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和管廊(东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20170418.
高新区中和大道道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高新区中和大道道排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3)(一)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 (3)(二)编制依据 (3)(三)工程概况及特点 (3)(四)施工准备 (4)(五)施工时间安排及配合措施 (6)(六)总体施工方案 (6)(七) 挖填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7)(八)市政管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5)(九)电力浅沟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47)(十)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55)(十一)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05)(十二)脚手架及安全防护施工方案 (114)(十三)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工程 (115)第二章质量控制措 (117)(一)质量管理方针及目标 (117)(二)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117)(三)质量管理体系 (118)(四)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121)(五)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122)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图 (127)第四章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 (128)(一)安全施工措施 (128)第五章工期进度计划与措施 (133)(一)工期目标 (133)(二)主要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控制 (133)(三)确保工期措施 (133)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136)第七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136)(一)劳动力资源投入计划及其保证措施 (136)(二)劳动力调配计划 (136)(三)材料投入的保证措施 (138)(四)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及保证措施 (139)第八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140)(一)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40)(二)环境保护措施 (141)(三)水质保护 (141)(四)大气污染和噪声防治 (142)(五)弃渣和垃圾处理 (142)(六)施工区水土保持及营地绿化 (142)第九章廉政建设措施 (143)第十章民工工资支付保证措施 (143)第十一章成品保护措施 (144)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或横道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1 《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操作规程》DB51/50016—1998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J16-87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8 《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19969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1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1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范》JTJ053-9414《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范》JTJ054-94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1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17《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18《建筑地基技术规范》JGJ79-200219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图的要求、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及操作规程20 执行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和相关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国家现行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如有最新的规范则按最新规范执行)。
02 中和管廊(东段)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20170418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任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及相关会议纪要2)本片区控规3)《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市政工程规划条件通知书》(成规高-SH-2016-099号)及其附件(红线图、道路及管线横断面);4)成都市高新区规建局《关于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方案设计的会议纪要》5)本项目初设成果(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6年10月)及相关批复文件(成高规建市初【2017】11号)2.设计规范、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7)《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 21238-2007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11)《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年版);12)《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城市道路各类设施设计、建设技术导则》(文件汇编,2012年版);13)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2年版)》;14)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气象局关于发布成都市中心暴雨强度公式(修订)的通知》2015年05月25日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项目投标清单;2)该工程范围测量地形图、管勘资料及地勘资料;3)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修改后成果;二、工程概况1.概况本工程为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
