疫苗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小反刍兽疫疫苗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小反刍兽疫疫苗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小反刍兽疫就是我们常说的羊瘟,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小反刍动物上。

其中受害最明显的便是羊了,小反刍兽疫也是所有养羊户最头疼的一种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整栏羊全部死亡。

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一般在一周左右,最长也不会超过三周。

发病后如果是急性的话,其体温会迅速上升到40度,持续4天左右。

病羊精神暴躁,毛发黯淡无光,饮水量增加,食欲下降。

鼻孔流出恶臭的浓稠液体,在体温上升的前四天左右,口腔出现充血现象,且出现红色的坏死症状。

主要发生在下唇、下齿等部位,严重的时候会在乳头、舌头等处发现同样症状。

最后拉血脱水,咳嗽、呼吸困难,严重的时候,死亡率可达百分百。

小反刍兽疫疫苗使用说明
保存:在-15℃以下保存。

性状:乳白色或淡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稀释: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为每毫升含1头份。

注射方式:颈部皮下注射。

注射用量:Ind
不良反应:接种后个别羊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外,一般无可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稀释后的疫苗应避免阳光直射,气温过高时在接种过程中应
冷水浴保存,稀释后的疫苗限3小时内用完。

2、免疫前后10天不能使用抗菌素及磺胺类。

3、仅接种健康羊,老、弱、病、幼、孕羊暂不免疫。

4、应单独免疫,不与其他疫苗联合使用,与其他疫苗的问隔时间至少在10天以上。

5、用过的疫苗瓶及瓶中剩余疫苗集中焚烧后深埋,接种用注射器、针头冲洗干净后高温消毒。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小反刍兽疫实为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感染群体多为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

羊小反刍兽疫通常又被养殖户称作羊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利用空气、呼吸道作为传播途径,扩大其感染范围。

羊被感染后迅速发病,浮现体温升高、腹泻、肺炎等症状。

掌握羊小反刍兽疫的发作症状及深入探索预防措施,对地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羊在受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后,若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不仅会导致其受疾病影响而生长发育迟缓,甚至病情还有可能浮现恶化,严重威胁生命。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病原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原体为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麻疹病毒属,该病毒是有脂质包膜的单股负链 RNA 病毒,病毒粒子具有多形性,多数呈球状,具有囊膜。

在自然环境下,该病毒对外界的反抗力较弱,如在50℃温度下作用 th 就可被灭活,且在 pH 值小于4 的强酸和大于 11 的强碱条件下也能够失活‘1]。

病毒在冷冻状态下或者处于冷藏组织内可长期存活。

小反刍兽疫病毒对多种消毒剂都较为敏感,如乙醚、碘化物以及酚化物和碱类等消毒剂都能够将其彻底杀灭。

2、流行特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和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阴雨潮湿和寒冷干燥的季节,特殊是温度发生突变引起羊发生应激,可引起该病的暴发。

健康羊可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羊或者隐性感染羊而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其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以及场地等发生间接感染。

感染途径以呼吸道的飞沫传染为主,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某些条件下,也可经由哺乳、精液、胚胎等传染。

3、临床症状根据病程长短可将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种类型。

该病的潜伏期在 3~10 天,最长可达 21 天。

最急性型。

该型潜伏期较短,大约 2 天,以幼羊为主要侵害对象,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至41~43℃,病羊精神委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眼角和口腔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

随病程发展浮现腹泻症状,排出水样稀粪。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大肠杆菌产生的疾病,主要影响家畜动物,尤其是羊。

它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疾病,对家畜养殖业有着严重的危害。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疾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大肠杆菌是造成这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当动物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时,就会引起感染。

密集型饲养和不良卫生条件也是导致这种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症状1. 消化系统症状羊小反刍兽疫主要影响动物的消化系统,引起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感染动物会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和腹痛等症状。

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粪便呈现稀水样,甚至带有血丝。

而呕吐则会导致动物的体重迅速下降。

2. 呼吸系统症状羊小反刍兽疫也会导致动物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动物体力下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日常活动。

3. 神经系统症状在一些严重感染的动物中,羊小反刍兽疫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抽搐、昏迷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这些症状会导致动物的行为异常,甚至危及生命。

三、防控措施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为了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首先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动物的生活环境应该保持干净,定期清理饲料和饮水的容器,保证饲料和水的卫生安全。

也要避免过度密集饲养,保证畜禽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防止疾病的传播。

2. 提供清洁的饮水清洁的饮水是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关键之一。

动物饮水容器应该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动物的饮水来源也要保证清洁卫生,防止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导致感染。

3. 规范饲料管理规范的饲料管理也是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的重要举措。

应该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饲料,饲料的存储和投喂都要做到清洁卫生。

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查,防止受污染的饲料导致动物感染。

羊得了小反刍怎么办

羊得了小反刍怎么办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果正确预防和治疗羊小反刍呢?
1,得病的羊跟好羊隔离,羊舍除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夏凉。

