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分析 功能分析 植物景观浅析 问卷结果分析
背景分析 •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部2002年颁布的《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91-2002)中,将“公园绿地”(public park)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 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绿地。” 公园绿地以向全体市民开放,具有游憩功能为主要特征,同时也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 科普教育的场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灾减灾、美化城市的作用[6]。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公园绿地分为: (1)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2)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3)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 类公园) (4)带状公园 (5)街旁绿地。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植物规划
原生风景林区 竹林景观区 • 对公园内现在主要分布于南面、北面和东面植被较好的区域提质。 • 该区位于现粉旦竹景区和云海湖素质教育基地以南山坡。
水生(湿生)植物景观区 • 位于公园南面及北面。
招蜂引蝶景观区 • 分布于公园北部。 树阵景观 • 位于公园东大门。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问题与措施
措施
1、群落结构调整 疏伐、折伐或就近移植;开辟林窗、林中草地,在主要园路两侧丰富植物层 次;,根据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园林,丰富植物种类,增加景观的稳定性。 2、善于利用树形造景 根据不同种类营造不同的风韵美和联想美。 3、利用落叶造景 利用植物的时令性,使景观富有变化 4、形成季相特色 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做到四季有景。
背景分析 • 南郊公园
规划定位
规划把南郊公园定位为以山林休闲、科普教育为特色的中亚热带丘陵山地型现代综合型市 级城市公园。
规划原则
尊重现实,合理利用的传承原则; 坚持功能优先、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 突出特色,理念创新的前瞻性原则; 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原则; 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大面积绿色 植被的覆盖形成 了天然氧吧,呼 应着“绿色明珠” 的美誉。
竹林与潺潺流 水别有一番趣味。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南郊公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南郊公园植物覆盖主要是在原生的乡土植 物基础上改造成自然式森林群落,这样既体现 了森林的地带性特征,又能建设良好的生态系 统。如在原有的马尾松林中补植阔叶树拷类、 木荷等;
背景分析 • 南郊公园
公园概况
南郊公园位于长沙市西南角,东接新开铺路,南靠南大桥和南环路,西临湘江和湘江风 光带,北接金盆开发区,总面积532.15亩。公园于1986年建成开园,森林覆盖率达到92.5 %,享有“绿色明珠”的美誉,成为我市一处以森林休闲、科普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城市公 园。 交通主要为车行道和登山道两种类型,公园主人口为东大门,北面有一小型入口,为宿 舍区出入口。 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平地极少,总体呈“四条丘陵三片沟谷”格局。相对高差大于50m, 地势最高处为86.6m,最低处为34.0m。 植被覆盖较好,山林气息较浓。植物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 主。 东大门 • 主入口 北出入口 湘江 南二环路 书院南路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小结评价
随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对美的追求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城 市绿化、美化的要求和欣赏程度都越来越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许多城市的公园建设也逐步向生态化、自然化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了(人物)环境 对(公园) 植物的响。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植物规划