综合管廊(共同沟)设计说明资料
和悦路共同沟工程施工图设计集美新城核心区一期市政道路工程和悦路共同沟土建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位置、设计范围和规模本工程位于集美新城中心区“三横三纵”和悦路上,根据规划方案,新城中心区共同沟布置在和悦路上,由于新城市政配套项目施工进度的要求,和悦路段地下共同沟需与施工安排上统一,因此考虑共同沟土建结构部分在该处先施工。
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设单位委托,对和悦路共同沟土建工程单独列出进行施工图阶段的设计。
○1共同沟设计起点在和悦路道路桩号0+160.341(共同沟桩号G0+000),终点位于道路桩号1+309.862(共同沟桩号G1+150.75),全长1150.75m,共同沟布置于和悦路道路东侧下方。
○2根据规划方案,和悦路共同沟两端各连接杏林湾路、海翔大道共同沟,由于现状杏林湾路及海翔大道为平交道路,远期为下穿道路,因此本次和悦路共同沟施工设计范围在和悦路两端各预留过渡段沟体未实施,待杏林湾路、海翔大道共同沟一并实施,具体位置同道路过渡段范围。
○3本次共同沟设计内容仅涉及管沟土建结构,包含管沟断面结构及节点构筑物等。
二、工程场地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气象场地原始地貌类型主要由残坡积台地和港湾滩涂组成,并总体由残坡积台地向港湾滩涂地带缓倾斜。
南段为残坡积台地,现地面标高约 1.332~3.213m,现状主要为养殖池塘、农业用地;北段为港湾滩涂,现地面标高约-0.225~1.85m,现状为养殖池塘和农业用地。
地势总体较开阔,地形波状起伏不大,设计路段为填方段。
厦门市属东南沿海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适中,气候宜人。
多年平均气温20.8。
C,一、二月平均气温12.6。
C,七、八月间平均气温28.4。
C,极端最高38.4。
C,极端最低温 2.0。
C,全年无冰冻现象。
降雨量充沛;主要风向东北向,次为东南向,9月至翌年4月多为东北向,为沿海大风季节,平均风力3~4级,最大8~9级,7~9月为台风季节。
综合管廊(共同沟)设计说明
集美新城核心区一期市政道路工程和悦路共同沟土建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位置、设计范围和规模本工程位于集美新城中心区“三横三纵”和悦路上,根据规划方案,新城中心区共同沟布置在和悦路上,由于新城市政配套项目施工进度的要求,和悦路段地下共同沟需与施工安排上统一,因此考虑共同沟土建结构部分在该处先施工。
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设单位委托,对和悦路共同沟土建工程单独列出进行施工图阶段的设计。
○1共同沟设计起点在和悦路道路桩号0+160.341(共同沟桩号G0+000),终点位于道路桩号1+309.862(共同沟桩号G1+150.75),全长1150.75m,共同沟布置于和悦路道路东侧下方。
○2根据规划方案,和悦路共同沟两端各连接杏林湾路、海翔大道共同沟,由于现状杏林湾路及海翔大道为平交道路,远期为下穿道路,因此本次和悦路共同沟施工设计范围在和悦路两端各预留过渡段沟体未实施,待杏林湾路、海翔大道共同沟一并实施,具体位置同道路过渡段范围。
○3本次共同沟设计内容仅涉及管沟土建结构,包含管沟断面结构及节点构筑物等。
二、工程场地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气象场地原始地貌类型主要由残坡积台地和港湾滩涂组成,并总体由残坡积台地向港湾滩涂地带缓倾斜。
南段为残坡积台地,现地面标高约 1.332~3.213m,现状主要为养殖池塘、农业用地;北段为港湾滩涂,现地面标高约-0.225~1.85m,现状为养殖池塘和农业用地。
地势总体较开阔,地形波状起伏不大,设计路段为填方段。
厦门市属东南沿海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适中,气候宜人。
多年平均气温20.8。
C,一、二月平均气温12.6。
C,七、八月间平均气温28.4。
C,极端最高38.4。
C,极端最低温2.0。
C,全年无冰冻现象。
降雨量充沛;主要风向东北向,次为东南向,9月至翌年4月多为东北向,为沿海大风季节,平均风力3~4级,最大8~9级,7~9月为台风季节。
综合管廊总体设计说明6.25---副本
长春市南部新城芳草街综合管廊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丙四十七路~甲二路)管廊总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概述1.1、工程概况1.1.1、工程位置及设计内容芳草街位于长春市南部新城(即南部都市经济开发区)西南部。
芳草街丙四十七路至乙六路段为管廊工程,芳草街乙六路至甲二路段除管廊工程外,考虑道路为管廊配套工程同期建设。
芳草街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
管廊工程北起丙四十七路,南至甲二路,本次实施的综合管廊丙四十七路至乙六路段布置于芳草街道路西侧红线外城市绿化带内,乙六路至甲二路段布置在芳草街道路东侧红线外城市绿化带内。
管廊平行于道路铺设。
新建芳草街管廊为单舱式矩形断面,长度3200米,容纳给水、预留管、通信、10kv电力管线。
根据综合管廊规划,采用单舱断面形式为:内径B ×H=4.2×3.3米。
芳草街管廊与乙六路管廊相交处两条管廊共线,为双舱断面内径B×H=(5+2.6)×3米。
原乙六路管廊为两舱式矩形断面,容纳给水、通信、10kv电力、220kv 电力管线。
芳草街管廊与丙五十四路管廊相交处为三通平交口,丙五十四路管廊为单舱式矩形断面,容纳给水、通信、10kv电力。
工程包含:管廊长3200米,配套的道路、排水工程、桥梁工程(详见相关专业图纸)、入廊管线设计,同时还包括:建筑,结构,通风,电气,自控,消防,标识等相关专业设计及基础处理、基坑支护降水等附属设计。
工程全线与乙三路、乙六路、丙五十二路、丙五十四路、甲二路等多条规划路相交,其中乙三路、丙五十二路、丙五十四路、甲二路均已建成。
管廊在桩号1+671~1+695需下穿规划八一支沟。
本次设计共分八册:第一册:总体、暖通、消防专业;第二册:建筑结构专业;第三册:电气、自控专业;第四册:基坑围护、便道及围堰;第五册:配套道路、排水工程;第六册:配套桥梁工程;第七册:给水专项设计;第八册:专项设计。
本册为第一册:总体、暖通、消防专业专业。
综合管廊施工方案
乌鲁木齐市城北主干道(中亚大道-河滩路)综合管廊二标段工程专项施工方案2017年4月20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 1二、工程概况 ------------------------------------------ 2三、过安宁渠路口平面图 -------------------------------- 3四、重点、难点施工技术控制 ---------------------------- 4五、工程进度计划 -------------------------------------- 18六、人员、材料、机械安排 ------------------------------ 21七、质量保证措施 -------------------------------------- 23八、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25九、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 30十、环保措施 ------------------------------------------ 31 十一、应急预案 ---------------------------------------- 33乌市城北主干道(中亚大道-河滩路)综合管廊二标段工程一、编制依据1、根据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乌鲁木齐市城北主干道(中亚大道-河滩路)综合管廊工程二标段(安宁渠路口路-百圆路)(K1+380-K3+480)施工图设计》编制。
