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单元第8课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二)
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课件
![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39588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f.png)
返回
二、科技
科技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古代科技体现了中华民族蓬 勃的探索精神和伟大的创新力量, 推动着中华文明茁壮成长并长期 雄踞世界之巅……
观察自然 探究规律
返回
日月 夕夕 有有 食食
目前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文字记录
返回
当地球、月球运行到位置与太阳大体成一 条直线时,如果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处 在月球挡住部分或全部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 的地球上的观测者会看到日食现象。如果地 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处在地球挡住太阳所 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就会看到月 食的现象。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返回
十天干:
甲、乙、丙、
丁、戊、己、 庚、辛、壬、 癸。
鼠豕 犬 鸡
牛
猴
十二地支:
子、丑、寅、
虎
羊
卯、辰、巳、 午、未、申、
兔 龙蛇 马
酉、戌、亥。
归纳要点
返回
2.农历
①夏历[夏]
②大月、小月、闰月[商]
③24节气[战国]
返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 拥有了完善的历法,中华民族的 农业生产才得以在科学的指导下 有效地进行,造就了强大的农业, 养活了众多的人民,并为中华文 明数千年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返回
投之以木桃, 你送我木桃 报之以琼瑶。 我赠你琼瑶
匪报也, 不是为了回报 永以为好也。 只求永远相好
……
《诗经·卫风·木瓜》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诗经·秦风·蒹葭》
返回
河边芦苇莽苍苍 晶莹露珠凝成霜 心中那位妙佳人 站在河的另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再追寻 仿佛就在水中央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a0d6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1.png)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以下是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总结,供您参考: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5课夏商周的更替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3.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4.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6课春秋战国纷争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特点:战争频繁,诸侯争霸进入尾声。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3.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农具(如铁犁、铁锄)和牛耕在各国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 都江堰的修建: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废井田制,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重视农业发展等。
4. 《法经》和《秦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制定成文法典,如《法经》和《秦律》,为后来秦朝统一法制奠定了基础。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
著有《道德经》。
3.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克己复礼、以德治民等。
其思想被记录在《论语》中。
4. 孙武:兵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等军事思想。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同”等思想,反对战争和奢侈。
其思想被记录在《墨子》中。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https://img.taocdn.com/s3/m/2311f211ff00bed5b9f31dd0.png)
学
程
序
战国
荀子
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道家
春秋晚期
老子
《道德经》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战国
庄子
《庄子》
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战国
韩非
主张改革、法制,建立中央集权
兵家
春秋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
孙膑
反对空谈主义,提出战胜而强力、故天下服矣
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
学
程
序
备课内容
自我补充
一、板书课题
直接板书课题《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认真看目标,掌握重点内容
三、自学指导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儒家
春秋晚期
孔子
《春秋》
提出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任来自刑杀。学习上态度要谦虚老实温故而知新,主张因材施教
战国
孟子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6、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木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7、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是()
A孙膑B孙武C孟子D管仲
8、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9、下列人物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课题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主备人
审核人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一》教案五四学制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一》教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fcb52dc983c4bb4cf6ecd113.png)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 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课设计(五四学制)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课目的: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认识夏代和商代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认识屈原和编钟。
经过剖析史料和采集资料,培育学生采集、办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经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劳感人民在古代就创建了绚烂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信心。
要点与难点本课要点是甲骨文、商代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构造、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时势法)师:在刚才结束的奥运会上,除了奥运健儿们坚强拼搏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震惊,在开幕式上,我国绚烂文化也给世界带来了崭新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再一同回首一下此中我以为最出色的一段。
(播松开幕式《文字》部分)方才我们简单的领会了祖国文字的发展演变。
那么你知道我国的文字经历了哪些变迁吗?书写工具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光一下我们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个展厅,看看陈设在这里和文字相关的历史文物。
看看能学到什么。
二、教课过程展厅一:文字的演变1.发问:想想,在没有文字从前,人们靠什么来记事呢?学生可能会回答:结绳记事,特别符号等.教师展现陶器上的符号若干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此外回首: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是我国初期文字的雏形这一知识点。
2.甲骨文小组合作一同认识甲骨文①你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②刻写些什么内容呢?(自由阅读卡)③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1-/3鲁教版六年级上册历史第 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课设计(五四学制)小组一同着手、动脑①认读几个简单的甲骨文②造字:学生自己造几个简单的甲骨文,展现和介绍造字的企图,比比哪个组造的字合理,并和真实的甲骨文比较师:在已考据的甲骨文中,37%的字属象形文字。
除此以外,指事、会心、形声等今日主要构字法,甲骨文中都已齐全。
这些构字法同后代文字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说甲骨文是我们今日汉字的基础。
第9课__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__中华文化的勃兴(二)](https://img.taocdn.com/s3/m/a7d26003a6c30c2259019ed7.png)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 子兵法》 •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 观点(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 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 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 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②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
③我们应怎样评价他?