南郊公园前身为长沙市苗圃。在公园内,尚保留有众多有特色的植物。根据公园 这一特点,新规划将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为七个特色区域: 红叶景观区 • 分布于数红阁以北和以西地域。
樱花草坪景观区 • 该区为秀峰草坪、滑草场及西部紧邻湘江风光带的区域。
大面积的草坪提供给了游客一个良好 的休息交流场地。地系统规划,以及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景观特色、 植被状况,居民使用现状等调查。
二、调查对象
长沙市南郊公园,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实地观察法调查。观察公园植被的特色、品种,及规划特点。
四、调查时间:2014. 五、调查成员:夏浩人 杨管越 闫天娇 叶孝奇 殷瑞 杨楠 六、调研成果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问题与措施
园林规划的问题
一、植被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由人造林育成常绿树林,树龄一致,虽然有零星山茶、规划、大叶樟、等树,但没有成片 成带的落叶树木及开花乔木穿插,因此,显出树种的单调、林相单一,林地群落结构不完整。 二、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差 缺少风景视线和景观空间的组织、缺少通过园林植物艺术植配形成的优美的植物景观。茂 密的树林阻挡了游步道及景点和城市的风景视线,园路两侧视线不够流畅,没有开敞或半开敞 的林中空地。 三、配植杂乱,养护管理粗放。
功能分析 • 南郊公园
根据公园经营、管理特点,结 合用地状况、现有格局和发展态势, 规划为六个功能区。
入口广场区 • 在新建的公园东大门将设一个较大的城市广场,并设置地下停车场,解决出入 人、车流管理和游客接待服务功能。 主题游乐区 • 将现在的云海湖素质教育基地的平缓空地和林缘以及相邻的一些平缓高地进行 规划。该区以青少年游乐活动为主。 科普活动区 • 将公园原趣乐园和科普乐园地规划为科普活动区。 山林休闲区 • 将公园原数红阁景区、滑草场、烧烤乐园、莱茵园、秀峰草坪、及从漫竹湖到 粉旦竹景区的山谷、山林整合规划为山林休闲区。 田园休闲区 • 在公园北面建设服务建筑、景观挑台、亲水长廊等休闲配套设施。 文化休闲区 • 将公园西面与湘江风光带形成衔接的区域规划为文化休闲区。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南郊公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南郊公园行道树几乎是一路一树,主要种是:广玉兰、 香樟、马尾松、枫香、杜英等,行道树都有很好的遮阴 效果。水边栽植的树种主要是:旱柳,红檵木,复羽叶栾 树等给人很好的视觉享受,也更容易吸引游客;
高大乔木下的座椅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更能吸引 游客休息,高大乔木还可以起到分隔空间的作 用。 乔灌草种植的结合可以有景观深邃的层次感, 但是形成过分整洁的园林景观人工气息过于浓厚, 失去了野趣横生的自然风貌。
以自然为主题的生态型园林格局,人与环境要能和谐的融合。对建设生态型城市,提高 市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依托和良好环境 。
问卷结果分析 • 南郊公园
通过现场踏勘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调查结果发现: 一方面,公园有其得天独厚的滨江优势和地形特色,以烧烤、滑草、趣乐园等特色经营吸引 了大量的游客,特别是14~40岁年龄段的青年游客; 另一方面,落后的基础设施、无序的空间格局令游客感到美中不足。 主要问题表现在: •景观设施偏少且无序,风格不统一; •游乐设施位置不合理且陈旧,沿路而设既不利安全又有损园容; •水面小且缺少参与性; •园内外缺少停车场,无法满足交通需要; •缺少老年人健身场地和设施; •植物景观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景点规划
景点规划应实现三个目标:
•充分展示生态野趣的自然景观; •强化景观轴线,完菩景观序列; •创造时空变化的意境空间。
根据功能分区的情况,对公园景观体系进行调整,将公园的主要景点概括地规划为“南郊 八景”: 双亭映秀 • 以双亭为轴心,增加水边停留赏景和亲水、戏水的机会,对沿岸植被进行改造。 竹苑听泉 • 在漫竹湖至粉旦竹区域,营造一条小溪。对原粉旦竹景区增植适生竹类,游玩时 看竹影斑驳,听溪水和音。 梦幻山谷 • 对原云海湖素质教育基地进行改造,形成以主题游乐为特点的娱乐空间。 田园画境 • 将公园北面的菜地进行改造,形成恬静浪漫的田园风光。 莱茵映秀 • 利用公园现有的莱茵区域,增植樱花树林。 天趣乐园 • 对公园原趣乐园进行改造,加强林下地被建植。 双阁数红 • 在数红阁附近增设与之形态接近,可远眺岳麓山五层高阁(留云阁),形成“双 阁”标志性建筑组合。 记忆旅程 • 以猴子石码头和老火车南站遗址为题材,保护一段特殊的城市记忆。
南郊公园采用多种植物造景方式,将自然式和规 则 式相完美结合。乔、灌、草多层式造景。这是该公 园的 主要造景方式,用于山地篱缘和部分道路,既体 现了自然状态又显得丰富多彩。为了增加观赏性,林 下还栽培了多种草本。也有乔、草两层式造景,主要 是游道两旁采用乔木列植,下层配一条绿色草带。如: 香樟一麦冬的形式给人强烈的层次感。还有灌、草两 层式造景,主要用于花坛、坡地边缘的造景;
谢谢观赏.