2、根据施工现场场地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3、相关技术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TGJ107-200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二、工程概况1、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抗震烈度为8度,抗震类别乙类,抗震等级为二级,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
管廊防水施工方案67823
目录1.编制依据、范围 (1)1.1 编制依据 (1)1。
2编制范围 (1)2。
工程简介 (1)2.1工程概况 (1)2.2 地质概况 (2)2。
3水文地质条件 (3)3。
施工计划 (3)3。
1施工进度计划 (3)3.2施工材料计划 (4)4。
施工方案 (4)4.1施工指导 (5)4。
2防水等级 (5)4。
3施工准备 (5)4。
4施工缝及变形缝施工防水 (6)4。
5底板防水 (9)4。
6侧墙防水 (9)4.7顶板防水 (9)4。
8接缝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要求 (10)5、资源配置 (12)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3)6。
1 组织保证措施 (13)6.2技术保证措施 (14)7。
其他技术保证措施 (15)7.1质量保证措施 (15)7。
2工期保证措施 (19)7.3季节性施工保障措施 (22)7。
4文明施工及环水保、职业健康措施 (23)7.4.1文明施工及环保目标 (23)7.4.2 环保、水保措施 (24)7。
4.3职业健康 (24)7.4。
3.1职业健康目标 (24)7.4.3.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5)7.4.3.3劳动保护措施 (25)7。
5节能减排措施 (25)7.5.1节能减排的要求 (25)7。
5.2现场节能减排措施 (26)8应急预案 (26)8。
1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责 (27)8。
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28)8.3应急救援物资、设备 (29)8.4日常检查和演习 (31)8.5应急响应与预案管理 (31)综合管廊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范围1。
1 编制依据(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2)《通港大路道路、管廊及地下空间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通港大路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0208-2011);(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地下建筑防水构造》 (10J301);(7)《高分子防水材料》GB18173.2—2000;(8)《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23457-2009;(9)本企业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资料。
综合管廊排水管道cad
综合管廊排水管道cad【实用版】目录1.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的概念和作用2.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的设计要点3.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的应用案例4.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的概念和作用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在综合管廊排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设的一个集中管线走廊,用于集中安装各类城市公共工程的管线,如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
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主要负责设计、规划和优化排水管道系统,以确保城市排水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
二、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的设计要点1.准确把握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排水管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合理选择管道材料:根据管道所处的环境、工程要求及经济性等因素,合理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混凝土管、钢管等。
3.优化管道布置: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利用、施工条件等因素,优化排水管道的布置,以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工程质量。
4.精确计算管道尺寸: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规范,精确计算管道的直径、壁厚等尺寸,以确保排水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能满足设计要求。
5.完善排水系统:综合考虑城市排水系统的整体性,完善排水管道、泵站、检查井等设施,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的应用案例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如某城市综合管廊排水管道工程。
在该项目中,利用 CAD 技术进行排水管道设计,有效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综合管廊排水管道 CAD 将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和发展:1.三维设计:通过引入三维建模技术,实现排水管道的三维可视化设计,提高设计准确性和直观性。
