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疫情症状及治疗方法.doc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下药,按照患病部位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
口腔出现症状的病羊,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然后涂甘油2~3次/d。
蹄部出现症状的病羊,用2%来苏尔液清洗溃疡位置,同时涂松馏油(1∶10),可以用绷带包扎蹄部。
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蹄壳脱落,新蹄壳就会长出。
乳头部位出现溃疡症状的病羊,用3%硼酸液洗净,涂抹青霉素软膏。
3.2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疾病,通常以雌雄同体的肝片吸虫为主。
该疾病不仅仅在羊群中出现,在牛、猪等一些家畜中也会出现。
在对羊肝片吸虫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养殖户要对羊群饲喂方面的工作做好科学的安排,保证羊群的水源卫生无污染,同时和潮湿放牧地区保持较远的距离。
当出现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时,要第一时间做好隔离,为其灌服硝氯酚等药物。
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有的羊群做好按时驱虫,9月份下旬、10月份分别驱虫1次,第二年2~3月份、10~11月份展开两次驱虫。
用三氯苯唑驱虫,剂量为5~10mg/kg·bw,空腹灌服,5周后重复用药1次。
3.3 羊急性瘤胃膨胀 羊急性瘤胃膨胀是因为羊在进食的时候,食用过多容易发酵的饲料,这些饲料堆积在体内就会产生气体且无法有效排出。
通常情况下,病羊出现急性瘤胃膨胀的症状时,会伴随着呼吸急促、腹部空胀等症状,有些病羊还会出现口吐白沫。
对此,养殖人员要做好对病羊的处理。
首先,可以通过穿刺放气法减轻病羊的症状。
其次,放气后,注入0.5%普鲁卡因青霉素80~240万IU,或者酒精20~30mL。
还可以给病羊服用花生油、棉籽油50~100mL,可以有抑制发酵的作用。
最后,灌服硫酸镁50~100g,或植物油100mL,让病羊可以快速排出胃肠内容物。
4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对肉制品的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当前羊群发病率不断上升,使人们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健康安全受到威胁。
所以,寻找动物发病因素,同时制定科学的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何紧急应对-.doc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何紧急应对?概述:小反刍兽疫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自然发病主要是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但山羊发病时比较严重。
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如何紧急应对?羊得了小反刍兽疫怎么办?1、注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或小反刍兽疫高免血清进行预防。
2、羊舍周围用碘制剂消毒药每天消毒两次。
3、针对发病的羊只使用羊速清和刀豆素混合肌肉注射,0.1ml/kg 体重,一天一次,连用2-3天。
4、针对怀孕的母羊按照治疗量每天分两次注射,两天后化脓的部位出现结痂,结痂后完全恢复正常。
羊小反刍兽疫来了如何紧急应对?一般来讲,小反刍爆发时,死亡率几乎为100%。
尽管有研究称,当轻度爆发时死亡率不足50%,但此说法似乎太过乐观。
至于治疗方案,在真的发生疫情时很难很快治愈。
说白了,一旦患上此类疾病,除了赶紧出售,没有任何好的办法。
当然,按照相关规定,一旦发病,是要隔离、深埋处理的。
如何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1)依法引羊。
严禁从存在本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羊群。
养羊户从外地引羊必须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申报,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引羊。
(2)加强免疫,提高抗病力。
对健康羊群免疫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免疫持续期为36个月(3年)。
养羊场对1月龄以上的羊进行一次全面免疫后,适时对未免疫的新生羊进行补免,对免疫满36个月的羊追加免疫。
对健康状况不良的羊,应待康复后免疫。
免疫疫苗时必须注意: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免疫必须在-20℃以下保存,使用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前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头份,充分混合均匀;注射前用75%的酒精术部消毒,在羊颈部皮下注射1ml/只;注射器和针头必须保持无菌,尽量做到一羊一针头,或至少一圈一针头;疫苗开瓶稀释后应3小时内用完,严禁阳光照射或接触高温,气温过高时应放在冷藏箱里保存;用过的疫苗瓶,剩余疫苗及接种用注射器等应消毒和作无害化处理。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及常见诊断方法
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以发热、眼鼻黏膜卡他性炎症、坏死性口炎、腹泻和支气管肺炎为主要特征,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与小反刍兽疫同为麻疹病毒属的成员还包括牛瘟病毒、人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海豹瘟病毒和海豚瘟病毒。
其中小反刍兽疫与牛瘟具有相近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两者还具有血清学相关性。
小反刍兽疫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动物疫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目前防控主要依靠灭活苗或弱毒苗,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免疫持续期短、热稳定性差、病毒毒力有返强风险等众多缺陷;目前主要分布在非洲、阿拉伯、中东以及大陆在内的亚洲部分地区。