2,羊圈全群消毒,羊场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

定期对羊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

(另外再说一下,人不会感染这种病,多见于反刍动物感染),整个羊舍用2%-4%氢氧化钠消毒或用1∶1800~3000的百毒杀带羊消毒。

3,拉稀严重的羊,喝的水里面可以换成糖水或者盐水,防止拉稀脱水死亡。

4,及时用反刍兽疫灵治疗。

减少损失
再次总结下,羊小反刍疫情的发病症状是:
1,腹泻带,水样,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2,高烧,咳嗽,不吃食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
3,羊瘟(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7-21天,起初表现为病羊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消退
4.病羊眼角出现分泌物,在眼部周围出现黄色干酪物,结痂结块。

大群会出现流眼泪,流脓性鼻涕,黄色。

5.中后期之后病羊出现拉稀,拉水样稀便,严重的出现喷装拉稀,最后脱水死亡。

6.死亡率很高,小羊控制不当死亡率高达100%、。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
我国周边地区疫情流行状况
在我国周边,小反刍兽疫疫情流行十分严重,阿富汗、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小反刍兽 疫疫情常年呈地方性暴发流行,塔吉克斯坦、不丹疫情反复暴发。
印度
我国周边国家中,印度的小反刍兽疫疫情最为严重。1987年,小反刍兽疫从非洲扩散至印度北部地区;1993— 1995年期间,疫情蔓延至印度其他地区;此后小反刍兽疫开始在印度“定殖”流行。2005年,印度13个邦暴发大规 模的小反刍兽疫疫情,全年共计暴发疫情1071起,导致只羊感染,只死亡。印度每年仍有10多个邦暴发数百起疫情, 数万只羊感染,数千只死亡 (表2)。
病毒
PPRV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同属的还有海豚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鼠海豹麻疹病毒、牛瘟病毒和麻 疹病毒,PPRV只有一个血清型。PPR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大小为15 948nt,基因组3′末端为基因组启动子 区,5′末端为反向基因组启动子区,6个基因排列顺序为3′-N-P-M-F-HL-5′,依次编码的6个结构蛋白为核衣壳 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蛋白 (H)和大蛋白(L),P基因还编码两个非结构蛋白C 和V。
流行现状
总体流行情况
小反刍兽疫 (PPR)自1942年首次在西非象牙海岸的科特迪瓦发现后,疫情一直呈扩散蔓延趋势,已扩散到亚、 非地区的40多个国家,对全球养羊业形成巨大威胁。我国周边许多国家疫情呈大规模暴发或地方性流行,对我国动 物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013年以来,全球共有26个非洲国家、16个亚洲国家以及地处欧亚交界的土耳其等 43个国家报告发生小反刍兽疫。
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在疫区, 本病为零星发生,当易感动物增加时,即可发生流行。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 染源,处于亚临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人工感染猪,不出现临诊症状,也不能引起疾病的传播,故猪在本病的流 行病学中无意义。

羊小反刍兽疫

羊小反刍兽疫

羊小反刍兽疫
羊小反刍兽疫是小反刍兽的一种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

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PPR病毒感染绵羊和山羊可引起临床症状,而感染牛则不产生临床症状。

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

羊小反刍兽疫流行特征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

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处于亚临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

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有病毒。

羊小反刍兽疫防治措施:
使用羊疫淸(北京国浩高科),治疗羊小反刍兽疫,羊疫淸用于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的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增强免疫力、中和病毒和细菌毒毒。

提高羊群抗病力,增强羊群体质。

特点:含有高效价同源精制血清抗体,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疾病,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羊群体质。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

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又叫羊瘟、胃炎肺肠炎综合症,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动物。

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发病机理:患病动物,通过接触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的污染物,经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然后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引起免疫力下降、淋巴组织坏死、导致肺炎、支气管炎等继发感染。

前期2-3天会在消化、呼吸系统的黏膜上复制增殖,随后几天,就会出现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特点: 小反刍兽疫首次在1942年西非发现,之后很快蔓延到非洲、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07年7月,我国西藏首次爆发小反刍兽疫,死亡羊只达到262只。

之后几年,在甘肃、内蒙、宁夏、辽宁、江苏、山西、云南、贵州等地,都相继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小反刍兽疫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非常高,在雨季、冬季更易爆发。

不过小反刍兽疫病毒在自然环境下存活率很低,对热、紫外线等非常敏感,50℃条件下就很难存活,普通的消毒剂一般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所以在常态环境中一般不会长时间存活。

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传染源很多,例如水源、料槽、垫料,主要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粪便。

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案:对患病地区施行封锁、扑杀等措施,严格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对发病场实施隔离、监视,禁止带病动物、产品、饲料等转移,羊群与羊群之间避免接触。

