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防治知识

合集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下药,按照患病部位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

口腔出现症状的病羊,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然后涂甘油2~3次/d。

蹄部出现症状的病羊,用2%来苏尔液清洗溃疡位置,同时涂松馏油(1∶10),可以用绷带包扎蹄部。

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蹄壳脱落,新蹄壳就会长出。

乳头部位出现溃疡症状的病羊,用3%硼酸液洗净,涂抹青霉素软膏。

3.2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疾病,通常以雌雄同体的肝片吸虫为主。

该疾病不仅仅在羊群中出现,在牛、猪等一些家畜中也会出现。

在对羊肝片吸虫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养殖户要对羊群饲喂方面的工作做好科学的安排,保证羊群的水源卫生无污染,同时和潮湿放牧地区保持较远的距离。

当出现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时,要第一时间做好隔离,为其灌服硝氯酚等药物。

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有的羊群做好按时驱虫,9月份下旬、10月份分别驱虫1次,第二年2~3月份、10~11月份展开两次驱虫。

用三氯苯唑驱虫,剂量为5~10mg/kg·bw,空腹灌服,5周后重复用药1次。

3.3 羊急性瘤胃膨胀 羊急性瘤胃膨胀是因为羊在进食的时候,食用过多容易发酵的饲料,这些饲料堆积在体内就会产生气体且无法有效排出。

通常情况下,病羊出现急性瘤胃膨胀的症状时,会伴随着呼吸急促、腹部空胀等症状,有些病羊还会出现口吐白沫。

对此,养殖人员要做好对病羊的处理。

首先,可以通过穿刺放气法减轻病羊的症状。

其次,放气后,注入0.5%普鲁卡因青霉素80~240万IU,或者酒精20~30mL。

还可以给病羊服用花生油、棉籽油50~100mL,可以有抑制发酵的作用。

最后,灌服硫酸镁50~100g,或植物油100mL,让病羊可以快速排出胃肠内容物。

4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对肉制品的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当前羊群发病率不断上升,使人们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健康安全受到威胁。

所以,寻找动物发病因素,同时制定科学的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
发病初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可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

在本病的洁净国家和地区发现病例,应严密封锁,扑杀患羊,隔离消毒。

对本病的防控主要靠疫苗免疫。

l.牛痘弱毒疫苗,因为本病毒与牛瘟病毒的抗原具有相关性,可用牛瘟病毒弱毒疫苗来免疫绵羊和山羊进行小反刍兽疫病的预防。

牛瘟弱毒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牛瘟病毒抗体能够抵抗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攻击,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2.小反刍兽疫病毒弱毒疫苗目前小反刍兽疫病毒常见的弱毒疫苗为Nigeria7511弱毒疫苗和Sungri/96弱毒疫苗。

该疫苗无任何副作用,能交叉保护其各个群毒株的攻击感染,但其热稳定性差。

3.小反刍兽疫病毒灭活疫苗本疫苗系采用感染山羊的病理组织制备,一般采用甲醛或氯仿灭活。

实践证明甲醛灭活的疫苗效果不理想,而用氯仿灭活制备的疫苗效果较好。

4.重组亚单位疫苗麻疹病毒属的表面糖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无论是使用H蛋白或N蛋白都作为亚单位疫苗,均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
能中和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牛瘟病毒。

5.嵌台体疫苗嵌合体疫苗是用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糖蛋白基因替代牛瘟病毒表面相应的糖蛋白基因。

这种疫苗对小反刍兽疫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但在免疫动物血清中不产生牛瘟病毒糖蛋白抗体。

6.活载体疫苗将小反刍兽疫病毒的F基因插入羊痘病毒的TK基因编码区,构建了重组羊痘病毒疫苗。

重组疫苗既可抵抗小反刍兽疫病毒强毒的攻击,又能预防羊痘病毒的感染。

羊疫康(英国意康生物)肌肉注射:本品与粉针1:1稀释后,治疗量:200—300斤/瓶,一次/天,连用两天。

预防量减半或遵医嘱。

羊小反刍疫苗注意事项

羊小反刍疫苗注意事项

羊小反刍疫苗注意事项羊小反刍疫苗是预防羊小反刍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羊小反刍是一种由羊传染给人的疾病,主要通过人与羊的接触或食用受感染的肉类传播。

