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有哪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合集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分析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分析

专题论述202311264这个季节也可能伴随饲草和饲料质量下降,进一步削弱了羊只的健康状况。

2.2 易感动物羊小反刍兽疫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包括羊、牛、猪、鹿等,其中以羊和山羊最为容易受到感染。

山羊更容易染病,且绝大部分呈急性型,起病较急,症状严重,极易快速死亡;绵羊发病概率较山羊低,且病情较轻,致死率相对较轻,但病羊常成为临床带毒者;按月龄分,羊只8月龄以下因为抵抗力弱,更易感染且死亡率高,最高能达到100%。

2.3 传播特点2.3.1 直接接触传播小反刍兽疫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和皮肤等途径传播给健康的动物。

因此,当感染羊只与健康羊只共同生活、饲养时,病毒可以通过亲密接触迅速传播,扩大疫情规模。

2.3.2 呼吸道传播病毒可通过飞沫和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呼吸道传播。

当感染的动物咳嗽、打喷嚏时,携带病原体的飞沫将被健康的动物吸入,从而导致感染传播。

2.3.3 水源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可以存在于被感染动物的饮水源中,当健康动物饮用被污染的水时,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

2.3.4 饲料污染如果感染动物的饲料受到病毒的污染,当健康动物食用污染物时,也会导致病毒的传播。

3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3.1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是羊小反刍兽疫的最典型表现,具有极高的致病性和死亡率。

大多数的羊只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会呈现最急性发作,尤其是日龄较小的养殖感染该病的症状表现也更加严重,且疾病潜伏期比较多,一般在几个小时内就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症状。

高热是最急性型的典型特征,体温可达40~42 ℃,感染羊只常出现精神状态下降、厌食甚至拒食的情况,眼结膜充血、眼分泌物增加,甚至结膜水肿、角膜浑浊,并且伴随着干咳、喷嚏、呼吸急促等,且口鼻伴有“哼哧”声音,心跳可达100次/min;另外,还有的病羊会出现腹泻、水样便、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抽搐、肌肉震颤、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羊还会在前期有便秘的情况,后期发生急性腹泻的情况等。

龙里县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与防制

龙里县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与防制
从 而保 证 仔 猪 可 以抵 抗病 原 的入 侵 ,
陛腹 泻的诊 断与流行 病 学调 查研 究概 况[ 1 ] .
综上 所述 。基 层 常见 猪传 染性 腹
泻疾 病 由于病原 不 一 .呈 现 出不 同 的
动物 医学进展, 2 0 1 4 ( 2 ) : 1 1 5 — 1 1 9 .
2 0 1 6年 5月 9日,龙里县醒狮镇晴川农业科技有 限公 司 发 生小反 刍兽疫疫情 ,疫情发 生后 ,县人 民政府 高度重视 ,
疡 或坏死 ,羊群广泛腹泻 , 排水样 或红色粥样粪便 ,呼吸异
常 ,咳嗽 ,病样 迅速消瘦 ,死亡 。病理剖检 3只病羊 ,主要 表现 为结膜炎 、坏死 性 口炎 ,特别 是齿龈部 的溃疡或 坏死病
黼豳蹬嘲
鞣鞠礤瞬积嘲躁鞠圈嘲黛暖礴 鞠醺醺
疫病 防治
龙里县首例 小反刍兽疫诊 断与防制
罗敏 肖明 才 ( 贵 州省 龙里 县动 物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5 5 1 2 0 0 )
小反 刍兽 疫是 由副黏病毒 科麻疹病毒属小反 刍兽疫病毒
引起 的 。以发热 、口炎 、腹泻 、肺炎为特征 的急性接触性传 量 R T — P C R检测 ,5只山羊组织样 本均呈 阳性 .确诊 为山羊 小 反刍兽疫疫情 。
1 . 2 临床 表 现 及 病 理 变化
染病 ,山羊和绵羊最易感 ,发病率和病死率 较高 ,世界 动物 卫组织 将其 列为法定报告 动物疫病 ,我 国将 其列为一类动物
疫病 。
患 病羊体 温高达 4 O 4 2 ℃,持续 3 5 d 。病 羊烦燥不 安 ,
食欲减退 ,眼鼻 有浆性或脓性渗 出液 ,齿龈 、颊 、舌 头有溃
除 了接 种疫 苗 之外 .还 需要 使用 药 物手 段 防控 猪传 染性 腹泻 病 的传染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