三、问答题
• 19.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文化及教育上 的贡献。
孔子学说的影响:
•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
老 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 事物有对立面, 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 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主要著作: 道德经》 《 主要著作: 道德经》
分析:
子路问: 听到别人提一个极好的意见, 子路问:“听到别人提一个极好的意见,我是 否应该马上去办? 孔子说: 你父兄都在, 否应该马上去办?”孔子说:“你父兄都在, 需要你照顾,怎能不加考虑就去? 需要你照顾,怎能不加考虑就去?”冉有问同 一个问题时,孔子说: 那应该马上行动。 一个问题时,孔子说:“那应该马上行动。” 公西华觉得奇怪,便问: 为什么相同的问题, 公西华觉得奇怪,便问:“为什么相同的问题, 你的回答却完全不同?”孔子说:“子路争强 你的回答却完全不同? 孔子说: 好胜,所以我要他办事多加考虑; 好胜,所以我要他办事多加考虑;冉有为人谨 所以鼓励他办事大胆果决” 慎,所以鼓励他办事大胆果决” —因 材 施 教 因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https://img.taocdn.com/s3/m/cd9e9be1551810a6f5248699.png)
孔子居住的房屋
曲阜孔庙
孔氏家族的墓地
曲阜孔林
孔子后代居住的房屋
曲阜孔府
二、思想家老子
1、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 春秋末年楚国贵族,生活 在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 会兴起的大动荡时代。是 道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 被记录在《道德经》里。
2、老子的思想: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的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 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政治上:主张“无为”, 反对任意刑杀。
3、著作:《道德经》, 记录了他的学说和思想。
三、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 题亟待解决。
• 2、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
、墨家
• 创始人:墨子 (名 翟,战国时期鲁国 人,手工业者出 身。)
• 主张:“兼 爱”“非攻”(互 相友爱。反对以大 欺小,倚强凌弱的 侵略,支持正义战 争。)
5、兵家:
• 代表人物:孙武 春秋晚 期的军事家,兵家鼻祖。 军事家孙膑继承并发展 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 主张: • 孙武:提出“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 著有《孙子兵法》。 • 孙膑: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 天下服矣”,适应了战 国争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 派。 • 注意掌握各派代表人物,尤其是主张。 • 特别注意掌握儒家、法家的任务及主张。
、儒家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 国人,儒家代表。 • 主张: • 提出“春秋无义战”,笼 统的反对一切战争。 •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 国,轻徭薄赋。 • 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 时令进山伐木,这样自然 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孟子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 荀子:战国时期又一儒家代表。
第九课、中华文明的勃兴 (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https://img.taocdn.com/s3/m/a03232060b4e767f5acfce8a.png)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总第9课时)设计人:李莹【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记住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的基本史实。
2、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甲骨文、金文、大纂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明,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课前预习:详细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知识填空,从整体上对本节课有所认识。
预习任务一:详细阅读教材41页-42页,掌握我国文字的演变史。
1、甲骨文:(1)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的文字。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2、金文:(1)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也称“”。
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2)晚期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商朝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数量很少,到了就多了起来。
3、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或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2、预习任务二:详细阅读教材42-43页,掌握我国前秦时期在天文、历法和医学上的成就。
1、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的记载,经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2、历法:(1)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就有历法。
今天的农历,又叫“”。
(2)历法逐渐完备是到朝。
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3)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个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3、医学: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能用针刺、、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的望、、问、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预习任务三:详细阅读教材43-44页,掌握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世界文化名人):他生活在末期的,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做。
2、钟鼓之乐:(1)春秋战国盛行的,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2)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以最为珍贵。
二、拓展提升:讨论一下课本42页的动脑筋问题,说说你的理解?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四、达标检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4每小题1分、第5小题4分、第6小题2分,共10分!)一、选择题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今天的农历,据说起源于()A、夏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3、今天我国农历上哪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A、元宵节B、七夕节C、重阳节D、端午节4、屈原的代表作是()A、离骚B、诗经C、论语D、道德经二、材料分析题5、阅读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回答:(1)这句诗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何时?(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材料中反映出他的什么精神?6、简述战国以前我国文字字体的演变过程。
六年级上册第10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10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a456d9be53a580216fcfe76.png)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百家争鸣出现原因:(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
二、儒家:1、春秋晚期:孔子、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贡献:①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孔子的贡献:②因材施教。
③学习态度要老实,要谦虚好学。
④温故而知新。
文化贡献:整理古籍,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其言论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关著作:《春秋》《论语》2、战国时期:孟子①反对不义战争。
(春秋无义战)②“仁政”治国。
③反对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伐树,可持续发展思想。
(环保)著作:《孟子》战国时期: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著作:《荀子》三、道家春秋晚期:老子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辩证思想)②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著作:《道德经》战国时期: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庄子》四、墨家墨子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著作:《墨子》五、法家战国末期韩非①主张改革。
②提倡法治。
③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著作:《韩非子》六、兵家春秋晚期: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孙膑《孙膑兵法》“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b5035c3c1ec5da50e270cc.png)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宁夏中卫市第六中学刘凤琴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作用和地位:因为本课所涉及的内容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诸子百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思想家们探讨治国治民的理论,研究国家的产生与形成…,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道、墨、法等学派,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是这一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孔子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可以启迪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使我们终生受益。
2、本节主要内容:①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②思想家老子;③百家争鸣时代背景的理解:④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