市政路网完善工程(中交支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市政路网完善工程(中交支路)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我院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1.2相关规范、标准(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4)《城市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5)《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2017)(6)《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7)《室夕用E水削标准》(GB50014-2021)(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17)(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5)《重庆市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工程规划导则》(2007.12重庆市规划局)(16)《重庆城乡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导则》(2009.12重庆市规划局)(17)《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L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3.1道路工程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3.2《中交支路1:500地形管线图》13.3现场踏勘收集到的资料2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2.1工程概况本项目中交支路起点与民德路相交,终点与民华路相交,路线全长273.429m,路幅宽度16m=2.75m人行道+1.5m绿化带+7.5m车行道(双向两车道)+1.5m绿化带+2.75m人行道。
本次设计雨、污水管均单侧布置。
雨水管管径d400~d800,污水管管径d400o2.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主要为中交支路范围内排水管线设计,包括沿线雨水、污水。
综合管廊工艺说明
综合管廊工艺说明工艺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相关资料(1)、常州市铁路建设处关于常州金融商务区市政配套工程-综合管廊设计委托联系单。
(2)、龙汇路(竹林北路-太湖东路)管线规划、相关道路管线施工图;(3)、测量成果及地质钻探报告;2、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6)、《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9)、《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电缆分册》(2013年版)二、工程概况该项目位于常州金融商务区内,龙汇路(永宁路-新堂路)西侧人行道下方,管廊覆土约2-2.5米,全长976.20米。
综合管廊工程分为工艺部分、结构部分、电气部分等三部分。
三、高程系统及尺寸单位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012年高程成果。
2.尺寸单位:标注以米计,坡度以千分率计。
四、工程设计综合管廊的设计宗旨是:“经济、安全、合理、合规,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综合管廊断面尺寸及布置详见大样图。
管廊内布置有给水、电力、通讯三种管线。
1、综合管廊管线布置(1)、给水:在管廊龙汇路段敷设DN300给水管。
(2)、电力管线:以敷设10KV电力电缆为主。
(3)通讯管线:以敷设通讯光缆为主。
(4)、综合管廊内的电力电缆、通讯光缆布置在支架上,给水管道布置在支墩上。
2、防火分区管廊内设置了5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长度不大于200m;两个防火分区间设置防火隔墙,隔墙上设一个甲级防火安全门。
综合管廊施工图技术大纲
综合管廊施工图技术大纲.1.工程概况.2.技术标准与指标2.1总体设计标准(1)综合管廊类别为干支混合型综合管廊;(2)断面形式为两舱断面;2.2综合管廊电气系统设计标准:(1)消防设备、监控报警设备、逃生口液压井盖、应急照明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其余用电设备按照三级用电负荷供电;(2)电气设备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
2.3综合管廊照明系统设计标准:(1)综合管廊标准段一般照明的平均照度≥30lx;(2)出入口及设备平台一般照明照度≥100lx;(3)管廊内疏散应急照明照度≥5lx,应急电源供电时间≥60min;(4)灯具防触电保护等级为I类。
2.4综合管廊排水设计标准(1)综合管廊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集水坑有效容积不宜小于最潜水泵5min 的出水量;事故排水量按最大管道500m的放空水量考虑,5小时排空;(2)排水沟坡度≥2‰,排水区间长度≤200m。
2.5综合管廊消防系统设计标准(1)综合管廊舱室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丙类;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为E类,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2)主体结构、防火墙、防火门耐火极限≥3h,且防火门采用甲级防火门;(3)综合舱、高压电力舱设置超细干粉灭火系统,采用全淹没应用保护方式,设计灭火浓度为0.12kg/m3;(4)灭火器设置间距≤20m。
每个灭火器布置点设2个防毒面具。
2.6综合管廊通风系统设计标准(1)综合管廊内环境温度≤40℃;(2)综合管廊内环境相对湿度75%;(3)正常通风换气次数≥2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6次/h;(4)人员检修时新风量≥30m3//h·人;(5)通风口风速≤5m/s。
2.7综合管廊标识系统设计标准(1)标识间距≤100m。
.3.主要技术重难点(1)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安全因素、运营管理难度、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确定入廊管线的种类;(2)综合考虑管廊的辐射范围、建设难度、造价等合理确定管廊的平面布局方案,使综合管廊的功能性和经济性相平衡;(3)合理选择管廊的断面,一方面管廊内部空间应当满足现有和规划管线的空间需求,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因城市的发展可能带来的管线新增和扩容的空间,使综合管廊能够更好地支撑道路两侧的发展;(4)综合管廊应设置供配电、照明、通风、排水、消防、监控、报警等配套设施,满足管廊内管线运营和工作人员的安全;(5)统筹考虑综合管廊与排水管道等的空间关系,避免出现高程与平面位置的冲突;(6)考虑本综合管廊工程与既有综合管廊系统的对接,以利于区域内综合管廊系统相互串联,成环成片,最大可能地发挥管廊的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
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排水工程项目示范段布置方案