和隐性感染动 物 ,处于亚 临床型 的病羊尤 为危
险。病 畜 的分泌 物和 排泄 物均含 有病 毒 。
3 临 床 症 状
对流免疫 电泳试验、 组织培养和病毒分离( 可用原
代 羔羊 肾或 非洲 绿猴 肾细胞 组织 培养 分离) 。 血清学检查 : 病 毒 中和 试 验 、 竞 争 酶 联 免 疫
用于 组织 病理 学检 查 的样 品 , 可 采集 淋 巴结
( 尤其 是肠 系膜 和 支气 管 淋 巴结1 、脾 、 大肠 和 肺
欲减 退 。 流黏 液脓 性 鼻液 , 呼 出恶 臭气体 。 在发 热 的前 4 d , 口腔 黏 膜 充血 、 多涎 , 随 后 出现 坏 死 性 病灶 , 开 始 口腔 黏膜 出现 小 的粗 糙 的红 色 浅表 坏 死病 灶 , 以后 变成 粉红 色 , 感 染 部位 包括 下唇 、 下 齿 龈等 处 。严 重病 例 可 见坏 死病 灶 波 及 腭 、 颊 部
4 病 理变化
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1 病 原学
尸体剖检病变与牛瘟病 牛相似。患畜可见结 膜炎 、 坏死性 口炎等病 变, 严重病例病 变可蔓延 到硬腭及咽喉部。皱 胃常出现病变,而瘤 胃、 网
胃、 瓣 胃很少 出现 病 变 , 病 变部 常 出现 有 规则 、 有 轮廓 的糜烂 , 创 面呈 红色 、 出血 。肠 可见 糜 烂或 出 血, 尤 其 在 结肠 、 直 肠 结 合 处 有特 征 性 线 状 出血 或斑 马样 条纹 。 淋 巴结肿 大 , 脾 有坏 死性 病 变。 在
吸异 常。
收 稿 日期 : 2 01 4 — 0 2 —1 5
6 . 2 处理
一旦发生本病 , 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

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反刍动物,尤其是牛、羊和鹿。

病毒属于口蹄疫病毒科,引起的疾病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动物福利问题。

以下是小反刍兽疫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的一些重要方面。

1. 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通过口腔和消化系统进入动物体内。

病毒会引起口腔和舌头溃疡、破坏食欲和消化功能。

这些病变会导致动物食欲不振、进食减少,甚至出现腹泻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2. 牛羊蹄部病变:小反刍兽疫病毒会导致牛羊蹄部病变,表现为蹄间皮肤和蹄壳的溃疡和出血。

蹄部病变会导致动物行动受限,造成疼痛和不适,严重时可能导致跛行。

3. 泌尿系统病变:小反刍兽疫病毒也可以引起泌尿系统病变,表现为尿频和尿量减少。

病毒会侵犯肾脏和膀胱,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4. 免疫系统病变: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后,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

免疫系统病变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加重病情。

5. 呼吸系统病变: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病变,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和鼻流清涕等症状。

这些病变可能是由于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和引起炎症反应所致。

总的来说,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主要涉及口腔和消化系统、蹄部、泌尿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病理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诊断小反刍兽疫,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对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影响。

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也称为“兽疫病”)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病毒(Omicron)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

本文将介绍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包括病毒的侵入、细胞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方面。

1. 病毒的侵入
小反刍兽疫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口腔和鼻腔进入动物体内。

病毒会在动物体内迅速繁殖,导致病毒血症和纤维素性肺炎等症状。

在动物体内,病毒会干扰细胞呼吸和代谢过程,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从而形成病毒血症。

2. 细胞感染
小反刍兽疫病毒在动物体内感染后,会侵入动物细胞。

不同类型的细胞感染表现不同。

感染哺乳动物细胞可能导致病毒的扩散和复制,感染牛肝球细胞则可能导致病毒的沉淀。

在感染细胞中,病毒可以发挥其致病作用,导致病毒血症和纤维素性肺炎等症状。

3. 免疫反应
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感染也激发了动物的免疫系统的反应。

免疫系统可以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对抗病毒,并清除病毒。

在感染初期,
病毒的入侵激发了免疫系统的反应,但在病毒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
免疫系统也会逐渐适应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应对病毒。