一、流行病学1.1小反刍兽疫的地理分布小反刍兽疫在1942年第一次在非洲的象牙海岸被报道,随后的调查发现小反刍兽疫广泛流行于撒哈拉沙漠与赤道之间的大多数非洲国家。
后来,小反刍兽疫的分布逐渐扩大到中东、伊朗、南亚次大陆、土耳其以及亚洲中部的部分国家。
在亚洲,小反刍兽疫于1987年首次在印度南部地区出现,于1993年至1995年传入阿拉伯半岛、中东及南亚次大陆部分地区并成为了当地的地方性流行病。
随着小反刍兽疫全球范围内的净化,人们对小反刍兽疫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其警性有所提高,相应的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更为频繁的动物贸易、牲畜的季节性的迁移以及部分地区的游牧风俗为小反刍兽疫的传播创造了许多条件,使之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不断扩大。
近年来,小反刍兽疫跨国疫情多发,于2000年首次在亚洲的塔吉克斯坦、尼泊尔、中国西藏暴发。
在非洲,小反刍兽疫已遍及赤道以南的刚果(2006)、肯尼亚(2006)、乌干达(2007),撒哈拉北部的摩洛哥(2008)。
根据小反刍兽疫F蛋白、H 蛋白和N蛋白基因的序列比对,将世界不同地域的小反刍兽疫流行毒株划分为4个基因群。
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非洲西部及近年在非洲中部分离的毒株属于小反刍兽疫Ⅰ系;在西非的象牙海岸、几内亚、布基纳法索分离的毒株属于小反刍兽疫Ⅱ系;在东部非洲的苏丹、也门、阿曼分离的毒株属于小反刍兽疫Ⅲ系;在阿拉伯半岛、中东、亚州南部地区及非洲的摩洛哥分离的毒株属于小反刍兽疫Ⅳ系。
小反刍兽疫用什么药?治疗小反刍最好的药.doc
小反刍兽疫用什么药?治疗小反刍最好的药概述:小反刍兽疫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一旦发生要及时控制。
小反刍兽疫用什么药?30%氟苯尼考注射液。
羔羊0.1mL/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
病较重的晚上加注射1次双黄连注射液,按0.1mL/kg。
小便不利的羊羔,肌肉注射1次呋塞米注射液,0.1mL/kg。
也可用速尿,肌肉注射。
对拉稀严重的羔羊。
用混感金刚注射液,0.1mL/kg,还可用磺胺注射液,0.1mL/kg,连用3d,1d1次。
对咳嗽严重的病羊羔,肌肉注射每瓶500mg头孢塞呋喃,按0.1mL/kg,连用2d,每日2次。
对肝肾病重羔羊可用肝肾血毒清(双黄连注射液)按0.1mL/kg,1日1次。
对外嘴唇破烂的羊只,喷碘甘油,早晚各1次,如果嘴唇破烂严重延伸到口腔、齿龈舌发炎严重,可在舌头上撒冰硼散,早晚各1次。
外唇烂者可涂紫药水。
治疗小反刍最好的药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000g,连用5-7天开创一种全新的、全面的羊专用治疗和保健模式。
小反刍病又叫羊瘟,是一类动物传染病,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是捕杀、无害化处理,这个病也不好治,一旦发生第一时间上报,上报后捕杀处理后政府有一定的补贴。
对于有治疗价值的也没有有效治疗药,只能对症治疗。
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案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羊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能够直接中和羊小反刍兽疫病毒。
新采购的羊进群后使用普克彼大群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小反刍兽疫病毒,防治外地的羊带毒。
小反刍兽疫防控具体实施方案:方案一:适用时机:新抓进圈羊,及时注射特维舒,净化体内病毒,保护率达98推荐理由:经过长途运输进的羊,一方面防止疫区带毒,另一方面防止长途运输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此病。
方案二:适用时机:出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症状,如高热不退、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脸部肿胀、口鼻腔分泌物逐步变为黏液脓性,呼吸不畅等症状。
小反刍兽疫治疗
小反刍兽疫治疗
小反刍兽疫治疗,作为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的小反刍兽疫怎么治疗好,绝大多数养殖户还是比较迷茫。
小反刍兽疫发生以后一定要即时进行治疗,避免重大疫情爆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了解小反刍兽疫治疗以前,首先看看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
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
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
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
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发病率高达 100%,在严重暴发时,死
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为我国划定的一类疾病。
小反刍兽疫治疗,使用羊全清(河南天行健)肌肉注射:0.1ml/kg体重,1次/天,连用2天。
预防剂量减半或遵医嘱。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多见于小型反刍兽的传染病,也被称之为“羊瘟”,该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发病急等特征,这种传染病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来有很严重的危害,已经被列入常见羊传染疾病行列。
一旦爆发小反刍兽疫,不仅会给威胁羊群健康,甚至还会给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篇文章围绕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治措施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容易感染这一疾病的是绵羊和山羊,而且所引起的后果十分的严重。