3、课型:常规课二、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通过影视剧《孔子》、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
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对直观、形象的现象感兴趣。
本节课的设计,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2)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主张。
2、过程与方法:(1)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表演、辩论、知识竞赛、讲故事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老师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阅读、课外搜集资料、自制图表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3)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教版初二初三历史目录大纲
![人教版初二初三历史目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b62906844769eae009ed6a.png)
初一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7)第3课华夏之祖 (12)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20)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26)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30)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36)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41)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46)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 (56)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62)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67)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72)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77)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82)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87)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92)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 (102)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08)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14)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18)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22)初一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2)第2课“贞观之治” (7)第3课“开元盛世” (12)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7)第5课“和同为一家” (22)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28)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33)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38)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50)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56)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61)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66)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72)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77)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88)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93)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99)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03)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9)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15)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21)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27)初二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 (2)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7)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第3课收复新疆 (12)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新疆设立行省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6)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辛丑条约》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 (28)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第8课辛亥革命 (36)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第9课新文化运动 (40)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6)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 (50)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59)遵义会议长征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 (70)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74)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第16课血肉筑长城 (79)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 (88)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00)实业家张謇(大生纱厂)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104)火车、轮船、电报电影、报纸(《申报》)、商务印书馆社会习俗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12)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魏源、严复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17)新式教育(京师大学堂)鲁迅、聂耳、冼星海等初二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最可爱的人 (7)抗美援朝黄继光、邱少云第3课土地改革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18)一五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课三大改造 (23)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7)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2)四人帮四五运动上山下乡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38)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颁布多种法律)恢复高考制度第9课改革开放 (4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国有企业的改革上海浦东的崛起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8)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理论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1课民族团结 (56)民族区域自治孔繁森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60)一国两制港澳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65)与台湾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 (72)人民空军和海军的建立导弹部队的发展百万大裁军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7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80)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组织经合会议(APE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90)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三峡水利工程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94)863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98)科教兴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希望工程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02)文学、艺术的繁荣走向世界体育强国北京申奥成功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114)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初三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 (2)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7)四大文明古国空中花园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4)爱琴文明雅典城邦的繁荣(伯利克里改革)斯巴达城邦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布匿战争罗马帝国斯巴达克起义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24)日本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半岛)古代朝鲜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28)查理•马特改革层层分封丕平献土教皇西欧城市的兴起拜占廷帝国(东罗)的灭亡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36)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41)阿拉伯数字马可•波罗(元朝忽必烈时期)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46)古代文字世界三大宗教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51)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荷马史诗》等麦加大清真寺、巴黎圣母院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58)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67)君权神授处死查理一世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查理二世复辟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第12课美国的诞生 (72)来克星顿枪声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发表《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78)法国大革命处死路易十六《法典》滑铁卢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88)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旅行者号)轮船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94)三角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99)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印度土兵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6)英国宪章运动(《人民宪章》)《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国际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111)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17)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24)发电机爱迪生发明电灯汽车和飞机的问世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31)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38)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143)贝多芬、托尔斯泰、梵高、约翰•施特劳斯初三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7)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新宪法(斯大林模式)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巴黎和会国联成立华盛顿会议第4课经济大危机 (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25)纳粹政权建立反犹狂潮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4)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偷袭珍珠港敦刻尔克撤退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9)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联合国成立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48)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新经济出现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52)欧洲共同体成立欧盟成立日本的崛起新干线列车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60)赫鲁晓夫改革苏联解体独联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64)匈牙利改革东欧剧变布拉格之春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 (70)印巴分治非洲独立浪潮古巴、巴拿马武装斗争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 (75)中东战争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阿拉法特和巴解组织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84)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美苏争霸柏林墙的演变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90)一超多强科索沃战争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95)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10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核心尤里卡计划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107)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111)爵士乐好莱坞迪斯尼乐园11。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https://img.taocdn.com/s3/m/e19aa87cf5335a8102d220ca.png)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
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重创,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
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商丘夏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
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
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
)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 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https://img.taocdn.com/s3/m/e97db74833687e21af45a944.png)
墨家
战国时期墨家 的代表人物 墨 子
墨子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军事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 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公元前5 世纪初,墨子出生在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 工业者家庭。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 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 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当时的工 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袭了木工制作技 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 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 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思想家老子
百家争鸣
孔子
孔子,字仲 尼,春秋末年鲁 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我国 历史上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
孔子讲学图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思想主张“仁”,“仁”政。
兴办私学 教育成就
主张因材施教,强调要有 针对性。 坚持启发诱导原则,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主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 法。
成就:
总结了教 学经验
史学成就: 著有《春 秋》
《论语》书影Leabharlann 《论语》中的名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儒家
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 代表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 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中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 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 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 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 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 代儒学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 “孔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课本42页第2段至23页内容,填写夏商周 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 (1)天文方面:我国古书中记载日食的记录最 早可以追溯到 朝。商代的甲骨文里经常 出现关于 和 的记载。 (2)历法方面:早在 朝,我国就有历法了, 今天的农历,又叫 。到 朝时,历 法逐渐完备,一年分 个月,大月 天, 小月 天, 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 们测定出 ,来指导农业生产。 (3)医学方面: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 。 他用针刺、按摩、汤药来治疗疾病。他总结出 了中医沿用至今的 、 、 、 四 种诊断方法。
3、阅读课本43页最后一段以及44页内容,完成 填空。 (1)屈原是战国时期的 国著名的爱国诗 人。他创作了很多优秀诗歌,代表作是
《
》。
(2)春秋战国时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 土了整套的 可以证明这种社会风气。
阅读课本第9课内容,完成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格。
人物 孔子 老子 墨子 孟子 学派
儒家
时代
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 春秋末期战 国早期
庄子
韩非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孙武
兵家
文字的演变
新的书写工具和材料
编钟
主要思想
“仁”的学说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 能够相互转化。 “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 争。 反对战争,主张“仁政” “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 提倡法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著作
《论语》
道家
墨家
《道德经》
《墨子》 《孟子》
儒家 道家 法家
战国 战国 战国末期 春秋晚期
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8课 第9课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41页至42页,完成中国文字早期 的发展脉络。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代开始, 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 (2)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 也叫“ ”,西周晚期有人将它统一 整理,成为“ ”。 (3)战国时,人们开始使用的书写工具 是 。常用的书写材料有 和 。