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包括病毒的侵入、细胞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方面。

病毒会在动物体内迅速繁殖,导致病毒血症和纤维素性肺炎等症状。

在动物体内,病毒会干扰细胞呼吸和代谢过程,导致细胞损伤和
死亡,从而形成病毒血症。

免疫系统可以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来对抗病毒,并清除病毒。

这些都有助于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羊小反刍兽疫的鉴别诊断及疫情防控体会

羊小反刍兽疫的鉴别诊断及疫情防控体会

羊小反刍兽疫的鉴别诊断及疫情防控体会发布时间:2021-04-02T14:09:01.8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1期作者:薛瑞[导读] 羊小反刍动物兽疫是由小反刍动物病毒引起的羊传染性疾病薛瑞新疆昌吉市二六工镇农牧业服务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 摘要:羊小反刍动物兽疫是由小反刍动物病毒引起的羊传染性疾病。

它具有高度传染性,难以治疗,并且死亡率高。

感染此病的绵羊会出现发烧,腹泻,肺部感染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大量死亡,甚至高达60%。

近年来,该病在西藏、新疆、甘肃等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影响当地畜牧业。

本文就羊小反刍动物疾病的防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规模化养殖和畜牧业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鉴别诊断;疫情防控;策略一、羊小反刍动物疫病研究概况羊小反刍动物病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强度接触性传染病。

绵羊感染此病后会出现发热、腹泻、肺部感染等症状。

无论何种品种、性别或年龄,绵羊都可能感染小型反刍动物鼠疫。

目前,我国山羊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

黑山羊反刍动物发病率高达60%,死亡率高达50%。

羊小反刍动物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病羊的唾液、粪便和血液是重要的传染源。

健康绵羊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饲料、饮用水或与病羊在同一羊舍饲养而感染该病。

小反刍兽疫多发生在干燥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尤其在青藏高原、新疆、甘肃等地。

该病可在四季发生,以早春和晚秋为高峰。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5-7天,特殊情况下可长达1个月。

二、羊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学特征由于动物种类、年龄、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的不同,临床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 2.1最急型反刍动物身上最严重的鼠疫主要发生在山羊身上。

反刍动物最急性的鼠疫的潜伏期很短。

通常,症状会在1到2天内出现。

病羊体温迅速上升,高烧不退,影响基本正常生活能力。

采食量将大大减少,山羊不能正常行走和站立。

在病羊的呼吸道中,会出现鼻涕、严重糜烂的现象,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作者:李宏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山羊、绵阳等小反刍动物,临床症状以发热、口腔溃疡、腹泻、肺炎为特征。

1942年该病首次在西非的科特迪瓦发生,随后在中东、西亚、南亚国家相继发生,我国于2007年在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生,2013年后又陆续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将其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 - 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现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控措施进行概述。

1 临床诊断1.1 流行病学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发病严重。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病羊、带毒羊及分泌排泄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为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1.2 临床症状山羊的临床症状较绵羊典型。

根据症状程度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温和型症状较轻微,类似感冒症状;标准型常见,症状明显且典型,主要有体温升高,可达40-41℃,持续3-5天;病初有水样鼻液,随后变成大量的黏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流眼泪,眼分泌物增多,遮住眼睑,出现结膜炎;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初期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迅速脱水、消瘦。

急性型较少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后急性死亡,无典型症状。

1.3 病理变化尸体剖检可见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肉眼病变,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出血斑;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肺部淋巴结肿胀并水肿;大肠内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皱胃常出现病变,表现为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

小反刍兽疫病例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小反刍兽疫病例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小反刍兽疫病例的诊断与防治策略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布鲁氏菌引起的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反刍动物,如牛、羊、猪和狗等。

它也可以通过接触污染的动物产品、饮用被污染的牛奶或食用未煮熟的肉类而传播给人类。

以下是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和防治策略。

诊断:1.临床症状:小反刍兽疫在人类中可以表现为慢性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盗汗、失眠和食欲不振等。

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特定病例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胀和关节炎等。

2.实验室检测:诊断小反刍兽疫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血液或组织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这些检测可以依据血清抗体和培养耙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确定布鲁氏菌的存在。