因此,羊小反刍疫苗的接种非常重要,可有效地预防这种传染病。

下面是关于羊小反刍疫苗注意事项的700字说明。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疫苗。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的羊小反刍疫苗,其中包括寄生虫病联合疫苗、炭疽病菌苗和内寄生虫疫苗等。

在选择疫苗时,饲养者应根据畜群的疫情、免疫目标和养殖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其次,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在接种羊小反刍疫苗之前,饲养者应详细阅读疫苗的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时要注意选择健康的、体温正常的羊只进行接种,并且要避免给处于怀孕期的母羊接种疫苗,以免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接着,要注意接种时间和剂量。

接种羊小反刍疫苗的最佳时间取决于具体的养殖环境和疫苗的推荐接种时间。

一般而言,最佳接种时间为幼羊出生后的2-3个月和3-4个月,成年羊每年接种一次即可。

剂量方面,饲养者要按照疫苗说明书上的要求正确计算疫苗剂量,并注意合理调整剂量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体重的羊只。

最后,要做好疫苗接种后的观察和管理工作。

在接种完羊小反刍疫苗后,饲养者要对接种的羊只进行观察,特别是观察其身体反应和食欲等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请教兽医进行处理。

同时,饲养者还要做好后续的疫苗管理工作,包括记录接种时间和剂量、定期检查疫苗的有效期、及时更新疫苗等,以确保接种效果。

综上所述,羊小反刍疫苗的接种是预防羊小反刍病的重要手段。

饲养者在接种羊小反刍疫苗时,要选择合适的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接种,注意接种时间和剂量,并做好接种后的观察和管理工作,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防控效果。

只有做好这些注意事项,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羊小反刍病的发生。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培训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培训
对接触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对与疑似病例接触过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认 是否感染。
确诊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确诊的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毒 传播。
限制动物移动
在疫情发生期间,限制动物移动,以减少病毒传 播的可能性。
应急预案
01
02
03
04
建立应急指挥体系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各 方资源,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防控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建立防控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疫情信息和防控进展,促进信息 的交流与共享。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成功防控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
某地区在发现小反刍兽疫疫情后,迅速采取隔离、扑杀、消 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保护了易感动物和养殖 户的利益。
成功案例二
某养殖场通过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加强动物保健和免疫工作 ,成功预防了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保障了动物的于免疫期,应避免与病畜接 触,以免感染病毒。同时,在 免疫期内,应避免对动物进行 免疫抑制性治疗。
04
小反刍兽疫与其他疫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症状的疫病鉴别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与口蹄疫的相似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和蹄部的水泡。然而,口蹄疫通常会导致 牛、羊等偶蹄类动物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而小反刍兽疫则主要 影响小反刍动物,如羊。
特点
该病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口腔黏膜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 征,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通过飞沫、唾液等 分泌物传播病毒。
间接接触
病毒可通过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等媒介,经呼 吸道或消化道传播。
昆虫媒介
一些吸血昆虫,如蚊子、蝇等,可能携带病毒并传 播给易感动物。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多见于小型反刍兽的传染病,也被称之为“羊瘟”,该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发病急等特征,这种传染病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来有很严重的危害,已经被列入常见羊传染疾病行列。

一旦爆发小反刍兽疫,不仅会给威胁羊群健康,甚至还会给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篇文章围绕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治措施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容易感染这一疾病的是绵羊和山羊,而且所引起的后果十分的严重。

该病与牛瘟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伪牛瘟,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死亡性,其中排泄物、分泌物、饲料等都可以成为传染源,对于养羊业的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危害。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小反刍兽疫,就需要结合该疾病的发病以及流行特点等,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减少动物死亡率。