植物景观浅析?南郊公园?南郊公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植物景观浅析?南郊公园?问题与措施园林规划的问题一植被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由人造林育成常绿树林树龄一致虽然有零星山茶规划大叶樟等树但没有成片成带的落叶树木及开花乔木穿插因此显出树种的单调林相单一林地群落结构不完整
城市生态学调研报告——公园绿地
——以南郊公园为例
背景分析 •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部2002年颁布的《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T91-2002)中,将“公园绿地”(public park)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 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绿地。” 公园绿地以向全体市民开放,具有游憩功能为主要特征,同时也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 科普教育的场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灾减灾、美化城市的作用[6]。 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公园绿地分为: (1)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2)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3)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 类公园) (4)带状公园 (5)街旁绿地。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植物规划
原生风景林区 竹林景观区 • 对公园内现在主要分布于南面、北面和东面植被较好的区域提质。 • 该区位于现粉旦竹景区和云海湖素质教育基地以南山坡。
水生(湿生)植物景观区 • 位于公园南面及北面。
招蜂引蝶景观区 • 分布于公园北部。 树阵景观 • 位于公园东大门。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问题与措施
措施
1、群落结构调整 疏伐、折伐或就近移植;开辟林窗、林中草地,在主要园路两侧丰富植物层 次;,根据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园林,丰富植物种类,增加景观的稳定性。 2、善于利用树形造景 根据不同种类营造不同的风韵美和联想美。 3、利用落叶造景 利用植物的时令性,使景观富有变化 4、形成季相特色 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做到四季有景。
背景分析 • 南郊公园
规划定位
规划把南郊公园定位为以山林休闲、科普教育为特色的中亚热带丘陵山地型现代综合型市 级城市公园。
规划原则
尊重现实,合理利用的传承原则; 坚持功能优先、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 突出特色,理念创新的前瞻性原则; 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原则; 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大面积绿色 植被的覆盖形成 了天然氧吧,呼 应着“绿色明珠” 的美誉。
竹林与潺潺流 水别有一番趣味。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南郊公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南郊公园植物覆盖主要是在原生的乡土植 物基础上改造成自然式森林群落,这样既体现 了森林的地带性特征,又能建设良好的生态系 统。如在原有的马尾松林中补植阔叶树拷类、 木荷等;
背景分析 • 南郊公园
公园概况
南郊公园位于长沙市西南角,东接新开铺路,南靠南大桥和南环路,西临湘江和湘江风 光带,北接金盆开发区,总面积532.15亩。公园于1986年建成开园,森林覆盖率达到92.5 %,享有“绿色明珠”的美誉,成为我市一处以森林休闲、科普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城市公 园。 交通主要为车行道和登山道两种类型,公园主人口为东大门,北面有一小型入口,为宿 舍区出入口。 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平地极少,总体呈“四条丘陵三片沟谷”格局。相对高差大于50m, 地势最高处为86.6m,最低处为34.0m。 植被覆盖较好,山林气息较浓。植物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 主。 东大门 • 主入口 北出入口 湘江 南二环路 书院南路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小结评价
随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对美的追求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城 市绿化、美化的要求和欣赏程度都越来越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许多城市的公园建设也逐步向生态化、自然化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了(人物)环境 对(公园) 植物的响。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植物规划
