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内陆山区淡水石斑鱼高产养殖试验

合集下载

石斑鱼高位池人工育苗技术

石斑鱼高位池人工育苗技术

石斑鱼高位池人工育苗技术概述:石斑鱼高位池育苗可直接在水体中培养生物饵料,营养丰富全面,能满足不同发育阶段仔稚鱼对适口饵料的需求;建池及配套设施投资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但较难控制池内敌害及浮游生物繁殖,无法人为调节理化指标尽早育苗,只能根据自然气候情况适时进行生产。

苗种培育使用东方大麟洋公司室外高位池,每个面积2亩,水深1.5m。

育苗水源来自该公司经过沙滤的外海水,自然水温25-30℃,盐度23-28,pH值7.8-8.2。

培育池上方设置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蓝鸟在线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0-15000Lx。

罗茨鼓风机充气,溶解氧4.9-6.4mg/L。

2、操作流程清塘→进水→消毒→肥水→安装→布卵→开袋→调水→投喂→出池。

(1)清塘:清除池壁和塘底及水车上的青苔、藤壶等,晾晒数天。

用高压水枪冲刷池壁和翻洗塘底,将沙层中的黑色有机物及青苔颗粒等清理排出。

按30kg/亩用量,将漂白粉溶化后均匀泼洒池壁和塘底,**有害生物。

(2)进水:先排掉塘底的消毒水,晾晒数天,再进10cm 水清洗后排出。

出水口套150目网袋过滤,进水量由小至大,重新加满水准备育苗。

(3)消毒:育苗水进完傍晚加二氧化氯0.6-0.9ppm消毒。

开水车搅拌,翌日早晨用0.6ppm碧水安中和。

将50kg沸石粉和10L超浓缩光合细菌加水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每天抽补小球藻进塘直至开袋。

(4)肥水:冬春季气温低肥水慢,选择相邻的一口塘做肥水塘;于放卵前3天施肥(鳗鱼料20kg+肥水膏5kg),从放卵前2天起抽水至孵化塘。

夏秋季肥水快,直接在孵化塘追肥**;施肥时间在放卵前4-5天,用量为冬春季的20%左右,开袋前后再追肥一次。

(5)安装:增氧系统由气泵、PVC硬管、橡胶软管和气石等配件组成,肥料发酵桶1-2个/塘,桶口要密封保存。

水车功率1-1.5kW,拆掉2个叶轮并反转;斜放于池塘一角固定,以便流水达到循环效果。

孵化装置用∮60mm PVC管做框架(200cm×155cm×15cm),嵌入彩条布孵化袋(190cm×140cm×85cm),固定其四角。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淡水石斑鱼属于鲈形目鲈科,是一种高价值的经济鱼类。

其肉质鲜美,富含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野生淡水石斑鱼资源日益减少,养殖业发展迅速,成为目前供应市场的主要来源。

本文将介绍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包括鱼类品种选择、池塘建设、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

一、淡水石斑鱼品种选择淡水石斑鱼的品种较多,常见的有龙虎斑、绿斑、金线斑、紫斑等,其中以龙虎斑最为常见,也是最常见的经济鱼类。

选择品种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规模进行选择。

二、池塘建设淡水石斑鱼适宜生长的水温在20-30℃之间,水质PH值在6.5-8.0之间。

在池塘建设时,应该选取坡度较小、土质细腻,水源充足、清洁的场地。

池塘大小根据养殖规模来决定,但一般池塘水深应该不少于1.5米。

在水域准备好之后,首先要进行水池消毒。

消毒方法可以选择密闭浸泡、直接喷洒等方式。

此外,在池塘建设时,应该根据需要构建良好的水流系统,通过喷头、水泵等装置,稳定水体。

维护一定的水流水质,增加溶氧量。

三、饲料管理饲料管理是淡水石斑鱼养殖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应该根据鱼的生长阶段、鱼体规模,来合理选择饲料。

一般情况下,幼鱼期使用颗粒饲料,接着渐进使用颗粒饲料、粉末饲料和鲜鱼盘菜。

在饲料管理方面,应该根据鱼的食欲来决定饲喂量,每次饲喂量应该掌握在鱼体重量的1%-3%,而且每天饲喂次数控制在2-3次。

四、疾病防治淡水石斑鱼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疾病,如白点病、尾腐病、头部腫瘤病等。

应该加强疾病防治,以预防在饲养过程中出现疾病。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

同时,在日常养护中,应该注重池塘卫生,定期清理杂物,更换水质,及时处理死鱼,并增加饲料营养成分,保证鱼类的快速成长。

综上所述,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知识来进行运作。

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技术,才能保证淡水石斑鱼的健康成长,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

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

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1.实验背景作为中国福建省的辖境县,福建连城县地处闽东南,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当地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山上有众多的小型水库、塘坝等水域,为养鱼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由于连城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不便利,农民们的养鱼效益并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与养殖专家决定对当地的小型水库进行一次养鱼高产试验,以提高当地农民的养鱼效益。

2.试验方法试验选取了连城县五座水域面积相对较小的小型水库,包括甲水库、乙水库、丙水库、丁水库和戊水库。

在试验之前,专家们对这些水库的水质和水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确保水域的适宜性。

在选定水库后,试验团队对水库的养鱼条件进行了改良。

他们清理了水库的沉积物,提高了水库的透明度和通透性,为鱼类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他们在水库中投入了优质饲料,保证鱼类的营养充足。

他们采用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对鱼类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和养殖。

3.试验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连城县小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据试验团队统计,试验水库内的养鱼产量相较于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一些水库的养鱼产量甚至翻了番。