城市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排水工程项目示范段布置方案 xx集团有限公司xx市xx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排水工程项目示范段布置方案编制人: xx、xx编制单位: xx管廊项目经理部编制日期: xx年10月14日xx市xx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排水工程示范段施工布置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1)1.1 编制依据 ..................................... 1 1.2 编制原则及说明 ............................... 1 1.3 适用范围 .....................................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3)2.1 项目背景 ..................................... 3 2.2 建设范围 ..................................... 4 2.3 自然条件 ..................................... 4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6)3.1 布置原则 ..................................... 6 3.2 现场布置位置 ................................. 6 第四章实施方案 (8)4.1 围挡 ......................................... 8 4.2 排水沟 ....................................... 8 4.3 箱式板房办公区 ............................... 9 4.4 安全体验及模板展示区 (10)4.4.1安全体验区的布置 ....................... 10 4.4.2 样板区的布置 .......................... 15 4.4.3 扣件池 ................................15 4.4.4 工具式灯架 ............................ 16 4.5 卫生间及化粪池 (17)Ixx市xx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排水工程示范段施工布置方案4.5.1 卫生间 ................................ 17 4.5.2 化粪池 ................................ 18 4.6 保安亭及门禁系统 ............................ 20 4.7 施工大门的布置 .............................. 21 4.8 洗车槽、三级沉淀池 (22)4.8.1 自动洗车平台 .......................... 22 4.8.2 三级沉淀池 ............................ 23 4.9 临水临电 (23)4.9.1 临水布置 .............................. 23 4.9.2 临电布置 .............................. 24 4.10 场内交通布置 ............................... 24 4.11 施工图牌及宣传栏 ........................... 24 4.12 场外临时道路的布置 ......................... 26 4.13 喷淋系统 ................................... 27 4.14 临边防护 ................................... 28 4.15 施工现场扬尘监控实施 ....................... 29 4.16 其他附属设施 ...............................29 第五章临建统计 ...................................... 31 第六章临建管理制度 (33)6.1 办公室管理制度 .............................. 33 6.2 卫生间管理制度 .............................. 33 第七章消防安全 (34)IIxx市xx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排水工程示范段施工布置方案第八章临建施工保证措施 (36)8.1 工期保证措施 ................................ 36 8.2 安全保证措施 (36)8.2.1 安全生产要求 .......................... 36 8.2.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36)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 .................................. 37 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 (38)10.1 环境保护措施 ............................... 38 10.2 安全文明施工 (39)IIIxx市xx路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排水工程示范段施工布置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1.1 编制依据1、xx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PPP项目xx北路(建设路~绿城路)综合管廊施工图纸。
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综合管廊施工图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1.1工程基本情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南部新区东北部,****大道以东(含****大道),****以北(含****),凤凰溪以西,大湾路以南(不含大湾路)区域,距离西北侧的****约2Km,距离东南侧的七星山约1.5Km,距离南侧的赵场镇约2.5Km,紧邻北侧的南岸组团,区域总面积5.2平方公里。
本次设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大道(K1+500-K3+785)段,道路总长约2.2km。
1.2工程设计内容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大道(道路桩号K1+500~K3+785)段)综合管廊施工图设计。
2设计依据与规范2.1设计依据2.1.1我公司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1.2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2.1.3《***南部新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10)2.1.4《***南部新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07)2.1.5《***南部新区(北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014.07)2.1.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路网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4.12)2.1.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13.04)2.2设计规范2.2.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2.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2.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2.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2.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2.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2.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2.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2.10《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599—2005)2.2.