南郊公园前身为长沙市苗圃。在公园内,尚保留有众多有特色的植物。根据公园 这一特点,新规划将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为七个特色区域: 红叶景观区 • 分布于数红阁以北和以西地域。
樱花草坪景观区 • 该区为秀峰草坪、滑草场及西部紧邻湘江风光带的区域。
大面积的草坪提供给了游客一个良好 的休息交流场地。地系统规划,以及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景观特色、 植被状况,居民使用现状等调查。
二、调查对象
长沙市南郊公园,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实地观察法调查。观察公园植被的特色、品种,及规划特点。
四、调查时间:2014. 五、调查成员:夏浩人 杨管越 闫天娇 叶孝奇 殷瑞 杨楠 六、调研成果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问题与措施
园林规划的问题
一、植被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由人造林育成常绿树林,树龄一致,虽然有零星山茶、规划、大叶樟、等树,但没有成片 成带的落叶树木及开花乔木穿插,因此,显出树种的单调、林相单一,林地群落结构不完整。 二、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差 缺少风景视线和景观空间的组织、缺少通过园林植物艺术植配形成的优美的植物景观。茂 密的树林阻挡了游步道及景点和城市的风景视线,园路两侧视线不够流畅,没有开敞或半开敞 的林中空地。 三、配植杂乱,养护管理粗放。
功能分析 • 南郊公园
根据公园经营、管理特点,结 合用地状况、现有格局和发展态势, 规划为六个功能区。
入口广场区 • 在新建的公园东大门将设一个较大的城市广场,并设置地下停车场,解决出入 人、车流管理和游客接待服务功能。 主题游乐区 • 将现在的云海湖素质教育基地的平缓空地和林缘以及相邻的一些平缓高地进行 规划。该区以青少年游乐活动为主。 科普活动区 • 将公园原趣乐园和科普乐园地规划为科普活动区。 山林休闲区 • 将公园原数红阁景区、滑草场、烧烤乐园、莱茵园、秀峰草坪、及从漫竹湖到 粉旦竹景区的山谷、山林整合规划为山林休闲区。 田园休闲区 • 在公园北面建设服务建筑、景观挑台、亲水长廊等休闲配套设施。 文化休闲区 • 将公园西面与湘江风光带形成衔接的区域规划为文化休闲区。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南郊公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南郊公园行道树几乎是一路一树,主要种是:广玉兰、 香樟、马尾松、枫香、杜英等,行道树都有很好的遮阴 效果。水边栽植的树种主要是:旱柳,红檵木,复羽叶栾 树等给人很好的视觉享受,也更容易吸引游客;
高大乔木下的座椅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更能吸引 游客休息,高大乔木还可以起到分隔空间的作 用。 乔灌草种植的结合可以有景观深邃的层次感, 但是形成过分整洁的园林景观人工气息过于浓厚, 失去了野趣横生的自然风貌。
以自然为主题的生态型园林格局,人与环境要能和谐的融合。对建设生态型城市,提高 市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依托和良好环境 。
问卷结果分析 • 南郊公园
通过现场踏勘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调查结果发现: 一方面,公园有其得天独厚的滨江优势和地形特色,以烧烤、滑草、趣乐园等特色经营吸引 了大量的游客,特别是14~40岁年龄段的青年游客; 另一方面,落后的基础设施、无序的空间格局令游客感到美中不足。 主要问题表现在: •景观设施偏少且无序,风格不统一; •游乐设施位置不合理且陈旧,沿路而设既不利安全又有损园容; •水面小且缺少参与性; •园内外缺少停车场,无法满足交通需要; •缺少老年人健身场地和设施; •植物景观单一,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
植物景观浅析 • 南郊公园 • 景点规划
景点规划应实现三个目标:
•充分展示生态野趣的自然景观; •强化景观轴线,完菩景观序列; •创造时空变化的意境空间。
根据功能分区的情况,对公园景观体系进行调整,将公园的主要景点概括地规划为“南郊 八景”: 双亭映秀 • 以双亭为轴心,增加水边停留赏景和亲水、戏水的机会,对沿岸植被进行改造。 竹苑听泉 • 在漫竹湖至粉旦竹区域,营造一条小溪。对原粉旦竹景区增植适生竹类,游玩时 看竹影斑驳,听溪水和音。 梦幻山谷 • 对原云海湖素质教育基地进行改造,形成以主题游乐为特点的娱乐空间。 田园画境 • 将公园北面的菜地进行改造,形成恬静浪漫的田园风光。 莱茵映秀 • 利用公园现有的莱茵区域,增植樱花树林。 天趣乐园 • 对公园原趣乐园进行改造,加强林下地被建植。 双阁数红 • 在数红阁附近增设与之形态接近,可远眺岳麓山五层高阁(留云阁),形成“双 阁”标志性建筑组合。 记忆旅程 • 以猴子石码头和老火车南站遗址为题材,保护一段特殊的城市记忆。
南郊公园采用多种植物造景方式,将自然式和规 则 式相完美结合。乔、灌、草多层式造景。这是该公 园的 主要造景方式,用于山地篱缘和部分道路,既体 现了自然状态又显得丰富多彩。为了增加观赏性,林 下还栽培了多种草本。也有乔、草两层式造景,主要 是游道两旁采用乔木列植,下层配一条绿色草带。如: 香樟一麦冬的形式给人强烈的层次感。还有灌、草两 层式造景,主要用于花坛、坡地边缘的造景;
谢谢观赏.
植物景观浅析?南郊公园?南郊公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植物景观浅析?南郊公园?问题与措施园林规划的问题一植被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由人造林育成常绿树林树龄一致虽然有零星山茶规划大叶樟等树但没有成片成带的落叶树木及开花乔木穿插因此显出树种的单调林相单一林地群落结构不完整
城市生态学调研报告——公园绿地
——以南郊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