该病与牛瘟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伪牛瘟,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死亡性,其中排泄物、分泌物、饲料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危害。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小反刍兽疫,就需要结合该疾病的发病以及流行特点等,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减少动物死亡率。
1、小反刍兽疫的概况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炎、高热、肺炎、腹泻、脓性角膜炎等,其中绵羊和山羊是最容易感染的,小反刍兽疫给羊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国已经正式将其纳入一类动物疾病中。
我国最早出现小反刍兽疫是在2007年,随后国内也偶尔会出现。
按照国内外的经验,在小反刍兽疫的防治中,需要以预防为主,同时辅以合理的防治手段,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1]。
2、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的主要感染对象就是小型反刍动物,比如说山羊、绵羊、羚羊、野生盘羊、野生鹿等,其中山羊感染后的症状是最严重的。
通常来说,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最高为4-5天,其中也有个别潜伏期更长的,可以达到21天,而且具有常年发生的特点。
小反刍兽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健康羊接触到病羊,就会直接被感染,病羊的口腔、鼻腔甚至眼睛等分泌物中都有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存在,一旦出现一只患病羊,就会给其它的健康羊群带来威胁;在感染这一疾病的后期,病羊的粪便中也会存在大量的病毒,会直接污染养殖环境,加速疾病的传播,从而威胁整个养羊场的发展。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方法
X u m u s h o u y i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对山羊以及绵羊比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它的特点是发病率、死亡率都高,主要临床症状是口炎、发热等。
近来来,我国多地均有羊小反刍感染病例出现,这严重影响了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威胁。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这样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泻、发热、肺炎、口炎,绵羊或者山羊对此病毒最易感。
小反刍兽疫在任何季节都可能会发生,特别是在下雨或者是在干燥寒冷的季节。
羊小反刍兽疫给羊的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应加强对此类疾病的防范意识。
一、病原特征羊小反刍兽疫病毒为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的属,与牛瘟病毒具有相似的免疫学特点和物理化特征。
病毒形状是粗糙球状,病毒粒子的大小约为,产生的病毒的颗粒较牛瘟大一些,具有特征性质的亚单位,另外还有囊膜,在囊膜的上面,存在纤突性的特点。
该病毒可在胎绵羊的肾脏、胎羊或新出生小羊的睾丸细胞内生长繁殖,还可在细胞内繁衍,体外培养会产生明显细胞病变现象,主要病变为形成合胞体。
小反刍兽疫病毒悬液,在温度!" 的半衰期间大约在#个小时;在温度在$% 时,半个小时就会导致病毒死亡;在冷冻或者冷藏的环境下存活,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经过试验得出,在感染了小反刍病毒的山羊尸体中,在温度& 保存'天之后,在淋巴结之内还能检到此类病毒。
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的能力比较弱,在一般消毒的情况下,就能杀死此类病毒,运用苯酚和都具备有效的消毒作用。
小反刍病毒不能传播给人,不属于人兽共患病。
二、小反刍病的危害(一)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山羊和绵羊是该病毒的主要自然感染宿主,大羚羊、野山羊、岩羊等野生小反刍种类动物以及亚洲水牛、亚洲骆驼等也易发生此类疾病,该病毒主要流行在亚洲中部、非洲西部地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山羊比绵羊更易感染此类病毒,在临床中表现的症状更加严重;不同品种的山羊对该病毒的易感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日龄的羊,其易感性也有差异,#()'月的幼羊比成年羊更易感,吃母乳的幼羊具有较强抵抗能力。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朱斯荣(四川省大竹县中华乡动物防疫站,四川大竹 635100)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属于烈性传染病之一。
小反刍动物是该病主要感染对象,其中绵羊和山羊感染性较大,患病动物可出现口炎、肺炎、发热和腹泻等,隐性感染及患病动物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较广,可通过胚胎移植或受精等进行传播,也可由间接接触或直接接触传播,经飞沫由呼吸道进行传播。
文章对小反刍兽疫的有效诊断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几点防控措施。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控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5-0017-01 小反刍兽疫与犬瘟热病毒、牛瘟病毒和海豹瘟病毒的免疫学特性及物理化学特性相似[1]。
大竹县属四川省达州市,是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所占比例较大。
近年来,大竹县草食牲畜发展迅猛,小反刍兽疫作为小反刍动物易感疾病,对羊群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必须做好该病的有效研究及防控,加强对该病的全面了解,从根本上预防、控制该病。