1、小反刍兽疫的概况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上的主要症状就是发炎、高热、肺炎、腹泻、脓性角膜炎等,其中绵羊和山羊是最容易感染的,小反刍兽疫给羊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我国已经正式将其纳入一类动物疾病中。

我国最早出现小反刍兽疫是在2007年,随后国内也偶尔会出现。

按照国内外的经验,在小反刍兽疫的防治中,需要以预防为主,同时辅以合理的防治手段,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1]。

2、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的主要感染对象就是小型反刍动物,比如说山羊、绵羊、羚羊、野生盘羊、野生鹿等,其中山羊感染后的症状是最严重的。

通常来说,这种疾病的潜伏期最高为4-5天,其中也有个别潜伏期更长的,可以达到21天,而且具有常年发生的特点。

小反刍兽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健康羊接触到病羊,就会直接被感染,病羊的口腔、鼻腔甚至眼睛等分泌物中都有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存在,一旦出现一只患病羊,就会给其它的健康羊群带来威胁;在感染这一疾病的后期,病羊的粪便中也会存在大量的病毒,会直接污染养殖环境,加速疾病的传播,从而威胁整个养羊场的发展。

羊病毒病的防治

羊病毒病的防治

羊病毒病的防治一、小反刍兽疫的防治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结膜炎、口炎、腹泻、肺炎、流产为特征。

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且症状更严重。

1942年本病首次在象牙海岸发生,主要危害绵羊和山羊,并造成了重大损失。

亚洲的一些国家也报道了本病,我国也有流行。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在疫区,本病为零星发生,当易感动物增加时,即可发生流行。

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传染源,被污染的饲料、垫草、器具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特别是跨省、跨市调运羊只造成传染。

严重暴发时发病率几乎100%,通常羔羊的死亡率可达100%,幼年羊死亡率约40%,成年羊10%左右。

尤其是怀孕母羊感染后90%以上会导致流产。

处于亚临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临床症状】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d,最长21d,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更严重。

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d。

感染的羊只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图1-1)。

在发热的前4d,口腔黏膜充血,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图1-2)。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龈、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发病率高达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为我国划定的一类疾病。

图1-1 小反刍兽疫病羊鼻腔发炎,鼻腔周围有分泌物图1-2 小反刍兽疫病羊的眼结膜充血,眼周围有大量的分泌物【病理变化】尸体剖检病变与牛瘟病牛相似。

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

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注意事项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传播,是一种对动物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疫苗的免疫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疫苗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的疫苗免疫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疫苗。

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疫情,选择适当的疫苗进行免疫。

同时要确保所选疫苗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有效的免疫效果。

2.免疫前的准备在进行疫苗免疫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养殖场环境的卫生条件良好,减少疫苗接种后的交叉感染。

其次要对养殖动物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健康状况适宜接种疫苗。

最后要做好免疫记录,详细记录每次免疫的时间、疫苗种类和剂量等信息,以便后续的跟踪管理。

3.按照免疫计划进行接种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时,应按照免疫计划进行接种。

一般来说,小反刍兽疫疫苗需要分为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两个阶段进行。

初次免疫一般在动物出生后的几周内进行,加强免疫则在初次免疫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

按照规定的免疫计划进行接种,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4.正确的接种方法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的接种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接种方法。

一般来说,疫苗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接种。

在接种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确保接种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避免出现接种不到位或者接种过深等情况。

5.观察免疫效果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后,需要观察免疫效果。

一般来说,接种后的24小时内要对养殖动物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同时要定期观察免疫后的动物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免疫的效果。

6.加强防疫措施在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其他防疫措施。

例如,要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清理养殖场的环境,减少疫情的传播。

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动物的管理,确保其健康和饲养条件的良好,提高免疫的效果。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附件2: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007年7月,小反刍兽疫首次传入我国。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报告、疫情监测、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小反刍兽疫防治活动。

2 诊断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疑似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流行病学特点2.1.1山羊和绵羊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且临床症状比绵羊更为严重。