防治策略:1.动物的预防接种:为了控制小反刍兽疫在动物中的传播,国家应该实施规定的动物接种计划。

这些接种计划应该针对反刍动物,如牛、羊和猪等。

通过接种动物,可以减少布鲁氏菌在动物中的感染并减少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2.牧场管理:对于养殖场和牧场的管理非常重要。

养殖中应该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早检测和处理可能患有小反刍兽疫的动物。

同时,牧场应该采取预防措施,如隔离患病动物、提供清洁的饮水、消毒牧场设施等。

3.食品安全:为了防止通过食物传播小反刍兽疫给人类,必须确保食品安全。

生食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可能被布鲁氏菌污染,因此应避免食用这种食物。

另外,牛奶在消毒和加工前也可能携带布鲁氏菌,因此应确保食用的牛奶经过充分处理。

4.个人防护措施:人们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这包括频繁洗手、避免与患病动物直接接触、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动物产品等。

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和口罩等。

小反刍兽疫常见症状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小反刍兽疫常见症状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U 小反刍兽疫常见症状及其防治措施分析才秀加小反刍兽疫也被称作是羊瘟以及肺肠炎等,主要是由于小反刍兽疫病毒会导致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出现,进而会对小反刍动物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在现阶段的畜牧领域不断发展大环境下,多种畜牧疫病经常出现,让养殖大户出现了经济方面的 损失。

尤其是小反刍兽疫,相关的养殖人员要更加重视,使用合理有效地防治方法,降低疫病出现的概率。

一、 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的感染对象主要是小反刍动物,例如,绵羊以及山羊等,在亚洲与非洲等区域所流行。

此类疾病的传播渠道是直 接接触,而排泄物以及分泌物属于非常重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对于病羊而言,其传染性非常高。

对于此疾病而言,会感染到猪类动物,然而,却不会存在临阵症状。

二、 疾病症状此疾病的潜伏时间主要是4天到21天,所以要及时进行诊断。

如若出现自然发病现象,只会出现在绵羊与山羊的身上,其它现象都属于病原传播感染。

此疾病能够进行治疗。

然而,某些山羊康复之后的唇部位置会出现口疮情况。

经过感染的动物,其 具体症状和牛瘟病牛之间类似,其体温会上升到41!,持续3天到5天的时间。

患有疾病的牲畜非常容易发生烦躁现象,降低 食欲现象。

在发热疾病的前四天时间当中,口腔黏膜出现了充血现象,颊黏膜会遭受巨大的损害,之后也会发生坏死性病灶。

与此同时,口腔黏膜存有坏死病灶现象,之后转变为粉红色,不断 向下齿龈以及下唇的位置进行演变。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牲畜而言,会过度到乳头以及舌头等位置。

在此疾病一直发展到后期 阶段的时候,病畜容易出现腹泻现象,不断消瘦以及脱水,其致死率非常高。

三、 临床表现山羊患有此疾病的症状非常显著,对于绵羊而言较为轻微。

病畜经常出现忽然发热现象,具体的时间在2天之后的温度会实现42!,之后持续性发热3天的时间,在发热后期的时候,病羊会出现死亡现象。

在刚开始生病的时候,病羊容易流出水样的鼻液,然后不断变成粘稠性的鼻液,导致病畜的鼻孔出现堵塞现象,导致呼吸非常困难。

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病状及防治措施.doc

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病状及防治措施.doc

羊小反刍兽疫的危害、病状及防治措施概述: 1.概念: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2007年首次传入我国,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流行特点及危害性: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临床症状也较为严重,绵羊次之,野生动物偶有感染;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到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该病对养殖业危害重大,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3.主要临床症状与鉴别诊断:山羊临床症状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诊断方面应注意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羊痘等鉴别。

4.防控措施:(1)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水平。

饲养方式与疫病的发生和控制有密切关系,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该病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保证家畜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尽量避免羊群与野生易感动物接触,提高环境控制水平对小反刍兽疫的防控具有重要。

(2)加强饲养场的消毒工作。

小反刍兽疫病毒随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排出体外进而污染周围环境,但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醚、氯仿等较为敏感,可选用氯制剂、季铵盐类、强酸强碱、醛类的消毒药品,如环境消毒可选用可佳、百毒杀、火碱、过氧乙酸等;针对皮毛、仓库等熏蒸消毒可选用甲醛、高锰酸钾等。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1]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1]