同时受试验影响,当地农民的养鱼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他们开始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养鱼效益。

4.试验意义这次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的成功举行,不仅为当地的养鱼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其他地区的养鱼业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

经验表明,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山区水库的养鱼效益,从而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这次试验也为山区水库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山泉水资源和水生物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这次试验也展现了当地政府、专家和农民的紧密合作和共同努力,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展望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的成功,为当地养鱼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淡水石斑鱼人工养殖技木

淡水石斑鱼人工养殖技木
次换 水量 在 3% 一 0 。经 3 3 0 5% 0— 5天饲养 , 苗 鱼 达 到 15— . m时 可移 人 外塘 土 池 进行鱼 种 培 . 20c
育。 () 3 鱼种 培育
冬龄 , 便可达到性成熟。在 自 然条件下 , 达到性成 熟 的亲鱼与罗非鱼相同, 会在池塘底部挖穴产卵。 在人 工控制 条件 下 , 选 用 20— 0 可 5 4 0g亲本 10 5
2 l
淡水 石斑 鱼在 投 喂 少量 饵 料 后 , 很 快 向 投 饵 区 就
枝角类 ) 便可放入 鱼苗 。肥水时 间与鱼苗下塘 ,

集中, 可见明显 的抢食现象 , 鱼吃饱 后慢慢散开。 投饵后 , 若鱼食欲不高 、 反应迟钝 、 抢食不激 烈, 则 要注意是否水质不好 、 饵料霉变 、 鱼病或天气变化 较大等 , 时分析原因, 应及 采取对策 。 及 时调 整投 喂 量 : 水 石斑 鱼属 亚 热带 鱼种 , 淡 喜高温 , 在水温较高 的季节 , 其摄食量大 , 生长迅 速, 应适当增加投饵量。一般 日投喂量为鱼体重 的3 一 %, % 5 每天投喂 2— 3次。并视摄食 、 天气 等情况适当增减。每 1 — O天测量 鱼的生长情 5 2
般在2 0℃ 以上 。产 卵后 , 亲鱼 日夜守 护在 卵巢
附近 , 防卫并 清理 卵巢 。受 精 卵呈 暗黄绿 色 , 透 不 明, 黏性 , 散排 列 在 巢 穴 内 , 少 重 叠 。一 般 成 分 很 熟 亲鱼 在繁 殖 期 产 卵 3批 后 进 入 夏 季 肥 育 期 , 1 次产 卵在 200— 0 0 300粒 。在人 工 饲 养 下 , 养 营
平衡( 如连 续 5— 7天就 会 死亡 ) 。该 鱼 在人 工 养 殖 水泥池 中具 有集 群 占区行为 , 比较 懒惰 , 只对 眼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要点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要点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要点淡水石斑鱼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1988年引入我国试养,1996年之后在广东、江西等省份成功推广养殖,而且市场价格较高。

近年来,淡水石斑鱼养殖以其较高的经济价值,引起了我国中北部地区养殖户的普遍关注。

这些地区的苗种多是购买南方的越冬苗种,主要以成鱼混养为主,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淡水养殖新品种。

现结合笔者引进养殖经验,将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①体态特征淡水石斑鱼体型为纺锤型,口上位,体型同鳜鱼相似。

躯干两侧有斑纹,条纹中有较深色素块。

胸鳍淡黄色,腹鳍、背鳍、臀鳍皆具有黑色斑纹,尾鳍黑色条纹与身体垂直。

除黑白条纹外,成鱼体表为淡黄色,体色随外界水环境而变化。

繁殖期,雄鱼体色较黑,雌鱼体色较淡,并带有微黄色,腹鳍胸位,尾鳍圆尾型,有生殖突。

幼鱼眼眶为红色,成鱼眼眶为银黄色,鳞片为圆鳞,较大,侧线鳞断续。

②生活习性淡水石斑鱼为热带鱼类,淡水中生长,也能正常生长在微盐度水中。

其适温范围在20~30℃之间,当水温下降至20℃以下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下降至15℃时身体失去平衡,开始出现死亡现象。

冬季期间要进行大棚保暖养殖管理,越冬期间水温要保持在19℃以上,以保证石斑鱼的正常新陈代谢。

淡水石斑鱼为底层鱼类,能耐低氧,抗病力极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鱼病,可与罗非鱼、鲫鱼等混养,以清除罗非鱼、鲫鱼池塘中小鱼苗,起到优质高产、高效的作用。

③食性淡水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食肉性的特性相当强烈,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个体相差悬殊的鱼苗会互相残杀,故养殖时要注意个体的差异,分塘管理。

繁殖后的小鱼苗要及时捞出,以免被亲鱼吞食。

从鱼苗开始驯食,能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一般可用浮水性高蛋白优质鱼类饵料进行投喂。

2、饲养管理①饵料管理淡水石斑鱼刚孵化出的仔鱼全长为0.58~0.6cm,群集在池底不停地运动,在水温26~28℃间,孵化后第六天卵黄囊就完全消失,仔鱼游至中上水层,不再群集在池底,卵黄消失后的小鱼苗,可投喂轮虫、枝角类等小型浮游动物,稍大以后可改喂高蛋白团状人工饵料,进行驯化投喂,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体长达10cm左右即可下塘进行成鱼养殖。

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

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

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养鱼高产试验福建省连城县位于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山丘陵地带,水资源丰富,多为山涧、山泉和河流组成。

水库是福建省水利建设的重点之一,对于提高本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利工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水库不仅仅是为了储水和防洪,还可以进行养殖业的试验和实践。

因此,我们在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上进行了一次鱼类养殖高产的试验。

一、试验地点和条件试验地点为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由于水库处在山区,所以水质清澈透明,适合进行养殖。