山羊不同品种的易感性有差异。

2.1.2牛多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猪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无症状,不排毒。

2.1.3鹿、野山羊、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驼可感染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6天,也可达到10天,《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天。

临床症状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

2.2.1 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达40—42℃高峰。

发热持续3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

2.2.2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

鼻内膜发生坏死。

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2.2.3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

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问答
1.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是由副黏膜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疫病。

2.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特点是什么,并有哪些危害? 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绵羊次之,野生动物偶有感染;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到21天,《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该病对养殖业危害重大,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3.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一般有哪些?鉴别诊断时应与哪些疫病进行区分。

山羊临床症状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突然发热,发热的第2-3天体温达40—42℃,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以及舌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鼻内膜发生坏死,眼流分泌物,出现眼结膜炎;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小反刍兽疫诊断时,应注意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羊痘等做鉴别。

4.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对预防小反刍兽疫有用吗?提高环境控制水平的意义。

动物的饲养方式与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控制有密切关系,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传染病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保证家畜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

从动物疫病预防的角度来说,必须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尽量避免羊群与野生易感动物接触,提高环境控制水平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5.加强饲养场的消毒工作对预防小反刍兽疫有效吗?做好基础防疫工作的意义。

小反刍兽疫病毒是可以随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排出体外进而污染周围环境,但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醚、氯仿等较为敏感。

因而加强消毒灭源等基础防疫对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有重要意义,可选用农业部《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常规针对病毒无机氯制剂、季铵盐类、强酸强碱、醛类的消毒药品,如环境消毒可选用可佳、百毒杀、火碱、过氧乙酸等;针对皮毛、仓库等熏蒸消毒可选用甲醛、高锰酸钾等。

6.养殖户应如何预防小反刍兽疫?预防小反刍兽疫可采用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并加强报批报检工作,不从疫区引进反刍动物
及其产品;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场舍、用具、工作人员的衣帽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羊群与野生黄羊、石羊等接触;严禁一切外来人员、无关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

7.疫苗免疫接种对预防小反刍兽疫有意义吗?有效保护易感动物的关键举措是什么?疫苗的免疫接种是动物获得特性免疫和防御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性措施。

对于小反刍兽疫,必要时,经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采取免疫措施,与有疫情国家相邻的边境县,定期对羊群进行强制免疫,建立免疫带;发生过疫情的地区及受威胁地区,定期对有风险的羊群进行免疫接种。

8.加强检疫监管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意义,有效切断小反刍兽疫传播途径的检疫监管措施有哪些?检疫监管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的重要手段,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意义重大。

产地检疫,羊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养殖场(户)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员进行检疫后,检疫合格,出具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出具消毒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屠宰检疫,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对羊进行验证查物,合格后方可入场屠宰。

检疫合格并加盖检疫标志后方可出场,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运输检疫,国内跨省调运羊时,应先到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经调出地按规定检疫合格,方可调运。

种羊调运时,还需在到达后隔离饲养21天以上,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此外,与疫情国相邻的边境区域,应加强对羊只的管理,防止疫情传入:禁止过境放牧、过境寄养以及活羊及其产品的互市交易;必要时,经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建立免疫隔离带;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疫情监视和监测,及时分析疫情动态。

9.国家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有哪些要求,并会采取哪些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对小反刍兽疫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

包括:疫情监测与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

一旦发生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各有关部门将启动紧急应急系统,按照相关规定对疑似病畜实行隔离、封锁,并进一步确诊。

当确认为小反刍兽疫后,要立即封锁疫区,对病羊进行扑杀,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目的在于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疫情将很快得到控制和消灭,保障动物的安全。

10.公民在小反刍兽疫防控中有哪些义务?国家已有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以发热、口炎、腹泻为特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山羊和绵羊疫情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严禁养殖户随意宰杀藏匿、私自出售处理病死羊及其产品;疫区的封锁、环境消毒控制、疫情的确认、疫点内的处置工作由当地政府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实施,养殖户应当积极配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