2、传染源 • 感染羊 • 眼、鼻、口腔分泌物、血液、尿液及粪便。
3、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 • 呼吸系统是主要感染途径。 • 病毒也可经精液和胚胎传播。 • 感染动物可通过哺乳传染给幼畜。
• 4、流行特征 •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 冷季节多发。
四、临床症状
• 由于感染羊的年龄大小及病毒株毒力强、 弱的不同,在临床上可引起急性和亚急性 症状。
图1:口、鼻、眼脓性分泌物
图2:结膜炎
图3:腹泻
图4:口、鼻脓性分泌物伴唇部小结节
五、病理解剖变化
图5:口腔内舌面糜烂、坏死
图6:舌面假膜、糜烂
图7:肺炎
图8:肠粘膜条状出血
• • • •
直肠病变呈斑马纹样外观。 脾脏充血、轻度肿大。 淋巴结水肿、充血,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 也可见胸膜炎和胸腔积水。
谢谢各位!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钟映梅 黑龙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小反刍兽疫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 本病曾称为小反刍兽假牛瘟、小反刍兽瘟 疫、山羊瘟病、绵羊和山羊瘟疫、Kata 、 胃肠炎 - 肺炎综合症、传染性脓疱状胃炎、 肺炎肠炎综合症。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其列为 A 类 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公告(第96号)将 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血清学检验方法: • 中和试验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免疫电泳试验 • 琼脂扩散试验等。
鉴别诊断
病名 病原 口鼻眼病变 呼吸困难 腹泻 诊断试验
牛瘟
PPR 牛出败 羊传染性肺炎
RPV
PPRV 巴氏杆菌 肺炎支原体

+ - -

+ + +

+ - -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1.什么是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或伪牛瘟,是又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等小反刍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上消化道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征。

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

2.小反刍兽疫有哪些流行病学特点?山羊和绵羊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且临床变现比绵羊更为严重。

牛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猪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无症状,不排毒。

鹿、野山羊、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驼可感染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性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季节多发病。

奉病潜伏期一般为4-6天,也可达到10天《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天。

3.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有哪些?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

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

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

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4.小反刍兽疫有哪些病理变化?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有时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

5.如何确诊小反刍兽疫?当发现山羊或绵羊出现急性发热、腹泻、口炎等症状,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传播迅速,且出现肺尖肺炎病理变化时,可判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由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派人采集病羊口鼻棉拭子、淋巴结或血沉棕黄色层送指定实验室(必须在生物安全3级以上实验室进行)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检测结果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小反刍兽疫。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小反刍兽疫实为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感染群体多为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

羊小反刍兽疫通常又被养殖户称作羊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利用空气、呼吸道作为传播途径,扩大其感染范围。

羊被感染后迅速发病,浮现体温升高、腹泻、肺炎等症状。

掌握羊小反刍兽疫的发作症状及深入探索预防措施,对地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羊在受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后,若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不仅会导致其受疾病影响而生长发育迟缓,甚至病情还有可能浮现恶化,严重威胁生命。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病原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原体为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麻疹病毒属,该病毒是有脂质包膜的单股负链 RNA 病毒,病毒粒子具有多形性,多数呈球状,具有囊膜。

在自然环境下,该病毒对外界的反抗力较弱,如在50℃温度下作用 th 就可被灭活,且在 pH 值小于4 的强酸和大于 11 的强碱条件下也能够失活‘1]。

病毒在冷冻状态下或者处于冷藏组织内可长期存活。

小反刍兽疫病毒对多种消毒剂都较为敏感,如乙醚、碘化物以及酚化物和碱类等消毒剂都能够将其彻底杀灭。

2、流行特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和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阴雨潮湿和寒冷干燥的季节,特殊是温度发生突变引起羊发生应激,可引起该病的暴发。

健康羊可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羊或者隐性感染羊而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其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以及场地等发生间接感染。

感染途径以呼吸道的飞沫传染为主,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某些条件下,也可经由哺乳、精液、胚胎等传染。

3、临床症状根据病程长短可将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种类型。

该病的潜伏期在 3~10 天,最长可达 21 天。

最急性型。

该型潜伏期较短,大约 2 天,以幼羊为主要侵害对象,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至41~43℃,病羊精神委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眼角和口腔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

随病程发展浮现腹泻症状,排出水样稀粪。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大肠杆菌产生的疾病,主要影响家畜动物,尤其是羊。