1 小反刍兽疫有效诊断1.1 临诊症状小反刍兽疫潜伏期较短,最长为21d,一般情况下仅为4~5d。
患病羊只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口鼻干燥,被毛缺乏光泽,鼻液呈脓性,并有恶臭气体呼出。
急性期可出现体温升高、颊部黏膜出现损害,呈广泛性和进行性特点,口腔黏膜内充血,后期可表现为坏死性病灶,病灶出现在下齿龈及下唇部,严重病例可波及舌头、颚和颊部等。
患病后期可出现腹泻,呈带血水样,严重患病羊只消瘦、脱水,体温明显下降。
1.2 病理变化患病羊只淋巴结出现水肿,鼻腔及口腔内黏膜坏死并糜烂。
羊只具有程度不同的支气管炎和气管炎,肺部组织在组织学观察下肉眼可见多核巨细胞,细胞中有嗜酸性包涵体,显示为散在性斑块状实变。
多数患病羊只脾脏梗死或肿大,皱胃糜烂创面出血,呈红色,轮廓清晰,有规则,网胃、瘤胃和瓣胃病变较少见。
直肠、盲肠和结肠近端处出血和充血,呈特征性条状,并有斑马状条纹。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家畜羊群传播的传染病,广泛流行于我国的农村地区。
本文从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症状分析、防控措施建议、病例分析和预防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该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受感染的动物及其分泌物等。
临床症状分析显示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容易被误诊。
提出的防控措施建议包括加强人羊接触的管理、提高兽医防疫意识等。
结合病例分析,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反思对疾病的认知以及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该研究对进一步加强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控措施、病例分析、预防策略、研究展望、总结反思。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布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羊只和其他反刍动物。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羊小反刍兽疫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可导致羊只出现多种严重临床症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频繁,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变得尤为重要。
及时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对于有效地遏制病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临床症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对于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羊小反刍兽疫进行深入探讨,从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症状分析、防控措施建议、病例分析和预防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研究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侵袭反刍动物,尤其是羊的胃肠道。
针对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研究两个方面。
对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研究需要进行疫情监测,通过对疫区的疫情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疫情的传播规律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羊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法.doc
羊小反刍兽疫治疗方法概述: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而被我国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传染病,绵山羊是小反刍兽疫病毒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染。
近年来,我国主要养羊区域均有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发生,给我国的养羊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羊小反刍兽疫的治疗方法: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本病在季节交替时易发,其传染源为患病羊及其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草料等也可传播本病。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人工授精或胚移植等亦可导致传染。
本病易感动物为山羊及绵羊,山羊较绵羊易感且临床症状较严重,不同品种的山羊或同品种不同个体的羊易感性不同。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症状(1)临床症状。
对羊小反刍兽疫发作症状进行跟踪观察后发现,山羊比绵羊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且在发病过程中会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疾病症状。
病羊在受到相关病毒感染后,会有短则4~5天、长至21天的潜伏期。
疾病发作后,病羊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1℃左右,并且在发病后的3~5天内持续保持高温。
进而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背毛黯淡、不愿进食和口鼻干燥等症状。
而且其口腔和鼻腔等处会出现脓性黏液,呼吸时夹杂有恶臭气味。
病羊在出现发热症状后的4天内,口腔黏膜充血泛红、轻微糜烂,随着病程加长糜烂症状逐渐加重,导致其部位出现组织坏死症状。
然后逐渐蔓延至牙床、上下颚、颊膜和舌头等口腔组织,而且会由于其组织坏死脱落而形成不规则型状的糜烂斑。