水质检测结果:水温适宜、PH值适宜、溶解氧含量适宜、氨氮含量低、水浊度低等。

水库水域具有浅滩和深灵水域,适合多种鱼类的生活习性。

试验条件是,使用上等的鱼饲料,每天进行喂食、水泵循环换水,按时清除水草和沉淀物等。

二、养殖鱼种试验阶段,我们选择鲫鱼、鲢鱼、草鱼和鳙鱼4种不同品种的鱼进行养殖。

每种品种都选用成鱼放入水库养殖并且分别设置3个养殖池进行比较试验。

三、试验操作1. 饲料方案将多个不同饲料混合,配制成口感和营养均衡的养鱼饲料。

每天中午和晚上各一次进行喂食,每次喂食的量为鱼塘容积的1.5%。

2. 清除杂质清除鱼塘中的浮游生物、水草和其他杂质,保证水库的水质清澈透明。

3. 换水方案每天晚上进行一次水泵循环换水,实行定期换水。

每月换水量达到鱼塘总容量的30%以上。

4. 保持水温根据不同品种的鱼的要求,保持水温,让鱼在合适的水温下生存和生长。

四、试验结果经过3个月的养殖和观测发现,鲫鱼和鲢鱼的生长和成活率明显高于草鱼和鳙鱼。

在同等条件下,鲫鱼和鲢鱼的出产量分别为8.9kg /亩和9.1kg /亩,草鱼和鳙鱼的出产量分别为5.5kg /亩和5.8kg /亩。

因此,在该水库的养殖条件下,鲫鱼和鲢鱼是较优质的养殖品种,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每亩30只。

五、结论福建连城县小Ⅱ型水库具有适宜的水质条件和地理优势,可以进行多种鱼类的养殖。

通过实验得出,鲫鱼和鲢鱼适合在该水体中进行养殖,可以得到较高的产量和成活率。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
1淡水石斑鱼养殖
淡水石斑鱼属于淡水鱼类,它有着漂亮的外型。

淡水石斑鱼有着极其高的营养价值,常常被大多数人钟爱。

淡水石斑鱼有着出色的耐力和鳃呼吸技术,这也使它在养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养殖技术
淡水石斑鱼养殖要求水质和水温稳定,养殖用水特殊处理,如添加消毒剂、硅胶及硫磺等;养殖环境要重新建立。

养殖者还应到有关部门办理淡水鱼放流手续。

抚育鱼种采用参差方法,苗鱼均要做到稚大转,母鱼和种鱼要保持有一定的比例,并方便渔家和结实。

3环境
淡水石斑鱼需要有一贯的土壤,首先是温度,应为18-24℃。

湖水要求有足够的面积,一米深的淡水池塘,标准体积30立方米/条,这也是产苗和孵卵的最佳温度。

质地要求细腻,有多孔消光度、有适当的有机物含量,并有足够的硅藻和氨氮,游鱼有足够的潜水空间和安全的防止钓鱼的设备。

4池塘管理
池塘管理方面,应每月检测一次水质指标及温度,构建科学的水质和温度的管理模式,确保安全有效的抚育,而且要定期保养,密切关注池塘及水质情况,防止病害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环境的相关信息,不仅要注重池塘的调整,还要提高养殖技术,使淡水石斑鱼养殖活动持续良好地进行下去,从而为社会健康提供更多珍贵的营养族类。

石斑鱼成鱼养殖技术

石斑鱼成鱼养殖技术

养殖水质管理
水质监测
定期检测水中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 等指标,确保水质稳定。
水质调控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如换水、使 用净水剂等,以保持水质的清新和稳定。
水温与盐度
维持适宜的水温与盐度,以满足石斑鱼的生长需 求。
养殖密度与生长速度控制
养殖密度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或过疏,影响鱼的生长或浪费 养殖空间。
03
养殖技术与管理
养殖饲料选择与投喂
饲料类型
选择适合石斑鱼的膨化饲料或沉 性饲料,根据鱼体重和水温等因
素调整投喂量和次数。
饲料营养
考虑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 比,以满足石斑鱼的生长需求。
投喂技巧
采用均匀投喂的方式,避免一次 性投喂过多或过少,影响鱼的生
长或引发疾病。
市场风险应对
关注市场动态,了解价格趋势,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降低市场风险。同时,多元化销售渠道,扩大 客户群体以应对市场风险。
05
技术升级与改进
技术升级必要性
提高产量与效率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养殖技术可能已无法满足生产需 求,需要升级技术以提高产量和效率。
适应市场需求
消费者对石斑鱼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需要改进养殖技术。
升级工作。
落实资金和技术支持
申请相关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引入专 业技术人才和团队,推动技术升级工 作的实施。
培训与推广
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推广先进 的养殖技术和经验,提高养殖户的技 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分享
成功养殖案例介绍
案例一
福建某海滨养殖场成功养殖石斑鱼,通 过优化养殖环境、选用优质鱼苗和饲料 、严格控制疾病防控等措施,实现了高 产高效的石斑鱼养殖。

石斑鱼人工育种和养殖技术

石斑鱼人工育种和养殖技术

石斑鱼人工育种和养殖技术一、生态习性石斑鱼是暖水性鱼类,主要栖息在岩礁地带、海底洞穴以及空隙、珊瑚礁是肉食性鱼,,性凶猛、有互相残食现象,尤其在稚幼鱼阶段,个体小的常被个体大的吞食掉。