它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疾病,对家畜养殖业有着严重的危害。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疾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大肠杆菌是造成这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当动物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时,就会引起感染。

密集型饲养和不良卫生条件也是导致这种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症状1. 消化系统症状羊小反刍兽疫主要影响动物的消化系统,引起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感染动物会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和腹痛等症状。

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粪便呈现稀水样,甚至带有血丝。

而呕吐则会导致动物的体重迅速下降。

2. 呼吸系统症状羊小反刍兽疫也会导致动物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动物体力下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日常活动。

3. 神经系统症状在一些严重感染的动物中,羊小反刍兽疫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抽搐、昏迷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这些症状会导致动物的行为异常,甚至危及生命。

三、防控措施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为了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首先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动物的生活环境应该保持干净,定期清理饲料和饮水的容器,保证饲料和水的卫生安全。

也要避免过度密集饲养,保证畜禽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防止疾病的传播。

2. 提供清洁的饮水清洁的饮水是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关键之一。

动物饮水容器应该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动物的饮水来源也要保证清洁卫生,防止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导致感染。

3. 规范饲料管理规范的饲料管理也是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的重要举措。

应该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饲料,饲料的存储和投喂都要做到清洁卫生。

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查,防止受污染的饲料导致动物感染。

羊瘟的症状与防治

羊瘟的症状与防治

羊瘟的症状与防治羊瘟是一种传染性较高的流行病,也被称为羊小反刍兽疫。

类似于牛瘟,在各地发生情况逐渐增高,对我国养羊业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才是羊瘟,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羊瘟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1、临床症状羊瘟在羊体内潜伏期在一个星期左右,最长3周。

感染的症状与牛瘟病牛类似,可以根据病羊的反应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等三种类型。

温和型:温和型的病羊症状与感冒相似,病羊体温增高,拒绝进食,烦躁不安等。

很多朋友就误以为是感冒,没有引起重视。

标准型:身体发热,会一直持续近一星期,鼻子流出非常恶心的液体,味道奇臭,拉稀,还会患口腔溃疡,病羊为母羊将导致流产。

急性型:粪便稀烂带血,身体虚弱消瘦,体温下降,虽然发病几率较小,但感染后2天内将会死亡。

2、病理变化将病羊尸体剖检会发现与牛瘟类似,会发生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一系列肉眼可见的病状,严重时可扩展到咽喉部。

主要出现病状的是皱胃,像瘤胃和瓣胃发病几率较小,发病后在患病处会产生有规则的糜烂,表面会变红,出血。

可见到肠开始糜烂甚至出血,在结肠与直肠的结合处出血出现条纹,鼻喉和气管出会出现血斑。

3、防治措施一旦发现有病羊应该立马将病羊与羊群隔离开,防止病菌在空气中传播。

然后立即将羊舍,用具进行全场消毒,羊群也要进行消毒,给所有的羊注射血清+羊全清,防止再度感染。

主要还是已消毒与预防为主。

对病羊肌肉注射羊全清+刀豆素,每天一次,注射两天。

如果是孕羊每天注射两次,当化脓的部位开始结痂后完全恢复正常。

这两种药剂对体温升高,拉稀不进食也有很大的效果,对严重的病羊需要多注射1-2针。

羊瘟在2014年爆发过一次大疫情,虽然在2015年逐渐被控制下来,但是一直到现在还是会有小规模的爆发。

当出现温和型的症状时,一定要细心检查,不要以为是感冒就不重视。

发现病羊要及时处理,这样才能维护好羊群的健康与你的经济利益。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

194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预防措施卓 嘎(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农牧业科学技术服务站,西藏那曲 853300)摘 要:针对小反刍兽疫病症来讲,就是经常出现在羊群身上,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

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内部出现了小反刍兽疫,如果人员不能及时开展必要的处理,那么导致该项病症快速扩散的基础上,自然也对羊群生命构成严重的影响。

出于有效预防小反刍兽疫疾病的目标下,文章首先阐述了几点诊断内容,着重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症状;预防在我国整体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更好的带动了各个地区养羊行业的发展。

但是,因为经常出现的小反刍兽疫病症,伴随着较强传染性特点下,一旦少数羊只患病,那么将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严重构成整个养殖区域羊群的生命安全。

患病的羊群,通常表现为较高的体温以及腹泻等现象,我国养羊行业要想能够尽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那么必然需要人员加强对小反刍兽疫病症的关注程度。