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2.1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2.2.13电力电缆敷设技术要求及有关设计规范2.2.14《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2.2.15《民用建筑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2.1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2.17《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2.2.18《2007年最新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手册》2.2.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1998)2.2.20国标图集《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2.2.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2.2.2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2.2.2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2.2.24《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5484-2013)2.2.25《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2.2.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2.2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2.28《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2.2.29《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年版)2.2.3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2.2.31《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2.2.32《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3 工程区域现状及规划概况3.1区域现状本次设计道路位于***南部新区,片区内暂无综合管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任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及相关会议纪要2)本片区控规3)《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市政工程规划条件通知书》(成规高-SH-2016-099号)及其附件(红线图、道路及管线横断面);4)成都市高新区规建局《关于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方案设计的会议纪要》5)本项目初设成果(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16年10月)及相关批复文件(成高规建市初【2017】11号)2.设计规范、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7)《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21238-2007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建标[2000]202号);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11)《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年版);12)《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城市道路各类设施设计、建设技术导则》(文件汇编,2012年版);13)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2年版)》;14)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气象局关于发布成都市中心暴雨强度公式(修订)的通知》2015年05月25日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项目投标清单;2)该工程范围测量地形图、管勘资料及地勘资料;3)本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修改后成果;二、工程概况1.概况本工程为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二批次)一标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
本次设计中和大道,为红星路南延线以东路段,起点接红星路南延线,终点接新成仁路,沿途与兴隆街、规划道路、学苑路相交。
存在两种道路红线宽度,红星路南延线至学苑路道路红线宽29米,车行道宽22.5米,两侧人行道各2.0米,中分带2.5米,沿道路南侧新建雨水管,雨水管距离道路中心线8.5米的位置,沿道路南侧新建污水管,新建污水管主线主要位于管廊内,管廊中心线距道路中心线0.75米,推算污水管距离道路中心线2.85米的位置。
学苑路至新成仁路道路红线宽40米,车行道宽28米,中分带3.0米,两侧人行道各4.5米,沿道路北侧新建雨水管,雨水管距离道路中心线12米的位置,新建污水管主线主要位于管廊内,管廊中心线距道路中心线0.5米位置,推算污水管距离道路中心线3.1米的位置。
本项目管线位置与规划条件通知书中的管位一致。
本项目污水管主要用以收集本项目两侧地块污水及传输上游来水,污水收集后,由两端向中间排放,排入学苑路d1400污水干管中。
本项目受管廊施工影响,学苑路现状d1400污水干管及雨水方沟需做临时迁改处理;同时新建污雨水管道开挖,将影响现状管线,需做保护处理;具体设计详见管线迁改工程分册中内容。
本项目雨水管主要用以收集本项目两侧地块,路面雨水及传输上游来水,雨水收集后顺道路纵坡就近排入现状方涵中,经传输排入聚宝沱排洪沟。
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进场后,须对现状管线、沟渠、接纳水体的平面位置、规模及高程进行核实,如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有不符之处须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本设计考虑选择适当的位置预留污雨水支管,以服务周边地块,部分污雨水支管在不影响工程数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道路两侧用地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地块开发的需求。
2.污雨水管网现状情况根据相关资料及现场勘查,本项目周边道路及其附属工程大多已建设,红星路只学苑路设计道路下无既有污水管,道路两侧有已建1.2m*1m、1.0m*0.8m合流制方沟,且埋深较浅,不能满足雨水排放需求;学苑路至新成仁路,该段道路下没有现状污水管道系统,需要新建污水管道,在道路南侧有一根现状d1000雨水管,该雨水管可以保留利用。
学苑路:存在现状d1400污水干管,可作为污水排放出路;存在2.2m*2.0米雨水方涵,该方涵排入聚宝沱排洪沟中,可作为本道路雨水出路。
K0+770.098处规划道路:在现状d500污水管,需本次设计道路接纳其污水;存在2.2m*2.0米雨水方涵,该方涵排入聚宝沱排洪沟中,可作为本道路雨水出路。