通常是以鱼、虾为饵,吃饱后,就回到洞穴或岩礁缝休息。

二、繁殖习性一般地说,石斑鱼是雌雄同体,随着个休的成长,发生性转化。

首先是成为雌体,继续生长后转化为雄体。

在性腺未成熟之前,不易区别出雌雄。

性转化的个体随种类、年龄及体型而异。

石斑鱼每年从3月份起开始产卵,雌鱼有多次产卵的特性。

卵呈球形,无色透明,卵内有一个油球,属浮性卵,水温在25—27℃时约经23—25小时即孵化出来,未受精卵则沉入海底。

为了解决石斑鱼的种苗,国内外许多海洋生物学者傲了不少人工繁殖技术的试验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主要在于利甩口服甲基睾丸固醇加速成熟雌鱼的性转化,大大绾短了自然性转化所需要的时闷。

我国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1980)和舟山地区水产研究所(1981)对青石斑鱼进行人工授精和孵化取得成功}南海水产研究所对鲑点石斑鱼的人工繁殖也取得突破。

其他许多研究单位也把它列入重点攻关课题。

可以预言,为发展生产提供大量人工繁殖石斑鱼苗种已为时不远了。

三、石斑鱼的人工育种在石斑鱼人工繁殖苗种技术尚未能解决生产需要之前,养殖的苗种要依靠天然采捕,即捕大留小(捕到大的当商品鱼出售,小的蓄养起来,或当苗种出售),因此,尚必须了解希:掌握石斑鱼的钓捕技术。

在福建,每年从“清明”开捕,“白露后结束。

旺汛期在立夏至小暑,故渔民有“立夏鲢鱼满岩下”之说。

而现在,随着石斑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自然苗种已供不应求。

所以,近些年石斑鱼的人工繁殖已引起人们普遍重视。

现以赤点石斑鱼为例介绍一下人工育苗技术1、亲鱼选择与培育亲鱼可人工繁殖的或捕自自然海区。

雌鱼选择体重0.5kg~1kg、腹部膨大而柔软者;雄鱼选择体重1.5kg以上、清压腹部能流出精液者。

雌雄亲鱼按1∶1~1∶3的比例搭配。

审时规模化养殖石斑鱼,首造料养亩产可达8000斤

审时规模化养殖石斑鱼,首造料养亩产可达8000斤

审时规模化养殖石斑鱼,首造料养亩产可达8000斤o文/图:水产前沿、中国水产频道邓汉文16岁入行,从事水产行业30多个年头的陈放,在海南文昌市东郊镇有个300多亩的养殖基地,现在正逐步由养虾转向石斑鱼养殖。

陈放从1996年开始跟随养虾热潮养起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当时承包水面仅在30亩左右;1999年随着南美白对虾的兴起,陈放开始转养南美白对虾,凭借自身过硬的养殖技术和前瞻性的市场眼光,养殖规模很快拓展接近100来亩,直到2008年规模面积翻倍接近两百来亩。

2011年后开始由单纯的养虾开始接触虾苗行业,养殖面积也再一次大胆扩展至300多亩。

丰富的从业经验和长久的技术沉淀再加上大胆的养殖风格,让陈放在文昌东郊镇一带养虾人中小有名气,是当地虾农效仿的养殖标杆。

陈放“养虾现在越来越困难,我现有的养殖水面大、风险也高,不得不考虑如何更加保险和长远。

”出于近年对虾养殖风险高居不下,养成率也逐年下降,陈放便开始考虑养殖场规模化转养产业化逐渐成型的珍珠龙胆来规避养虾风险。

同时,他还认为养殖石斑鱼能改善池塘底质,丰富养殖环境物种,减缓单一物种造成的环境挤压,接下来可能尝试将石斑鱼与对虾进行轮养。

养殖场视角风景如画瘦水池塘生态养殖对虾混养预防虫害“控制好养鱼的水,让它偏瘦一点,然后尽可能深水养。

”陈放表示石斑鱼养殖相比对虾较为简单,水质要求清瘦透明度高,藻类过于丰富则容易造成鱼鳃发炎,滋生菌害虫害造成烂身等症状。

由于池塘一直作为虾塘使用,其水源天然饵料丰富,加上底层泥底不铺膜,藻类繁殖快,水体容易肥起来。

根据石斑鱼养殖水质要求,陈放则想到利用贝类摄食藻类的方式让水体瘦下来。

原来此处养殖场水源会带入一种野生的小蚌,这种小蚌沿着池塘壁集群生长,摄食水体中藻类让水质逐渐变得清瘦。

陈放对这种野生小蚌较少处理,而会尽可能让它们沿着池塘壁去生长,把水质控制在石斑鱼摄食良好、无剩料的范围,只有在小蚌数量逐渐结板,为防止过多才会采取打捞清除。

淡水石斑鱼池塘养殖试验

淡水石斑鱼池塘养殖试验

淡水石斑鱼池塘养殖试验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属慈鲷科鱼类。

淡水石斑鱼的体型特征是躯干两侧各有8条黑条纹,垂直的黑条纹中央有较黑的色素块,胸鳍淡黄色,腹鳍、背鳍、臀鳍皆具有黑色条纹,尾鳍黑色条纹与身体垂直。

除黑白条纹外,成鱼体略带黄色,体色随外界水环境起适应性变化。

淡水石斑鱼具有抗病力强、个体较大、鱼体美观、肉质细嫩、刺少肉多等优点,经济价值较高。

2002年我们从福建省漳洲市一家台湾水产良种场引进2万尾淡水石斑鱼进行池塘养殖试验,取得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一口闲置鳗鱼养殖池,面积10亩,泥沙质底,进排水方便,水深1.5-2.5m。