病变性质较为温和的病羊可在2天内逐渐痊愈,这部分病羊存在较大的治愈机会。
而病变性质严重的病羊在发病后期会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处于妊娠期的母羊则可能出现流产现象。
此类疾病症状会持续至病情日益恶化而致其衰竭死亡。
(2)病理变化分析。
由于羊小反刍兽疫实为病毒传播而形成的感染性疾病,所以在针对其疾病的预防方案制定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和干净是基本预防目标。
其环境预防管理可通过饲料、养殖场和养殖人员三个方面来实施。
小反刍兽疫病例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小反刍兽疫病例的诊断与防治策略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布鲁氏菌引起的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反刍动物,如牛、羊、猪和狗等。
它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的动物产品、饮用被污染的牛奶或食用未煮熟的肉类而传播给人类。
以下是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和防治策略。
诊断:1.临床症状:小反刍兽疫在人类中可以表现为慢性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盗汗、失眠和食欲不振等。
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特定病例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胀和关节炎等。
2.实验室检测:诊断小反刍兽疫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血液或组织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这些检测可以依据血清抗体和培养耙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确定布鲁氏菌的存在。
防治策略:1.动物的预防接种:为了控制小反刍兽疫在动物中的传播,国家应该实施规定的动物接种计划。
这些接种计划应该针对反刍动物,如牛、羊和猪等。
通过接种动物,可以减少布鲁氏菌在动物中的感染并减少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2.牧场管理:对于养殖场和牧场的管理非常重要。
养殖中应该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早检测和处理可能患有小反刍兽疫的动物。
同时,牧场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如隔离患病动物、提供清洁的饮水、消毒牧场设施等。
3.食品安全:为了防止通过食物传播小反刍兽疫给人类,必须确保食品安全。
生食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可能被布鲁氏菌污染,因此应避免食用这种食物。
另外,牛奶在消毒和加工前也可能携带布鲁氏菌,因此应确保食用的牛奶经过充分处理。
4.个人防护措施:人们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这包括频繁洗手、避免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等。
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和口罩等。
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及防治
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及防治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可防可控的动物疫病,不仅临床能够识别,实验室能够确诊,而且有专用疫苗能够预防。
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对患羊进行果断处置,就能控制或扑灭小反刍兽疫疫情。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疫苗;防治【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032-02The symptoms of sheep small ruminants and prevention Zhu Yong.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dministration Bureau of Mianni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Liangshan 615600, China【Abstract】Small ruminants is a preventable and controllable animal disease,not only able to identify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has a special vaccine can prevent. As long a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ctively, to decisive disposalof sheep will be able to control or put out small ruminants outbreak..【Key words】Small ruminants; The vaccin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1.概况2007年羊小反刍兽疫疫情首次在我国出现,2013年,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份先后爆发该疫情[1]。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羊小反刍兽疫列为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归为一类动物疫病。
羊小反刍兽疫怎样治疗
羊小反刍兽疫怎样治疗
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近期,我国多地发生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对养
羊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那么,羊小反刍兽疫怎样治疗?