1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症状1.1 临床症状经过行业人员多年以来观察可以看出,鉴于地区出现的小反刍兽疫疾病问题,与绵羊进行比较,山羊更容易传染,深入分析其发病经历,也与之前行业人员的观点相一致。

患病的羊群,不会直接出现病症,身体较差的羊群,可能会存在四五天的疾病潜伏期,而像有着较强身体素质的羊群,潜伏期甚至能够达到21d。

研究患有小反刍兽疫病症的个体,伴随着逐渐上升的身体温度,最高能够达到41℃,而且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可能会为其小时间段高热现象,因而影响到病羊的精神状态。

与此同时,在病羊的口腔或者是鼻腔等位置上,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粘液,伴有不良味道的排出。

在接下来四五天的时间中,病羊持续高热等问题下,威胁到部分位置的完整性以及健康性。

除此之外,可以将病羊病变性质进行分析,其一,处于温和病变状态的病羊,可能在会两天内达到恢复的效果,不会对养殖人员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失;而像一些严重病变的病羊,鉴于腹泻等现象下,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尤其是母羊,也会形成流产等的问题。

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一般较轻微。

根据小反刍
兽疫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温和型、标准型和急性型。

温和型:症状轻微,发热,类似感冒症状;
标准型:发热,体温可达40-41℃,持续3-8天,口鼻分泌物严重增加,腹泻严重,有时有口腔溃疡;有时表现支气管肺炎,类似羊支原体肺炎;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急性型:较少发生,急性死亡,感染后1-2天内死亡。

天行健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治疗:羊全清+刀豆素+绿健先锋(头孢噻呋钠)。

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先锋和刀豆素,加地塞米松(2-5mg/100斤,怀孕羊除外)混合
肌肉注射打在羊颈一侧。

羊全清单独使用(20毫升用于治疗200斤体重,预防可以用到400斤重)打在羊颈另外一侧。

病情严重打3针。

小反刍兽疫有哪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有哪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有哪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

感染动物的临床症状类似于牛瘟,必须与其作鉴别诊断。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

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

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

目前,未见人感染该病毒的报道。

本病潜伏期一般4~6天,最长可达21天。

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达41℃以上,并可持续3~5天;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

口鼻腔分泌物逐步变成黏液脓性,如果病畜不死,这种症状可持续14天。

发热开始4天内,齿龈充血,口腔黏膜弥漫性溃疡和大量流涎,进而转变成坏死。

在疾病后期,常出现血样腹泻。

肺炎、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等。

本病发病率可达100%,严重暴发期死亡率为100%,中等暴发致死率不超过50%。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

尸体剖检,该病与牛瘟相似,糜烂性损伤从嘴延伸到瘤、网胃交接处。

在大肠内,盲肠和结肠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脏出现坏死病变和肺尖肺炎病变。

小反刍兽疫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病理变化小反刍兽疫(也称为小反刍兽肺病)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如牛、羊等。

本文将从病理变化的角度探讨小反刍兽疫的病理特点和变化过程。

小反刍兽疫主要侵犯反刍动物的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

感染后,病毒首先进入呼吸道黏膜细胞,通过黏膜细胞间隙进入淋巴系统。

在淋巴系统中,病毒迅速复制和扩散,引起淋巴结的肿胀和增生。

这是小反刍兽疫最早期的病理变化。

随着病毒的持续感染,淋巴系统的病变逐渐加重。

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开始凋亡,出现坏死现象。

同时,病毒还可以侵犯淋巴系统中的B细胞,抑制其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这些病理变化使得反刍动物容易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发二次感染。

除了淋巴系统的病变,小反刍兽疫还可以引起肺部的病理变化。

病毒感染后,会引起肺泡间质的炎症反应,使肺泡壁增厚。

同时,病毒还可以直接侵犯肺泡上皮细胞,导致肺泡炎症和坏死。

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肺部功能减退,呼吸困难等症状。

除了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小反刍兽疫还可以引起其他系统的病理变化。

例如,病毒可以侵犯消化系统,引起腹泻和消化不良。

病毒还可以侵犯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症状,如运动障碍和痉挛。

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也与宿主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在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反应旨在清除病毒和恢复组织功能,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反而会损害宿主组织。