池塘配备2台水车式增氧机。

1.2苗种放养苗种放养前,池塘经过常规清池消毒后,进水80cm进行肥水培养饵料生物,并在池塘的一角用20目筛绢网围成面积300?的暂养池,于2002年4月10日经试水后引进规格为5-8cm的苗种20000尾放入池中。

每天投喂3次,经过半个月的暂养,淡水石斑鱼生长至7-10cm时,拆除围网,让鱼种自行游入大池。

同时适当搭配滤食性的鲢、鳙鱼以调节水质。

其中:鲢鱼500尾,鳙鱼150尾,以及混养南美白对虾8万尾。

1.3饲养管理1.3.1饵料投喂饵料选用佳盛牌鲈鱼浮性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38%。

放养前期,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待生长到15cm以上,按体重的3-6%调整投饵量,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每天上午8-9点、下午4-5点(夏天,高温天气,下午可适当推迟投喂时间)。

池塘四周设置食台,饵料投喂在食台周围。

每天进行巡塘,观察淡水石斑鱼的摄食、活动等情况,做好养殖记录。

根据残饵量的多少、天气变化情况、水环境情况等适当调整投饵量,投喂期间不要惊吓淡水石斑鱼的吃食,如果激烈惊动它,则一、二天内不敢吃饲料。

1.3.2水质管理前期以加水为主,中后期随水温的逐渐升高,以及鱼体的逐渐增大,把水位提高到1.5m以上,以后采取逐步加水和少许换水。

淡水石斑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淡水石斑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淡水石斑鱼池塘高产养殖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江苏省现代渔业(西山)科技示范园内,池塘编号为15、16、17、18的四只塘,池塘面积均为10亩,池塘底部平坦,淤泥较少,平均水深为1.8米,水源来自太湖,pH值为6.5?8.0,水质清新无污染。

鱼种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每亩用250千克生石灰干法清塘。

每个试验池配有叶轮式增氧机和水泵各一台。

2.鱼种放养试验用的淡水石斑鱼种,为江苏省现代渔业(西山)科技示范园特种水产苗种繁育基地2002年自行繁殖培育而成的越冬鱼种,平均规格体长11.8厘米、体重34克,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游动敏捷。

鱼种放养时间为2003年5月5日,放养淡水石斑鱼种数量为38000尾,平均亩放950尾。

鱼种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药浴10分钟消毒。

3.饲养管理(1)投饲管理淡水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但经驯化后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要求蛋白质含量达到35%以上。

本次试验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蚌肉及野杂鱼类。

投饲坚持“四定、四看”的原则,并根据天气、水温及生长等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养殖前期1个月左右,投喂量为在塘鱼体重的5%--8%,投饲时间为每天上午8--9点;1个月后,每天投饲量为8%~15%,每天投饲两次,时间为上午7--8点、下午4--5点。

池塘四周设置食台,饵料投喂在食台上。

(2)水质调控鱼种浅水下塘,这样有利于提高水温。

养殖前期定期加注新水,每次注水约20厘米;6月下旬至9月的高温季节,是淡水石斑鱼的摄食生长旺季,保持池水1.8米以上,每星期注排水一次,每次换水为20--30厘米,池水溶氧保持4.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5--40厘米,此外,定期泼洒生石灰水。

闷热天气采用水泵冲水增氧或开启增氧机增氧,以防其缺氧浮头死亡。

(3)鱼病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主要疾病预防方法是:①细菌性烂鳃病。

每半个月用二氯海因0.1克/米³全池泼洒消毒一次;②寄生虫病预防。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为了探索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制约淡水石斑鱼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瓶颈”一苗种问题,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和方法1.人工繁殖(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江苏省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西山)内,试验池2只,面积各为1亩,池塘编号为5号、6号。

池深1.8米,水深1.5米,淤泥5厘米左右,池塘底部平坦,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

(2)亲鱼培育:此次繁殖用的亲鱼是从2003年自行养成的商品鱼中挑选出来的,于2003年11月初转移到温室水泥池内进行培育,温室水泥池1只,面积35平方米,亲鱼平均规格0.50千克/尾,数量70尾,在温室培育期间投喂螺蛳、蚌肉,搭投颗粒饲料,从而促进亲本性腺发育。

2004年5月8日再将亲本放养到室外人工繁殖试验池内,通过进一步强化培育,到6月上旬性腺发育成熟。

(3)亲鱼的雌雄鉴别: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本,雄鱼体色较深,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鱼体色较淡并带有黄色,腹鳍胸位、尾鳍圆尾型,具有生殖突,卵粒不易挤出。

(4)催产与孵化:5号、6号池内各放养雌鱼16尾、雄鱼17尾,当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后,6月6日通过大量更换池水的方法,促使池内的亲本基本达同步产卵受精,而不需注射催产药物。

淡水石斑鱼的产卵习性与罗非鱼相似,先在池塘底部挖好产卵的巢穴,产卵基本在下午,产卵后由雌鱼守卫受精卵,雄鱼协同守卫。

卵为椭圆形,黄暗绿色、不透明、粘性,卵分散排列在巢穴中,体重在500克左右的雌鱼每次产卵量为1.9万~2.4万粒。

当水温在25℃左右时,受精卵经56小时即可孵化出仔鱼,仔鱼孵出后要将亲本及时捕走,以免吞食仔鱼。

淡水石斑鱼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全长0.6厘米左右,集群在池塘底部不停地运动,在水温26℃左右时,孵化后一星期卵黄囊消失,仔鱼游到池塘中上水层,不再集群在底部。