羊小反刍兽疫怎样治疗:发病前中期使用羊全清(天行健动物药业)每瓶200斤体重配合刀豆素,绿健先锋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使用2天。
发病中后期的使用羊全清每瓶200斤
体重配合刀豆素,绿健先锋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注:针对拉稀严重的羊群,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口服,连用三天,同事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
小反刍兽疫常见症状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U 小反刍兽疫常见症状及其防治措施分析才秀加小反刍兽疫也被称作是羊瘟以及肺肠炎等,主要是由于小反刍兽疫病毒会导致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出现,进而会对小反刍动物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畜牧领域不断发展大环境下,多种畜牧疫病经常出现,让养殖大户出现了经济方面的 损失。
尤其是小反刍兽疫,相关的养殖人员要更加重视,使用合理有效地防治方法,降低疫病出现的概率。
一、 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的感染对象主要是小反刍动物,例如,绵羊以及山羊等,在亚洲与非洲等区域所流行。
此类疾病的传播渠道是直 接接触,而排泄物以及分泌物属于非常重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对于病羊而言,其传染性非常高。
对于此疾病而言,会感染到猪类动物,然而,却不会存在临阵症状。
二、 疾病症状此疾病的潜伏时间主要是4天到21天,所以要及时进行诊断。
如若出现自然发病现象,只会出现在绵羊与山羊的身上,其它现象都属于病原传播感染。
此疾病能够进行治疗。
然而,某些山羊康复之后的唇部位置会出现口疮情况。
经过感染的动物,其 具体症状和牛瘟病牛之间类似,其体温会上升到41!,持续3天到5天的时间。
患有疾病的牲畜非常容易发生烦躁现象,降低 食欲现象。
在发热疾病的前四天时间当中,口腔黏膜出现了充血现象,颊黏膜会遭受巨大的损害,之后也会发生坏死性病灶。
与此同时,口腔黏膜存有坏死病灶现象,之后转变为粉红色,不断 向下齿龈以及下唇的位置进行演变。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牲畜而言,会过度到乳头以及舌头等位置。
在此疾病一直发展到后期 阶段的时候,病畜容易出现腹泻现象,不断消瘦以及脱水,其致死率非常高。
三、 临床表现山羊患有此疾病的症状非常显著,对于绵羊而言较为轻微。
病畜经常出现忽然发热现象,具体的时间在2天之后的温度会实现42!,之后持续性发热3天的时间,在发热后期的时候,病羊会出现死亡现象。
在刚开始生病的时候,病羊容易流出水样的鼻液,然后不断变成粘稠性的鼻液,导致病畜的鼻孔出现堵塞现象,导致呼吸非常困难。
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病状及防治措施.doc
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病状及防治措施概述: 1.概念: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2007年首次传入我国,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流行特点及危害性: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绵羊次之,野生动物偶有感染;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到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该病对养殖业危害重大,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3.主要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山羊临床症状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诊断方面应注意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羊痘等鉴别。
4.防控措施:(1)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水平。
饲养方式与疫病的发生和控制有密切关系,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该病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保证家畜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尽量避免羊群与野生易感动物接触,提高环境控制水平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具有重要。
(2)加强饲养场的消毒工作。
小反刍兽疫病毒随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排出体外进而污染周围环境,但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醚、氯仿等较为敏感,可选用氯制剂、季铵盐类、强酸强碱、醛类的消毒药品,如环境消毒可选用可佳、百毒杀、火碱、过氧乙酸等;针对皮毛、仓库等熏蒸消毒可选用甲醛、高锰酸钾等。
小反刍兽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健康养殖·防控62畜牧业环境 2020.03摘 要:小反刍兽疫病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对养羊业危害较大,该病为传染病且被我国农业部门列入常见羊传染疾病。
小反刍兽疫病不仅会冲击养羊业,还会增加养殖人员经济损伤,所以本次就小反刍兽疫病的诊断、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为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病;诊断;防治;传染病小反刍兽疫病俗称“羊瘟”,该疾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等为病理特征,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小反刍兽疫病毒定性为A类传染病,我国则将小反刍兽疫病毒列为动物疫病,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以山羊、绵羊等反刍动物为主要感染群体,山羊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绵羊。
小反刍兽疫病以患病动物、隐形带毒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养殖场所均为病毒传染源,小反刍兽疫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间接、直接传播[1]。
1 发病特点小反刍兽疫病发病前有5d左右潜伏期,小反刍动物均可感染该疫病,山羊病情最严重阶段多呈现急性发病状态,且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死亡征兆。
绵羊发病症状较山羊轻,且病情呈亚急性状态,且经过治疗后多可痊愈。
此外羊羔也极易感染小反刍兽疫病,且具有极高死亡率。