易感动物饲养、生产、经营、加工等环节,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加强种羊调运检疫管理。

针对小反刍兽疫治疗,除了定期对风险羊群进行免疫接种外,还要使用羊全清配合刀豆素进行防治与治疗。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羊小反刍兽疫,即羊瘙痒病,是一种由羊瘙痒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原因及其综合防控措施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一、传播途径:羊瘙痒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例如羊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受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

通过虫媒传播,如螨虫、蚊子等也是疾病传播的途径之一。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羊瘙痒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气温和湿度,高温和高湿度有利于病毒的生存和传播。

密集舍群、不良的饲养环境、不合理的饲养管理等也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

三、宿主因素:绵羊是羊瘙痒病的主要宿主之一。

而对于绵羊的品种、年龄、免疫状态等也会影响其感染病毒的风险。

一般来说,年幼的绵羊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更容易感染病毒。

针对羊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对病死动物进行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确定病因。

同时要加强羊瘙痒病的检测技术研究,以提高检测水平和准确性。

二、加强病原学研究:深入研究羊瘙痒病毒的传播机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结构等方面,为疫苗研制和病毒阻断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加强对饲料和饮水的管理,保持干燥和清洁。

通过适度的密度管理,减少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对于疫情易发的地区,可以考虑对绵羊进行兽医巡查和饲养指导。

四、加强免疫防控:根据疫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疫苗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可以提高绵羊对羊瘙痒病的抵抗能力,减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五、加强卫生控制:定期清洗和消毒养殖场、车辆、设备和工具等,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注重养殖场周围环境的卫生控制,防止野生动物和害虫进入养殖场。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传播与传播途径、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等相关。

小反刍兽疫知识简介

小反刍兽疫知识简介

PPR全球分布情况
科 特 迪 瓦
尼 日 利 亚
苏丹
PPR全球分布情况
印度
沙特阿 埃塞尔 拉伯 比亚
PPR全球分布情况
巴 基 斯 坦
马里
PPR全球分布情况
土耳其
PPR全球分布情况
刚果
PPR全球分布情况
阿富汗
PPR全球分布情况
肯尼亚
一、概况
坦桑尼亚
PPR全球分布情况
PPR全球分布情况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柯 坪县
甘肃武威市古浪县 内蒙古巴彦淖市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 辽宁省锦州市
/
951 1063 116 24
70
111 431 32 11
2014.3.25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
……
360
234
小反刍兽疫历史疫点分布图
二、病原学
二、病原学
1.分类
PPRV属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 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成员。与牛瘟 病毒(RPV)、犬瘟热病毒(CDV)、 海豹瘟病毒(PDV)同为一个属。
四、临床症状
2.急性型(最常见)
潜伏期3-4天,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达40-41℃,持续3-5d,患病 动物精神沉郁、感觉迟钝、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 被毛逆立。 口、鼻、眼分泌物严重增加,并由浆液性转为黏液脓性。
口腔粘膜多处出现溃疡、坏死、糜烂;支气管肺炎,出现咳嗽现象。
分别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其中F和H是主要的
免疫蛋白 。
二、病原学
4. 血清型
PPRV只有1个血清型,但 从核酸水平上可分为有4 个群,其中Ⅰ、Ⅱ、Ⅲ 基因群主要分布于非洲,

羊小反刍疫情,羊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案

羊小反刍疫情,羊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案

羊皱胃阻塞亦称皱胃积食,主要由迷走神经调节机能紊乱,皱胃内容物滞积、胃壁扩张、体积增大、形成阻塞,继发瓣胃秘结,引起消化机能极度紊乱、瘤胃积液、自体中毒和脱水的严重病理过程,常常导致死亡。

病因:主要由于饲养管理、饲料改变不当所致;有的是由于消化机能和代谢机能紊乱发生异嗜的结果;也见于迷走神经调节机能紊乱,继发前胃弛缓、皱胃炎、小肠秘结、创伤性网胃炎等疾病。

症状:初期前胃弛缓,食欲减退或消失,尿量少、粪便干燥,随着病情发展,反刍停止,肚腹显著增大,肠音微弱有时排少量糊状棕褐色恶臭粪便,混有少量黏液。

防疫方法: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

诊断:a、细致调查有无采食异物史;b、了解病羊所表现的消化机能障碍是否呈渐进性,即食欲由减退到废绝,反刍由次数减少到停止,胃蠕动音逐渐减弱至消失;c、药物治疗效果不良,甚至引起病情加重。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达41℃以上,并可持续3~5天;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