卵黄囊消失后,及时将仔鱼牵捕到夏花培育池内进行苗种培育。

淡水石斑鱼池塘精养高产高效试验

淡水石斑鱼池塘精养高产高效试验

淡水石斑鱼池塘精养高产高效试验陈三木【摘要】淡水石斑鱼属鲈形目、慈鲷科鱼类,因体型和习性与罗非鱼相似,又称“美丽罗非鱼”。

近年来已成为漳州市淡水养殖的重要名贵品种。

漳州市鱼种场于2009—2011年连续3年进行淡水石斑鱼池塘精养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养殖试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淡水石斑鱼;池塘精养;高产高效试验;鲷科鱼类;淡水养殖;精养试验;经济效益;养殖试验【作者】陈三木【作者单位】福建漳州市鱼种场,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334淡水石斑鱼属鲈形目、慈鲷科鱼类,因体型和习性与罗非鱼相似,又称“美丽罗非鱼”。

近年来已成为漳州市淡水养殖的重要名贵品种。

漳州市鱼种场于2009-2011年连续3年进行淡水石斑鱼池塘精养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养殖试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4.6亩,水深2.5~3.0米,长方形、呈东西向,塘堤及护坡均为石头与水泥砌成。

池底呈锅底形,淤泥约20厘米,壤土底质,不漏水。

水源为山泉水和地下井水,水质良好,无污染源,进排水口呈对角设置,排灌方便。

四周开阔向阳、光照条件好。

2.池塘准备池塘在上一年度养殖结束后清淤,并用75千克/亩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7天后加注新水。

进水口用40目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

为提高早期水温,待水位至1.5米时停止进水,经试水安全后,先投放鲫鱼和花白鲢鱼种,然后搭配少量草鱼、青鱼。

养殖池塘配备一台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

3.鱼种放养(1)鱼种准备:淡水石斑鱼鱼种来源于本场保温棚越冬苗。

在4月中旬左右,当露天池塘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开始拉网锻炼。

经2~3天锻炼后将鱼种起捕并转入保温棚网箱内暂养5~6天,期间不再操作鱼种,并注意增氧,防止缺氧死亡。

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殖

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殖

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殖淡水石斑鱼为慈鲷科丽体鱼属鱼类,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

1988年引入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

淡水石斑鱼其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品种,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那么淡水石斑鱼怎么养殖呢?淡水石斑鱼的苗种培育1、清塘消毒: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单池面积为50~100立方米,水深1~1.5米,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培肥水质,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天然饵料。

2、鱼种放养:淡水石斑鱼放养前应先试水,同一池内放养规格要求一致,密度视饵料、技术水平和培育规格而定,一般为100尾/立方米,鱼苗入池前要用食盐水浸泡鱼体15~20分钟。

3、水质管理:淡水石斑鱼鱼苗培育因施肥、投饵等因素易败坏水质,为此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还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便于鱼苗隐蔽、吃食。

4、过筛分养:淡水石斑鱼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因其有大吃小的习性,所以要及时过筛分养,同一池的鱼苗力求规格一致,以免影响鱼苗成活率。

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方法1、池塘整理:淡水石斑鱼养殖池底部为沙质,周围海域无污染,面积在7亩左右,水深必须高于一米,可以在底部铺设一些水筒、轮胎或者是卵石,因为淡水石斑鱼有钻洞的习性。

2、鱼苗放养:淡水石斑鱼在池塘中少量混养时每亩水面混养22~50尾左右,主养鱼为淡水石斑鱼时可混养罗非鱼、草鱼、鲫鱼等,每亩水面放养淡水石斑鱼150~200尾。

3、饲料选择:淡水石斑鱼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40%,动物性蛋白应在25%以上,其它可以添加植物蛋白原料,一般饵料系数能达到0.8~1.2之间。

4、鱼苗驯食:淡水石斑鱼达3厘米以上时可投喂鱼糜于食台上驯食,2~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步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

石斑鱼繁殖和养殖技术受养殖员朋友的邀请,我搬到海南的新家有段时间了,也已经习惯了这里,可是,说不想家是假的,毕竟,从我祖宗的祖宗哪辈,我们就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浅海区。

直到现在,我还有很多家人,生活在近海的中底层。

我们石斑鱼家族属于鳍(qi二声)科、石斑鱼属,有人也管我们叫鲙(kuai四声)鱼。

就像人有不同的肤色一样,我们的皮肤上也有不同的花纹图案,根据皮肤花斑的不同,把我们分成老虎斑、网纹斑、云纹斑等,将近12种。

养殖员邀请最多的,就是像我这样皮肤长得像石头的花斑一样的青石斑鱼了。

没事的时候,我也经常照照镜子,看看我们青石斑鱼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这仔细一端详,还真被我给总结出来了我们青石斑鱼的相貌特征了。

生物学特征原来,我的肤色是青褐色的,身体为椭圆形,两侧扁平,头大,吻短并且呈钝圆形,口大。

眼球突起。

背鳍还长着8-11根棘,腹部无黑斑,身体两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在侧面及各鳍上都分散着一些斑点。

身体上披着细小的鳞片,背鳍强大,尾鳍为圆形或者凹形。

带有条纹和像石头一样灰色的斑点。

并且,身体颜色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而变成褐色和青黑色。

难怪他们叫我青石斑鱼了,还真挺酷的,嘿嘿。

其实,我们石斑鱼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妈妈告诉我说,她生我们兄弟姐妹的时候,是分批生的,我们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个圆形的米粒,浮在水中。

后来,又从楼下的老爷爷那里知道,我们石斑鱼为雌性先熟型的雌雄同体。

在生殖腺发育中,当我们长到3岁,卵巢部分先发育成熟,生殖孔为雌性相,继而随着鱼体生长,部分鱼发生性转化,一般4-5年的时间,雌性变为雄性,原来雌体的生殖器官转变成为雄体状的生殖器官了。