3.本项目范围内的水系分析根据现场踏勘,结合地形图测量资料,片区以南约0.65km,存在现状聚宝沱排洪沟,为城市主要排洪通道,可作为片区排水出路。
4.总结根据以上对本项目现状建设条件的分析可知,本项目沿道路下游有已设计污水主管,排水出路较明确,排水设施建设条件好,适宜建设。
三、设计原则1)雨水管道施工图设计以河流、大型沟渠作为排洪道,对于远期将要废弃的沟渠不作为排洪道。
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的建设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能力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5)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四、初步设计评审意见执行情况根据《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关于中和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成高规建市初【2017】11号),针对排水工程部分,主要有以下意见,本次施工图设计执行情况如下:1)设计说明中宜交代该片区综合管廊、市政管线、地下空间规划情况,并分析执行规划情况及存在问题。
执行情况:按要求补充规划条件。
2)检查井的同一断面支管不超过3根,交叉口口出有接入4根的。
执行情况:按要求优化设计。
3)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能大于25m。
执行情况:按要求优化设计。
4)支管接入应采用跌落的形式。
污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接口应在弯矩为零处。
执行情况:按要求优化设计。
五、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1.1排水体制根据规划,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
1.2设计规模根据上层次规划及前期方案、初步设计内容及审批意见,雨水量计算按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
本规划路段污水管规模根据成都市总体规划及前期初设的内容及审批意见选取适当的污水面积比流量确定。
1.3基本参数(1)最大设计流速:钢筋混凝土管道Vmax=5m/s;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Vmax=8m/s;(2)最小流速:雨水按满流设计,V min=0.75m/s;污水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3)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道路下主线污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500,相应的最小设计坡度按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设计流速为准。
(4)本工程排水管道尽量采用管顶平接,局部排水条件较差处采用管底或管中平接。
(5)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流量按单位面积定额1.4L/s.ha设计(该比流量取值已考虑污水变化系数及污水排放系数等因素)。
2.雨水系统2.1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S/L(Fqψ=Q·暴雨强度(q)采用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暴雨重现期:本项目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取P=5年。
·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灌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
·综合径流系数:考虑到本次设计道路所处的地段及周边地块的性质,其综合径流系数取65.0=ψ。
·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
2.2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功能:道路雨水管道负责收集、输送该路段路面、周边建筑地块的雨水流量。
定线原则:雨水管线沿道路布置,雨水管道的布置考虑道路(包括人行道)路面及周边建筑雨水收集的便利性。
根据前文介绍的雨水流量计算公式结合设计坡度可分段计算出每个路段适用的雨水管规模。
本段道路下新建d600~d1600雨水管用于收集道路两侧地块雨水及传输上游来水,雨水收集后分段排入与道路相交的现在雨水方沟中,经传输后排入聚宝沱排洪沟。
本段雨水管管顶覆土约为1.3~2.0米,坡度为0.002。
3.污水系统3.1污水量计算按非满流设计,其流量按单位面积定额1.4L/s.ha设计(该比流量取值已考虑污水变化系数及污水排放系数等因素)。
3.2污水系统设计根据污水服务面积及污水单位面积比流量可分别计算出每段污水管的设计流量。
本段道路下新建d600~d700污水管用于收集道路两侧地块污水及传输上游来水,污水收集后排入与道路相交的学苑路现在d1400污水干管中,经传输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其中K0+091~K0+445、K0+584~K0+748段污水管布置于管廊内,本段污水管管顶覆土约为5.0~6.0米,坡度为0.001。
本设计考虑选择适当的位置预留支管,以服务周边地块,部分支管在不影响工程数量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道路两侧用地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地块开发的需求。
4.管材、基础和接口4.1管材根据初步设计对管材的选取原则如下:根据初步设计管廊外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管廊内采用K9级球磨铸铁管。
4.2基础设计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管;管道级别根据管顶覆土确定。
管顶覆土1.0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或企口管,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第11页。
管顶覆土1.0m≤H≤4.5m时采用II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III级管。
管顶覆土7.0m<H≤9.0时,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180度混凝土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6MS201-1第19、22页。
管顶覆土H>9.0m,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作法见现制图。
管廊内污水管采用支墩及管夹固定,详见管廊结构设计图。
承插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0Mpa,刚性基础管道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2Mpa。
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
雨、污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
4.3接口根据管道埋深选取适当的基础形式后,对应不同的管道接口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