饲养环境、条件差,生长环境恶劣、营养不全面、天气忽变、饲养密度不合理、饲料质量低下、羔羊出生后未及时哺喂初乳等均会诱发小反刍兽疫病,在小反刍兽疫病传染过程中病羊、隐形病原体均为羊感染源,羊排泄物、分泌物、饲料、饮水等环节均可传播小反刍兽疫病[2]。
2 临床特征小反刍兽疫病具有发病速度极快的特点,且羊出现小反刍兽疫病后体温会升高,且体温会持续升高3~4d,患羊以精神不振、食欲不佳、鼻镜干燥、口腔内分泌物明显等为临床表现,如果患羊经治疗后未死亡,体温会持续在38摄氏度左右,且口腔内会出现溃疡、流脓情况,随着病情加重出现组织坏死、血样腹泻、咳嗽等症状,且叩诊闻及肺啰音,医师经过临床症状观察、叩诊遍可明确诊断。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治
2023年第11期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典型的接触性传染病,传播速度较快,其主要病原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发病率高达80%~90%,病死率为50%~80%,甚至可达100%。
易感动物大多是山羊,而绵羊则鲜有出现。
小反刍兽疫的发生有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其高发期通常是在干燥寒冷或潮湿阴冷的季节,特别是在气温大幅度下降时,应激反应会导致体质下降而发生小反刍兽疫。
当健康羊与隐性感染羊、病羊接触或与被病毒污染的饮水、饲料接触也易发生小反刍兽疫。
小反刍兽疫的传播途径较广,胎盘、消化道、呼吸道、精液等均有可能会感染。
其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流鼻涕、溃疡、发热,且会流大量的眼泪。
小反刍兽疫目前已被联合国确定为必须通报的疫病,我国将其暂时作为一类动物疫病,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首次出现是在1942年的非洲象牙海岸,而后又慢慢地传播到了其它地区。
与我国陆地接壤的蒙古、印度、塔吉克斯坦、尼泊尔等国也先后出现了小反刍兽疫,且最近几年呈现迅速蔓延的趋势。
据统计,2008年以来,小反刍兽疫已经在全世界34个国家及地区出现过,我国第一次暴发小反刍兽疫是在西藏阿里地区(2007年),而后在多个省份也陆续出现了小反刍兽疫,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小反刍兽疫在国内属于新发传染病,无论是防治方法,还是诊断方法均较少。
1临床症状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通常为3~10d,长的可达21d。
基于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症状及病程,可将其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急性型3大类。
该型的潜伏期通常为2d,若病羊为幼龄羊,其发病率会更高。
病羊大多出现高烧,体温达41~43℃,且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病羊的嘴角处及眼角处有较多的粘性分泌物。
发病中期,病羊有明显的腹泻现象,排出的粪便呈水样状,若腹泻持续5~6d,病羊可能会死亡。
此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其潜伏期为4~6d,病羊的体温大幅度升高,眼睛明显肿大。
发病初期,病羊的舌头若干个丘疹(呈红色),病羊的鼻腔有粘性鼻液流出,病羊的眼睛会流出大量的眼泪。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大肠杆菌产生的疾病,主要影响家畜动物,尤其是羊。
它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疾病,对家畜养殖业有着严重的危害。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疾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大肠杆菌是造成这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当动物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时,就会引起感染。
密集型饲养和不良卫生条件也是导致这种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症状1. 消化系统症状羊小反刍兽疫主要影响动物的消化系统,引起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感染动物会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和腹痛等症状。
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粪便呈现稀水样,甚至带有血丝。
而呕吐则会导致动物的体重迅速下降。
2. 呼吸系统症状羊小反刍兽疫也会导致动物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动物体力下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日常活动。
3. 神经系统症状在一些严重感染的动物中,羊小反刍兽疫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抽搐、昏迷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这些症状会导致动物的行为异常,甚至危及生命。
三、防控措施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为了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首先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动物的生活环境应该保持干净,定期清理饲料和饮水的容器,保证饲料和水的卫生安全。
也要避免过度密集饲养,保证畜禽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防止疾病的传播。
2. 提供清洁的饮水清洁的饮水是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关键之一。
动物饮水容器应该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动物的饮水来源也要保证清洁卫生,防止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导致感染。
3. 规范饲料管理规范的饲料管理也是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的重要举措。
应该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饲料,饲料的存储和投喂都要做到清洁卫生。
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查,防止受污染的饲料导致动物感染。
羊小反刍兽疫诊断与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诊断与防控摘要:羊小反刍兽疫又被称之为肺肠炎、羊瘟热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所引起,并且这种病毒存在较强的病毒性、发病急等特征,通常会对小反刍兽造成感染,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为出现腹泻、体温上升、肺炎以及口炎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多雨季节或者是低温干旱季节,一旦患病不但会对当地羊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还会为羊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本文从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为切入点,分析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防治措施随着人们对羊肉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羊与其制品调运、贩卖日益频繁,导致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率逐渐呈现高发的趋势。