当我们性成熟以后,无论男女在腹部都有生殖孔。

我们属于肉食性凶猛性鱼类,祖祖辈辈,一直靠吃新鲜的鱼、虾和螃蟹生存,赶到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没有了吃的,大家就会自相残杀,不过,我可下不去手。

我们只能在海水里生活,而且还得有条件。

海水的盐度要在15~41之间,最好是在25~33之间,温度嘛,最好在20~30℃,当然了,在6~38℃之间的时候也可以,但是如果温度低于14℃,我们就不能吃东西了。

淡水石斑鱼养殖

淡水石斑鱼养殖

淡水石斑鱼养殖2017-09-11 20:08淡水石斑鱼是热带鱼类,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台湾,为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等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淡水石斑鱼高产养殖技术吧!生活习性淡水石斑鱼可在淡水中生长,也可在盐度为10‰以下海水中生长,适温范围在25~30℃间,当水温下降至20℃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下降至15℃时身体失去平衡,故冬季期间池水会降至15℃以下的地区不适合养殖,越冬期间淡水石斑鱼生长的水温在19℃以上。

食性为偏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肉食性的特性强烈,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

繁殖习性淡水石斑鱼一冬龄就可产卵,产卵习性与罗非鱼一样会在池塘底部挖许多产卵的巢穴。

产卵一般在下午进行,产卵后主要由雌鱼守卫受精卵,雄鱼也会协同守卫,但随着胚胎发育,守卫行为愈来愈弱。

卵为椭圆形,卵色呈黄暗绿色,不透明,粘性卵,卵分散排列在池底上,很少有重叠现象。

体重140克的雌鱼每次产卵约为3000~4000粒,在水温26~29℃下受精卵经48小时可孵化出仔鱼。

苗种培育1、消毒放养: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并培肥水质,鱼苗放养前应先试水,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求一致,密度视饵料、养殖技术水平和培育规格而定。

2、水质管理:淡水石斑鱼苗培育易败坏水质,应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4,可在池中移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和便于鱼苗隐蔽、吃食,鱼苗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要过筛分养。

饵料投喂1、仔鱼饲喂:淡水石斑鱼的食性为偏肉食性,仔鱼下池时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鱼苗生长,摄食量增大,而池中浮游动物逐渐减少,可通过追肥培育浮游动物,增喂豆浆。

2、仔鱼驯食:淡水石斑仔鱼达3厘米以上时可进行驯食,先投喂鱼糜于食台上,2~3天后加少量配合饲料拌鱼糜,以后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直至全部用配合饲料。

3、投喂管理:淡水石斑鱼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0%左右,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40%,动物性蛋白应在25%以上,其它可添加植物蛋白原料,饵料系数能达到0.8~1.2之间。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淡水石斑鱼养殖前景分析]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淡水石斑鱼养殖前景分析]

淡水石斑鱼养殖技术[淡水石斑鱼养殖前景分析]在我国西部的岷江水系,长江支流等河流也有一种本土石斑,体型相对较小,成年体长18~~25CM左右,体重在100~~250g之间,由于其常年生活在淡水,以啃食附着在石壁上得浮游生物和昆虫水生幼虫为食而得名。

其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其耐低氧、抗病力强,而且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以做为商品鱼,又可以作为观赏鱼种。

淡水石斑鱼的平均含肉率为78.8%,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为76.00%,粗蛋白为18.90%,粗脂肪为3.00%,粗灰分为1.73%。

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5.74%(占鲜样),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为6.88%,占氨基酸总量的40.60%。

4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7.08%,占氨基酸总量的44.98%。

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4.84;氨基酸的支/芳值(BCAA/AAA)为2.22。

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34.09%,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65.91%,其中DHA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6.95%。

矿物质含量丰富。

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淡水石斑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优质淡水鱼类。

综上所述,淡水石斑鱼的养殖前景是很大的。

鱼苗放养前,应先试水。

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求整齐,大小一致。

放养密度视饵料、养殖技术水平和培育规格而定,一般放养密度为100尾/m3左右。

鱼苗入池前要用op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5-20分钟。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投饵,所剩粪渣残饵最易败坏水质,为此,应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

还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浮萍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便于鱼苗隐蔽、吃食。

当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因其有大吃小的习性,因此,要及时过筛分养。

同一池的鱼苗,力求规格一致,以免影响鱼苗成活率。

主要是巡塘,观察鱼苗吃食、活动、水色变化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和做好预防鱼病工作。

淡水石斑鱼养成可采取混养,在混养中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池塘中混养少量淡水石斑鱼,每亩水面混养淡水石斑鱼22-50尾左右,经半年时间养殖,体重平均可达300克以上,经一年时间养殖体重可达500克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池 塘水 质指标 。
上后 , 视 池 塘水 质情 况 进 行适 当换 水 , 每 次排 换
1 0 ~1 5 c m。每 天午后 及清 晨 各开 机 一 次 , 每次 2
表 3 养殖 期 间 池塘 水 质 指 标 Βιβλιοθήκη 1 . 4 . 3 日常管理
每天 早 、 中、 晚巡 塘 , 观察 鱼 的
水 石斑 鱼 因暴 食 而 引 发 疾 病 , 避 免 因 气 候 或 养
殖环境 突 变 造 成 饵 料 浪 费 , 达 到 节 能 增 效 的
目的 。
表 2 不 同淡 水 石 斑 鱼 生长 阶 段 的饵 料 粗 蛋 白 含量 和颗 粒 大 小
1 . 4 . 2 水质调 节 鱼种 投放 后 每 1 O ~1 5 d注水
观察 淡 水 石 斑 鱼 摄 食 活 动 情 况 , 以 有 七 成 鱼 吃 饱 离开 食 场 为 当 天 最 佳 饵 料 的 投 喂 量 , 减 少 淡
( 见表 2 ) , 更 换 饵料 时 要有 一 个 过 渡 期 。 日投 喂
量 为 鱼体 重 的 3 ~5 , 每天投喂 2 ~3次 ; 严 格按照“ 四定 ” 原则 , 并 视摄食 、 天 气、 水 温 等 情
淡 水 石 斑 鱼