口鼻腔分泌物逐步变成黏液脓性,如果病畜不死,这种症状可持续14天。

发热开始4天内,齿龈充血,口腔黏膜弥漫性溃疡和大量流涎,进而转变成坏死。

在疾病后期,常出现血样腹泻。

肺炎、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等。

本病发病率可达100%,严重暴发期死亡率为100%,中等暴发致死率不超过50%。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

尸体剖检,该病与牛瘟相似,糜烂性损伤从嘴延伸到瘤、网胃交接处。

在大肠内,盲肠和结肠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脏出现坏死病变和肺尖肺炎病变。

先用生理盐水将刀豆素和头孢稀释后混合注射,观察20分钟后在注射羊疫清,一般注射2次即可,如果病情严重最多打3针.
羊小反刍兽疫的药物治疗:肌肉注射羊疫清: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

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的小反刍兽疫
作者:郭慧琴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20期
摘要:羊是现在常见的牲畜种类之一,也是现在农民养殖的牲畜之一,但是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为农民的养殖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本文提出了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希望对农民养殖羊具有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
中图分类号:S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107
羊的小反刍兽疫又叫做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

如果养殖户的羊患上小反刍兽疫会为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几年来,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做好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1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此病毒的稳定性不强,在固定的温度下就可以消灭。

羊的小反刍兽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没有固定的发病时间,但是多雨季节发病率较高,主要传染源为粪便或者唾液等,同地区的羊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也会传染上小反刍兽疫病,而且幼龄的动物比成年的动物更容易患病。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羊小反刍兽疫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眼、鼻分泌物、口炎、腹泻等,体温也会达到40~42℃,还会出现其他方面的反应,例如:在发病初期会有水一样的鼻涕,在此之后就会变成大量的黏脓性卡他样鼻液,造成鼻塞。

羊口腔和鼻腔粘膜糜烂坏死,严重病例可以蔓延到硬腭或者是咽喉部。

有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等病症。

3 防控措施
3.1 加强调运动物的管理工作
不论是养殖场还是农户都应该定期对羊群进行检查与监测,强化疫情的控制,防止患有疾病的羊群进入到正常羊群内部。

一经发现患有小反刍兽疫病的羊要进行隔离处理,防止传染给其他羊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小反刍兽疫病一旦在羊群中扩散开来就很难进行控制,因为这种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给羊群,因此严禁从疫区调运牛羊等反刍动物,在购买时,要选择健康的羊群,不要到疫区进行购买。

在后期的检查工作中也要做到小心谨慎,定期进行疫病的检查与防御。

3.2 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羊圈的环境也是疫情防治的重要1环,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会减少细菌的滋生,要对羊圈内的蚊虫进行消灭,蚊虫是携带病毒的病原体,它们极有可能通过叮咬或者吸血将病毒输入到动物的体内,造成动物患病。

所以,养殖场要定期对羊圈进行打扫与消毒,保证生存环境的干净整洁。

每天要进行粪便以及尿液的处理,集中放到一起进行生物发酵,每周都要进行卫生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体流入到羊圈内。

切断病原体,从根本上保护动物。

3.3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生病的方式多种多样,生存环境、吃的好与坏都会成为患病的根源,所以,对于羊所食用的饲料也要格外注意,要选择全价的饲料,并且要到正规的经销商店去购买,不能因为贪图小便宜去购买便宜的饲料,这样会对羊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饲养中要添加相关的多维和矿物质,提高羊的身体免疫机能,增强动物的抵抗力。

也可以为它们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打下身体的基础,防止因为抵抗力过弱而容易患病。

在购买饲料的时候要检查饲料的所含成分,要选用利于羊只成长的饲料,确保羊只吃的安全。

3.4 加强动物免疫工作
定期给动物打疫苗,对所有的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为动物注入相应病情的抗体,防止后续病症的传染,1a为动物接种1次疫苗,接种相关的容易患病的并且传染性强的疫苗,保证动物的健康成长。

3.5 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病死的动物也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动物在死后会出现腐烂等现象,如果不能对其进行相应的科学的无害化处理,死后动物滋生出来的细菌或者病毒也会让动物患病,并且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死后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病死的羊只,立即在当地动物防疫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严禁其他的不法商贩进行购买,售卖等行为的发生,因为售卖病死的动物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3.6 加强疫情监测,疫情预警报告制度
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疫情监测,加强疫情预警报告制度,定期的对羊只进行免疫抗体监测,也要注意羊群的健康情况。

如果羊群内部有羊只具有小反刍兽疫的相关症状,应马上与其他的羊只进行隔离,在确定羊只患有小反刍兽疫之前,不可以将其与正常的羊只进行同群或者是同放,因为有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其它羊只。

所以,养殖场要定期进行疫情的监测,在监测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4 结语
羊小反刍兽疫病的传染性大,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会给养殖业或者其他的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讲述了6个方面的防控工作,从羊群的生存环境、饲养管理、饲料喂养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的防控工作。

希望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对于养殖业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