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动物疫病,主要发生于多雨季节和低温干旱季节,绵羊和山羊的感染率、死亡率相对较高,并且一旦爆发将会对羊养殖业带来的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此,广大养殖户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详细调查该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并根据相关要求加强对该病的防治管理,避免出现该病大面积扩散的现象。
1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会对山羊和绵羊造成感染,对野生动物造成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小,尤其是针对于山羊而言,其感染该病毒的几率要高于其他品种的羊,并且山羊在感染该病之后会表现出更加严重的临床症状,且不同品种、年龄的羊在感染该病毒之后也会产生具有差异性的临床症状。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通常会呈现出区域性流行的趋势,主要发生于多雨季节或者是寒冷干旱的季节,普遍以零散的形式出现,但是若没有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将会呈现出大面积流行的状态[1]。
本病主要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病原菌而引起的传染,在病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都会有大量病毒的产生,在羊与羊间进行接触后也会传染该病毒,并且健康羊间接接触患病羊使用过的用具、饲料、饮水以及牧草后也会引发感染。
除此以外,该疾病偶尔会呈现出爆发性流行的趋势,但是在发病之后的5~6年内会逐步缓和,一旦在羊群内爆发,病死率将会达到70~80%左右。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如绵羊、山羊等。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对养羊业和经济都有一定影响。
本文将介绍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以期提高大家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一、流行病学1.1 病原学特征羊小反刍兽疫主要由羊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
该病毒属于痘疹病毒科,是一种RNA病毒。
病毒的外膜上有喷孔样的突起,使得病毒看起来像是一颗星星,因此也叫星状病毒。
1.2 主要传播途径羊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病动物经呼吸、唾液、眼泪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病毒,非典型性传染。
这种病毒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1.3 流行病学特征羊小反刍兽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美洲等地区。
患病绵羊和山羊的死亡率可高达20%-30%。
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所以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二、临床症状2.1 潜伏期羊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通常在3-7天之间,少数情况下可长达10天左右。
2.2 临床表现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热、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皮肤粘膜出现水泡和疹子、胸腹膜有积液、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等。
患者在疾病严重阶段,还会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出血的现象,病程较短,约3-5天后死亡。
2.3 诊断方法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和鉴定、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
三、防控措施3.1 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养环境卫生;(2)定期为羊群接种疫苗,以提高羊的抵抗力;(3)避免患有羊小反刍兽疫的动物与健康动物接触;(4)严禁携带羊小反刍兽疫的动物和产品进入羊群饲养区。
3.2 控制措施(1)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动物;(2)临床症状明显的疑似患病动物应立即隔离治疗;(3)在发生疫情地区,要对密切接触过患病动物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
3.3 消除病源对已经患病的动物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或者淘汰,避免传播给其他健康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反刍兽疫疫情症状及治疗方法
概述:
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2007年首次传入我国,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绵羊次之,野生动物偶有感染;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到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该病对养殖业危害重大,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山羊临床症状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诊断方面应注意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羊
痘等鉴别。
针对小反刍兽疫的治疗方案:
(1)发病前期;使用香港龙达的羊瘟清(羊免疫球蛋白)或者羊血清免疫肽每瓶200体重+刀豆素每支200斤体重配合头孢噻呋钠,肌肉注射,(最好分点注射),打一次。
(2)发病中后期:使用羊血清免疫肽(20ml)每瓶150斤体重+刀豆素并配合3-5mg地米,一天一次,打两天。
预防量减半或尊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