因此,适度调节免疫反应对于控制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非常重要。

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变化涉及呼吸系统、淋巴系统和其他多个系统。

了解病理变化的特点和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防控小反刍兽疫。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揭示小反刍兽疫的致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

羊小反刍兽疫症状图片有哪些?.doc

羊小反刍兽疫症状图片有哪些?.doc

羊小反刍兽疫症状图片有哪些?概述:羊小反刍兽疫通常又被养殖户称作羊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利用空气、呼吸道作为传播途径,扩大其感染范围。

羊被感染后迅速发病,出现体温升高、腹泻、肺炎等症状。

掌握羊小反刍兽疫症状对该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全面了解下其症状有哪些?羊小反刍兽疫症状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

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0-41度,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羊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对羊小反刍兽疫发作症状进行跟踪观察后发现,山羊比绵羊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而且在发病过程中会呈现出较为典型的疾病症状。

病羊在受到相关病毒感染后,会有短则4~5天、长至21天的潜伏期。

疾病发作后,病羊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1℃左右,并且在发病后的3~5天内持续保持高温。

进而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背毛黯淡、不愿进食和口鼻干燥等症状。

而且其口腔和鼻腔等处会出现脓性黏液,呼吸时夹杂有恶臭气味。

病羊在出现发热症状后的4天内,口腔黏膜充血泛红、轻微糜烂,随着病程加长糜烂症状逐渐加重,导致其部位出现组织坏死症状。

然后逐渐蔓延至牙床、上下颚、颊膜和舌头等口腔组织,而且会由于其组织坏死脱落而形成不规则型状的糜烂斑。

病变性质较为温和的病羊可在2天内逐渐痊愈,这部分病羊存在较大的治愈机会。

而病变性质严重的病羊在发病后期会出现腹泻、脱水、消瘦等症状,处于妊娠期的母羊则可能出现流产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反刍兽疫有哪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

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小反刍兽疫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急性病毒病。

感染动物的临床症状类似于牛瘟,必须与其作鉴别诊断。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

牛、猪等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

目前,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亚洲的部分地区。

该病在密切接触的动物之间可通过空气传播。

本病潜伏期一般4~6天,最长可达21天。

临床症状
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

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

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

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

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感染动物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

流黏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4天,口腔黏膜充血,颊黏膜进行性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开始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处。

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波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舌头等处。

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

出现咳嗽、呼吸异常。

发病率高达100%,在严重暴发时,死亡率为100%,在轻度发生时,死亡率不超过50%。

幼年动物发病严重发病率和死亡都很高。

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高热达41℃以上,并可持续3~5天;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鼻镜干燥。

口鼻腔分泌物逐步变成黏液脓性,如果病畜不死,这种症状可持续14天。

发热开始4天内,齿龈充血,口腔黏膜弥漫性溃疡和大量流涎,进而转变成坏死。

在疾病后期,常出现血样腹泻。

肺炎、咳嗽、胸部啰音以及腹式呼吸等。

本病发病率可达100%,严重暴发期死亡率为100%,中等暴发致死率不超过50%。

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

尸体剖检,该病与牛瘟相似,糜烂性损伤从嘴延伸到瘤、网胃交接处。

在大肠内,盲肠和结肠结合处出现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淋巴结肿大;脾脏出现坏死病变和肺尖肺炎病变。

小反刍兽疫的治疗方案:刀豆素+头孢+羊疫清(治疗效果好)/羊肽乐(预防效果彻底)。

先用生理盐水将刀豆素和头孢稀释后混合注射,观察20分钟后在注射羊疫清或羊肽乐(20毫升用于治疗200斤体重,预防可以用到400斤体重)。

一般注射2次即可,如果病情严重最多打3针。

(如果你没有我们的头孢,也可以依照其他家的的头孢用量)
羊疫清----针对针对羊小反刍兽疫、羊痘、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
疾的治疗方案:头孢先锋200斤/瓶+地米+羊痘灵200斤/瓶。

先用生理盐水稀释头孢先锋和地塞米松混合肌肉注射,20分钟后在注射羊痘灵(20毫升用于治疗200斤体重,预防可以用到400斤体重)。

一般注射2次即可,如果病情严重最多打3针。

(如果你没有我们的头孢,也
可以依照其他家的的头孢用量)
【这样分开使用,不会降低血清的效价,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效果是最好的,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