7~ 1 O
2 7 0 00
9 00
4 .5 0 8
鲢 鱼
1 4~ 1 6 1 4~ 1 6
O .1 5 O
鳙 鱼
45 0
基金 项 目: 福建 省 罗非 鱼 种 业 创 薪 与 产 业 化 工 程 项 目 ( z y 一4 ) 资助 。
验 情 况介 绍如 下 , 以期 为 山 区淡 水 石 斑 鱼 养 殖 的
对池塘 进 行 干法 清 塘 消 毒 ,7 ~1 0 d后 , 加 注 新
水, 进 水 口采用 6 O目网袋 过滤 , 防止 野杂 鱼进入 。 逐步 加水 至 0 . 8 ~1 . 0 r f l , 同时采 用 3 0 0 0 k g / h m。 的绿 色有机 肥进 行 施 肥 培水 , 放 养前 经 试 水 安 全
引进 了经人 工 筛 选 的 淡 水 石 斑 鱼雄 性 越 冬 鱼 种 8 . 1 万尾, 规 格为 7 ~1 0 c m。放 养 前 用 2 ~3
试 验 时间 为 2 0 1 2年 5月 3日一 l 1月 1 9日,
试 验地 点在 福 建 长泰 县 吴 田淡水 养 殖 场 , 试 验 池 塘 3口 , 为现 代 渔业标 准化 改造 池塘 , 总 养殖 水 面 积1 . 8 h m , 池塘 水 深 1 . 8 ~2 . 5 1 T I , 池 塘 底 部 平


3 h ; 高温季 节 , 每 次增 加 1 ~2 h 。定 期 进行 池
次, 每 次加 水 4 0  ̄5 0 c m, 使 水深 保持 在 2 m 以
塘水 质检测 , 高温 季 节适 当使 用 底 质 改 良剂 、 E M 菌等 有益微 生物 制剂改 良水 质 。表 3为养殖 期 问
《 河北 渔业 ) ) 2 0 1 3年 第 9期 ( 总第 2 3 7期)
1 . 4 饲 养 管 理
o增 殖与养 殖
况适 当增 减 。每 1 5 ~2 0 d测 量 鱼 的 生 长 情 况 ,
根据 测 量 结果 , 调 整 投 喂量 , 每 次 投 饵 时 需 注 意
1 . 4 . 1 饵 料 投 喂 投 喂 淡 水 石 斑 鱼 专 用 膨 化 配 合 饵料 , 粗蛋 白含量 3 5 ~4 3 , 按 鱼 的不 同 生 长 阶 段 确 定 合 理 的 粗 蛋 白 含 量 和 颗 粒 大 小
坦, 淤泥 较少 。水 源 为 山泉 水 , 水源 丰 富 , 无 污染 。
浓度 的食 盐水 浸泡消 毒 1 5 mi n后 入池 , 同时套 养 少量 的鲢 、 鳙鱼 种 。各 养殖 试验 池塘 的放 养 品种 、
规格 及数量 见表 1 。
表 I 2 0 1 3年 5月 3日各 试 验 池 塘 放 养 情 况
后 进行 鱼种 放养 。每 口养 殖 池 塘 配备 2台 3 k W
的叶轮 式增 氧机 。 1 . 3 鱼 种 放 养
进 一 步推 广提 供参 考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 1 试 验 时 间 和 地 点
淡 水石 斑鱼 的越冬 鱼种 来源 于漳 州淡 水 良种 场, 2 0 1 3 年 5月 3日, 采用 活 水 车运 输 , 共 从 漳州
平 均成 活 率 达 到 9 3 . 2 1 , 平均单 位 产量 2 4 t / h m。 。淡水 石斑 鱼 占到 总产量 的 8 3 % 。各 试验 池 塘 养殖统 计结果 见 表 4 。
《 河北 渔业 9 2 0 1 3年 第 9期 ( 总第 2 3 7期 )
o增 殖与 养殖
DO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6 7 5 5. 2 01 3. 0 9 . 0 1 2
闽 南 内陆 山 区淡水 石 斑 鱼 高产 养 殖 试 验
林 河 军
( 长泰县水产技术推广 站 , 福建 长泰 3 6 3 9 0 0 )
淡 水 石斑 鱼 , 属鲈 形 目、 丽 鱼科 , 学 名 马那 瓜
1 . 2 放 养前的 准备 鱼种放 养前 1 5 d , 采用 生 石灰 1 5 0 0 k g / h m
丽体 鱼 ( C i c h l a s o ma ma n a g u e n s e ) , 又名“ 美 丽 罗 非、 鱼” , 为 热带 肉食性 鱼类 , 具有生长快 , 耐低氧 , 抗 病 力强 , 耐 运输 、 肉味鲜美 等优 点 , 既可 单养 , 也 可混 养 , 近年 来 已成 为 南 方 地 区名 贵 淡 水 养 殖 品 种 。2 0 1 2年 我县 引进 淡水 石 斑 鱼 , 开 展 内 陆 山 区 高产养 殖试 验 , 取得 较好 的经 济效 益 , 现将 养殖 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